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煤矿典型水灾隐患特征及治理技术
1
作者 董书宁 樊敏 +5 位作者 郭小铭 刘英锋 郭康 姬中奎 李超峰 薛小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2-916,共15页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2022年煤炭产量达7.46亿t,是我国主要产煤省份之一。由于全省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煤矿水灾类型多样,随着近年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大,水灾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形势较为严峻。以煤炭赋存条件为基础,系统总...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2022年煤炭产量达7.46亿t,是我国主要产煤省份之一。由于全省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煤矿水灾类型多样,随着近年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大,水灾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形势较为严峻。以煤炭赋存条件为基础,系统总结区域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界定典型水灾类型及各类水灾影响区域分布,论述典型水灾的形成机理及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研究表明:(1)陕西省主要煤炭产区分为陕北、黄陇、渭北三大区,陕北侏罗纪煤田主要有顶板松散沙层水灾隐患、厚层砂岩水灾隐患、溃水溃沙灾害,局部区域分布有烧变岩对煤矿造成水灾隐患;黄陇煤田主要受顶板巨厚砂岩水灾隐患、离层溃水隐患、泥砂溃涌灾害隐患威胁;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渭北煤田,主要受到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水灾隐患威胁。(2)陕北侏罗系煤田顶板水灾隐患主要为顶板含水层受开采导水裂隙带扰动形成,导水裂隙波及砂岩含水层或松散沙层可形成持续大流量涌水,部分区域充水强度较大,在短时间水量较大超过排水系统能力时造成顶板水灾,在薄基岩区域垮落带直接导通松散沙层时可转变为溃水溃沙灾害,导水裂隙带影响到烧变岩富水区域时可形成瞬时水量大且持续的烧变岩水灾;黄陇煤田顶板巨厚砂岩含水层受采动导水裂隙带波及形成高强度持续涌水并可能形成顶板水灾,当含水层下部隔水层厚度较大时,可能形成离层溃水灾害,当近煤层顶板岩层松软遇水易崩解时可转变为泥砂溃涌灾害;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渭北煤田,煤层开采底板扰动破坏带或断层等构造导通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时,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底板突水灾害,该类灾害具突发性强、瞬时水量大的特征。(3)各区域的顶板水灾隐患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钻孔疏泄、注浆治理、开采参数控制等,底板水灾隐患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区域注浆加固及封堵等;烧变岩水灾隐患主要采取帷幕注浆与钻孔探放有机结合的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煤矿 溃水溃沙 烧变岩水灾 离层溃水 泥砂溃涌 底板奥灰水灾
下载PDF
煤矿砂岩水文地质特征及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评价分析
2
作者 杨飞 尚学勇 袁梦丽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98-202,共5页
以某煤矿矿区砂岩含水层为例,根据煤矿砂岩补勘资料和放水试验资料,综合分析煤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并分别采用突水系数法和脆弱性指数法对砂岩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某煤矿矿区富水性表现为东部强、西... 以某煤矿矿区砂岩含水层为例,根据煤矿砂岩补勘资料和放水试验资料,综合分析煤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并分别采用突水系数法和脆弱性指数法对砂岩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某煤矿矿区富水性表现为东部强、西部弱的特征,富水性最强分区为第一分区;矿区东南部区域突水危险性最高,西部区域突水危险性较小;18#煤层含水层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为1 200.79、1 860.84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含水层 水文地质特征 突水危险性
下载PDF
马道头煤业煤层充水评价与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3
作者 陈刚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针对马道头煤业煤层充水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日益严重的问题,对该矿水害机理进行研究,建立岩体非稳态判据模型;对导水裂缝带进行理论推导计算,根据611工作面实际参数,建立与实际工况相符合的数值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煤层... 针对马道头煤业煤层充水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日益严重的问题,对该矿水害机理进行研究,建立岩体非稳态判据模型;对导水裂缝带进行理论推导计算,根据611工作面实际参数,建立与实际工况相符合的数值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煤层充水进行评价,并提出了水害防治措施。根据研究数据进行水害防治结果表明,611工作面总涌水量由原来的573 m^(3)/h降至65 m^(3)/h,月产量达到0.5534 Mt的水平,实现了成本节约和利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防治 突水机理 充水评价 理论计算 仿真模拟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EMS cooling technology in deep mine heat hazard control 被引量:44
4
