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系对寒温带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海兴 满秀玲 高明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19-4333,共15页
土壤碳通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系对土壤碳通量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根系对土壤碳通量的影响对寒温带冻土区温室气体研究有重要意义。以杜香-兴安落叶松林(DXL)、杜鹃-兴安落叶松林(DJL)和苔藓-兴安落叶松林(TXL)为研究... 土壤碳通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系对土壤碳通量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根系对土壤碳通量的影响对寒温带冻土区温室气体研究有重要意义。以杜香-兴安落叶松林(DXL)、杜鹃-兴安落叶松林(DJL)和苔藓-兴安落叶松林(TXL)为研究对象,通过壕沟法进行断根处理,采用便携式土壤呼吸仪G4301对土壤碳通量进行日动态和月动态变化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6—11月,断根对DXL和DJL土壤CH_(4)的吸收起抑制作用,降幅分别为15.16%—54.31%和11.26%—33.84%,对TXL土壤CH_(4)的排放起促进作用,增幅为19.22%—75.52%;对3种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_(2)的排放均起抑制作用,其中对TXL影响最大,对土壤CO_(2)降幅为32.29%—87.62%。断根对DXL和TXL土壤CH_(4)的影响在8月最为显著,增幅分别为-54.31%和75.52%,DJL在11月影响最为显著,降幅为33.84%。断根对3种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在6—11月均达到显著程度,其中在11月最为显著,降幅为54.94%—87.62%。断根对3种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H_(4)通量日动态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显著,其中在14:00—18:00影响最为显著,降幅为31.87%—62.26%。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是根系影响土壤碳通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断根处理增强了土壤温度对其日变化和月变化的影响,减弱了空气温度对其日动态的影响。这表明,根系自养产生的土壤碳通量可能在日动态变化中更活跃,而在月动态变化中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通量 CO_(2)通量 日动态 月动态 断根处理
下载PDF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_(2) emission fluxes and contribu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emiarid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11
2
作者 QI Yuchun DONG Yunshe +4 位作者 LIU Jiyuan GENG Yuanbo LI Mingfeng YANG Xiaohong LIU Lix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7期1052-1064,共13页
Fixed fiel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on daily variations of the undis-turbed community and soil respiration fluxes in different phenological phases of 2001―2002 in semiarid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 Fixed fiel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on daily variations of the undis-turbed community and soil respiration fluxes in different phenological phases of 2001―2002 in semiarid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China using static black chamber method.Correspond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water-heat factors(air temperature,ground temperature,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and ecological factors(above-ground biomass,underground biomass,litter biomass)to daily variation law of the undisturbed community and soil respiration fluxe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daily respiration are also con-duc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isturbed community and soil respiration have apparent daily variation laws,daily variation patterns of respiration fluxes during different phenological phas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and the vari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ly exert effect on CO_(2)emission intensities,while the effect on daily variation pattern of grassland CO_(2)emission fluxes is relatively small.The daily total respiration of the undisturbed community in different phenological phases ranges from 1.34―10.13 g·m^(-2);soil daily total respiration ranges from 0.98―5.17 g·m^(-2);both daily variations of undisturbed community and soil respiration flux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p<0.05)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p<0.01)with air temperatures and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s,but the correlativity with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5 and 10 cm depths