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ustal density structures and isostasy beneath the 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Trans-North China Orogen,and surrounding reg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Min Gao Djordje Grujic Qiu-Ming Che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69-580,共12页
To determine the later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in crustal structure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eismicity of the 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s,the wavelet multi-... To determine the later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in crustal structure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eismicity of the 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s,the wavelet multi-scale structures,Moho depth,crustal density structures,and isostatic state are modelled using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topography,and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We obtained homogeneous crustal densities and deviations of<1 km between the crustal thicknesses estimated from the isostatic model and those inverted from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in the Ordos Block,the Inner Mongolia Suture Zone,the Sichuan Basin,and the Jizhong Depression.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relatively simple and stable continental crustal structures,and indicate that these regions will remain stable in both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directions.The Hetao Graben,Yinchuan Graben,Weihe Basin,and Shanxi graben system have heterogeneous crustal densities and are isostatically over-compensated.In contrast,the crust beneath the Yinshan Uplift,Lvliang Uplift,and northern and central Taihang Uplift is thin and under-compensated.The heterogeneous crustal densities and non-isostatic state beneath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Qinling Central China Orogen indicate that these two blocks are unstable in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directions.Although Cenozoic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s thought to be driven by lithospheric stresses related to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and Pacific slab retreat in South East Asia,we suggest that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created by the heterogeneous crustal structure modulates these first-order forc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constrain the causes of seismicity in systems surrounding the Ordos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Crustal density structur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下载PDF
The genesis of Archean supracrustal rocks in the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of North China Craton: Constraints on regional crustal evolu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WANG Wei ZHAI MingGuo M.SANTOSH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583-1596,共14页
Archean greenstone belts are supracrustal sequences, the lower part of which is usually composed of voluminous ultramafic-mafic volcanics. Intermediate and acid volcanic rocks increase in abundance towards the upper d... Archean greenstone belts are supracrustal sequences, the lower part of which is usually composed of voluminous ultramafic-mafic volcanics. Intermediate and acid volcanic rocks increase in abundance towards the upper domains. Greenstone belts constitute ~30% of the total volume of Archean cratons, and preserve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and magmatism in the early earth, which are useful in unraveling the nature of crustal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The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WSP) 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where greenstone sequences formed at ~2.7 and ~2.5 Ga were well preserved. The early Neoarchean supracrustal rocks include komatiite-basalt sequence, some meta-sediments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Taishan Group and the Mengjiatun Formation. The volcanism had been correlated to mantle plume, which resulted in vertical crustal accretion. The late Neoarchean supracrustal rocks were composed of metamorphosed felsic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BIFs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Taishan Group and the Jining Group.