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ced Migration and Coexistence
1
作者 Derya Bakbak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8年第3期130-141,共12页
Syrian refugees in Gaziantep—because of turmoil in home country are slowly integrating into local society;however,social process is easy neither for them nor for the locals.Two cultures emerged as a result of presenc... Syrian refugees in Gaziantep—because of turmoil in home country are slowly integrating into local society;however,social process is easy neither for them nor for the locals.Two cultures emerged as a result of presence of cultural values and lifestyles of both the locals and refugees.Refugees,initially hesitant upon arrival,gradually settled and changed in behaviours,goals,and expectations.Due to changing social climate,local residents experienced a greater amount of anxiety toward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and,subsequently,eliminate issues of social integration experienced by refugees in Gaziantep to promote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 locals.To achieve these,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in detail,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refugees to ensure that expectations of both refugees and residents are fulfilled.185 adult refugees in Gaziantep and 80 adults in a camp were surveyed by researcher to understand expectations of refugees regarding social life.Playgrounds,sports areas,rest areas,car areas,pedestrian roads,parking lots,recreational facilities,mosques,condolence places,parks,shopping areas,cafes,and tea gardens were evaluated in survey.Questionnaires were graphically displayed in Microsoft Excel after being analyzed as percentage in SPSS program.This work displays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good planning while evaluating capacity and expectations of social reinforcement areas in city,ensuring expectations of both refugees and city dwellers for social facilities to be used,telling of culture of city dwell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TION REFUGEE coexistENCE city dwellers life style EXPECTATION CULTURE SOCIAL areas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人—虎共存区域风险等级划分
2
作者 曲智林 桂宁晨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62-266,F0003,共6页
以2014—2019年珲春地区红外相机拍摄的东北虎数据为基础,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了虎出没区域风险等级划分模型。由模型检验可知:模型的准确率为93.51%,精确率为93.85%,召回率为93.08%,F1值为93.31%,Cohen s Kappa统计系数为90.2%。研究... 以2014—2019年珲春地区红外相机拍摄的东北虎数据为基础,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了虎出没区域风险等级划分模型。由模型检验可知:模型的准确率为93.51%,精确率为93.85%,召回率为93.08%,F1值为93.31%,Cohen s Kappa统计系数为90.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的人-虎共存区域风险等级划分模型分类效果好、预测准确度高,运用该模型对人-虎共存区域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虎共存区域 XGBoost算法 风险等级 划分模型 红外相机陷阱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实践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涛 吕洋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文章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脉络,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起始阶段、推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下,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 文章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脉络,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起始阶段、推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下,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功能,选择适宜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现代技术向生态农业有机融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各民族成员交往交流交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历程提供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地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农业
