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ITORING, NURTURE OF THE FARMLAND SOIL &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IN CHINA
1
作者 Xi Chengfan(Nanjing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AS)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In line with the author’s long-time experience on soil reconnaissance, monitoring and scientific probes,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systematic build-up of pedological data, protection of arable l... In line with the author’s long-time experience on soil reconnaissance, monitoring and scientific probes,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systematic build-up of pedological data, protection of arable land, employment and renovation of the farmland soi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l edaphic setting in a bid to increase the grain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ITORING NURTURE OF THE FARMLAND SOIL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IN CHINA SOIL
下载PDF
The supporting capabil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increase of yield in North China Plain
2
作者 ZHANG Hongye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8年第2期80-85,共6页
The potential of yield increas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about 30 billion kg by ameliorating the low yield and medium low yield farmlands and 4 billion kg by reclaiming unused land. Water shortage will be the main ... The potential of yield increas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about 30 billion kg by ameliorating the low yield and medium low yield farmlands and 4 billion kg by reclaiming unused land. Water shortage will be the main limitation to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grain crop yield. The amount of water shortage is 8 200 million m3 at present, and will be 17 720 million m3 in 2 000. Yield increase can not be realized by using more water in the future. Other factors such as decrease of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grain crop growing area,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will als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paper for attaining sustainable increase of yield in the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yield increase grain crop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下载PDF
The water-saving potential of using micro-sprinkling irrigation 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6
3
作者 ZHAI Li-chao LU Li-hua +4 位作者 DONG Zhi-qiang ZHANG Li-hua ZHANG Jing-ting JIA Xiu-ling ZHANG Zheng-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687-1700,共14页
The shortag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and procedures are thus urgently required.To determine the water-saving ... The shortag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and procedures are thus urgently required.To determine the water-saving potential of using micro-sprinkling irrigation(MSI)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rom 2012 to 2015.Compared to traditional flooding irrigation(TFI),micro-sprinkling thrice with 90 mm water(MSI1)and micro-sprinkling four times with 120 mm water(MSI2)increase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22.5 and 16.2%,respectively,while reducing evapotranspiration by 17.6 and 10.8%.Regardless of the rainfall pattern,MSI(i.e.,MSI1 or MSI2)either stabilized o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while reducing irrigation water volumes by 20–40%,compared to TFI.Applying the same volumes of irrigation water,MSI(i.e.,MSI3,micro-sprinkling five times with 150 mm water)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by 4.6 and 11.7%,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FI.Because MSI could supply irrigation water more frequently in smaller amounts each time,it reduced soil layer compaction,and may have also resulted in a soil water deficit that promoted the spread of roots into the deep soil layer,which is beneficial to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in the critical period.In conclusion,MSI1 or MSI2 either stabilized o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ain yield while reducing irrigation water volumes by 20–40%compared to TFI,and should provide water-saving technological support in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for smallholder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grai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micro-sprinkling irrigation traditional flooding irrigation water-saving potential
下载PDF
新疆红花的产量等级划分及增产措施
4
作者 孟景怡 张文太 +3 位作者 胡桂清 王丽 耿青云 王秀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10-114,共5页