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meta-volcanics show calc-alkaline affinities, similar to modern arc-related magmatism, suggesting that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witnessed horizontal plate movements at ~2.5 Ga. The metasediments and leucosomes in the Qixingtai area display regional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at 2.53–2.50 Ga, coeval with formation of large volumes of crustally-derived granites. These tectono-thermal events suggest that a unified continental crust was formed in the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at the end of Neoarch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crustal rocks Greenstone belts Taishan Group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craton
原文传递
鲁西地区中生代高镁闪长岩角闪石成分变化特征及其对矽卡岩型铁矿成矿作用的启示
3
作者 郭军 黄小龙 +2 位作者 贺鹏丽 陈林丽 钟军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0-819,共20页
矽卡岩型铁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广泛发育,时空上与中生代高镁闪长岩体紧密伴生,研究其物质来源和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鲁西地区与金岭铁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中生代高镁闪长岩中的角闪石进... 矽卡岩型铁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广泛发育,时空上与中生代高镁闪长岩体紧密伴生,研究其物质来源和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鲁西地区与金岭铁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中生代高镁闪长岩中的角闪石进行了详细的成分研究,限定高镁闪长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探讨高镁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机制及其与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金岭高镁闪长岩的角闪石斑晶边部与基质角闪石具有一致的主量元素成分,记录了相似的T-P-fO_(2)-H_(2)O条件,显著不同于角闪石斑晶核部。角闪石斑晶核部的平衡岩浆来源于地幔部分熔融,而角闪石斑晶边部与基质角闪石的平衡岩浆中则存在地壳组分的贡献。高镁闪长岩-矽卡岩型铁矿床体系为极其复杂的成岩成矿系统,起源于高氧逸度和高水含量的地幔源区,并经历了包括结晶分异、同化混染、岩浆混合以及流体出溶、迁移和淋滤在内的诸多复杂岩浆热液演化过程。这些源区特征和岩浆-热液过程记录了不同深度岩石圈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构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铁矿床 高镁闪长岩 角闪石 鲁西地区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表壳岩系重新划分和BIF形成时代 被引量:40
4
作者 万渝生 刘敦一 +5 位作者 王世进 焦秀美 王伟 董春艳 颉颃强 马铭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57-3475,共19页
鲁西花岗-绿岩带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典型代表。表壳岩系包括泰山岩群、孟家屯岩组和济宁岩群。其中,泰山岩群是鲁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表壳岩系,曾认为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而济宁岩群曾认为形成于古元古代。根据野外地质和表壳... 鲁西花岗-绿岩带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典型代表。表壳岩系包括泰山岩群、孟家屯岩组和济宁岩群。其中,泰山岩群是鲁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表壳岩系,曾认为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而济宁岩群曾认为形成于古元古代。根据野外地质和表壳岩系及相关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本文对表壳岩系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1)新太古代早期(2.70~2.75Ga)表壳岩系,包括原泰山岩群的雁翎关岩组和柳行岩组下段的大部分及孟家屯岩组。2)新太古代晚期(2.525~2.56Ga)表壳岩系,包括原泰山岩群的山草峪岩组、柳行岩组上段和下段的一部分及济宁岩群。它们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BIF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这是华北克拉通迄今唯一分辨出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表壳岩系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 SHRIMP定年 新太古代 鲁西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鲁西新太古代济宁群含铁岩系形成时代——SHRIMP U-Pb锆石定年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伟 王世进 +5 位作者 刘敦一 李培远 董春艳 颉颃强 马铭株 万渝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5-1181,共7页
