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al Flow Assessment Using Water-Sediment Approach at the Sekampung River, Indonesia
1
作者 Endro Prasetyo Wahono Djoko Legono +1 位作者   Istiarto Bambang Yulistiyanto 《Open Journal of Modern Hydrology》 2014年第4期164-172,共9页
Environmental issue has been considered more significant in many aspects of engineer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 particularly in river managemen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effort to conserve functioning of rivers for hum... Environmental issue has been considered more significant in many aspects of engineer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 particularly in river managemen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effort to conserve functioning of rivers for human use as well as nature,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flow assessment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environmental flow assessment of the Sekampung River, particularly on its middle reach. A new analytical approach based on water-sediment equations wa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a minimum environmental flow at the certain cross section of a river. The result of the new method was then compared with a minimum environmental flow provided by using two hydrological based methods, namely, Tennant and Flow Duration Curve Analysis (FDCA)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ncerned discharge provided by the water-sediment method (3.5 m3/s) is the smallest compare with a minimum environmental flow that is provided by both Tennant (5.7 m3/s) and FDCA method (4.5 m3/s). It is promising that the water-sediment method can be used as a simple approach on preliminary state of environmental flow assessment. The method involves not only water discharge but also its related sediment flow of the river in order to mitigate further ec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sediment environmentAL FLOW RIVER MORPHOLOGY
下载PDF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over the years 被引量:2
2
作者 Shuhua Zuo Hualiang Xie +4 位作者 Xiaoming Ying Cheng Cui Yuxin Huang Huaiyuan Li Mingxiao Xi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96-106,共11页
The seabed scouring and silting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is complicat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supply, human activities an... The seabed scouring and silting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is complicat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supply, human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is the new deep water harbor,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Service Center. Its construction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water depth from the 1 st to the 3 rd harbor district is currently suitable under regular dredging and tidal current action. The fourth harbor district will be built in the world’s largest fully-automated deep water wharf. In the study, bathymetry change of the entire sea area of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and the 4 th harbor district(i.e.,Phase IV project) waters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using multiyear bathymetric,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98 to 2010, seabed chang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volume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which the southern part was deposited and the northern part was eroded in the inner harbor waters, but the seabed of the Kezhushan inlet was eroded. Seabed changes of Phase IV project waters generally show a scour tendency in recent few years with the annual scour rate about 0.7 m.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e existence of Kezhushan inlet and its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water flow play an important positive role in water depth changes under the ebb tide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phase IV project water and sediment environment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diversion dike
下载PD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Sea Area near the Aojiang Estuary in Wenzou 被引量:1
3
