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hnical Measures and Selections for Reducing Flue Gas Heat Loss of Large Coal-Fired Boilers
1
作者 Wang Chunchang 《Electricity》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The main technologies for reducing flue gas heat loss of pulverized coal-fired boiler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suitability of these technologies for boiler oper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for selection of these technolog... The main technologies for reducing flue gas heat loss of pulverized coal-fired boiler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suitability of these technologies for boiler oper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for selec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are explore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1) the non-equilibrium control over flue gas flow rates at the inlet of the air heater and the reversal rotation of the air heater rotator should be popularized as regular technologies in large boilers; 2) increasing the area of the air heater to reduce the flue gas heat loss in pulverized coal-fired boilers should be the top option and increasing the area of the economizer be the next choice; 3) low- pressure economizer technology could save energy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and should be compare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increasing economizer area in terms of technical economics when the latter is feasible; 4) the hot primary air heater is only suitable to the pnlvefizing system with a large amount of cold air mix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haust flue gas temperature air heater ECONOMIZER flue gas waste heat recovery hot primary air heater thermal system
下载PDF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n Flue Gas Low Temperature Corrosion Monitoring
2
作者 Xiaona Song Changshun Zhang +4 位作者 Pei Li Jun Zheng Yanping Hu Xiaoxia Hou Gang Xu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1383-1386,共4页
Thermal loss of exhaust flue gas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boiler thermal loss. Nowadays in China, the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in many thermal power pla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designed value... Thermal loss of exhaust flue gas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boiler thermal loss. Nowadays in China, the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in many thermal power pla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designed value, thus, the recycle and reuse of the waste heat of tail flue gas is necessary. However, lower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will aggravate low temperature corrosion of the tail heating surface, which also causes huge economic loss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designs a monitoring experiment platform of flue gas low temperature corrosion, which can measure the corrosion condition of different materials by different flue gas compositions and temperature corrosion speeds. Besides,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corrosion factors are analyzed to find the best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material of tail heating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Platform aCID DEW Point LOW-temperature Corrosion waste heat recovery
