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琱生三器”与西周土地协议
1
作者 魏鸿雁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西周礼仪制度是判断“琱生三器”人物身份和礼器性质的主要依据。从人物关系看,“君氏”应为内宫之主,是召伯虎和琱生之祖母,而“妇氏”则为“君氏”所派内官;据《周礼》记载周代有依据佩玉质地、形状区分贵族爵位等级的礼俗,铭文所记... 西周礼仪制度是判断“琱生三器”人物身份和礼器性质的主要依据。从人物关系看,“君氏”应为内宫之主,是召伯虎和琱生之祖母,而“妇氏”则为“君氏”所派内官;据《周礼》记载周代有依据佩玉质地、形状区分贵族爵位等级的礼俗,铭文所记人物互赠圭玉的区别反映了事件所涉人物的地位。铭文中出现的“狱”“讯”“有司”等和诉讼有关的周代诉讼惯用语,说明这是一起家族内部因土地划分引发的矛盾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琱生三器” 土地协议 佩玉制度 周代诉讼惯用语
下载PDF
镁硅玉微粒对骨溶解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范红先 戴闽 +1 位作者 程涛 帅浪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的磨损颗粒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反应,比较镁硅玉和高分子聚乙烯微粒诱导骨溶解的活性,探讨镁硅玉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昆明小鼠30只,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过滤后的空气3ml,2d后再次注射1ml,air-pouch动物模型... 目的观察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的磨损颗粒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反应,比较镁硅玉和高分子聚乙烯微粒诱导骨溶解的活性,探讨镁硅玉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昆明小鼠30只,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过滤后的空气3ml,2d后再次注射1ml,air-pouch动物模型构建成功6d后,按注射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甲组注射高分子聚乙烯微粒;乙组注射镁硅玉微粒;丙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向air-pouch内注射各种微粒悬液3ml(1×108/ml),7d后处死动物,取囊壁组织,一半光镜观察,另一半制成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ELISA法测定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光镜下实验组可见大量吞噬细胞,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组织细胞反应。实验组IL-1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且甲组高于乙组(P<0.001)。TNF-α的含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组和乙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微粒均能引起组织学反应,诱导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1β。虽然镁硅玉微粒的生物活性较高分子聚乙烯微粒更低,但根据本实验结果,我们认为镁硅玉磨损微粒也是造成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注射 骨溶解 微粒 IL-1Β TNF-Α 含量 囊壁 反应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體与禮:佩玉践形与儒家神话礼仪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启翠 《百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18,共7页
"礼"本质上是一种负载于人"体"叙事的象征符号,"礼"与"体"的实践与信仰,是"礼"的发生学探讨不可忽视的观察视点。文章对儒家思想系统中的"體"、"禮"与"鸣... "礼"本质上是一种负载于人"体"叙事的象征符号,"礼"与"体"的实践与信仰,是"礼"的发生学探讨不可忽视的观察视点。文章对儒家思想系统中的"體"、"禮"与"鸣玉以相"、"佩玉践形"等语词隐喻与行为意义进行了知识考古式发掘,发现体、礼与玉在儒家礼乐身体实践,乃至上古宗教仪式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即外體(身体仪容)——礼与玉(媒介)——内德(神圣力量),从而揭示礼仪诞生的动力源泉,以及神圣礼仪和世俗道德间的根源联系,为"礼"之发生探源提供一种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玉践形 身体思维 儒家礼仪
下载PDF
陇东史前巨人佩玉之谜——第九次玉帛之路(关陇道)踏查手记 被引量:1
4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3,共13页
文章为2016年1月第九次玉帛之路(关陇道)田野考察笔记。从通渭县碧玉乡的玉料调研采样,到庄浪县齐家文化遗址密集分布,再到华亭的关山古道和崇信的月氏道,关注镇原县常山下层文化佩玉巨人的意义探究。提示中国西部史前玉文化的源流,即... 文章为2016年1月第九次玉帛之路(关陇道)田野考察笔记。从通渭县碧玉乡的玉料调研采样,到庄浪县齐家文化遗址密集分布,再到华亭的关山古道和崇信的月氏道,关注镇原县常山下层文化佩玉巨人的意义探究。提示中国西部史前玉文化的源流,即齐家文化玉器的来源和去向,聚焦常山下层文化和先周文化中的玉礼器。通过介于陇山两侧的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的古道关联,寻找西玉东输的入关路网,兼及琉璃之路和黄金之路的传播以及秦式玉器与西戎文化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帛之路 关陇道 齐家文化 常山下层文化 巨人佩玉
下载PDF
从“佩玉”现象看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5
作者 李彩娇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18,共4页
从礼制、人格、情感 3个方面 ,阐述了“佩玉”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 ,并由这一“佩玉”现象 ,挖掘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光辉灿烂的深刻主题 .