作者 Ye Maosen Yang Dan +4 位作者 Zhang Rongbao Xu Hengtao Zhang Haisheng Yao Dongping Ye Xinro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3期57-61,66,共6页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sea area near the Aojiang estuary in Wenzou during 2010-2012,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sea area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sea area near the Aojiang estuary in Wenzou during 2010-2012,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sea area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 H,DO,CODMn,petroleum,and heavy metals( Cu,Pb,Zn,Cd,Hg,As and Cr) in the sea area near the Aojiang estuary did not exceed the second-class standard of Seawater Quality Standard( GB 3097-1997),but both inorganic nitrogen and reactive phosphate in the sea area exceeded the second-class standard seriously,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sea area was in an eutrophic state; domestic sewage and fertilizer loss were the main sourc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he standard index of most evaluation factors of sediment quality except for Zn was smaller than 1,meeting the demands of sediment qualit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area NEAR the Aojiang ESTUARY in Wenzou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Evaluation water QUALITY sediment QUALITY
下载PDF
江苏滨海北部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冰洁 周超凡 +1 位作者 王立章 袁广旺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3期56-62,共7页
本文对2019年秋季江苏滨海北部近岸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u、Pb和Cd;沉积物中As和硫化物超过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但满足第二类海洋质量标准,其他指... 本文对2019年秋季江苏滨海北部近岸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u、Pb和Cd;沉积物中As和硫化物超过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但满足第二类海洋质量标准,其他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沉积物重金属除Cd外,潜在生态风险整体为低风险,单因子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Cd>Hg>As>Pb>Cu>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滨海 水质 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现状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氮和磷是影响三峡库区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智杰 陈默 +3 位作者 薛思敏 周仕伟 焦一滢 田小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3-482,I0005-I0008,共14页
香溪河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入库支流,目前关于香溪河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监测香溪河上、中、下游上覆水及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指标,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研究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香溪河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入库支流,目前关于香溪河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监测香溪河上、中、下游上覆水及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指标,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研究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细菌与理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覆水中氨氮(NH3-N)、叶绿素a(Chl.a)浓度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升高,其中NH3-N浓度从下游的2.04 mg/L升高到上游的3.14 mg/L。不同点位上覆水中磷酸盐(PO_(4)^(3-))浓度在0.14~0.18 mg/L之间波动;同一点位间隙水中NH3-N、PO_(4)^(3-)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10~15cm沉积物间隙水中NH3-N与PO_(4)^(3-)浓度分别是0~5 cm沉积物间隙水的3.4倍和1.7倍。沉积物中Fe(Ⅱ)、Fe(Ⅲ)、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和铬还原性硫化物含量均表现为上游点位高于中游、下游,底层沉积物含量高于中层和表层。香溪河中游沉积物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下游和上游,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表层沉积物中的优势菌门,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主要菌属。不同代谢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比如具有降解多环芳烃能力的外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和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在下游点位的相对丰度最高,分别达到5.8%和5.4%,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中游的相对丰度最高,而铁氧化菌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主要分布在上游点位。冗余分析(RDA)表明总有机碳、硫酸根、Fe(Ⅱ)、氨氮和总磷是影响香溪河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周边环境和人为活动对香溪河水质稳定及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影响,为三峡库区水环境改善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上覆水 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环境因子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不同环境样本类型对蚌类环境DNA监测的差异研究
