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nnel behaviour and support associated with the weak rock masses of flysch 被引量:2
1
作者 V.Marinos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Flysch formations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sed by evident heterogeneity in the presence of low strength and tectonically disturbed structures.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geological materials demands a more specialized geo... Flysch formations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sed by evident heterogeneity in the presence of low strength and tectonically disturbed structures.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geological materials demands a more specialized geoengineering characteris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assessment of the behaviour in underground excava- tions, and the instructions-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support measures for flysch layer qualitativel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flysch rock mass, 12 tunnels of Egnatia Highway, constructed in Northern Greece,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cords. Flysch formations are classified thereafter in 11 rock mass types (I-XI), according to the siltstone -sandstone proportion and their tectonic disturbance. A special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GSI) chart for heterogeneous rock masses is used and a range of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every flysch type is presented. Standardization tunnel behaviour for every rock mass type of flysch is also presented, based on its site-specific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ucture, intact rock strength, persistence and complexity of discontinuities. Flysch, depending on its types, can be stable even under noticeable overburden depth, and exhibit wedge sliding and wider chimney type failures or cause serious deformation even under thin cover. Squeezing can be observed under high overburden depth. The magnitude of squeezing and tunnel support requirements are also discussed for various flysch rock mass types under different overburdens. Detailed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selecting immediate support mea- sur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incipal tunnel behaviour mode and the experiences obtained from these 12 tunnels. Finally, the cost for tunnel support from these experiences is also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ysch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GSI) weak rock tunnel behaviour Temporary support
下载PDF
Tunnelling through weak and fragile rocks of Himalayas
2
作者 Goel 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6期783-790,共8页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unnelling has been going on in India for various projects such as hydroelectric power, irrigation, roads and railways. Most of these projects are located in Himalayas, far away from the urban...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unnelling has been going on in India for various projects such as hydroelectric power, irrigation, roads and railways. Most of these projects are located in Himalayas, far away from the urban areas. Tunnelling through weak and jointed rock masses such as the one in the Himalayas is a challenging task for the planners, designers, engineers and geologists because of high overburden, thickly vegetated surface, weak, poor and fragile rocks and highly varying geology with the presence of numerous small and big shear zones, faults, etc. Due to these reasons, various tunnelling problems have been faced in the past and are still being encountered. Failures and the problems may be regarded a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generating new knowledge base and thereby increasing self-reliance in tunnelling. The experiences of Himalayan tunnelling through weak and fragile rocks covering varying and mixed geology, understanding on tunnelling in squeezing ground conditions and applicability of TBM in Himalayas are presented. It has also been highlighted that the probe holes planning, drilling and monitoring shall be followed seriously to reduce the geological su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ying geology Mixed geology weak and fragile rocks Himalayan tunnelling Ground condition Squeezing
