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ES储气库衬砌开裂对裂隙围岩两相渗流和传热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万发 蒋中明 +1 位作者 李海峰 梁贤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为研究压气储能(CAES)储气库衬砌密封层开裂对裂隙围岩的两相渗流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基于COMSOL平台,利用弱形式PDE二次开发了双重介质两相渗流计算程序,并进行了验证。以某CAES储气库为背景,建立了储气库裂隙岩体两相渗流传热数值模型,... 为研究压气储能(CAES)储气库衬砌密封层开裂对裂隙围岩的两相渗流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基于COMSOL平台,利用弱形式PDE二次开发了双重介质两相渗流计算程序,并进行了验证。以某CAES储气库为背景,建立了储气库裂隙岩体两相渗流传热数值模型,研究了充放气过程中衬砌开裂对裂隙围岩的两相渗流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衬砌开裂会使围岩裂隙和孔隙内渗流压力升高,同时导致裂隙和孔隙之间的渗流压力差增大,最大压差增大1.5 MPa。②运行210 d后,衬砌开裂将导致渗漏的气体水平扩散范围由无开裂的54 m扩大至66.7 m。③初次充放气条件下,衬砌内外侧温差大,有可能超过100 K;衬砌开裂和围岩裂隙对衬砌和围岩温度分布影响微弱。因此衬砌开裂会造成渗流压力扩散,但对温度分布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双重介质 两相渗流传热 COMSOL弱形式 裂隙岩体
下载PDF
不同锚固方式下软弱破碎岩质边坡渐进破坏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前卫 丁文其 +1 位作者 朱合华 马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9-1079,共11页
在软弱破碎岩体中进行人工边坡开挖,往往因局部坡体应力集中或变形过大而导致边坡失稳破坏,为此需要采用大量的锚杆加固岩体。为进一步了解该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其支护加固效果,以Ⅳ类围岩为参照对象,将其等效为单一均质地层,并根... 在软弱破碎岩体中进行人工边坡开挖,往往因局部坡体应力集中或变形过大而导致边坡失稳破坏,为此需要采用大量的锚杆加固岩体。为进一步了解该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其支护加固效果,以Ⅳ类围岩为参照对象,将其等效为单一均质地层,并根据相似理论建立其地质力学模型,随后开展了不同锚杆加固方式下岩质边坡破坏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不采取加固措施时,软弱破碎岩质边坡的塌方主要是由于坡顶岩体的张拉和坡脚岩体的压剪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往往呈渐进性破坏机制;当采取锚杆加固时,一方面,锚杆加固可有效提高边坡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能力,锚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抗剪止裂和抗拉伸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不同的锚杆直径、锚杆长度和锚固间距对边坡岩体的加固效果和最终破坏模式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岩体 岩质边坡 渐进性破坏 锚杆 模型试验
下载PDF
软弱破碎隧道围岩开挖面稳定性的拟三维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前卫 马静 +3 位作者 朱合华 丁文其 金方方 明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72-477,共6页
在软弱破碎围岩中进行隧道开挖,往往因岩体应力过大或围岩过分变形而导致开挖面失稳破坏,并引发隧道塌方事故。本文以Ⅳ类破碎围岩为参照对象,首先将其等效为单一均值地层,随后利用相似模型材料对隧道地层进行模拟,并在不同加载模式下... 在软弱破碎围岩中进行隧道开挖,往往因岩体应力过大或围岩过分变形而导致开挖面失稳破坏,并引发隧道塌方事故。本文以Ⅳ类破碎围岩为参照对象,首先将其等效为单一均值地层,随后利用相似模型材料对隧道地层进行模拟,并在不同加载模式下再现隧道开挖,研究了开挖面的破坏模式及其渐进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在缓慢加载模式下,开挖面呈穹顶式塌方,而在快速加载模式下,开挖面呈通天型塌方;隧道开挖后的初期,开挖面上部范围岩体的侧向位移较大,而在后期底部岩体侧向位移迅速增大,并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破坏面;隧道开挖后,开挖面前方岩体水平向应力增量最大值位于开挖面上部但靠近隧道中线的位置,而竖向应力增量最大值则始终位于开挖面轮廓的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岩体 隧道开挖面 渐进性破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软弱破碎直立岩质边坡渐进性破坏及其锚固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前卫 朱合华 +3 位作者 丁文其 金方方 马静 明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147,共9页
软弱破碎岩质边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多表现为局部化渐进破坏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类边坡的破坏性状及其锚固效应,以Ⅳ类破碎围岩为参照对象,并将其等效为单一均值地层,随后利用模型试验对有、无锚杆加固情况下直立岩质边坡的破坏特... 软弱破碎岩质边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多表现为局部化渐进破坏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类边坡的破坏性状及其锚固效应,以Ⅳ类破碎围岩为参照对象,并将其等效为单一均值地层,随后利用模型试验对有、无锚杆加固情况下直立岩质边坡的破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软弱破碎岩质边坡的塌方主要是由于坡顶岩体的张拉和坡脚岩体的压剪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往往呈渐进性破坏机制;锚杆的锚固效应主要体现在抗剪止裂和抗拉伸两个方面,并且锚杆的加固不仅可以提高边坡岩体在破坏前的竖向承载力,而且还可减小岩体的竖向沉降,并允许岩体边墙有较大的侧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岩体 岩质边坡 渐进性破坏 锚杆 模型试验