下载PDF
Energy efficiency and area spectral efficiency tradeoff for coexisting wireless body sensor networks 被引量:1
4
作者 Ruixia LIU Yinglong WANG +2 位作者 Shangbin WU Cheng-Xiang WANG Wensheng 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51-165,共15页
The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body sensor networks(WBSNs) is a very challenging problem, due to strong interferenc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pectral reuse.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spectral effi... The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body sensor networks(WBSNs) is a very challenging problem, due to strong interferenc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pectral reuse.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are two ke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ric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this paper, the fundamental tradeoff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area spectral efficiency of WBSNs is first investigated under the Poisson point process(PPP) model and Matern hard-core point process(HCPP) model using stochastic geometry. The circuit power consumption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energy efficiency calculation. The tradeoff judgement coefficient is developed and is shown to serve as a promising complementary measure.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nearest neighbour distanc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We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transmit power highly dependant on the density of WBSNs and the nearest neighbour distance. Some important properties are also addressed in the analysis of coexisting WBSNs based on the IEEE 802.15.4 standard, such as the impact of intensity nodes distribution,optimal guard zone, and outage probabilit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ower control design can reduce the outage probability and enhance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efficiency and area spectral efficiency of the HCPP model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PP model. In addition, the optimal density of WBSNs coexistence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SNs coexistence stochastic geometry energy efficiency area spectral efficiency power control
原文传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涵与现实路径
5
作者 杨玉文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124,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边疆地区肩负着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集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特征于一体,发展与保护任务艰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站在中华民族永...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边疆地区肩负着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集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特征于一体,发展与保护任务艰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依据,其中所蕴含的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作用与功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物质、文化和社会基础。明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边疆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中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与路径具有极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于边疆地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各民族间互动交流而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从顶层制度设计、基层有效治理以及多维度协同推进等方面提出边疆地区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价值
下载PDF
破碎化生境下竞争食物网中侵占率迁移率对种群的影响
6
