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 Fire-Two Stage Method and Parameter Calculation o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1
作者 杨兰和 梁杰 余力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00年第2期11-14,共4页
The double fire two stage method o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was suggested. On the basis of material balance, the ideal gasification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field test process was briefly introduced. ... The double fire two stage method o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was suggested. On the basis of material balance, the ideal gasification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field test process was briefly introduced. In addition, the cause for a middle to a high heat value of water gas was described. And the reasonableness and feasiblity of the method was proved, showing that the double fire two stage gas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commercialized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FIRE SOURCES two stage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underground water gas
下载PDF
An exsitu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experiment with a siderite interlayer:course of the process,production gas,temperatures and energy efficiency
2
作者 Marian Wiatowski Krzysztof Kapusta +2 位作者 Jacek Nowak Marcin Szyja Wioleta Ba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447-1460,共14页
A 72-h ex situ hard coal gasification test in one large block of coal was carried out.The gasifying agent was oxygen with a constant flow rate of 4.5 m^(3)/h.The surroundings of coal were simulated with wet sand with ... A 72-h ex situ hard coal gasification test in one large block of coal was carried out.The gasifying agent was oxygen with a constant flow rate of 4.5 m^(3)/h.The surroundings of coal were simulated with wet sand with 11%moisture content.A 2-cm interlayer of siderite was placed in the horizontal cut of the coal block.As a result of this process,gas with an average flow rate of 12.46 m^(3)/h was produced.No direct influence of siderite on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was observed;however,measurements of CO_(2)content in the siderite interlayer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ss allow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zones in the reactor.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was exerted by water contained in wet sand.At the high temperature that prevailed in the reactor,this water evaporated and reacted with the incandescent coal,producing hydrogen and carbon monoxide.This rea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relatively high calorific value of the resulting process gas,averaging 9.41 MJ/kmol,and to the high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gasification process,which amounts to approximately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UCG Siderite interlayer water Ex situ HYDROGEN
下载PD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and it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industry in China
3
作者 ZOU Caineng CHEN Yanpeng +3 位作者 KONG Lingfeng SUN Fenjin CHEN Shanshan DONG Zh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in China and oversea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oncept, mechanism and mode o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and presents the chall...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in China and oversea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oncept, mechanism and mode o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and presents the challenges,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path now faced. In China,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which is in accord with the clean utilization of coal can produce "artificial gas", which provides a new strategic approach to supply methane and hydroge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fore new energy sources offer large-scale supply. Coal measure strata in oil-bearing basins are developed in China, with 3.77 trillion tons coal reserves for the buried depth of 1000-3 000 m. It is