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eismic site response and slope instability using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material point method
1
作者 Abdelrahman Alsardi Alba Yerro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641-658,共18页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explicit generalized-a time scheme and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material point method(MPM)for the simulation of coseismic site response.The proposed boundary condition uses an intuit...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explicit generalized-a time scheme and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material point method(MPM)for the simulation of coseismic site response.The proposed boundary condition uses an intuitive particle-relocation algorithm ensuring material points always remain within the computational mesh.The explicit generalized-a time scheme was implemented in MPM to enable the damping of spurious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s.Firstly,the MPM was verified against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Secondly,ability of the MPM in capturing the analytical transfer function was investigated.Thirdly,a symmetric embankment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und motion arias intensity(I_(a)),geometry dimensions,and constitutive 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model size,the higher the crest runout and settlement for the same ground motion.When using a Mohr-Coulomb model,the crest runou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_(a).However,if the strain-softening law is activated,the results are less influenced by the ground motion.Finally,the MPM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ewmark sliding block solution.The simplified analysis herein highlights the capabilities of MPM to capture the full deformation process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e importance of geometry characterization,and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constitutive models when simulating coseismic site response and subsequent large de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eismic site response periodic conditions Time integration Material point method(MPM)
下载PDF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Corner Period of Site-Related Design Spectra
2
作者 WuJian GaoMengt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5年第1期29-34,共6页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it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ccomplished in the past decades, 96 site-related design spectra are selected as sample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value of the corner period (T ...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it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ccomplished in the past decades, 96 site-related design spectra are selected as sample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value of the corner period (T g) of the design spectrum in GBJ11-89 (China Seismic Building Code, issued in 1989) is lower than the value obtained by sit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The same situation exists when we compare the design spectra of the Codes to the spectra according to the earthquake records. The value in current seismic design code, GBJ50011-2001 issued in 2001,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GBJ11-89, but still less than the value obtained by sit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f we accept the value got by sit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we have a suspicion that 2/3 of buildings built according to GBJ11-89 will not be safe when an earthquake with 2%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in 50 years occ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关联 设计频谱 角周期 地震编码 波动效应
下载PDF
Targeted montoring to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3
