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in Western Yunnan Plateau——Taking Midu County as an example
1
作者 戚朝阳 杨子生 杨青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2期372-373,384,共3页
The research of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 is the core conten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Taking the Midu County of western Yunnan P... The research of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 is the core conten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Taking the Midu County of western Yunnan Plateau as the example, GIS technology was used to make the spatial overlay with the land use database in 2009 and land change survey database in 2014 of Midu County, so a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of the county, and reveal the law of land use change,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cl use change Construction land Agricultural land western yunnan plateau
下载PDF
UPLIFT AND DENUDATION AT SOUTHEAST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IN QUATERNARY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Guozhi,Wang Chengshan,Liu Dengzhong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06-307,共2页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mainly consists of the Western Yunnan plateau (WYP). The uplift and denudation at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at of the WYP. Based on the uplift ...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mainly consists of the Western Yunnan plateau (WYP). The uplift and denudation at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at of the WYP. Based on the uplift of ancient plantain surface, river terrace and sedimentary response in peripheral basins of the WYP, suggest that the WYP experienced a rapid uplift and denudation in Quaternary. The WYP have been uplifted about 610~700m, and eroded away about 1095~1600m since Quaternary, average denudation rate reach 0 68~0 94mm/a. Uplift rates in different time interval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river terrace. Relations between WYP and Tibetan plateau are discussed further..The Yinggehai basin located at the south termination of the Red River fault, it is the younger (mainly Neogene) pull\|apart basin, which developed at releasing bend of the Red River right\|lateral wrench fault. Since the Neogene, the subsidence center of the Yinggehai basin shifted southwar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outheast Hainan basin. Both basins collected large amounts of the Holocene and Quaternary deposits of marine origin. They are peripheral marine basin of the WYP.. Silicate clastic sediments in both basins have been large supported from the WYP into both basins through the Red River system. The total volumes derived from the WYP in the Neogene and Quaternary is 2 8004×10 14 t(1 and 5 1206×10 14 t.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n Yinggehai basin rose from 0 52mm/a in the Neogene to 1 39mm/a in the Quaternary. The facts that accumulation volume and sedimentation rate rose greatly after the Neogene, suggested a rapid uplift in the WYP. The rapid uplift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Neogene and Quaternary. Elevation of ancient planation surface,and river terrace supported the rapid uplift of the WYP also. The ancient planation surface was elevated from 2500~2600m to 3000~3200m during Quaternary, seven terraces in Tue can be traced through the field area in elevation from 20 5m to 612m above the modern river surface in the Lancang River. The Jinsha River also incised into bed rocks about 700m in Shigu. All the facts suggest that southeast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rose rapidly; the plateau was elevated about 610~700m in the Quater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TERNARY UPLIFT DENUDATION Tibet plateau the western yunnan plateau
下载PDF
ACTIVE DEFORMATION STYLE IN SOUTH-EASTERN AND NORTH MARGINS OF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Yang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67-267,共1页