下载PDF
Waste heat recovery from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exhaust gases by medium temperature ORC system 被引量:16
3
作者 WEI MingShan FANG JinLi +1 位作者 MA ChaoChen DANISH Syed Nom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0期2746-2753,共8页
A medium-temperature waste-heat recovery system based on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is designed to recover the exhaust energy from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Analysis of the 1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for an ORC ... A medium-temperature waste-heat recovery system based on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is designed to recover the exhaust energy from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Analysis of the 1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for an ORC system is performed. This analysis contain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analysis with undefined heat exchangers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C and find out suitable organic fluid parameters for a better ORC efficiency.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nalysis uses combined engine test results and two designs of heat exchangers. By comparing the two designs, an improved system of heat exchangers is described. This analysis also quantifies the effect of engine parameters on ORC system.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supercritical Rankine cycle is a better approach towards waste heat recovery. The ORC system is found to perform better under part-load conditions if the medium-high power condition rather than rated working point of the engine is used as the design parameter. The ORC system achieves the highest waste-heat recovery efficiency of up to 10-15% for the optimised heat ex-changer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heat recovery organic-fluid Rankine cycle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medium temperature waste heat
原文传递
基于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的Kalina循环热经济性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双应 汪菲 肖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70-1177,共8页
以低温烟气余热发电Kalina循环为研究对象,基于热经济学原理,在不同的蒸发器换热端差ΔT_e、蒸发压力pe和基本氨水质量分数x下,研究了烟气出口温度T_(go)的变化对系统的净输出功Wnet与平准化电能成本LEC的影响。考虑到低温烟气的腐蚀性... 以低温烟气余热发电Kalina循环为研究对象,基于热经济学原理,在不同的蒸发器换热端差ΔT_e、蒸发压力pe和基本氨水质量分数x下,研究了烟气出口温度T_(go)的变化对系统的净输出功Wnet与平准化电能成本LEC的影响。考虑到低温烟气的腐蚀性,分析了固定烟气出口温度为最低允许排烟温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烟气出口温度T_(go,opt)和蒸发压力p_(e,opt)使系统的LEC最小;且T_(go,opt)与ΔT_(e、pe)和x有关。对于W_(net),只存在p_(e,opt)使系统Wnet最大;W_(net)随T_(go)的增加近似线性减少。经济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在选择循环的运行参数时,应针对不同的热源条件,综合考虑系统的经济性与低温烟气腐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INa循环 余热发电 低温烟气 回收 热力学 经济
下载PDF
基于Ventsim Visual^TM高海拔矿井按需通风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庆刚 葛启发 +1 位作者 曹亮 马黎明 《有色冶金节能》 2020年第3期30-35,共6页
