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热化湿通阳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石慧青 张睿领 +2 位作者 王晓川 罗梅 张洪 《四川中医》 2024年第9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究清热化湿通阳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1例CAG(脾胃湿热证)患者分成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 目的:探究清热化湿通阳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1例CAG(脾胃湿热证)患者分成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联合清热化湿通阳汤治疗,时长为4w。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生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EGF、G-17、PG I/PG II、SOD均高于同组治疗前,MDA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后试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湿通阳汤联合温针灸对脾胃湿热证CAG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中医症状,降低病理组织评分,改善生化指标,减少疾病复发,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清热化湿通阳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疗效 生化指标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在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余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 研究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在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住院号录入系统后,采取住院号尾数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奇数)与观察组(偶数),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观... 目的 研究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在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住院号录入系统后,采取住院号尾数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奇数)与观察组(偶数),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服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的同时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相关指标[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胃液EGF、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积分光密度、面积百分比)、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胃痛、胃胀、乏力、纳差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胃痛、胃胀、乏力、纳差积分分别为(1.23±0.30)、(1.11±0.23)、(1.01±0.12)、(0.87±0.16)分,低于对照组的(3.97±0.46)、(2.55±0.34)、(1.58±0.21)、(1.58±0.27)分(P<0.05)。观察组溃疡面积(2.31±0.78)cm^(2)小于对照组的(4.81±1.89)cm^(2),溃疡复发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GF、胃液EGF、积分光密度、面积百分比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血清EGF(0.59±0.11)ng/ml、胃液EGF(0.83±0.16)ng/ml、积分光密度(1.78±0.23)D、面积百分比(28.72±4.12)%高于对照组的(0.43±0.10)ng/ml、(0.47±0.20)ng/ml、(1.34±0.24)D、(21.52±3.87)%(P<0.05)。治疗后,两组NO、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NO(74.80±9.75)μmol/L、IL-10(123.25±5.11)ng/L高于对照组的(62.14±10.25)μmol/L、(110.57±5.44)ng/L(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通过采取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后临床效果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 小建中汤 温针灸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3
作者 梅丽 王代明 周景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100例脾胃虚寒型C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医联合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100例脾胃虚寒型C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医联合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IgG、CD_(4)^(+)、CD_(4)^(+)/CD_(8)^(+)]、炎性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Ⅰ)]和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西药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联合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医联合组IgG、IgM、IgA、CD_(4)^(+)/CD_(8)^(+)、血清PG-Ⅰ水平高于西药组,CD_(8)^(+)、血清G17、TNF-α、IL-6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G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针灸 黄芪建中汤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芳影 张维钢 周玲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究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黔西市中医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附子理中丸治... 目的探究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黔西市中医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附子理中丸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组织病理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组织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病例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6,P<0.05)。结论中医辨证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联合应用黄芪建中汤、温针灸治疗,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与组织病理评分,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温针灸 中医证候积分 组织病理评分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情志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张岚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情志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情志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情志护理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有助于减轻症状,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温针灸 情志护理 中医证候 心理状态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repair of lymphocyte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treated by regulating spleen-stomach needling
