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地物遗址”概念、特征及展示观念研究——以唐长安城遗址为例
1
作者 南佳博 周庆华 +1 位作者 杨晓丹 王一睿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国内外遗址保护研究持续活跃,伴随中国文旅产业兴起,在人本主义语境与城市设计精细化要求背景下,文化精神的传递、公众情感的联结、体验需求的关注等逐渐受到重视,遗址文化展示表达迎来特别机遇。但由于东方遗址多数实体不存的特性,导... 国内外遗址保护研究持续活跃,伴随中国文旅产业兴起,在人本主义语境与城市设计精细化要求背景下,文化精神的传递、公众情感的联结、体验需求的关注等逐渐受到重视,遗址文化展示表达迎来特别机遇。但由于东方遗址多数实体不存的特性,导致历史信息转译困难,文化价值难以发挥。理据东方传统哲学思想“无”来论证本体缺失遗址的展示可行性,并从此视角明确“无地物遗址”概念、分类、选择性展示依据和展示模式等,解析其所具有的空间共用矛盾性、认知过程抽象性、保护展示分离性和展示空间灵活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遗址展示“址境一统”的整体观,城市、遗址、公众三位一体“与城乐民”的发展观,以及“续史延新”的循善观等展示观念,以期健全中国遗产保护展示理论体系,拓展无地物遗址历史文化可及性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无地物遗址 遗址特征 展示观念 公众感知
下载PDF
油藏数值模拟在河流相整装油藏中的应用
2
作者 兰丽丽 《河南科技》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并模拟油藏开发历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网格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及数值的计算来预测不同预案下的开发状况,以预测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油气生产情况。【方法】针对河流相整装油藏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参数调... 【目的】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并模拟油藏开发历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网格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及数值的计算来预测不同预案下的开发状况,以预测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油气生产情况。【方法】针对河流相整装油藏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参数调整方法并建立动态模型,以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及三维油藏模型为基础,以油田投产以来区块全部油水井动态资料为依据进行研究。【结果】对东营坳陷东部区块开展数值模拟,并对历史动态进行精准拟合,整体含水拟合率从85.3%提升至92.7%;总结了本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4个有利开发区,增加可采储量12.3万t。【结论】油藏数值模拟方案通过对区块整体和单井的拟合,以及数据精准描述地层开发过程及储层动态变化,找到剩余油的分布位置,为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提供可信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整装油藏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剩余油
下载PD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of Cebu,Philippines:The Poorly Understood Herpetofauna of an Island with Very Little Remaining Natural Habitat
3
作者 Christian E.SUPSUP Nevong M.PUNA +7 位作者 Augusto A.ASIS Bernard R.REDOBLADO Maria Fatima G.PANAGUINIT Faith M.GUINTO Edmund B.RICO Arvin C.DIESMOS Rafe M.BROWN Neil Aldrin D.MALLARI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151-179,共29页
Despite its proximity to other well studied islands, Cebu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from herpetologists, most likely because of early deforestation and the perception very little natural habitat remains for amphib... Despite its proximity to other well studied islands, Cebu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from herpetologists, most likely because of early deforestation and the perception very little natural habitat remains for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island's herpetofauna, focusing our field work on Cebu's last remaining forest fragments and synthesizing all available historical museum distribution data. We surveyed amphibians and reptile populations using standardized methods to allow for comparisons between sites and assess sufficiency of sampling effort. Fieldwork resulted in a total of 27 species recorded from five study sites, complementing the 58 species previously known from the island. Together, our data and historical museum records increase the known number of Cebu's resident species to 13 amphibians(frogs) and 63 reptiles(lizards, snakes, turtle, crocodile). We recorded the continued persistence Cebu's rare and endemic lizard(Brachymeles cebuensis) and secretive snakes such as Malayotyphlops hypogius, and Ramphotyhlops cumingii, which persist despite Cebu's long history of widespread and continuous habitat degradation. Most species encountered, including common and widespread taxa, appeared to persist at low population abundances. To facilitate the immediate recovery of the remaining forest fragments, and resident herpetofauna, conservation effort must be sustained. However, prior to any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ecological baselines must be established to inform the process of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st likely historical habitat remaining resident island facilitate museum populations
下载PDF
Charcoal kiln sites, associated landscape attributes and historic forest conditions:DTM-based investigations in Hesse(Germany)
4
作者 Marcus Schmidt Andreas M?lder +2 位作者 Egbert Sch?nfelder Falko Engel Werner Fortmann-Valtink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174-189,共16页