作者 张荣 岳芹 周帅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景观栖息地的破坏会导致生境丧失和破碎化;自然界中同营养级之间的物种存在竞争,且不同物种之间的侵占率、迁移率各不相同。因此,基于破碎化景观,研究同营养级竞争物种食物网对侵占率和迁移率的响应机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建立4个物种... 景观栖息地的破坏会导致生境丧失和破碎化;自然界中同营养级之间的物种存在竞争,且不同物种之间的侵占率、迁移率各不相同。因此,基于破碎化景观,研究同营养级竞争物种食物网对侵占率和迁移率的响应机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建立4个物种集合种群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种群生存动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破碎化生境下侵占率和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破碎化景观下,同营养级的竞争物种的侵占率能够对物种共存结果和面积产生影响;2个竞争物种的迁移率能够影响4个物种共存区域面积。物种2的迁移率存在最小阈值和最大阈值,当该迁移率低于最小阈值或者高于最大阈值时,4个物种共存面积为0;共存面积随着物种3迁移率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另外物种间的侵占率、迁移率的融合作用可以抵消甚至逆转竞争优势,导致物种2灭绝而物种3续存。研究内容可为利用物种侵占和迁移影响共存提供参考,为解释一些生态学现象、保护珍稀物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化生境 侵占率 迁移率 共存区域 稳健性
下载PDF
基于人车共存的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叶茂 过秀成 +1 位作者 刘海强 罗丽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1,共5页
在私人汽车普及的背景下,针对居住区普遍存在的行人空间被挤占、邻里关系冷漠、人车矛盾日益尖锐的现象,我国的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应基于人车共存的理念,从行车速度控制、交通流量控制和路边停车控制三个目标出发,合理配置居住区居民交... 在私人汽车普及的背景下,针对居住区普遍存在的行人空间被挤占、邻里关系冷漠、人车矛盾日益尖锐的现象,我国的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应基于人车共存的理念,从行车速度控制、交通流量控制和路边停车控制三个目标出发,合理配置居住区居民交通和交往空间,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创造人车和谐的居住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人车共存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青藏地区入境旅游区域合作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唐仲霞 马耀峰 肖景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因为区域背景和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环境,青藏地区旅游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本文从共生概念和旅游共生关系的内涵入手,研究了青藏地区旅游区域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对青藏地区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旅游收入、转移态、经济联... 因为区域背景和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环境,青藏地区旅游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本文从共生概念和旅游共生关系的内涵入手,研究了青藏地区旅游区域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对青藏地区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旅游收入、转移态、经济联系强度的定量计算,分析了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条件,进一步说明了青藏地区跨行政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青藏地区 区域合作 入境旅游
下载PDF
大面积连续分布是页岩层系油气的标志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6 位作者 付金华 吴松涛 林森虎 潘松圻 王岚 刘新社 牛小兵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74,共16页
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是未来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接替领域。提出了页岩层系油气的地质内涵,即烃源层系生成、滞留或就近聚集在生烃层系内部或紧邻生烃层系的致密储集层中,利用新技术可实现工业开采的连续分布油气资源,... 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是未来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接替领域。提出了页岩层系油气的地质内涵,即烃源层系生成、滞留或就近聚集在生烃层系内部或紧邻生烃层系的致密储集层中,利用新技术可实现工业开采的连续分布油气资源,包括源储一体型和源储紧邻型两种资源类型。鄂尔多斯盆地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的有利发育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源储接触面积大,页岩油气、致密油气主要在源内或近源大面积连续分布,具有“普遍含油气、储层致密、低压、低丰度”的典型地质特征,具有稳定平缓的构造面貌、较高成熟源岩广布式生排烃和大面积致密储层叠置分布的有利成藏地质背景,致密油气“甜点区(段)”主要受生烃中心和厚层砂岩分布共同控制,页岩油气“甜点区(段)”主要受富有机质页岩规模、热演化程度、天然裂缝等共同控制。随着页岩层系油气的深入勘探开发,以大面积连续分布为标志特征的页岩层系油气地质理论将深入发展,成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下一次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 甜点区 页岩层系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连续型油气聚集 共生盆地
下载PDF
内蒙河套地区黄河阶地与新近纪砾石层的发现及其对黄河发育、中国河流古老性与河湖共存论的意义 被引量:23
10
作者 赵希涛 贾丽云 胡道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5-886,共42页
