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ing with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in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mine water disaster and its applied effect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平松 吴健生 刘盛东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The detecting examples using the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containing water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floor rock and the height of overburden failure, were given. It expresses that the hig... The detecting examples using the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containing water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floor rock and the height of overburden failure, were given. It expresses that the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has good effect with strong maneuverability and continuous observing section during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mine water disas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the study of space data inversion and dynamic watching technology about the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must be enhanced in the future because of special condition of data collecting in 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water disaster overburden failure
下载PDF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method for hidden danger of water gushing at coal face 被引量:2
2
作者 SHI Xian-xin YAN Shu +1 位作者 CHEN Ming-sheng FU Jun-mei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9年第2期197-205,共9页
The principles, method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everal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hidden danger of water gushing at the coal face were introduced. Also, emphasis was laid on exp... The principles, method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everal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hidden danger of water gushing at the coal face were introduced. Also, emphasis was laid on expounding the methods, principles and effects of down-hole detections by electric transmission tomography and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he potential of point power supplied in the underground homogeneous semi-space,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to a low-resistivity abnormal body in the homogeneous semi-space, was simulated by adopting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interpret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electric transmission tomography. The results of actual measurement show that the min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sensitive to water-bearing low-resistivity bodies and can play a unique role in detecting the hidden danger of water gushing at the coal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dden trouble of water gush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tomography mi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coal fac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3-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下载PDF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Pore Type Systems of Carbonate Low Resistivity Pay in Persian Gulf
3
作者 Bita Arbab Davod Jahani Bahram Movahed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7年第6期859-870,共12页