下载PDF
软弱夹层位置与厚度对隧道开挖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3
作者 周梓燚 李剑光 +1 位作者 李纪伟 程钟玥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4期1210-1215,共6页
针对软弱夹层对隧道开挖的影响问题,以软弱夹层的位置(1.5 d、2 d、2.5 d)和厚度(1 m、1.5 m、2 m)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软件Midas GTS NX,建立了9种工况下全断面分步开挖的数值模型并通过监测断面A(y=5 m)、B(y=10 m)、C(y=15 m... 针对软弱夹层对隧道开挖的影响问题,以软弱夹层的位置(1.5 d、2 d、2.5 d)和厚度(1 m、1.5 m、2 m)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软件Midas GTS NX,建立了9种工况下全断面分步开挖的数值模型并通过监测断面A(y=5 m)、B(y=10 m)、C(y=15 m)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监测面A、B、C上各关键点的变形值中拱顶与拱底的变形量最大,其次为拱墙与拱脚。软弱夹层的位置越靠近隧道,各关键点的变形量越大,其次是软弱夹层的厚度越大,各关键点的变形量越大。在具有软弱夹层的隧道开挖工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软弱夹层对隧道开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隧道开挖 数值模拟 极差分析
下载PDF
松散软弱围岩煤巷高效掘进及支护工艺优化研究
4
作者 徐钰斌 赵启峰 +5 位作者 耿宁 蒋大峰 马跃 彭瑞 庄通 杨学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5,共7页
针对芦岭煤矿9^(#)煤层松散软弱围岩煤巷掘进技术难题,分析松散软弱围岩煤巷高效掘进支护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关键支护工序,并实现松散软弱围岩煤巷挖底、控顶、护帮整体控制效果,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芦岭煤矿Ⅱ946回风巷掘进支护... 针对芦岭煤矿9^(#)煤层松散软弱围岩煤巷掘进技术难题,分析松散软弱围岩煤巷高效掘进支护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关键支护工序,并实现松散软弱围岩煤巷挖底、控顶、护帮整体控制效果,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芦岭煤矿Ⅱ946回风巷掘进支护方案及高效掘进工艺进行计算机模拟,设计松散软弱煤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措施,即“注浆锚杆(锚索梁)超前主动支护+协同柔性支护”工艺,现场试验表明芦岭煤矿Ⅱ946回风巷每日掘进从2.4 m增加到3.0~3.6 m,控制了松散软弱围岩的变形,提高了掘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软弱围岩 高效掘进 支护工艺优化 掘进效率
下载PDF
软弱局部透水地层注浆止水盾尾刷更换技术
5
作者 丁程 程姿洋 +1 位作者 王文恺 杨平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由于长距离、小半径盾构掘进情况越来越多,导致盾尾刷因长时间受力或受力不均而磨损,降低或失去密封性,需对其及时进行更换。本研究以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虎殿路站—虎丘湿地公园站出入场线区间更换盾尾刷为背景,基...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由于长距离、小半径盾构掘进情况越来越多,导致盾尾刷因长时间受力或受力不均而磨损,降低或失去密封性,需对其及时进行更换。本研究以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虎殿路站—虎丘湿地公园站出入场线区间更换盾尾刷为背景,基于盾尾刷更换各种止水方式比选分析,结合该工程位于软弱局部透水地层特点,提出并实施了一种多方式注浆止水的盾尾刷更换方法。即在软弱局部透水地层中,通过在盾尾注入聚氨酯、惰性浆液、双浆液,以及通过盾体径向注入惰性浆液,对盾尾前后地下水进行有效封堵,再通过拆卸一环管片进行第一道盾尾刷的拆卸与更换,更换期间实测表明地表累积沉降与日沉降均满足控制要求,注浆加固后打开观测孔止水效果良好,仅耗时14 d便恢复掘进。本研究提出的软弱局部透水地层注浆止水的盾尾刷更换成套工艺与方法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弱局部透水地层 盾尾刷更换 多种浆液交叉注浆 注浆止水
下载PDF
软弱结构条件下支护技术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志刚 《北方建筑》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如果围岩不稳定会导致施工难度上升。本文深入分析了软弱结构条件下常用的施工支护技术。在软弱结构条件下进行隧洞开挖施工作业时,需要对软弱结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明确适合的支护方式。本工程应用钢架结构作... 在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如果围岩不稳定会导致施工难度上升。本文深入分析了软弱结构条件下常用的施工支护技术。在软弱结构条件下进行隧洞开挖施工作业时,需要对软弱结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明确适合的支护方式。本工程应用钢架结构作为主要支护材料,针对隧洞特点、地质条件,将铣挖机开挖和人工开挖进行有效结合,利用高强度、轻重量、可升降的安全防护棚辅助施工,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隧洞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结构 支护技术 隧洞
下载PDF
软弱地层盾构穿越老旧民居变形规律分析
7