6
作者 雷姚 周春花 +1 位作者 欧阳珊 吴小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2-423,共12页
为了阐明在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时不同环境样本类型如何影响蚌类物种的可检测性,于2021年冬季和春季在鄱阳湖分别采集表层水、底层水和沉积物进行环境DNA宏条形码分析,并结合传统方法采集验证。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共检测到鄱... 为了阐明在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时不同环境样本类型如何影响蚌类物种的可检测性,于2021年冬季和春季在鄱阳湖分别采集表层水、底层水和沉积物进行环境DNA宏条形码分析,并结合传统方法采集验证。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共检测到鄱阳湖蚌类33种,传统方法共采集蚌类18种,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能检测出传统方法采集到的所有蚌类物种。表层水和底层水注释到的蚌类物种数均分别高于沉积物的,且表层水和底层水注释到的蚌类物种分别完全覆盖沉积物的。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蚌类α多样性水平季节差异不显著,但蚌类β多样性水平季节差异显著。表层水和底层水的蚌类多样性均显著高于沉积物样本的,Beta多样性分析也显示水体样本(表层水和底层水分别)和沉积物样本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表层水和底层水的蚌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均无显著差异。鄱阳湖蚌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表明水深(WD)、透明度(SD)、水温(WT)和总氮(TN)显著影响蚌类群落结构。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蚌类的多样性监测中可行,且采水样比采沉积物效果好,表层水和底层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沉积物 水体样本 物种多样性 蚌类
下载PDF
基于水质目标的深圳市某河道环保清淤深度的确定
7
作者 姚俊 王庆 《绿色科技》 2023年第6期154-158,共5页
以深圳市某河道为例,沿河道选取16个断面,共采集88个底泥样本,分别配置氮含量为0.00、1.00、2.00、4.00、8.00 mg/L,和磷含量为0.0、0.1、0.2、0.4、0.8 mg/L的溶液,将底泥样本放置在不同浓度溶液中进行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底泥对... 以深圳市某河道为例,沿河道选取16个断面,共采集88个底泥样本,分别配置氮含量为0.00、1.00、2.00、4.00、8.00 mg/L,和磷含量为0.0、0.1、0.2、0.4、0.8 mg/L的溶液,将底泥样本放置在不同浓度溶液中进行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底泥对总氮、总磷的吸附量与平衡溶液中总氮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合V类水的水质目标和吸附解吸规律,推算得到了该河道的环保清淤深度为0~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水质目标 清淤深度 吸附解吸
下载PDF
水体沉积物中环境雌激素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宏伟 赖照 +2 位作者 张洁 朱娜 邢清朝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对于水体沉积物中环境雌激素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研究不多,具有重大深入研究意义.环境雌激素(EEs)进入生物体内可通过干扰生物体自身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或产...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对于水体沉积物中环境雌激素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研究不多,具有重大深入研究意义.环境雌激素(EEs)进入生物体内可通过干扰生物体自身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或产生类似生物体自身激素的作用,进而影响生物体正常的动态平衡、繁殖、生长及行为.沉积物是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及食物来源,其中的(EEs)在环境条件改变时会发生迁移转化,并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放大等进一步影响水生和陆生生物乃至人类.本文综述了几类(EEs)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做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沉积物 环境雌激素(EEs) 底栖生物
下载PDF
深水人工湖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以贵州红枫湖-百花湖为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万国江 万恩源 +5 位作者 陈敬安 WanXi BaiZG 吴丰昌 王仕禄 王敬富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270,共9页
红枫湖和百花湖地处长江支流乌江水系猫跳河流域,位于黔中人为活动高强度地区,具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区位;是河道型梯级开发的人工湖,具碳酸盐岩的地质背景、水寄宿时间小、水深变幅大、水体多功能、农区与覆水区镶嵌等重要特征。红枫... 红枫湖和百花湖地处长江支流乌江水系猫跳河流域,位于黔中人为活动高强度地区,具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区位;是河道型梯级开发的人工湖,具碳酸盐岩的地质背景、水寄宿时间小、水深变幅大、水体多功能、农区与覆水区镶嵌等重要特征。红枫湖表层沉积物Pb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污染具多源特征;剖析百花湖-红枫湖"突发性"水质恶化相互关联水质指标表明"湖泊黑潮"是特定季节、特殊气候条件下,沉积有机质生物氧化作用的耦合;脱氮过程受阻的pH控制导致亚硝酸根浓度增高;维护该湖泊水系环境质量需预防工业污染、流域侵蚀、生活污染并综合治理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人工湖 沉积物-水界面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红枫湖 百花湖
下载PDF
面向污染水体的底泥环保疏浚技术与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旭更 胡保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6期95-97,102,共4页
环保疏浚是清除水体内污染源的一项工程技术,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环保疏浚技术的特点、环保疏浚设备的研制概况和国内环保疏浚工程的现状。同时对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了农... 环保疏浚是清除水体内污染源的一项工程技术,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环保疏浚技术的特点、环保疏浚设备的研制概况和国内环保疏浚工程的现状。同时对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了农业利用和湖滨带基底生态修复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底泥 环保疏浚 底泥资源化
下载PDF
盐城大纵湖疏浚前后沉积物-水界面环境化学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流通 刘凌 +2 位作者 钱宝 夏倩 陈立尧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2期33-37,共5页