济宁群以隐伏的地质体分布于华北克拉通鲁西地区,以往被划归古元古代。近年来在济宁群的钻探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发现存在较大规模条带状硅铁建造,其形成时代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本文对济宁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 济宁群以隐伏的地质体分布于华北克拉通鲁西地区,以往被划归古元古代。近年来在济宁群的钻探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发现存在较大规模条带状硅铁建造,其形成时代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本文对济宁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IMP年龄测定。含砾绿泥绢云千枚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7Ga,可靠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61±0.01Ga。变质长英质火山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56±0.02Ga。研究表明,济宁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主要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济宁群在岩石组合、变质作用方面与鞍山、冀东以及五台地区同时代含硅铁建造的表壳岩系有差别,但是与本溪南芬铁矿的岩石组合有相似之处。这些可能为我国的隐伏太古宙BIF铁矿的研究与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群 新太古代 变质长英质火山岩 BIF SHRIMP定年 鲁西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贺兰山高压泥质麻粒岩——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拼合的岩石学证据 被引量:47
6
作者 周喜文 赵国春 耿元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13-2121,共9页
贺兰山孔兹岩系作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近来,在对贺兰山富铝岩系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蓝晶石+条纹长石+石榴石"特征组合的高压泥质麻粒岩。通过岩相观测与相平衡定量模拟,确定... 贺兰山孔兹岩系作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近来,在对贺兰山富铝岩系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蓝晶石+条纹长石+石榴石"特征组合的高压泥质麻粒岩。通过岩相观测与相平衡定量模拟,确定其曾经历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过程,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变质峰期阶段(M2)、峰期后降压阶段(M3)和晚期退变阶段(M4)。早期进变质阶段,以石榴石中包裹黑云母和白云母为特征。变质峰期阶段,以出现"蓝晶石+条纹长石+石榴石"组合为特征,变质温、压条件为850~870℃、1.4~1.5GPa。峰期后降压阶段以峰期石榴石和蓝晶石转变为堇青石和夕线石为特征,温压条件大致为840~860℃、0.6~0.8GPa。晚期退变阶段以出现新生黑云母为标志,温、压条件为780~810℃、0.45~0.55GPa。PT轨迹具有顺时针演化样式,峰期后表现为先发生近等温降压(ITD)、后发生近等压冷却(IBC)的退变过程,反映陆-陆碰撞发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又快速折返到正常地壳深度的变质动力学过程,进而从岩石学角度证明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是由北部的阴山陆块与南部的鄂尔多斯陆块发生碰撞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泥质麻粒岩 顺时针PT轨迹 贺兰山 西部陆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地质事件——来自北京西山地区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59
7
作者 胡波 翟明国 +4 位作者 彭澎 刘富 第五春荣 王浩铮 张海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08-2536,共29页
华北克拉通是否同华南克拉通一样保存有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有关的年龄记录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元古宙构造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燕辽裂陷槽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 华北克拉通是否同华南克拉通一样保存有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有关的年龄记录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元古宙构造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燕辽裂陷槽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目的是通过碎屑锆石年龄揭示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尤其是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重要地质事件。定年结果显示,北京西山寒武系徐庄组的钙质细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1.38Ga和~1.14Ga。此外,还有~1.56Ga、~912Ma、~814Ma、~740Ma、~630Ma和~507Ma的年龄组。侏罗系窑坡组长石质岩屑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2.5Ga、1.88~1.8Ga、~1.74Ga、~1.6Ga和186Ma。此外,还有~2.77Ga、~2.0Ga、~1.2Ga、~488Ma、~256Ma和~233Ma的年龄组。这三个岩石具有较低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指示较近的物源区,其碎屑物质可能大部分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和北缘,因此其碎屑锆石的年龄组可记录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2.77Ga、~2.5Ga、2.1~2.0Ga和1.88~1.8Ga的年龄组分别对应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发生地壳生长、克拉通化、裂谷和造山等重要地质事件;~1.74Ga、~1.6Ga、~1.56Ga、~1.38Ga、~912Ma和~814Ma的年龄组记录了华北克拉通最终克拉通化后开始的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的多期裂谷事件。与1.3~1.0Ga、~740Ma和~630Ma的年龄组相对应的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出现甚少,而该时期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华南克拉通广泛发育,且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不同阶段相对应。华北克拉通显生宙碎屑岩中碎屑锆石保存的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地质事件的记录对探讨华北克拉通在元古宙的地质演化及华北克拉通与华南克拉通的关系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元古宙 北京西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部基底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成立 苟龙龙 +3 位作者 第五春荣 刘欣雨 赵娇 胡育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998,共18页