作者 安朋飞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老旧浅基础民居安全性较低,盾构穿越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杭州某出入线段盾构穿越老旧民居为背景,分析盾构穿越民居变形规律,探讨盾构穿越民居掘进参数最优区间。结果表明,出入线段无论先下穿后侧穿或先侧穿后下穿,民居竖向位移... 老旧浅基础民居安全性较低,盾构穿越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杭州某出入线段盾构穿越老旧民居为背景,分析盾构穿越民居变形规律,探讨盾构穿越民居掘进参数最优区间。结果表明,出入线段无论先下穿后侧穿或先侧穿后下穿,民居竖向位移曲线较一致,且第一次穿越前后变形较小,第二次穿越时变形迅速增大,主要表现为沉降;盾构埋深、注浆参数等对老旧民居变形、倾斜影响较大;地表沉降曲线大致呈漏斗形,出线段施工对地表变形影响较小,入线段施工对出线段地表变形影响较大,对自身上部土体变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层 盾构穿越 老旧民居 变形规律 掘进参数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盾构法隧道工程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易国良 陈馈 +2 位作者 卢高明 周建军 范文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I0005-I0024,共40页
基于盾构施工特点,对盾构法施工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创新进展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市政公路、城市铁路、城市水工隧洞、城市综合管廊等工程中的最新应用,阐述城市盾构法隧道在地质条件多样化、越江跨海常态化、结构断... 基于盾构施工特点,对盾构法施工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创新进展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市政公路、城市铁路、城市水工隧洞、城市综合管廊等工程中的最新应用,阐述城市盾构法隧道在地质条件多样化、越江跨海常态化、结构断面多元化、地面条件复杂化、隧道结构耐久性等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介绍超大直径盾构装备、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换刀、多模盾构、类矩形盾构隧道建造、联络通道机械法施工、软硬极端悬殊地层掘进、富水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地下高地震烈度盾构隧道减隔震抗震和超长距离综合施工等技术创新成果;总结不良地质识别、设备状态实时感知、同步推拼连续掘进、盾构自动驾驶技术、盾构智能化管控平台等盾构智能掘进技术进展;指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盾构法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地铁隧道、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城市给排水等设施需要不断更新,并网络化,盾构法隧道技术需要不断发展,盾构法隧道智能化施工需日趋精益。未来盾构装备将朝着“多模式、无刀化、外星化”等多元化,多源信息感知、管片智能拼装、地质探测预报、自主感知掘进决策等智能化以及特大直径、超长距离、超大埋深、超高水压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铁隧道 市政公路隧道 城市铁路隧道 城市水工隧洞 城市综合管廊 盾构法隧道工程 超大直径盾构装备 软硬极端悬殊地层 智能化掘进技术 同步推拼连续掘进
下载PDF
邻近寺庙群高海拔隧道钻爆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9
作者 代青华 易帅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为解决同赛高速隧道施工中振动风险高、作业面不足、洞身超挖的问题,自主研究开发爆破风险识别程序,基于地质背景与施工条件,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工程实测等方式,开展隧道钻爆布孔形式、装药结构、轮廓线等技术参数优化研究。现场... 为解决同赛高速隧道施工中振动风险高、作业面不足、洞身超挖的问题,自主研究开发爆破风险识别程序,基于地质背景与施工条件,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工程实测等方式,开展隧道钻爆布孔形式、装药结构、轮廓线等技术参数优化研究。现场实践表明:通过应用研发振动风险识别程序,可大幅度提高现场振动风险识别、动态控制能力,有效避免了敏感人群、建筑群受扰动风险;依据现场有效作业面设大倾角掏槽布孔,辅以扩槽孔、拱顶单排下压孔等措施,在满足掏槽、破岩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了提升工效的预期;采用优化周边孔装药结构、收紧拱顶轮廓线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洞身排险后超挖量,现场初支喷混超方量由200%降低至100%以内,同时每循环节省药量约20kg,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爆破 振动 软弱围岩 参数优化 离散元分析
下载PDF
裂隙发育区软弱夹层隧道病害机理及处治措施
10
作者 郭震山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围岩裂隙发育且存在软弱夹层时,将显著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本文针对某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出现的衬砌开裂、路面沉陷等病害,采用现场检测、室内试验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病害产生机理... 围岩裂隙发育且存在软弱夹层时,将显著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本文针对某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出现的衬砌开裂、路面沉陷等病害,采用现场检测、室内试验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病害产生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综合处治措施,最后对处治后结构受力特性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价。研究表明:病害段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且存在巨厚泥岩夹层;同时支护结构施工存在严重缺陷,两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软弱夹层部位衬砌结构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出现超过混凝土抗拉承载力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掉块,诱发隧道病害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裂隙发育 软弱夹层 病害机理 处治措施
下载PDF
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技术探究
11
作者 王锋涛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1期148-149,157,共3页
软弱围岩是隧道施工中难度较大的部分,具有强度低、稳定性差、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施工中容易出现隧道坍塌及地表下沉等情况。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实施动态控制尤为重要。结合某高铁隧... 软弱围岩是隧道施工中难度较大的部分,具有强度低、稳定性差、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施工中容易出现隧道坍塌及地表下沉等情况。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实施动态控制尤为重要。结合某高铁隧道的具体施工情况,就软弱围岩施工进行分析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施工技术 动态控制