Backgrou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he forest landscape seems to be worthwhile, since general trends in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kiln site locations in the past might be... Backgrou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he forest landscape seems to be worthwhile, since general trends in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kiln site locations in the past might become obvious. In this way forest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a more intense usage by charcoal burning can be identified. By doing this, we can expect to gain information on the former condition and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woodland. Investigation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in relation to landscape attributes are sparse, however, probably due to the high on-site mapping effort. The outstanding suitability of LiDAR-derived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TMs) for the detec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has been recently proved. Hence, DTM-based surveys of charcoal kiln sites represent a promising attempt to fill this research gap. Methods: Based on DTM-based surveys,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wo forest landscapes in the German federal state of Hesse: Reinhardswald and Kellerwald-Edersee National Park. In doing so, we considered the landscape attibutes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water supply status", "nutrient supply status", "soil complex classes", "altitude", "exposition", and "inclination". Results: We found that charcoal kiln sites were established preferably on hillside locations that provided optimal growing and regeneration conditions for European beech (Fagus sylvatico) due to their acidic brown soils and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These results are in line with instructions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kiln site locations, found in literature from the 18th to the 19th century.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re were well-stocked, beech-dominated deciduous forest stands in northern Hesse before 1800, particularly at poorly accessible hillside locations. These large stocks of beech wood were utilized by the governments of the different Hessian territori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ronworks and hammer mills. Our argumentation is well in line with findings which underline that not all Hessian forests were overexploited in the 18th century. Frequently repeated complaints about "wood shortage" seemed to be more a political instrument than reality, not only in Hesse, but all over Europe. Consequently, a differentiated assessment of woodland conditions in proto-industrial times is strictly advised, even if contemporary sources draw a dark picture of the historic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Charcoal production Cultural remains Digital terrain model Fagus sylvatica Forest history historical ecology Landscape history Industrial history METALLURGY
全文增补中
复社的红色文献和史料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超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上海“孤岛”时期的复社是党领导下创办的出版机构,出版了《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一批红色文献和进步文献。近年来在对复社的出版物考证后发现:《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是《续西行漫记》正式面世前推出的单行本,其文... 上海“孤岛”时期的复社是党领导下创办的出版机构,出版了《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一批红色文献和进步文献。近年来在对复社的出版物考证后发现:《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是《续西行漫记》正式面世前推出的单行本,其文献价值在对复社所发行的图书和出版史研究中未曾提及,有可深入研究的空间;复社《鲁迅全集》纪念本的遗存较少,但收藏者既有之前未曾发现的公共机构也有私人藏书家,尚需进一步梳理及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社 红色文献 史料遗存 《西行漫记》 《续西行漫记》 《鲁迅全集》 《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
下载PDF
基于历史街区遗存节点联结的临清钞关片区更新
6
作者 李晓鸥 郎一郎 +2 位作者 赵轩 郑利军 田林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11期60-64,共5页
随着旧城大规模重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背景,研究以临清钞关片区为例,基于历史遗存节点进行更新保护,挖掘区域文化特色,赋予其新功能,以文化遗产为节点并将其串联,增强文化内涵,为片区注入新生命力,使之焕然一新。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街区 遗存节点
下载PDF
保护与再利用视角下历史遗存古城墙的综合价值评价研究
7
作者 李玲玲 苏剑鸣 《住宅产业》 2023年第6期35-39,共5页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遗产,历史遗存古城墙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再利用涉及到诸多类型价值的评价、选择与平衡。本文通过文献归纳和专家问卷的方法,构建了以保护与再利用为目标的古城墙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遗产,历史遗存古城墙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再利用涉及到诸多类型价值的评价、选择与平衡。本文通过文献归纳和专家问卷的方法,构建了以保护与再利用为目标的古城墙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古城墙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并基于该评价模型将历史遗存古城墙划分成4种类型,分析其综合价值特征与保护利用途径,对探索历史遗存古城墙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利用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城市建设 历史遗存古城墙 价值评价 分类保护
下载PDF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过渡段及其附近新发现的历史大地震破裂遗迹 被引量:25
8
作者 闻学泽 马胜利 +3 位作者 雷兴林 西泽(桑原)保人 木口努 陈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6-833,共8页