综合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孔兹岩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正、副片麻岩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现代河流沙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并根据最新获得的鄂尔多斯基底及盖层继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统计分析揭示,该陆块存在古、中太古... 综合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孔兹岩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正、副片麻岩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现代河流沙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并根据最新获得的鄂尔多斯基底及盖层继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统计分析揭示,该陆块存在古、中太古代陆壳物质,自新太古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新太古代~2.7Ga、2.55~2.45Ga以及古元古代2.2~2.0Ga和1.95~1.85Ga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由基底和盖层中各类岩石中获得的~2.5Ga锆石的εHf(t)多为正值,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介于2.9~2.6Ga之间(峰值~2.75Ga),阴山地块存在~2.7Ga的岩石,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有~2.7Ga继承锆石记录,证明新太古代存在一期重要的陆壳生长。2.55~2.45Ga的岩浆活动在西部陆块不同地质单元基底岩石中均有记录,出现大量壳源花岗岩和幔源岩浆侵入及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锆石εHf(t)值由负到正变化大,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除少数接近岩浆活动年龄外,多数明显高于它们的形成年龄,指示了强烈的陆壳再造和一定陆壳生长,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汇聚挤压转为伸展环境,类似于华北陆块~2.5Ga广泛的岩浆变质事件及构造背景,揭示了不同陆块碰撞拼合而后转为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古元古代2.2~2.0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及东部边缘出现大洋俯冲消减有关的陆缘弧花岗岩类,它们的锆石εHf(t)和t_(DM)~C值变化范围很大,表明在古元古代中晚期鄂尔多斯地块基底仍发生有陆壳增生和再造。此后在1.95~1.85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的孔兹岩带和东部的中部构造带均发生顺时针P-T演化轨迹的变质作用,证明~1.95Ga鄂尔多斯地块相继与北部阴山地块和东部陆块碰撞拼合为一体,至~1.85Ga发生陆壳抬升与伸展、发生陆壳物质减压熔融的强烈混合岩化和大量S型花岗岩形成,其后发生镁铁质岩墙侵入,标志着华北陆块最终克拉通化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质事件 早前寒武纪 西部地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鲁西杨庄条带状铁建造特征及锆石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赖小东 杨晓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12-3622,共11页
泰山群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中部,是鲁西花岗-绿岩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沂水县杨庄发现了一定规模的沉积变质铁矿,铁矿层位赋存于柳杭岩组上段的斜长角闪岩段内。本文对杨庄铁矿BIF及侵入地层的岩浆岩进行锆石年代学测定,测定... 泰山群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中部,是鲁西花岗-绿岩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沂水县杨庄发现了一定规模的沉积变质铁矿,铁矿层位赋存于柳杭岩组上段的斜长角闪岩段内。本文对杨庄铁矿BIF及侵入地层的岩浆岩进行锆石年代学测定,测定的含磁铁矿斜长角闪岩中锆石U-Pb年龄数据主要集中在2.6Ga附近,确定斜长角闪岩的形成年龄为2615±61Ma;铁矿顶板黑云母石英片岩的形成年龄小于2527±66Ma,该岩段又被晚期混合花岗岩穿插,其锆石年龄测定结果为2469±34Ma,所以推测黑云母石英片岩的形成年龄在2.5Ga附近。据此我们认为鲁西地区的"柳杭岩组"似可近一步解体为新太古的斜长角闪岩段(含磁铁矿建造)和古元古的表壳岩段(以片岩系为主)。混合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属于古元古代早期,似乎可以填补全球地质演化的静寂期(2.3~2.5Ga)。以泰山群为代表的变质岩系在地下较深部位出现或者被中晚元古代盖层覆盖,为探讨华北克拉通早期演化和开展华北克拉通BIF型铁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BIF) 泰山群 杨庄铁矿 锆石定年 鲁西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南北构造带北段贺兰山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云鹏 李玮 +2 位作者 张菲菲 孙娇鹏 何登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968,共18页
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最为醒目的近南北向构造带,其形成和演化成为揭示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重要窗口。该文依据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团队近年来在该区域的深入研究,结合区域研究成果,通过贺兰山地区的岩石学记录和构造变形... 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最为醒目的近南北向构造带,其形成和演化成为揭示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重要窗口。该文依据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团队近年来在该区域的深入研究,结合区域研究成果,通过贺兰山地区的岩石学记录和构造变形,解释贺兰山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为全面了解和进一步研究南北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提供非常重要的地质学证据。研究表明: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聚合成为贺兰山形成和演化的最初雏形;随着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在贺兰山地区形成了中元古代以来的贺兰拗拉槽;新元古代末期至中奥陶世,该地区逐渐演化为以缓坡沉积为主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阶段;早古生代末期,发生了被动大陆边缘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的重要转化;晚古生代晚期是中亚造山带向南增生形成的弧后伸展盆地;早—中中生代盆地的形成与陆内岩石圈伸展有关;发生于侏罗纪末期的北东—南西向挤压是造成贺兰山隆升和盆地改造的重要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南北构造带 贺兰山拗拉槽 鄂尔多斯西缘 板内变形
下载PDF
