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of Hoxc8 Promoter in Mongolian Sheep b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1
作者 陈琦 赵静 +1 位作者 张立岭 马月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explore the method to obtain Hoxc8 pro- moter of Mongolian Sheep. [Method]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promoter sequence of Hoxc8 inMongolian Sheep. [Resu...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explore the method to obtain Hoxc8 pro- moter of Mongolian Sheep. [Method]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promoter sequence of Hoxc8 inMongolian Sheep. [Result] The ob- tained sequence by using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was not ideal and the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not matching to the known sequence. Though promoter se- quence of Hoxc8 in Mongolian Sheep was not obtained by thermal asymmetric in- terlaced PCR, but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levant studies in the futur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methy- lation status Hoxc8 promoter in Mongolian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c8 exon-1 Multi-vertebrae mongolian sheep Genome walking Ther- 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PROMOTER
下载PDF
Microsatellite-Base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Phylogeny of Sheep Breeds in Mongolia Sheep Group of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SUN Wei CHANG Hong +3 位作者 Musa Hussein Hassan LIAO Xin-jun CHU Ming-xing Kija Jam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080-1087,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tudied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five Chinese sheep populations of Hu sheep, Tong sheep, Small-tailed Han sheep, Tan sheep, and Wadi (WD) sheep using 15 microsatellite loci. The results show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tudied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five Chinese sheep populations of Hu sheep, Tong sheep, Small-tailed Han sheep, Tan sheep, and Wadi (WD) sheep using 15 microsatellite loc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T, FST, and FIS statistics computed for the complete dataset had the following values, 0.523±0.140, 0.363±0.131 and 0.263±0.092, respectively. All loci wer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 (P0.001).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atter of pairwise FST geographical distance points as geographical distance increases between the five populations. Membership probabilities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sheep populations were estimated when K=2, the populat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Hu, Tong, Han and WD, and Tan sheep group. However, when K=3, the populat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Hu and Tong, Han and WD, and Tan sheep group. The findings supported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 that these populations are originated on different time stages from the primogenitor population and communicated genetically with each other by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genetic phylogeny microsatellite DNA mongolian sheep
下载PDF
外源激素处理提高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春季繁殖力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宇 赵瑞霞 +5 位作者 李宝栋 刘树才 荣迪 阿拉坦莎 李巍巍 赵禹凯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旨在研究春季对小尾寒羊、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处理时,不同外源激素使用对两品种羊繁殖指标和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挑选春季小尾寒羊、蒙古羊母羊各120只,按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方法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处理方法为阴道... 旨在研究春季对小尾寒羊、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处理时,不同外源激素使用对两品种羊繁殖指标和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挑选春季小尾寒羊、蒙古羊母羊各120只,按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方法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处理方法为阴道氟孕酮海绵栓(FGA)+撤栓后即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试验Ⅰ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试验Ⅱ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3)(LHRH-A_(3)),试验Ⅲ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注射LHRH-A_(3)+稀释精液中添加催产素(OXT)。结果: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蒙古羊放栓第14天孕激素(P_(4))浓度显著升高(P<0.05),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和发情反应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小尾寒羊产羔率极显著提高(P<0.01),蒙古羊放栓第14天FS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和同期受胎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期妊娠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小尾寒羊放栓第14天雌激素(E_(2))浓度和同期妊娠率均显著升高(P<0.05),蒙古羊放栓第14天FSH浓度、同期受胎率和同期妊娠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可见,试验Ⅱ组(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LHRH-A_(3))对于提高蒙古羊春季繁殖力效果较好,试验Ⅲ组(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LHRH-A_(3)+OXT)对于提高小尾寒羊繁殖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蒙古羊 同期发情 人工授精 生殖激素