下载PDF
超大断面浅埋软弱围岩市政隧道施工分析
12
作者 许世豪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随着市政道路工程逐渐完善,隧道断面不断增大,常面临超大断面浅埋软弱围岩的施工工况,对隧道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经过对常见施工方法的分析,结合某工程项目对隧道施工方法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建立双侧壁导坑法模型以及交叉中隔壁法模... 随着市政道路工程逐渐完善,隧道断面不断增大,常面临超大断面浅埋软弱围岩的施工工况,对隧道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经过对常见施工方法的分析,结合某工程项目对隧道施工方法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建立双侧壁导坑法模型以及交叉中隔壁法模型,对两种工法进行比对,关注围岩位移的监测,控制支护变形以及地面沉降等问题,选择最佳施工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软弱围岩 市政隧道 施工方案
下载PDF
软弱围岩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支护结构参数比选
13
作者 朱铭 《山西建筑》 2024年第8期170-173,共4页
以乐汉高速为工程背景,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分别构建地层结构模型和荷载结构模型,研究不同支护参数下隧道围岩变形及结构受力特征,结合结构安全系数,比选出隧道最为合理的支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支厚度下结构受力均呈现边墙>... 以乐汉高速为工程背景,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分别构建地层结构模型和荷载结构模型,研究不同支护参数下隧道围岩变形及结构受力特征,结合结构安全系数,比选出隧道最为合理的支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支厚度下结构受力均呈现边墙>拱腰>拱顶的分布规律,围岩变形呈现仰拱>拱顶>拱腰>边墙的分布规律,随着初支厚度的增加,结构受力及围岩变形均逐渐降低,但跌幅较小,在15 cm厚初喷C25支护下结构受力及围岩变形均满足工程要求。对于软岩浅埋公路隧道,结构安全系数最小值位于隧道拱顶,且随衬砌厚度增加而逐渐提高,采用45 cm,55 cm,65 cm厚C30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系数及裂隙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为了节省经济,减少工程投资,二衬可选择45 cm厚C30钢筋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浅埋隧道 支护体系 参数比选 数值分析 安全系数
下载PDF
浅埋软岩大跨度双线铁路隧道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14
作者 赵祥 《价值工程》 2024年第9期32-34,共3页
在浅埋软岩大跨度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软岩大变形是尤为常见的现象,而其中沉降现象更为突出。如何降低沉降,减小其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和维护成本,是尤为必要的。鉴于此,本文依托渝昆高铁山田隧道和华山松隧道3号横洞,开展... 在浅埋软岩大跨度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软岩大变形是尤为常见的现象,而其中沉降现象更为突出。如何降低沉降,减小其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和维护成本,是尤为必要的。鉴于此,本文依托渝昆高铁山田隧道和华山松隧道3号横洞,开展隧道沉降变形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监测施作沉降控制措施前后隧道结构的沉降变形,分析了隧道沉降措施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施作沉降预控措施的里程段,沉降量远小于未采取措施的里程段。该结果验证了沉降处置措施的有效性,为高速铁路软弱围岩段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隧道 浅埋隧道 软弱围岩 沉降控制
下载PDF
软弱围岩隧道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带仰拱一次开挖工法定额测定研究
15
作者 李准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合理确定隧道开挖施工技术及投资是铁路建设者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选取玉磨铁路立新隧道和月牙田隧道相关工点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统计,采用写实统计法和现场测定法,分析工法方案和要求,收集测定现场... 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合理确定隧道开挖施工技术及投资是铁路建设者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选取玉磨铁路立新隧道和月牙田隧道相关工点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统计,采用写实统计法和现场测定法,分析工法方案和要求,收集测定现场工料机组成及费用情况,并与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带仰拱一次开挖工法定额。为铁路相关部门下一阶段造价标准修订补充、完善隧道工程的预算定额体系、促进我国铁路投资控制良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软弱围岩隧道 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带仰拱一次开挖 施工组织模型 定额测定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隧道围岩渗流稳定性离散元分析
16
作者 董琪 王媛 陈宇 《河南科学》 2024年第7期1011-1018,共8页
软弱夹层和地下水渗流作用均对隧道开挖时的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依托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工程,搭建了PFC-FLAC流固耦合模拟平台,通过与均质围岩隧道位移理论解作对比,验证了该平台模拟渗流作用下隧道开挖时围岩力学响应的可靠性.在此... 软弱夹层和地下水渗流作用均对隧道开挖时的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依托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工程,搭建了PFC-FLAC流固耦合模拟平台,通过与均质围岩隧道位移理论解作对比,验证了该平台模拟渗流作用下隧道开挖时围岩力学响应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隧道围岩的失稳破坏过程进行了非连续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隧道开挖后围岩位移场、应力场、裂纹动态发展规律及能量场演化规律,研究了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失稳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的围岩破坏形式表现为顶部软弱夹层区域出现大量张拉和剪切裂纹,软弱夹层和少部分砾岩逐渐剥落破坏.洞周围岩迅速形成一个带有缺口的接触力链环,环内围岩应力卸载明显,洞周围岩的应变能密度差值均呈现先减小后回升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渗流作用 软弱夹层 离散元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隧道软弱破碎岩层辅助支护超前小导管施工