作者 HE Man-cha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269-275,共7页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oling in deep mines.Given existing problems in coal mines, a HEMS cool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oling in deep mines.Given existing problems in coal mines, a HEMS cool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ome mines.Because of long-term exploitation, shallow buried coal seams have become exhausted and most coal mines have had to exploit deep buried coal seams.With the increase in mining dept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lso increases, resulting in ever increasing risks of heat hazard during mining operations.At present, coal mine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e., normal temperature mines, middle-to-high temperature mines and high temperature mines,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into high temperature coal mines in four provinces and on in-situ studies of several typical mines.The principle of HEMS is to extract cold energy from mine water inrush.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 temperature field and on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s of mine water inrush in the Xuzhou mining area, we proposed three models for controlling heat hazard in deep mines:1) the Jiahe model with a moderate source of cold energy;2) the Sanhejian model with a shortage of source of cold energy and a geothermal anomaly and 3) the Zhangshuanglou model with plenty of source of cold energy.The cooling process of HEMS applied in deep coal mine are as follows:1) extract cold energy from mine water inrush to cool working faces;2) use the heat extracted by HEMS to supply heat to buildings and bath water to replace the use of a boiler, a useful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HEMS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Jiahe and Sanhejian coal mines in Xuzhou, which enable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the working faces to be well control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技术 危害控制 折边 应用 煤矿开采 深井 矿井突水 徐州矿区
下载PDF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for stepwis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for mitigating deep mine heat hazards 被引量:15
5
作者 HE Manchao CAO Xiuling +4 位作者 XIE Qiao YANG Jiahua QI Ping YANG Qing CHEN Xueqia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1期20-27,共8页
As is well known, deep mines are hot. As mining depth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lso increases. This seriously affects mine safety and production and has restricted the exploitation of deep co... As is well known, deep mines are hot. As mining depth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lso increases. This seriously affects mine safety and production and has restricted the exploitation of deep coal resources. Therefore, reducing the working face temperature to improve working conditions by controlling these heat hazards is an urgent problem. Considering problems in cooling deep min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along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Zhangshuanglou coal mine, we propose a HEMS technology that uses heat resources from deep mines in a stepwise manner. HEMS means a high temperature ex-change machinery system. Mine inrush-water is used as a source of cooling. Twice the energy is extracted from the mine inrush water. Heat is used for building heating in the winter and cold water is used for cooling buildings in the summer. This opens a new technology for stepwise utilization of heat energy in deep min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reduced pollution, an improved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realized by this techniqu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are obvious and illustrate a good prospect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危害 技术 资源利用 深部 煤矿安全生产 温度控制 矿井突水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矿山采动突水危险源划分与致灾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鑫 孙亚军 +1 位作者 徐智敏 陈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5,共8页
