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视角下苏州古城滨水街区节点活力营造策略——以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蕊彤 毛政烨 +2 位作者 王瀚坤 俞喆涵 张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5,44,共6页
江南城市水网纵横,水资源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滨水街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河道不再承载其原本的功能,街区滨水空间逐渐衰败。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平衡,关系到文化与历史记忆的传承。文章从“地方性”视角... 江南城市水网纵横,水资源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滨水街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河道不再承载其原本的功能,街区滨水空间逐渐衰败。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平衡,关系到文化与历史记忆的传承。文章从“地方性”视角切入,对街区滨水空间节点进行分类研究,为节点活力营造提出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滨水街区 地方性 活力营造 节点改造 古城更新 山塘街
下载PDF
滨水步行街夜晚外部空间变化分析研究——以成都望平街为例
2
作者 覃鹏建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3期64-66,共3页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市民生活规律逐渐变成“白天工作,夜晚休闲”。滨水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休闲节点,其夜间使用率大幅提升。文章以成都望平街滨水步行街外部空间为例,对比分析滨水步行街夜间的空间使用、光声环境、业态与人群行为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市民生活规律逐渐变成“白天工作,夜晚休闲”。滨水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休闲节点,其夜间使用率大幅提升。文章以成都望平街滨水步行街外部空间为例,对比分析滨水步行街夜间的空间使用、光声环境、业态与人群行为类型变化,提出滨水步行街夜晚外部空间的优化策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夜间行为 空间需求 功能变化 滨水街区
下载PDF
基于整体性保护的苏州水街界面更新研究——以山塘历史街区临水建筑立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一萌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期25-28,156,共5页
苏州是因水而兴的文化名城,其城建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水与街是其城市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水街空间界面是两者间联系的客观表现。文章从构成要素和更新方法两方面对水街界面和建筑立面进行了初步梳理,选择以构成界面的临水建筑立面为研... 苏州是因水而兴的文化名城,其城建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水与街是其城市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水街空间界面是两者间联系的客观表现。文章从构成要素和更新方法两方面对水街界面和建筑立面进行了初步梳理,选择以构成界面的临水建筑立面为研究对象,总结临水建筑立面的现状和常见问题,并从遗产保护视角,基于整体性原则分析保护价值。最后结合山塘三期临水建筑立面改造项目,通过文献和调研,分析更新保护措施、概括遗产整体保护经验,为古城后续立面的整体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街界面 临水建筑立面 整体性保护 山塘历史街区
下载PDF
基于“蓝网”结构的滨水小街区重构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曦 张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6,共6页
当前,小街区成为城市规划关注的一项重点课题。文章首先在微观空间和宏观结构层面上分析了"蓝网"结构对再构小街区的有利作用;其次,通过叠加滨水通道前后的街区形态对比、空间整合度对比和交通选择度对比,对基于"蓝网&qu... 当前,小街区成为城市规划关注的一项重点课题。文章首先在微观空间和宏观结构层面上分析了"蓝网"结构对再构小街区的有利作用;其次,通过叠加滨水通道前后的街区形态对比、空间整合度对比和交通选择度对比,对基于"蓝网"结构嵌入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结合苏州市高新区的实践提出了在街区中重构滨水通道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网 小街区 重构 滨水通道 苏州市高新区
下载PDF
城市滨水历史街区空间更新与业态更替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环宙 沈旭炜 吴茂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0-95,共6页
