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Natural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可以 蔡璐 +2 位作者 王普昶 赵丽丽 罗天琼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6期875-878,904,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grazing and fencing on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subtropical natural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Method] With the natural warm tempera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grazing and fencing on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subtropical natural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Method] With the natural warm temperature tussock in Longli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as study area, monthly, seasonal and annual dynamics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were investigate continuously during 2010 -2012,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 Under grazing and fencing conditions, grassland present biomass and forage growth of warm temperature tussock in Longli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both increased first and decreased, reaching the maximum from August to October. Fenc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ductivity of natural grassland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Concl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ss-livestock balance, the suitable stocking capacity of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was 3.45 -4.66 sheep/hm2 , which has high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can be borne by farmers and herds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ZHOU Natural warm-temperature tussock Grassland productivity Grassland carrying capacity
下载PDF
Evolution of Potent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arex Tussock Wetlands Und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QI Qing ZHANG Mingye +4 位作者 TONG Shouzheng LIU Yan ZHANG Dongjie ZHU Guanglei LYU Xiangu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42-154,共13页
Carex tusso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biodiversit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wetland ecosystems,while it is highly threaten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Therefore,identifying the po... Carex tusso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biodiversit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wetland ecosystems,while it is highly threaten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Therefore,identifying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arex tussocks wetland is vital for their targeted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The current and future(2050s and 2070s)potential habitats distribution of Carex tussocks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predicted using a Maximum Entropy(Maxent)model based on 68 current data of Carex tussock distributions and three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bioclimate,topography,soil properties).Results show that isothermality,seasonal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and altitude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Carex tussock.The high suitable habitat of Carex tussock is about 5.7×10^(4)km^(2)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anjiang Plain,Songnen Plain,Changbai Mountains and Da Hinggan Mountains.The area of stable habitats of Carex tussock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ost and expanded habitats in the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and the unsuitable habitats mainly occur in Da Hinggan Mountains,Xiao Hinggan Mountains and Changbai Mountains.Overall,Carex tussock wetlands at high altitude and high latitude are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invested in high latitude and high altitud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ex tussock wetl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limate change Maxent model suitable habitat
下载PDF
茶毛虫性信息素对茶毛虫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戈峰 陈小飞 +3 位作者 王常平 刘向辉 王利军 杨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区减少93.50%,卵块减少85.21% ,幼虫数量减少81.15%,说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蛾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信息素 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诱捕防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杂种酸模叶组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磊 王震星 +4 位作者 刘玉芹 臧风艳 张文华 刘芳 翟学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对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影响杂种酸模叶组培效果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分化形成芽的最佳激素配比为MS +1mg/LIBA +1mg/L 6 -BA ;促进芽丛分化的激素配比为1/ 2MS附加 0 5mg/L 6 -BA +0 8mg/LIBA。还对试管内和试管... 对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影响杂种酸模叶组培效果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分化形成芽的最佳激素配比为MS +1mg/LIBA +1mg/L 6 -BA ;促进芽丛分化的激素配比为1/ 2MS附加 0 5mg/L 6 -BA +0 8mg/LIBA。还对试管内和试管外生根的激素选择及其成活率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酸模 外植体 芽丛 移栽 组织培养 外源激素