在近些年的野外调查中,我们在安宁河、则木河2断裂带的过渡段(礼州至西昌之间)及其附近的3个场地发现了未知年代的地表破裂。通过分析这些地表破裂的特征以及在本区历史地震重破坏区中的位置,我们认为位于杨福山村以北与大坪子村以西2... 在近些年的野外调查中,我们在安宁河、则木河2断裂带的过渡段(礼州至西昌之间)及其附近的3个场地发现了未知年代的地表破裂。通过分析这些地表破裂的特征以及在本区历史地震重破坏区中的位置,我们认为位于杨福山村以北与大坪子村以西2个场地的破裂应是1536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遗迹。这不仅反映了1536年大地震破裂带的南段沿安宁河与则木河断裂带的过渡段产生,而且反映了该破裂带的南端很可能到达了或者很接近于西昌。位于西昌略北李金堡村以东的破裂应属于1850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遗迹,它进一步证明了1850年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西北端可能到达西昌以北至少数千米处。因而,由文中的证据可推断西昌附近的主干活动断裂在1536年和1850年大地震时均发生了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破裂遗迹 历史大地震 安宁河断裂带 则木河断裂带 四川I
下载PDF
1695年临汾73/4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闫小兵 周永胜 +1 位作者 李自红 郭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3-902,共20页
1695年5月18日(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时山西临汾发生大地震。《中国历史强震目录》(1995)确定其震中位于36.0°N,111.5°E,震中位于今襄汾县张礼村和临汾尧都区东亢村之间偏北处,震中烈度为Ⅹ度。综合前人对该地震... 1695年5月18日(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时山西临汾发生大地震。《中国历史强震目录》(1995)确定其震中位于36.0°N,111.5°E,震中位于今襄汾县张礼村和临汾尧都区东亢村之间偏北处,震中烈度为Ⅹ度。综合前人对该地震的研究,推测其发震构造可能为郭家庄断层。在临汾市档案馆、临汾市地震局等配合下,详细查阅了临汾古城及其周围地区在此次地震中受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勾绘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等震线图。经相关专家论证,认为"1695年临汾大地震宏观震中定在临汾市老城东关一带、震中烈度调整为Ⅺ度、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W向"更为合理。后在执行"临汾市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过程中,在上述临汾大地震宏观震中区附近发现地震断层露头,在垂直该露头断层走向布设浅层地震测线和排钻施工,结果发现,郭家庄断层、刘村断层组成的右列阶区和罗云山断层(龙祠段)共同参与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其交叉部位应为此次地震的微观震中,基本可以认定这3条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另外,该地区的地震地质遗迹(滑坡、地震地裂、喷砂管等)主要分布于郭家庄断裂上盘,从侧面证明该地震遗迹是郭家庄断裂1695年"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95年临汾大地震 历史地震史料 郭家庄断裂 地震遗迹
下载PDF
古建筑木构件原位加固防腐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曹静 汪娟丽 +3 位作者 李玉虎 王肃 杜德新 董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7-262,266,共7页
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其主要承重构件,它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宝。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的果胶和无机盐组成... 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其主要承重构件,它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宝。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的果胶和无机盐组成;由于木材本身耐久性差,易受物理、化学和生物损害如腐朽菌、虫的侵蚀,使其强度降低直至全部损坏。以含光门古建筑木构件修复保护工程为例,旨在通过借鉴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溶胶-凝胶制备思路,根据生物矿化原理,通过无机复合材料、防腐试剂原位对古建筑木构件材质的性能改善,从而起到原位加固防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含光门 木构件 原位加固
下载PDF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明理 程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8,191,共12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将其制度化是党建的重大创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围绕恪守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打造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工作中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将其制度化是党建的重大创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围绕恪守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打造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工作中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它是防腐的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党建成功经验的理论升华。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必然性在于,它是党性的必然要求,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积极顺应和意识形态能动性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基本路径是,提高认识站位,始终不渝地把守初心和担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规范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史、国情的学习制度;建立能够将初心使命落实、落小、落细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制度建构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延长油田南沟区块开发历史数据恢复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来喜 袁少民 +2 位作者 邓虎成 李丽 王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119,157,共5页
延长油田南沟区块开发过程中主要记录了部分井的初期月产油量、现阶段日产油量和累计产油量数据,缺乏产水、压力及投产时间等部分数据,地下储量动用程度及压力场不明,给后期开发调整带来困难。依据油藏弹性能量开发递减规律,按照阿尔普... 延长油田南沟区块开发过程中主要记录了部分井的初期月产油量、现阶段日产油量和累计产油量数据,缺乏产水、压力及投产时间等部分数据,地下储量动用程度及压力场不明,给后期开发调整带来困难。依据油藏弹性能量开发递减规律,按照阿尔普斯递减模型,将各井累计产油量劈分到历史阶段,再利用油藏数值模拟,采取定产油量方法进行参数拟合、确定产液量,从而确定地层压力。通过部分资料井的检验证明恢复历史数据的有效性。利用恢复的历史动态数据和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部署优化油藏开发方案,达到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数据恢复 数值模拟 地层压力 剩余油 井网优化 延长油田
下载PDF
国家地质公园法律规制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云娇 黄德林 《行政与法》 2005年第6期50-52,共3页
国家地质公园既具有“地质”内容,又具有“公园”特征,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既可以保护地质遗产,又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国家地质公园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 国家地质公园既具有“地质”内容,又具有“公园”特征,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既可以保护地质遗产,又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国家地质公园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国家地质公园立法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不法
下载PDF
