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 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两种蛋白为切入点,研究胃炎Ⅰ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目的: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 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两种蛋白为切入点,研究胃炎Ⅰ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癌前病变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治疗CAG模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labeled streptavidinbiotin method)染色和链酶亲和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e,SP c o n j u g a t e)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大鼠PCNA和Bcl-2、Bax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所有大鼠胃黏膜的PCNA显色反应均为阳性,但正常组呈阳性的细胞很少,规律分布,且显色弱,主要分布在增殖带;而模型组显阳性的细胞则明显增多,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炎Ⅰ号组呈阳性的细胞面密度(阳性细胞面积与统计场总面积的比值)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显著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阳性细胞周密度,即阳性细胞周长与统计场总面积的比值统计结果为:模型组减小不明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胃炎Ⅰ号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炎Ⅰ号组PCNA阳性细胞的面密度较自然恢复组显著降低,但阳性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CNA表达明显减弱,大鼠胃黏膜Bax阳性表达明显增强,Bcl-2表达则明显减弱.结论:抑制胃黏膜PCNA和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是胃炎Ⅰ号治疗CAG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联合三参胃炎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二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共86例,将其依据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43例,实施单纯三参胃炎汤治疗...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联合三参胃炎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二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共86例,将其依据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43例,实施单纯三参胃炎汤治疗方式)和观察组(43例,实施中医辨证联合三参胃炎汤治疗方式),研究比对患者的症状评分、有效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与预后情况、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糜烂面积等。结果:两组治疗前胃痛、腹胀与胃黏膜愈合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胃痛、腹胀与胃黏膜愈合等症状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GQOLI-74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功能等GQOLI-74量表评分更高(P<0.05)。两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局部出血、腹泻与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糜烂面积治疗后降低程度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三参胃炎汤治疗对于缓解病情,迅速减轻相关症状,促进糜烂恢复等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 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两种蛋白为切入点,研究胃炎Ⅰ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癌前病变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治疗CAG模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labeled streptavidinbiotin method)染色和链酶亲和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e,SP c o n j u g a t e)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大鼠PCNA和Bcl-2、Bax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所有大鼠胃黏膜的PCNA显色反应均为阳性,但正常组呈阳性的细胞很少,规律分布,且显色弱,主要分布在增殖带;而模型组显阳性的细胞则明显增多,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炎Ⅰ号组呈阳性的细胞面密度(阳性细胞面积与统计场总面积的比值)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显著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阳性细胞周密度,即阳性细胞周长与统计场总面积的比值统计结果为:模型组减小不明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胃炎Ⅰ号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炎Ⅰ号组PCNA阳性细胞的面密度较自然恢复组显著降低,但阳性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CNA表达明显减弱,大鼠胃黏膜Bax阳性表达明显增强,Bcl-2表达则明显减弱.结论:抑制胃黏膜PCNA和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是胃炎Ⅰ号治疗CAG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文摘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联合三参胃炎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二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共86例,将其依据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43例,实施单纯三参胃炎汤治疗方式)和观察组(43例,实施中医辨证联合三参胃炎汤治疗方式),研究比对患者的症状评分、有效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与预后情况、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糜烂面积等。结果:两组治疗前胃痛、腹胀与胃黏膜愈合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胃痛、腹胀与胃黏膜愈合等症状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GQOLI-74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功能等GQOLI-74量表评分更高(P<0.05)。两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局部出血、腹泻与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糜烂面积治疗后降低程度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三参胃炎汤治疗对于缓解病情,迅速减轻相关症状,促进糜烂恢复等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