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overy of a Miocene Mafic Dyke from the Western Hills of Beijing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1
作者 ZHANG Zhicheng HAN Baofu WU Tair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40-647,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Miocene mafic dyke from the Dahuichang, in the Western Hills of Beijing. The dyke cuts the fossil-dated Changxindian Formation of Eocene sequences and yields K-Ar ages of 14-... 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Miocene mafic dyke from the Dahuichang, in the Western Hills of Beijing. The dyke cuts the fossil-dated Changxindian Formation of Eocene sequences and yields K-Ar ages of 14-15 Ma. The dyke is fine-grained diabase and has 49.84%-50.81% SiO2 and 3.56-3.97% Na2O+K2O, high TiO2 (1.65%-1.93%) and MgO (7.36%-9.85%), and low K2O (〈1.22%) contents, with Na2O〉K2O and slightly varied magnesium numbers (Mg#=55.54-62.74). In trace elements geochemistry, the dyke is very similar to the Miocene basalts from Jining and Hanuoba. The enrichment of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a/Yb]N=5.03-6.12)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s), no negative Eu anomalies, relatively high Cr (265-326 ppm) and Ni (155-262 ppm), and almost constant V concentrations (194-213 ppm) reveal that the composition close to the primary basaltic magma from an enriched-mantle source, with little crustal contamination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The basaltic magma was possibly derived from the upwelling asthenosphere mantle beneath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Miocene lithospheric thi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OCENE mafic dyke Dahuichang western hills of Beijing
下载PDF
MESOZOIC REGIONAL METAMORPHISM IN WESTERN HILLS,BEIJING,CHINA:A REVIEW
2
作者 SHAN Yehua (Changsha Institute of Geotectonics, Academia Sinica, Changsha, 410013)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1期69-74,共6页
Mesozoic regional metamorphism took plaee in Western Hills of Beijing, China, in which platformal and diwa struetural layers were involved. In Zhoukoudian, south of Western Hills, there was low-amphibolite facies in t... Mesozoic regional metamorphism took plaee in Western Hills of Beijing, China, in which platformal and diwa struetural layers were involved. In Zhoukoudian, south of Western Hills, there was low-amphibolite facies in the Triassie as staurolite and kyanite zones were confined to decollements: with decroue i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the Jurassic,greenschist facies appeared when chloritoid and andaulusite rones were formed extensively.Intraformational folds and bedding-parallel ductile shear zones are common in Zhoukoudian where regional metamorphism is relatively strong. These phenomena are seldom seen in diwatype orogens and deserve further tesearch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METAMORPHISM DUCTILE DEFORMATION Zhoukoudian western hills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ornblende in Guandi complex,the Western Hills,Beijing 被引量:2
3
作者 ZHANG XiaoLi HU Ling +2 位作者 JI Mo LIU JunLai SONG HongL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510-1518,共9页
