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Analysis of Torrential Rain in Jiangxi Province during June 2010 被引量:1
1
作者 Zugang ZHOU Yongqiang JIANG +2 位作者 Gaoying ZHANG Wenjun ZHANG Chaohui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6期79-82,共4页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ground observational data,a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alysis has been carried on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Jiangxi province from 19 June to 20 June 2010,with ...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ground observational data,a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alysis has been carried on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Jiangxi province from 19 June to 20 June 2010,with a meso-scale rainstorm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rare rainstorm is a typical heavy rainfall over Meiyu front. The cold air flow behind North China vortex joined up the southwestern flow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trong and stable subtropical high,thus the cold air and warm air converged and maintained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Hunan and Jiangxi province. 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of the high resolution model is very similar to the observational rainfall. The model has a good predictive skill for the location,intensity and center of heavy rainfall. By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MPV which heavy rainfall happens ahead has an obvious indication for precipitation forecast. The vertical overlapping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MPV1 areas is favorable to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instorm. This zone is also the conjoint area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 and baroclinic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rential RAIN precipitation FORECAST NUMERICAL s
下载PDF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咏梅 任福民 +1 位作者 李维京 王小玲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yphoon precipitation covers most of central-eastern China. Typhoon precipitation gradually dec...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yphoon precipitation covers most of central-eastern China. Typhoon precipitation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regions to the northwestern mainland. The maximum annual typhoon precipitation exceeds 700 mm in central-eastern Taiwan and part of Hainan, while the minimum annual typhoon precipitation occurs in parts of Inner Mongolia, Shanxi, Shaanxi and Sichuan, with values less than 10 mm. Generally, typhoons produce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during April - December with a peak in August. The annual typhoon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for 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examined for long-term tre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creasing trends exist in most of the stations from 1957 to 2004 and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parts of Taiwan, Hainan, coastal Southeast China and southern Northeast China. The anomaly of typhoon precipitation mainly results from that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ver Asia and the Walker Cell circulation over the equatorial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Typhoon torrential rain is one of the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regions and parts of central mainland. In these regions, torrential rains are mostly caused by typho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precipitation long-term trends typhoon torrential rain