is relatively weak;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bout 80%of the difference in daily respiration of the undisturbed community among different phenological phases is induced by the variation of the aboveground biomass,while the variations of the remaining factors can jointly explain around 20%of the daily respiration variations of the whole grassland ecosystem;about 83%of the soil daily respiration variation of the different phenological phases is caused by 0―20 cm underground biomass.Besides,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 is also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affecting soil daily respiration variations of the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but its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ith soil daily respiration amount does not reach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Mongolia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steppe CO_(2)emission flux daily varia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原文传递
一个考虑人为热的日最大热岛强度诊断方程的适用性检验
3
作者 陈漪淇 谭啸 +3 位作者 何昊 李楠 陈光 蔡云楠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2-79,共8页
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对热舒适、能源和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准确预测日最大城市热岛强度(Maximum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max)可以预警能源消耗和保障室外热安全。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框架... 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对热舒适、能源和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准确预测日最大城市热岛强度(Maximum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max)可以预警能源消耗和保障室外热安全。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框架,在广州选择多个LCZ分区,并进行长达3年的局地气候观测。基于实测结果验证一个欧洲学者提出的未考虑人为热的日UHIImax诊断方程的适用性;进一步检验考虑人为热后扩展方程在广州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原始方程诊断结果与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6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50 K,平均绝对误差(Median Absolute Error,MEAE)为0.97 K,d=0.60,诊断精度可适用。考虑人为热的扩展方程比原始方程诊断结果更加准确,RMSE降低了0.12 K,MEAE降低了0.10 K,d增加了0.04。方程在不同的LCZ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表明应针对不同的LCZ特征对方程进行修正,但增加人为热可提升在各LCZ的诊断表现。综上,该修正方程可以作为预测局地UHI发展的工具,提高湿热地区局地UHI的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大热岛强度 诊断方程 局地气候分区 方程检验 人为热
下载PDF
中国8大湖泊冬季水-气界面甲烷通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永根 白晓华 +3 位作者 李香华 胡志新 刘伟龙 胡维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7,共7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的8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水-气界面甲烷(CH_4)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对中国湖泊冬季CH_4的总释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鄱阳湖、巢湖、南...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的8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水-气界面甲烷(CH_4)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对中国湖泊冬季CH_4的总释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和滇池24h内各时段均为大气CH_4的源,其通量分别为0.818、0.021、0.034、0.019、0.163 mg/(m^2·h);洞庭湖、抚仙湖和洱海部分时段为大气CH_4的汇,但从24h平均通量来看,仍为大气CH_4的源,通量分别为0.199、0.012、0.044mg/(m^2·h)冬季湖泊水体CH_4通量空间差异较小,其大小主要受风速的影响,与水温、箱内温度和DOC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中国湖泊冬季(90d)CH_4总释放量大约为3.22±2.75×10~7kg,约为1990年中国稻田CH_4总释放量的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CH4通量 冬季日变化
下载PDF
玉米茎流速率及耗水量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聂文果 张盹明 +2 位作者 徐先英 唐进年 金红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0-234,共5页