为了实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动态评价,依据西北型、华北型煤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突水主控因素、突水致灾模式、水害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水源、通道和采动三准则来表征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源与致灾危险性之间的关联... 为了实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动态评价,依据西北型、华北型煤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突水主控因素、突水致灾模式、水害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水源、通道和采动三准则来表征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源与致灾危险性之间的关联,构建了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关键危险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中随着工作面开采具有动态变化的指标因素(含水层水压、应力-应变、导裂带高度/破坏带深度)作为危险源动态特征辨识的目标,建立多场-多参数的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动态评价概念模型,提出了矿井突水的临界判别准则,依托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的海量参数分析计算能力,为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动态评价分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煤层顶底板 突水危险源 致灾危险性 动态模型框架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地下工程透水事故发生风险定量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建坡 徐孝男 +2 位作者 武峰 李烽田 王永昕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地下工程建设深度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透水事故频发,严重制约着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作业。以国内外107个透水事故案例为基础,以瞬时最大涌水量和事故累计涌水量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了透水事故灾害等级划分,并考虑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工程建设深度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透水事故频发,严重制约着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作业。以国内外107个透水事故案例为基础,以瞬时最大涌水量和事故累计涌水量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了透水事故灾害等级划分,并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和过程监测信息,采用决策树方法建立了透水发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透水事故发生风险评估指标与事故灾害等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水文条件加权值、地下水位高程差、埋深、涌水量平均增长速率和累积涌水量与灾害等级呈正相关,而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灾害等级呈负相关;剪枝策略能够有效提高透水事故发生风险评估决策树模型的泛化性能,相对于初始决策树模型,该模型针对验证集和测试集的评估准确率分别从63.6%和90.5%提高至90.9%和100%,针对所有透水样本的综合评估准确率为95.3%,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地下工程透水灾害的救灾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透水事故 风险评估 K均值聚类 决策树
下载PDF
底板岩溶水害治理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8
作者 许光泉 鲍慧 +3 位作者 刘星 贾娒 谢治刚 孙贵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6-82,共7页
注浆是解决煤矿底板岩溶突水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客观评价注浆效果对煤矿岩溶水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注浆评价效果为研究目标,结合具体注浆工程,从钻探质量、注浆过程以及效果检验等3个方面,选取了套管质量、固管质量、钻井液质... 注浆是解决煤矿底板岩溶突水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客观评价注浆效果对煤矿岩溶水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注浆评价效果为研究目标,结合具体注浆工程,从钻探质量、注浆过程以及效果检验等3个方面,选取了套管质量、固管质量、钻井液质量、平面轨迹偏差、钻孔跟层率、注浆终孔压力、注浆结束泵量、注浆结束稳定时间、注浆材料、浆液性能、压水试验吸水率、P-Q-T动态曲线、岩屑录井和单位吸浆量等14个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多指标、多层次注浆效果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权重和隶属度。依据评价模型结构,设计、编制了注浆效果综合评价模型程序,应用于顾北南一1煤采区和潘二矿西四采区注浆工程实际,对所选孔组注浆效果进行验证,结果与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害防治 注浆效果 综合评价模型 模型应用
下载PDF
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特征、致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3
9
作者 曾一凡 武强 +5 位作者 赵苏启 苗耀武 张晔 梅傲霜 孟世豪 刘晓秀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共14页
水害作为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在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方面,已成为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第二大“杀手”。2000—2022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1206起、死亡5018人,其中较大以上水害事故103起,死亡2039人。为总结事故教训,探寻... 水害作为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在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方面,已成为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第二大“杀手”。2000—2022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1206起、死亡5018人,其中较大以上水害事故103起,死亡2039人。为总结事故教训,探寻事故规律,用事故教训推动水害防治工作,从地理区域、年代、季节、水文地质类型、突水水源和煤矿企业所有制等对水害事故特征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事故特征方面,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程度与水害事故发生频率高度一致;华南地区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位居首位,且全年内水害事故高发期主要集中在3—5月和7—8月;老空水是水害事故的主要充水水源,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并且主要发生在技术探查及管理能力更弱的乡镇所有制煤矿中。