The main focus of study is to characterize lower and upper cretaceous carbonate deposits with Low Resistivity Pay, in Persian Gulf. Four oil reservoirs in the Cretaceous including the Zubair, Buwaib, Shuaiba and Khati... The main focus of study is to characterize lower and upper cretaceous carbonate deposits with Low Resistivity Pay, in Persian Gulf. Four oil reservoirs in the Cretaceous including the Zubair, Buwaib, Shuaiba and Khatiyah Formations of Southern fields have been analyzed. Here is a look at that to determine main factors on decreasing resistivity in pay zone. In some intervals resistivity responses reach less than 6 to 1 ohm&#183;m.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are “hidden” in low resistivity Pay zone, (LRPZ). LRPZ reservoirs have been found in some formations in Persian Gulf. Causes of LRPZ reservoirs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analysis include clay-coated grains, carbonate with interstitial dispersed clay. On the other side Smectite and Kaolinite of main clays types have high CEC and greater impact on lowering resistivity. Micritization and Pyritization of digenetic process have noticeable impact on LRPZ. It is mentioned that L&#248;n&#248;y method applied to address pore throat sizes which contain Inter crystalline porosity, Chalky Limestone, Mudstone micro porosity. Pore systems are classified at class 2 and 3 Lucia and pore size varies from 0.5 to 4 micron. NMR Core and Log results show different pore size distribution. NMR core and MRIL results explain that decreasing of resistivity in pay zone is related to texture and grain size variation not being existence of moved water. Irreducible water estimate for this reservoir was between 30% and 50%. T2 cut off estimates, for defining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11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Types CEC Micritization Low resistivity Pay Zone Lucia Lonoy method NMR Pore Size and Irreducible water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碎屑岩地区找水中的应用——以云南宣威大路边村为例
4
作者 郑智杰 曾洁 +2 位作者 甘伏平 陈吉礼 卢秀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2-440,共9页
为探索地球物理方法在碎屑地区找水应用的有效性,文章以云南宣威大路边村为研究对象,选取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剖面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对碎屑岩层进行找水研究。结果表明:三叠系上统飞仙关组(T1f)碎屑岩富水性中等,含水性较均匀;受地面... 为探索地球物理方法在碎屑地区找水应用的有效性,文章以云南宣威大路边村为研究对象,选取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剖面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对碎屑岩层进行找水研究。结果表明:三叠系上统飞仙关组(T1f)碎屑岩富水性中等,含水性较均匀;受地面场地狭窄限制,高密度电法及联合剖面法测线长度有限,探测深度较浅,受碎屑岩电阻率小的影响,其找水应用效果不佳,在可探测的深度范围内较难识别基岩裂隙等找水有效异常,需结合其他物探方法甄别异常;音频大地电磁法找水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可有效识别碎屑岩中的断裂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带,表现为相对低阻异常特征;视电阻率单支测深曲线能有效分辨不同深度的岩土层结构,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对裂隙破碎带有较好指示意义。在地面场地较为狭窄的碎屑岩地区开展找水工作,音频大地电磁法结合视电阻单支测深曲线能取得较好效果,以音频大地电磁法确定碎屑岩地区中的裂隙发育带位置,以视电阻单支测深曲线确定裂隙发育带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联合剖面法 音频大地电磁法 视电阻率测深曲线 碎屑岩 找水
下载PDF
基于瞬变电磁法的煤层风氧化带探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璋 张开 +3 位作者 李雄伟 姚伟华 张振振 刘修刚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4,共7页
煤层风氧化带的发育对煤矿的生产组织和安全回采影响巨大,针对准格尔煤田东部隆起带煤层风氧化带圈定的技术难题,研究了瞬变电磁法探查煤层风氧化带的可行性。首先对研究区正常地层与煤层风氧化区的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正... 煤层风氧化带的发育对煤矿的生产组织和安全回采影响巨大,针对准格尔煤田东部隆起带煤层风氧化带圈定的技术难题,研究了瞬变电磁法探查煤层风氧化带的可行性。首先对研究区正常地层与煤层风氧化区的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正常区与煤层风氧化区的电性差异,并以电阻率测井曲线构建了煤层风氧化区地电模型;然后采用MAXWELL软件对理论模型的瞬变电磁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在煤层风氧化区瞬变电磁反演电阻率断面表现为浅部低阻层变厚、低阻异常幅值减小的异常特征,可以以此来圈定煤层风氧化区的分布范围;最后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在串草圪旦煤矿开展了现场试验,结合钻探情况对试验数据从瞬变电磁反演电阻率断面和平面2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划分风氧化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煤层风氧化带 电阻率断面 准格尔煤田 顶板水害
下载PDF
大定源回线装置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潘纪顺 张鑫 +2 位作者 陈世仲 张嘉乐 张允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137-140,共4页