高海拔高寒环境下,为保证井下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矿山主要采用电预热等传统预热方式,不仅能源价格高昂,同时还面临着运输不便等难题。某铜矿属于典型的高海拔矿山,为克服传统预热的弊端,研究按需通风与回风余热回收技术,利用Ventsi... 高海拔高寒环境下,为保证井下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矿山主要采用电预热等传统预热方式,不仅能源价格高昂,同时还面临着运输不便等难题。某铜矿属于典型的高海拔矿山,为克服传统预热的弊端,研究按需通风与回风余热回收技术,利用Ventsim Visual^TM三维通风仿真系统进行井下热环境模拟研究,预测某铜矿全负荷、正常负荷、一般负荷以及轻负荷工况条件下按需通风的回风热力学参数,证明矿山采用回风余热回收技术的可行性和节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sim Visual^TM 高海拔高寒 热环境模拟 按需通风 回风余热回收
下载PDF
1.2Mt/a延迟焦化加热炉改造分析
6
作者 贾金锋 隗小山 +1 位作者 曾伟 廖有贵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长岭炼化公司对1.2 Mt/a焦化装置加热炉进行了改造。将炉膛空间内易舔炉管垂直燃烧模式改为附墙燃烧模式。改造后加热炉热负荷由原来的32.55 MW增加到38.3 MW,最大处理量由132 t/h(33×4)增加到160 t/h(40×4),操作弹性为正常值... 长岭炼化公司对1.2 Mt/a焦化装置加热炉进行了改造。将炉膛空间内易舔炉管垂直燃烧模式改为附墙燃烧模式。改造后加热炉热负荷由原来的32.55 MW增加到38.3 MW,最大处理量由132 t/h(33×4)增加到160 t/h(40×4),操作弹性为正常值的60%~110%。炉子运行更加平稳,在满负荷情况下,炉出口仍可以控制在500℃,管壁温度、炉膛温度和温差可以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余热回收系统效果明显提高。为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加热炉 改造 管壁温度 余热回收
下载PDF
大冶有色1500 kt/a烟气制酸方案的选择及思考
7
作者 曹龙文 陆海 +2 位作者 张冠华 洪国明 董冕 《硫酸工业》 CAS 2020年第12期33-36,共4页
介绍了大冶有色400 kt/a高纯阴极铜项目配套的1500 kt/a烟气制酸方案选择情况。从环保政策、行业竞争及工业自动化方面考虑,根据“双闪”(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冶炼烟气成分复杂、SO2浓度高且烟气量稳定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制酸技术的进展... 介绍了大冶有色400 kt/a高纯阴极铜项目配套的1500 kt/a烟气制酸方案选择情况。从环保政策、行业竞争及工业自动化方面考虑,根据“双闪”(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冶炼烟气成分复杂、SO2浓度高且烟气量稳定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制酸技术的进展,选择1套净化、2套干吸转化的“一头两尾”整体配置,采用一级动力波高效洗涤器+气体冷却塔+二级动力波高效洗涤器+两级电除雾酸洗净化工艺,干吸采用低温余热回收,转化采用非衡态高浓度二次转化二次吸收制酸技术方案。通过技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对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熔炼 闪速吹炼 烟气制酸 高浓度转化 低温余热回收 方案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低变质煤热解熄焦系统模拟与分析
8
作者 舒军政 张智芳 +3 位作者 高峰峰 高雯雯 吕波 冯利军 《煤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50-54,共5页
针对低变质煤中低温热解水涝焦熄焦系统存在的资源能源浪费及兰炭品质下降等问题,以朗肯循环火电厂(简称循环电厂)烟气作为熄焦冷源,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低变质煤热解熄焦系统的工艺模型,研究了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的节能... 针对低变质煤中低温热解水涝焦熄焦系统存在的资源能源浪费及兰炭品质下降等问题,以朗肯循环火电厂(简称循环电厂)烟气作为熄焦冷源,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低变质煤热解熄焦系统的工艺模型,研究了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的节能效率以及影响炉内传热系统效率和兰炭烧损的因素。结果表明:利用循环电厂烟气作为冷源进行熄焦,同时将水冷壁和废热锅炉回收的红焦热能用于发电,可以节省热公用工程消耗42.54%,节省冷公用工程消耗32.16%;随着干熄炉炉温的增加,CO的摩尔分数逐渐增加,CO2的摩尔分数逐渐减小,对兰炭烧损影响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变质煤 中低温热解 兰炭 干熄焦 aspen Plus模拟 余热回收及利用
下载PDF
270 kt/a硫磺制酸装置余热梯级利用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士德 《硫酸工业》 CAS 2018年第4期33-35,共3页
介绍了红磷公司270 kt/a硫磺制酸装置余热梯级利用技术改造情况。空气风机驱动用汽轮机出口0.8 MPa、280℃蒸汽28t/h,需要通过减温减压器减温减压至0.5 MPa、220℃后并入低压管网供下游装置使用。余热梯级利用改造项目取消减温减压器,设... 介绍了红磷公司270 kt/a硫磺制酸装置余热梯级利用技术改造情况。空气风机驱动用汽轮机出口0.8 MPa、280℃蒸汽28t/h,需要通过减温减压器减温减压至0.5 MPa、220℃后并入低压管网供下游装置使用。余热梯级利用改造项目取消减温减压器,设置1台650 k W热功汽轮机和1台800kW异步发电机,发电后汽轮机出口0.5 MPa、220℃蒸汽直接并入低压管网。改造项目实施后吨酸电耗由原来的32kWh左右降至18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制酸 余热回收利用 减温减压 汽轮机 异步电机
下载PDF
大滑移温度CO_(2)非共沸工质余热回收热泵热水系统实验研究
10