通过内蒙河套地区的多次野外调查和多个横穿黄河河谷剖面的测量,热释光(OSL)与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样品的采集和测定,以及与黄河上中游其它河段和长江及中国其它河流河段的对比,从而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发现与认识:(1)河套地区不仅包... 通过内蒙河套地区的多次野外调查和多个横穿黄河河谷剖面的测量,热释光(OSL)与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样品的采集和测定,以及与黄河上中游其它河段和长江及中国其它河流河段的对比,从而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发现与认识:(1)河套地区不仅包括了具有多期湖泊发育,堆积了厚达数千米的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的断陷盆地,而且在其北侧的阴山山脉南麓,特别是南侧的鄂尔多斯高原北缘,还保存着拔河高度可达300m或更高的黄河9级阶地(T1~T9)。其中,T1的拔河高度2~12m,为内叠的堆积阶地,由松散的砂砾层组成,沿黄河及其支流均有分布。T2至T4,拔河高度分别为12~45m,28~80m和60~115m,阶地高度有自下游向上游变小的趋势。这些阶地大多分布在河套盆地之内,往往以河套古湖的湖相沉积为基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有时以三趾马红土或古近纪地层甚至基岩为基座,在阴山南麓,则以湖相地层、古近纪地层或基岩为基座,往往缺少三趾马红土。河套古湖的湖相沉积往往呈海拔1080~1100m的湖积台地出现,如在托克托东南表现最为明显。在湖积台地之上,有时能见到马兰黄土覆盖,其底部甚至有隐约的古土壤层S1出现。T5至T8,拔河高度分别为75~160m,130~200m,170~260m和250~295m,也有下游高差大、上游相对较小的趋势。组成阶地的砾石层或砂砾石层,有时与含1至多条古土壤的黄土互层,而以三趾马红土或古近纪地层甚至基岩为基座。有时在阶地沉积或三趾马红土之下,保存有河流相的砾石或砂砾石层,部分已被钙质胶结而成为砾岩或砂砾岩,显然是古黄河的沉积物。T9阶地我们只在黑赖沟剖面的两个地点发现,其拔河高度为290~315m,且下伏含有多达22层白色钙质结核层的三趾马红土的基座。(2)ESR与OSL测年结果表明,阶地的时代贯穿了整个第四纪时期。其中,T1形成于全新世中期:T2至T4分别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中期和早中期;河套古湖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T5~T9分别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中期、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早期。在黄河T5~T8之下,特别是其基座的三趾马红土之下所发现的古黄河的砾石层、砂砾层或胶结的砂砾层,其所夹砂层的石英热活化法ESR年龄测定结果为中新世或上新世。(3)研究表明,自新近纪以来,黄河不仅一直存在于强烈下沉的河套盆地,而且也徘徊在与其相伴的、长期持续但具有不同隆升幅度的阴山山脉南麓和鄂尔多斯高原北缘之间。这表明,即使在河套断陷的成湖时期,无论是断陷湖还是堰塞湖,黄河不仅可以从一端注入湖泊并从其另一端流出,而且河道也可以在湖泊的一侧或两侧流动。这就是河湖共存。(4)作者在对黄河整个上-中游及部分其它河段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还发现,自新近纪早中期以来,黄河就是一条上、下游贯通的古老大河,尽管古黄河的遗迹已受到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不同特征的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发生了巨大的破坏与变动,使其保存状况和连续性远不如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古黄河遗迹。(5)湖泊与河流是可以共存的。黄河并非泄空了某个断陷盆地(如三门古湖、河套古湖、贵德古湖、共和古湖等)才开始出现的,也不是第四纪以来因溯源侵蚀而逐段贯通的。黄河干流所流经的众多断陷盆地,可以多阶段成湖,也可以多次泄空;河道可以像现今梯级开发的水库而与古湖呈串珠状相连,也可以流经其旁与之并列;但黄河始终存在。(6)黄河自中新世早中期形成以来,可以深深地切割隆升地段的高山高原低山丘陵,形成沿途许多巨大的峡谷与多级河流阶地,也可以不断地充填所途经的强烈断陷地段的盆地谷地平原,形成巨厚的晚新生代地层,但黄河则始终存在,甚至在不同时期均能保留其大体呈抛物线状的河流纵剖面。(7)新近纪以来,黄河不仅一直存在于强烈下沉的河套盆地,而且也徘徊在与其相伴但具有不同隆升幅度的阴山山脉南麓和鄂尔多斯高原北缘之间。这表明,它不仅在不同河段可以同时穿越许多个隆升的高原山地和沉降的盆地平原,而且同一河段也可以游荡在隆升的山地或高原及下沉的平原或盆地之间。河套地区就是一个河湖多阶段共存的典型范例。(8)作者综合对黄河、长江等中国大型水系干流河谷发育问题的初步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几点想法供今后研究加以重视:(1)黄河与长江等中国其他典型的大型河流应该都是古老的,并且大多至少形成于中新世早中期,这就是中国河流的古老性。但因研究程度限制,目前对这些河流的最初发育情况并不清楚。(2)在河流的长期发育过程中,会由于内外动力的原因(如构造升降运动、断裂活动、地震、冰川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等),在某一或某几个河段,会有一段或几段或长或短的时期,有构造湖或堰塞湖发育,但因河流规模巨大,始终能穿过这些湖泊或者在其旁流过,这就是河湖共存论。用湖泊贯通或河流袭夺解释中新世以来就已经存在的黄河、长江和中国其他河流是近期形成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而要寻找黄河和中国其他河流的起源,是否由袭夺而来的问题,则至少要在中新世初或之前的古近纪去解决。(3)一条源远流长的大型河流一旦形成,由于其水量充沛,侵蚀与堆积能力很强,一般的内外动力作用都是难以阻挡的:它能穿过强烈活动的构造带并侵蚀切割因构造引起的隆升地段,在高山高原低山丘陵上形成峡谷或多级阶地;也能在长期下沉的盆地谷地平原中,不断地充填堆积,形成巨厚的冲积层,即使在其流经地区会有多段不同性质与幅度的升降运动不断地改变其纵剖面,但每条河流除其源头段的小河或冲沟外,在其绝大多数时段,都会大体保存其抛物线状的形状。受到调查研究程度的限制,目前仍无法完整地勾绘新近纪不同时期古黄河的位置和恢复其演变历史,也因缺少对河套断陷中的晚新生代地层的详细研究及其与断陷之外受到构造变动的古黄河沉积物的对比研究,而无法恢复其确切的升降运动幅度与速率,这些都期待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河流阶地 古砾石层 晚新生代 黄河发育史 河湖共存
下载PDF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下段多河型地震地貌学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谈明轩 朱筱敏 +3 位作者 刘强虎 刘伟 李顺利 赵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1-419,共9页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是渤海地区浅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利用地震地貌学方法结合现代河流体系卫星照片,在重点区的若干典型地层切片中识别出顺直河、中—低弯度曲流河(弯曲度1.2~1.8)及辫状河等多种河流...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是渤海地区浅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利用地震地貌学方法结合现代河流体系卫星照片,在重点区的若干典型地层切片中识别出顺直河、中—低弯度曲流河(弯曲度1.2~1.8)及辫状河等多种河流地貌类型,并在明下上亚段沉积阶段发现了辫状河、曲流河共存现象。古沉积坡降分析表明,在整体宽缓的沉积背景下,顺直河、曲流河坡降整体偏小,辫状河坡降相对较大。利用地貌—水动力关系进行古流量估算,认为辫状河满岸流量最大可达3 942 m ^3 /s,曲流河满岸流量最小为145 m^ 3 /s,顺直河满岸流量一般小于300 m^ 3 /s。基于坡降—流量进行河流类型的判别,可增进对研究区不同河型发育特征、多河型地貌、辫曲共存现象及复杂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辫曲共存 多河型 明化镇组下段 新近系 沙垒田地区 渤海