下载PDF
影响蒙古羊产羔数主要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昊天 赵瑞霞 张天闻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33,37,共7页
蒙古羊及其杂交改良品种羊在我国拥有较大存栏量。产羔数性状能够通过影响羊只存栏量来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产羔数性状的品种改良及选育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现代分子辅助标记育种技术凭借准确度、效率和稳定性高的优势为... 蒙古羊及其杂交改良品种羊在我国拥有较大存栏量。产羔数性状能够通过影响羊只存栏量来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产羔数性状的品种改良及选育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现代分子辅助标记育种技术凭借准确度、效率和稳定性高的优势为蒙古羊及其杂交改良品种羊产羔数提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目前,与蒙古羊及其杂交改良品种羊产羔数存在关联的候选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的挖掘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综述了LEPR、BMPR-1B、BMP-15、GDF-9、FSHR、B4GLNT-2和INH共7种基因的多态性与蒙古羊及其杂交改良品种羊产羔数的关联性研究,旨在为产羔数性状改良育种中分子标记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羊 杂交改良 产羔数 候选基因 多态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春华 胡晓晓 +12 位作者 王博 萨初拉 李胜利 刘威 李文婷 付乐 金鹿 杨鼎 张崇志 王晓燕 赵鸿雁 何云梅 孙海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方法]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采集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的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肋间肌样品共137份,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方法]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采集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的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肋间肌样品共137份,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GB 5009.124—201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羊肉样品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判别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结果]基于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含量分离效果最好。2个品种羊肉样品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EAA)7种。17种氨基酸含量在2个品种羊肉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2个品种羊肉的总氨基酸(TAA)、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相近。3个部位羊肉的17种氨基酸含量普遍存在显著(P<0.05)差异,TAA、EAA和NEAA含量也存在显著(P<0.05)差异;肋间肌的特征氨基酸有Gly、Pro和Ala,而His、Tyr、Gly、Lys、Ala、Phe和Met 7种氨基酸在进行羊肉不同部位区分时可能是重要的标志性氨基酸。2个品种和3个部位羊肉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均高于60%,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发布的理想蛋白质EAA/TAA和EAA/NEAA的推荐值。[结论]初步建立了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2个品种羊肉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丰富,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氨基酸 聚类分析 指纹特征分析 阿拉善白绒山羊 蒙古羊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黄羊冬季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高中信 金昆 +1 位作者 马建章 陈华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黄羊与放牧绵羊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探讨了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对食物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采食的植物均以禾本科、豆科等草本植物为主,二者在...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黄羊与放牧绵羊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探讨了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对食物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采食的植物均以禾本科、豆科等草本植物为主,二者在冬季对食物资源利用的重叠性较大,相似性系数PS=0.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羊 放牧绵羊 食性 呼伦贝尔草原 冬季
下载PDF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MHC-DRB_3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东晓 张沅 李宁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1-765,共5页
采用PCR RFLP方法对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 2 85bp的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 ,共检测到 17种基因型 ,由A、B、C、D、E、F和H共 7个复等位基因控制。通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的MHC DRB3 基因... 采用PCR RFLP方法对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 2 85bp的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 ,共检测到 17种基因型 ,由A、B、C、D、E、F和H共 7个复等位基因控制。通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的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的第 15 4、16 8和 2 2 0位的碱基表现出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 ,MHC DRB3 基因的部分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个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P <0 10、P <0 0 5或P <0 0 1)。χ2 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 ,蒙古绵羊和哈萨克绵羊的MHC DRB3 基因第 2外显子的HaeⅢ酶切位点均未达到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绵羊 哈萨克绵羊 MHC-DRB PCR-RFLP
下载PDF
中国蒙系6个绵羊品种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 被引量:15
8