17
作者 陈浩歌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13期160-162,共3页
为保证隧道软弱破碎岩层在浅埋暗挖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产生流沙或者塌方现象,需要在开挖之前提前对被开挖的土体做好超前加固或者常用支护等保护措施。本文分析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在隧道软弱破碎岩层辅助支护工程中的操作要点和关键... 为保证隧道软弱破碎岩层在浅埋暗挖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产生流沙或者塌方现象,需要在开挖之前提前对被开挖的土体做好超前加固或者常用支护等保护措施。本文分析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在隧道软弱破碎岩层辅助支护工程中的操作要点和关键技术,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总结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意见,以保证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该项施工工艺对隧道工程的建设作用,为隧道工程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弱破碎岩层 超前小导管注浆 辅助支护 施工
下载PDF
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18
作者 阳成春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11期193-195,共3页
隧道作为交通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之一,对缩短线路距离、改善运行条件等都具有突出作用。而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构造影响强烈、节理裂隙发育、挤压和蚀变等地质条件,造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出现大变形开裂的现象,严... 隧道作为交通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之一,对缩短线路距离、改善运行条件等都具有突出作用。而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构造影响强烈、节理裂隙发育、挤压和蚀变等地质条件,造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出现大变形开裂的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为此,超前掌握施工区域地质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开挖支护手段对容易发生大变形区域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因地质条件影响隧道围岩出现大变形、坍塌等,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大变形隧道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隧道浅埋段半圆拱形初砌结构荷载反分析研究
19
作者 李佳莉 周兴宇 +1 位作者 段鑫鹏 刘英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3期542-546,共5页
结合浅埋段初砌-围岩层间压力、初砌钢拱架应力、上台阶初砌相对周边收敛等监测数据,建立半圆拱形初砌结构平面有限元模型,利用径向、切向未知荷载模拟复杂围岩响应,提出影响线方法,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荷载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 结合浅埋段初砌-围岩层间压力、初砌钢拱架应力、上台阶初砌相对周边收敛等监测数据,建立半圆拱形初砌结构平面有限元模型,利用径向、切向未知荷载模拟复杂围岩响应,提出影响线方法,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荷载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用荷载反分析方法可准确模拟复杂浅埋段围岩与未闭合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反分析结果有效可靠,时效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软岩段 监控量测 荷载反分析
下载PDF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钻爆设计及支护体系研究
20
作者 周川 王进 +2 位作者 马冰 任波 何雪清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洞口是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的关键性控制节点,钻爆施工不当极易造成地表沉降过大、洞口塌方、边坡滑移等安全事故,提出一套系统完整的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洞口钻爆设计方案及支护体系迫在眉睫。依托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东段)工程龙泉山二... 洞口是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的关键性控制节点,钻爆施工不当极易造成地表沉降过大、洞口塌方、边坡滑移等安全事故,提出一套系统完整的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洞口钻爆设计方案及支护体系迫在眉睫。依托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东段)工程龙泉山二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开挖工法、钻爆参数、支护体系等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钻爆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超前管棚对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加固,形成类似拱壳的连续体,可主动承担上方围岩压力,同时管棚提供的抗剪力提高了整体的抗剪、抗弯能力,稳定了有滑移风险的岩体;管棚直径越大,地表沉降越小,控制效果越好,更有利于促进隧道掌子面稳定;采用“规范钻爆作业、优化钻爆参数设计以及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案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降低隧道拱顶塌方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浅埋偏压隧道 洞口 钻爆设计 支护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