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新丰早侏罗世芹菜塘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献河 娄峰 +2 位作者 李宏卫 付潮罡 韦秋妮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353-364,共12页
为进一步研究华南早侏罗世构造-岩浆活动特征,本文对粤北新丰地区芹菜塘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年龄测定。芹菜塘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91.8±2.3 Ma,其外接触带发育的闪长玢岩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 为进一步研究华南早侏罗世构造-岩浆活动特征,本文对粤北新丰地区芹菜塘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年龄测定。芹菜塘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91.8±2.3 Ma,其外接触带发育的闪长玢岩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90.4±3.3 Ma,二者均形成于早侏罗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芹菜塘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均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La、Ce、Nd,相对亏损Ba、Sr、Nb、Ta、P和Ti等元素,呈现明显的Th-U峰、La-Ce峰和Ta-Nb槽,属于I型花岗岩。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可能源于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本文研究表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可能在早侏罗世时就已经开始,华南板块在早中生代两大构造体制转换期间可能不存在岩浆活动的“间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侏罗世岩浆岩 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芹菜塘岩体 粤北
下载PDF
广东元湾金矿床成因:来自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陆一敢 肖益林 +3 位作者 周奇明 陶明荣 王晓霞 余成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0-823,共14页
广东元湾金矿床是近年新发现且有潜力的金矿床,为了揭示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对该矿床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含碳质泥岩、石英脉等进行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广东元湾金矿床是近年新发现且有潜力的金矿床,为了揭示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对该矿床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含碳质泥岩、石英脉等进行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含碳质泥岩(182×10^(-6))>黑云二长花岗岩(105×10^(-6))>花岗闪长岩(95.1×10^(-6))>石英脉(19.0×10^(-6))。其中,含碳质泥岩与华南黑色岩系的稀土元素组成相近,是金矿的主要源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REE/HREE为1.2~6.8,δEu为0.01~0.24,整体表现为强烈的Eu负异常和四分组效应,属于高分异演化花岗岩,与华南燕山期重熔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特征一致,可能为金矿提供必要的成矿物质。δCe负异常反映了寒武系牛角河组(Є1n)形成于相对氧化的滨海‒浅海环境,有利于金矿初始富集。Eu、Ce呈负异常,反映黑色岩系形成于气候干燥的陆棚边缘浅海氧化环境。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指示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少量含CO_(2)三相包裹体,属于中‒低温(均一温度181.4~204.3℃)的CO_(2)-NaCl-H_(2)O体系,具有低盐度(0.18%~24.46%NaCleqv),且在成矿过程中,含矿流体可能经历了流体不混溶作用。在中‒低温和剪切带相对还原条件下,金矿在构造有利部位发生沉淀是该矿床成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桂北 元湾金矿 稀土元素 流体包裹体 钦‒杭成矿带
下载PDF
粤西黄铁矿区铊-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祥平 齐剑英 +4 位作者 王春霖 刘娟 王津 杨春霞 陈永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6-501,共6页
以云浮硫铁矿开采场和尾渣堆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NO3-H2O2-HClO4-HF混酸-微波消解处理土壤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开采场附近土壤表层、尾渣堆放区土壤剖面的铊、铅、镍、铜、锌、镉... 以云浮硫铁矿开采场和尾渣堆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NO3-H2O2-HClO4-HF混酸-微波消解处理土壤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开采场附近土壤表层、尾渣堆放区土壤剖面的铊、铅、镍、铜、锌、镉等毒害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云浮硫铁矿开采活动给矿区土壤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与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可为背景值的35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环境风险评估,证实目前云浮矿区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铊、铅、铜、锌、镉等毒害重金属污染,其中,铊、铅的污染最为严重,镉、锌等达到中度污染至强污染,且污染已经渗透至土壤深层,特别是毒害性极强的重金属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质量 粤西
下载PDF
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格局 被引量:17
4
作者 伍建军 廖文波 +1 位作者 崔大方 陈志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6,共6页
