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00-1900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尺度时序特征及对降水的响应
1
作者 郁耀闯 邓丽华 +4 位作者 王长燕 蒋文君 周飞 秦怡兰 任媛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 研究1600-1900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多尺度时序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为认识该区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Morle... 目的 研究1600-1900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多尺度时序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为认识该区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结果 1600-1900年渭南地区的洪涝灾害具有显著的准3 a和6 a的年际,准12 a, 15 a, 28 a和57 a的年代际和准125 a和208 a的百年际周期变化;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可能是导致该区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该区洪涝灾害在年际尺度上的方差贡献率(68.34%)大于在年代际和百年尺度上的方差贡献率(24.0%和2.92%),这可能暗含着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年际振荡信号强于年代际和百年尺度的振荡信号。结论 1600-1900年渭南地区的洪涝灾害存在年际、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变化特征,并与毗邻地区华山和中北地区的降水有着较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地区 洪涝灾害 气候变化 年际-百年际尺度
下载PDF
渭南地区建设地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传康 石俊杰 +1 位作者 傅伯杰 贾杲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3-360,共8页
本文应用建设地理学的理论,对陕西渭南地区的区域开发提出了以下战略构想和措施。①建立重轻农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②建立新兴的重化工、有色金属、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③建立开放型的现代农业体系;④建立整体协调的区域... 本文应用建设地理学的理论,对陕西渭南地区的区域开发提出了以下战略构想和措施。①建立重轻农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②建立新兴的重化工、有色金属、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③建立开放型的现代农业体系;④建立整体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结构;⑤疏通各种渠道,吸引外资;⑥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体系;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⑧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干部和公民的现代文化和改革开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地理 渭南地区 区域开发
下载PDF
渭南地区旅游景区韩文公示语翻译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文婷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39-45,共7页
旅游景区的公示语在承担公示语的一般功能基础之上,还是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历史 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目前陕西省渭南地区有越来越多的景区设置了韩文公示牌,这 些公示牌上的韩文公示语普遍因为译者水平不足、... 旅游景区的公示语在承担公示语的一般功能基础之上,还是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历史 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目前陕西省渭南地区有越来越多的景区设置了韩文公示牌,这 些公示牌上的韩文公示语普遍因为译者水平不足、缺少专家审核机制和缺少公共外语标识译写规范的指 导等原因出现语法错误、规范性用语错误、拼写及印刷错误以及机器翻译错误等。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 施为:各地应加强翻译协会韩国语人才建设,由翻译协会为景区提供具备韩国语翻译资质的人员进行公示 语翻译及审核,实现译员和审核员实名制;聘请具有一定中国文化、历史研究背景的译员及韩国审核者;重 视公共外语标识译写规范的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文公示语 误译类型 渭南地区景区
下载PDF
渭南地区区域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1,共6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渭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本构造特征、主要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及区内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分布的分析,提出了稳定性分区,为今后渭南地区铁路、公路工程的地质选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1)本文根据场地地质情... 研究目的:通过对渭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本构造特征、主要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及区内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分布的分析,提出了稳定性分区,为今后渭南地区铁路、公路工程的地质选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1)本文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将渭南地区区域稳定性划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不稳定区四级。(2)不稳定区为渭河南岸断裂(F3)、渭南塬前断裂(F4)、秦岭山前断裂(F5)、交斜-渭南断裂(F8)所围界的三角区域。渭南地区新建铁路、公路工程应绕避该不稳定区,通过较不稳定区时,应避开活动性较强的塬前断裂,通过其他隐伏活动断裂应大角度通过;(3)通过基本稳定区需考虑抗震设防,要充分考虑边坡稳定性、黄土湿陷性、砂土液化等问题。(4)渭南地区区域稳定性的划分填补了渭南地区区域稳定性评价的空白,为今后渭南地区的铁路、公路等工程的方案比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选线 渭南地区 区域稳定性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民视野中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渭南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敏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8-71,共4页
渭南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大门,但渭南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农民收入偏低、农民科技素质较差、青壮年劳动力匮乏、宗教活动比较活跃、环境意识比较淡薄等问题。只有加快发展高科技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 渭南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大门,但渭南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农民收入偏低、农民科技素质较差、青壮年劳动力匮乏、宗教活动比较活跃、环境意识比较淡薄等问题。只有加快发展高科技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素质等措施,增强渭南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渭南 新农村 调查 对策
下载PDF
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6
作者 郁耀闯 王长燕 +3 位作者 龚兰兰 卫旭东 马佳俊 王林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2-108,共7页
研究了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揭示该区旱灾的发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1368~1911年)渭南地区的旱灾史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集合经验模... 研究了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揭示该区旱灾的发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1368~1911年)渭南地区的旱灾史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研究了明清时期该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以全区域的特大旱灾为主,明朝崇祯大旱、清朝康雍奇灾和光绪丁戊奇荒等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在渭南地区均有较好记录。(2)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年际周期,准11 a、准17 a、准28 a和准84 a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181 a和准363 a的百年际尺度周期,分别与厄尔尼诺的2~8 a周期、太阳活动的11 a周期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20~30 a周期相对应。(3)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可能要强于在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4)渭南地区旱灾的频次序列与我国同时期冬季温度变化序列总体上较为一致,与该时期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基本同向,但不完全同步。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并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地区 明清时期 旱灾 气候变化 年际-百年际尺度