河西沙漠绿洲边缘农作物生产用水短缺,为了发展绿洲边缘的生态产业,对绿洲边缘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耗水量作了测试分析。采用植物热平衡茎流(Sap Flow System)计,对沙漠绿洲边缘沙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整株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季节变... 河西沙漠绿洲边缘农作物生产用水短缺,为了发展绿洲边缘的生态产业,对绿洲边缘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耗水量作了测试分析。采用植物热平衡茎流(Sap Flow System)计,对沙漠绿洲边缘沙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整株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耗水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得出:玉米径流速率日变化呈现出单峰曲线峰值为14:00时为69.7303gm/hr。玉米在全生育期的茎流速率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平均值)为68.71gm/hr。以玉米密度为67500株/hm2计算茎流耗水量,在生长季节中玉米茎流速率高峰时期的6、7、8三个月蒸腾所需生理用水量为6478.2m3/hm2。5月和9月共用水160m3,全生育期需水量8878.2m3/hm2,比同样条件下种植药用黄芪植物多用水量4678.2m3/hm2。另外玉米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中的光量子密度(PFD)、大气温度(Tair)、相对湿度(RH)、水汽压亏缺(VPD)等有着及其密切的相关关系,经回归分析得出了玉米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为沙漠绿洲边缘种植农作物玉米合理用水方案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流速率 日变化 季节变化 节水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白桦和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节土壤CO_2排放通量及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春 王俭 狄海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1,70,共7页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全自动观测系统对白桦和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表面CO2排放通量、地表及地表下10 cm处温度、地表下10 cm处含水率、地表压力的昼夜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2个林地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均值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全自动观测系统对白桦和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表面CO2排放通量、地表及地表下10 cm处温度、地表下10 cm处含水率、地表压力的昼夜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2个林地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均值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由于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白桦林地的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均值高于落叶松,这一差异在夏季表现得更为明显。地表温度日均值的变化对土壤表面CO2排放通量日均值变化的影响较低。地表下10 cm处温度影响土壤呼吸的产生过程,是影响土壤表面CO2排放通量日均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地表下10 cm处含水率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呼吸的产生过程,是影响土壤表面CO2排放通量日均值变化的次要因素。2个林地土壤CO2排放通量昼夜变化幅度较小,地表及地表下10 cm处温度不是影响林地土壤CO2排放通量昼夜变化的关键因素。地表下10 cm处含水率是影响土壤CO2排放通量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了CO2由土壤向大气中排放的物理过程。地表压力的变化影响了土壤CO2排放通量昼夜变化的离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通量 日均值 昼夜变化 温度 湿度 压力
下载PDF
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咏莉 吴金水 +2 位作者 陈微微 童成立 韩建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9期603-606,共4页
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可以为准确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CO2通量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可以为准确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CO2通量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以吸收CO2为主,夜间表现为排放CO2;CO2通量的日变化模式有单峰型、双峰型和不规则型。稻田CO2通量日变化强度受水稻生长状况影响,水稻生长旺盛期白天CO2吸收通量、夜间排放通量以及日净吸收CO2通量均高于生长前期和成熟期;且早稻与晚稻间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日变化 稻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辣椒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霍振荣 庞金安 杜胜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系统测定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12~14μmolCO2·m-2·s-1之间,部分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叶位间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幼叶净光合速率较高,老叶净光合速率... 系统测定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12~14μmolCO2·m-2·s-1之间,部分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叶位间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幼叶净光合速率较高,老叶净光合速率较低,健壮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在10∶00之前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10∶00之后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光量子通量密度明显影响辣椒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800和50μmol·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 品种 叶位 光通量密度
下载PDF