6
作者 张智龙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4年第1期6-7,共2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ctionmechanism of regulating spleen-stomach needling on diabetic nephropathy(DN).Methods Using multi-centric,randomized,controlled and blind principles,144 cases of DN wer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ctionmechanism of regulating spleen-stomach needling on diabetic nephropathy(DN).Methods Using multi-centric,randomized,controlled and blind principles,144 cases of DN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digital tab,72 cases in each one.Based on regular treatment of diabetes,the regulating spleen-stomach needling was applied at Zhongwan(CV 12),Quchi(LI 11),Hegu(LI 4)and Xuehai(SP 10),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regulating LYMPHOCYTE spleen REPAIR moxibustion superoxide acupuncture EXCRETION centric
原文传递
基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探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机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思 杨元庆 +3 位作者 周星娅 邢晓彤 薛莉 张智龙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口服枸橼酸...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每日3次,餐前口服,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取穴:中脘、足三里、阴陵泉、血海、三阴交、地机、曲池、合谷、丰隆、太冲、内关、公孙。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临床症状评分、综合疗效、跨膜蛋白16A(ANO1)、胃肠激素水平进行评定,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68.57%,在胃轻瘫主要症状评定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提高患者各症状积分及总体症状积分,但在嗳气、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总体症状积分、ANO1及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总有效率,降低ANO1含量,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激素 调理脾胃针法 糖尿病性胃轻瘫 针刺研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栩 张智龙 +4 位作者 杨元庆 陈宏 卢轩 张建宾 粟虹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并将剩余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25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制作2型糖尿...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并将剩余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25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而后将造模成功20只大鼠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针刺组10只、模型组10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针刺组大鼠着针刺服后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干预,连续针刺4周;模型组大鼠只采用相同方法抓取、穿衣,而不作干预。各组大鼠于干预前及干预后每周末测量体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干预前后测量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并于末次干预后处死大鼠,摘取胰腺,做HE染色,观察胰岛结构。结果针刺1周后,针刺组大鼠体质量仍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模型组却与空白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第4周末,模型组体质量均显著低于针刺组、空白组(P<0.05),而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于针刺1周后开始显著降低(P<0.01),且针刺2、3、4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仍有持续显著降低(P<0.01);干预前针刺组与模型组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且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干预后模型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针刺组与空白组,而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提高(P<0.01)。胰岛HE染色则显示干预后针刺组形态学改变优于模型组,并接近于空白组。结论 "调理脾胃针法"可有效降低大鼠空腹及餐后2h血糖,并可降低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现象,维持糖尿病大鼠体质量,以及促进胰岛结构及胰岛β细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脾胃针法 2型糖尿病大鼠 胰岛素抵抗 形态学改变
下载PDF
调理脾胃针法对2型糖尿病前期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思 张智龙 +4 位作者 杨元庆 周星娅 薛莉 王栩 邢晓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前期大鼠的针刺干预,探讨"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前期大鼠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前期肥胖大鼠模型...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前期大鼠的针刺干预,探讨"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前期大鼠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前期肥胖大鼠模型。将成模后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模型组、西药组各1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针刺组给予"调理脾胃针法",西药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灌胃,模型组采用相同方法抓取、穿衣,干预前后测量体质量、血糖、FINS、ISI、血脂及FFA。结果:干预后模型组较空白组体质量下降,FBG、P2BG、FINS、ISI、TC、TG、LDL-C、FFA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体质量升高,FBG、P2BG、FINS、ISI、TC、TG、LDL-C、FFA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较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改善糖尿病前期大鼠的糖、脂、FFA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为降低或逆转糖尿病前期提供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脾胃针法 糖尿病前期 胰岛素抵抗 针刺效应
下载PDF