作者 耿岩 杨章平 +4 位作者 常洪 毛永江 孙伟 郭小雅 瞿冬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6,共5页
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蒙系6个绵羊品种(同羊、小尾寒羊、湖羊、滩羊、乌珠穆沁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遗传分化、基因流、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6个绵羊群体中,总群体近交系... 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蒙系6个绵羊品种(同羊、小尾寒羊、湖羊、滩羊、乌珠穆沁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遗传分化、基因流、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6个绵羊群体中,总群体近交系数Fit最高的位点为OarAE101(0.1670),最低的为MAF33(0.0440);群体间分化系数Fst最高的位点为OarAE101(0.1000),最低的为OarFCB48(0.0220);群体内近交系数Fis最高的位点为OarFCB304(0.0890),最低的为MAF33(0.0050)。Fst平均为3.9%,即由各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引起的遗传变异是96.1%,说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品种内,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6个绵羊群体每世代两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为2.7369(滩羊和巴音布鲁克羊)~44.3928(同羊和湖羊),平均为11.2521,均反映出品种间的基因流通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相关。初步推断我国蒙系绵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自然选择(生境异质性)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系绵羊 微卫星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3个绵羊群体BMPR-I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田秀娥 孙红霞 王永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36,共6页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和分析BMPR-IB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和分析BMPR-IB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1)滩羊和小尾寒羊均发现了++、B+和BB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60,0.240,0.100和0.118,0.353,0.529,+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80,0.220和0.294,0.706,蒙古羊仅表现++1种基因型;滩羊、小尾寒羊BMPR-IB基因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39和0.501,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和高度多态(PIC>0.5);(2)小尾寒羊BB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较B+基因型多0.541只,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较++基因型多1.208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滩羊BB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较B+和++基因型分别多0.076和0.159只,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1)小尾寒羊和滩羊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相邻2个碱基处发生了与布鲁拉美利奴绵羊(Booroola Merino)相同的突变(A746G);(2)BMPR-IB基因位点的突变基因B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和滩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或者是与之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可以用于提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蒙古羊 小尾寒羊 BMPR-IB基因 产羔数
下载PDF
3个绵羊群体INHA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对产羔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田秀娥 孙红霞 王永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INH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和分析3个绵羊品种INHA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INH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和分析3个绵羊品种INHA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1)滩羊和蒙古羊INHA基因在5′调控区282核苷酸处发生1处A→G突变(P1位点),在第2外显子的第470核苷酸处发生1处A→T突变(P2位点),3个绵羊品种在第2外显子第903核苷酸处发生G→A突变(P3位点)。(2)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P1位点C、D基因频率分别为0.840和0.160,0.852和0.148及0.162和0.838,均处于中度多态;P2位点E、F基因频率分别为0.784和0.216,0.787和0.213及1.000和0.000,滩羊和蒙古羊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引物P3扩增片段中,滩羊和蒙古羊表现为A、B和C 3种单倍体基因型,而小尾寒羊仅表现出A和B 2种基因型。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的A、B、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36,0.037和0.147;0.800,0.926和0.853及0.064,0.037和0.000,B基因在3品种中均为优势基因型。(3)P1位点DD型小尾寒羊产羔数较CD型提高0.636只,CD型滩羊产羔数较CC型提高0.332只,差异均显著(P<0.05),CD型蒙古羊产羔数较CC型有提高的趋势;P2位点EF型滩羊产羔数较EE型降低0.387只,差异显著(P<0.05),EF型蒙古羊产羔数较EE型提高0.053只,差异不显著(P>0.05);P3位点,滩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A、C基因型分别多0.215只和0.200只,蒙古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C基因型多0.250只,小尾寒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A基因型多0.620只,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3个绵羊群体在INHA基因P1、P2位点均表现一定的多态性;滩羊和蒙古羊P2位点可能为控制产羔数的"不利"突变位点,3个绵羊群体INHA基因P1、P3位点可能为控制产羔数的"有利"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蒙古羊 小尾寒羊 INHA基因 产羔数
下载PDF
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哈萨克羊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雷雪芹 陈宏 +4 位作者 刘波 宋述荣 陈玉林 雷初朝 孙维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 2 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5个引物 ,对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哈萨克羊 3个绵羊品种共计 89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 DNA分析 ,根据扩增片段计算了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哈萨克羊扩增 DNA指纹条带的平均带纹数分别为 5 .32 ,5 .2 8和 5 .... 从 2 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5个引物 ,对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哈萨克羊 3个绵羊品种共计 89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 DNA分析 ,根据扩增片段计算了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哈萨克羊扩增 DNA指纹条带的平均带纹数分别为 5 .32 ,5 .2 8和 5 .78;平均带纹相似率分别为 0 .5 9,0 .6 0和 0 .6 2 ;平均杂合度分别为 0 .75 ,0 .78和 0 .77。用 Nei氏片段共享度公式计算了 3个群体的遗传距离 ,构建了其关系图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蒙古羊与兰州大尾羊的遗传距离最小 (0 .0 34) ,彼此亲缘关系较近。相对而言 ,兰州大尾羊与哈萨克羊的遗传距离最大(0 .10 4 ) ,彼此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羊 兰州大尾羊 哈萨克羊 随机扩增 多态DNA分析 遗传距离