下载PDF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与启示——以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汪燕林 岳文泽 +3 位作者 张水军 夏皓轩 雷明 王建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4期37-43,共7页
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是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该工程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道法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践NbS思维模式和生... 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是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该工程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道法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践NbS思维模式和生态智慧监管方式,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提出“问题诊断—原因剖析—目标设定—工程谋划—绩效评价—运维管护”技术链条及参照系统选取标准,针对性部署重要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水生态保护修复、土地保护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及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共5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同时对“山水工程”实践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保护修复 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修复 NBS 瓯江源头区域
下载PDF
从共存安全到共生安全:基于边境安全特殊性的思考 被引量:37
13
作者 刘雪莲 欧阳皓玥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156,共22页
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的至高无上性和国家领土的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生存"的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的边... 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的至高无上性和国家领土的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生存"的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的边境安全随之体现出"防范危险"和"共存安全"的主要特性。如今,由于全球化进程和国家的开放政策,相应地引发了实体边界弱化和"软边界"扩散等边境地区的新变化,同时,边境屏蔽效应相对减弱,中介效应凸显,使边境地区呈现安全与发展并举甚至以发展为主导的安全态势,边境安全的特征发生重大转变。边境地区安全问题的复杂化、安全的渗透性和联动性增强、安全中注入发展的因素以及安全的社会化建构等特征与"共生"理论中的多元性、内生性、交互性、共生性等特征相似,而且有相适应的研究议题,使边境安全问题可以从共生视角进行探讨。边境安全的变化使边境在实现"共存安全"的同时强调"共生安全与发展",在关注当下安全的同时也注重安全的未来。文章以边境安全的特殊性为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共生安全"的新理念,并在"共存安全"和"共生安全"特性的比较中,探索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边境安全 共存安全 共生安全 国际安全理论
下载PDF
渤海海冰对波浪推算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娜 李帅 +2 位作者 耿姗姗 张庆河 何小松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04-1610,共7页
为了合理推算冰水共存海域的设计波浪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包含冰影响的波浪推算方法,通过将冰浓度以线性变化的加权百分比的方式纳入SWAN模型的风应力方程中,进而用于模拟冰水共存条件下的波浪演化,并以2011—2012年为例研究了渤海海冰... 为了合理推算冰水共存海域的设计波浪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包含冰影响的波浪推算方法,通过将冰浓度以线性变化的加权百分比的方式纳入SWAN模型的风应力方程中,进而用于模拟冰水共存条件下的波浪演化,并以2011—2012年为例研究了渤海海冰对波浪分布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2011—2012年海冰覆盖的范围最多占整个渤海的33.3%,而渤海有效波高和谱峰波周期受冰影响的区域最多分别占整个渤海的75.8%和73.0%。辽东湾靠近湾顶区域的有效波高和谱峰波周期在整个冬季受冰影响最多减小了70%,而渤海湾和莱州湾受冰影响的衰减程度最高可达10%。结果表明:海冰的存在不仅阻挡了海-气之间的热量和动量交换,导致冰覆盖区域的有效波高和谱峰波周期受海冰影响减小,而且相当于减小了整个渤海的有效风区,使得靠近冰区的无冰海域的有效波高和谱峰波周期也受海冰影响而减小。因此,海冰的影响在寒区海域的设计波浪推算过程中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波浪 冰浓度 风应力 加权百分比 SWAN模型 冰水共存 有效风区
下载PDF
蓝牙与802.11b相互干扰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刚 王欣 谈振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由于使用相同频段,使得蓝牙网络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严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本文主要对蓝牙网络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情况进行分析与综述,然后简要介绍了克服干扰实现两者共存的方法,以期为相关问题的... 由于使用相同频段,使得蓝牙网络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严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本文主要对蓝牙网络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情况进行分析与综述,然后简要介绍了克服干扰实现两者共存的方法,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给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牙 无线个域网 802.11b 无线局域网 干扰 共存机制
