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低渗透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春伟 韩淑乔 +5 位作者 杜焕福 杨勇 孙鑫 董佑桓 刘继水 边旭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阐明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半径小,平面与层内非均质性强,主要体现在稳定展布的夹层及韵律砂层渗透性相差大,平面上砂体及物性展布有明显的方向性;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低渗透岩性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地层能量不足、单井日液量低及平面水驱不均衡等特点,水驱后剩余油储量丰度依然较大,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层内及平面储层厚度大、物性差的区域。以上成果及认识对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岩性油藏 储层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 剩余油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在线酸化技术研究
2
作者 杨啟桂 丁金岗 +1 位作者 刘丰侨 王宏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68,共5页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注水开发效率,室内研制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在线酸化施工的复合缓速酸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缓速酸体系对储层段岩心粉末的溶蚀性能较好,4.0 h溶蚀率达到15.72%,虽略低于常规...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注水开发效率,室内研制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在线酸化施工的复合缓速酸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缓速酸体系对储层段岩心粉末的溶蚀性能较好,4.0 h溶蚀率达到15.72%,虽略低于常规盐酸和土酸,但具有良好的缓速效果;复合缓速酸体系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能较好,并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在温度为30~80℃时,缓速率能达到80%以上;复合缓速酸体系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对N80钢材和J55钢材的腐蚀速率均较低;复合缓速酸体系还具有良好的解堵性能,注入0.6 PV(孔隙体积)复合缓速酸时,可使污染后的天然岩心解堵率达到96%以上。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目标油田H区块5口注水井采取在线酸化施工措施后,平均注水压力降低了35.6%,平均日注水量提高了396.3%,平均有效期达到244 d,取得了良好的酸化解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井 在线酸化 缓速酸 现场应用
下载PDF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空气泡沫驱注入效果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洪 王庆 +2 位作者 夏星 勾炜 宋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5-382,共8页
空气泡沫驱是重要三采技术,为了了解该技术适用储层类型,笔者等通过文献调研、机理分析、室内实验及油藏生产动态数据分析研究其注入效果与储层非均质性关系,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泡沫体系产生阻力提高波及系数,泡沫中包含的表面活性剂... 空气泡沫驱是重要三采技术,为了了解该技术适用储层类型,笔者等通过文献调研、机理分析、室内实验及油藏生产动态数据分析研究其注入效果与储层非均质性关系,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泡沫体系产生阻力提高波及系数,泡沫中包含的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泡沫特性“遇油消泡,遇水不变”可有效调剖堵水并改善流度比,非均质性强的储层具有大小不一的孔喉、较大的孔喉比和较强的贾敏效应,使上述增加波及系数、驱油及堵水效果更强,从而在水驱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大幅提高采收率。实验和生产动态资料都说明,储层非均质性越强,表现为渗透率级差较大,增产和堵水效果越好,因此空气泡沫驱适用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该研究成果为空气泡沫驱的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驱 驱油 调剖堵水 储层非均质性 渗透率级差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注采优化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红 王涛 +4 位作者 刘汝敏 田苗 孟庆超 朱旭晨 田延妮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结合油藏开发阶段及特点,利用相控建立高含水期模型,研究平面非均质、层间非均质、注采比、采液速度、高含水关停井及水动力学注采方式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评价方法明确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 结合油藏开发阶段及特点,利用相控建立高含水期模型,研究平面非均质、层间非均质、注采比、采液速度、高含水关停井及水动力学注采方式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评价方法明确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液流优化对策。研究表明,中渗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周期注水能提高开发效果,不同相带周期注水方式不同。河道-河道注采时,水井通过短注长停方式能减缓含水上升;河道-侧翼注采,水井可通过长注短停方式提高采出程度;侧翼注采,水井采用对称周期注水方式能有效挖潜油层剩余油。典型某区块不同相带合理的采液强度不同,河道相合理采液强度为4.0 m^(3)/(d·m),河道侧翼合理采液强度为3.0 m^(3)/(d·m),可达到均衡采出,调整流线、控水稳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渗非均质油藏 高含水期 影响因素 注采周期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注水方式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南 程林松 +1 位作者 陈泓全 田虓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0,116,共3页