空间形态是城市滨水历史街区文化沉淀中最外显的部分,也是奠定环境格调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空间形态的遗产保护、规划设计与业态的经营管理两个角度切入,以杭州湖滨街区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滨水历史街区空间更新与业态更替的融合与矛盾,从... 空间形态是城市滨水历史街区文化沉淀中最外显的部分,也是奠定环境格调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空间形态的遗产保护、规划设计与业态的经营管理两个角度切入,以杭州湖滨街区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滨水历史街区空间更新与业态更替的融合与矛盾,从中得出若干启示,最后提出了空间设计与业态经营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态 业态 更新 城市滨水历史街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边缘效应的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万州江南新区滨江地段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煜辉 汪先为 《新建筑》 2015年第5期127-130,共4页
传统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往往较易忽略边缘区整治、功能单元间的相容性、边缘区景观带的联系作用,由此滋生出边缘负效应作用下的"边角空间",导致城市活力丧失。从"边缘效应"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设计,提出按照"提... 传统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往往较易忽略边缘区整治、功能单元间的相容性、边缘区景观带的联系作用,由此滋生出边缘负效应作用下的"边角空间",导致城市活力丧失。从"边缘效应"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设计,提出按照"提取—疏导—解构—延展—整合"的步骤建立"网—块"边缘空间结构的城市设计方法。以万州江南新区滨江地段城市设计为例,藉此方法强化和提升该地段滨水空间的边缘正效应,以期实现该区域滨水空间品质效应的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城市设计 城市滨水区 “网—块”结构
下载PDF
苏州古城区滨水街区活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芳 叶天爽 +2 位作者 周君 朱柳蒙 周曦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2年第3期55-64,80,共11页
江南城市缘水而兴,纵横交错的河网与路网交叠,催生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滨水街区。但伴随城镇化进程中的功能转型,城市生活的重心由“水边”转向“路边”,不少传统滨水街区面临使用人群萎缩、特色消逝、活力丧失的窘境;亟需立足地域特色,... 江南城市缘水而兴,纵横交错的河网与路网交叠,催生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滨水街区。但伴随城镇化进程中的功能转型,城市生活的重心由“水边”转向“路边”,不少传统滨水街区面临使用人群萎缩、特色消逝、活力丧失的窘境;亟需立足地域特色,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发掘其内生动力,引导更新与复兴。首先,从“空间形态”与“人的行为感知”的互动切入滨水街区活力研究,分级提取影响要素建立滨水街区活力评价体系框架;其次,结合调研确立苏州古城区滨水街区活力评价体系及各级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确定因子权重和指标权重,结合实证研究对因子得分和指标权重计算进行比对解读,指出滨水街区活力影响的显著因子以及各因子的显著指标;最后,实地调研与量化计算相结合对代表性街区的活力评价进行解读验证,并提出针对性活力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街区 活力 苏州古城区 因子分析法 熵值法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滨水街区的触媒场景与生态位构成法则--以杭州湖滨街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秀敏 金淑敏 +2 位作者 郑望阳 从晚婷 石坚韧 《中国名城》 2021年第12期81-87,共7页
杭州市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互联网驱动下的创新型城市,其城市更新的过程一直在融入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践手法。新的空间社会学理论将实体空间与人际关系统一在一个大系统中,并引入了触媒、生态位等关联性概念。杭州因水而兴,其滨水街区... 杭州市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互联网驱动下的创新型城市,其城市更新的过程一直在融入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践手法。新的空间社会学理论将实体空间与人际关系统一在一个大系统中,并引入了触媒、生态位等关联性概念。杭州因水而兴,其滨水街区生态系统因城市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断演进。湖滨路街区具有丰富的触媒效应,并初步形成了生态位关系。基于三维实景实证研究,从理论上论证滨水文化街区场景生成的基本法则,为该街区二期提升及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滨水街区更新改造提供新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媒 生态位 滨水街区 杭州西湖
下载PDF