下载PDF
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白永飞 李德新 +1 位作者 许志信 魏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9-479,共1页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过度放牧使克氏针茅株丛发生破碎和小型化,营养生长的株丛密度增加,生殖生长的株丛密度减少,生殖枝比例下降,枝条生物量和种子产量下降,分蘖节向地表移动,...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过度放牧使克氏针茅株丛发生破碎和小型化,营养生长的株丛密度增加,生殖生长的株丛密度减少,生殖枝比例下降,枝条生物量和种子产量下降,分蘖节向地表移动,株丛茎基部和根系的储藏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而中度放牧干扰使克氏针茅的株丛大小和生殖枝营养枝比例保持适中,有利于发挥株丛和枝条各自的生长和繁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压梯度 克氏针茅 生长 繁殖 株丛破碎
下载PDF
茶毛虫性引诱剂诱杀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戈峰 王永模 +4 位作者 刘向辉 冯峰 王利军 谭开伟 李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20 0 2年在贵州省都匀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防治效果 ,并观察了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高度设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试验 2 0d ,诱杀成虫 42 60头 ,第1代试验 44d ,诱杀成虫 1 3 42 3头 ;防治后... 20 0 2年在贵州省都匀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防治效果 ,并观察了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高度设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试验 2 0d ,诱杀成虫 42 60头 ,第1代试验 44d ,诱杀成虫 1 3 42 3头 ;防治后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数分别比对照区减少 5 3 3 3 %和60 5 3 % ;诱蛾效果以浓度为 1 5mg 枚的诱芯效果最好 ,诱盆设置高度以 90cm左右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引诱剂 诱杀效果分析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高寒牧区醉马草草丛肥岛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生楹 任彦文 +2 位作者 柳小妮 张德罡 陈建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对高寒牧区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草丛肥岛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醉马草草丛中心土壤养分明显高于空地。(2)醉马草草丛对土壤养分富集作用从土壤表层向深层递减,从中心向边缘递减。(3)从草丛中心到距草丛100cm土壤养分... 对高寒牧区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草丛肥岛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醉马草草丛中心土壤养分明显高于空地。(2)醉马草草丛对土壤养分富集作用从土壤表层向深层递减,从中心向边缘递减。(3)从草丛中心到距草丛100cm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为:有机质在0~20cm土层先减小后不变,在20~30cm土层持续不变;全氮和速效钾先减小后不变;全磷和速效氮在0~10cm土层先减小后增加,在10~30cm土层先减小后不变;全钾无明显规律;pH在0~20cm土层先升高后不变,在20~30cm土层先降低、再不变、后升高;速效磷在0~20cm土层先减小后增加,在20~30cm土层先减小后不变。整体而言,醉马草草丛全氮和速效钾、全磷和速效氮变化规律一致,其他养分变化规律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马草草丛 肥岛效应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环茸毒蛾生物学特性初报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剑 舒金平 +2 位作者 华正媛 徐天森 王浩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539,共5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我国特有的重要油料树种。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和β-胡萝卜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1-2]。随着油茶经济地位的提升,
关键词 毒蛾 环茸毒蛾 油茶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暖性(灌)草丛类草地固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威 李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共14页
利用方式差异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不同,评价不同利用方式下各类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有助于制定相应生态管理策略,对减缓草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不同利用方式下(围封未利用、... 利用方式差异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不同,评价不同利用方式下各类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有助于制定相应生态管理策略,对减缓草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不同利用方式下(围封未利用、零散放牧+割草、季节性放牧和全年放牧)两种典型草地(暖性草丛和暖性灌草丛)固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暖性草丛植被生物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上表现为围封未利用>零散放牧+割草>季节性放牧>全年放牧,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暖性灌草丛植被生物量在零散放牧+割草条件下显著大于围封未利用和全年放牧方式(P<0.05)。在围封未利用条件下,暖性草丛植被生物量显著大于暖性灌草丛(P<0.05)。两种草地地上碳密度和根系碳密度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植被碳密度来看,暖性草丛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围封未利用>零散放牧+割草>全年放牧>季节性放牧,暖性灌草丛为零散放牧+割草>围封未利用>季节性放牧>全年放牧。季节性放牧条件下暖性草丛土壤碳密度(13369.07g C·m^(-2))显著大于围封未利用方式(2544.25g C·m^(-2))(P<0.05);暖性灌草丛土壤碳密度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零散放牧+割草>围封未利用>季节性放牧>全年放牧,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论在何种利用方式下,两种类型草地的植被碳密度均主要由根系所贡献,分别达到87.42%与81.52%;而生态系统碳密度均主要由土壤所贡献,分别达到91.72%与84.98%。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碳密度是决定河南两种类型草地固碳能力的根本因素,而与利用方式无关。本研究可为河南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精确评估河南草地固碳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方式 暖性(灌)草丛 生物量 碳密度 碳分布
下载PDF
炼山与未炼山清理对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及其群落灌草层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永刚 胡光辉 +6 位作者 闫争亮 刘云彩 韩明跃 杨德军 冯志伟 陈勇 槐可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63-69,共7页