作者 张俐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66-266,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rent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in inpatients and explore the controlling aim and methods. Methods The infection rates of surgical sites of 287 operated cases fr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rent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in inpatients and explore the controlling aim and methods. Methods The infection rates of surgical sites of 287 operated cases from May to Dec 31,2007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montoring to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rate
下载PDF
玉溪遗址多期古洪水的气候背景与周期性
4
作者 李中轩 朱诚 +1 位作者 袁胜元 焦士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动物骨屑AMS ^(14)C年代数据,用Bacon程序拟合玉溪遗址剖面的沉积-年代关系,判定玉溪剖面古洪积层形成时段为约6.4 ka BP~7.3 ka BP。(2)古洪水沉积序列的粒度和端元分析结果显示,玉溪古洪积层由细粉砂-粉砂组成,表明古洪积层为溢岸憩流和滞水缓流堆积而成。(3)孢粉组合、磁化率、Rb/Sr和Si/Al比值等环境指标显示,玉溪剖面的古洪水沉积经历了早期湿热、中期温干、晚期暖湿三个阶段,其中古洪积层在温干阶段的沉积速率最大(30 cm·(100a)^(-1)),而且古洪水发生的频率亦高于湿热期。(4)古洪水沉积序列的小波功率谱分布特征表明,玉溪剖面的古洪水存在约30 a的短周期和约350 a的长周期;其长周期与区域性气候冷事件相关、短周期与ENSO事件导致的夏季风异常有关。本文提出的搬运洪积物的三种动力类型、干湿期古洪水的沉积速率差异以及古洪水泛滥的长短周期,对研究新石器早期重庆地区的人地关系和长江上游的洪水发生机制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沉积 环境变迁 端元分析 古洪水周期 气候异常 玉溪遗址
下载PDF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5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下载PDF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商代墓葬科技考古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楠 左豪瑞 +4 位作者 杨凡 闫欣 杨颖亮 吴小红 孙战伟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通过人及动物骨骼的碳十四年代测定,陕西清涧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的日历年代集中在商代晚期,M1年代略早于其他墓葬。墓地出土人骨6例,均为成年个体,男性多于女性。该人群骨骼创伤与病理现象多见,骨膜炎、“跪距面”高发,日常食物以粟、... 通过人及动物骨骼的碳十四年代测定,陕西清涧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的日历年代集中在商代晚期,M1年代略早于其他墓葬。墓地出土人骨6例,均为成年个体,男性多于女性。该人群骨骼创伤与病理现象多见,骨膜炎、“跪距面”高发,日常食物以粟、黍等C4类为主并摄入较多动物蛋白。M4所出2例马骨均为青壮年雄性个体,骨骼尺寸大多处于中国商周时期家马范围之内,健康状况整体较好,饮食结构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干预。M1和M3棺木用材为冷杉属,M1所出车马器和M3所出铜斧内木材为榆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涧县 寨沟遗址 后刘家塔墓地 商代晚期 科技考古
下载PDF
斜入射情形场地基本周期的计算
7
作者 梁富源 谢志南 +4 位作者 卢建旗 单振东 齐文浩 章旭斌 吕国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3-1111,共9页
场地基本周期是场地效应模型的重要变量,是场地分类的重要指标。已有基本周期的计算假定基岩地震波为垂直入射,常用方法包括利用垂直入射情形下场地内SH波竖向一维传播模型建立的模拟与经验方法,其中逐层单自由度法这一经验方法因计算... 场地基本周期是场地效应模型的重要变量,是场地分类的重要指标。已有基本周期的计算假定基岩地震波为垂直入射,常用方法包括利用垂直入射情形下场地内SH波竖向一维传播模型建立的模拟与经验方法,其中逐层单自由度法这一经验方法因计算简易、结果与模拟方法相当而被日本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纳。然而垂直入射假定大多与实际不符,为此给出可考虑基岩地震波斜入射的场地基本周期计算方法。首先利用Snell定律将基岩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内的SH波二维传播表征为一维竖向视传播建立了斜入射情形场地内SH波传播模型。其次利用这一模型给出了斜入射情形基本周期计算的模拟和修正逐层单自由度法并应用于KiK-net台站场地,结果表明基本周期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变小,就统计所得平均入射角57°而言,基本周期将缩减11%;修正逐层单自由度法可准确考虑斜入射的影响且计算简易度和原方法相当。最后,讨论了基岩面选取对基本周期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依据土体首次达到给定剪切波速以确定基岩面,当剪切波速大于700m/s时,不同基岩面所对应的基本周期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基本周期 地震波入射角 场地分类 场地效应模型 场地基岩
下载PDF
基于尺寸效应的夯土水盐运移分布特征研究
8
作者 朱晶 裴强强 +1 位作者 郭青林 张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1494,共14页
水盐循环作用是夯土遗址渐进式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尺寸对夯土水盐运移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制备5组含盐量为0.3%、边长为50、100、200、500、900 mm立方体夯土试样,并将其置于温度为10~27℃、相对湿度为20%~50%的室内环境... 水盐循环作用是夯土遗址渐进式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尺寸对夯土水盐运移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制备5组含盐量为0.3%、边长为50、100、200、500、900 mm立方体夯土试样,并将其置于温度为10~27℃、相对湿度为20%~50%的室内环境进行自然失水试验。在失水周期内,通过钻孔取样,检测夯土试样表层至内部土体的含水率及含盐量,并分析不同尺寸夯土试样水盐运移特征及尺寸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夯土试样的失水周期及表层土体盐分富集量随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失水速率随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尺寸夯土试样的失水周期分为快速失水、缓慢失水、稳定失水3个阶段,水盐运移活动主要发生在快速失水阶段。失水过程中,盐分随水分向试样表层运移,表层土体盐分含量增加,内部土体盐分含量降低,盐分集中富集在表层土体上。该研究可以为土遗址室内小块体试验、模拟足尺试验和野外观测试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 水盐运移 失水 含盐量 含水率 周期 尺寸效应
下载PDF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4
9
作者 董红卫(绘图) 刘建峰(照相) +2 位作者 王保平(照相) 孙战伟 于有光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69,F0002,F0003,共28页
