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Ambient Noise to Study the Seismic Velocity Changes Caused b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ater Level in the Zipingpu Reservoir Region
1
作者 An Yanru Zhang Xiaod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1期51-65,共15页
We study the feature of media changes beneath the Zipingpu reservoir and discuss the process of permeation with the water level rise and fall of the reservoir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08 from ambient noise cross... We study the feature of media changes beneath the Zipingpu reservoir and discuss the process of permeation with the water level rise and fall of the reservoir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08 from ambient noise cross correlation by using continuous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the stations of Zipingpu seismic network and YZP station. A moving-window cross-spectrum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lative seismic velocity changes between station pairs. Results revealed an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seismic velocity, and the water level changes with a time delay that may be caused by permeation during three main impoundments and two large scale disemboguements. Impoundment generates a fast and large impact on the superficial layer, and the changes of seismic velocity is the result of increased pressure and permeation during the impoundment. At the first impoundment, the main effect factor is pressure. During the next two process of impoundment, permeation becomes the main effect factor, affecting the fault at a depth of about 8k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ient Noise Zipingpu Reservoir water level relative seismic velocity changes
下载PDF
柴庄水文站测站特性分析
2
作者 王琛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3期39-42,共4页
通过1994-2016年水文资料分析柴庄站测站特性,结果表明,汾河上游赵城站与支流东庄站控制了柴庄站81.8%的径流量,柴庄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主要分布在7~10月,占全年60.6%。柴庄站断面年际间冲淤变化较大,1994-2016年间总趋势为逐年下切,至201... 通过1994-2016年水文资料分析柴庄站测站特性,结果表明,汾河上游赵城站与支流东庄站控制了柴庄站81.8%的径流量,柴庄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主要分布在7~10月,占全年60.6%。柴庄站断面年际间冲淤变化较大,1994-2016年间总趋势为逐年下切,至2011年断面已接近基岩,2011年以前断面年内冲淤变化较大,以涨冲落淤为主,但全年总趋势为冲刷,2011年后年内冲淤基本平衡,年际变化较小。1994~2016年间柴庄站水位流量关系线逐渐由全年多条发展为全年1条。柴庄站2011~2016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符合合并定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庄水文站 测站特性 冲淤变化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下载PDF
长江城陵矶-螺山河段水位抬高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段文忠 郑亚慧 刘建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34,共6页
长江城螺河段水位 80年代以来较 5 0~ 6 0年代明显抬高 ,一般枯水位抬高 1 2 0~ 1 5 0m ,高水位抬高0 5 0~ 0 76m ;城陵矶水位在受到顶托时抬高可达 1 80m以上 .本文依据 40年来荆江及洞庭湖间水量、沙量等实测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 长江城螺河段水位 80年代以来较 5 0~ 6 0年代明显抬高 ,一般枯水位抬高 1 2 0~ 1 5 0m ,高水位抬高0 5 0~ 0 76m ;城陵矶水位在受到顶托时抬高可达 1 80m以上 .本文依据 40年来荆江及洞庭湖间水量、沙量等实测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下荆江裁弯后加速了三口的萎缩 ,江湖关系与下荆江出口河势发生变化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防洪 长江城螺河段 洪峰流量
下载PDF
地电阻率与水位关系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红会 叶碧文 +1 位作者 孙春仙 祝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3-190,共8页
从地电阻率的观测理论出发,指出地电阻率场地的电性结构、岩石的饱和度和孔隙度决定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在长期的观测资料基础上,通过实例系统地分析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层位的水位变化和不同方式的水位变化对地电... 从地电阻率的观测理论出发,指出地电阻率场地的电性结构、岩石的饱和度和孔隙度决定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在长期的观测资料基础上,通过实例系统地分析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层位的水位变化和不同方式的水位变化对地电阻率观测结果的影响,认为非构造水位变化与地电阻率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表层土壤或岩石的水饱和度,构造水位变化与地电阻率变化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与前兆异常有关的水位和地电阻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构造水位 电性结构 饱和度 孔隙度
下载PDF
基于不同断面固化方案的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物理模型试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昕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6期28-33,共6页
为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天然河道冲淤变化过程,探求测量断面相对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通过设定不同物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河道冲淤过程以及流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一下断面淤积较大,高水时有塌岸现象,低水时河道断面水位... 为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天然河道冲淤变化过程,探求测量断面相对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通过设定不同物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河道冲淤过程以及流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一下断面淤积较大,高水时有塌岸现象,低水时河道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较为稳定;试验断面上下游设置两坎的固化方案,河道断面冲淤变化最小,水位流量关系线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对于河道断面固化方案下的断面冲淤变化和探求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断面固化方案 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水位流量关系变化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不同断面固化方案的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物理模型试验分析
6
作者 陈昕 《吉林水利》 2017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天然河道冲淤变化过程,探求测量断面相对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本文通过设定不同物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河道冲淤过程以及流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一下断面淤积较大,高水时有塌岸现象,低水时河道断面... 为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天然河道冲淤变化过程,探求测量断面相对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本文通过设定不同物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河道冲淤过程以及流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一下断面淤积较大,高水时有塌岸现象,低水时河道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较为稳定;试验断面上下游设置两坎的固化方案,河道断面冲淤变化最小,水位流量关系线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对于河道断面固化方案下的断面冲淤变化和探求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断面固化方案 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水位流量关系变化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近20年青海湖水量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洪源 吴艳红 +1 位作者 刘衍君 郭立男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3-832,共10页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的变化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水循环响应的重要信息载体。区别于常用的水文学方法,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LEGOS高度计多年连续数据,基于湖泊水位—面积关系,探讨了湖泊水量变化的遥感分析方法,并以青藏高原面积...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的变化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水循环响应的重要信息载体。区别于常用的水文学方法,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LEGOS高度计多年连续数据,基于湖泊水位—面积关系,探讨了湖泊水量变化的遥感分析方法,并以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青海湖为例,揭示青海湖近20年来(2001-2016)湖泊水量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青海湖湖泊面积在2001-2016年间整体扩张了187.9 km^2,变化速率为11.6 km^2/a;水位在2001-2014年间上升了1.15 m,变化速率为0.10 m/a。青海湖水位—面积关系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基于水位—面积关系,进一步估算分析了青海湖水量平衡的净收支及其年内和年际变化。近20年来,青海湖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约为4.5×10~8m^3/a。降水的增加与蒸发能力的下降是湖泊水量增加决定性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位—面积关系 水量变化 青海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