作者 张涛 吴嘉峰 +2 位作者 刘剑 张小松 李明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通过热泵技术将生产/生活中的低品位余热提质增效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中,非共沸工质能够实现热泵循环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匹配,实现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基于水源热泵热水实验台对基于大滑移温度的CO_(2)/R1234yf、CO_(2)/R290、CO_(2)/... 通过热泵技术将生产/生活中的低品位余热提质增效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中,非共沸工质能够实现热泵循环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匹配,实现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基于水源热泵热水实验台对基于大滑移温度的CO_(2)/R1234yf、CO_(2)/R290、CO_(2)/R600a和CO_(2)/R32非共沸工质进行实验分析,并以R290工质作为对照,研究蒸发器与冷凝器同时满足大温差情况下的热泵性能表现。结果表明:非共沸工质充注量主要影响循环过冷度,进而影响系统COP,当CO_(2)/R1234yf的质量分数为15%/85%时,循环存在最优充注量,在实验工况(热源进水温度25℃,出水温度5℃;热汇进水温度15℃,出水温度45℃)下最优充注量对应的COP为7.66。同时,在实验工况下,相较于R290单工质,CO_(2)/R290工质对最优COP提升了75.2%,对应q v(单位容积制热量)提升了107.7%;CO_(2)/R1234yf工质对最优COP提升了27.7%,对应q v提升了92.0%;CO_(2)/R32工质对最优COP提升了15.0%;而CO_(2)/R600a工质对最优COP仅提升1.7%,应用潜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余热回收 非共沸混合物 滑移温度
下载PDF
湿法脱硫后烟气和浆液余热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昕玥 范高峰 +5 位作者 刘爱平 王长安 侯育杰 张津铭 徐杰 车得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07-4319,共13页
低品位余热高效深度利用是促进燃煤电站进一步节能减排的关键之一,湿法脱硫后的低温饱和湿烟气蕴含大量潜热和水资源,大量脱硫浆液吸收烟气热量后温度升高。烟气与浆液具有巨大的余热利用和水资源回收的潜力,若直接排放烟气,直接排出浆... 低品位余热高效深度利用是促进燃煤电站进一步节能减排的关键之一,湿法脱硫后的低温饱和湿烟气蕴含大量潜热和水资源,大量脱硫浆液吸收烟气热量后温度升高。烟气与浆液具有巨大的余热利用和水资源回收的潜力,若直接排放烟气,直接排出浆液,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容易引发“白色烟羽”污染环境。本文以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和脱硫浆液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湿法脱硫技术余热回收效率低、利用难以匹配冷源等困境,总结了国内外针对脱硫后烟气水热回收和浆液余热回收技术及发展方向,研究中针对浆液余热利用仍待发展。其中,直接冷凝烟气和浆液技术和热泵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溶液吸收技术能源利用率高,烟气腐蚀性低;烟气膜分离技术、浆液闪蒸、热泵技术清洁环保,回收质量高。直接冷凝烟气、浆液技术和膜分离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抗腐蚀性和转换效率;浆液闪蒸、热泵技术能耗较高,吸收式热泵技术仍需寻找高效安全环保无毒的吸收溶液。最后,探讨了目前脱硫浆液余热利用的主要方式及存在问题,回收余热主要用于供暖和电厂内部热利用,以期进一步推动湿法脱硫后烟气与浆液余热回收利用,实现燃煤电站的深度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浆液 饱和湿烟气 余热回收 低温余热 节水节电
下载PDF
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ORC系统建模与热经济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军胜 程新妮 +2 位作者 王欢欢 赵亮 董辉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105,共7页
本文以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热源,建立超临界ORC系统热力和经济模型,并选取R134a为ORC工质,研究变温热源下膨胀机的进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工质冷凝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本文以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热源,建立超临界ORC系统热力和经济模型,并选取R134a为ORC工质,研究变温热源下膨胀机的进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工质冷凝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净输出功随膨胀机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膨胀机进口压力和工质冷凝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系统单位温度的传热量随之均减小。当系统热力参数一定时,热源进口温度越大,系统净输出功和单位温度的传热量越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适宜的热源进口温度和系统热力参数使得ORC系统获得较大的净输出功和较小的单位温度传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余热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净输出功 单位温度传热量
下载PDF