采用文献整合分析的方式,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官网下载的世界及中国的红花子粒产量数据,调查了新疆红花生长指标、产量及增产措施效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花株高、茎粗、分枝高、果球直径的均值分别为88.97、1.58、36.45、2.50 cm,... 采用文献整合分析的方式,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官网下载的世界及中国的红花子粒产量数据,调查了新疆红花生长指标、产量及增产措施效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花株高、茎粗、分枝高、果球直径的均值分别为88.97、1.58、36.45、2.50 cm,单株平均果球数为15.71个,平均千粒重为43.61 g,花丝产量为152.00~1 350.00 kg/hm^(2),平均为421.06 kg/hm^(2),子粒产量为540.00~2 913.00 kg/hm^(2),平均为1 699.3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红花花丝产量与各生长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子粒产量未呈显著相关性。2016—2021年全球与中国红花子粒产量均值分别为949.4 kg/hm^(2)和1 458.5 kg/hm^(2),将子粒产量1 800 kg/hm^(2)及以上作为高产田,1 350~1 800 kg/hm^(2)作为中高产田,900~1 350 kg/hm^(2)作为中产田,900 kg/hm^(2)以下作为低产田。合理密植、灌溉、施肥等措施均能提高红花产量。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提高产量31%~54%,合理灌溉可增加产量33%~92%,而合理施肥可提高产量约1倍。新疆红花产量变异较大,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红花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生长指标 子粒产量 增产措施 新疆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研究
5
作者 王振宇 周玉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探讨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状况,有利于在“双碳”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该文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碳排放测算体系,利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1—202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粮食生... 探讨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状况,有利于在“双碳”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该文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碳排放测算体系,利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1—202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呈先降后升的“U”形态势,空间上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粮食生产总量呈增长趋势,重心北移趋势凸显;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的耦合协调度持续提升,2022年研究区绝大多数省域实现协调发展。根据以上结论为推进粮食增产提质与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碳排放 粮食增产 粮食主产区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施用锌肥增产效果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盼盼 石磊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218,共6页
锌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施锌的增产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不清楚。通过收集87篇文献,基于Meta分析研究了小麦、玉米和水稻等锌肥施用的增产效果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水稻施用锌肥平均增产9.9%,其中... 锌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施锌的增产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不清楚。通过收集87篇文献,基于Meta分析研究了小麦、玉米和水稻等锌肥施用的增产效果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水稻施用锌肥平均增产9.9%,其中水稻和玉米的增产率相似且均显著高于小麦。三类粮食作物锌肥土施增产率为8.2%,增产效果好于喷施,但相同施锌量条件下喷施的增产效果较好。水稻、玉米和小麦锌肥的合适用量范围分别为21~30、21~30和11~20 kg/hm^(2),锌肥的增产效果为华中地区水稻和小麦好于玉米,东北地区玉米好于水稻和小麦。此外,水稻、玉米和小麦锌肥增产幅度随着年代发生变化,2011年之后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综上所述,施用锌肥能有效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但是其增产效果受作物种类、施用方式、施用量、施用时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锌肥的施用要考虑多种因素条件,应选择合理的施用方式和施用量来提高锌肥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锌肥 施用方式 施用量 增产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稻田养蛙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学虎 黄璜 +3 位作者 陈灿 王忍 张印 伍世豪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1,37,共6页
稻田养蛙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生态种养模式,稳粮增效、减肥减药作用明显。本文以国内代表性研究和典型生产为基础,系统综述了稻田养蛙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要点,分析了稻蛙模式的综合效益,指明了目前稻田养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并分析... 稻田养蛙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生态种养模式,稳粮增效、减肥减药作用明显。本文以国内代表性研究和典型生产为基础,系统综述了稻田养蛙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要点,分析了稻蛙模式的综合效益,指明了目前稻田养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并分析了稻田养蛙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蛙 稳粮增效 减肥减药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可行性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久涛 孙红滨 +3 位作者 鞠正春 杨武杰 邢晓飞 潘月红 《农业展望》 2023年第8期76-82,共7页
农业大省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山东责无旁贷。从国际国内比对、样板对照及要素挖潜看,山东实现新增一百亿斤产能具备较强可行性。基于此,山东省应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聚力抓好关键作... 农业大省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山东责无旁贷。从国际国内比对、样板对照及要素挖潜看,山东实现新增一百亿斤产能具备较强可行性。基于此,山东省应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聚力抓好关键作物、聚力“快见效、见长效”、聚力整建制推进、聚力深化协同推动原则,聚焦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4种主要粮油作物,明确单产提升技术路径,针对当前制约山东省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的瓶颈因素,深入开展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良种选育推广、农机装备水平提升、技术集成推广服务、耕作制度创新、农业防灾减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提升以及“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整建制提升等八大行动,确保单产提升快见效、见实效、有长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作物 单产提升 可行性 发展路径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