黄土塬区麦田CO_2通量季节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双江 刘文兆 +5 位作者 高桥厚裕 桧山哲哉 福岛义宏 李志 刘志红 张红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87-1992,共6页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黄土塬区小麦地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CO2通量日变化与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密切相关。(2)小麦各生育期CO2的平均日收支由大到小依次为拔节孕穗期>返青期>起身期>抽穗期>...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黄土塬区小麦地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CO2通量日变化与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密切相关。(2)小麦各生育期CO2的平均日收支由大到小依次为拔节孕穗期>返青期>起身期>抽穗期>成熟期>灌浆期>出苗分蘖期>越冬期。(3)白昼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在出苗分蘖期、起身期、成熟期几乎不相关,在灌浆期低度相关,在其他生育期内都达到了显著相关。CO2通量与夜间2cm土壤温度在越冬、起身、拔节孕穗期显著相关,其他5个生育期内为低度相关。(4)小麦收割后表现为碳源,各天具体状况与前一天是否降雨、当天的天气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黄土塬区 日变化 季变化 CO2收支
下载PDF
1999-2008年湖南省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新主 章新平 +1 位作者 张剑民 谢自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5,共7页
分析了1999-2008年湖南省暴雨的时空特征,并从地形和低空气流、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该省暴雨时空分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和夏季暴雨总日数较多;春季,湖南东部的西北、中部和西南部暴雨日数较多,且东部比西部暴雨总日数多;夏... 分析了1999-2008年湖南省暴雨的时空特征,并从地形和低空气流、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该省暴雨时空分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和夏季暴雨总日数较多;春季,湖南东部的西北、中部和西南部暴雨日数较多,且东部比西部暴雨总日数多;夏季西北和东南暴雨日数较多;秋季,东部暴雨总日数比西部多;冬季,暴雨分布在岳阳-益阳、株洲北部-衡阳北部-永州北部-邵阳南部这两条西南-东部走向的带状区域。(2)春季,湖南北部和西部日暴雨降水较多;夏季,湖南山区日暴雨降水较多,日暴雨降水从东南至西北呈"多-少-多"的带状分布。秋季,在临湘-平江-长沙县、长沙市域、望城-湘潭-衡山-衡阳市域-祁东-祁阳、永州市、双牌-蓝山、临武、嘉禾这一带状区域暴雨日平均降水较多;冬季,株洲北部-衡阳北部-永州北部邵阳南部一带的平均日暴雨降水较多。(3)冷暖气流交汇、山地对暖湿气流阻挡以及山地有利于湖南平原地区暖气团维持是该省暴雨时空分布一个重要原因。(4)春季和夏季水汽条件相对秋季和冬季充足,导致春季、夏季暴雨比秋季和冬季暴雨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总日数 日暴雨降水 地形 低空气流 水汽通量散度 湖南省
下载PDF
太湖春季水-气界面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发兵 胡维平 杨龙元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利用静态箱观测法对春季太湖不同生态类型(藻型、草型)的湖区春季水-气界面碳通量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碳通量存在显著日变化规律,其极值均出现在凌晨5:00和下午2:00左右,但不同湖区碳通量的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富... 利用静态箱观测法对春季太湖不同生态类型(藻型、草型)的湖区春季水-气界面碳通量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碳通量存在显著日变化规律,其极值均出现在凌晨5:00和下午2:00左右,但不同湖区碳通量的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梅梁湾湖区,昼间主要为大气CO2的汇,其平均碳通量为-7.74 mg/(m2h),夜间主要为大气CO2的源,其碳通量为5.32 mg/(m2h);湖心区域,夜间为大气CO2的源,日间在源和汇间波动。而在水质较好的东太湖区域,昼夜均为大气CO2的源,其平均碳通量为11.63 m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气界面 碳通量 日变化
下载PDF
黄河源头高寒草甸夏季土壤水热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娟 李晓东 +1 位作者 李凤霞 周秉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6-314,共9页
根据青藏高原玛多县2010年6-8月夏季每天24个时次的土壤温湿度、热通量资料,分析了黄河源头高寒草甸夏季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相互作用、土壤温度和热通量的关系;利用Penman公式计算了日蒸散量,分析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青藏高原玛多县2010年6-8月夏季每天24个时次的土壤温湿度、热通量资料,分析了黄河源头高寒草甸夏季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相互作用、土壤温度和热通量的关系;利用Penman公式计算了日蒸散量,分析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源头高寒草甸土壤湿度在夏季各月的日变化上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各月、各土层土壤湿度的变化基本一致;各层土壤湿度最高平均值为17.58m3/m3,出现在7月4日,最低平均值为6.83m3/m3出现在8月9日;6-8月10cm土壤湿度最大平均值为15.26m3/m3,出现在16-17时、最小平均值为14.49m3/m3,出现在8时;30cm土壤湿度最大平均值为15.56m3/m3,出现在22时、0时,最小平均值为15.32m3/m3,出现在11-13时;夏季各月土壤温度在各层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温度的梯度变化对土壤湿度变化有很大影响;各层土壤温度最高平均值为17.59℃,出现在7月底8月初,最低平均值为4.57℃,出现在6月1日;通过对土壤温度和热通量的分析,得出:6-8月10和30cm土壤热通量变化呈正弦曲线,10cm土壤热通量震荡明显,最大平均值为67.35W/m2,最小平均值为-21.62 W/m2,而30cm土壤热通量变化相对平缓,最大平均值为21.33W/m2,最小平均值为-2.73W/m2;土壤温度的变化较土壤热通量变化滞后,当土壤热通量下降的时候,土壤温度也在下降;当热通量负值的时候,下层土壤释放热量,是热源;当为正值的时候,下层土壤吸收热量,是热汇。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中得出,对日蒸散量影响显著的气候因子为风速,相关系数为0.8,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日蒸散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头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热通量 日蒸散量