initially expected that the amount of natural gas resources from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to be 272-332 trillion cubic meters, which are about triple the sum of 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or equivalent to the total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coal reaction mechanism and product composition of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the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evelopment modes, hydrogen-rich in shallow, methane-rich in medium and deep,supercritical hydrogen-rich in deep. Beyond the scope of underground mining of coal enterprises,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can take their own integration advantages of technologies, pipeline, market and so on, to develop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busines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needs and technical maturity, to effectively exploit a large amount of coal resources cleanly and to alleviate the tight supply of natural gas. It can also be combined with using the produced hydrogen in nearby area and the CO_2 flooding and storage in adjacent oil areas to create a demonstration zone for net zero emissions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recycling economy. It is significant for reserving resources and technologies for the coming "hydrogen economy" era, and opening up a new path for China's "clean, low carbon, safe and efficient" modern energy system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natural GAS GAS revolution coal-made methane coal-made hydrogen SUPERCRITICAL water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下载PDF
地下气化煤气在SOFC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敏芳 田野 +1 位作者 彭苏萍 梁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7-218,共2页
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的部分煤炭地下气化试验 ,试验煤气主要可燃成分为H2 、CO、CH4,含量分别为 48%~ 65 %、9%~ 2 5 %和 7%~ 16% ,适用于做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的燃料。将煤炭地下气化与SOFC结合起来建成高效、清洁的坑口电站 。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混合水煤气
下载PDF
在硝基苯废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煤气化棒磨机设备的腐蚀
5
作者 曹振兴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8,114,共8页
通过模拟现场工况的浸泡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硝基苯废水再利用过程中煤气化装置棒磨机腐蚀的类型、影响范围、主要介质及腐蚀发生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将制浆水源更换为硝酸苯废水后,由于硝酸苯废水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棒磨机发生... 通过模拟现场工况的浸泡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硝基苯废水再利用过程中煤气化装置棒磨机腐蚀的类型、影响范围、主要介质及腐蚀发生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将制浆水源更换为硝酸苯废水后,由于硝酸苯废水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棒磨机发生了严重的缝隙腐蚀而频繁失效;当硝基苯废水中亚硝酸质量分数小于30μg/g时,棒磨机65Mn钢衬板的缝隙腐蚀可得到有效控制;在棒磨机内部混合过程中亚硝酸根因发生化学反应而消失,棒磨机后续设备管道的缝隙腐蚀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废水 棒磨机 腐蚀 煤气化 水煤浆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井工程关键技术新进展
6
作者 袁光杰 李晓璇 +1 位作者 刘奕杉 张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208,共14页
开展煤炭地下气化关键技术研究对于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井工程作为其核心部分正面临一系列关键技术挑战。为此,聚焦煤炭地下气化井工程,从气化工艺选择、井筒完整性研究、高效点火与可控... 开展煤炭地下气化关键技术研究对于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井工程作为其核心部分正面临一系列关键技术挑战。为此,聚焦煤炭地下气化井工程,从气化工艺选择、井筒完整性研究、高效点火与可控燃烧、井筒温度场预测与控制方面回顾了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井工程面临的问题和技术新进展,提出了促进井工程技术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气化工艺优化、井筒完整性、高效点火及燃烧、井筒温度场预测与控制是煤炭地下原位气化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②煤炭气化工艺由有井式向无井式、单口垂直井向多口水平井的方向发展,其对井筒完整性与耐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点火可控燃烧系统逐渐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还需深化气化过程的温度场分布规律认识,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精准预测和调控气化工艺参数;④加速多场耦合条件下的理论研究,积极研发耐高温高压腐蚀的相关材料及工具,完善多目标优化的煤炭气化工艺优选方法,结合人工智能预测将是未来深层煤炭地下气化井工程的关键发展方向。结论认为,强化煤炭地下气化与多领域融合发展,能够为煤炭地下气化先导试验和天然气增储上产提供技术支撑,并加速煤炭资源向绿色、清洁、高效利用转型,助力能源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井工程 气化工艺 井筒完整性 可控燃烧 温度场预测 余热利用
下载PDF
干粉煤气化装置激冷水系统的优化
7
作者 李叶珺 李燕妮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8,16,共4页