Multipl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rnblende in Archean plagioamphibolite mylonite from the Western Hills(Beijing),including optical microscopy(OM),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 Multipl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rnblende in Archean plagioamphibolite mylonite from the Western Hills(Beijing),including optical microscopy(OM),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The hornblendes are σ and δ type porphyroclasts with the new-born needle shaped grains as their tails.The analysis of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LPO) of both the porphyroclasts and the new-born grains shows that the main slip system of the deformed hornblende is(100)<001>,suggesting that the fabr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born grains inherit that of porphyroclasts.Sub-microstructures show the porphyroclast core is dominated by dislocation tangle,little or no dislocations in the new-born grains,and the subgrains confined by dislocation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porphyroclasts and new-born grains.By using plagioclase-hornblende geothermometry and hornblende geobarometry,the estim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porphyroclasts are 675.3-702.9℃ and 0.29-0.41 GPa and those of new-born grains are 614.1-679.0℃ and 0.11-0.31 GPa.The bulging recrystallization is summarized as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ornblende by the discussions of the microstructures,EBSD fabric,sub-microstructures,and the deform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uctur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ornblende in Guandi complex the western hills BEIJING
原文传递
Geochemistry of Termite Hills as a Tool for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of Glass Sand in the Iraqi Western Desert
4
作者 Salih Muhammad Awad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0年第3期130-138,共9页
Sand glass deposits was located in the mid of the Western Desert of Iraq. It is situated within Rutba Formation (Ceno-manian). Ancient traditional mining method is still used in exploitation the unconsolidated white g... Sand glass deposits was located in the mid of the Western Desert of Iraq. It is situated within Rutba Formation (Ceno-manian). Ancient traditional mining method is still used in exploitation the unconsolidated white glass sand from glass sand quarry. The overburden thickness ranges from 2 to 4 m in average. Termite hills were observed around the glass sand quarry extending far from the quarry area. Termites could burrows down and penetrate the sand glass bringing it up to the surface.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reaches more than 35 m. The field observation of the white color of termite hills which are built up by sand glass gave a good indicator for the hidden subsurface deposit and it appears to be a surface signature for finding glass sand directly under the termite hills. The scattered white hills of glass sand on the surface with high content of SiO2, concordant Zr/Hf and Th/U ratios and heavy mineral distribution in both of quarry and termite hills provide a strong evidence of that those termite hills could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exploring subsurface hidden glass sand up to 35 m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EMISTRY Glass S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RMITE hill IRAQI western DESERT
下载PDF
不同经营世代刺槐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的密度管理图研建
5