该文通过研究大定源回线装置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煤矿采空区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深入探讨大定源回线装置瞬变电磁法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适用于煤矿采空区的探测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该文通过研究大定源回线装置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煤矿采空区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深入探讨大定源回线装置瞬变电磁法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适用于煤矿采空区的探测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定源回线装置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大定源回线装置瞬变电磁法具有高效、准确、可靠的特点,能够快速识别采空区位置,为后续生产建设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其他煤矿采空区勘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定源回线装置 瞬变电磁法 煤矿采空区 富水 视电阻率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章广越 谈广鸣 +3 位作者 张为 李明 尹志 李清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坝下游的水位调整,进而对河势、航运、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采用M-K分析法分析1988—2022年汉口、黄石港和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并使用基于距平残差的水位变幅分析方... 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坝下游的水位调整,进而对河势、航运、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采用M-K分析法分析1988—2022年汉口、黄石港和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并使用基于距平残差的水位变幅分析方法和一维水动力模型,分析河道冲淤、下游水位和阻力变化对不同特征流量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峡成库前,除九江站枯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各级流量下的水位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趋势。②三峡成库后,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与建库前相同;汉口站、黄石港站在12000 m^(3)/s和20000 m^(3)/s下的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12000 m^(3)/s时降幅分别为0.072、0.045 m/a,20000 m^(3)/s时降幅分别为0.048、0.027 m/a;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约为30000 m^(3)/s,在该流量附近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当流量大于30000 m^(3)/s时,水位呈非显著性上升趋势,45000 m^(3)/s下的升幅分别为0.037、0.049 m/a。③临界转换流量以下水位下降的主导作用为河道冲刷,临界流量附近的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接近抵消了河道冲刷的影响,临界转换流量以上的水位上升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更加明显,个别年份的洪水位上升显著源于下游水位顶托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水位—流量关系 河道阻力 M-K分析法 汉口—九江河段 三峡水库
下载PDF
施胶方式和单板厚度对重组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孙忠海 于文吉 +1 位作者 张方达 孙建斌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采用不同树种的不同厚度单板制备重组木,考察了单板施胶方式、厚度和树种对重组木耐水性能与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7~2.2 mm范围内,树种和单板厚度相同时,采用单板表面喷胶制备重组木的吸水厚度膨胀率低于单板浸胶制备的重组木... 采用不同树种的不同厚度单板制备重组木,考察了单板施胶方式、厚度和树种对重组木耐水性能与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7~2.2 mm范围内,树种和单板厚度相同时,采用单板表面喷胶制备重组木的吸水厚度膨胀率低于单板浸胶制备的重组木,静曲强度高于后者。树种相同时,单板越厚制备的重组木耐水性能越差。单板厚度和树种对重组木的静曲强度影响较大。单板厚度相同时,桉木重组木的耐水性能和弹性模量高于杨木重组木,但静曲强度低于后者。本研究可为薄单板制备重组木原料和施胶工艺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木 施胶方式 单板厚度 树种 耐水性能 抗弯性能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隔水性指数法对古风化壳隔水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杜鑫 武强 +3 位作者 曾一凡 庞振忠 周子博 涂坤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2,共7页
针对华北型煤田复杂构造区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害威胁问题,目前采用的突水系数评价方法和注浆改造(加固)治理技术均未考虑奥灰顶部古风化壳的隔水性能。基于此,研究了奥灰顶部古风化壳的物性特征,在“隔水性指数法”思想指导下,提出了... 针对华北型煤田复杂构造区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害威胁问题,目前采用的突水系数评价方法和注浆改造(加固)治理技术均未考虑奥灰顶部古风化壳的隔水性能。基于此,研究了奥灰顶部古风化壳的物性特征,在“隔水性指数法”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隔水性指数法评价古风化壳隔水性,创建了评价流程,并以峰峰矿区南部研究区为例开展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古风化壳弱和较弱隔水性区呈条带状分布于井田中部和西南部,强和较强隔水性区分布于井田北部和南部边界,其他区域为中等隔水性。该方法有效减少了传统评价方法中构造要素描述的数量,更能够对断裂网络的复杂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对于华北型煤田古风化壳隔水性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特征 分形理论 隔水性指数法 古风化壳 隔水性评价 构造
下载PDF
阻燃涤纶织物的高温高压法制备
10
作者 郑兆临 董君婕 +2 位作者 刘雁雁 李好帅 郑振荣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