从超前注水的机理入手,结合数值模拟与实际动态,对比了不同注水时机下油水井间的压力剖面,优选了超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时机,并在最优注水时机下,分析了不同注水方式对地层压力波及范围的影响; 基于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差大、应力敏感... 从超前注水的机理入手,结合数值模拟与实际动态,对比了不同注水时机下油水井间的压力剖面,优选了超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时机,并在最优注水时机下,分析了不同注水方式对地层压力波及范围的影响; 基于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差大、应力敏感性强、孔喉细小等特性,分析了不同超前注水方式下油井和水井压力升幅和压力波及范围,在岩石不破裂的情况下,进行不同超前注水方式的筛选与组合,反阶梯温和注水能够得到最优的开发效果。以长庆油田BMZ区块为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的开发效果分析,当采用反阶梯温和注水时,预测平均单井产油量在前20个月都明显高于非超前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超前注水 阶梯注水 温和注水 反阶梯温和注水 压力剖面
下载PDF
陕北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宪文 郭方元 +3 位作者 黎晓茸 王兴宏 谭俊领 徐春梅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8,共4页
安塞油田三叠系长6储层渗透率(1~3)×10 3μm2,在92口见水油井中,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见水油井29口。靖安油田三叠系长4+5储层平均渗透率1.447×10 3μm2,在68口见水油井中,见注入水油井41口,由于裂缝沟通,不少油井投产初期... 安塞油田三叠系长6储层渗透率(1~3)×10 3μm2,在92口见水油井中,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见水油井29口。靖安油田三叠系长4+5储层平均渗透率1.447×10 3μm2,在68口见水油井中,见注入水油井41口,由于裂缝沟通,不少油井投产初期即见注入水;姬塬油田侏罗系延9油藏平均渗透率66.9×10 3μm2,吸水厚度仅占油层厚度的35%,部分油井水淹,而大部分油井注水不见效。通过对低渗透裂缝油藏调剖实验研究,确定采用体膨颗粒和聚合物弱冻胶复合调剖工艺,在实施调剖的20个井组中,有19个井组吸水指数明显降低;有11个井组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有5个井组含水率下降;有3个井组,由于裂缝封堵强度过大,导致调剖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油藏 体膨颗粒 聚合物弱冻胶 调剖剂 注水井调剖
下载PDF
暂堵酸化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范志毅 吕清河 +4 位作者 祝明华 杨顺贵 吴旭光 邹正辉 宋翠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15-116,8,共3页
介绍了暂堵酸化工艺的选井原则,给出了酸液及暂堵剂用量的计算公式。对所筛选出的暂堵剂进行了岩心评价试验,对暂堵剂的溶解性及暂堵强度进行了测定。现场实施暂堵酸化施工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暂堵有效率87.3%。
关键词 暂堵酸化 吸水剖面 酸化解堵 渗透率 非均质性油藏 暂堵剂
下载PDF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尤源 岳湘安 +1 位作者 王锐 赵春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1,125,共5页
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时,注入水易沿渗透率相对高的部位窜流,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对此类油藏,研究水驱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长岩心... 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时,注入水易沿渗透率相对高的部位窜流,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对此类油藏,研究水驱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常规水驱后,依次采用间歇开采、注氮气、水气交替注入等方法对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也探讨了该类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通过采取合理方法可以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中采用间歇开采最多可以获得采收率近7%,但作用有效周期少;注入氮气可以得到约6%采收率,但在气窜后易导致注入气无效循环;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效果最明显,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 物理模拟 间歇开采 注氮气 水气交替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评价与井网调整新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樊兆琪 程林松 +2 位作者 耿昌浩 汤云浦 王晖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渗透率非均质性与注水开发井网几何形式的耦合作用,引入了渗流因子及渗流因子变异系数,提出了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注水井偏移的井网调整新方法,并应用黑油模... 为了进一步改善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渗透率非均质性与注水开发井网几何形式的耦合作用,引入了渗流因子及渗流因子变异系数,提出了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注水井偏移的井网调整新方法,并应用黑油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将注水井沿井排方向偏移一定距离,井组内渗流因子变异系数降低,且随着砂体渗透率级差的增大、井网内横切比的减小,注水井向低渗砂体方向的偏移距离逐渐增大。注水井偏移最佳距离后,井组产油能力提高了5.6%,含水率下降了3.7%,明显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提出的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及注水井最佳偏移量计算式,为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注水开发时的井网调整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非均质油气藏 砂体 注水井 井网调整