在事故致因方面,客观上开采环境复杂,主观上重视不够,即管理不当和违法违规开采,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点状的陷落柱和线状断层构造等隐蔽导水内边界以及老空水等未按规定探放,是事故发生的主要技术原因。最后,采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煤矿水害方面聚焦的研究主题可以很好地对应“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煤矿防治水原则。从破解煤矿水害“风险查不清”“有险断不准”“出险治不了”等困境出发,相应从矿井充水因素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立体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分类源头精准防治等3大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顺应水害防控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提出透明矿山、水害灾变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保障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矿井突水 隐蔽致灾因素 探放水 水害防治
下载PDF
基于PCA-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矿井底板突水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欣标 谢雄刚 +3 位作者 杨培君 杨进 杨枝城 梁海彬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6-181,共6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难题,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回归方法的底板突水预测模型。通过对底板突水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选取隔水层厚度、承压水水压、断层落差、断层距工作面距离、煤层采高、煤层倾角6个变量作为研究矿井底板突...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难题,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回归方法的底板突水预测模型。通过对底板突水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选取隔水层厚度、承压水水压、断层落差、断层距工作面距离、煤层采高、煤层倾角6个变量作为研究矿井底板突水的初始影响指标;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利用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利用5组待测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突水样本的综合预判正确率为90%,利用待测数据进行回判时预测准确率达到80%,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可作为煤矿底板突水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底板突水 突水危险性 主成分分析法 LOGISTIC回归模型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考虑填隙物活化影响的陷落柱突水灾变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栗东 林志斌 杨大方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为研究填隙物活化影响下陷落柱的突水灾变规律,以神华集团某矿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考虑陷落柱内外岩体破坏以及填隙物活化流失引起的强度下降与渗透率突变问题,采用FLAC3D模拟研究了巷道掘进过程中陷落柱及周边岩体的位移、渗透系数、... 为研究填隙物活化影响下陷落柱的突水灾变规律,以神华集团某矿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考虑陷落柱内外岩体破坏以及填隙物活化流失引起的强度下降与渗透率突变问题,采用FLAC3D模拟研究了巷道掘进过程中陷落柱及周边岩体的位移、渗透系数、孔隙水压及涌水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陷落柱填隙物充填高度对突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巷道穿过陷落柱填隙物充填层距离的增大,巷道底板陷落柱填隙物活化流失宽度和流失深度将逐渐增大,致使陷落柱导水层与巷底之间岩体位移越来越大并出现整体滑移趋势,最终在巷道掘进面超过陷落柱中轴线1 m后,陷落柱高压水通过填隙物活化流失通道向巷道发生突水,该突水具有大体量性、突发性以及滞后性;陷落柱填隙物充填高度越大,陷落柱相对巷道掘进面的突水时间节点就越为靠后,但当陷落柱填隙物充填高度达到22 m后,陷落柱将不会发生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巷道突水 陷落柱 填隙物 FLAC3D
下载PDF
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池 许进鹏 +1 位作者 姬中奎 保文鹏 《陕西煤炭》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根据对张家峁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GIS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采用“三图—双预测法”进行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预测评价。首先以“富水性结构指数法”对煤层顶板基岩裂隙含水层进行富水性分区评价,然后针对煤矿正在开采的煤... 根据对张家峁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GIS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采用“三图—双预测法”进行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预测评价。首先以“富水性结构指数法”对煤层顶板基岩裂隙含水层进行富水性分区评价,然后针对煤矿正在开采的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将之前得到的富水性分区图与冒落带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顶板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分区图,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表明,由于导水裂隙带均发育到其顶板含水层,故涌突水条件主要取决于其含水层的富水性,对于基岩裂隙含水层来说,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和西北部突水危险性较高,东部突水危险性较弱,由东至西突水危险性逐渐增大,相关研究在22202工作面涌水量观测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水害防治 涌(突)水 导水裂隙带 危险性评价 多源数据融合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离层水害特征分析
13