下载PDF
太原夏季短时强降水与闪电的关系及应用
3
作者 张泽秀 李梦军 荆肖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100-103,共4页
利用太原地区夏季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2017—2021年闪电数据、小时降水量及国家站10 min降水量,分析短时强降水日的闪电特征,并将短时强降水站点与前1 h的闪电密度进行空间叠加。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日闪电以负闪为主。负闪密度远大于正... 利用太原地区夏季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2017—2021年闪电数据、小时降水量及国家站10 min降水量,分析短时强降水日的闪电特征,并将短时强降水站点与前1 h的闪电密度进行空间叠加。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日闪电以负闪为主。负闪密度远大于正闪密度,且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负闪密度中心主要位于尖草坪北部和阳曲县南部。闪电频数峰值比10 min降水量峰值提前10~60 min,且闪电频数峰值(大于等于50次/10 min)及其后的20 min内闪电频数陡降其峰值的一半或以上,这对短时强降水有更好的指示作用。短时强降水站点与前1 h的闪电高密度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大多分布在闪电密度梯度相对较大的地区。当太原地区闪电频数大于100次/h时,闪电密度大于等于0.1次/km2·h对短时强降水落区预警命准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闪电特征 闪电密度 闪电密度指标 闪电频数
下载PDF
采用北斗PPP-B2b服务的大气可降水量反演及香港地区暴雨过程分析
4
作者 程安坤 王敏 +2 位作者 孟欣 季锐 孙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服务(PPP-B2b服务)通过卫星B2b信号向用户发送改正信息,摆脱了对外部通信的依赖,为实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本文利用试验分析了PPP-B2b服务反演PWV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PPP...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服务(PPP-B2b服务)通过卫星B2b信号向用户发送改正信息,摆脱了对外部通信的依赖,为实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本文利用试验分析了PPP-B2b服务反演PWV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PPP-B2b服务反演结果与采用CODE事后精密星历产品的差值RMS为3.70 mm,STD为3.61 mm,与ERA5再分析数据差值的RMS和STD分别为4.80和4.07 mm,与探空结果差值的RMS和STD分别为3.75和7.16 mm,验证了采用PPP-B2b服务的PWV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最后,通过分析香港地区暴雨过程的实际降水量与PWV反演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初步验证了BDS PPP-B2b服务用于暴雨灾害短时预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反演 精密单点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实时卫星轨道钟差改正 暴雨灾害短时预警
下载PDF
华南登陆台风降水不对称性及持续性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燕燕 蒙伟光 +3 位作者 冯业荣 张诚忠 陈德辉 郑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99,共15页
针对登陆华南台风降水及模式预报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当前关于登陆台风降水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台风登陆后期持续性暴雨发生机理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及模式预报技术改进的应对措施,为促进登陆华南台... 针对登陆华南台风降水及模式预报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当前关于登陆台风降水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台风登陆后期持续性暴雨发生机理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及模式预报技术改进的应对措施,为促进登陆华南台风暴雨预报工作和效果的不断改进提供参考。分析指出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低层气团边界(如冷池边界)、干冷空气侵入、中尺度对流系统以及地形等是造成登陆华南台风降水不对称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台风登陆后期华南发生的持续性暴雨往往与季风活动增强相关,活跃的西南季风为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发展提供有利条件,MCSs通过潜热加热反馈于大尺度环流,可使台风涡旋环流和西南季风得以维持并致使MCSs反复发生发展、暴雨持续。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考察评估目前模式的预报性能并提出有效改进方案,是进一步提高模式预报效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华南台风 降水不对称性 持续性暴雨 形成机理 模式预报
下载PDF
“7·20”郑州极端特大暴雨降水细节特征和成灾过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崔慧慧 李荣 +2 位作者 郜彦娜 李娜 王森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0,149,共8页
基于常规探测资料、区域气象站资料、郑州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数据等对“7·20”郑州特大暴雨降水细节演变、成灾过程和中尺度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特大暴雨环流背景罕见,海上远距离台风起到了“水汽转运站... 基于常规探测资料、区域气象站资料、郑州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数据等对“7·20”郑州特大暴雨降水细节演变、成灾过程和中尺度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特大暴雨环流背景罕见,海上远距离台风起到了“水汽转运站”的作用;降水时空分布的复杂性致使西部山区和郑州主城区成灾原因不同;关键环境参数对比分析表明,极端强降水对CAPE值要求不高,高的暖云层厚度和近地面大的露点等指标利于高降水效率的产生,中等强度以上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高度组织化;西部山区强降水主要由中尺度孤立对流单体频繁影响所致,列车效应显著;郑州主城区强降水是由高降水效率的对流系统长时间维持造成的,降水粒子尺度大,数密度高,KDP值增大与雨强的突增对应关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特大暴雨 降水细节特征 成灾过程 郑州