下载PDF
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瑞 赵生国 +5 位作者 刘立山 刘政 李华伟 岳燕 程箫 吴建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9,共6页
【目的】为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和体质量均相近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去势公羔各18只,随机分别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9只去除脂尾,15月龄屠宰,测定屠宰... 【目的】为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和体质量均相近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去势公羔各18只,随机分别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9只去除脂尾,15月龄屠宰,测定屠宰性状、肉品质和内脏器官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脂尾去除对‘蒙古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内脏器官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的背膘厚、GR值分别增加1.41、1.67mm(P<0.10),失水率降低0.77%(P<0.10)、剪切力减小0.59kg/f(P<0.10)、pH1升高0.10(P<0.10),均有差异显著的趋势.2个品种间,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除色度、pH24、大理石纹、脾质量和小肠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脂尾去除可以提高‘兰州大尾羊’的屠宰性能和改善肉品质,‘兰州大尾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优于‘蒙古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蒙古羊 脂尾去除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蒙古羊BMP15基因外显子1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性能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永斌 何小龙 +3 位作者 王峰 荣威恒 田春英 达赖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4,共5页
采用PCR-SSCP技术对蒙古羊BMP15基因外显子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与产羔性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16个蒙古羊个体中,BMP15基因在该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具有++、A+和AA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该... 采用PCR-SSCP技术对蒙古羊BMP15基因外显子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与产羔性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16个蒙古羊个体中,BMP15基因在该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具有++、A+和AA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该段DNA序列中存在3个碱基的缺失,即编码区第28,29,30位碱基缺失,这个突变使野生型(++)氨基酸序列上相应的10号氨基酸残基亮氨酸(L)缺失,变成了突变基因型(AA),形成B1突变体;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B1突变在双羔系中的发生频率高于单羔系中发生的频率,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两品系在该位点具有中度多态性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与产羔性能关系分析表明B1突变对蒙古羊产羔数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羊 BMP15基因 多态性 产羔数
下载PDF
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生长性能及脂肪沉积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政 赵生国 +6 位作者 李华伟 岳燕 程箫 刘立山 周瑞 刘丽 吴建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5期7-11,共5页
为了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生长性状及脂肪沉积分布的影响,选取发育正常、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18只,各随机选取9只进行断尾,‘兰州大尾羊’采用外科手术法,‘蒙古羊’采用橡圈结扎法。断尾羊... 为了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生长性状及脂肪沉积分布的影响,选取发育正常、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18只,各随机选取9只进行断尾,‘兰州大尾羊’采用外科手术法,‘蒙古羊’采用橡圈结扎法。断尾羊为试验组,未断尾羊为对照组。屠宰后的结果显示:‘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试验组的采食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日增重、宰前活重和热胴体重则均是试验组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对照组的尾臀部脂肪重和总脂肪重明显高于试验组,尾臀部脂肪重差异极显著(P<0.01),总脂肪重差异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其余各部位脂肪重均是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其中,皮下脂肪重和肾周脂肪重差异不显著(P>0.05);睾丸脂肪重、肠胃脂肪重和内部脂肪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蒙古羊’对照组的尾臀部脂肪重高于试验组,且差异性极显著(P<0.01)。皮下脂肪重、睾丸脂肪重、肾周脂肪重、肠胃脂肪重、内部脂肪重和总脂肪重在‘蒙古羊’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分析可知,脂尾去除有提高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日增重及降低二者采食量的趋势;脂尾去除对‘蒙古羊’脂肪沉积分布影响不大,而‘兰州大尾羊’则有更多的脂肪沉积到了皮下、睾丸、肾周和肠胃周围,且断尾的‘兰州大尾羊’总脂肪重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蒙古羊’ 脂尾 脂肪 沉积分布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州藏系绵羊鼠疫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积成 祁美英 +7 位作者 代瑞霞 杨汉青 熊浩明 靳娟 杨晓艳 杨永海 赵小龙 魏柏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1,106,共4页