辽西赤峰-朝阳金矿带早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剥蚀及启示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俊峰 李胜荣 +6 位作者 徐渴鑫 王业晗 张士全 许元全 何泽宇 迟雷 吴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170,共20页
华北克拉通于中生代遭受严重破坏的观点已被地学界广泛接受。其北缘的辽西地区赤峰—朝阳金成矿带之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被认为是克拉通破坏事件的典型响应。在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该矿带的金厂沟梁金矿区和排山楼金矿区... 华北克拉通于中生代遭受严重破坏的观点已被地学界广泛接受。其北缘的辽西地区赤峰—朝阳金成矿带之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被认为是克拉通破坏事件的典型响应。在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该矿带的金厂沟梁金矿区和排山楼金矿区,分别针对与成矿时间一致的西对面沟岩体(成岩时间128 Ma)和大石头沟岩体(成岩时间128~126Ma)进行了矿物组合、结晶温度、氧逸度和侵位深度研究。采用黑云母全铝压力计获得两个岩体结晶压力平均值分别为97MPa和145 MPa,按照地壳密度2.7g/cm^3估算了两个岩体的侵位深度分别为3.67km和5.48km。根据以上估算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以来赤峰—朝阳金成矿带剥蚀深度应该在3.67~7.70km范围,平均值5.27km。此外,在收集和综合对比分析华北地区隆升剥蚀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自早白垩世以来华北地区总体剥蚀深度范围为2.0~10.0km,主要集中在2.0~6.0km,平均值约5.60km。这一认识对于华北地区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压力计 剥蚀深度 辽西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亚妹 William L GRIFFIN +2 位作者 韩宝福 WANG YaMei HAN BaoFu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12-2926,共15页
凉城、四子王旗、三义堂和大同的地幔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的主、微量元素成分显示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北缘总体为过渡型岩石圈地幔,为原始地幔经过不同程度的熔体抽取和后期交代富集作用的残留。凉城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最低,后... 凉城、四子王旗、三义堂和大同的地幔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的主、微量元素成分显示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北缘总体为过渡型岩石圈地幔,为原始地幔经过不同程度的熔体抽取和后期交代富集作用的残留。凉城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最低,后期交代富集作用比较强烈,这与其橄榄岩中尖晶石的Cr#较低,并且共存的单斜辉石的Mg#较低一致。三义堂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最高,后期交代富集作用最强烈,不同样品甚至同一样品中不同单斜辉石颗粒的La/Yb和LREE配分模式变化范围非常大,且矿物边部比核部更富集微量元素。大同、四子王旗岩石圈地幔经历的熔体抽取程度介于凉城和三义堂之间,但后期的交代富集作用明显不如凉城和三义堂强烈。研究区的岩石圈地幔主要受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的影响,只有三义堂岩石圈地幔还可能也受到了碳酸盐交代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地幔 地幔包体 西部陆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的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卜文瑞 王廷印 马亚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9-616,共8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仅见于查干础鲁-霍尔森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中,整体上受NEE向长寿命线性构造控制。据岩性可分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类。斜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但具有向I型过渡的特征,富含Cr...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仅见于查干础鲁-霍尔森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中,整体上受NEE向长寿命线性构造控制。据岩性可分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类。斜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但具有向I型过渡的特征,富含Cr、Ni、SiO2、Al2O3,其均值分别为672μg/g、405μg/g、71.40%和14.93%,δEu值变化大,介于0.34和3.95之间,起源于幔源岩浆与壳源物质的混合。石英闪长岩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其Cr、Ni含量的均值分别为220μg/g和162μg/g,类似于华南同熔型花岗岩。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U-Pb等时线上交点年龄为1256Ma,代表了发生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的一次构造-热事件。伴随这一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发生拉伸裂解,进入拉张型过渡壳阶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是这一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产物。在这一构造-热事件中,推测查干础鲁-霍尔森一线地壳减薄最大,其北侧的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因无同时代岩浆作用,为非火山型被动陆缘,南侧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广泛发育了花岗岩类、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以及火山-沉积组合,为火山型被动陆缘,二者构成被动陆缘“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型过渡壳 地球化学 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 中元古代 构造环境
下载PDF
辽西兴城地区新太古代花岗质杂岩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庆龙 金巍 +3 位作者 蔡丽斌 崔夏红 张乔 吴朝盛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79-492,共14页