下载PDF
基于“情景-应对”的随县柳林镇“8·12”山洪灾害推演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琳 邹振华 +3 位作者 章光 周虹延 吴浩 胡少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的】降雨诱发的山洪具有暴涨暴落特点,其防御及应急也一直是我国防汛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指导山洪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减少暴雨山洪带来的影响及损失,【方法】以湖北省随州市柳林镇“8·12”山洪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情景-... 【目的】降雨诱发的山洪具有暴涨暴落特点,其防御及应急也一直是我国防汛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指导山洪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减少暴雨山洪带来的影响及损失,【方法】以湖北省随州市柳林镇“8·12”山洪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情景-应对”式情景构建方法,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提取柳林镇地形、植被等信息要素,构建柳林镇“8·12”山洪事前、事中、事后情景;在此基础上耦合“水文-水动力”模型推演了暴雨诱发山洪的全过程,从而对本次灾害应急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柳林镇“8·12”山洪在12日3时30分左右洪水位开始猛增、2.5 h后即达到峰值,最高淹没深度超5 m,峰值过后3.5 h洪水基本褪却,极快的流速和暴涨的水位导致有效转移时间不足1 h。【结论】结果表明:基于“情景-应对”式灾害情景构建方法,可全景式再现山洪灾害孕灾-发灾-致灾全过程;耦合水文-水动力模型在无人机获取的高精度地形数据基础上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能力评估揭示了本次山洪灾害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气象预警能力不足、人员撤离不及时以及应急救援力量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情景-应对 情景构建 情景推演 应急能力 极端降雨 降水 水文-水动力模型
下载PDF
“23·7”华北特大暴雨过程雨强精细化特征及动力和热力条件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符娇兰 权婉晴 +7 位作者 麦子 罗琪 陈涛 李晓兰 许先煌 朱文剑 华珊 韩旭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5-1450,共16页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国家级和区域级地面气象观测、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地面雨滴谱仪、闪电定位仪、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对“23·7”华北创纪录极端降水过程中雨强的精细化特征,导致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极端降水...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国家级和区域级地面气象观测、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地面雨滴谱仪、闪电定位仪、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对“23·7”华北创纪录极端降水过程中雨强的精细化特征,导致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极端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及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过程小时雨强表现出面弱点强的特点,局地小时、分钟级雨强具有极端性。雨强阶段性特征明显,2023年7月30日08:00至31日20:00(第二阶段)雨强最强,与多个β-MCS发展有关,并伴有后向传播及列车效应等中尺度过程,降水以中等直径、高浓度雨滴为主,具有一定量的低浓度大粒子雨滴样本,属于海洋性与大陆性混合型降水,暖云碰并与冰晶聚合融化过程共存。7月29日08:00至30日08:00(第一阶段)和7月31日20:00至8月2日08:00(第三阶段)雨强相对较小,对应于前者的MCS垂直伸展高度较低、强度不强,以暖云降水为主导,雨滴浓度高、直径中等,对应于后者的MCS发展强盛,但移动速度快,也具有海洋性与大陆性降水混合型降水特征。三个阶段的大气整层可降水量最大值均超过70 mm,第一阶段天气尺度强迫强,对流有效位能(CAPE)在500 J·kg^(-1)左右,MCS发展高度相对较低;第二阶段后期天气尺度强迫有所减弱,但华北中南部对流不稳定能量再次重建,上游地区CAPE较第一阶段有所增大(600~1000 J·kg^(-1)),导致极端降水的MCS发展为深厚湿对流系统,雨强明显增大;第三阶段天气尺度强迫明显减弱,低层偏南风脉动辐合和大的CAPE为MCS强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特大暴雨 极端降水 雨强 中尺度对流系统 降水微物理特征 动力和热力条件
下载PDF
卫星降水产品在陇东2022年7月特大暴雨事件中的适用性评估
9
作者 王一丞 刘维成 +1 位作者 宋兴宇 张文光 《干旱气象》 2023年第6期997-1007,共11页
以地面雨量站观测数据、中国气象局多源融合降水数据(CMPAS)为基准,通过定量、分类、结构相似度3种方法综合评估8种卫星降水产品(FY-4A、CMOPRH-RT、IMERG-Early、IMERG-Late、GSMaP-Now、GSMaP-Gauge、PERSIANN-Now、PERSIANN-CCS)在... 以地面雨量站观测数据、中国气象局多源融合降水数据(CMPAS)为基准,通过定量、分类、结构相似度3种方法综合评估8种卫星降水产品(FY-4A、CMOPRH-RT、IMERG-Early、IMERG-Late、GSMaP-Now、GSMaP-Gauge、PERSIANN-Now、PERSIANN-CCS)在甘肃陇东2022年7月一次破历史记录的极端性强降水过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8种卫星降水产品基本反映降水中东部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布特征,除GSMaP-Now产品外,其余7种产品均低估暴雨中心降水量。(2)8种卫星降水估算产品对于强降水峰值的描述能力较好,强降水过程的2个峰值阶段均有体现,但均严重低估大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3)GSMaP-Gauge对暴雨以下量级降水估算最优,而CMOPRH-RT对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估算最优,所有产品对特大暴雨量级降水均无法正确命中。(4)CMOPRH-RT产品能从降水总量、降水量级、形态分布三方面最好地表现降水过程的结构分布。对本次降水事件,CMOPRH-RT降水产品在各方面表现综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卫星降水产品 极端性强降水过程 检验评估