依据所设固定样地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炼山与未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及其林下灌草层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地清理方式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林分郁闭前,2年生巨尾桉... 依据所设固定样地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炼山与未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及其林下灌草层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地清理方式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林分郁闭前,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群落的灌草层植物物种丰富度炼山清理的低于未炼山清理的,但炼山清理有利于灌草类植物在巨尾桉人工林幼林期的迁入与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山与未炼山清理 巨尾桉人工林 林木生长量 灌草层植物 种类组成
下载PDF
云南茶叶茸毒蛾的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大荣 刘桂华 +2 位作者 陈朝进 杨有武 刘红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4-368,共5页
对云南茶叶上发生危害的茸毒蛾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进行了报道.云南茶园内常见的6个茸毒蛾种类,以茶茸毒蛾、皱茸毒蛾和蔚茸毒蛾危害为主.茶茸毒蛾在茶园中1年发生4~5个世代;生长时期完成1个世代需要612... 对云南茶叶上发生危害的茸毒蛾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进行了报道.云南茶园内常见的6个茸毒蛾种类,以茶茸毒蛾、皱茸毒蛾和蔚茸毒蛾危害为主.茶茸毒蛾在茶园中1年发生4~5个世代;生长时期完成1个世代需要612~715d;越冬代长达1468d.茸毒蛾的综合防治,充分利用茶叶———害虫———天敌相互作用的生态调控作用,发展生物制剂、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等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尽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或者不用化学农药,建立可持继发展的害虫综合防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茸毒蛾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茶黑毒蛾的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庆 彭萍 +3 位作者 杨柳霞 姚学坤 李艳华 赵远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560,共6页
2010-2012年对云南省普洱市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在云南普洱市一年发生5代,6-10月为茶黑毒蛾幼虫的发生高峰期,3-4代为主害代。茶黑毒蛾幼虫历期以第1代最长,平均33-34 d,... 2010-2012年对云南省普洱市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在云南普洱市一年发生5代,6-10月为茶黑毒蛾幼虫的发生高峰期,3-4代为主害代。茶黑毒蛾幼虫历期以第1代最长,平均33-34 d,其次是第5代,平均为26 d。第2、3、4代幼虫历期为20-21 d。7-9月为茶黑毒蛾成虫的主要发生期。此外,研究发现,根据茶园茶黑毒蛾的发蛾高峰日,采用历期法预测防治时期基本可行,可按照预测的时间进行防治或适当提前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黑毒蛾 发生动态 发育历期 预测预报
下载PDF
豫西北地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琳 赵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5,共10页
草地中灌木数量动态变化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因素,灌木层的碳储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不确定的组分之一。暖性灌草丛在豫西北丘陵山地广泛分布,属区域典型植被类型。为揭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对豫西北地区... 草地中灌木数量动态变化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因素,灌木层的碳储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不确定的组分之一。暖性灌草丛在豫西北丘陵山地广泛分布,属区域典型植被类型。为揭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对豫西北地区7个样地的灌木层、草本层与土壤碳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生态系统碳密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植被与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360.07和4610.47 g C·m^(-2),其中灌木层植被碳密度(981.63 g C·m^(-2))低于草本层(1387.44 g C·m^(-2)),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被碳密度主要由根系所贡献,占整个植被碳密度的93.04%,其中灌木层根系所占比例为41.51%,略小于草本层。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密度占有较大比例,约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的62.80%。对不同样地而言,由于各自所处生境不同,其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各样地的植被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_1>P_5>P_2>P_4>P_6>P_7>P_3,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土壤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_1>P_2>P_6>P_5>P_4>P_3>P_7,其中P_1与P_4、P_3、P_7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态系统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_1>P_2>P_6>P_5>P_4>P_7>P_3,其中P_1与P_4、P_3、P_7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草丛草地 生物量分布 碳密度 豫西北
下载PDF
双线盗毒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顺立 李友恭 黄昌尧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9,共9页
双线盗毒蛾是黑荆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建一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卵成块产于小枝条上,3—11天孵化。幼虫五龄,少数四龄,以取食嫩叶为主,也取食叶柄、花序等。幼虫老熟时下树,多在草丛里,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预蛹期1—4天。成虫羽化... 双线盗毒蛾是黑荆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建一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卵成块产于小枝条上,3—11天孵化。幼虫五龄,少数四龄,以取食嫩叶为主,也取食叶柄、花序等。幼虫老熟时下树,多在草丛里,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预蛹期1—4天。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第2日开始产卵,每雌平均产卵量214粒。成虫寿命3—10天。 室内试验表明: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对4—5龄幼虫均有良好效果。化学农药防治应抓住越冬代或第一代幼虫盛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盗毒蛾 生物学特性 黑荆树
下载PDF
茶黑毒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9-44,共6页
茶黑毒蛾 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 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本报告通过对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老、成叶的比例及田间摘除老、成叶后对产量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710.4毫克,越冬代幼虫取食嫩叶占... 茶黑毒蛾 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 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本报告通过对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老、成叶的比例及田间摘除老、成叶后对产量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710.4毫克,越冬代幼虫取食嫩叶占总量的78.33%,第1代幼虫占20.98%。越冬代幼虫的危害嫩叶当量 D=0.00134公斤,第1代幼虫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为(?)=0.0001377x^(1.247)。根据防治总费用、茶叶产量、价格及防治效果的调查,每亩年产150公斤干茶的茶园,越冬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900头,第1代为4500头;年产100公斤干茶的茶园,越冬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300头,第1代为3700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黑毒蛾 危害当量 防治指标