辽西兴城台里地区新太古代花岗质杂岩主要分为黑云长石片麻岩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两类,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花岗质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均为"模糊的"渐变过渡,没有侵入体的一般特点,与黑云长石片麻岩类相... 辽西兴城台里地区新太古代花岗质杂岩主要分为黑云长石片麻岩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两类,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花岗质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均为"模糊的"渐变过渡,没有侵入体的一般特点,与黑云长石片麻岩类相互混杂伴生,显示协调的变形或过渡关系。显微组构研究发现两类片麻岩均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结构相类型:原生结构相及新生结构相。从黑云长石片麻岩类到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具有新生结构相逐渐增多、原生结构相逐渐减少的变化规律。在常量元素上,两类片麻岩SiO2与MnO、CaO、TiO2、Fe2O3、MgO的变化特征具有线性分布的趋势;在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上,两类片麻岩具有相似的特点。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在成因上属于深熔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为一套副变质的硬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新太古代 花岗质岩石 花岗岩成因 辽西
下载PDF
辽西兴城地区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华北克拉通东部古太平洋俯冲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芳华 徐学纯 +3 位作者 郑常青 姚文贵 施璐 王路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9-287,共19页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期间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并引发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但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的具体时限仍未有定论。本文对辽西兴城地区中生代药王庙-磨盘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地球化...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期间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并引发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但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的具体时限仍未有定论。本文对辽西兴城地区中生代药王庙-磨盘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石中岩浆成因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3~186 Ma,岩体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石全碱含量较高,属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与Ⅰ型花岗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Pb等,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及P元素;岩浆成因锆石εHf(t)值为-12.94~-7.39,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05~1.69 Ga,其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辽西兴城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陆缘花岗岩特征类似,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导致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古太平洋对华北克拉通东部的俯冲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而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是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北克拉通俯冲作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早侏罗世 古太平洋俯冲 华北克拉通东部 辽西兴城地区
下载PDF
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继承锆石年代学及其含义 被引量:51
16
作者 赵越 宋彪 +1 位作者 张拴宏 刘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90,共7页
文中报道了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锆石结晶年龄。115个已分析的南大岭组玄武岩中的锆石绝大部分是继承的。它们的年龄峰值集中在~190Ma,~310Ma,~430Ma和~520Ma。此外,还有~171Ma,~830Ma和1840Ma的年龄组,个别太古... 文中报道了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锆石结晶年龄。115个已分析的南大岭组玄武岩中的锆石绝大部分是继承的。它们的年龄峰值集中在~190Ma,~310Ma,~430Ma和~520Ma。此外,还有~171Ma,~830Ma和1840Ma的年龄组,个别太古宙末和元古宙初期的继承锆石也可观察到。我们认为(174±8)Ma年龄组的锆石有可能是南大岭组玄武岩喷溢期结晶的锆石。古元古代和太古宙的继承锆石很可能来自中下地壳基底的岩石。~830Ma的锆石颗粒的来源有待今后资料进一步积累说明,不排除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也曾经历过此事件。190Ma的锆石组与区域早侏罗世陆内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310Ma的锆石组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洋壳向华北克拉通的俯冲。而~430Ma和~520Ma的锆石组可能于古大陆拼合的全球事件引发的邻近陆块岩石圈深部的热扰动中生成。这些继承锆石的年龄表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至少在古生代就经历了幕式的改造。因此,其演化很可能是长期的、幕式的和渐进的。我们的观测不排斥早白垩世至早期新生代期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可能经历的剧变,但是似乎不支持全球岩石圈在深部对超大陆裂解产生响应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侏罗纪 继承锆石 华北克拉通 SHRIMP U-PB年龄 南大岭组玄武岩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新元古代裂谷的确认与成矿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润民 王建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0-441,共22页