DTDC的节能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学华 左青 +3 位作者 吕瑞 徐红闯 雷鸣 左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为了降低大豆压榨厂中DTDC的蒸汽消耗量,对DTDC的结构和操作进行调整,并介绍了回收DT层热风余热、DC热风尾气余热及DTDC夹层余热的工艺技术。将DT气相温度由72~75℃下调至68~70℃,搅拌翅改为折弯式,各层的旋转阀配置变频电机,让物料呈... 为了降低大豆压榨厂中DTDC的蒸汽消耗量,对DTDC的结构和操作进行调整,并介绍了回收DT层热风余热、DC热风尾气余热及DTDC夹层余热的工艺技术。将DT气相温度由72~75℃下调至68~70℃,搅拌翅改为折弯式,各层的旋转阀配置变频电机,让物料呈悬浮状;DC热风层每层配一台风机,装变频电机,增加节能层。实践证明:经调整后的DTDC生产的成品豆粕外表呈金黄色,散发出浓香味,残溶在190~300 mg/kg;豆粕的KOH蛋白质溶解度大于80%;DTDC蒸汽消耗量得到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温度 回收余热 豆粕残溶 KOH蛋白质溶解度
下载PDF
基于新型热管理集成架构的余热回收特性研究
14
作者 汤五洋 陈涛 王国春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基于R134a冷媒提出了一种新的热管理集成架构,利用9通阀模式切换实现回收电池电机余热,主要通过压缩机能耗和COP两项指标评估其低温行车工况下的余热回收效果。本文进行了AMESIM系统模型搭建,并基于基础工况试验数据进行了仿真模型标定... 基于R134a冷媒提出了一种新的热管理集成架构,利用9通阀模式切换实现回收电池电机余热,主要通过压缩机能耗和COP两项指标评估其低温行车工况下的余热回收效果。本文进行了AMESIM系统模型搭建,并基于基础工况试验数据进行了仿真模型标定,保证了模型可信度;同时本架构和其他架构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集成架构在寒冷低温环境下,热泵模式可回收利用电池电机两大废热,余热回收量高达到3.412 kW;系统能量消耗减少至0.62 kW,相对传统热泵系统降低了50.34%;系统COP最高可达4.465,相对传统热泵系统大幅度提升了50.39%,为增加新能源车低温续航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 余热回收 九通阀 模型标定 低温续航
下载PDF
克劳斯硫磺回收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优化
15
作者 陈玉 陈星 +2 位作者 向腾龙 张履胜 王治红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危险的高温设备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的时变性、滞后性等特点,进行了控制系统优化研究。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模仿真,比较了常规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串级控制效果,发现...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危险的高温设备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的时变性、滞后性等特点,进行了控制系统优化研究。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模仿真,比较了常规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串级控制效果,发现各控制方案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利用各控制方案的优点同时减弱其缺陷,提出了复合控制方案对系统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各控制器权重系数的方法将选中的控制器复合为一个控制器。PID控制、串级控制、模糊控制、复合控制和S-函数复合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在230 s、300 s、180 s、130 s和106 s达到稳定。S-函数复合控制响应快、无超调、控制精度较高,达到了使控制系统安全稳定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克劳斯硫磺回收燃烧炉余热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劳斯硫磺回收 SIMULINK 余热锅炉水温 权重系数 S-函数复合控制器
下载PDF
电厂循环水低温余热回收研究和示范
16
作者 袁新晔 杜一庆 +1 位作者 李朝辉 史志情 《冶金动力》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某燃机热电联产电厂采用电加热水罐对除盐水进行加热,此方式耗电量大,效果不好。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低阻折流杆换热器,提出一种利用循环水低温余热加热除盐水代替电加热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工程示范。对该换热器共轭传热进行了数... 某燃机热电联产电厂采用电加热水罐对除盐水进行加热,此方式耗电量大,效果不好。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低阻折流杆换热器,提出一种利用循环水低温余热加热除盐水代替电加热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工程示范。对该换热器共轭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来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型折流杆换热器结构在压降、总传热系数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且在低雷诺数下能维持较高的总传热系数,适应变负荷运行要求。对示范工程进行了低负荷测试,测试结果与模拟值吻合,验证了换热器在低雷诺数时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克服了常规折流杆换热器的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 循环水 低温余热回收 折流杆换热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回收低温余热的热电耦合电解制氢系统及性能评估
17