下载PDF
茶树食叶害虫--茶黑毒蛾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孝贵 肖强 《中国茶叶》 2020年第4期13-15,共3页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类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本文介绍了茶黑毒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为生产上正确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黑毒蛾 形态特征 发生特点 防治方法
下载PDF
杀虫剂对茶茸毒蛾幼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选用10种杀虫剂,测定了它们对茶茸毒蛾幼虫的毒力和药效,试验了有关农药混用对防治幼虫的增效作用以及Bt.6及其混剂对幼虫的致病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DDVP、辛硫磷、乐果对1、3龄幼虫有较高的毒力和药效。溴... 本文选用10种杀虫剂,测定了它们对茶茸毒蛾幼虫的毒力和药效,试验了有关农药混用对防治幼虫的增效作用以及Bt.6及其混剂对幼虫的致病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DDVP、辛硫磷、乐果对1、3龄幼虫有较高的毒力和药效。溴氰菊酯与DDVP、辛硫磷,氰戊菊酯与DDVP、辛硫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Bt.6及其混剂对该虫有较高死亡率和畸形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害虫 茶茸毒蛾 杀虫剂 测定
下载PDF
山西主要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配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雄伟 李刚 +1 位作者 董宽虎 赵祥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对山西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温性草原和温性山地草甸4种主要类型草地土壤0~5cm、5~10cm、10~20cm、20~30cm、30~50cm、50~70cm和70~100cm不同垂直剖面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的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4种主要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 对山西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温性草原和温性山地草甸4种主要类型草地土壤0~5cm、5~10cm、10~20cm、20~30cm、30~50cm、50~70cm和70~100cm不同垂直剖面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的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4种主要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07.98~145.62g/kg之间,平均为131.42g/kg。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6.78kg/m^2,暖性草丛类最高,为7.25kg/m^2,其次为暖性灌草丛类和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最小,为6.32kg/m^2。4种主要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表聚性明显,表层土壤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52.85%、49.12%、46.79%和50.36%。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但不同类型草地减少的程度不同。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暖性类草地0~100cm土层平均土壤碳密度均高于温性类草地。4种主要草地土壤总碳储量为257.39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性灌草丛 暖性草丛 温性草原 温性山地草甸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密度 碳分配
下载PDF
苔草草丘恢复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以哈尔滨太阳岛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齐清 刘晓伟 +4 位作者 佟守正 张冬杰 王雪宏 薛振山 安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261-5267,共7页
湿地景观变化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湿地景观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演变规律,开展生态恢复实践的重要科学基础。以哈尔滨太阳岛苔草草丘恢复湿地为例,采用野外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草丘面... 湿地景观变化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湿地景观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演变规律,开展生态恢复实践的重要科学基础。以哈尔滨太阳岛苔草草丘恢复湿地为例,采用野外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草丘面积、斑块形状特征、草丘数量及形态特征等指标,探究草丘湿地恢复过程中的景观变化,为开展湿地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8年的恢复,苔草草丘景观变化明显。草丘数量增多,丘墩高度、直径、植株高度、冠幅显著增加(P<0.05);湿地恢复后,苔草群落向外扩展722 m^2,苔草草丘总面积达2222 m^2,扩展率为48.13%;在湿地微地貌和水文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草丘群落扩展方向具有一定规律性,斑块边界和质心分别向西南方向扩展了29.91 m和迁移了5.9 m,扩展度和曲线边界比重不断增加,斑块形状和边界趋于复杂,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强;利用根茎克隆繁殖结合水位调控可实现苔草草丘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草草丘 景观变化 恢复过程 湿地 太阳岛
下载PDF
山西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敏 谭振宇 +4 位作者 张智袁 高永强 赵祥 任国华 苏宗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66-2377,共12页
通过对山西省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70个大样地进行调查,测定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4个海拔梯度,6个纬度梯度和5个经度梯度的生物量变化规律,旨在掌握山西天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 通过对山西省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70个大样地进行调查,测定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4个海拔梯度,6个纬度梯度和5个经度梯度的生物量变化规律,旨在掌握山西天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充分了解山西草地生态系统及合理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天然草地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1 200-1 600 m的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 412.86和2 037.87g·m^(-2);而地上活体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则是在<800m的海拔处最高,分别为301.5和105.97g·m^(-2)。随纬度从南向北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南边略高于北边(P>0.05)。随经度从西向东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暖性草丛类草地的地上活体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3类草地类型(P<0.05)。暖性草丛类和温性山地草甸类草地的凋落物生物量显著高于暖性灌草丛类和温性草原类草地(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性灌草丛 暖性草丛 温性草原 温性山地草甸 海拔 经纬度 活体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