在用样方法取样的基础上 ,分析粤北南方红豆杉生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在调查地南方红豆杉出现于 5种类型的群落中 ;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来看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大于乔木层 ,但乔木层和灌木层之间... 在用样方法取样的基础上 ,分析粤北南方红豆杉生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在调查地南方红豆杉出现于 5种类型的群落中 ;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来看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大于乔木层 ,但乔木层和灌木层之间的 Shannon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无明显的差异 ;从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变异系数看 ,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群落均匀度均表现为乔木层 >灌木层。所调查的南方红豆杉生长地的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高于其他类群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但低于海南岛的热带雨林类群。南方红豆杉生长地植物群落中各优势种群均呈集群分布 ,且集群强度也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植物群落 种群格局 粤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丽江-大理地区现代表土花粉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春海 童国榜 +3 位作者 沈吉 王苏民 羊向东 刘志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文章主要研究云南丽江-大理地区不同海拔高度表土花粉。虽然松属花粉在各个植被带都占有优势,但是建群种花粉含量相对较高。降趋对应分析法(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简称DCA)分析显示,表土花粉的分布和海拔之间具有非常密切... 文章主要研究云南丽江-大理地区不同海拔高度表土花粉。虽然松属花粉在各个植被带都占有优势,但是建群种花粉含量相对较高。降趋对应分析法(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简称DCA)分析显示,表土花粉的分布和海拔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DCA第一轴的值和海拔高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达0.82(r2=0.82)。此次研究表明,在云南山地,可以通过含量相对较高的花粉来重建古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垂直分布 植被带 云南西北地区
下载PDF
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过程的植被特征与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红波 魏兴琥 +2 位作者 李森 王金华 王明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程度最严重的区域。为了确定石漠化对植被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选择英德市岩背镇等地为研究样地,系统地调查了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程度最严重的区域。为了确定石漠化对植被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选择英德市岩背镇等地为研究样地,系统地调查了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石灰岩植被的生境向旱生化和岩生化发展,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趋于简单。植被盖度从轻度石漠化土地94.65%,降低到极重度石漠化的12.14%以下;现存生物量同样随着石漠化过程显著降低。同时,石漠化造成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从轻度石漠化到极重度石漠化,丰富度指数从1.61降到0.36,除从中度到重度石漠化阶段,丰富度指数都呈显著性下降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从轻度到中度、极重度显著下降;而Simpson指数显著增加。植被退化是石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石漠化 植被特征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粤西沿海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剑明 揭光泽 +1 位作者 石真玉 王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68,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粤西沿海地区224所农村学校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育教师数量基本达到规定要求,但专职教师存在缺口;教师性别、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职称层次偏低;教学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差...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粤西沿海地区224所农村学校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育教师数量基本达到规定要求,但专职教师存在缺口;教师性别、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职称层次偏低;教学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差、工资收入低;体育教学质量不高,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有待加强;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严重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农村学校 粤西地区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3 位作者 李红兵 王明刚 李会川 陈志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0-284,共5页
土壤流失是石漠化最基本的过程之一。本文采用广东省阳山县江英镇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粤北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差异。结果表明,裸地表层的养分流失速度很快,其侵蚀量是无人为扰动的原始草坡的60余倍,耕地的侵蚀量平均也... 土壤流失是石漠化最基本的过程之一。本文采用广东省阳山县江英镇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粤北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差异。结果表明,裸地表层的养分流失速度很快,其侵蚀量是无人为扰动的原始草坡的60余倍,耕地的侵蚀量平均也达到原始草坡的15倍左右。有植被覆盖的原始草坡地和耕地的侵蚀量均与次降水量的相关性更高,而裸地的侵蚀量与连续30分钟最大雨强的相关性高,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抵御短期强降水侵蚀土壤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岩溶山区 粤北