9
作者 张越 郭耀辉 赵颖文 《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5-101,共7页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产区 粮食增产 空间格局 贡献因素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兰慧青 张向前 +7 位作者 程玉臣 师晶晶 陈宣伊 步恒通 白东星 路战远 刘雅杰 陈丽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5期1-10,共10页
研究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对玉米适宜施氮水平选择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8年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以耐密宜机收玉米‘广德5’为供试材料,设置0 kg/hm^(2)(... 研究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对玉米适宜施氮水平选择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8年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以耐密宜机收玉米‘广德5’为供试材料,设置0 kg/hm^(2)(N0)、120 kg/hm^(2)(N_(8))、180 kg/hm^(2)(N_(12))、240 kg/hm^(2)(N16)、300 kg/hm^(2)(N_(20))、360 kg/hm^(2)(N24)等6个施氮水平,分析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阐明开花后(抽雄—吐丝期向成熟期)的干物质转运规律。结果表明:(1)在施氮量为0~24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大喇叭口期后更为明显。(2)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氮肥施用量对干物质积累速率影响显著,促进干物质积累高峰提前。(3)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转运发生变化,施氮有利于生育后期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转移,促进籽粒的发育和形成。(4)综合比较2年数据得出,施氮处理N_(20)(2020年)和N16(2021年)产量比其他施氮水平较高,分别高出4.35%~45.50%、0.57%~57.19%。综合分析产量、干物质积累、各器官的分配及转运等因素,得出玉米最佳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增密 籽粒机收 干物质积累分配 产量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互联网发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和楠 李智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8-46,共9页
在深入阐述互联网发展之于粮食生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模型,从多维视角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效应讲,互联网发展可显著促进中国粮食生产;从动... 在深入阐述互联网发展之于粮食生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模型,从多维视角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效应讲,互联网发展可显著促进中国粮食生产;从动态效应讲,互联网发展的粮食增产效应短期并不稳定,长期将稳步释放;从产区分异看,互联网发展对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及平衡区均产生显著的粮食增产效应,且主产区的粮食增产效应最大;从技术分异看,互联网技术的粮食增产效应小于化肥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则并不具备显著的粮食增产效应。由此,可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是稳步扩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优化投资方向,深入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二是合理配置不同类型技术资金,逐步释放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粮食增产效应;三是注重开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涉粮主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互联网发展 信息技术 粮食生产 增产效应
下载PDF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12
作者 史建国 崔海岩 +3 位作者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427-4434,共8页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L>CK>S,生育后期不同处理DH605的籽粒占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差异显著,S、CK和L平均分别为22.92%、48.49%和51.80%。与CK相比,遮阴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减小,同时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相对增加;增光则使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增加。【结论】花粒期遮阴通过降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花粒期增光则通过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遮阴 增光 籽粒灌浆 产量
下载PDF
稻田增氧模式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锋 张卫建 +2 位作者 章秀福 王丹英 徐春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5-612,共8页
为考查水稻产量形成和灌浆动态对不同稻田增氧模式的响应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以国稻1号和秀水09为材料,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和干湿交替灌溉(T3)的稻田增氧模式,监测并采用Richard方程模拟水稻... 为考查水稻产量形成和灌浆动态对不同稻田增氧模式的响应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以国稻1号和秀水09为材料,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和干湿交替灌溉(T3)的稻田增氧模式,监测并采用Richard方程模拟水稻籽粒灌浆过程。国稻1号产量依次为T3>T1>T2>CK,秀水09产量依次为T3>T2>T1>CK。2008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1.6%、8.5%和13.6%,秀水09增产6.6%、9.2%和9.4%。2009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6.8%、14.4%和23.0%,秀水09增产14.6%、17.2%和17.4%。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灌浆过程的影响表现为:1)灌浆过程均符合Richards方程(拟合度>0.989);2)强、弱势粒的最大粒重均有提高、粒重差异减少、灌浆同步性提高;3)两水稻品种的弱势粒均得到充分灌浆,其中增氧延长了国稻1号弱势粒的灌浆时间、增大了秀水09弱势粒灌浆速率。增氧模式下,弱势粒充分灌浆和结实率提高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增氧模式 灌浆动态 产量 粒位
下载PDF
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 被引量:74
14