作者 杨扬 彭祚登 +3 位作者 刘伟韬 王鑫喆 王书婷 王少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共11页
【目的】建立刺槐人工林多功能林分密度管理图,以实现对不同培育目的刺槐林的科学合理经营,为森林经营过程中的产量预测和抚育管理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省洛宁县国有吕村林场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经营世代... 【目的】建立刺槐人工林多功能林分密度管理图,以实现对不同培育目的刺槐林的科学合理经营,为森林经营过程中的产量预测和抚育管理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省洛宁县国有吕村林场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经营世代的刺槐林,设置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对胸径2 cm以上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指标包括胸径、树高、株数等,并测定刺槐一代林和二代林固定样地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同时计算刺槐林分的碳储量。【结果】研究拟合了刺槐的最优树高生长曲线,建立了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以及自然稀疏线组成的林分密度管理图,最终得到了林分生产力、固碳和水源涵养能力的密度管理图。【结论】结合刺槐树高生长曲线,阐述了刺槐林分密度管理图在产量预估、资源清查和疏伐作业设计方面的应用方法。根据可靠性验证结果,本研究得出的模型适用于豫西丘陵区的刺槐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豫西丘陵 多功能森林经营 密度管理图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部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林 邓勇 +4 位作者 李明 胡德胜 孙文钊 童传新 刘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1-302,共2页
潜山是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圈闭类型,近年渤海湾盆地潜山获丰富油气发现(邓运华,2015;叶涛等,2021),潜山成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储量增长点。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海域,为新生代陆缘拉张型断陷盆地。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凹陷是主要生烃凹陷... 潜山是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圈闭类型,近年渤海湾盆地潜山获丰富油气发现(邓运华,2015;叶涛等,2021),潜山成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储量增长点。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海域,为新生代陆缘拉张型断陷盆地。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凹陷是主要生烃凹陷(陈林等,2021),凹陷周缘发育琼海凸起、神狐隆起、阳江低凸起等多个大型正向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西部 古潜山 火成岩 储层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丘陵-河谷”耦合下浙西小城镇空间形态与地貌的关联性解析
7
作者 叶佳琪 王竹 裘知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文章从浙西丘陵区“丘陵-河谷”耦合的聚落地理环境出发,基于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识别与转译,将小城镇类型划分为丘间峡谷型、丘间宽谷型和丘陵盆地型三类。通过对40个小城镇样本的规模、选址以及演化等维度的解析,揭示浙西小城镇人居环境... 文章从浙西丘陵区“丘陵-河谷”耦合的聚落地理环境出发,基于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识别与转译,将小城镇类型划分为丘间峡谷型、丘间宽谷型和丘陵盆地型三类。通过对40个小城镇样本的规模、选址以及演化等维度的解析,揭示浙西小城镇人居环境与自然地貌之间“丘陵-河谷-人居”的耦合关系和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河谷 人地关系 浙西小城镇 城镇空间形态
下载PDF
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8
8
作者 赵越 崔盛芹 +1 位作者 郭涛 徐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1-217,共7页
沉积盆地的形貌、充填及变形受区域大地构造的影响和控制。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是在三叠纪末开阔谷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叠纪末或早侏罗世初,开阔的谷底沉积了山间河流相的杏石口组。早侏罗世中期,盆地被溢流和喷发的南大岭组玄武安... 沉积盆地的形貌、充填及变形受区域大地构造的影响和控制。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是在三叠纪末开阔谷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叠纪末或早侏罗世初,开阔的谷底沉积了山间河流相的杏石口组。早侏罗世中期,盆地被溢流和喷发的南大岭组玄武安山岩充填。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早期沉积是恢复其原型盆地的重要依据。中侏罗世早期是全区重要的成煤期,下窑坡组为湖泊—三角洲及沼泽相。中侏罗世中期,北京西山盆地逐渐封闭,上窑坡组上部沉积已经在宁静中孕育着风暴。中侏罗世中-晚期,燕山运动主幕强烈爆发,盆地在接受了龙门组粗碎屑快速充填后,开始在九龙山期分化,盆地沉积中心向北迁移,在晚侏罗世期间消亡。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的演化及其变形的动力学背景与西伯利亚地块和华北地块在中—晚侏罗世的碰撞拼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西山 侏罗纪 大地构造演化 沉积盆地 充填 变形 盆地
下载PDF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9