通过高温高压法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讨论了碱预处理、渗透剂JFC、三聚氰胺质量分数、浴比、整理时间等对涤纶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过碱预处理后,损毁长度减小到12.5 cm,使用渗透剂JFC可以消除涤纶织物燃烧时带来的... 通过高温高压法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讨论了碱预处理、渗透剂JFC、三聚氰胺质量分数、浴比、整理时间等对涤纶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过碱预处理后,损毁长度减小到12.5 cm,使用渗透剂JFC可以消除涤纶织物燃烧时带来的熔滴。当三聚氰胺质量分数为10%、渗透剂JFC为2 g/L、浴比为1∶30、温度为130℃、时间为60 min时,整理后阻燃涤纶织物的损毁长度由原布的30.0 cm(烧穿)减小到8.4 cm,无续燃、阴燃和熔滴,极限氧指数由原布的21.0%提高为30.8%,且整理对织物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经过5次水洗后,阻燃涤纶织物的损毁长度为13.7 cm、极限氧指数为28.4%,无熔滴,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整理 高温高压法 涤纶 耐水洗 三聚氰胺
下载PDF
自适应接地电阻的本安型电法监测场源信号发射装置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冰纯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电法监测技术因其对煤岩电阻率变化的高灵敏特点而逐步在突水风险较高的矿井进行推广应用,然而由于井下工作面两巷工况环境复杂,不同场源发射监测电极间的接地条件差异较大且随时间变化,难以在整个监测周期内提供稳定的场源信号。设计... 电法监测技术因其对煤岩电阻率变化的高灵敏特点而逐步在突水风险较高的矿井进行推广应用,然而由于井下工作面两巷工况环境复杂,不同场源发射监测电极间的接地条件差异较大且随时间变化,难以在整个监测周期内提供稳定的场源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407的负反馈式本安型电法监测场源信号发射装置,该装置可自适应调节不同发射电极间的接入电阻,具备双重可靠本安保护电路,实现了本安限制条件下场源信号的最大功率稳定发射,既而使场源能量最大化加载至目标监测地质体来获得尽可能强的场源响应信号,提升电法监测系统数据采集质量,提高反演解释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评价 煤岩电阻率 电法监测系统 水害风险 监测场源 STM32F4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CSM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
12
作者 马乐 李云 陈晨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1期97-102,共6页
上软下硬地层且富水环境中,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变形控制。依托青岛市地铁7号线周村站深大基坑工程,从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信息化角度探讨CSM工法,形成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了CSM刀盘选型与... 上软下硬地层且富水环境中,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变形控制。依托青岛市地铁7号线周村站深大基坑工程,从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信息化角度探讨CSM工法,形成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了CSM刀盘选型与配置,浆液材料配合比,双轮铣头多点喷浆技术及注浆参数,浆液制备、存储方法,跳打搭接循环施工方法,以及CSM钻进全过程数据信息化监测方法。基于现场监测结果,CSM工法水泥土墙深基本超出设计墙深0.5%,基坑开挖过程外围水位最大降深为1.5m,右邻省道最大沉降值为13.1mm,基坑开挖安全,表明CSM整体式止水帷幕适应性强、成墙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 上软下硬地层 CSM工法 止水帷幕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积水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优化
13
作者 崔建廷 宋贵磊 +5 位作者 白武 公绪飞 于凤海 白小军 李光柱 马丁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196,共8页
应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进行含水异常体的探测效果明显,但容易受到巷道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和设备环境的干扰,需要进行针对性优化以提高矿井瞬变电磁法信号采集质量和解释精度。基于“烟圈”扩散理论,阐述了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原理及视电阻率... 应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进行含水异常体的探测效果明显,但容易受到巷道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和设备环境的干扰,需要进行针对性优化以提高矿井瞬变电磁法信号采集质量和解释精度。基于“烟圈”扩散理论,阐述了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原理及视电阻率纵向微分解释方法;通过对已知积水采空区进行瞬变电磁法探测试验,分析对比了主要采集参数对瞬变电磁法电场响应特征的影响;结合视电阻率纵向微分解释方法,提出了矿井瞬变电磁法采空区积水探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优化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线圈与巷道围岩之间距离越近,两者耦合程度越高,且该距离存在合理范围,超出该范围线圈接收到的电压响应值过低,不满足数据对信噪比的要求;增加叠加次数可提高信噪比,并有效压制电压衰减曲线尾支畸变;适用于高家梁煤矿的合理距离范围为0~0.5 m,叠加次数为6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视电阻率微分 数据采集参数 采空区积水 电性界面
下载PDF
孔巷联合并行电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
14
作者 胡荣杰 刘盛东 +6 位作者 童世杰 王宗涛 兰鹏波 刘金锁 杨玉冰 吴记军 蒋作鹏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巷道掘进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矿井水害预防的最前沿阵地,有效的做到掘进迎头前方地质异常超前预测预报是实现巷道安全掘进的基础。考虑到巷道超前探测方法在各个方面的条件限制,结合矿井钻探与物探的优势,在钻孔和巷道内布设电极... 巷道掘进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矿井水害预防的最前沿阵地,有效的做到掘进迎头前方地质异常超前预测预报是实现巷道安全掘进的基础。考虑到巷道超前探测方法在各个方面的条件限制,结合矿井钻探与物探的优势,在钻孔和巷道内布设电极测量迎头前方区域地电场响应特征,同时开展孔巷联合并行电法超前探测的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采用金属球体模拟迎头前方典型低阻异常体,异常区域视电阻率值低于10Ω·m。该方法应用于五沟煤矿1024工作面风巷的实际探测,结果表明:超前探测区域内视电阻率值整体较高,孔底前方30~34m处存在一处明显低阻异常,其视电阻率值低于10Ω·m,后经实际揭露验证,该处较为湿润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超前探测 孔巷联合并行电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宽工作面三维电法数据特征研究及应用