In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the Western Yunnan area of China, the NNW\|striking faults are dominant active structures. Their dextral strike\|slips cause conjugate slips along NE\|striking faults, and ... In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the Western Yunnan area of China, the NNW\|striking faults are dominant active structures. Their dextral strike\|slips cause conjugate slips along NE\|striking faults, and these left shears induce blocks’ clockwise rotations along vertical axes. For example, Simao Block in the south part of Western Yunnan is bounded by Red River Fault (east), Lancang—Gengma Fault (west), Nandinghe Fault (north), and Dian Bien Phu Fault (south); and the right shears of Red River Fault and Lancang—Gengma Fault induced conjugate left shear along Nandinghe Fault and Dian Bien Phu Fault, and laters’ sinistral slips cause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Block. This rotation has been proved by geodetic measurements (Jiang, et al., 1993) and palaeomagnetic measurement (Wu, et al., 1987). In Pu’er area,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imao Block, several small\|scale blocks are clockwise rotated by sinistral shears of NE\|striking faults (Wang Yang, 1996). Block rotation along vertical axis is main active deformation style in Western Yun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 rotation TIBETAN plateau western yunnan QILIAN Mts.—Hexi CORRIDOR
下载PDF
生态环境和基因型及其互作对滇西高原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付金存 王刚 +10 位作者 徐冬梅 范幸龙 赵勇 杜航 王飞 马志远 贺彪 李俊龙 陈景祥 罗坤 杨雪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44-51,共8页
【目的】探明生态环境和基因型及互作对滇西高原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滇西生态植烟区烤烟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云烟97、云烟100、云烟105和云烟116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基因型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 【目的】探明生态环境和基因型及互作对滇西高原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滇西生态植烟区烤烟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云烟97、云烟100、云烟105和云烟116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基因型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并利用AMMI模型对3个典型植烟区(丽江、楚雄、普洱)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环境响应分析。【结果】生态环境和基因型对滇西高原烤烟化学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5个不同基因型品种烤烟除中部叶还原糖外,其余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对环境的响应楚雄烟叶表现为两糖含量高、烟碱和总氮含量低,丽江和普洱烟叶表现为上部叶总氮含量高、下部叶烟碱含量低的特点。基因型与C3F总糖,X2F还原糖和氯达显著水平;与X2F总糖达极显著水平。环境与B2F还原糖和烟碱,C3F总氮达显著水平;与B2F总糖和总氮,C3F总糖和氯,X2F总糖、还原糖、氯和总氮达极显著水平。生态环境与基因型互作效应与B2F总糖和总氮,C3F总糖,X2F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氯达显著水平。5个不同基因型品种烤烟B2F和C3F的化学成分稳定性以Y100最好,以楚雄试验点最稳定。【结论】环境效应是影响滇西高原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楚雄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力高于丽江和普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化学成分 基因型 生态环境 AMMI模型 滇西高原
下载PDF
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国芝 王成善 +1 位作者 曾允孚 赵锡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4-240,共7页
滇西高原的隆升引起莺歌海盆地的沉积速率、沉积通量的陡增、层序界面间的不整合 ,高原内部盆地沉积速率增加、充填序列改变、间歇性隆升剥蚀。根据这些响应标志重塑了滇西高原的隆升历史 :(1 ) 2 3~ 1 9Ma的初始隆升 ;(2 ) 1 6 .2~ 1... 滇西高原的隆升引起莺歌海盆地的沉积速率、沉积通量的陡增、层序界面间的不整合 ,高原内部盆地沉积速率增加、充填序列改变、间歇性隆升剥蚀。根据这些响应标志重塑了滇西高原的隆升历史 :(1 ) 2 3~ 1 9Ma的初始隆升 ;(2 ) 1 6 .2~ 1 1Ma的快速隆升 ;(3) 1 1~ 5 .3Ma的剥蚀夷平 ;(4) 5 .3~ 1 .6Ma的急剧隆升 ,滇西高原基本定型 ;(5)1 .6~ 0Ma的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高原 莺哥海盆地 隆升 沉积响应 盆地沉积
下载PDF
滇西高原第四纪以来的隆升和剥蚀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国芝 王成善 +1 位作者 刘登忠 刘树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74,共8页
由滇西高原内古夷平面的抬高、外流水系的河流阶地、高原外营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沉积响应,共同揭示滇西高原第四纪以来的快速隆升和剥蚀历史。第四纪以来滇西高原区域性抬升了610~700余米、被剥蚀了1095~1600m,其平均剥蚀速率为... 由滇西高原内古夷平面的抬高、外流水系的河流阶地、高原外营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沉积响应,共同揭示滇西高原第四纪以来的快速隆升和剥蚀历史。第四纪以来滇西高原区域性抬升了610~700余米、被剥蚀了1095~1600m,其平均剥蚀速率为0.68~0.94mm/a。根据河流阶地计算出第四纪以来各时段的隆升速率;隆升在0.386~0.296Ma达到峰期,隆升速率为2.24~2.SOmm/a;1.6~0.647Ma隆升速率最缓慢为0.68~0.94mm/a。滇西高原第四纪以来的隆升量和隆升峰期与同期的青藏高原具有相似性,但隆升速率明显低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隆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 剥蚀 第四纪 滇西高原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的古高程反演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国芝 初凤友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流经滇西高原的红河水系将高原内被剥蚀下来的物质输送到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中堆积。滇西高原隆升剥蚀区与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堆积区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系统。采用质量平衡法,将莺-琼盆地内的堆积物回剥至隆升剥蚀区,重建了中... 流经滇西高原的红河水系将高原内被剥蚀下来的物质输送到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中堆积。滇西高原隆升剥蚀区与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堆积区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系统。采用质量平衡法,将莺-琼盆地内的堆积物回剥至隆升剥蚀区,重建了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所达到的可能高程。16.2~19.6Ma前红河流域区海拔高度低于560m,16.2~11Ma前的隆升使高程升至860~950m。经过11~5.3Ma前的剥蚀夷平后,海拔高度降为800m。距今5.3~1.6Ma前的快速隆升,使海拔高度曾达到2600~2725m,隆升幅度达1800~1925m,滇西高原形成。近1.6Ma以来则主要是剥蚀削低,海拔高度从2560m降为2300m。中新世以来红河流域区被剥蚀掉约39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高原 红河 莺歌海盆地 质量平衡 高程