下载PDF
低渗油藏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积祥 侯洪涛 +2 位作者 张丽 田波 毛美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06-108,141,共3页
为了解决桩西低渗、特低渗油藏部分注水井注水压力过高(44 MPa)、欠注严重、注水效果差,以及常规酸液体系有效期短、效果差等难题,对砂岩酸-生物活性剂复合降压增注技术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深... 为了解决桩西低渗、特低渗油藏部分注水井注水压力过高(44 MPa)、欠注严重、注水效果差,以及常规酸液体系有效期短、效果差等难题,对砂岩酸-生物活性剂复合降压增注技术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深部解堵功能,其新型活性剂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改变地层润湿性,降压增注。该技术为注水井深部酸化增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对改善低渗、特低渗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注水开发 砂岩酸 生物活性剂 增注技术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顶学 廖锐全 杨慧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5,119-120,共4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导致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欠注严重的问题,开展了酸化降压增注的应用研究,并优选出了一种水井降压增注的酸液体系.首先根据地层特征对酸液的要求和岩心溶蚀实验选出有机缓速酸和盐酸作为主体... 针对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导致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欠注严重的问题,开展了酸化降压增注的应用研究,并优选出了一种水井降压增注的酸液体系.首先根据地层特征对酸液的要求和岩心溶蚀实验选出有机缓速酸和盐酸作为主体液,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优选了防水锁剂、黏土稳定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等酸液添加剂及其体积分数,从而确定该酸液配方为"8%HCl+8%有机缓速酸+1%H3BF4+2%聚合醇+(1%~2%)缓蚀剂HSJ-1+(0.5%~1%)黏土稳定剂QJ-Ⅱ+2%EDTA".通过酸化流动模拟实验对该酸液体系进行了评价并与土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酸液体系具有很好的缓速性能,能够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注水压力从16 MPa降到6.0~9.8 MPa,日注水量从2~8 m3达到4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注水井 深部酸化 降压增注
下载PDF
红河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多元复合酸降压增注技术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国壮 梁承春 +1 位作者 孙招锋 徐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1,共6页
红河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近年来通过注水开发减缓了产量递减,但还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欠注甚至注不进水的问题,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分析认为,长6特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孔喉半径小,其次是... 红河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近年来通过注水开发减缓了产量递减,但还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欠注甚至注不进水的问题,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分析认为,长6特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孔喉半径小,其次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加之注水过程中黏土膨胀运移等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为此,提出利用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来解决该油藏的注水井欠注问题。酸液配伍性、腐蚀速率及岩心的溶蚀速率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与该油藏的注入水、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具有腐蚀率小、黏土膨胀率低、岩心溶蚀慢的特点。8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能够解除注水井近井地带的污染,恢复、提高地层渗透率,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气藏 注水井 欠注 多元复合酸 降压增注 红河油田
下载PDF