下载PDF
华中地区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及环流异常 被引量:25
13
作者 柯丹 管兆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8-493,共16页
利用1961—2010年夏季(6—8月)华中区域239个中国国家级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对华中地区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事件及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中地区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量的99百分位阈值为23.585 m... 利用1961—2010年夏季(6—8月)华中区域239个中国国家级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对华中地区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事件及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中地区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量的99百分位阈值为23.585 mm/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极端日降水事件明显偏多,且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华中地区极端降水多发期。极端日降水事件由具有从低层到高层呈斜压结构的异常环流控制,其南侧的水汽通过孟加拉湾与中国南海地区的异常反气旋外围呈阶梯状输送至华中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的波作用量通量向华中地区的辐合有利于华中地区上空波动扰动的产生和维持,同时极端日降水事件的发生亦与华中地区的大气净加热及华中周边大范围区域中的净冷却形成的加热场梯度有关。这些结果表明华中地区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事件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极端事件的发生与华中地区气旋性环流异常、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形强迫、以及华中地区与周边非绝热加热梯度异常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极端降水 环流异常 波作用量通量 华中地区 北半球夏季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层温室气体CH_4和CO_2释放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占云 李海玲 +2 位作者 岳波 高庆先 董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99-405,共7页
针对北京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区覆盖层开展了为期1 a的CH4和CO2释放通量监测,分析了填埋场封场区CH4和CO2释放通量年变化规律和不同季节的日变化规律,并对CH4和CO2释放通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0个监测点... 针对北京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区覆盖层开展了为期1 a的CH4和CO2释放通量监测,分析了填埋场封场区CH4和CO2释放通量年变化规律和不同季节的日变化规律,并对CH4和CO2释放通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0个监测点间、相同监测点不同监测时段间CH4释放通量差异较大。不同监测点覆盖层表面CH4和CO2释放通量年变化规律表现为,CH4释放通量随CO2释放通量年变化规律波动,二者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在春、夏、秋季CH4释放通量变化较为平稳,冬季CH4释放通量随CO2释放通量变化规律波动;24 h内CH4释放通量变化规律存在随机性;周围大气中CH4的浓度直接影响覆盖层对大气中CH4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层 CH4释放通量 年变化 日变化 甲烷氧化作用
下载PDF
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表面CH_4气体的释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雪 岳波 +3 位作者 黄泽春 尹胤 黄启飞 王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83-388,共6页
采用静态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河北某准好氧填埋场不同填埋龄作业台阶表面CH4气体的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表面CH4气体的释放通量存在较大差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15.51和0.13g/(m2.d)。各填埋作业区... 采用静态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河北某准好氧填埋场不同填埋龄作业台阶表面CH4气体的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表面CH4气体的释放通量存在较大差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15.51和0.13g/(m2.d)。各填埋作业区中越靠近导气管的区域CH4气体释放量越大,而相同填埋作业区上午、中午和下午释放的CH4气体通量差异相对较小,但呈下午>中午>上午的趋势。填埋龄为8,12,16和20个月的各填埋作业区中CH4气体的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4.79,21.15,81.04和7.44g/(m2.d),并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填埋16个月左右达到其释放高峰。此外,准好氧填埋场不同填埋龄作业区表面的CH4气体释放通量随着距离导气管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好氧填埋 CH4释放通量 静态通量箱 气相色谱法 填埋龄 日变化特征
下载PDF