目的对青海省海西州开展藏系绵羊鼠疫病原学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纸上色谱(GICA)两种方法,对该地区1 813份藏系绵羊血清进行了检测;对分离自当地藏系绵羊的1株鼠疫... 目的对青海省海西州开展藏系绵羊鼠疫病原学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纸上色谱(GICA)两种方法,对该地区1 813份藏系绵羊血清进行了检测;对分离自当地藏系绵羊的1株鼠疫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等研究。结果采用IHA和GICA方法分别对所采集的1 813份藏系绵羊血清进行检测,均检出鼠疫Fl抗体阳性血清15份,阳性率为0.83%。其中,从德令哈市检出阳性血清7份,3份滴度为1∶20,3份滴度为1∶40,1份滴度为1∶80;乌兰县检出阳性血清8份,滴度均为1∶20。同时,证实鼠疫菌株的生态型为青藏高原型,毒力因子及毒力检测结果显示该株鼠疫菌为强毒菌,基因型(DFR)为8型,质粒谱6×106、45×106、52×106。结论该地区存在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所分离的鼠疫菌株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因此,应加强藏系绵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旱獭鼠疫流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藏系绵羊 血清流行病学 病原学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下载PDF
雌二醇对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β-防御素(sB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淑凤 曹贵方 +3 位作者 宋艳华 姜丽萍 郭宏儒 邵艳红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了探索雌二醇与β-防御素(sBD-1)表达量的关系,体外模拟蒙古绵羊(Ovis aries)生理周期,用添加雌二醇浓度10-11、10-10、10-9、10-8、10-7、10-6mol/L的培养液及不添加雌二醇的培养液(即对照组)分别培养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 为了探索雌二醇与β-防御素(sBD-1)表达量的关系,体外模拟蒙古绵羊(Ovis aries)生理周期,用添加雌二醇浓度10-11、10-10、10-9、10-8、10-7、10-6mol/L的培养液及不添加雌二醇的培养液(即对照组)分别培养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用24 h、48 h、72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雌二醇培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的相对表达量0.000 740~0.001 758,与对照组0.000 19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小于10-8mol/L雌二醇添加浓度与sBD-1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参与机体防御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绵羊β-防御素-1(sBD-1) 基因表达量 输卵管上皮细胞 蒙古绵羊
下载PDF
中国蒙系绵羊品种间的基因流动 被引量:3
17
作者 耿荣庆 常洪 +5 位作者 王兰萍 杨章平 孙伟 冀德君 鲁生霞 杜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4-328,共5页
利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蒙系绵羊4个品种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显示,由结构基因座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164~0.0455之间,由微卫星位点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107~0.0239之间,说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品种内,蒙... 利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蒙系绵羊4个品种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显示,由结构基因座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164~0.0455之间,由微卫星位点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107~0.0239之间,说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品种内,蒙系绵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结构基因座(Nm=7.971)和微卫星位点(Nm=15.732)都反映出品种间的基因流通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初步推断我国蒙系绵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自然选择(生境异质性)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系绵羊 基因流 遗传分化
下载PDF
蒙古绵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凡华 肖红梅 +1 位作者 张东 周欢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本研究以蒙古绵羊胎儿为材料,进行了胎儿性别鉴定,结果显示为雄性。取其皮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筛选出成纤维细胞。通过形态观察发现,在10代以内,细胞形态良好,随着代数增加梭型细胞有拉长趋势,在第20代时梭形明... 本研究以蒙古绵羊胎儿为材料,进行了胎儿性别鉴定,结果显示为雄性。取其皮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筛选出成纤维细胞。通过形态观察发现,在10代以内,细胞形态良好,随着代数增加梭型细胞有拉长趋势,在第20代时梭形明显拉长,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大量减少;同时做了F5、F10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发现随着代数的增长,细胞生长力略有下降,但趋势不明显;对F5、F10代细胞做了核型分析,二倍体比率分别为85.71%和76.67%,这满足了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的要求;细胞冻存后复苏贴壁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绵羊 胎儿 皮肤 成纤维细胞 离体培养
下载PDF
内蒙古细毛羊日食量及对典型草原牧草的选食性测定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永宏 汪诗平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0-53,共4页
家畜对牧草的选食系数及其季节变化是草场评价和放牧决策的基础,家畜的采食量是评估草畜平衡的基本参数。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对内蒙古细毛羊日食量与牧草选食性测定表明,其日采食量整个生长季平均为2.06kg干物质,其季节动态... 家畜对牧草的选食系数及其季节变化是草场评价和放牧决策的基础,家畜的采食量是评估草畜平衡的基本参数。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对内蒙古细毛羊日食量与牧草选食性测定表明,其日采食量整个生长季平均为2.06kg干物质,其季节动态为春季低,夏季高,秋季居中。在所研究草场上选食羊草、扁蓿豆、双齿葱、木地肤和糙隐子草等,而避弃大针茅、寸草苔和星毛委陵菜等,为合理放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羊 内蒙古细毛羊 采食量 选食性
下载PDF
无角陶赛特改良蒙古羊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慈清 李小英 +1 位作者 赵有璋 张光谋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永昌县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杂交改良蒙古羊的杂种F1(DMF1)、F2(DMF2)和F3(DMF3)在不同年龄阶段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以当地蒙古羊(M)为对照进杂交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主要生产性能均优于...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永昌县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杂交改良蒙古羊的杂种F1(DMF1)、F2(DMF2)和F3(DMF3)在不同年龄阶段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以当地蒙古羊(M)为对照进杂交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主要生产性能均优于蒙古羊,无角陶赛特杂交改良蒙古羊杂交效果显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当地蒙古羊进行大规模杂交,尤其是高代杂交经济效应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角陶赛特 蒙古羊 杂交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