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何文祥 杨亿前 马超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109-111,115,共4页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储层、长6储层和长8储层渗透率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驱油效率随着渗透率增加而提高,而且在渗透率低值阶段,驱油效率提高更快;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驱油效率提高,直到含水100%为止,但含水越高,增加幅度越小;在同样的水驱速度下,渗透率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如果水驱速度不同,采收率会产生波动,但存在一个最佳驱油速度,且渗透率越大,最佳驱油速度变大;随着注水压力增加,无水期驱油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含水期驱油效率随着注水压力增加而逐渐提高,当达到一个最佳注水压力后,驱油效率又呈下降趋势;层内非均质性越强,驱油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储层 水驱油效率 注入倍数 非均质性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地层自生弱酸解堵技术在安塞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谭俊领 解立春 +3 位作者 吕亿明 徐春梅 陈荣环 王兴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8-331,共4页
本文报道的地层自生弱酸解堵液由稀盐酸、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碱组成,按双液法工艺注入,前二组分为A液,后二组分为B液。实验考察了产CO2气,反应热升温及表面活性剂的降压作用,指出了盐酸和碳酸的酸化和硫酸盐垢转变为碳酸盐垢的作用。... 本文报道的地层自生弱酸解堵液由稀盐酸、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碱组成,按双液法工艺注入,前二组分为A液,后二组分为B液。实验考察了产CO2气,反应热升温及表面活性剂的降压作用,指出了盐酸和碳酸的酸化和硫酸盐垢转变为碳酸盐垢的作用。用清水、污水配制的溶液,反应升温、生成气体量及沉淀量大体相同。在被严重污染的岩心中,在46℃下注入A、B两液两个循环段塞共0.5 PV,测得注入压力逐渐下降。2004年8月在低渗透的安塞油田两口注水井,以盐酸浓度不同(15%和8%)、隔离液不同(2和3 m3)的注入工艺实施地层自生弱酸解堵,共注入3个循环段塞,一口井施工完全失败,注不进水,另一口井油套压均下降,注水量大增,有效期为40天。2005年10月按成功井例的施工工艺,即盐酸浓度大,隔离液量小,A、B量小,交替次数多,在另外两口注水井施工,均获得降压增注的效果,但有效期仍不长(40、35天)。图3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弱酸 解堵 降压增注 注水井 双液法注入 段塞组成 低渗透油藏 安塞油田
下载PDF
暂堵酸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志毅 李建雄 +3 位作者 孔林 崔海军 马生宝 宋翠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7,8-9,共3页
文、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3~0.87。由于断块碎小、难以形成完善注采井网、能量衰减快三大矛盾突出,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极为不均,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同时,井况恶化,卡封分层酸化受... 文、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3~0.87。由于断块碎小、难以形成完善注采井网、能量衰减快三大矛盾突出,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极为不均,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同时,井况恶化,卡封分层酸化受限,而笼统酸化只有少量酸液进入渗透率较低的层位,无法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不能有效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从而使酸液转向中、低渗透层,充分挖掘笼统酸化波及不充分的低渗透层的潜力,强化差层动用。室内评价与现场实验相结合,为满足中低渗透层酸液分布剖面调整需要,筛选出了颗粒型水溶性暂堵剂。通过完善施工工艺、调整酸液配方、分析污染堵塞原因、合理确定处理半径和暂堵剂类型等措施手段,提高了暂堵酸化的针对性和酸化堵效果。为非均质性严重油藏中低渗透层的注水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现场应用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暂堵有效率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酸化 吸水剖面 酸化解堵 渗透率 非均质性油藏 暂堵剂
下载PDF
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微相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呼舜兴 耿师江 +2 位作者 侯平舒 崔太华 李本汉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油藏主力高渗层见效水淹,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使得综合含水急剧上升,年产油量大幅度减少.根据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物性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采取开发对策,对有利的...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油藏主力高渗层见效水淹,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使得综合含水急剧上升,年产油量大幅度减少.根据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物性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采取开发对策,对有利的河道微相带(T)部署调整井挖掘水动力滞流区剩余油.对储层物性较差的河间砂及远砂微相带(Q,Y)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分干层、未解层、油水层重新认识,从中优选后进行挖潜.对微相过渡带,引入"隔相注水"模式,提高了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减缓油田自然递减.开发实践证实: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对非均质油藏实施分微相带系统开发,可以较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沉积微相研究是挖掘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层间潜力,实现开发层系由高渗层向低渗层转移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复杂断块 沉积微相 储层岩性 渗透率 隔相注水