运用微电极技术,模拟盐城大纵湖疏浚前后沉积物柱状样,分析疏浚前后沉积物-水界面约2cm深度的pH、Eh和DO的剖面数值及变化规律,探讨底泥疏浚对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方法和微电极技术测得的Eh和pH值结果相差很... 运用微电极技术,模拟盐城大纵湖疏浚前后沉积物柱状样,分析疏浚前后沉积物-水界面约2cm深度的pH、Eh和DO的剖面数值及变化规律,探讨底泥疏浚对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方法和微电极技术测得的Eh和pH值结果相差很大,微电极技术在微尺度下更具有研究意义;疏浚前后沉积物的含氧层厚度分别为8 mm和13 mm;微尺度下疏浚前后pH、Eh和DO值的变化趋势显示疏浚有助于富营养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富营养化 底泥疏浚 环境因子 沉积物-水界面
下载PDF
孔雀石绿在养殖水和底泥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柯江波 胡鲲 +1 位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74-2279,共6页
【目的】掌握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消除规律,为其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养殖生态系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光照强度(1025、5320、12000 lx)、扰动强度(50、100、200 r/min)和p H(6.0、8.0、10... 【目的】掌握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消除规律,为其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养殖生态系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光照强度(1025、5320、12000 lx)、扰动强度(50、100、200 r/min)和p H(6.0、8.0、10.0)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残留与消除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底泥吸附的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降低—回升—降低的变化趋势。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是在光照强度12000 lx、扰动强度200 r/min、p H 8.0的条件下消除最快。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中残留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光照强度与扰动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底泥中残留量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p H变化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环境因子对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消除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光照强度>扰动强度>p H,因此清除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孔雀石绿残留应从底泥入手,通过暴晒和翻耕等方法制造高光照强度、高扰动强度条件以加速底泥中孔雀石绿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养殖水体 底泥 环境因子 残留 消除
下载PDF
三峡库区蓄水对含沙水体水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期冬 吕平毓 禹雪中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5期52-54,共3页
根据三峡库区蓄水前后监测的水文、水质及泥沙资料,分析水文、水质、泥沙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蓄水前后泥沙的变化引起的水质变化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蓄水后由于泥沙大量淤积,库区含沙量显著减小,引起相应的浑样污染物浓度明显减小.水... 根据三峡库区蓄水前后监测的水文、水质及泥沙资料,分析水文、水质、泥沙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蓄水前后泥沙的变化引起的水质变化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蓄水后由于泥沙大量淤积,库区含沙量显著减小,引起相应的浑样污染物浓度明显减小.水库运行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泥沙 水质 环境影响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六横大岙附近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琳瑛 卜献卫 《东海海洋》 1999年第1期66-71,共6页
根据1995年4月对码头工程区附近海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场调查,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区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水质中无机氮严重超标,超三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无机磷超一类标准的超标... 根据1995年4月对码头工程区附近海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场调查,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区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水质中无机氮严重超标,超三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无机磷超一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有个别测站超二类标准。COD、pH、DO、油类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潮间带水质基本符合一类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沉积物 环境评价 六横大岙 东海 海域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97
15
作者 倪晋仁 金玲 +1 位作者 赵业安 刘小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共7页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 ,利用 1 95 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由于黄河下游汛期...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 ,利用 1 95 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由于黄河下游汛期占全年的大部分来沙量 ,因而在汛期需水量应该首先满足输沙功能的最低要求。在非汛期 ,高村、艾山、利津三部对应的各种功能所需临界流量也以输沙需水量为最大 ,但因该阶段各个河段输沙效率较低 ,可以优先考虑河流污染防治功能与河流生态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生态环境 需水量 阈值
下载PDF
不同淹水深度对香蒲生长状况、水质及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林飞 康思宇 张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1-239,共9页