作者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8,共8页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采用贡献因素分解的研究方法,研究了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区贡献,以及面积、单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增产主力省区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定了增产主导类型。结果显示:研究期粮食增产全部来自3大粮食作物,其中玉米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增产量;杂粮、豆类和薯类总产均出现下降,其播种面积则分别下降了25.7%、17.4%和8.2%。地区贡献以黑龙江和河南最为突出,累积贡献率超过1/3;累积贡献率超过90%的13个省区,除新疆外其余都是粮食主产省区。作为传统农区的四川,其粮食增产贡献率仅为1.6%,与山西、陕西和甘肃等非主产区基本相当;全国粮食增产的面积贡献率最大,达到46.3%,其次是单产贡献率(44.2%),结构调整的贡献率将近10%,其中一半以上来自豆类向稻谷和玉米的调整;稻谷、玉米和春小麦的增产为面积主导型,而冬小麦的增产为单产和面积共同作用型;除河南和安徽为单产主导型,吉林和河北为面积单产共同作用型,其他增产主力省区的增产类型均为面积主导型。综合来看,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是以面积增加主导的外延式增产方式。由于粮食消费结构和国际粮食贸易容量的限制,今后结构调整的潜力已经很小。因此,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是今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作物 生产 增产 贡献因素 单产 面积 结构调整
下载PDF
立体生态区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从党 李刚华 +6 位作者 李贵勇 夏琼梅 邓安凤 刘正辉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4-1913,共10页
【目的】检验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RP)的适应性,并探索其增产机理。【方法】于2008—2009年在云南省6个生态区,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RP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调查叶龄、茎蘖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6个生态区R... 【目的】检验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RP)的适应性,并探索其增产机理。【方法】于2008—2009年在云南省6个生态区,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RP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调查叶龄、茎蘖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6个生态区RP技术显著增产,2008年籼、粳稻分别增产16.0%和15.8%;2009年分别增产18.3%和15.3%;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RP技术增加穗肥的用量促进了颖花的分化并降低了颖花的退化,从而促进大穗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结论】RP技术通过降低基本苗和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获得更多的有效穗,通过重施穗肥促进大穗的形成,显著扩大库容量,最终获得高产。基于此提出了不同生态区12 t.hm-2水稻高产的群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立体生态区 水稻定量促控 增产
下载PDF
花粒期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高佳 史建国 +3 位作者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张吉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04-2113,共10页
【目的】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作物生产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花粒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2—2014年,大田条件... 【目的】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作物生产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花粒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2—2014年,大田条件下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设计花粒期遮阴(S)和花粒期增光(L)两个试验处理,遮光度为60%,阴雨天气下增光的光照强度可达到8×10~4—10×10~4 lx,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CK),研究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叶片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对花粒期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本试验表明,花粒期遮阴导致玉米根系特性降低,产量降低;而补充光照有利于生育后期根系活性保持,显著提高籽粒产量。2012—2014年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79%、61%和60%,增光处理较对照则分别增加13%、7%和15%。具体表现为花粒期遮阴处理使地上部功能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根冠比显著下降,根系直径和根长密度降低,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降低,致使夏玉米产量降低;花粒期增光处理则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健壮生长和根系活力提高,增光后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即根系吸收能力增强,使产量显著提高。在花后20 d、40 d和成熟期,增光处理的0—30 cm和30—60 cm土层根系总吸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17%、18%、17%和21%、27%、27%,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11%、18%、17%和27%、33%、28%,有助于夏玉米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来供给地上部的生长,增加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结论】花粒期遮阴导致夏玉米生育后期根系特性降低和产量降低,而增光有利于保持根系活力和提高产量。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育后期阴雨寡照天气频发的情况,本研究建议适当调整播期,使夏玉米生育后期避开阴雨天气;通过蹲苗或者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促进根系下扎和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以减轻阴雨寡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遮阴 增光 根系特征 产量
下载PDF
论复种与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4
17
作者 史俊通 刘孟君 李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7,共7页
提高单产和扩大播种面积是我国粮食总产持续增长的两个重要方面。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经饲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靠发展复种增加播种面积是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我国复种指数年增长数0.80%,已达到155%... 提高单产和扩大播种面积是我国粮食总产持续增长的两个重要方面。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经饲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靠发展复种增加播种面积是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我国复种指数年增长数0.80%,已达到155%,复种年增播种面积49万hm2。根据我国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及灌溉地状况,继续扩大复种尚有潜力。经系统分析论证表明,我国耕地复种指数潜力可达181%,达到潜力时可年增产粮食7590万t。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复种一是继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二是积极发展地膜周年覆盖增温保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粮食 持续增产 中国