滨水工业遗址街区景观空间的多层次整体营造--波士顿海军造船厂生活化更新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董贺轩 王云静 +1 位作者 胡嘉渝 童乔慧 《新建筑》 2022年第6期70-75,共6页
滨水工业遗址街区是宝贵的存量空间资源,对其进行生活化转型改造是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模式,景观空间的整体营造则是街区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以波士顿海军造船厂为例,从景观空间的历史价值保护、场地组织、功能置换和建设管理... 滨水工业遗址街区是宝贵的存量空间资源,对其进行生活化转型改造是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模式,景观空间的整体营造则是街区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以波士顿海军造船厂为例,从景观空间的历史价值保护、场地组织、功能置换和建设管理四个方面,梳理滨水工业遗址街区景观空间的多层次整体营造策略,为国内滨水工业遗址街区的生活化导向更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工业遗址街区 景观空间营造 整体性保护 波士顿 生活型街区
下载PDF
步行友好导向的生活街区形态与城市设计策略——以瑞典三个滨水住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泳 胡晓蔚 《建筑技艺》 2021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从多学科视角解析宜步行街区的建成环境特征,认为其营建不能局限于专项的步行系统本身,而是需要整体考虑与步行活动密切相关的城市设计内容。通过对瑞典三个滨水住区展开案例研究,从便捷可达的路网肌理、绿色导向的多元交通、功能复合... 从多学科视角解析宜步行街区的建成环境特征,认为其营建不能局限于专项的步行系统本身,而是需要整体考虑与步行活动密切相关的城市设计内容。通过对瑞典三个滨水住区展开案例研究,从便捷可达的路网肌理、绿色导向的多元交通、功能复合的土地使用、水绿交融的公共空间与慢行友好的街区建筑等方面探讨步行友好街区的形态特征及设计策略,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宜步行街区的建设模式与内容,促进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友好 滨水住区 街区形态 建成环境
下载PDF
开放街区背景下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曦 张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44,共7页
我国城市中封闭主导的街区阻碍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加剧了破碎化,限制了更新改造。在开放街区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增加滨水街区的开放程度,采用有区别的策略应对不同性质的滨水街区。本文基于城市用地分类将滨水街区分为完全开放、适度开... 我国城市中封闭主导的街区阻碍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加剧了破碎化,限制了更新改造。在开放街区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增加滨水街区的开放程度,采用有区别的策略应对不同性质的滨水街区。本文基于城市用地分类将滨水街区分为完全开放、适度开放和不适开放三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街区设计了相应的更新策略:拆围开放、缩小街区、内部联通、分割和置换,从而增加滨水地段中开放街区的比例,增强街区中滨水空间的开放程度,为滨水空间更新创造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街区 封闭街区 滨水空间 城市更新 策略
下载PDF
基于江风渗透能力的街区形态控制研究--以街区围合形式和街道走向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扬骏 陈宏 +1 位作者 管毓刚 吴昀霓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0期22-27,共6页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滨水街区高密度、高容积率、高层数的特点愈发明显,其微气候和空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合理的街区空间形态对于引入江河风来改善微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为标志物,通...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滨水街区高密度、高容积率、高层数的特点愈发明显,其微气候和空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合理的街区空间形态对于引入江河风来改善微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为标志物,通过实地测量和CFD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探究街区形态对江风渗透能力的影响机制,为滨水街区规划与设计策略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围合街区的空间形态、街道走向等对于江风渗透能力有显著影响,当街道走向与风向平行时,高围合案例具有较好的江风渗透能力,而风向与街道走向呈22.5°和45°时,江风在低围合案例中渗透情况较好。同时,相关形态学指标在街区微环境建设中需要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滨水街区 空间形态 实测 江风 城市通风
下载PDF