下载PDF
蓝牙与802.11b的干扰与共存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刚 谈振辉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由于使用相同频段,使得蓝牙网络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严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蓝牙网络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情况,然后对于克服干扰实现两者共存诸方法进行分析与评述,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 由于使用相同频段,使得蓝牙网络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严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蓝牙网络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情况,然后对于克服干扰实现两者共存诸方法进行分析与评述,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给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蓝牙 无线个域网 IEEE 802.11b 无线局域网 干扰 共存机制
下载PDF
民族和谐共生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广西龙脊地区的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赣丽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1,共6页
本文以广西龙脊地区实地调查的材料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主要从各民族之间日常生活中的往来和通婚状况等方面,论述境内民族关系解放前后的变化,描述了当代民族之间和谐共生的现状。龙脊的个案说明,在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指导下,各民族在社... 本文以广西龙脊地区实地调查的材料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主要从各民族之间日常生活中的往来和通婚状况等方面,论述境内民族关系解放前后的变化,描述了当代民族之间和谐共生的现状。龙脊的个案说明,在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指导下,各民族在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走上了融合共生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和谐共生
下载PDF
对青海地区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互动共存层次的探讨——以回族和藏族的互动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索南旺杰 何启林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4-77,共4页
在青海地区,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的互动共存关系主要体现在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民众与信仰藏传佛教的民众之间的互动。本文以青海回族和藏族的互动为个案,阐释了青海地区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互动共存的层次。
关键词 青海地区 伊斯兰教 藏传佛教 互动共存 回族 藏族 互动
下载PDF
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金海 Hajime Mase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3,共6页
基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波浪绕射的影响和水流引起的波浪弥散多普勒效应,应用包含水流和地形影响的激破波模式计算波浪破碎的能量耗散,采用一阶上迎风有限差分格式离散控制... 基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波浪绕射的影响和水流引起的波浪弥散多普勒效应,应用包含水流和地形影响的激破波模式计算波浪破碎的能量耗散,采用一阶上迎风有限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分别计算了有无近岸流情况下单向和多向随机波浪的波高分布,考虑水流影响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比较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复演由于离岸流引起的波高增大,可用于波流共存场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的模拟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共存场 波作用量守恒方程 多向随机波浪 数学模型 波浪传播变形
下载PDF
东北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低孔-低渗油层井中化探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以发 胡俊 +1 位作者 樊兆聚 彭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9-132,140,共5页
油田区位于东北腰英台区域性隆起带,属构造复合性圈闭,岩性多为致密砂岩、细砂岩。油储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普遍较低,属于低孔渗储层,储层为油水同层、含油水层。虽然在地质录井和气测录井中很难发现油水同层的低孔渗油气层,但是在井... 油田区位于东北腰英台区域性隆起带,属构造复合性圈闭,岩性多为致密砂岩、细砂岩。油储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普遍较低,属于低孔渗储层,储层为油水同层、含油水层。虽然在地质录井和气测录井中很难发现油水同层的低孔渗油气层,但是在井中化探录井中能发现它的特殊性,通过实践、研究、应用相结合,形成了如何判别油水同层的低孔渗油气层的井中化探录井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腰英台地区 低孔-低渗油层 油水同层 井中化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