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汪兴毅 高静娴 齐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2-91,共10页
以皖西大别山区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83个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的类型、均衡程度、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揭示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工具进一步探究影响其分布的... 以皖西大别山区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83个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的类型、均衡程度、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揭示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工具进一步探究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及各因子的驱动力大小。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潜山市、岳西县和金寨县为核心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和土地类型等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主要道路和城镇化水平等社会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自然环境条件对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分布的驱动力高于社会经济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遗产与资源:乡村文化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皖西乡村为例
2
作者 熊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展文化研学教育、拓展休闲生活新方式等六个方面,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行性路径。以遗产与资源的视角研究地方非遗文化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进行实践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皖西乡村 遗产与资源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行政村地名与自然风貌相关分析
3
作者 章梦 李建梅 +1 位作者 娄益舟 尹乐 《绿色科技》 2023年第5期207-213,共7页
行政村地名是乡村典型的地名景观,挖掘其文化特征对地名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对皖西大别山地区1264个行政村自然景观类地名的类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景观地名中山貌类地名和水文... 行政村地名是乡村典型的地名景观,挖掘其文化特征对地名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对皖西大别山地区1264个行政村自然景观类地名的类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景观地名中山貌类地名和水文类地名最为突出,占84%,主要分布在微坡、地势低平、阳坡且距离水源近的地区,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存性,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标识。未来在地名命名更名中,应总体保持稳定性并挖掘自然地名景观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自然景观地名 皖西大别山地区
下载PDF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之考察
4
作者 汤仁虹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妇女解放的发展需要,皖西苏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逐渐在生产劳动、拥军支前、后勤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成为苏区革命与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妇女解放的发展需要,皖西苏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逐渐在生产劳动、拥军支前、后勤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成为苏区革命与建设的生力军。同时,在革命、建设与妇女解放的互动中,皖西苏区妇女为争取实现自身解放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对于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总结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工作的经验,又有利于以史为鉴、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苏区 妇女 解放 经验
下载PDF
在改造中巩固:基于皖西苏区政权建设的考察
5
作者 李论 梁家贵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0-25,共6页
1930年,皖西苏区成立。为了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巩固新诞生的政权,皖西苏区积极进行政权建设上的尝试,包括成立特委、改造苏维埃、加强文化宣传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皖西苏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皖西苏区加强政权建设的有益历史经验,... 1930年,皖西苏区成立。为了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巩固新诞生的政权,皖西苏区积极进行政权建设上的尝试,包括成立特委、改造苏维埃、加强文化宣传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皖西苏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皖西苏区加强政权建设的有益历史经验,对如今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苏区 政权建设 历史经验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及其时代启示--以皖西大别山区抗战为考察对象
6
作者 王蔚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9,共6页
“历史主动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多次被提及。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皖西大别山区首开区域合作,推动民众动员,进行军事抗敌,建设党的组织,这些抗战实践彰显了... “历史主动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多次被提及。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皖西大别山区首开区域合作,推动民众动员,进行军事抗敌,建设党的组织,这些抗战实践彰显了丰富的历史主动精神:化解对抗、缓和矛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承担使命、开创未来。这种历史主动精神给予我们深刻的当代启示:一是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三是发扬斗争精神,奋进新征程;四是推进党的建设,引领民族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 抗战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皖西地区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宋光钧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1,共3页
为了找准皖西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促进皖西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皖西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得出了皖西地区的油菜籽、水稻、茶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而小麦、... 为了找准皖西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促进皖西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皖西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得出了皖西地区的油菜籽、水稻、茶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而小麦、棉花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劣势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皖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试图为皖西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比较优势 皖西地区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侵蚀性——以安徽省岳西县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对皖西大别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侵蚀性进行研究,为防治区域水土流失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测试并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崩解速率和土壤抗冲性指标。[结果]土壤崩解速率V和抗冲性H在数值上随着坡位下降而增大,表... [目的]对皖西大别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侵蚀性进行研究,为防治区域水土流失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测试并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崩解速率和土壤抗冲性指标。[结果]土壤崩解速率V和抗冲性H在数值上随着坡位下降而增大,表明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抵抗流水冲刷和水体分散能力的强弱关系均表现为:马尾松林地>茶园>荒地;表现在崩解速率V值方面,马尾松林地不同坡位分别为-0.16,-0.11和0.03g/min,茶园分别为0.20,0.24和0.52g/min,荒地分别为0.12,0.60和0.82g/min。[结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崩解速率与抗冲性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直线递增关系,其中,荒地土壤崩解性能随抗冲性变化速率最快,马尾松林地与茶园二者直线斜率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大别山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抗冲性 崩解速率