15
作者 张新过 李毛飞 +3 位作者 孙若淞 姜志海 聂东方 王诗龄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60,共12页
超宽工作面的构建有助于推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然而,受巷道空间、施工条件的限制,常规矿井地球物理的探测深度有限,无法准确获取超宽工作面内部及顶底板一定范围内的地质信息。为了提高超宽工作面底板富水区的探测精度,给实测... 超宽工作面的构建有助于推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然而,受巷道空间、施工条件的限制,常规矿井地球物理的探测深度有限,无法准确获取超宽工作面内部及顶底板一定范围内的地质信息。为了提高超宽工作面底板富水区的探测精度,给实测数据处理及解释提供依据,在总结分析当前矿井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可应用于超宽工作面探测的三维直流电阻率法,结合河南永城某煤矿21106工作面底板灰岩水的赋存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三维观测和二维观测模式的数据特征和分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同侧发射接收二维观测模式,对侧发射接收的三维观测模式对工作面底板低阻体的反应更为灵敏;对侧发射接收三维观测模式所得数据,经过常规视电阻率公式计算后,视电阻率与实际电性有时相反,因此需要采用三维反演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对河南永城某煤矿21106工作面观测到的三维模式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处理,经井下钻探资料验证了三维观测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二极装置条件的二维观测和三维观测数据解释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工作面 矿井三维电法 水害防治 三维反演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旭鹏 李超楠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以某煤矿6-1采区为研究案例,根据采区地质水文及地球物理电性特征情况,合理在采取内容实施数据采集,对数据实施预处理后,从全域视电阻率断面图和全域视电阻率切面图2个角度实施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探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采取1#和2#煤... 以某煤矿6-1采区为研究案例,根据采区地质水文及地球物理电性特征情况,合理在采取内容实施数据采集,对数据实施预处理后,从全域视电阻率断面图和全域视电阻率切面图2个角度实施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探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采取1#和2#煤层采空区积水范围进行综合解释说明,最后采用钻孔探测法进行采取采空区积水情况验证分析,有效确认瞬变电磁法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煤矿老窑 采空区 积水探测 全域视电阻率
下载PDF
川南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低电阻率响应特征及主控因素
17
作者 程静 闫建平 +5 位作者 宋东江 廖茂杰 郭伟 丁明海 罗光东 刘延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以川南长宁地区NX2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矿物组分、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含量、含水饱和度测试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确立了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采用随机法构建了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进而... 以川南长宁地区NX2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矿物组分、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含量、含水饱和度测试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确立了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采用随机法构建了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进而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计算各矿物组分含量、含水饱和度及有机质石墨化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并分析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由骨架(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等)、黏土矿物、黄铁矿、未石墨化有机质以及石墨化有机质、孔隙6个部分组成。(2)三维数字岩心模型的长、宽、高分别为100×100×100像素,融入了上述物理模型中的6个部分,并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导电组分进行标识,可以显示不同方向上的切片,表征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的组分特性。(3)黏土矿物含量、黄铁矿含量、含水饱和度以及有机质石墨化程度等4个参数增大都会造成页岩气储层的电阻率下降,而有机质的高石墨化程度(25%)和高含水饱和度(88.0%)使页岩气储层的电阻率从正常电阻率(大于15Ω·m)降到低阻甚至超低阻(小于5Ω·m),是导致研究区页岩气储层超低阻响应的2个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 页岩气储层 数字岩心 有限元方法 导电因素 含水饱和度 有机质石墨化程度 黏土矿物 黄铁矿含量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川南长宁地区
下载PDF
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试验方法综述及评价
18
作者 尚春静 谢亮辉 +4 位作者 冷发光 武俊宇 路珏 张敬 王曦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6,共8页