关键词 佩玉 文化精神 中国 服饰文化 精神内涵
下载PDF
先秦时期佩玉观念的当代价值探究
6
作者 胡一凡 张荣红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152-158,共7页
先秦佩玉观念中玉器的内涵从通“神”到通“人”,经历了“巫玉”“神玉”“礼玉”“德玉”四个阶段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分析先秦时期玉佩饰的主要形式、功能等特征,结合当时社会制度的演变,对先秦佩玉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探究先秦佩玉观... 先秦佩玉观念中玉器的内涵从通“神”到通“人”,经历了“巫玉”“神玉”“礼玉”“德玉”四个阶段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分析先秦时期玉佩饰的主要形式、功能等特征,结合当时社会制度的演变,对先秦佩玉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探究先秦佩玉观念的思想内涵在当代人与物、人与人、人自身方面的价值体现,提出符合当代价值需求的天人之和的生态平衡观念、人伦之和的社会平衡观念以及身心之和的个人发展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佩玉观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浅议玉佩文化的人文内涵
7
作者 刘建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96-97,72,共3页
本文主要从玉质的自然属性入手阐述玉佩的传统文化内涵:1.玉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2.玉在古代还抹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3.玉又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识。进而引申出现代人们佩玉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玉佩文化 人文内涵 自然属性 财富 权利 宗教 古代伦理道德 美学价值
下载PDF
周代丧葬礼器“翣”的再探讨——关于“山”字形薄铜片的考证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健 王米佳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5期51-59,共9页
在战国以前,"翣"应该是特指由羽毛编制而成的扇子,将"山"字形薄铜片定为"铜翣",与文献不符。《礼记·檀弓上》中"周人墙置翣"的"翣",很可能类似古埃及作为王权象征的半圆形长柄... 在战国以前,"翣"应该是特指由羽毛编制而成的扇子,将"山"字形薄铜片定为"铜翣",与文献不符。《礼记·檀弓上》中"周人墙置翣"的"翣",很可能类似古埃及作为王权象征的半圆形长柄礼仪羽扇,是由羽毛和青铜羽座两部分组成,"山"字形薄铜片或只是羽扇的铜羽座。周代墓葬中出土的所谓"玉戈",就是古文献中记载的玉圭。《礼记·丧大记》中的"皆戴圭"应该是指棺饰"戴圭",而不是指翣"戴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 “山”字形薄铜片 玉戈 戴圭
下载PDF
从《诗经》中的玉描写析“君子玉德”内涵
9
作者 纪金旭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4期125-127,共3页
玉温润晶莹、纯美无瑕的物理特质与理想化的人格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而形成了"君子如玉""以玉比德"的君子玉德观,玉有了道德化、人格化的特点。玉石在无形中作为君子德行的载体,直接被赋予了理想化的色彩... 玉温润晶莹、纯美无瑕的物理特质与理想化的人格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而形成了"君子如玉""以玉比德"的君子玉德观,玉有了道德化、人格化的特点。玉石在无形中作为君子德行的载体,直接被赋予了理想化的色彩以及人格化的特征,玉中更蕴含"君子玉德"的内核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德 璞玉琢磨 佩玉我德 性温如玉
下载PDF
先秦楚地服用玉器凤纹研究
10
作者 熊兆飞 刘若安 李斌 《服饰导刊》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意义]针对先秦楚地服用玉器凤纹的风格嬗变及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类型学、文献考古二维印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到凤纹服用玉器不仅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继承创新下的产物,同时一定程度上折射出... [研究意义]针对先秦楚地服用玉器凤纹的风格嬗变及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类型学、文献考古二维印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到凤纹服用玉器不仅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继承创新下的产物,同时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楚民族政治实力的变化及楚文化中强大的精神文化。[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从先秦楚地服用玉器类型中凤纹的动态演变过程中,发现楚地与中原的政治关系的变化,以及楚国对中原由敬畏之心到其对自身国力及文化自信的嬗变;(2)祭祀型服用玉器中的凤纹反映了楚地政治实力及文化的崛起,客观上促进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3)日常服用玉器中的凤纹蕴含楚地族群意识的产生与建构,并为楚文化及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楚地服用玉器 凤纹玉器 楚地族群意识
下载PDF
周代多璜式组玉佩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睿祥 杨筱平 欧秀花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9,共10页
多璜式组玉佩是周代大型玉佩饰的主流形制,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晚期。目前发现并复原的20余件多璜式组玉佩,均出自诸侯及其夫人或次夫人墓,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物。这些多璜式组玉佩自上而下用朱线将玉璜、玉珠管按照尺寸递增或递减... 多璜式组玉佩是周代大型玉佩饰的主流形制,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晚期。目前发现并复原的20余件多璜式组玉佩,均出自诸侯及其夫人或次夫人墓,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物。这些多璜式组玉佩自上而下用朱线将玉璜、玉珠管按照尺寸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系而成,所用玉璜为青玉或青白玉,且多由旧玉改制而成。组玉佩用璜数量多寡与佩戴者身份地位有关,并且遵循主观意识形态下较为统一的以璜为核心的佩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多璜式组玉佩 穿系方式 佩璜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