发光二极管日积累光照量对辣椒、黄瓜和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振宇 胡玉屏 +3 位作者 蔡溧聪 董桑婕 喻景权 周艳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以辣椒‘博辣红帅’、黄瓜‘津研4号’、生菜‘巴达维亚’为试验材料,设置160、200、240μmol/(m^(2)•s)3组不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fluxdensity,PPFD)和12、15、18 h/d 3组不同的光周期,共组成8组不同的日积累光照... 以辣椒‘博辣红帅’、黄瓜‘津研4号’、生菜‘巴达维亚’为试验材料,设置160、200、240μmol/(m^(2)•s)3组不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fluxdensity,PPFD)和12、15、18 h/d 3组不同的光周期,共组成8组不同的日积累光照量(daily lightintegral,DLI)处理进行试验,以研究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的DLI对辣椒、黄瓜和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PFD为160μmol/(m^(2)•s),光周期为15 h/d[DLI为8.6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博辣红帅’辣椒幼苗的生长;PPFD为200μmol/(m^(2)•s),光周期为15 h/d[DLI为10.8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津研4号’黄瓜幼苗的生长;PPFD为200μmol/(m^(2)•s),光周期为18 h/d[DLI为13.0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巴达维亚’生菜幼苗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蔬菜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优化的LED光环境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黄瓜 生菜 光量子通量密度 日积累光照量
下载PDF
草地异戊二烯排放通量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白建辉 Brad Baker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3-794,共12页
20 0 2年夏季对中国内蒙古草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通量进行的首次测量结果表明 ,其主要成分异戊二烯的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采样箱对太阳辐射有非常明显的衰减作用 ,其衰减率为 1 7%~ 35 %。为准确估算异戊二烯的排放通量 ,... 20 0 2年夏季对中国内蒙古草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通量进行的首次测量结果表明 ,其主要成分异戊二烯的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采样箱对太阳辐射有非常明显的衰减作用 ,其衰减率为 1 7%~ 35 %。为准确估算异戊二烯的排放通量 ,建立其排放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可见光辐射传输与守恒的观点 ,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 ,对日变化、季节变化和日总量的模拟值与测量值比较一致。在使用箱方法时 ,应该考虑箱内外辐射、温湿度、水汽含量之差引起的排放通量的差别 ,特别是箱内外辐射之差所引起排放通量的差别。同时也说明 ,可见光辐射是影响异戊二烯排放的最主要因子。利用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日总量与 1 1 :0 0通量之比和可见光辐射日总量与 1 1 :0 0时累计值之比的定量关系 ,可以由某日 1 1 :0 0的排放通量来推算该日的日总量 ,其平均相对偏差小于 1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二烯 排放通量 可见光辐射 水汽含量 日总量
下载PDF
2007–2013年华北平原典型灌溉农田生态系统日通量数据集——以栾城站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玉翠 姜寒冰 +1 位作者 张传伟 沈彦俊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2期36-46,共11页
基于微气象学原理的涡度相关技术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和水热通量交换的标准观测手段之一。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自涡度相关系统架设完成至2013年积累的通量数据,时间跨度从2007年10月至2013年9月,覆盖... 基于微气象学原理的涡度相关技术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和水热通量交换的标准观测手段之一。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自涡度相关系统架设完成至2013年积累的通量数据,时间跨度从2007年10月至2013年9月,覆盖6个连续作物年,数据项包含蒸散量(ET)、降雨量(P)、净辐射(Rn)、感热通量(H)和二氧化碳净交换量(NEE)。观测样地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制农田,属于华北平原典型的潮褐土高产农业生态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数据集的联网观测、质量控制和处理存储过程均严格遵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管理技术体系,数据可靠性高,可为华北地区典型农田的水平衡、适水种植制度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以及作物模型模拟等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系统 灌溉农田生态系统 水–热–碳日通量 冬小麦–夏玉米 华北平原
下载PDF
日用陶瓷低温快烧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衡 饶平根 吕明 《佛山陶瓷》 2008年第9期39-42,共4页
本文综述了陶瓷坯釉料、助熔剂和烧成工艺等因素对实现日用瓷低温快烧的影响。
关键词 日用瓷 低温快烧 坯釉料 助熔剂 微波烧结
下载PDF
甘肃石羊河流域人工种植新疆杨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屈艳萍 康绍忠 王素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研究了甘肃石羊河流域人工种植防风固沙植物新疆杨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新疆杨树干日液流量变化幅度较大,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随发芽后天数的变化呈典型的二次抛物线型,确定系数达0.765;新疆杨树干日液流量与日平均气温、水汽压... 研究了甘肃石羊河流域人工种植防风固沙植物新疆杨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新疆杨树干日液流量变化幅度较大,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随发芽后天数的变化呈典型的二次抛物线型,确定系数达0.765;新疆杨树干日液流量与日平均气温、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为0.807,与日平均气温、水汽压差、太阳辐射等气象因子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37、0.188和0.373,日平均气温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5—10月,新疆杨总蒸散量为508.26 mm,蒸发量、蒸腾量所占比率分别为37.1%和62.9%,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和水量平衡法测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能够适用于新疆杨蒸散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 树干日液流量 气象因子 液流-株间微型蒸渗仪法 水量平衡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