作者 马荷雯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了全面掌握中国离层水害事故特征及相关因素,详细统计并分析了我国离层水害事故时空分布、地域分布、时间分布及等级分布规律,总结了离层水害的赋存条件、充水水源、导水通道、涌水形式和开采条件。结果表明:白垩系砂岩含水层下近水... 为了全面掌握中国离层水害事故特征及相关因素,详细统计并分析了我国离层水害事故时空分布、地域分布、时间分布及等级分布规律,总结了离层水害的赋存条件、充水水源、导水通道、涌水形式和开采条件。结果表明:白垩系砂岩含水层下近水平厚煤层开采诱发的离层水害分布范围最广、突水次数最多,且事故等级和死亡人数最多;节后复产和气候更迭时期是人为因素造成离层水害事故的高发期;巨厚硬岩含水层和含—隔水层组合岩层是积水离层的赋存形式;(特)厚煤层或缓倾斜(近水平)煤层开采是引发离层水害的主要开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覆岩离层 积水离层 离层水害 水害防控
下载PDF
天窗补给型衍生式矿井动力突水模式及其评价与治理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一凡 孟世豪 +6 位作者 武强 庞振忠 庞凯 杨国庆 梅傲霜 李强 王嗣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76-3788,共13页
中西部煤炭资源富集程度最高,开发条件优越,随着开采效率的逐步提升,高强度大采高的开采模式对地下水系统的扰动程度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导水裂隙带发育范围之外含水层的地下水在煤层开采中逐渐参与到矿井涌水过程,此类模式导致了矿井涌... 中西部煤炭资源富集程度最高,开发条件优越,随着开采效率的逐步提升,高强度大采高的开采模式对地下水系统的扰动程度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导水裂隙带发育范围之外含水层的地下水在煤层开采中逐渐参与到矿井涌水过程,此类模式导致了矿井涌水预测偏差大、水害危险性评价不准确和水害治理措施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为当前的矿井水害防治带来了极大隐患。初步总结了一种衍生式动力突水模式,即随着煤层开采,顶板覆岩破坏导致地下水系统的演化会诱发新的灾害源,从而导致不同形式的突水模式。其内涵是将定义衍生式动力突水模式的基础从传统的开采前静态分析转变为考虑采矿全周期内变化的动态评价。矿井衍生式动力突水模式可初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天窗补给型”、“离层灾害型”和“导水通道增渗型”。此次主要针对“天窗补给型”衍生式动力突水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以近些年高强度大采高的浅埋煤层矿区——陕西榆神矿区为例,深入探讨了“天窗补给型”衍生灾害的孕灾条件。通过补充分析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和水力联系强度实现对顶板含水层涌(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提出了灾害衍生模式的评价方法体系。通过开采方式的转变,构建了“三查、一定、两验证、两跟踪”的主动防治体系;通过采前多目标疏降和采后局部注浆治理构建了被动防治体系。通过进一步细化矿井涌(突)水致灾模式,优化了评价体系,建立了综合防治技术,为生态脆弱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矿井安全低碳开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防治 突水模式 矿井水害危险性评价 注浆治理 榆神矿区
下载PDF
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
15
作者 陈仲达 齐国庆 +1 位作者 刘剑锋 陈航博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岩溶突水是隧道建设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在西南地区尤为严重,为确保隧道修建顺利,实现对其的专项突涌水危险性评估,依托西南地区某隧道工程实际,结合突涌水致灾因素的统计分析成果,根据该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围岩分级、岩石... 岩溶突水是隧道建设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在西南地区尤为严重,为确保隧道修建顺利,实现对其的专项突涌水危险性评估,依托西南地区某隧道工程实际,结合突涌水致灾因素的统计分析成果,根据该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围岩分级、岩石可溶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参数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及其相关表征参数作为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对应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进行单指标属性测度分析、多指标属性测度分析和属性识别,实现了对该隧道突涌水的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可为后续设计排水及施工进度安排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突涌水 危险性评估 属性识别
下载PDF
蒙陕矿区深部煤层开采顶板含水层失水特征与钻孔注水帷幕保护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春虎 王世东 +4 位作者 姬中奎 朱开鹏 杨建 许峰 蔚波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8,共11页
我国蒙陕接壤深部矿区主采煤层赋存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较之浅部矿区差异较大。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呼吉尔特、台格庙、新街等蒙陕深部矿区主采煤层地质、水文地质特征以及采动导水裂隙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出巨厚白垩系孔隙−裂隙含水层作为... 我国蒙陕接壤深部矿区主采煤层赋存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较之浅部矿区差异较大。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呼吉尔特、台格庙、新街等蒙陕深部矿区主采煤层地质、水文地质特征以及采动导水裂隙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出巨厚白垩系孔隙−裂隙含水层作为矿区保水目标层,在侏罗系安定组砂质泥岩弱隔水关键层间隔保护下,在煤层开采驱动下易形成典型的间接涌(失)水模式。并以研究区案例矿井为分析对象,数值模拟深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流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煤层回采扰动下地下水流场以采掘空间为中心形成降落漏斗,并随着回采进尺的增加,降落漏斗影响范围与工作面总涌水量均增加,上部白垩系含水层越流失水量增加幅度小于总涌水量增加幅度,模拟结果与案例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与研究区水源地保护“煤−水矛盾”问题,以保护白垩系含水层地下水水位为目标,提出以白垩系为回灌层、安定组顶部为终孔层位、注水井尽量远离煤矿区为基本原则的白垩系含水层地下水水位钻孔注水帷幕保护思路。并模拟分析案例矿井在正常开采与注水帷幕墙体建设条件下白垩系含水层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钻孔注水帷幕”在低渗透性含水层水位保护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对于深部矿区煤层开采顶板水资源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防治 保水采煤 涌水 失水 注水帷幕