作者 张长厚 张勇 +5 位作者 李海龙 吴淦国 王根厚 徐德斌 肖伟峰 戴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83,共19页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集中分布于三个NE向带状区域中,三个带状区域的间隔约为60km,延伸长度自东向西依次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逆冲构造发育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的北界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西段,南西界与中元古代...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集中分布于三个NE向带状区域中,三个带状区域的间隔约为60km,延伸长度自东向西依次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逆冲构造发育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的北界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西段,南西界与中元古代早期古盆地构造边界一致,东南部边界则与华北克拉通基底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部碰撞造山带的东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构造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的薄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NW,逆冲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140~130Ma。逆冲后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在主要逆冲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先存构造薄弱带。先存构造薄弱带在有利区域构造应力和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构造活化,可能是燕山板内构造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逆冲变形前后均有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构造-岩浆时空组合表明,收缩构造造成地壳加厚及由此引发的深部地壳重熔,难以作为统一的机制对这些特征进行合理阐释,需要有其他方式的深部热物质与能量的参与。北京西山霞云岭-长操、教军场-大安山以及马兰-胡林等逆冲断层,是一个统一的大规模的逆冲构造的不同组成部分,具典型、连续的断坪-断坡结构,它形成于髫髻山组(148~146Ma)之后、南窖闪长岩(128Ma)侵入之前,而不是“印支期(或更早)”,它与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构成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区域性的NW-SE向收缩构造作用及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上覆岩席的构造加载,可能是北京西山的蓝晶石带和硬绿泥石带为代表的高压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构造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厚皮构造 伸展构造 燕山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地质事件——来自北京西山地区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59
10
作者 胡波 翟明国 +4 位作者 彭澎 刘富 第五春荣 王浩铮 张海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08-2536,共29页
华北克拉通是否同华南克拉通一样保存有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有关的年龄记录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元古宙构造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燕辽裂陷槽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 华北克拉通是否同华南克拉通一样保存有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有关的年龄记录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元古宙构造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燕辽裂陷槽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目的是通过碎屑锆石年龄揭示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尤其是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重要地质事件。定年结果显示,北京西山寒武系徐庄组的钙质细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1.38Ga和~1.14Ga。此外,还有~1.56Ga、~912Ma、~814Ma、~740Ma、~630Ma和~507Ma的年龄组。侏罗系窑坡组长石质岩屑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2.5Ga、1.88~1.8Ga、~1.74Ga、~1.6Ga和186Ma。此外,还有~2.77Ga、~2.0Ga、~1.2Ga、~488Ma、~256Ma和~233Ma的年龄组。这三个岩石具有较低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指示较近的物源区,其碎屑物质可能大部分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和北缘,因此其碎屑锆石的年龄组可记录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2.77Ga、~2.5Ga、2.1~2.0Ga和1.88~1.8Ga的年龄组分别对应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发生地壳生长、克拉通化、裂谷和造山等重要地质事件;~1.74Ga、~1.6Ga、~1.56Ga、~1.38Ga、~912Ma和~814Ma的年龄组记录了华北克拉通最终克拉通化后开始的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的多期裂谷事件。与1.3~1.0Ga、~740Ma和~630Ma的年龄组相对应的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出现甚少,而该时期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华南克拉通广泛发育,且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不同阶段相对应。华北克拉通显生宙碎屑岩中碎屑锆石保存的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地质事件的记录对探讨华北克拉通在元古宙的地质演化及华北克拉通与华南克拉通的关系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元古宙 北京西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燕山运动的“绪动”——燕山事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宏仁 张永康 +3 位作者 蔡向民 渠洪杰 李海龙 王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79-1790,共12页