下载PDF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隆升的沉积学证据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国芝 王成善 曾允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32,共4页
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带动周围地区不同程度的隆起,而且通过隆升和剥蚀向高原内部盆地和环绕高原的周缘盆地提供了巨量的硅质碎屑,这些盆地的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隆升机制[1~4]。青藏高原周缘地区... 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带动周围地区不同程度的隆起,而且通过隆升和剥蚀向高原内部盆地和环绕高原的周缘盆地提供了巨量的硅质碎屑,这些盆地的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隆升机制[1~4]。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已成为窥视其隆升历史和机制的重要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滇西高原 莺歌海盆地 隆升 沉积响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早古生代早期造山事件 被引量:39
9
作者 蔡志慧 许志琴 +3 位作者 段向东 李化启 曹汇 黄学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3-2140,共18页
野外观察、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芒市地区存在奥陶系底砾岩与前寒武-寒武系之间的地层不整合;龙江眼球状片麻岩锆石边部U-Pb年龄约为502~518Ma,代表原岩花岗岩结晶时代;继承性锆石核部具有... 野外观察、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芒市地区存在奥陶系底砾岩与前寒武-寒武系之间的地层不整合;龙江眼球状片麻岩锆石边部U-Pb年龄约为502~518Ma,代表原岩花岗岩结晶时代;继承性锆石核部具有与拉萨地体相似的年龄谱,说明早古生代早期腾冲地体与拉萨地体属于统一陆块;锆石边部具有负的、变化范围较大的εHf(t)值(-15.7~-2.0),结合眼球状片麻岩野外、岩相学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说明原岩花岗岩来源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并伴随不同程度幔源物质的注入,可能为岩浆弧的一部分。综合野外观察及锆石同位素研究结果,明确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存在早古生代早期造山事件。与喜马拉雅、拉萨、羌塘等地体的同一时代构造事件对比,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地区早古生代早期造山带为形成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安第斯型造山带的一部分,为认识冈瓦纳大陆北缘早古生代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滇西 早古生代 安第斯型造山带
下载PDF
利用新近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绪教 何科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为了定量地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在滇西中甸、保山、景东、景谷四地分别取新近纪煤岩样,在野外实测煤层上覆地层残留厚度和测得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并确定有效作用时间后,根据三者关系曲线图计算出成煤时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进而... 为了定量地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在滇西中甸、保山、景东、景谷四地分别取新近纪煤岩样,在野外实测煤层上覆地层残留厚度和测得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并确定有效作用时间后,根据三者关系曲线图计算出成煤时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进而计算出滇西高原上新世时期自北而南的隆升幅度在1500~1700m之间。该时期隆升表现出总体均匀抬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高原隆升 隆升幅度 镜质组反射率
下载PDF
滇西高原不同地类坡面产流产沙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奇伯 寸玉康 +2 位作者 刘芝芹 王克勤 王利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根据径流小区观测,对滇西高原主要典型地类的坡面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灌木林和天然次生林,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二者的产流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64.0%和63.7%,产沙量分别减少82.1%和74.5%;荒草地的产流产... 根据径流小区观测,对滇西高原主要典型地类的坡面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灌木林和天然次生林,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二者的产流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64.0%和63.7%,产沙量分别减少82.1%和74.5%;荒草地的产流产沙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19.9%和46.6%。产流量与产沙量均与降雨量和最大10min时段降雨强度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高原 土地类型 坡面径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人口变动与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关联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元彬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人口变动是经济变迁的基础和核心,但不同的经济地理和历史环境又造就了各区域经济不同的发展特征,继而又影响着人口变动的速度和程度。云贵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客民、客商为生计和发展考虑,因... 人口变动是经济变迁的基础和核心,但不同的经济地理和历史环境又造就了各区域经济不同的发展特征,继而又影响着人口变动的速度和程度。云贵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客民、客商为生计和发展考虑,因而云贵丰富的矿产对他们起了较大的吸引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工业化的带动下,云贵劳动力市场得以逐步形成,继而在他们的带动下,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 西部建设
下载PDF
沉积物ESR测年及在川西—滇北河流阶地定年中的应用
13
作者 史正涛 刘勇 董铭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ESR能够直接测定第四纪碎屑沉积物年代,尤其是对老于距今20万年以上的沉积物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不很高的测年精度及可重复性不高又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测试的各个环节都会对ESR测年精度产生影响,因此控制这... ESR能够直接测定第四纪碎屑沉积物年代,尤其是对老于距今20万年以上的沉积物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不很高的测年精度及可重复性不高又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测试的各个环节都会对ESR测年精度产生影响,因此控制这些环节造成的各种误差是提高ESR测年精度的关键。川西-滇北地区部分河流阶地沉积物ESR年代测定结果与地层层序以及区域地质构造事件基本吻合,表明ESR法测定该区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年代是可行的。在野外采样以及实验室内样品处理测试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把ESR测年的误差控制在10%~15%的范围内,基本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测年 河流阶地年代 川西-滇北地区