为了研究湿地香蒲种群对不同水深环境的生态响应规律和特征,分别于2018-06-30,2018-07-30,2018-08-29,2018-09-28进行野外采样,通过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探讨了7个不同淹水深度下香蒲种群生长指标、水质因子和底泥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 为了研究湿地香蒲种群对不同水深环境的生态响应规律和特征,分别于2018-06-30,2018-07-30,2018-08-29,2018-09-28进行野外采样,通过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探讨了7个不同淹水深度下香蒲种群生长指标、水质因子和底泥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淹水深度下,香蒲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当淹水深度为50 cm时,香蒲的生长状态最优;4个采样日石佛寺水库水样大体呈弱碱性,底泥类型为中性偏酸性;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水样中的溶解氧(DO)、硝态氮(NO3-)和亚硝态氮(NO2-)质量浓度逐渐减小,总氮(TN)和氨氮(NH4+)质量浓度增大,底泥中氨氮(NH4+)和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总体增大,总氮(TN)、硝态氮(NO3-)和亚硝态氮(NO2-)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电导率总体逐渐降低,总磷(TP)和速效磷(AP)的质量分数基本呈波动状态。底泥和水体中氮元素的含有量对香蒲的生长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 生长状态 水深 水环境因子 底泥环境因子 辽宁沈阳石佛寺人工湿地
下载PDF
沉积物-水界面磷交换模拟研究中环境因子的动态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黎颖治 夏北成 +1 位作者 谢小茜 张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21,136,共6页
在模拟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研究中对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动态监测与相关分析。通过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等工具连续监测溶解氧(DO)、电导率(Cond)、pH、氧化还原电位(ORP)等参数在模拟系统中上覆水及沉积物的不同层次的动态,并... 在模拟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研究中对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动态监测与相关分析。通过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等工具连续监测溶解氧(DO)、电导率(Cond)、pH、氧化还原电位(ORP)等参数在模拟系统中上覆水及沉积物的不同层次的动态,并分析了各参数在各层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上覆水底层DO浓度显著低于中上层;上覆水各层电导率没有显著差异且随时间线性上升;pH动态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界面位置是pH的突变点,上覆水pH的变化滞后于间隙水;沉积物ORP低于上覆水,界面是突变点。沉积物上层和上覆水与DO各层ORP呈正相关,但与底层间隙水ORP无关,其他参数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连续监测 环境因子 动态
下载PDF
美国生态水产养殖模式与常规混养模式的环境效应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斌 张建 +5 位作者 周恩华 张永江 陈焕根 朱益玲 Sylvana Li 缪旭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9-343,共5页
在江苏省扬中市开展池塘养殖试验,以草鱼为主养鱼种,比较研究美国80:20生态水产养殖模式(养殖占80%渔获量的单种主养鱼和20%的滤食性鱼类)与传统混养2种模式对池塘水质和底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池塘鱼类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 在江苏省扬中市开展池塘养殖试验,以草鱼为主养鱼种,比较研究美国80:20生态水产养殖模式(养殖占80%渔获量的单种主养鱼和20%的滤食性鱼类)与传统混养2种模式对池塘水质和底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池塘鱼类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优于传统混养。生态养殖池塘COD、TP、TN、NH3-N和NO2--N等重要水质指标全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1、0.12、2.06、0.340、0.021mg·L-1,明显优于传统混养模式的25、0.15、2.56、0.706、0.113mg·L-1;BOD5、PO43--P、NO3--N和叶绿素a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生态养殖池塘底泥厚度比传统混养池塘减少了12.5%,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较传统混养池塘高11.2%,TP和TN含量分别降低13.5%和5.1%。80:20生态养殖模式较传统混养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产养殖 环境影响 池塘 水质 底质
下载PDF
台湾基隆河流域水质与环境遥感制图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珺 傅肃性 黄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3期267-273,共7页
本文利用TM 影像和SPOT影象, 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以及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基隆河流域环境遥感制图, 并根据遥感影象灰度值与水体反射率和水中悬浮固体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SPOT影象和实测数据将基隆河悬浮固体... 本文利用TM 影像和SPOT影象, 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以及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基隆河流域环境遥感制图, 并根据遥感影象灰度值与水体反射率和水中悬浮固体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SPOT影象和实测数据将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分为4 级。通过水体悬浮固体浓度等级与环境背景的比较, 并通过计算各等级水体与各种环境背景相邻的边界长度, 得出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与其环境背景有关, 植被覆盖好的山区林地, 河流水体悬浮固体含量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城区水体悬浮固体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遥感 悬浮固体 环境背景 基隆河 制图
下载PDF
江水体中铅镉锌的化学形态及其迁移转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亚雄 李柳琼 乔庆霞 《有色金属》 CSCD 1998年第1期90-96,共7页
本文主要介绍江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规律,以及在自然条件下和酸性废水排放条件下,表层底泥中重金属形态的转变和释放。在化学形态与水质标准,化学形态与江的污染控制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可用于江或其它... 本文主要介绍江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规律,以及在自然条件下和酸性废水排放条件下,表层底泥中重金属形态的转变和释放。在化学形态与水质标准,化学形态与江的污染控制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可用于江或其它河流的重金属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污染 环境保护 水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