“气机升降调脾胃”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向乔 柴铁劬 +1 位作者 汪伟 王春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气机升降调脾胃"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只针患侧,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气机升... 目的:观察"气机升降调脾胃"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只针患侧,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气机升降调脾胃"组穴(中脘、气海、双天枢、左足三里、右阳陵泉)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的升高程度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中医证候积分的升高程度上,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机升降调脾胃"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与常规针刺比较,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调脾胃 配穴法 脑卒中 偏瘫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中医整体观念施护联合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娟 董艳芳 +4 位作者 高淑红 张爱族 杨越 刘建芳 刘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观念施护联合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DN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观念施护联合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DN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整体观念施护联合调理脾胃针法。比较2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以及护理前后血糖水平、肾功能、氧化应激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丙二醛(MDA)、蛋白羰基(PCO)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N患者采取中医整体观念施护联合调理脾胃针法,能够增强血糖控制效果,改善肾功能和机体氧化应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整体观念施护 调理脾胃针法 氧化应激 生活质量 血糖 肾功能
下载PDF
王玉玺从“理血”角度论治银屑病经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俊志 胡金胜 +2 位作者 王松岩 杨素清 李志鸿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33-736,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难治愈性皮肤病,易于反复发作。王玉玺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银屑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营卫郁滞,风盛血燥。针对此病因病机,王玉玺教授运用祛风解表、活血化瘀、温阳等多种治法来祛除病因,治疗疾病。着重从“理...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难治愈性皮肤病,易于反复发作。王玉玺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银屑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营卫郁滞,风盛血燥。针对此病因病机,王玉玺教授运用祛风解表、活血化瘀、温阳等多种治法来祛除病因,治疗疾病。着重从“理血”角度探讨王玉玺教授论治银屑病的经验,以期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理血 活血 温阳 脾胃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3
作者 崇菲菲 朱鹏飞 +1 位作者 赵开鹏 耿宝梁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溃疡复发...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溃疡复发率、溃疡面积、胃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并检测外周血清和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水平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6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复发率、溃疡面积、Hp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液EGF以及胃黏膜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温针灸联合小建中汤的方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通过上调EGF、EGFR水平来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消化性溃疡 脾胃阳虚 小建中汤
下载PDF
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新颜 徐磊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温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温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胃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92%,对照组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p阳性率,有效减轻胃痛,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胃汤 温针灸 幽门螺杆菌(Hp)
下载PDF
论补肝肾调脾胃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丽斯 于漫 +1 位作者 谷松 王彩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91-93,共3页
面肌痉挛是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疾病,且女性多见。最初发病时,多为眼轮匝肌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入睡后抽搐停止,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非常少见。少数患者在病程的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本病是一种缓慢进... 面肌痉挛是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疾病,且女性多见。最初发病时,多为眼轮匝肌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入睡后抽搐停止,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非常少见。少数患者在病程的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本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患,如不给予治疗,一般不会自然好转,病情严重者眼轮匝肌重度痉挛,使眼不能睁开,严重影响病人的心身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在西医学上,本病病因不明,推测是某种压迫使面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所致。面肌痉挛属中医学"面风","眼睑目闰动"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而致肝风内动,或脾胃素虚,运化失司,生化乏源,筋脉失养,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气血亏虚,面部经筋失养,或风寒诸邪入侵,久留经络,血不荣筋,致经络收引抽搐,使面部经络气血、阴阳失调所致。脾胃与"肝""风"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脏疏泄功能失职,或暗耗肝肾之阴,或横侮脾土,致肝用偏亢、肝风上扰;肝脾经络不通,肌肤失养,风性善动,在肢体则表现为筋惕肉瞤,在眼、面部则筋急抽搐、脾轮振跳。所以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必须重视调理脾胃。针刺治疗通常采用远近配合取穴、辨证取穴的方法,近取局部眼周、口周穴位可以舒筋活络,改善局部气血的运行,远取又可疏通经气,调气活血,但是经研究发现,如果配合补脾健脾之穴位与针刺手法,往往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共同达到息风止痉的目的。因本病多为脾胃虚弱,脾虚肝旺所致。所以应用具有补脾胃作用的中药治疗本病时,往往也会取得较好疗效。如缓肝理脾汤,方中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功在补脾益胃固本,与方中其他药去合用,可以达到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的目的,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归脾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的也有很好疗效。《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尤其在治疗面肌痉挛这种易复发、易迁延难愈的病症上,我们应审视其真正的病因,在缓解其抽动的同时,扶正固本。脾胃与"肝"及"风"所系疾病密切相关,在治疗面肌痉挛上,调理脾胃的方法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肝肾 调脾胃 面肌痉挛 中药 针灸