燕山运动是中生代期间发生在中国东部的一次最重要构造变动,它打破了华北克拉通数亿年的稳定格局,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深大断裂,并引发了剧烈的岩浆活动。然而,由于褶皱变形不显著,构造运动的主要不整合面难以确定,所以对燕山运动的起始... 燕山运动是中生代期间发生在中国东部的一次最重要构造变动,它打破了华北克拉通数亿年的稳定格局,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深大断裂,并引发了剧烈的岩浆活动。然而,由于褶皱变形不显著,构造运动的主要不整合面难以确定,所以对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和形成机制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燕山运动概念历史的考证、北京西山和平原区地层序列的对比,结合华北地区其他晚中生代盆地的发展演化过程,认为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应为中侏罗世含煤碎屑岩沉积之后、同造山砾岩形成之前。该运动所产生的深大断裂成为中国东部的构造骨架,成为而后大量岩浆上升的通道。根据构造变形的特点,结合材料力学的原理,认为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遭受来自外部快速打击的后果,是以脆性变形为主的构造运动,并将该快速打击事件定义为燕山运动的"绪动"或"燕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北京西山 龙门组砾岩 绪动 材料力学
下载PDF
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起源 被引量:64
12
作者 李伍平 路凤香 +4 位作者 李献华 周瑶琪 孙善平 李家振 章大港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对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粗安岩斜长石Ar-Ar年龄测定获得全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8.91Ma± 2 .98Ma和 146 .6 0Ma± 2 .93Ma(相关系数r =0 .9997) ,本文将其时代划为晚侏罗世。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显示 ,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主... 对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粗安岩斜长石Ar-Ar年龄测定获得全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8.91Ma± 2 .98Ma和 146 .6 0Ma± 2 .93Ma(相关系数r =0 .9997) ,本文将其时代划为晚侏罗世。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显示 ,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 ,低Ti、K ,高Al、Ca和Na ,轻稀土元素富集 ,Eu异常不明显 ,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相对富集 ,高场强元素Nb、Ta、Ti、Zr、Hf相对亏损 ,Nd、Sr和Pb同位素比值较低 ,反映出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 ,其源岩为富集地幔。据此认为髫髻山组火山岩形成于陆内挤压环境 ,由中生代玄武质岩浆底侵于下地壳 -壳幔过渡带诱发古老 (太古宙 )的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髫髻山组 下地壳-壳幔过渡带 玄武质岩石 晚侏罗世 火山岩 陆内造山带 北京 岩浆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继承锆石年代学及其含义 被引量:51
13
作者 赵越 宋彪 +1 位作者 张拴宏 刘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90,共7页
文中报道了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锆石结晶年龄。115个已分析的南大岭组玄武岩中的锆石绝大部分是继承的。它们的年龄峰值集中在~190Ma,~310Ma,~430Ma和~520Ma。此外,还有~171Ma,~830Ma和1840Ma的年龄组,个别太古... 文中报道了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锆石结晶年龄。115个已分析的南大岭组玄武岩中的锆石绝大部分是继承的。它们的年龄峰值集中在~190Ma,~310Ma,~430Ma和~520Ma。此外,还有~171Ma,~830Ma和1840Ma的年龄组,个别太古宙末和元古宙初期的继承锆石也可观察到。我们认为(174±8)Ma年龄组的锆石有可能是南大岭组玄武岩喷溢期结晶的锆石。古元古代和太古宙的继承锆石很可能来自中下地壳基底的岩石。~830Ma的锆石颗粒的来源有待今后资料进一步积累说明,不排除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也曾经历过此事件。190Ma的锆石组与区域早侏罗世陆内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310Ma的锆石组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洋壳向华北克拉通的俯冲。而~430Ma和~520Ma的锆石组可能于古大陆拼合的全球事件引发的邻近陆块岩石圈深部的热扰动中生成。这些继承锆石的年龄表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至少在古生代就经历了幕式的改造。因此,其演化很可能是长期的、幕式的和渐进的。