下载PDF
1912—1949年皖西地区灌溉水利建设
9
作者 关传友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1-15,共5页
1912—1949年皖西地区有15年发生了旱灾。为应对旱灾,皖西地方社会对水利工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治,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水利纠纷激烈、官方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工程有计划无实施等问题。这些,在当今的水利建... 1912—1949年皖西地区有15年发生了旱灾。为应对旱灾,皖西地方社会对水利工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治,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水利纠纷激烈、官方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工程有计划无实施等问题。这些,在当今的水利建设中仍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地区 1912—1949年 旱灾 农田水利 建设
下载PDF
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茶业经营
10
作者 常县宾 《苏区研究》 2020年第4期33-42,共10页
20世纪20年代是皖西茶业历史上的极盛时期,茶叶生产和经营出现繁荣景象。但在繁荣表象背后,皖西地区茶业经营却危机暗藏,落后的茶叶生产工艺、地方政府的苛捐杂税及茶行茶号的层层盘剥,严重阻碍了当地茶业的发展壮大,挫伤了茶农生产的... 20世纪20年代是皖西茶业历史上的极盛时期,茶叶生产和经营出现繁荣景象。但在繁荣表象背后,皖西地区茶业经营却危机暗藏,落后的茶叶生产工艺、地方政府的苛捐杂税及茶行茶号的层层盘剥,严重阻碍了当地茶业的发展壮大,挫伤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皖西革命根据地政府充分认识茶业经营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山地改革、维护工人权益,建立购销网点、发展对外贸易,革除陋规、改革税制等一系列发展茶业的政策措施,使茶叶产量得到较大幅度增长,茶叶贸易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根据地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皖西革命根据地的茶业经营维持了皖西茶业的繁荣,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经济活动中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 根据地 茶业 经营
下载PDF
皖西山区典型有机农林用地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轩 王蕾 +5 位作者 蒋笑影 吴一凡 王谦 周子江 储婉姗 夏霆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1-698,共8页
为了解皖西山区有机农林面源污染产出特征,考虑代表性地区岳西县特色农林产业及降雨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设计0.6、0.9和1.5 mm/min 3种降雨强度(雨强),以有机旱地(韭菜地)和有机林地(茶园)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雨强下皖西山区典... 为了解皖西山区有机农林面源污染产出特征,考虑代表性地区岳西县特色农林产业及降雨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设计0.6、0.9和1.5 mm/min 3种降雨强度(雨强),以有机旱地(韭菜地)和有机林地(茶园)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雨强下皖西山区典型有机农林用地氮素流失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有机林地径流中总氮(TN)浓度在产流期间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0.6、0.9和1.5 mm/min 3种雨强下TN流失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5.11、6.94和8.35 mg/L,雨强越大,流失量越大;不同雨强下,旱地径流TN浓度均呈初期急速下降后平稳的规律,0.6、0.9和1.5 mm/min 3种雨强下TN流失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0.63、15.04和17.73 mg/L,明显高于林地。有机林地和旱地氮素流失形态均以硝态氮(NN)为主,表层施肥与雨水冲刷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强化生态拦截和优化施肥等途径,以实现对皖西山区有机农林用地氮素流失的有效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山区 有机农林业 氮素流失 面源污染 降雨强度 总氮(TN) 有机林地 有机旱地
下载PDF
皖西苏区干部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荣丽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5-8,共4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苏区的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党员干部教育,通过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实行分类教育、创新教学形式和建立教育监督体系等措施,取得良好的干部教育成效,促进了皖西苏区建设,巩固了新生的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苏区的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党员干部教育,通过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实行分类教育、创新教学形式和建立教育监督体系等措施,取得良好的干部教育成效,促进了皖西苏区建设,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回顾皖西苏区干部教育的光辉历史,总结其实践经验,对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苏区 干部教育 党的建设
下载PDF
岳西县温泉特色小镇规划策略初探
13
作者 欧军珺 王仕刚 《山西建筑》 2018年第36期4-6,共3页
特色小镇是目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特色小镇概念的解读,结合皖西地区特点,以岳西县温泉特色小镇为例,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土地结构;结合品牌产业,构建空间体系;传承地域建筑风貌,实现传统街区复兴;打造绿色开放空间... 特色小镇是目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特色小镇概念的解读,结合皖西地区特点,以岳西县温泉特色小镇为例,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土地结构;结合品牌产业,构建空间体系;传承地域建筑风貌,实现传统街区复兴;打造绿色开放空间,促进"山""水""城"有机融合的四个规划策略,以期为皖西地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提出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皖西 大别山区
下载PDF
安徽马鞍山申东遗址2019年度发掘简报
14
作者 陈大元 宫希成 许鑫涛(绘图)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8,F0002,I0006,F0003,共16页
2019年2—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申东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现大型灰坑H5。出土遗物丰富,有陶器、原始瓷器、硬陶器、石器、小件青铜器等,年代为西周晚期。此次发掘为研究两周时期皖南沿江地区考古学文化提供... 2019年2—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申东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现大型灰坑H5。出土遗物丰富,有陶器、原始瓷器、硬陶器、石器、小件青铜器等,年代为西周晚期。此次发掘为研究两周时期皖南沿江地区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沿江地区 申东遗址 H5 西周晚期
原文传递
鄂皖两省旅游发展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53
15
作者 魏俊 胡静 +1 位作者 朱磊 于洁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195,共9页
基于超效率DEA-MI模型对鄂皖两省29个城市旅游效率与曼奎斯特指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武汉和黄山两市旅游效率始终保持有效,咸宁市的效率排名进步最大,合肥的效率排名降低的幅度最大,各个城市的旅游效率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2)区域... 基于超效率DEA-MI模型对鄂皖两省29个城市旅游效率与曼奎斯特指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武汉和黄山两市旅游效率始终保持有效,咸宁市的效率排名进步最大,合肥的效率排名降低的幅度最大,各个城市的旅游效率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2)区域维度上,鄂西圈旅游效率的进步最大,区域内部各市的效率差距不断缩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效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区域内部差异较大;武汉都市圈和皖北区域旅游效率名次均值较低,其中武汉都市圈内部各市之间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而皖北区域城市效率差异不断缩小。(3)两省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快速上涨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地级市州之间旅游效率增长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更加均衡;鄂皖两省在2009—2012年间旅游效率增长速度最快,近几年增长的动力已逐渐放缓。最后研究分析得出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技术创新、政策因素和行政区划变动都对不同城市不同阶段效率的驱动程度不同,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曼奎斯特指数(MI)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