下载PDF
扶阳罐温推温灸技术治疗失眠脾胃不和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美仁 郭翔 +2 位作者 陈慧敏 陈秘密 康永清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10期68-70,84,共4页
目的:观察扶阳罐治疗失眠脾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117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扶阳罐温推温灸组(A组)、灸法组(B组)与针刺组(C组),分别为40例、39例与38例。扶阳罐组采用扶阳罐温推温灸技术治疗,灸法组采用普通灸法治疗,针刺组采用常规针... 目的:观察扶阳罐治疗失眠脾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117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扶阳罐温推温灸组(A组)、灸法组(B组)与针刺组(C组),分别为40例、39例与38例。扶阳罐组采用扶阳罐温推温灸技术治疗,灸法组采用普通灸法治疗,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5个疗程后,3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3个疗程后,A、B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C组(P<0.01);治疗5个疗程后,A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B、C两组(P<0.01),B、C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A、B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C组(P<0.01),A、B两组患者间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疗程后,A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B、C两组(P<0.01),B、C两组患者间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B组为82.05%(32/39),C组为78.95%(32/38),A组总有效率优于B、C两组(P<0.05)。结论:3种干预方法治疗失眠均有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扶阳罐温推温灸技术在改善睡眠质量、PSQI睡眠因子评分及中医证候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脾胃不和 扶阳罐 温推温灸 灸法 针刺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生姜大枣配伍应用浅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秦凯华 邓中甲 李达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7-69,共3页
生姜、大枣配伍临床应用广泛,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调和脾胃、温补中焦;还具有温经通脉、和中止呕之效。通过对古今医家运用姜枣的规律的研究,探讨生姜、大枣临床配伍规律以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关键词 生姜 大枣 配伍 调和营卫 调和脾胃 温经通脉 和中止呕
下载PDF
张智龙治疗脑病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秀娟 卢轩 张智龙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期63-66,共4页
张智龙教授认为,脑的生理特点为"宜实宜满,宜清宜静",脑的病理特点为"髓海空虚,空则神浮,虚则邪害,浊邪害清,元神受损,神机失用"。髓海空虚、痰瘀闭阻、神机失用是脑病的病机关键,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疗应辨证论... 张智龙教授认为,脑的生理特点为"宜实宜满,宜清宜静",脑的病理特点为"髓海空虚,空则神浮,虚则邪害,浊邪害清,元神受损,神机失用"。髓海空虚、痰瘀闭阻、神机失用是脑病的病机关键,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疗应辨证论治,依据病情虚实之偏重,养精益髓补其虚,清浊开闭泻其实,或攻补兼施,补虚不碍邪,祛邪不伤正。脑病易虚易闭,治疗应以"清""养"为原则。张教授认为,治疗中风中脏腑,治宜分清闭脱,以调理脏腑为先,中风日久,勿忘祛邪;治疗痴呆,以养精益髓、清浊开闭、调神益智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调神益智针法及定志益聪颗粒,并根据虚实偏重的不同随证加减;治疗癫痫,依据动态平衡理论,采用"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的方法,以通督镇静针法和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治疗眩晕,勿忘中焦升降,强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官诸窍皆赖清阳上升而以为养,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周身气机得以舒展,故采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清” “养” 中风 中脏腑 痴呆 癫痫 眩晕 调神益智针法 定志益聪颗粒 通督镇静针法 柴桂温胆定志汤 调理脾胃针法 张智龙
下载PDF
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飞扬 储浩然 《智慧健康》 2021年第9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究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患88例,按其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参照组44例行常规针刺治疗,实验组44例行温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症状... 目的探究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患88例,按其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参照组44例行常规针刺治疗,实验组44例行温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实验组病患经治疗后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大便黏液、大便性质和排便不尽等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总体疗效97.7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82%,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行温针灸治疗疗效确切,更有利于改善病患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康复,提升总体疗效,具有大量推广应用的高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弱证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温针灸 总体疗效
下载PDF
于睿从脾胃论治冠心病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宏月 于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6,共2页
于睿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应依整体观念,见心之病不独治心,辨证施治,方可收效。脾胃与心经脉相互络属,五行母子相系,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失调,经过一系列病理改变所致"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 于睿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应依整体观念,见心之病不独治心,辨证施治,方可收效。脾胃与心经脉相互络属,五行母子相系,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失调,经过一系列病理改变所致"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是冠心病基本病机,提出脾病则五脏不安,胃病则脏腑失充;总结出益气健脾、疏肝理脾、补益心脾、温中散寒及化湿和胃等方法,从调理脾胃入手论治冠心病,并遣方用药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心痛 于睿 老中医经验 益气健脾 疏肝理脾 补益心脾 温中散寒 化湿和胃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