2022年9~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后刘家塔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4座商代贵族墓葬。墓葬虽均被盗扰,仍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小件器物,其中以车马器最多,还发现了墓室内葬车遗存。大量随葬品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相同,显示出... 2022年9~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后刘家塔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4座商代贵族墓葬。墓葬虽均被盗扰,仍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小件器物,其中以车马器最多,还发现了墓室内葬车遗存。大量随葬品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相同,显示出浓厚的殷墟高等级用器色彩,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该墓地是目前发掘的黄土高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代墓葬,是近年来商代考古的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涧县 寨沟遗址 后刘家塔墓地 商代晚期
下载PDF
陕西周至郑家滩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小宁 马志敬(绘图) +1 位作者 胡珂 刘峰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共12页
郑家滩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郑家滩村西北。2022年4~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灰坑、陶窑、沟等遗迹,出土了陶、石、玉、骨角器等遗物。该遗址遗迹关系较为复杂,出土遗物年代主要集中在二里岗下... 郑家滩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郑家滩村西北。2022年4~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灰坑、陶窑、沟等遗迹,出土了陶、石、玉、骨角器等遗物。该遗址遗迹关系较为复杂,出土遗物年代主要集中在二里岗下层一期至二里岗上层二期,是目前发现的关中地区早商时期最西部的一个遗址,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文化分期、聚落形态、生业状况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至县 郑家滩遗址 早商文化
下载PDF
试论山东城子崖遗址岳石先民的生计策略
11
作者 葛利花 朱超 靳桂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城子崖遗址自龙山时期即为鲁北区域中心城址,岳石时期承继了龙山时期粟、黍、稻、小麦、稗组合,并继续利用黍亚科、早熟禾亚科等资源,延续了农业与采集业并存发展的生业经济模式,以及对农作物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加工流程。相较于龙山时期... 城子崖遗址自龙山时期即为鲁北区域中心城址,岳石时期承继了龙山时期粟、黍、稻、小麦、稗组合,并继续利用黍亚科、早熟禾亚科等资源,延续了农业与采集业并存发展的生业经济模式,以及对农作物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加工流程。相较于龙山时期,岳石时期城子崖以粟、黍、稻为代表的农作结构和野生植物利用种类等调控程度不一,反映出先民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变迁中生计策略的能动性调整,这当是城子崖所在鲁北,乃至海岱地区社会文化持续发展之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子崖遗址 岳石时期 生业经济
下载PDF
河北平山战国冶铁遗址初步调查
12
作者 袁浩铭 李永春 黄全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对10个炉渣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讨论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结果表明,该遗址为冶铁遗址,技术类型为生铁冶炼,炼铁渣属于钙硅铝系高钙炉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生铁冶铁遗址 炉渣 平山地区
下载PDF
基于HHT的典型红土区地脉动特性与场地特征关联性研究
13
作者 周仰新 李永强 +2 位作者 许言 刘旭锋 陈波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对典型红土场地开展系统的地脉动测试,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中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从测试信号中分解出场地有效地脉动信号,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对典型红土场地开展系统的地脉动测试,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中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从测试信号中分解出场地有效地脉动信号,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和Hilbert变换,产生功率谱曲线和Hilbert边际谱曲线,以确定场地卓越周期,进而探索与直接傅氏法和H/V谱比法不同的场地特征参数判别方法。目标场地的有效地脉动信号为EMD分解后的第4个本征模态函数(4th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4),对各个测点的IMF4进行FFT和Hilbert变换,获取的地脉动卓越周期水平向在0.20~0.36 s,垂直向在0.23~0.39 s,结果表明,基于HHT的地脉动测试法来确定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岩土类型,与场地钻孔分析结果一致性高,关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场地特征 HHT 卓越周期 红土区
下载PDF
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的绝对年代
14
作者 侯亮亮 李君 安婧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为明确姜家梁遗址的绝对年代,选取腐殖质土样、炭化物、动物骨和人骨等进行碳十四测年,通过贝叶斯统计模型运算得到该遗址两个发展阶段的绝对年代范围。具体而言,姜家梁遗址房址的起始年代应... 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为明确姜家梁遗址的绝对年代,选取腐殖质土样、炭化物、动物骨和人骨等进行碳十四测年,通过贝叶斯统计模型运算得到该遗址两个发展阶段的绝对年代范围。具体而言,姜家梁遗址房址的起始年代应为距今8772-5047年;姜家梁遗址墓葬的年代应为距今4907-3542年,这符合早期房址被晚期墓葬打破的考古学现象。姜家梁遗址早期房址和晚期墓葬之间的空白期长达2685年,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文化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家梁遗址 碳十四年代 新石器时期 小河沿文化
下载PDF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及相关问题分析
15
作者 田多 邵晶 +1 位作者 裴学松 李静波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量稻米,同时还有适生于湿地和盐碱地的杂草。本文分析了袋状灰坑的功能和埋藏过程,并通过伴生农田杂草遗存种类、环境状况、历史记载等方面讨论了关中地区史前时期稻米种植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刘遗址 植物遗存 仰韶晚期 泾河流域
下载PDF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2021年发掘简报
16