我们的观测不排斥早白垩世至早期新生代期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可能经历的剧变,但是似乎不支持全球岩石圈在深部对超大陆裂解产生响应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侏罗纪 继承锆石 华北克拉通 SHRIMP U-PB年龄 南大岭组玄武岩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北京西山寒武系层序地层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传庆 罗杨 +2 位作者 杨帅 李金武 陈建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为了使北京西山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并为其他地区寒武系的研究提供对比,以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寒武纪地层为根据,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该区寒武纪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各种灰岩及白云岩为主。按照层序地层... 为了使北京西山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并为其他地区寒武系的研究提供对比,以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寒武纪地层为根据,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该区寒武纪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各种灰岩及白云岩为主。按照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层序界面特征把该区寒武系划为16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3为Ⅰ型层序,Ⅱ型层序则较为发育,SQ4-SQ16都为Ⅱ型层序。研究区寒武系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于寒武纪研究区内地形地势平缓,构造沉降比较稳定,因而深切谷等标志不发育,所有层序都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ST)或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寒武系 层序地层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北京西山下苇甸中寒武统碳酸盐岩微相及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旭 张宁 +2 位作者 杨振鸿 鲍征宇 夏文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0,共6页
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做了深入研究,区分出8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微角砾状生屑-岩屑泥粒灰岩,异地生屑泥粒—粒泥灰岩,含包壳鲕粒和磨圆生屑的... 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做了深入研究,区分出8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微角砾状生屑-岩屑泥粒灰岩,异地生屑泥粒—粒泥灰岩,含包壳鲕粒和磨圆生屑的泥粒—粒泥灰岩,含包壳鲕粒的颗粒灰岩,海百合茎泥粒灰岩,同心圆鲕粒颗粒灰岩,泥晶鲕粒颗粒—泥粒灰岩,放射鲕粒颗粒—泥粒灰岩。8种微相类型在中寒武统剖面上不等同出现构成了代表两次海平面下降—上升的演化过程,即由徐庄组下部的开阔台地相开始,向上至徐庄组上部变化为滩前斜坡相,张夏组下部又返回至开阔台地相,最后在张夏组上部又以滩前斜坡相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微相特征 沉积相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北京西山及邻区寒武系顶部微晶丘特征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8
16
作者 彭阳 季强 +1 位作者 章雨旭 乔秀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43,T002,共10页
北京西山、河北涞源及山西浑源等地位于寒武系—奥陶系界面处的厚层块状“纯灰岩”实际是由微晶方解石、丛状或丝状蓝绿藻、碎屑等共同营造而成的大型微晶丘,具明显的丘状外貌及侧向地层向微晶丘顶部的上超;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出与周围... 北京西山、河北涞源及山西浑源等地位于寒武系—奥陶系界面处的厚层块状“纯灰岩”实际是由微晶方解石、丛状或丝状蓝绿藻、碎屑等共同营造而成的大型微晶丘,具明显的丘状外貌及侧向地层向微晶丘顶部的上超;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出与周围同期地层的不同及与上覆冶里组中层纹状叠层石灰岩的相似性;内部岩石微相有:藻粘结灰岩相、具不规则孔洞藻粘结灰岩相、碎屑藻粘结灰岩相(藻间为黄褐色白云岩砾块、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内部有7个粘土层和2个白云岩砾石层,它们是由邻区搬运物堆积形成的,代表微晶丘内9个生长间断面——9个次级水体变浅过程。微晶丘形成于寒武纪末较稳定低海平面时期,代表冶里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层位可能与三山子白云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奥陶系 微晶丘 层序地层学 灰岩
下载PDF
北京西山寒武系滑塌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苏德辰 孙爱萍 +2 位作者 郑桂森 吕金波 郭荣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67-1075,共9页
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层序完整,剖面出露好,是中国地质学家研究寒武系的经典地区之一。前人对北京地区寒武系的研究集中于百花山北麓清水河—永定河流域的军庄、丁家滩、下苇甸、青白口至军饷之间的露头。作者等在北京房山地区百花山南... 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层序完整,剖面出露好,是中国地质学家研究寒武系的经典地区之一。前人对北京地区寒武系的研究集中于百花山北麓清水河—永定河流域的军庄、丁家滩、下苇甸、青白口至军饷之间的露头。作者等在北京房山地区百花山南麓进行地质考察中,在上寒武统崮山组下部的中薄层条带状灰岩和砾屑灰岩中发现了典型的滑塌变形层,变形主要表现为发育大量的小型层间微型断裂或褶皱,大部分断裂表现为小型的低角度逆冲性质,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平均倾角10°左右,微型断裂面上盘还可见更次级的微型褶曲或断层和布丁。滑塌变形层之下还发现了与古地震有成因关系的楔状构造和特殊的砾岩。结合前人在寒武系中已经发现的震积岩,初步认为,这种典型的滑塌变形的直接触发机制很可能是伴随着华北古板块在中寒武世末与晚寒武世之间的"翘翘板式运动"而发生的古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构造 生物丘 寒武系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北京西山沿河城东岭台组火山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8