介绍了干粉煤气化装置及其激冷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通过对激冷水系统各支路阻力降的计算分析,发现原激冷水系统工艺流程存在激冷水偏流的可能和风险。通过阻力降计算结果优化了激冷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配置,再合理设置调节阀、增设喷淋水管... 介绍了干粉煤气化装置及其激冷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通过对激冷水系统各支路阻力降的计算分析,发现原激冷水系统工艺流程存在激冷水偏流的可能和风险。通过阻力降计算结果优化了激冷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配置,再合理设置调节阀、增设喷淋水管线和冲洗水管线,从根本上解决了激冷水偏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粉煤半废锅气化 激冷水系统 偏流 系统优化 调节阀
下载PDF
碎煤加压气化炉配套煤气水分离装置优化改造
8
作者 王希奋 《大氮肥》 CAS 2024年第5期294-297,301,共5页
煤制天然气项目配套煤气水分离装置在运行中出现煤气水贮槽排污管线排料困难、余热回收器堵塞、外送重芳烃水含量高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经过多次研究分析,通过采取煤气水贮槽技术改造、余热回收器前增加煤气水尘分离器、新增2台重芳烃... 煤制天然气项目配套煤气水分离装置在运行中出现煤气水贮槽排污管线排料困难、余热回收器堵塞、外送重芳烃水含量高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经过多次研究分析,通过采取煤气水贮槽技术改造、余热回收器前增加煤气水尘分离器、新增2台重芳烃分液罐等有效措施,保证了煤气水分离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煤加压气化 煤气水分离 余热回收器 重芳烃 蒸馏装置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井工煤矿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9
作者 王新涛 李丽 《山东水利》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干旱荒漠区是我国重点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煤矿开采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干旱荒漠区典型井工煤矿的现状分析和文献查询,探讨了... 干旱荒漠区是我国重点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煤矿开采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干旱荒漠区典型井工煤矿的现状分析和文献查询,探讨了井工煤矿在干旱荒漠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该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干旱地区井工煤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井工煤矿 水土流失 排矸场区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及对中国天然气发展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91
10
作者 邹才能 陈艳鹏 +3 位作者 孔令峰 孙粉锦 陈姗姗 东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基于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煤炭地下气化基本概念、机理与模式,指出目前面临的挑战、发展潜力与发展路径。煤炭地下气化这一革命性技术能够实现"人工制气",且符合煤炭清洁利用方向,在新能源达到规模化... 基于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煤炭地下气化基本概念、机理与模式,指出目前面临的挑战、发展潜力与发展路径。煤炭地下气化这一革命性技术能够实现"人工制气",且符合煤炭清洁利用方向,在新能源达到规模化供应之前,可开辟中国特色的有效供甲烷与氢气战略新途径。中国含油气盆地煤系发育,仅超出煤炭企业井工开采深度、埋深1 000~3 000 m的煤炭资源量即为3.77×10^(12) t,初步预计可气化煤炭折合天然气资源量为(272~332)×10^(12)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3倍,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总和基本相当。根据煤炭地下气化反应机理和产物组分的差别,初步将煤炭地下气化分为"浅层富氢、中深层富甲烷、深层超临界极富氢"3种开发模式。石油石化企业可在煤炭企业井工开采范围之外,发挥自身技术、管道、市场等一体化优势,根据不同需求和相应技术成熟度,优选路径发展煤炭地下气化业务,可将大量煤炭资源进行有效清洁开发利用,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还可结合产出氢气就近利用以及在邻近油区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打造石油石化循环经济净零排放示范区,为"氢经济"时代到来储备资源和技术,更为中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煤炭地下气化 天然气 天然气革命 人工煤制甲烷 人工煤制氢气 超临界水 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残焦中污染物的浸出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邢宝林 陈焕利 +4 位作者 谌伦建 叶云娜 徐冰 仪桂云 张传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6,共6页
采用煤炭地下气化实验系统模拟鹤壁烟煤地下气化过程,收集气化后残留半焦(气化残焦),研究了气化残焦中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煤炭地下气化残焦浸出液中含有挥发酚等有机污染物及镉(Cd)、铅(Pb)、砷(As)、铬(Cr)、铜(Cu)... 采用煤炭地下气化实验系统模拟鹤壁烟煤地下气化过程,收集气化后残留半焦(气化残焦),研究了气化残焦中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煤炭地下气化残焦浸出液中含有挥发酚等有机污染物及镉(Cd)、铅(Pb)、砷(As)、铬(Cr)、铜(Cu)、镍(Ni)和锌(Zn)等10余种重金属无机污染物.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是影响煤炭地下气化残留半焦浸出液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重要因素.当浸出温度为45℃,浸出时间为8h时,气化残焦浸出液中挥发酚、总有机碳(TOC)及化学需氧量(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3mg/L,5.07mg/L,7.48mg/L;Cr,V,Cu,Se,Ni及Zn等重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介于4.0μg/L^73.4μg/L之间.大规模进行煤炭地下气化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气化残焦 地下水 污染物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矿物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尚军 张宇 +3 位作者 胡静娟 潘佳 张述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刘淑琴 《煤炭转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3,38,共6页
通过固-液-气三相模拟反应,研究了煤炭地下气化灰渣在模拟咸水中对二氧化碳的固化作用,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颗粒粒径及反应介质对二氧化碳矿物碳酸化固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从50℃升至200℃,固化率先增加后降低,150℃时... 通过固-液-气三相模拟反应,研究了煤炭地下气化灰渣在模拟咸水中对二氧化碳的固化作用,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颗粒粒径及反应介质对二氧化碳矿物碳酸化固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从50℃升至200℃,固化率先增加后降低,150℃时最高;反应压力从1.0MPa升至2.5MPa,固化率从0.93%增至1.65%;颗粒粒径由75μm~150μm降至75μm以下,固化率从1.18%增至1.48%;反应介质由蒸馏水变为模拟咸水,固化率从0.38%增至1.65%.在150℃,2.5MPa,反应时间1h,颗粒粒径小于75μm的条件下,气化灰在模拟咸水中的固化率最高,可达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二氧化碳 气化灰 模拟咸水 矿物碳酸化