对文物建筑修复原则运用尺度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蔚 胡斌 《新建筑》 2006年第5期4-6,共3页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方法研究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与方法的东方解读成为有中国特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修复中几个主要...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方法研究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与方法的东方解读成为有中国特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修复中几个主要的原则,如修旧如旧、可识别性、现状保护以及复原重建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旧如旧 可识别性 现状保护 原状保护 复原重建
下载PDF
本体与符号——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探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地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1期78-87,共10页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界长期以来将遗产的历史价值视为“一个”价值,但遗产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意义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来源,即遗产的物质本体和外在于本体的关联性历史符号。这两种来源的兴衰一直左右着遗产保护范畴和处理方式的演变。自现代的...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界长期以来将遗产的历史价值视为“一个”价值,但遗产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意义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来源,即遗产的物质本体和外在于本体的关联性历史符号。这两种来源的兴衰一直左右着遗产保护范畴和处理方式的演变。自现代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诞生以来,两种来源间复杂的纠缠关系也是各种理论和做法争议的主因。面对最广泛的历史环境的保护需求和挑战,文章从历史认知、历史意义的来源和流向几个方面剖析了这“一个”历史价值,力图精确地说明各类遗产及其每个构成元素的历史价值的实质,期望能对防止理论认识混淆、理论与实践脱节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性历史价值 符号性历史价值 历史真迹 历史地景
下载PDF
大芦湖油田樊124区块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举玲 林承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7,共3页
针对樊124区块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变化大,注水不见效及单井含水率变化复杂等问题,在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采取了按沉积微相分区设置相对渗透率曲线、开发动态与地震解释和测井解释相结合等方法。模拟结果表明,该区块注水不见效的主要原... 针对樊124区块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变化大,注水不见效及单井含水率变化复杂等问题,在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采取了按沉积微相分区设置相对渗透率曲线、开发动态与地震解释和测井解释相结合等方法。模拟结果表明,该区块注水不见效的主要原因是封闭断层的遮挡作用,岩性变化带处的单井含水率受岩性的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区块中部及东南部物性较好的区域。实例表明,多学科一体化方法能提高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数值模拟 油藏模型 历史拟合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陕西省府谷古城·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师立德 倪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29-5730,共2页
系统地研究府谷古城,对于古城及其古建筑遗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其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府谷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思路和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府谷古城 文化遗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下载PDF
残存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川晋 高宇波 朱向东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6期147-149,共3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城镇发展建设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古建筑遗产成为保护的难点。为更加合理地保护这类遗产及其所处的环境,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归类比较等方法,对这一类型的古建筑遗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城镇发展建设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古建筑遗产成为保护的难点。为更加合理地保护这类遗产及其所处的环境,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归类比较等方法,对这一类型的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其类型的保护原则,为同类型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存古建筑 周边历史环境 古建筑保护 环境营建
下载PDF
地质遗迹类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制度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花明 杜书瑞 徐步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1-64,共4页
地质遗迹属于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发掘其美学价值和观光休闲利用来发展旅游是遗迹地进行地质遗迹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地质遗迹资源经营权的转让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旅游资源经... 地质遗迹属于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发掘其美学价值和观光休闲利用来发展旅游是遗迹地进行地质遗迹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地质遗迹资源经营权的转让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中,地质遗迹类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基本问题在于保护,对于这类特殊旅游资源应注重其保护和加强管理,提出了经营权转让中应注意从完善制度、机构改革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规范其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资源 资产化管理 经营权转让
下载PDF
长春“满洲式”建筑遗存述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俊峰 杜俐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作为伪满洲国时期建筑的代表,长春市"满洲式"建筑遗存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反映那段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重要见证物。本文在对其产生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实例研讨了"满洲式"的基本特... 作为伪满洲国时期建筑的代表,长春市"满洲式"建筑遗存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反映那段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重要见证物。本文在对其产生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实例研讨了"满洲式"的基本特征和当前的保护利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 “满洲式” 建筑遗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