下载PDF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 被引量:156
18
作者 闫湘 金继运 梁鸣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7-1077,共11页
总结了我国19个省13 667个地块施肥调查结果和22个省的32个养分监测村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状况、增产率和化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施肥量分别为294.8、263.6和269.6 kg/hm2,氮肥增产率分别... 总结了我国19个省13 667个地块施肥调查结果和22个省的32个养分监测村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状况、增产率和化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施肥量分别为294.8、263.6和269.6 kg/hm2,氮肥增产率分别为28.4%、30.9%和26.4%,磷肥增产率为9.2%、14.3%和12.2%,钾肥增产率为11.1%、7.1%和11.0%;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7.3%、38.2%和31.0%,磷肥利用率为13.0%、16.9%和15.3%,钾肥利用率为28.1%、25.6%和30.5%;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3、11.1和10.1 kg/kg,磷肥农学效率为9.1、7.9和9.8 kg/kg,钾肥农学效率为7.2、5.6、8.1 kg/kg。按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氮肥过量施用约占25%~40%,施用不足占10%~25%。我国谷物氮肥利用率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20%~30%左右,氮肥农学效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均低10%左右。中国粮食生产高投入并没有实现高利用效率,化肥减量增效是施肥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利用效率 增产率 施肥量 粮食作物
下载PDF
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用水效应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 被引量:27
19
作者 樊廷录 李永平 +3 位作者 李尚中 刘世新 王淑英 马明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721-3732,共12页
【目的】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最大的限制因素,研究覆膜、增密和品种对旱作玉米增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未来旱作粮食持续增产与水环境的关系。【方法】试验于2012—2015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彭阳进行,在全膜双垄... 【目的】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最大的限制因素,研究覆膜、增密和品种对旱作玉米增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未来旱作粮食持续增产与水环境的关系。【方法】试验于2012—2015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彭阳进行,在全膜双垄沟(FPRF)和半膜平铺盖(HPFC)2种种植方式下,选择耐密中晚熟先玉335和吉祥1号及不耐密早熟酒单4号3个杂交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中密度(6.75万株/hm^2)和高密度(9.0万株/hm^2)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玉米连作定位观测。采用烘干法监测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通过Surfer软件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图,研究旱作覆膜连作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结果】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各因素对旱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籽粒产量和WUE的影响顺序依次为降水年型>密度>覆膜方式>品种,降水年型从干旱、正常、丰水年的变化,玉米产量由7.72和8.79 t·hm^(-2)增加到11.86和11.15 t·hm^(-2),但WUE最高值并不在降水较多的年份,而在正常年型。密度由4.5万株/hm^2增加到6.67万株/hm^2,耗水量、产量、WUE增加10.6 mm、20.0%和3.45 kg·mm^(-1)·hm^(-2),但密度从6.67万株/hm^2增加到9.0万株/hm^2时,耗水量不再增加,而产量和WUE提高12.0%和2.97 kg·mm^(-1)·hm^(-2);FPRF处理较HPFC处理平均增产15.72%,WUE提高21.09%;耐密中晚熟品种吉祥1号和先玉335较耐密性弱早熟品种酒单4号增产15.46%—24.45%,WUE提高13.35%—15.55%。在全膜双垄沟种植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始终高于半膜平覆盖种植,尤其是玉米灌浆期0—200 cm土层多蓄积了50—90 mm的土壤水分,在严重伏旱年份发挥了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不论降雨年型如何,4年期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增加和WUE提高并没有多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深层未形成低湿层,也未观察到增密增产对土壤剖面水分循环的负效应,而干旱年份半膜平铺盖形成了一个土壤水分<8%的明显干土层,并且随着玉米生长时间的推后干土层厚度增加、范围扩大。【结论】在目前地膜覆盖和生产平均密度5.3万株/hm^2基础上,"全膜双垄沟播+耐密品种+增密1.5万株/hm^2"是年降雨450 mm以上旱作区玉米持续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技术关键,增密增产不会导致土壤深层形成干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覆膜 密植增产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粮食均衡增产潜力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丽 郝晋珉 +3 位作者 艾东 朱传民 李牧 袁凌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在当前区域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向压力下,为了了解粮食主产区增产潜力、区域内部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均衡增产途径分析,初步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均衡增产潜力及其空间分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 在当前区域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向压力下,为了了解粮食主产区增产潜力、区域内部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均衡增产途径分析,初步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均衡增产潜力及其空间分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增产潜力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粮食增产潜力达到3 304.57万t,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平原区高于西北部平原区;黄淮海平原粮食增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在增产潜力及增产潜力空间分布模式引导下,黄淮海平原土地整治类型区划可分为中低产田改造区,包含258个区县;农用地整理区包含24个区县;农村居民点整治区,包含20个区县;土地开发区,包含7个区县。通过均衡的思想,对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的产量,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均衡增产方向和途径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粮食 土地管理 均衡增产潜力 空间分异 空间自相关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