作者 汪洋 姬广义 +1 位作者 孙善平 李家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214,共24页
北京西山沿河城东岭台组火山岩由底部(第1岩性段)玄武粗安岩、下部(第2岩性段)酸性火山碎屑岩和上部(第3、4岩性段)粗面岩、流纹岩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东岭台组下部第1岩性段玄武粗安岩属于碱性系列,具有Coombs成分变异趋势,上部的... 北京西山沿河城东岭台组火山岩由底部(第1岩性段)玄武粗安岩、下部(第2岩性段)酸性火山碎屑岩和上部(第3、4岩性段)粗面岩、流纹岩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东岭台组下部第1岩性段玄武粗安岩属于碱性系列,具有Coombs成分变异趋势,上部的中、酸性岩属于高钾钙碱性;东岭台组火山岩整体具有从碱质富集的基性岩向硅饱和的中酸性岩变化的跨越式成分变异趋势。东岭台组中—基性岩是富集Ba、Sr、LREE和K的幔源原始玄武质岩浆在中等压力条件下分离结晶的产物,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到了下地壳物质的混染。东岭台组上部第3、4岩性段的粗面岩或英安岩依据地球化学特征分为3大类——富铝钾质粗面岩、富铝钠质粗面岩或英安岩与贫铝粗面岩或英安岩。富铝钾质粗面岩是玄武质岩浆与中地壳岩石发生熔融反应的产物;富铝钠质粗面岩或英安岩是内侵的基性岩含水熔融的产物;贫铝粗面岩或英安岩有可能由中—基性岩分异而来,成岩过程中受到围岩混染。东岭台组下部第2岩性段的酸性火山岩形成于下地壳低钾岩石在高氧逸度条件下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东岭台组上部第3、4岩性段的酸性火山岩中的低硅端元是基性岩浆与中地壳岩石发生熔融反应的产物;高硅端元由低硅酸性火山岩分离结晶演化而来。燕山早白垩世早、中期大规模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很可能是幔源岩浆与陆壳发生熔融反应的产物。东岭台组火山岩是早白垩世中期地壳被内侵玄武质岩浆加热,进而导致地温梯度增高的直观表征;地壳深部温度升高和部分熔融直接促使地壳发生侧向韧性流动,致使早白垩世时期的燕山地区由山地演变为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东岭台组 燕山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副层序类型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18
19
作者 章雨旭 彭阳 高林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8-154,T001,共8页
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出露良好,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结合沉积结构、古生物、地球化学等指相标志,可区分出的副层序类型主要有6种,它们形成于不同的环境,其厚度一般几米,少数几十厘米或十几米,每类副层序中岩性可达4-6种,但单个副层序可... 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出露良好,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结合沉积结构、古生物、地球化学等指相标志,可区分出的副层序类型主要有6种,它们形成于不同的环境,其厚度一般几米,少数几十厘米或十几米,每类副层序中岩性可达4-6种,但单个副层序可仅由两种岩性构成,每一副层序反映的水深总是自下而上持续变浅,而在每两个副层序之间总是由浅水到深水的相跳跃。根据这些副层序的特征,可以推断在每两个副层序之间有一次海水突然加深过程。正是突然加深的副度、持续稳定的时间以及缓慢加深与沉积速率平衡关系等因素,决定了副层序各单元的缺失与否及它们之间的堆叠关系。根据同一类型副层序由下向上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副层序组的类型,进而划分体系域和层序。此外,笔者探讨了导致海水突然加深的原因,认为仅仅气候的周期性变化难以导致副层序界面的形成。海平面变化可能仍是主要与构造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层序 层序地层 形成机制 寒武纪 奥陶纪
下载PDF
北京西山晚侏罗世粗安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伍平 路凤香 李献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7-254,共8页
北京西山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粗安岩具有高的SiO2 (>5 6 % )、Al2 O3(16 .33%~ 17.9% )、Na2 O(3.11%~ 4 .80 % )、Na2 O +K2 O (6 .11%~ 8.10 % )和CaO (3.6 8%~ 5 .82 % )含量及低的MgO(<3.0 % ,Mg# ≤ 0 .5 0 )含量 ,高Sr(5 5... 北京西山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粗安岩具有高的SiO2 (>5 6 % )、Al2 O3(16 .33%~ 17.9% )、Na2 O(3.11%~ 4 .80 % )、Na2 O +K2 O (6 .11%~ 8.10 % )和CaO (3.6 8%~ 5 .82 % )含量及低的MgO(<3.0 % ,Mg# ≤ 0 .5 0 )含量 ,高Sr(5 5 4× 10 - 6~ 12 5 8× 10 - 6)、低Yb(<1.70× 10 - 6)和Y(<2 1× 10 - 6) ,高Sr/Y、Y/Yb和Na2 O/K2 O(0 .93~ 2 .73)比值及低Rb/Sr比值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十分明显 ,没有Eu异常 ,具有adakitic岩的一般特征。认为这些粗安岩起源于下地壳钙碱性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与底侵作用有关。根据地球化学特征推测 ,粗安岩浆起源深度不超过 5 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安岩 下地壳钙碱性玄武质岩石 部分熔融 底侵作用 晚侏罗世 北京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