下载PDF
基于水解酸化工艺的煤地下气化废水处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淑琴 李金刚 +2 位作者 杨宁 赵柯 王媛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3,117,共4页
为提高煤地下气化废水处理效果,在生化处理工艺中引入水解酸化工艺,以褐煤地下气化废水为例,研究了水解酸度、时间、温度等参数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比较了有无水解酸化工艺时生物接触氧化对废水综合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煤地下... 为提高煤地下气化废水处理效果,在生化处理工艺中引入水解酸化工艺,以褐煤地下气化废水为例,研究了水解酸度、时间、温度等参数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比较了有无水解酸化工艺时生物接触氧化对废水综合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煤地下气化废水水解酸化强化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pH为5~6,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10h,温度为20~25℃。在此条件下废水的CODCr质量浓度降低19.7%,BOD5与CODCr质量浓度比值由0.434提高至0.619,显著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煤气化废水经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后,CODCr去除率可达95.64%,出水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地下气化废水 水解酸化 可生化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新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问题与解决思路 被引量:50
14
作者 何绪文 王春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针对新型煤化工企业用水及排污存在的问题,以典型煤气化工艺为例,阐述了其废水产生的节点及水质特征。分析认为,煤气化废水主要来源于洗涤、冷凝和分馏工段,其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有机污染物浓度高,酚类、油及氨氮浓度高,生化有毒及抑制性... 针对新型煤化工企业用水及排污存在的问题,以典型煤气化工艺为例,阐述了其废水产生的节点及水质特征。分析认为,煤气化废水主要来源于洗涤、冷凝和分馏工段,其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有机污染物浓度高,酚类、油及氨氮浓度高,生化有毒及抑制性物质多,废水可生化性差,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高污染、有毒、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常用处理工艺"物化+生化+曝气生物滤池+双膜(超滤+反渗透)+膜蒸馏+高浓盐水固化(蒸发塘或机械蒸发)"的技术特点与主要功能。最后分析了以上常用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煤化工 废水零排放 煤气化 煤液化 浓盐水 反渗透
下载PDF
缓倾斜煤层反向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模型实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兰和 梁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50,55,共5页
为了提高煤炭地下气化产品煤气的热值 ,提出并研究了缓倾斜煤层反向 2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 ,建立了 2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理想气化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 ,指出了该气化方法温度场发展过程的... 为了提高煤炭地下气化产品煤气的热值 ,提出并研究了缓倾斜煤层反向 2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 ,建立了 2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理想气化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 ,指出了该气化方法温度场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中热值地下水煤气的形成原因 ,从而得到了一些工艺控制参数。反向 2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能够获得热值Q =12 .5 6MJ m3 以上的地下水煤气 ,该煤气由水煤气和干馏气组成 ,与同向 2阶段气化方法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两阶段 缓倾斜煤层 煤炭地下气化 地下水煤气 计算模型 实验研究 热效率
下载PDF
反向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梁杰 余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理想气化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了该气化方法温度场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中热值地下水煤气的形成原因,从而得到了一些工艺控制参数。反向两阶段煤炭地下气... 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理想气化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了该气化方法温度场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中热值地下水煤气的形成原因,从而得到了一些工艺控制参数。反向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能够获得热值Q=12.56MJ/m3以上的地下水煤气,该煤气由水煤气和干馏煤气组成,与同向两阶段气化方法相比,进一步提高了气化过程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气化 煤炭地下气化 反向法
下载PDF
镁废渣固化油泥掺配水煤浆的燃烧及气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霁阳 沈燕宾 +5 位作者 李俊莉 许磊 王佳 周渝 张颖 李俊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3-1537,共5页
以金属镁冶炼废渣固化含油污泥和煤,采用TGA/DSC1型全自动热分析仪,研究了其升温速率10℃/min下的失重情况,计算了其燃烧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其燃烧特性及机理。采用MG5/Vario plus烟气分析仪,分析了该水煤浆在氧化气氛下的污染物排放特... 以金属镁冶炼废渣固化含油污泥和煤,采用TGA/DSC1型全自动热分析仪,研究了其升温速率10℃/min下的失重情况,计算了其燃烧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其燃烧特性及机理。采用MG5/Vario plus烟气分析仪,分析了该水煤浆在氧化气氛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通过10 kg/h德士古气流床气化小试实验装置,模拟了该水煤浆的气化过程。结果表明,该水煤浆的燃烧机理为多段一级反应;金属镁废渣的加入可以大幅度降低水煤浆的SO_(2 )排放浓度和排放时长,对NO_(x)的影响有限;油泥的加入使合成气中H_(2)比例升高1.44%,CO比例升高1.34%,有效气含量升高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 镁冶炼废渣 水煤浆 燃烧性能 煤气化