下载PDF
暂堵酸化技术的研究及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志毅 崔海军 +3 位作者 李先锋 吴广涛 张大楷 聂申健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114-116,9,共4页
文、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层间渗透率级差大,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吸水剖面不均匀性日趋加剧,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暂堵酸化技术是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渗透层及部分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从而使酸液转向... 文、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层间渗透率级差大,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吸水剖面不均匀性日趋加剧,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暂堵酸化技术是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渗透层及部分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从而使酸液转向中、低渗透层,能有效地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改善吸水剖面,提高酸液利用率,为此研究应用了暂堵酸化技术,实验筛选出了颗粒型水溶性暂堵剂。该暂堵剂现场应用5井次,成功率100%,有效率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酸化 吸水剖面 中原油田 非均质性油藏 暂堵剂
下载PDF
多级分层酸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志毅 何杰 +3 位作者 王晓莉 程凯 潘少波 刘波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5年第8期105-107,共3页
多级分层酸化管柱就是针对多层系开发油藏而应用的剖面改善工艺。它通过多级封隔器和滑套开关,将多个层系分隔开来,根据不同层系油层的污染原因和污染程度分别挤入针对性的酸液体系和用量,从而有效改善吸水剖面,增加有效注水。
关键词 多级分层酸化管柱 吸水剖面 酸化解堵 渗透率 非均质性油藏 酸化技术 应用 级分 多层系 分层酸化
下载PDF
天然沸石在聚合物驱中的调剖效果及调驱段塞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祥国 姜维东 +1 位作者 苏延昌 石志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5,187,共4页
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层突进,是影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人造岩心上考察了沸石调剖剂在聚合物驱中的调驱效果和注入工艺.实验岩心包含厚0.9、1.8、18 cm,有效渗透率分别为6.0、1.2、0.3μm2的3个层段;实验聚合物... 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层突进,是影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人造岩心上考察了沸石调剖剂在聚合物驱中的调驱效果和注入工艺.实验岩心包含厚0.9、1.8、18 cm,有效渗透率分别为6.0、1.2、0.3μm2的3个层段;实验聚合物分子量2.5×107,聚合物溶液浓度1000 mg/L,45℃、7.35 s-1粘度35.4 mPa·s;沸石细度大于200目,以500mg/L聚合物溶液为携带液,其浓度为20 g/L,粘度~8.5 mPa·s.在沸石调剖剂(Z)+聚合物(P)调驱实验(45℃)中,取段塞总量为0.64 PV,不同段塞结构下的调驱采收率增值(以水驱后聚驱采收率25.1%为基准)如下:当Z+P段塞中Z段塞尺寸由0.05 PV增至0.15 PV时,采收率增值由0.6%增至3.8%;当P1+Z(0.1 PV)+P2段塞中P1段塞尺寸由0.1 PV增至0.49 PV时,采收率增值由2.3%降至0.9%;P(0.1 PV)+Z(0.1 PV)+P(0.44 PV)是较好的调驱段塞结构,采收率增值为2.3%;将其中Z段塞浓度提高至40 g/L可使采收率增值达到4.5%.电镜照片显示天然沸石颗粒外形不规则,表面吸附聚合物后容易在岩石孔隙中发生桥堵而造成封堵效果.图2表1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调剖剂 深部调剖 聚合物驱 调驱效果 非均质油藏 段塞结构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分层多种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坨11南断块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尹文军 王业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8,92,共5页
简介了题示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的原理、示踪剂用量设计及所得资料解释方法。在胜坨油田11南断块沙二8砂层组,相隔22或23天,将3组不同的非分配型+分配型示踪剂分别注入3-9-271注水井的沙二81、沙二82、沙二83层,在周围生产不同层位的9口... 简介了题示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的原理、示踪剂用量设计及所得资料解释方法。在胜坨油田11南断块沙二8砂层组,相隔22或23天,将3组不同的非分配型+分配型示踪剂分别注入3-9-271注水井的沙二81、沙二82、沙二83层,在周围生产不同层位的9口采油井进行监测。以沙二81层为例说明示踪剂产出浓度曲线拟合效果较好。监测资料表明沙二8层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均较强,有几口井内有窜槽现象。由监测资料确定了3个小层的主要水驱方向。通过监测数据的综合解释,得到该井组的井间高渗层渗透率、厚度、喉道半径、主流通道、波及体积及系数等储层参数,表明井间主流道均为长期注水冲刷形成的高渗层。井区非均质性强,83层尤其突出。根据综合解释结果修正地质模型,应用示踪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井组3个小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图6表5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井间监测 水驱油藏 3-9-271注水井组 高渗透通道 层间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胜利胜坨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