下载PDF
宁正矿区新庄煤矿首采区侏罗系延安组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17
作者 马小勇 程振雨 +2 位作者 崔俊峰 韩健 殷裁云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98-309,共12页
针对新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矿井水的涌(突)水水源和机理认识不清,直接影响新庄煤矿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这一问题,通过水质分析和计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判定新庄矿井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水源;同时在含水层的厚度、单位涌水量... 针对新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矿井水的涌(突)水水源和机理认识不清,直接影响新庄煤矿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这一问题,通过水质分析和计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判定新庄矿井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水源;同时在含水层的厚度、单位涌水量、物探含水层富水异常区、钻孔消耗量、岩芯采取率、地层脆塑性比6个主控因素的含水层富水性分析和综放开采条件下冒裂安全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多结果叠合对首采区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井顶板涌(突)水水源为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和中侏罗统直罗组、延安组上、中部(煤8层顶板以上)砂岩复合承压含水层,其中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是主要致灾水源。首采区内8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均能沟通洛河组砂岩含水层,首采区全区域为冒裂危险区。8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区中Ⅰ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北部及中西部,Ⅱ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中部及中西部,Ⅲ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中东部及南部,Ⅳ区主要分布在首采区的东部及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庄煤矿 8号煤层 顶板水害 叠加分析 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弱胶结覆岩离层发育规律及离层涌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新庆 陈方明 吴祯婓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6期183-185,189,共4页
为研究邵寨煤矿离层发育条件并确定突水机理,在综合分析研究区煤层赋存状态后,依据邻矿实测裂采比计算与材料力学推导给出了采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和离层发育极限埋深的计算公式,进而综合判别公式计算结果与该矿水文地质特征情况揭示... 为研究邵寨煤矿离层发育条件并确定突水机理,在综合分析研究区煤层赋存状态后,依据邻矿实测裂采比计算与材料力学推导给出了采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和离层发育极限埋深的计算公式,进而综合判别公式计算结果与该矿水文地质特征情况揭示了离层涌水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已具备离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并且离层涌水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防治 离层发育条件 力学推导 突水机理
下载PDF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煤矿潜在突水危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王长申 孙亚军 杭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5,共8页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建立煤矿突水事故模型。煤矿突水事故危险源被分为突水水源、突水通道、突水诱因和应急失效4类;建立煤矿突水事故树模型,并提出基于事故树方法的煤矿突水危险性专项评价方法。以杨庄矿及其周边6个地方煤矿为例,识别周...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建立煤矿突水事故模型。煤矿突水事故危险源被分为突水水源、突水通道、突水诱因和应急失效4类;建立煤矿突水事故树模型,并提出基于事故树方法的煤矿突水危险性专项评价方法。以杨庄矿及其周边6个地方煤矿为例,识别周边地方煤矿可能诱发杨庄矿发生地表洪水、太原组灰岩水等突水的4类突水事故危险源,并以此建立杨庄矿突水事故树模型,求最小割集评价最危险突水路径,利用最小径集优化最有效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有306种可使杨庄煤矿发生煤矿突水的基本事件组合,防止杨庄矿突水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监管,杜绝地方煤矿穿层、越界等违规操作。事故树方法可以完成复杂煤矿突水危险性专项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矿井突水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树分析 最小割集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季节变动带内岩溶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4
20
作者 许模 赵红梅 +1 位作者 赵勇 杨艳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2-1327,共6页
季节变动带内岩溶隧道,枯水季节隧道涌水主要由含水层中的静储量以及地下暗河的枯期动储量构成,丰水季节由静储量及洪水期地下暗河动储量构成。由于降雨通过地表的洼地、落水洞迅速补给地下暗河,涌突水的剧增将对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危... 季节变动带内岩溶隧道,枯水季节隧道涌水主要由含水层中的静储量以及地下暗河的枯期动储量构成,丰水季节由静储量及洪水期地下暗河动储量构成。由于降雨通过地表的洼地、落水洞迅速补给地下暗河,涌突水的剧增将对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季节变动带内岩溶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尤显重要。本文以滇东高原某岩溶隧道K5+850-K10+800段为例,根据段内枯水期稳定涌水量和雨季最大涌水量预测结果和岩石的可溶性(K1)、地质构造因素(K2)、地表汇水条件(K3)、地下水化学特征(K4)、隧洞埋深与地下水位的关系(K5),分别进行了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最后以段内地面暴雨前后实际涌水量变化验证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突水 危险性评价 季节变动带 岩溶隧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