下载PDF
粤北地区导线覆冰气象特征与标准厚度推算 被引量:8
9
作者 黄浩辉 宋丽莉 +2 位作者 秦鹏 刘爱君 蒋承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广东省乐昌高山气象站1972—1978年观冰资料和气候资料,分析了粤北地区导线覆冰的气象特征,建立了导线覆冰标准冰厚的气象推算模型。根据乐昌国家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对乐昌高山气象站的气候资料进行订正延长,构建了乐昌高山气象站覆... 利用广东省乐昌高山气象站1972—1978年观冰资料和气候资料,分析了粤北地区导线覆冰的气象特征,建立了导线覆冰标准冰厚的气象推算模型。根据乐昌国家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对乐昌高山气象站的气候资料进行订正延长,构建了乐昌高山气象站覆冰年极值长年代序列,并推算出离地不同高度各重现期的标准冰厚值。结果表明,粤北地区导线覆冰主要发生在1月,其次为2月和12月,平均覆冰期在90天左右,最长覆冰期可达131天以上。主导风向、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是影响导线覆冰厚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标准冰厚的年极值序列服从极值I型概率分布,历史上的最大导线覆冰值出现在2008年1月26日,2m高度标准冰厚达64.4mm,15m高度标准冰厚达92.7mm,与2008年冰灾实况调查的覆冰厚度(标准冰厚)115mm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覆冰 标准冰厚 气象特征 推算 粤北
下载PDF
西电东送输入区环境效应综合评价——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洁尘 陈秀山 刘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4,共8页
西电东送是解决我国能源空间产销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东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东部输入区而言,西电是清洁能源,其环境效应显著。具体体现在西电输入可以直接替代东部地区原有小火电,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尤其是消... 西电东送是解决我国能源空间产销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东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东部输入区而言,西电是清洁能源,其环境效应显著。具体体现在西电输入可以直接替代东部地区原有小火电,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尤其是消除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SO2排放导致的酸雨污染;同时将间接推动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撑。本文以广东为例,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西电对输入区的环境效应及其潜在的间接环境效应。数量分析结果表明,西电的输入对降低东部地区与电力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作用是显著的。针对西电输入、输出区环境容量不同的经济价值,提出西电东送可以同时提高双方的环境容量及其边际价值,提高双方的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以西电东送为纽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实现西电东送战略的持续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电东送 环境效应 评价 广东省 环境效应 西电东送 广东省 综合评价 东部地区 SO2排放 污染物排放 能源消费结构 地区经济发展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He-Ar-Pb-S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26
11
作者 宋世明 胡凯 +1 位作者 蒋少涌 李贶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7-92,99,共7页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是粤北地区典型的巨厚型及细脉带型矿化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层状和脉状黄铁矿的氦氩同位素表明:^3 He/^4 He的R/Ra值为0.60-4.13,^40 Ar/^36 Ar=327-411,反映该成矿流体是大气饱和水(海水)与地幔流体混合作用的结...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是粤北地区典型的巨厚型及细脉带型矿化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层状和脉状黄铁矿的氦氩同位素表明:^3 He/^4 He的R/Ra值为0.60-4.13,^40 Ar/^36 Ar=327-411,反映该成矿流体是大气饱和水(海水)与地幔流体混合作用的结果。铅和硫同位素都揭示了层状(块状)和脉状矿体可能来自不同时期的成矿流体。其中层状矿体为泥盆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所致,脉状矿体可能来自燕山期岩浆热液充填叠加形成,古大陆碎屑物质和部分有机质的还原对后期成矿流体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同位素 AR同位素 铅同位素 硫同位素 层状矿体 脉状矿体 粤北
下载PDF
花岗岩演化与铀钍元素富集的关系:以粤北贵东岩体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娄峰 李宏卫 +4 位作者 陈光明 敖文波 赖中信 卢映新 杨燕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对粤北贵东岩体铀钍丰度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原地重熔过程导致铀钍元素向花岗岩体的上方汇聚富集,并造成铀、钍元素在空间上的分离,即在花岗岩体中,铀的丰度带位处钍丰度带之上。陆壳多次原地熔融(重熔)不但导致复式花岗岩体形成,同时... 对粤北贵东岩体铀钍丰度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原地重熔过程导致铀钍元素向花岗岩体的上方汇聚富集,并造成铀、钍元素在空间上的分离,即在花岗岩体中,铀的丰度带位处钍丰度带之上。陆壳多次原地熔融(重熔)不但导致复式花岗岩体形成,同时造成铀元素在晚期岩体中的富集。贵东岩体内燕山早期岩体铀钍含量的东西差异被认为与卷入熔融的铀源层(寒武—震旦系)的初始埋深有关,而复式岩体铀含量的南北差异,则被解释为与晚期重熔界面倾斜方向所导致的晚期岩体的剥蚀深度有关。高铀含量和高铀钍比值并存往往是晚期岩体埋深较浅的表现,对于深部隐伏矿床的寻找有重要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钍丰度 原地重熔 复式岩体 粤北
下载PDF
闽西北地区不同林龄常绿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7