南方旧城区滨水街区“通则不痛”的再塑造初探——以厦门沙坡尾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文渊 薛佳薇 《中外建筑》 2016年第5期61-63,共3页
旧城区滨水街区,本是城市中最具文化价值和历史底蕴的地方,却因风貌老旧、空间封闭、功能单一等原因,成为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痛"。本文以厦门沙坡尾为例,通过对街区建筑空间和社会行为的调查分析,总结提出适应于解... 旧城区滨水街区,本是城市中最具文化价值和历史底蕴的地方,却因风貌老旧、空间封闭、功能单一等原因,成为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痛"。本文以厦门沙坡尾为例,通过对街区建筑空间和社会行为的调查分析,总结提出适应于解决南方旧城区滨水街区之"痛"的再塑造策略,为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区 滨水街区 改造更新 沙坡尾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的苏州传统滨水街区公共空间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子彦 沈嘉禾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5期162-164,共3页
苏州作为水路结合布局的经典,拥有各种滨水公共空间。如何能合理运用这些空间节点,并重拾其活力,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以苏州古城仓街片区和下塘街片区为例,从促进街区活力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于江南传统滨水区公共空间的空间模式、... 苏州作为水路结合布局的经典,拥有各种滨水公共空间。如何能合理运用这些空间节点,并重拾其活力,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以苏州古城仓街片区和下塘街片区为例,从促进街区活力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于江南传统滨水区公共空间的空间模式、居民活动现状等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从提升街区活力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传统街区 滨水街区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城市形态对滨江绿地步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上海虹口与杨浦滨江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瑞琳 李泓岍 张德顺 《华中建筑》 2022年第9期85-89,共5页
可达性是评价城市绿色空间合理布局、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城市形态学新兴的量化分析手段,为精确研究滨江绿地步行可达性提供了技术基础。以虹口和杨浦滨江为例,通过街道、街廓、建筑3个层级以及对应的5个空间形态指标计算得... 可达性是评价城市绿色空间合理布局、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城市形态学新兴的量化分析手段,为精确研究滨江绿地步行可达性提供了技术基础。以虹口和杨浦滨江为例,通过街道、街廓、建筑3个层级以及对应的5个空间形态指标计算得到“设计可达性”,和基于实地调研和百度热力图的“实际可达性”比较分析,构建“基于城市形态的滨水步行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影响滨江绿地可达性的关键性因子为街廓的长宽比例。研究结果为滨江绿地及周边城市形态的空间优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可达性 滨江绿地 街道 街廓 建筑形态
下载PDF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广州滨水街区热岛强度研究
16
作者 陈卓伟 邓昭华(指导)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4期116-126,133,共12页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是近些年新兴的可量化城市形态与热岛强度关系的分析方法,可有效从中尺度分析街区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但仍存在缺乏关注如水体等外部潜在影响因素、以固定网格划分基本分析单元等局限。利用多源数...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是近些年新兴的可量化城市形态与热岛强度关系的分析方法,可有效从中尺度分析街区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但仍存在缺乏关注如水体等外部潜在影响因素、以固定网格划分基本分析单元等局限。利用多源数据,以街区为基础研究单元对广州市主城区进行LCZ分类,在分析各类型水体的降温效应基础上区分滨水街区与非滨水街区,并讨论街区形态与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UHII)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州主城区街区可分为13类建筑类型LCZ(LCZ1~LCZ10),其中LCZ3(紧凑低层)、LCZ5(开敞多层)和LCZ6(开敞低层)占比最高,超强热岛区与强热岛区以低层、多层街区为主,街区热岛强度与街区开敞程度和街区平均建筑高度有密切关系;2)广州主城区水体可分为5类,3类线状水体(珠江、河流、河涌)和2类面状水体(湖泊、坑塘),线状水体的降温强度与降温距离随着宽度的变宽而增加,而面状水体则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加;3)对比滨水街区与非滨水街区,多数LCZ类型可获取不同程度的水体降温效应,其中开敞街区与高层街区(LCZ1、LCZ3.5、LCZ4.5、LCZ9)可获取相对更明显的水体降温效应,而紧凑低层的街区形态(LCZ2.5、LCZ3)会阻碍街区获取水体降温效应。以上结果可为以缓解热岛效应为目标的滨水街区形态优化相关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滨水街区 热岛强度 城市形态 广州