作者 赵永明 周泽 +3 位作者 付宏浩 谢小芳 张连娣 宋佳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时,水以气态进行电解,但仅依靠电解产物冷却所释放的热能不足以将液态给水蒸发气化,电解制氢系统存在供热缺口。为解决该问题,基于高温热泵技术,提出了通过热泵吸收外界低温余热(<100℃)制取较高温热能(>100℃)... 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时,水以气态进行电解,但仅依靠电解产物冷却所释放的热能不足以将液态给水蒸发气化,电解制氢系统存在供热缺口。为解决该问题,基于高温热泵技术,提出了通过热泵吸收外界低温余热(<100℃)制取较高温热能(>100℃),以满足给水蒸发气化用热的系统工艺方法,设计了系统流程,研究了热泵系统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建模仿真的手段评估了该系统的制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热泵吸收环境中的低温余热,制取较高温热能使电解给水蒸发,具有技术可行性,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系统内部电解产物所携带余热的回收再利用;②外界余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降低系统的制氢能耗,直流电解功率为1 MW的电解制氢系统,对余热源的热需求约为138 kW;当余热源为水且温降在5℃时,水的需求量约为20 t/h;③假设外界余热不计入制氢能耗,利用热泵集成外界余热时,系统理论单位制氢能耗约3.5 kW·h/m^(3),全部为电能消耗。结论认为,通过热泵吸收低温余热向高温电解制氢系统供热的系统工艺,开辟了一种低品位余热向高品位氢能转化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电解 固体氧化物电解 制氢 低品位余热 余热回收 热集成 热泵 模拟仿真
下载PDF
基于能量流分析的低温能耗研究
18
作者 邹驹 黄炯 +1 位作者 龙金世 卜凯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为研究低温环境下导致电耗恶化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整车能量流分析方法,测试了常温(23℃)和低温(-7℃)环境下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各个部件能量消耗。测试结果表明,低温和常温的主要能耗差异部件为电驱、压缩机、低压风扇、鼓风... 为研究低温环境下导致电耗恶化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整车能量流分析方法,测试了常温(23℃)和低温(-7℃)环境下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各个部件能量消耗。测试结果表明,低温和常温的主要能耗差异部件为电驱、压缩机、低压风扇、鼓风机、水泵等。其中压缩机和电驱消耗增加占比较大,所以重点剖析低温电驱恶化的原因,理论分析电驱低温能耗恶化的原因为低温底盘阻力恶化、低温电驱润滑油粘度增加、电机效率恶化等。为了验证润滑油温对电驱电耗的影响,通过电驱水泵流量控制电驱油温,在不同油温下进行低温CLTC-P工况电耗测试。为了验证低温电驱余热通热泵系统和自加热电驱油温这两个方案的能耗差异,实验过程中同时记录电驱电耗和压缩机电耗以及电驱油温,实验结果表明电驱余热自加热油温总电耗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能耗 电驱能耗 电机余热利用 低温能量流
下载PDF
95+技术在加热炉中的应用及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19
作者 王仕文 郭亮 +1 位作者 匡艳华 刘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对某炼化企业加热炉采用高效超净余热回收(95+)技术的方案路线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该技术核心在于燃料气精制系统和燃料气、空气双并联换热系统,以及两段式空气预热器布置。在多套装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95+技术可满足设计指标要... 对某炼化企业加热炉采用高效超净余热回收(95+)技术的方案路线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该技术核心在于燃料气精制系统和燃料气、空气双并联换热系统,以及两段式空气预热器布置。在多套装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95+技术可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并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同类型装置或其他加热炉节能减排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低温 露点腐蚀 余热回收技术 CFD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自然工质印染余热回收高温热泵系统设计与分析
20
作者 沈九兵 韦文斌 +2 位作者 王炳东 陈杨 陈育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86-91,共6页
针对浙江某染厂印染工艺消耗大量热源蒸汽制备热水以及存在大量高温废水余热浪费的生产现状,提出一种能实现印染废水热回收与利用的,以水为循环工质,采用高效接触式冷凝器和喷水双螺杆压缩机的半开式高温热泵系统.通过热力学模型建立与... 针对浙江某染厂印染工艺消耗大量热源蒸汽制备热水以及存在大量高温废水余热浪费的生产现状,提出一种能实现印染废水热回收与利用的,以水为循环工质,采用高效接触式冷凝器和喷水双螺杆压缩机的半开式高温热泵系统.通过热力学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了热泵系统性能系数(COP)和比能耗(SWC)的变工况特性,并基于最佳工况,探讨系统应用于染厂的节能减排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热泵蒸发温度和减小冷凝温度能有效提升系统能效,在冷凝温度为110℃,蒸发温度为80℃的条件下,热泵系统COP和SWC分别可达到8.38和11.6 kW·h·m^(-3);采用本系统完全回收染厂高温废水余热,预计可以降低46.33%的蒸汽消耗量,以及35.81%的运行成本,并减小40.3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高温热泵 印染废水 节能减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