13
作者 常云妮 钟全林 +3 位作者 程栋梁 徐朝斌 胡波 张治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5-960,共6页
基于野外样方数据,按照林龄与垂直分布层次,分别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生态优势度指数(C)计算式,对闽西北地区主要优势种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甜槠(Cadtanopsis eyr... 基于野外样方数据,按照林龄与垂直分布层次,分别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生态优势度指数(C)计算式,对闽西北地区主要优势种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甜槠(Cadtanopsis eyrei)、青冈(Quercus glauca)等壳斗科植物为主的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中龄林最为丰富,近熟林与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各龄组间的物种分布的均匀度与优势度差异不明显(P﹥0.05),近熟林J值最大,幼龄林C值最大;(2)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灌木层间的Dm、J、C值差异显著(P<0.05),以中龄林与成熟林内物种较为丰富,近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物种分布以幼龄林内最为不均;(3)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草本层间的Dm、J、C差异显著(P<0.05),物种多样性以成熟林内最为丰富,幼龄林次之,近熟林内最低,成熟林与幼龄林内草本层物种分布较均匀,中龄林与近熟林内则分布较集中,其物种优势度较高;(4)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乔、灌、草层间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在幼龄林中,Dm值大小顺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J值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的Dm值大小顺序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J值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闽西北地区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与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常绿阔叶混交林近自然经营及其残次林改造技术,制定其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决策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林龄 壳斗科植物 常绿阔叶混交林 闽西北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137Cs分布特征与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2 位作者 严平 魏兴琥 高尚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0-373,共4页
土壤侵蚀是决定土壤中^137Cs含量及其再分配的主要因素。粤北岩溶山区^137Cs背景值为1433.60±131.40 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型式。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平均为6.54±0.57 Bq/kg,土壤中^... 土壤侵蚀是决定土壤中^137Cs含量及其再分配的主要因素。粤北岩溶山区^137Cs背景值为1433.60±131.40 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型式。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平均为6.54±0.57 Bq/kg,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137Cs法 背景值 粤北
下载PDF
赞比亚西北省铜-钴矿地质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13
15
作者 肖波 秦克章 张东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 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目前西北省主要著名的矿山/矿床有3个:坎桑希、卢穆瓦纳、卡伦比拉。这些铜-钴-金-铀-镍矿床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与铜带省传统经典的沉积型铜-钴矿既有相似性,又具有明显差别。本文通过对西北省区域地质和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的介绍,对该省的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铜(-钴)矿带 赞比亚西北省 找矿潜力
下载PDF
闽西北邵武市酸雨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德辉 李白良 +3 位作者 林长城 蔡义勇 刘京雄 连东英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3-36,40,共5页
利用1992-2005年邵武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分析了邵武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闽西北是福建省酸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强、酸雨出现率更高。(2)降水... 利用1992-2005年邵武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分析了邵武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闽西北是福建省酸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强、酸雨出现率更高。(2)降水的量级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3)逆温层对酸雨有较大的影响,逆温特征越明显,降水pH值越低,酸雨出现概率越大。(4)1500 m高空风速、风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邵武市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5)邵武市上空850 hPa^700 hPa高度层在暖平流控制下不仅降水酸度强且出现酸雨的机会大。相反,如果850hPa^700 hPa高度层在冷单流控制下不仅降水酸度弱且出现酸雨的机会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气象条件 降水酸度 酸雨出现率 闽西北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坡地入渗产流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明刚 李森 金昌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1,共5页