下载PDF
渭南方言及其地域文化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旺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渭南 方言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发展研究
8
作者 吕波 王永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选择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地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认为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空间形态变化不大,随着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交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城镇综... 选择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地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认为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空间形态变化不大,随着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交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城镇综合功能有所加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城镇等级结构趋于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渭南地区 城镇发展
下载PDF
陕西渭南地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建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91-94,共4页
为陕西渭南地区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对渭南地区葡萄产业种植、风险、市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渭南地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经营思想观念存在差异、营销观念淡薄、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应在注... 为陕西渭南地区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对渭南地区葡萄产业种植、风险、市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渭南地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经营思想观念存在差异、营销观念淡薄、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应在注重品牌战略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合理运用产业化理论及完善合作组织等方面下功夫,以更好地促进该地区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葡萄产业 现状 对策 渭南 陕西
下载PDF
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定位与政策组合
10
作者 张贵孝 杨三省 +2 位作者 屈志勇 刘江波 张首魁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9,共5页
建设陕西东大门,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渭南落实"一市一策"的重要举措。渭南在建设陕西东大门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上,应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绿色安全大厨房";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挖掘资源... 建设陕西东大门,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渭南落实"一市一策"的重要举措。渭南在建设陕西东大门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上,应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绿色安全大厨房";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挖掘资源内在潜力,精心打造形成以华山旅游为龙头的文化品牌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结点,构建现代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生态宜居新区域建设;加大支持力度,积极营造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系统进行东大门建设相关研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东大门 一市一策 渭南 区域发展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滑坡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定——以陕西渭南地区重点滑坡为例
11
作者 米丰收 《灾害学》 CSCD 1993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选用地形地貌、岩性结构、构造、大气降雨、水文地质和人类活动6个定量化的环境因子作为评定滑坡稳定性的标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西渭南地区数十个滑坡的目前稳定性作了分级判别。按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其稳定性分为稳定... 本文选用地形地貌、岩性结构、构造、大气降雨、水文地质和人类活动6个定量化的环境因子作为评定滑坡稳定性的标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西渭南地区数十个滑坡的目前稳定性作了分级判别。按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其稳定性分为稳定滑坡、较稳定滑坡、不稳定滑坡三级,其结果与实际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旅游规划——以渭南市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春艳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增长极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它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变的解释模型。在区域旅游规划中运用增长极理论能够为规划专家从事旅游规划工作提供理论工具。文章从增长极理论入手,讨论了增长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 增长极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它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变的解释模型。在区域旅游规划中运用增长极理论能够为规划专家从事旅游规划工作提供理论工具。文章从增长极理论入手,讨论了增长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陕西省和渭南市两个层面上对渭南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极 空间结构 区域旅游发展 渭南市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宁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08-110,共3页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应促进区域经济由碳源向碳汇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渭南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渭南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基于区域产业结构低碳化分析模型,提出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应促进区域经济由碳源向碳汇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渭南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渭南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基于区域产业结构低碳化分析模型,提出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清朝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朋 张蓓蓓 +1 位作者 王苗苗 武悦萱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97-102,共6页
研究历史时期洪涝灾害变化规律能为该地区开展防涝减灾工作提供指导意义。搜集洪涝灾害史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最小二乘等方法,对清朝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气候变化响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清朝时期渭南地区共发生87次... 研究历史时期洪涝灾害变化规律能为该地区开展防涝减灾工作提供指导意义。搜集洪涝灾害史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最小二乘等方法,对清朝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气候变化响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清朝时期渭南地区共发生87次洪涝灾害,平均每3 a发生1次,其中轻度涝灾、中度涝灾、重度涝灾、特大涝灾分别发生了35、28、18、6次;洪涝灾害季节差异显著,单季洪涝灾害中以夏、秋季居多,两季洪涝灾害中以夏秋季连涝为主;洪涝灾害依据其不同时期发生的频次可划分5个阶段,第3阶段(1732-1821年)和第5阶段(1882-1911年)为频发期,第1阶段(1644-1681年)为次频发期,第2阶段(1682-1731年)和第4阶段(1822-1881年)为少发期。洪涝灾害存在11、30 a显著变化周期;清朝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洪涝灾害少发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洪涝灾害频发期,气候暖湿,降水增多。对洪涝灾害进行六次多项式拟合,拟合发现不同时期洪涝灾害分布不均,整体呈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灾害特征 小波分析 清朝时期 渭南地区