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在比较现有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试验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各试验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关重要因素,发现目前各测试方法得到的参数、数据指标等物理意义各异,各方法得到的指标... 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在比较现有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试验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各试验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关重要因素,发现目前各测试方法得到的参数、数据指标等物理意义各异,各方法得到的指标之间存在着量纲不一致的情况,不能直接进行对比。提出需要建立各方法或指标之间的联系,且需调控影响试验方法测试结果的有关重要因素,并对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测试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指出需要开发更先进、更快速、更准确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水渗透性能 测试方法 耐久性
下载PDF
物探技术在城镇水源地勘查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19
作者 刘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2期82-85,90,共5页
该研究采用DZD-8型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对卓尼县木耳镇大峪沟地区进行物性参数测定,结合地质资料和水文信息,确定区内主要岩石类型对应的电阻率变化范围。通过高精度视电阻率剖面测量,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属性进行深入分析,旨... 该研究采用DZD-8型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对卓尼县木耳镇大峪沟地区进行物性参数测定,结合地质资料和水文信息,确定区内主要岩石类型对应的电阻率变化范围。通过高精度视电阻率剖面测量,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属性进行深入分析,旨在精确描绘区域地下结构特征、基岩面分布及富水地质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纪冲洪积形成的砂卵砾石层不仅具备优良的储水性能,其电阻率值也相对较高;而三叠纪中统砂板岩的含水性能较差,电阻率明显降低。通过对采集的试验断面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与解释,成功确定地下水主要储存在浅部第四系砂卵砾石层中,估算其厚度在5~20 m之间。此外,地电异常现象与断裂破碎带位置相互对应,表明构造活动导致该区域电阻率急剧下降,形成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区。该研究解译结果与地质实测数据及钻孔观测记录高度一致,证实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揭示地下水资源及评估地质环境状况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一成果不仅能为研究区水资源开发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还可为类似地质背景下的水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树立参考典范,进一步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现代地质勘查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地下水 含水率 电阻率 水源地勘查
下载PDF
饮用水环境中抗生素耐药基因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杜萌 闫妍 +2 位作者 康欣 张雨晨 路旺达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40-44,159,共6页
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是一类存在于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基因组中的基因,它赋予微生物对特定抗生素的抵抗能力。ARGs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它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巨大威胁。ARGs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饮用水环境... 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是一类存在于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基因组中的基因,它赋予微生物对特定抗生素的抵抗能力。ARGs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它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巨大威胁。ARGs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饮用水环境,包括污水处理不当、农业径流、医院及工业排放等。利用ARGs消除方法防控饮用水环境中的ARGs,对于饮用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饮用水环境中ARGs消除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消除方法和新兴的消除方法。传统的消除方法主要是在饮用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如絮凝、沉淀、消毒、过滤等,利用常规工艺对ARGs进行消除,从而达到防控ARGs的目的。新兴的消除方法尚未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广泛应用,但具有积极的应用前景。紫外线/过氧乙酸消毒剂的应用,可以提高消毒过程中ARGs的消除效率,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消除方法。高级氧化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ARGs消除方法,在高级氧化技术过程中,氧化剂从分子水平上与ARGs相互作用并发生表面氧化反应,从而实现对ARGs的消除。辅助消毒剂是ARGs消除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利用天然来源的活性物质,提高饮用水消毒过程中的ARGs消除效率。此外,开发ARGs特异性吸附材料,是ARGs消除方法的发展趋势,尽管这种方法目前尚未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使用,但其前景不容小觑。随着消除方法的不断发展,对ARGs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内容,主要包括ARGs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创新、ARGs分布和迁移的深入研究,从而推动ARGs消除方法的创新发展。鉴于此,文章总结了ARGs在饮用水环境的消除方法,对未来ARGs研究的焦点和趋势提出建议及展望,旨在为探索ARGs的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基因 饮用水环境 消除方法 水处理工艺 高级氧化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