在粤北山区石漠化地区的裸地、草坡地和耕地等3种类型土地的坡面上,采用0.3,0.48,0.72,1.08mm/min4种降雨强度进行了36场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岩溶发育的石漠化地区,受基岩的非均质性因素影响,出流过程均呈现出具有一定波动性... 在粤北山区石漠化地区的裸地、草坡地和耕地等3种类型土地的坡面上,采用0.3,0.48,0.72,1.08mm/min4种降雨强度进行了36场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岩溶发育的石漠化地区,受基岩的非均质性因素影响,出流过程均呈现出具有一定波动性质的较为曲折的峰谷相间的特点;初期波动性较大,后渐趋稳定;达到稳定的坡面径流量与雨强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坡面径流量的增幅随雨强增大而显著增加;增幅最为明显的是裸地。其入渗率虽也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却在增幅上明显小于前者,其中,裸地的增幅最小,基本上能保持稳定。在土壤前期含水量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产流时间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迅速缩短,表现为十分明显的幂函数关系,3种土地利用类型均需达到一定降雨量后才能产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模拟 石漠化 坡地 入渗 产流 粤北
下载PDF
分量化探法在粤北长排地区铀矿勘查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葛祥坤 尹金双 +5 位作者 庞雅庆 高飞 范光 张彦辉 张良圣 常阳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344-349,共6页
应用分量化探法对粤北长排地区进行了找矿前景预测评价,圈定出贯穿测区南北的3条铀分量异常带。3条异常带在测区北部连成一片面积较大的异常区,并在该异常区内钻探到多个工业铀矿体,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建立了4条分量化探法勘查... 应用分量化探法对粤北长排地区进行了找矿前景预测评价,圈定出贯穿测区南北的3条铀分量异常带。3条异常带在测区北部连成一片面积较大的异常区,并在该异常区内钻探到多个工业铀矿体,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建立了4条分量化探法勘查花岗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分量化探法将在“攻深找盲”、寻找“第二找矿空间”等铀矿勘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量化探 铀资源勘查 花岗岩型铀矿 粤北长排地区
下载PDF
粤西第四纪洞穴化石的氨基酸年龄及混杂堆积现象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水挟 王将克 +1 位作者 钟月明 罗新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89-94,共6页
分析了肇庆、云浮、封开、阳春等地第四纪洞穴堆积中几十个哺乳动物化石样品的氨基酸外消旋程度及氨基酸年龄,年代属全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之间,发现某些化石地点的同一层堆积中既含有同一时期的化石。也含有不同时期的化石,这些... 分析了肇庆、云浮、封开、阳春等地第四纪洞穴堆积中几十个哺乳动物化石样品的氨基酸外消旋程度及氨基酸年龄,年代属全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之间,发现某些化石地点的同一层堆积中既含有同一时期的化石。也含有不同时期的化石,这些洞穴堆积物经历了后期的改造、再搬运,最终使新老化石混杂堆积在同一层,即洞穴混杂堆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年龄 洞裕 混杂堆积 第四纪 化石
下载PDF
闽西北地区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构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治 钟全林 +3 位作者 程栋梁 徐朝斌 胡波 常云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10,共8页
选取福建西北部地区多群落类型组成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生态系统各个层次进行取样调查,采用“相对生长法”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采用全部收获法测得其生物量,对土壤层的调查采... 选取福建西北部地区多群落类型组成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生态系统各个层次进行取样调查,采用“相对生长法”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采用全部收获法测得其生物量,对土壤层的调查采用剖面法加土钻法,代表性样品碳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容量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不同林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闽西北地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为260.63 t·hm-2。在每个发育阶段,各层片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贡献率相对稳定,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相似。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别为192.14、221.15、317.11和312.12 t·hm-2,基本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平均碳质量分数分别为48.5%、46.9%、41.2%、44.0%,每个层片中,各器官的碳含量差异不大,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碳质量分数表现出随层片高度降低而减小的趋势。土壤碳质量分数由表层到底层逐渐减小。0~10、10~20 cm土层碳质量分数均显著大于其余三个土层。(3)生物量碳储量在每个层片随着龄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乔木层碳储量大小排序为近熟林﹥成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灌木层与草本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碳储量,均表现出以下规律:从幼龄林到中龄林不断增长,在中龄林达到最大值后,又随发育的进行显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随着地表凋落物现存量的不断增加,其碳储量也表现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的趋势。土壤的平均碳储量为134.986 t·hm-2,随着林分发育,表现为成过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分配 林龄 常绿阔叶混交林 闽西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