下载PDF
浙江梅汛期暴雨预报的客观订正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文强 钱浩 +2 位作者 马昊 孙长 叶延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707,共11页
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模式预报数据,分析了各模式对梅汛期暴雨预报的综合表现,并采用12组降水订正方案开展了2020年和2021年浙江省梅汛期降水预报的客观订正,对比了各订正方案对模式暴雨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E... 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模式预报数据,分析了各模式对梅汛期暴雨预报的综合表现,并采用12组降水订正方案开展了2020年和2021年浙江省梅汛期降水预报的客观订正,对比了各订正方案对模式暴雨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ECMWF、CMA-SH9和CMA-MESO梅汛期暴雨预报表现优于NCEP-GFS和CMA-GFS,且频率偏差关系稳定,可联合用于开展多模式预报客观订正;由于逐年梅汛期暴雨特征差异大,频率匹配算法无法对预报进行有效订正;最优评分法(OTS)能显著提升ECMWF模式暴雨预报TS评分,但空报率有所增加;对ECMWF降水预报经OTS量级订正后再开展基于集合平均的概率匹配订正,能明显改善以大雨带稳定性降水为主的梅汛期暴雨预报质量,但对于对流性较强的梅汛期暴雨过程订正效果不佳;优选预报成员的各类多模式融合算法均能够有效改进对流性较强的梅汛期暴雨过程预报质量,包括多模式平均、自适应集成和时滞集合预报在2020年和2021年均有明显正技巧;对各模式降水预报经OTS订正后再开展集成预报能够进一步提高梅汛期暴雨预报质量,且对稳定性暴雨和对流性暴雨过程均有较好的订正能力,其中经多模式时滞集合分级订正算法集成OTS量级订正预报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订正 梅雨 暴雨 频率匹配 概率匹配 最优评分法 多模式集成 时滞集合预报
下载PDF
雨滴谱分布参数化对改进新疆强降水过程预报的评估
11
作者 舒未希 范水勇 +2 位作者 黄颖 任婧 沈淑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1150,共20页
本文利用2018年7月3日至10月3日新疆乌鲁木齐的雨滴谱观测资料,改进了乌鲁木齐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中WRF模式的WSM6单参数方案,对新疆2021年6月15日12时(北京时,下同)至17日00时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预报改进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 本文利用2018年7月3日至10月3日新疆乌鲁木齐的雨滴谱观测资料,改进了乌鲁木齐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中WRF模式的WSM6单参数方案,对新疆2021年6月15日12时(北京时,下同)至17日00时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预报改进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显示,乌鲁木齐地区雨滴平均直径(D0)、最大直径(D_(max))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分别为0.65 mm、1.60 mm和0.93 mm。引入新疆地区参数lgNw和D_(m)拟合关系的WSM6-new方案对降水强度和强中心范围的预报能力均有一定提高。从TS、BR、ETS和TSS四个指标的评分结果上看,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WSM6-new方案预报能力相比WSM6方案明显提高,对于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不同雨滴谱分布参数化方案对降水云系结构特征、垂直速度、大气层结和散度场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雨水含量和分布上。WSM6-new方案引入了新疆雨滴谱统计特征,在模式中对雨滴谱分布的描述更接近实际。雨滴谱的大雨滴数浓度明显增加,雨滴下落末速度增加,拖曳作用增强,有利于零度层以下的下沉气流增强和维持。强下沉气流在近地层形成更强的辐散出流,加强了近地面对流区气流的辐合,有利于上升气流的发展加强,从而地面产生更强的降水,对暴雨的预报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WRF模拟 WSM6参数化方案 暴雨 雨滴谱 降水预报评估
下载PDF
中尺度地形对暴雨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冯强 叶汝杰 +3 位作者 王昂生 陶诗言 许焕斌 高守亭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模式MM4就1991年7月2日江淮暴雨进行模拟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尺度地形对暴雨降水的影响。在模拟工作中,人为地将模式地形中长江中游的大别山地区及其紧邻地域的海拔高度降为50m以下,而并不改变大尺度环境的各要素场...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模式MM4就1991年7月2日江淮暴雨进行模拟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尺度地形对暴雨降水的影响。在模拟工作中,人为地将模式地形中长江中游的大别山地区及其紧邻地域的海拔高度降为50m以下,而并不改变大尺度环境的各要素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地形的改变使中尺度暴雨中心位置和强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局地地形的改变也只在有限区域内对局地中尺度降水系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地形 暴雨降水 数值模拟 减灾措施 MM4模式
下载PDF