下载PDF
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岩层及地表移动与控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郭广礼 李怀展 +2 位作者 查剑锋 刘潇鹏 徐友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39-2546,共8页
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先进能源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我国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完成的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实验由于实验规模较小没有引起显著的裂隙发育和明显的地表沉降发生。但随着煤炭地下气化... 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先进能源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我国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完成的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实验由于实验规模较小没有引起显著的裂隙发育和明显的地表沉降发生。但随着煤炭地下气化实验规模的扩大及推广应用,如何面向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气化生产设计控制裂隙发育及地表沉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极大的限制了煤炭地下气化的选址及规模化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以及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气化炉参数的关系,同时利用理论方法提出了“双曲线”型焦化隔离煤柱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得出:①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岩层和地表移动曲线与常规条带开采岩层和地表移动曲线形态相似,可参考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测方法进行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岩层和地表沉陷计算,但预测参数需修正;②“双曲线”型煤柱评价可分为弯曲和矩形两部分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曲线”型煤柱稳定性评价方法,可为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气化生产设计提供技术支撑;③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引起的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气化炉参数直接相关。当气化炉高度一定且隔离煤柱稳定时,气化炉宽度与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呈线性正相关;当气化炉宽度和隔离煤柱宽度一定时,气化炉高度与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也呈线性正相关,故在覆岩含水层下进行地下气化生产时,要兼顾导水裂隙与气化炉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气化炉宽度 “双曲线”型煤柱 导水裂隙发育高度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地质选址原则与案例评价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淑琴 师素珍 +3 位作者 冯国旭 冯健 李明轩 郭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31-2538,共8页
21世纪以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水平快速发展,以煤层水平井和移动注气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现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日益成熟,具备了产业化示范的技术基础。煤炭地下气化的技术流程包括气化炉选址、气化炉建炉、气化炉点火、气化过程测量与控制... 21世纪以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水平快速发展,以煤层水平井和移动注气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现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日益成熟,具备了产业化示范的技术基础。煤炭地下气化的技术流程包括气化炉选址、气化炉建炉、气化炉点火、气化过程测量与控制、地下水污染防治与控制、气化炉闭炉,而地质选址是煤炭地下气化项目规划、规模化稳定生产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保障条件和先决条件。首先概述了煤炭地下气化的3种主要技术路线。依据现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路线,提出了地质选址评价的基本原则。地质选址需从煤炭储量、煤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顶底岩层稳定性、煤种、煤质等多个角度,围绕气化炉建设、稳定气化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哈日高毕矿区为例,进行了煤炭地下气化地质选址案例分析。基于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和波阻抗反演数据体,研究了目的煤层的空间展布及断层发育特征。通过对拟声波反演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目的煤层顶底板岩性的分布特征。基于地震属性和视电阻率测井曲线,采用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对目的煤层及顶底板的富水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蚂蚁体属性技术对目标层段的裂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煤层展布及构造特征、岩性分布特征、富水情况、裂隙发育规律方面对案例研究区进行了地质选址综合评价,以此作为科学选址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地质选址 三维地震 顶底板岩性 富水性
下载PDF
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凯 董东林 +2 位作者 林刚 孟令彬 马吉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34-137,共4页
根据乌兰察布研究区实测资料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根据钻孔资料,进一步完善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中,煤层厚度、顶板岩层结构类型、采深以及高温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变化所... 根据乌兰察布研究区实测资料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根据钻孔资料,进一步完善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中,煤层厚度、顶板岩层结构类型、采深以及高温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变化所影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高度 煤炭地下气化 高温条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