下载PDF
川西高原重磁异常特征与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高玲举 张健 董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96-3008,共13页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大陆地壳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利用最新重力、航磁资料,通过异常分析和反演计算,研究了该区鲜水河断裂、理塘断裂、金沙江断裂的重磁异常特征、莫霍面特征、居里面特征,分析得出了这些断裂...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大陆地壳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利用最新重力、航磁资料,通过异常分析和反演计算,研究了该区鲜水河断裂、理塘断裂、金沙江断裂的重磁异常特征、莫霍面特征、居里面特征,分析得出了这些断裂的深部地质结构与构造背景.计算表明:川西高原莫霍面东南浅、西北深,地壳厚度在43~63km之间.居里面特征表现为条带状,深度在17~23km之间.其中,鲜水河断裂带对应莫霍面深度梯度带,居里面为高低起伏圈闭.理塘断裂带北段莫霍面局部隆坳相间,南段莫霍面逐渐抬升,居里面呈现由西向东加深的梯度带.金沙江断裂带,居里面形成局部抬升,深部可能存在高温地热异常源.综合分析认为,川西高原地壳结构主要特点为:增厚的下地壳,热-塑性变形的中地壳,脆性变形的上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川滇菱形块体 地壳结构 重磁反演
下载PDF
滇西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资云海 子建文 +3 位作者 李倩 张玉岭 唐辉 龚念婷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5年第8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滇西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CMS)的发病风险。方法:从骨密度、血细胞分析、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和免疫功能等5个方面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的发病风险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海拔升高,人群骨密度逐渐... 目的:探讨云南滇西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CMS)的发病风险。方法:从骨密度、血细胞分析、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和免疫功能等5个方面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健康人群慢性高原病的发病风险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海拔升高,人群骨密度逐渐增加;血液RBC、Hb等逐渐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除TP、Alb及Glu外其余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肾功能和心肌酶谱各指标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理组和维西组TC、TG、LDL-C、APo B、Ig G、Ig M、Ig A、C3、C4水平显著低于香格里拉组(P<0.05),低于德钦组(P<0.05);随海拔升高,CD3+、CD8+逐渐增高且相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各项功能指标随海拔升高有不同的改变,患慢性高原病的危险性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高海拔地区 慢性高原病 发病风险
下载PDF
滇西高原特色玉米产业发展:特点、挑战与思考——以云南大理州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曙辉 李江 +2 位作者 欧阳作富 严绍萍 石云 《农业科技管理》 2018年第3期66-69,90,共5页
滇西区域玉米产业发展成就瞩目,在保障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云南大理州为例,阐述了玉米产业在分布、面积、产量和科技含量等方面的显著特征,分析了制约区域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 滇西区域玉米产业发展成就瞩目,在保障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云南大理州为例,阐述了玉米产业在分布、面积、产量和科技含量等方面的显著特征,分析了制约区域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更新发展理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玉米科技创新、强化重农惠农政策以及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等对策,以期加速推进滇西高原玉米产业向特色化、绿色化、现代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州 滇西高原 玉米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云贵高原西部偏远山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
17
作者 颜梦霞 刘恩峰 +4 位作者 王晓雨 陈文科 李国展 纪明 张恩楼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85-6194,共10页
人类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重金属已对偏远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选择研究相对薄弱的云贵高原西部地区,采集了13处偏远山地69个表层土壤样品,采样点海拔2563~4037 m,分析了10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富集系数(E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 人类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重金属已对偏远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选择研究相对薄弱的云贵高原西部地区,采集了13处偏远山地69个表层土壤样品,采样点海拔2563~4037 m,分析了10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富集系数(E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和Pb同位素指纹示踪等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Al、Fe、Cu、V和Zn含量平均值低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Ni和Pb含量平均值与背景值相当,Cd、Cr和Hg含量平均值为背景值的1.8~3.6倍.表层土壤中,Pb、Cr和Ni的EF平均值分别为3.8、3.4和2.3,为中度富集;Cd和Hg的EF平均值分别为15.2和10.0,为显著富集;其余重金属EF平均值为1.1~1.9,为无富集-弱富集.结合表层土壤与基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对比、EF和PMF结果分析,表层土壤中Al、Fe、V、Cr、Cu、Ni和Zn主要为自然来源,其含量空间变化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Cd、Hg和Pb为典型污染元素,主要污染源为有色金属冶炼和燃煤释放,污染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轿子雪山、碧塔海流域、螺髻山和老君山地区.人为污染对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的贡献率为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西部 偏远山地 表层土壤 重金属 富集特征 污染来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