下载PDF
软弱破碎岩体中锚杆抗拔受力机理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前卫 朱合华 +2 位作者 金方方 马静 明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0-835,共6页
为深入了解锚杆的锚固机理及其在软弱破碎围岩中的加固效果,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材质、不同锚固刻距的锚杆抗拔力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在软弱破碎围岩中,锚杆的失效主要是灌浆体与岩土体之间的剪切破坏所... 为深入了解锚杆的锚固机理及其在软弱破碎围岩中的加固效果,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材质、不同锚固刻距的锚杆抗拔力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在软弱破碎围岩中,锚杆的失效主要是灌浆体与岩土体之间的剪切破坏所致;当外荷载较小时,锚杆、灌浆体和岩土体协同受力,但当荷载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锚固体与岩体之间就会进入剪切屈服状态,并在达到峰值强度后破坏;锚杆体的线性刚度值越大,对应的抗拔力也就越大;在模型试验中,合理选择锚杆的线性刚度和间距对于准确模拟锚杆的锚固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岩体 锚杆 抗拔力试验 模型试验
下载PDF
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谢云跃 肖洪天 闫强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6-382,共7页
岩体通常含许多不同尺度的裂隙,因而力学性质非常复杂。由于现场测试及常规实验室试验常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因而其不能准确反映岩体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二维情况下的完整岩体和含不同倾角的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单... 岩体通常含许多不同尺度的裂隙,因而力学性质非常复杂。由于现场测试及常规实验室试验常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因而其不能准确反映岩体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二维情况下的完整岩体和含不同倾角的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单轴和双轴压缩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岩体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该类曲线能反映裂隙对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对于指导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并且为获取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软弱夹层 应力-应变曲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含软弱结构面石灰岩巴西劈裂破坏模式研究
7
作者 李子旋 雷涛 +3 位作者 叶海旺 赵昀 王其洲 李立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湖北省秭归县某矿山石灰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软弱结构面倾角θ的巴西劈裂实验,研究了石灰岩中软弱结构面倾角对岩石试样破坏模式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软弱结构面对试样的劈裂破坏模式具有控制性作用,随着结... 以湖北省秭归县某矿山石灰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软弱结构面倾角θ的巴西劈裂实验,研究了石灰岩中软弱结构面倾角对岩石试样破坏模式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软弱结构面对试样的劈裂破坏模式具有控制性作用,随着结构面倾角增大(0°~90°范围内),试样破坏模式可分为4种,其中,θ为0°和15°时为岩石基质以及结构面拉裂破坏,θ为30°时为岩石基质的拉裂破坏以及结构面的拉裂和滑移破坏,θ为45°和60°时为结构面的剪切滑移破坏,θ为90°时为结构面的拉裂破坏;同时发现,当θ为45°、60°和90°时,结构面对试样破坏机理的影响与层理面类似,而当θ为0°、15°和30°时,试样的破坏机理会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裂隙岩体 巴西劈裂 软弱结构面 抗拉强度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居甫渡水电站大坝基础处理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琼芝 《云南水力发电》 2009年第4期46-49,71,共5页
居甫渡水电站坝基岩体软弱破碎、完整性差、变形模量及承载力低,修建100 m级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国内成功的实践经验尚不多。为此,除需对建坝适应性进行论证分析并优化坝体结构布置外,还针对性地采取坝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 坝基岩体 软弱破碎 变形模量 承载力 坝基处理
下载PDF
Real-time prediction of tunnel face conditions using XGBoost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9
作者 Lei-jie WU Xu LI +1 位作者 Ji-dong YUAN Shuang-jing WANG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2期1777-1795,共19页