下载PDF
渭南地区自愿无偿献血人群抗-HIV ELISA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可风 韩晓燕 李北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39-140,143,共3页
目的 为了解渭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情况,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输血风险,同时评价现行献血者HIV筛查策略的效果,对近几年渭南市中心血站自愿无偿献血人群HIV筛查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 目的 为了解渭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情况,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输血风险,同时评价现行献血者HIV筛查策略的效果,对近几年渭南市中心血站自愿无偿献血人群HIV筛查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5月渭南地区158 998例无偿献血者ELISA抗HIV初筛阳性结果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试剂ELISA抗HIV初筛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158 998例无偿献血者检测标本中,确证阳性17例,确证阳性率1.07/万,且呈逐年增加趋势(χ^2=10.00,P<0.05);抗HIV初筛反应性共144例,其中国产和进口两种试剂初筛均有反应性23例,确证阳性16例,确证阳性率69.57%;北京万泰单试剂初筛有反应性82例,确证阳性0例,法国伯乐单试剂初筛有反应性39例,确证阳性1例,确证阳性率2.56%;144例初筛有反应性标本确证结果假阳性率逐年降低(χ^2=19.28,P<0.01).结论 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确证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两种不同厂家试剂能一定程度弥补单试剂检测的漏检现象;但ELISA抗HIV初筛呈反应性的结果仍有较高的假阳性,所以应进一步探索无偿献血管理模式,提高血液检测能力,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地区 无偿献血人群 抗-HIV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反应性
下载PDF
区域统筹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路径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文君 张大玉 陈丹良 《华中建筑》 2022年第9期113-117,共5页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鲜活遗产,蕴含深厚的历史信息和多样的文化景观。面对目前6819个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如何避免零碎化保护、格式化发展,是当前紧迫的问题。利用ArcGIS10.2在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引入以区域统筹...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鲜活遗产,蕴含深厚的历史信息和多样的文化景观。面对目前6819个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如何避免零碎化保护、格式化发展,是当前紧迫的问题。利用ArcGIS10.2在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引入以区域统筹为统领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理念,针对传统村落集群分布的地区,提出资源要素的整合与融合,进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协作集群发展”“改善提升人居环境”的保护利用路径探索。以渭南市传统村落为例,在区域统筹视角下,探索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法和路径,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区域统筹 保护方法 利用路径 渭南市
下载PDF
渭南地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
17
作者 胡巍 《陕西地质》 1994年第2X期46-55,共10页
渭南地区黄土台塬地层划分上以往采用的统一划分不能反映客观情况,第四纪下限长期争论不休。本文拟通过对渭南地区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特征的深入系统研究,对该区地层进行以岩石地层单位为主的多重地层... 渭南地区黄土台塬地层划分上以往采用的统一划分不能反映客观情况,第四纪下限长期争论不休。本文拟通过对渭南地区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特征的深入系统研究,对该区地层进行以岩石地层单位为主的多重地层划分,并认为M/G界限为第四纪下限,距今为2.48M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多重划分 第四纪下限 渭南地区
下载PDF
渭南打造区域经济次中心经验借鉴
18
作者 刘英奎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5期102-106,共5页
近年来,陕西渭南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减速换挡的背景下,实现经济逆势增长,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区域经济次中心,其经验在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充... 近年来,陕西渭南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减速换挡的背景下,实现经济逆势增长,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区域经济次中心,其经验在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展会等活动以及园区等载体进行招商引资,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加快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竞争新优势,在对内对外开放中形成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带一路” 渭南
下载PDF
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长燕 赵景波 郁耀闯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进行空间规模、地域差异分析;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以较小规模...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进行空间规模、地域差异分析;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以较小规模、危害较轻的洪涝灾害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82.9%,较大规模、危害较重的洪涝灾害较少发生,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7%。公元1700-1949年250年的时段可以分为六个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10-1735年、公元1790-1799年、公元1828-1837年为无洪涝灾害或极少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36-1789年、公元1800-1827年、1838-1949年为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具有空间差异,十个县市发生洪涝灾害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华县、大荔、华阴、渭南、潼关、韩城、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地区间洪涝灾害发生几率最大相差23%左右,空间差异较大。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周期性,其中11.9年周期可以对应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准11年周期,5.1年、2.6年周期可以对应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ENSO)2-7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和低纬海洋-大气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地区 洪涝灾害 空间规模 周期分析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查小春 赖作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4,共6页
对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文献史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了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在气候变化和当地人类活动影响下,渭南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并呈增加趋势,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 对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文献史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了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在气候变化和当地人类活动影响下,渭南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并呈增加趋势,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其研究结果对于科学认识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规律,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风险防范和防洪减灾,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地区 明清时期 洪涝灾害 社会经济发展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