北京“7.21”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及预报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姜晓曼 袁慧玲 +2 位作者 薛明 陈曦 谭晓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2012年7月21-22日,61年以来最强降水袭击北京,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强降水配置较为典型,业务预报提前指示出了此次过程,但预报结果存在强度偏弱,峰值偏晚等偏差。在... 2012年7月21-22日,61年以来最强降水袭击北京,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强降水配置较为典型,业务预报提前指示出了此次过程,但预报结果存在强度偏弱,峰值偏晚等偏差。在对此次大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自动气象站与NOAA气候预测中心卫星反演降水资料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资料作为观测,着重对北京市气象局新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预报系统(BJ-RUC v2.0)的3 km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和预报场进行了检验与分析,以期通过对中尺度模式预报性能的了解,为暴雨可预报性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水汽条件极佳,降水区域较为集中,呈现西南一东北走向的中尺度雨带特征。利用常规检验评分对预报降水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发现,预报降水在时间上滞后,降水强度偏弱,存在偏西南的位置误差,并且未能反映降水系统的线状特征。进一步利用检验连续降水区域定量降水预报的CRA(contiguous rain area)方法,对预报误差进行分解表明,整体降水(>5 mm/h)的主要误差来自于位置和形状误差;而在暴雨(>20 mm/h)的预报中,降水强度的偏差占误差的主要部分。最后结合对预报场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的诊断(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分析探讨了此次极端暴雨预报不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降水检验 中尺度模式 暴雨预报
下载PDF
“碧利斯”(0604)暴雨过程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汪亚萍 崔晓鹏 +1 位作者 任晨平 余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本文利用"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过程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资料,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和过程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类型降水对暴雨增幅的贡献,结果指出:(1)暴雨增幅前,降水基本为层云降... 本文利用"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过程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资料,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和过程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类型降水对暴雨增幅的贡献,结果指出:(1)暴雨增幅前,降水基本为层云降水,对流降水只存在于零星的几个小区域,暴雨增幅发生时段,对流降水所占比例较暴雨增幅前有显著增加,平均降水强度达层云降水强度的3倍多。(2)暴雨增幅时段,云系发展更加旺盛,云中各种水凝物含量较增幅前明显增加,其中,对流和层云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对流降水区增加更显著;而无论增幅前还是增幅时段,对流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要明显大于层云降水区,并且两者的这种差异随着地面降水强度的增强而增大。(3)暴雨增幅前后,对流降水区雨滴的两个主要来源最终均可以追踪到云水,通过云水与大的液相粒子(雨滴)和大的固相粒子(雪)之间、以及大的固相粒子(雪和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造成雨滴增长,并最终形成地面降水,而层云降水区中与雨滴形成相关的上述主要云微物理过程明显变弱,但层云降水区中暴雨增幅时段的上述过程又要强于增幅前,说明层云降水对暴雨增幅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对流降水 层云降水 云微物理
下载PDF
北方一次暖区大暴雨强降水成因探讨 被引量:81
15
作者 徐珺 杨舒楠 +2 位作者 孙军 张芳华 谌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5-1463,共9页
2012年7月7日黄淮出现一次典型暖区大暴雨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和强降水范围集中,中尺度特征明显。本文通过常规和非常规观测、NCEP分析资料对该次黄淮暖切变线引发的豫东北、鲁南和苏北等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 2012年7月7日黄淮出现一次典型暖区大暴雨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和强降水范围集中,中尺度特征明显。本文通过常规和非常规观测、NCEP分析资料对该次黄淮暖切变线引发的豫东北、鲁南和苏北等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整层高湿环境有利于降低暖区暴雨对抬升条件的要求、提高降水效率和局地不断产生中尺度对流系统;低层垂直风切变和超低空急流在对流触发和维持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次天气及以下尺度的抬升条件,如地面辐合线、925和850 hPa切变和低空急流出口区的风速辐合等均可导致强降水,降水落区一般位于低层多层风速辐合的叠置区;暖区暴雨的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列车效应和热带降水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降水效率 垂直风切变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北京“7.21”特大暴雨环流形势极端性客观分析 被引量:49
16
作者 赵洋洋 张庆红 +2 位作者 杜宇 江漫 张季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7-824,共8页