Real-time perception of rock conditions based on continuously collected data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inuous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construction presents a critical challenge that warrants increased attentio... Real-time perception of rock conditions based on continuously collected data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inuous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construction presents a critical challenge that warrants increased attention.To achieve this goal,this paper establishes real-time prediction models for fractured and weak rock mass by comparing 6 different algorithms using real-time data collected by the TBM.The models are optimized in terms of selecting metric,selecting input features,and processing imbalanced data.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ollowing points.(1)The Youden's index and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are the most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metrics,and the XGBoost Random Forest(XGBRF)algorithm exhibits superior prediction and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2)The duration of the TBM loading phase is short,usually within a few minutes after the disc cutter contacts the tunnel face.A model based on the features during the loading phase has a miss rate of 21.8%,indicating that it can meet the early warning needs of TBM construction well.As the TBM continues to operate,the inclusion of features calculated from subsequent data collection can continuously correct the results of the real-time prediction model,ultimately reducing the miss rate to 16.1%.(3)Resampling the imbalanced data se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ediction by the model,while the XGBRF algorithm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dealing with the imbalanced data issue.When the model gives an alarm,the TBM operator and on-site engineer can be reminded and take some necessary measures for avoiding potential tunnel collapse.The real-time predication model can be a useful tool to increase the safety of TBM exca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Boring Machine fractured and weak rock mass machine learning model real-time early warming tunnel facerockcondition
原文传递
煤岩体裂化的弱结构体应力转移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长友 刘江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人工裂化煤岩体是主动改造煤岩体结构的有效手段,但人工致裂产生的人工裂缝的形态及参数等对于煤岩体结构的改造程度、对应力场的改善程度等,将影响到高应力的转移卸压程度。采用物理实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等方法,开展了... 人工裂化煤岩体是主动改造煤岩体结构的有效手段,但人工致裂产生的人工裂缝的形态及参数等对于煤岩体结构的改造程度、对应力场的改善程度等,将影响到高应力的转移卸压程度。采用物理实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等方法,开展了人工裂化煤岩体的力学特性、应力场改变机制及控制方面的研究,得出含人工裂缝煤岩体在不同裂缝类型及参数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和破坏失稳规律不同,随着裂缝长度、密度的增加或者裂缝角度在30°~45°,试块的弹性模量、强度、能量释放程度均逐渐降低;阐释了人工裂化煤岩体的弱结构体特征,分析了煤岩裂化弱结构体随裂缝长度、角度、间距及组数变化对宏观应力的改变规律,进而提出了基于煤岩裂化弱结构体的应力转移理论框架,建立了煤岩裂化弱结构体应力转移控制流程,给出了基于水力压裂的煤岩裂化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针对淮北矿业祁南煤矿313工作面跨底板大巷回采的动压影响问题,现场实施了水力压裂大巷顶板岩层形成弱结构体卸压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法,水力压裂后孔壁出现了明显的裂缝,跨采期间底板大巷的变形量显著减小,巷道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体裂化 弱结构体 应力转移 卸压 水力压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