狼山-渣尔泰山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元古宙伸展构造体制下被动陆缘的重要热水喷流成矿带,内产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其含矿建造是元古宇渣尔泰山群。该成矿带的主体在狼山山脉主峰地区,产有东升庙、炭窑口... 狼山-渣尔泰山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元古宙伸展构造体制下被动陆缘的重要热水喷流成矿带,内产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其含矿建造是元古宇渣尔泰山群。该成矿带的主体在狼山山脉主峰地区,产有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三大矿床。自2010年在狼山西南原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地层中发现新元古代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816~805 Ma)以来,其东部狼山主峰地区的渣尔泰山群及产在其中的炭窑口、东升庙、霍各乞矿床是否也都可以归于新元古代形成是需要进-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依据的事实有:(1)狼山西南新元古界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1 155 Ma与碳酸盐岩是方解石大理岩;(2)炭窑口矿区渣尔泰山群顶部刘鸿湾组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的两个年龄峰值分别为1 862~1 762 Ma(最小年龄为1 732 Ma)和2 448 Ma,所含碳酸盐岩全部是白云石大理岩类;(3)狼山北侧狼山群含矿岩组中发现年龄为887 Ma±的新元古代基性火山岩;(4)霍各乞矿床含重晶石与微晶长石的硅质层发育,多与黄铁矿层互层状产出,也有与闪锌矿+磁黄铁矿及方铅矿层互层,激光原位分析得到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的δ34S为17.60‰~21.97‰,显示喷流成矿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根据以上事实可以确认:(1)狼山西南含酸性火山岩与方解石大理岩的前寒武纪地层是与狼山南侧炭窑口矿区含白云石大理岩的渣尔泰山群在不同盆地中沉积而成;(2)狼山南侧是中元古代裂谷带,产有以炭窑口、东升庙矿床为代表的中元古代喷流-沉积成矿系统;(3)狼山北侧是新元古代裂谷带,产有以霍各乞矿田为代表的新元古代热水喷流成矿系统。产在新元古代狼山群中的霍各乞矿是介于SEDEX型与VMS型之间、但靠近SEDEX型-侧的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裂谷 新元古代裂谷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 内蒙古狼山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和西澳克拉通金矿床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金矿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镇宽 苗来成 +1 位作者 关康 黄佳展 《贵金属地质》 1997年第1期63-71,共9页
华北克拉通固结时间较晚,活动性较强,金矿床赋矿围岩以中深变质的镁铁质岩石和花岗岩类岩石为主,大规模金矿床一般产在韧、脆性剪切叠加的构造带中,成矿时代在188~46Ma之间.西澳克拉通固结较早,稳定性较好,金矿床主要产... 华北克拉通固结时间较晚,活动性较强,金矿床赋矿围岩以中深变质的镁铁质岩石和花岗岩类岩石为主,大规模金矿床一般产在韧、脆性剪切叠加的构造带中,成矿时代在188~46Ma之间.西澳克拉通固结较早,稳定性较好,金矿床主要产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中,一般产在韧-脆性剪切过渡带或叠加的构造带中,金矿化年龄在2640~2600Ma之间.华北克拉通金矿床比西澳金矿床形成晚,受剥蚀程度低,许多矿床尚未出露地表,在深部寻找盲矿体前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对比 地质勘探 深部找矿
下载PDF
豫西伊川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相分析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德顺 王振江 +2 位作者 李紫源 杨文涛 孟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4,共11页
兵马沟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结晶基底至上覆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过渡的关键层,对该区中元古代初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粒度参数分析及古流向分析等方法对兵马... 兵马沟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结晶基底至上覆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过渡的关键层,对该区中元古代初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粒度参数分析及古流向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兵马沟组下段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概率累积曲线多呈一段式,萨胡判别函数均指向重力流特征,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形成于冲积扇向扇三角洲过渡的沉积环境,发育扇根、扇中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同时发育泥石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与河道间沉积微相;该时期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南部水体较深,古流向为SSW向。研究结果可为熊耳群到五佛山群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海陆格局及陆相-海相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等古环境恢复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伊川地区 华北克拉通南缘 兵马沟组 沉积相 环境演化 冲积扇-三角洲
下载PDF
中国地学热点研究区几个地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永华 吴庆举 《国际地震动态》 2007年第9期11-19,共9页
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全球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全球陆-陆碰撞造山、海洋岩石圈俯冲和古大陆岩石圈演化动力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室。几十年来,地学家们通过地质调查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与新发现... 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全球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全球陆-陆碰撞造山、海洋岩石圈俯冲和古大陆岩石圈演化动力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室。几十年来,地学家们通过地质调查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与新发现。笔者对青藏高原、西太平洋俯冲带、华北克拉通和南北地震带等地区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的几个重要地学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从地震学的角度出发,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粗浅的见解与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西太平洋俯冲带 华北克拉通 南北地震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