2012年7月21日(简称"7.21"),北京发生了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暴雨事件。利用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京"7.21"特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极端性... 2012年7月21日(简称"7.21"),北京发生了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暴雨事件。利用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京"7.21"特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极端性。结果表明,北京"7.21"暴雨日所属的大尺度环流型在1951-2012年夏季出现的频率为10.9%,而在"7.21"同类环流型中暴雨出现的概率为4.51%。和同类暴雨日平均场相比,"7.21"暴雨日当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更强,北京地区对流层低空急流更强,并伴随环境大气中极端充沛的可降水量和较大的风垂直切变。在"7.21"同类环流型下的621 d中,"7.21"暴雨日北京南侧的低空急流排在第54位,北京局地风垂直切变排在第209位,可降水量排在第8位,显示出其在低空急流和可降水量上的极端性。1951-2012年夏季,具有"7.21"暴雨日同类环流形势、且925 hPa低空急流和可降水量均达到或超过"7.21"暴雨日值的个例有3次,相当于每21年发生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分型 低空急流 风垂直切变 可降水量
下载PDF
模式水平分辨率对梅雨锋降水定量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春明 王元 伍荣生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80,共10页
 利用三维非静力平衡中尺度/云模式对1999年6月23日08时24日08时江淮地区一次梅雨锋系统降水过程进行了五种不同水平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明显提高了大到暴雨的定量预报(大于25mm和大于50mm)的精度...  利用三维非静力平衡中尺度/云模式对1999年6月23日08时24日08时江淮地区一次梅雨锋系统降水过程进行了五种不同水平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明显提高了大到暴雨的定量预报(大于25mm和大于50mm)的精度;但研究发现,这种精度的改进随着水平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存在明显的阈界,即在水平分辨率提高到18公里以后,再提高水平分辨率,对暴雨预报成功率的改进幅度不大,因此,对于梅雨锋雨带中尺度强降水的业务预报,将模式水平分辨率提高到18公里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水平分辨率 梅雨锋暴雨 定量降水预报 QPF 大气环流 气象图分析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雷达雨量计联合估算降水在城市内涝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靖 解以扬 +3 位作者 东高红 李培彦 邱晓滨 李英华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6-873,共8页
为了满足城市暴雨内涝模型对面雨量精细化的需求,在天津城市暴雨内涝模型的基础上,将雷达估算降水产品应用到模型面雨量计算中,针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的大暴雨过程,考察4种雷达估算降水产品和两种插值方法计算的内涝模型面雨量。经... 为了满足城市暴雨内涝模型对面雨量精细化的需求,在天津城市暴雨内涝模型的基础上,将雷达估算降水产品应用到模型面雨量计算中,针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的大暴雨过程,考察4种雷达估算降水产品和两种插值方法计算的内涝模型面雨量。经过对比发现,利用变分方法计算的雷达估算降水产品VAR用曲面插值方法计算内涝模型的面雨量整体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内涝 雷达估算降水 面雨量
下载PDF
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7
19
作者 郑庆林 吴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17,共10页
利用一个具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就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的影响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的三重结构能较成功地考虑不同尺度的地形,既能考虑关键区的细致结构,又能考虑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影响,能较成... 利用一个具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就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的影响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的三重结构能较成功地考虑不同尺度的地形,既能考虑关键区的细致结构,又能考虑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影响,能较成功地预报出台风路径、大风及雨区分布;(2)地形作用改善了对流降水条件,中低层辐合上升比无地形有很大加强,台风登陆后在山脉迎风坡地区降水增幅显著,且对流性降水占较大比重,取消地形后模拟的台风位置偏北,东西风带北推,且登陆后不发生应有的较强的衰减。因此,地形的抬升辐合在暴雨增幅中起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台风 暴雨 暴雨增幅 数值研究
下载PDF
2008年8月末湖北连续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端禹 王明欢 陈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3,共6页
2008年8月末湖北出现连续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基GPS可降水量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这次大暴雨过程水汽特征。结果发现:这次过程降雨经历了两次增强与两次减弱;GPS可降水量增加降雨加强,可降水量减... 2008年8月末湖北出现连续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基GPS可降水量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这次大暴雨过程水汽特征。结果发现:这次过程降雨经历了两次增强与两次减弱;GPS可降水量增加降雨加强,可降水量减小降雨减弱;暴雨发生时整层水汽输送方向是西南向,当其转变为西北向时湖北降雨减弱,整层水汽通量数值大降雨不一定就强;强降雨落区走向与整层水汽辐合中心位置走向对应较好,降雨强度变化趋势与整层水汽辐合数值变化趋势一致,但是两者尚不满足线性函数关系。对于连续大暴雨过程既要关注整层水汽辐合中心位置又要关注整层水汽辐合数值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大暴雨 GPS可降水量 整层水汽输送 整层水汽辐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