作者 邵晶 裴学松 +2 位作者 袁媛(照相/执笔)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蒋刘乡蒋刘村东北侧,为一处仰韶晚期大型环壕聚落。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窖穴、陶窑、瓮棺葬等遗迹,出土了年代集中、数量丰富的仰韶晚期遗物。通过此次发掘,明确了遗址...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蒋刘乡蒋刘村东北侧,为一处仰韶晚期大型环壕聚落。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窖穴、陶窑、瓮棺葬等遗迹,出土了年代集中、数量丰富的仰韶晚期遗物。通过此次发掘,明确了遗址的南部边界,初步确定了遗址的储藏区和陶器生产区,为探讨泾河流域仰韶文化分期、仰韶文化中晚期过渡、聚落布局和形态特征、社会发展进程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刘遗址 仰韶晚期 窖穴 陶窑 瓮棺葬
下载PDF
新石器时期中国南北建筑演进研究
17
作者 韩建友 刘书芳 邹佳轩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通过剖析中国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城形制特征,揭示了该时期建筑群由向心性逐渐演变为轴线控制的院落式布局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单体建筑经历了从单一空间至多空间分隔的转变,由原始的穴居和巢居形态逐步演进为高台木构建筑... 通过剖析中国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城形制特征,揭示了该时期建筑群由向心性逐渐演变为轴线控制的院落式布局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单体建筑经历了从单一空间至多空间分隔的转变,由原始的穴居和巢居形态逐步演进为高台木构建筑。这一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显著进步,尤其在原始社会晚期,这种进步更为明显。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大型遗址已呈现出都邑与高台宫室的雏形,为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研究丰富了建筑史学的研究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为现代建筑设计与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居 巢居 建筑遗址 新石器时期 高台
下载PDF
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2021~2022年发掘简报
18
作者 席琳 张博(文/照相) +5 位作者 张娜(文/绘图) 沈云遥(照相) 张蕊侠(绘图) 周思聪(绘图) 达哇才让(绘图) 王平华(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0,52,共18页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要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沿革。遗址出土了大量吐蕃时期的琉璃质砖瓦建筑材料,是研究吐蕃高等级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珍贵材料,也为深入研究吐蕃与中原王朝及周边地区的交流与联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温江多遗址 吐蕃时期 高等级建筑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BIM+智慧工地应用研究
19
作者 蒋志凯 王飞飞 汪燕青 《福建建筑》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促进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业务管理的提升,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整个阶段都能得到应用。同时,利用BIM模型,可承载大量的工程信息数据的优势,与智慧工地各类智能感知数据... 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促进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业务管理的提升,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整个阶段都能得到应用。同时,利用BIM模型,可承载大量的工程信息数据的优势,与智慧工地各类智能感知数据、工程管理数据相融合,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驱动,远期可为企业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重点研究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BIM技术+智慧工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建设期 BIM 智慧工地 物联网
下载PDF
Effect of site amplification on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被引量:4
20
作者 Adhikary S Singh 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535-554,共20页
The available models for eff ective periods of site and structure are reviewed in context of frequency tuning in the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soil-structure system. The eff ect of seismic intensity and ductility ... The available models for eff ective periods of site and structure are reviewed in context of frequency tuning in the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soil-structure system. The eff ect of seismic intensity and ductility demand, on the eff ective periods, is investigated, and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is shown to be strongly correlated to the normalized eff ective period. Two non-dimensional parameters, analogous to the conventional site amplifi cation factors in codes, are defi ned to quantify the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factor (i.e. ratio of constant ductility spectral ordinates at soil site to those at rock outcrop) is able to represent the site eff ects more clearly, as compared to the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ratio (i.e. ratio of inelastic spectral ordinates at soil site to the corresponding elastic spectral ordinates at rock outcrop). Further, the peak in the amplifi cation fac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eff ective site period diminish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ductility dem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 amplifi CATION normalized RESPONSE SPECTRA eff ective period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fa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