下载PDF
“空间-行为”视野下传统滨水街区的活力营造——以苏州古城区传统滨水街区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芳 叶天爽 刘奇 《中国名城》 2020年第8期45-51,共7页
江南城市河网纵横,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滨水街区。然而,随着诸多城市进入功能转型期,传统滨水街区面临功能转型、岸线衰退的困境,昔日繁华的滨水街区已经渐趋式微,使用人群萎缩、特色缺乏、活力丧失,与之相关的城市记忆随之消退。从"... 江南城市河网纵横,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滨水街区。然而,随着诸多城市进入功能转型期,传统滨水街区面临功能转型、岸线衰退的困境,昔日繁华的滨水街区已经渐趋式微,使用人群萎缩、特色缺乏、活力丧失,与之相关的城市记忆随之消退。从"空间-行为"互动切入传统滨水街区的空间活力分析,从吸引要素和通达要素两个层面探索滨水街区空间吸引力和活力;利用行为地图记录滨水街区市民的活动数据,采用空间句法分析街区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关系,建立吸引要素节点空间与滨水街区的互动;最终,基于"空间-行为"互动提出传统滨水街区活力激发策略,为促进滨水街区的复兴与活力营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传统街区 空间句法 行为地图 活力营造 苏州
下载PDF
城市滨水地区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燕燕 田园 《山西建筑》 2018年第15期9-11,共3页
城市的滨水地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要素,需要优秀的交通支撑其交通可达性、公共空间体验性以及景观环境的优质性。通过总结沈阳浑河"一河两岸"规划经验,提出滨水地区交通系统构建体系,包含集散交通系统、滨水交通系统和配套... 城市的滨水地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要素,需要优秀的交通支撑其交通可达性、公共空间体验性以及景观环境的优质性。通过总结沈阳浑河"一河两岸"规划经验,提出滨水地区交通系统构建体系,包含集散交通系统、滨水交通系统和配套交通系统三个部分,并探讨了三大交通系统规划实践与方法,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地区 街区尺度 交通系统 绿道空间
下载PDF
“堤-街”衍变视角下的武昌南城历史街区景观及其拓扑再生
19
作者 赵衡宇 孙悦 《南方建筑》 2024年第11期69-77,共9页
武昌古城因水而兴,城市街区的形成与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研究武昌南城历史街区景观,认知城市意象和场所精神,以对历史街区的保育与城市街区有机更新提供借鉴价值。以南城八铺街、保安街两个老街区为案例,梳理水陆地景更替、堤街形态重组... 武昌古城因水而兴,城市街区的形成与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研究武昌南城历史街区景观,认知城市意象和场所精神,以对历史街区的保育与城市街区有机更新提供借鉴价值。以南城八铺街、保安街两个老街区为案例,梳理水陆地景更替、堤街形态重组与街巷空间衍生等有机衍变过程。对基于“堤-街”相互衍生的独特景观价值形成深度认知,发现了街区自我增衍、自我更新之机制,得出街区景观拓扑生长的内在机理和重要规律。独特的“堤-街”地景格局是不可再生的城市景观遗产,在边缘化、碎片化的滨水历史街区的现代化更新过程中,要充分认知其拓扑演变的完整性与价值,同时增强适应性,促进其有机生长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街 滨水街区 类型衍化 拓扑生长
下载PDF
多源数据支持下的北京滨水街区活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羿伯 徐苏宁 +1 位作者 刘文茜 李国杰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0-127,共8页
选取北京市不同区域的8个滨水街区,借助热力分析数据对其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活力测度进行矢量处理,并定量对影响滨水街区活力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各因子的影响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滨水街区与各项因素存在不同的显著... 选取北京市不同区域的8个滨水街区,借助热力分析数据对其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活力测度进行矢量处理,并定量对影响滨水街区活力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各因子的影响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滨水街区与各项因素存在不同的显著关联性,其中功能混合度对滨水街区活力的影响最大,其余依次是容积率、开敞度、公共交通频率、设施完备度、业态多样性,而房价对滨水街区活力分异的作用机制不明显,同时,不同影响因素共同作用时对滨水街区活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活力 滨水街区 影响因素 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