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AND SOUTHWESTERN SANJIANG REGION IN PROTEROZOIC 被引量:1
1
作者 Li Zhongxiong, Cheng Ming, Guan Shiping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17-318,共2页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and southwestern Sanjiang region absorbed much attention from geologist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re occurred a series of plate subduction, collision, assembly, rifting and break...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and southwestern Sanjiang region absorbed much attention from geologist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re occurred a series of plate subduction, collision, assembly, rifting and breakup processes between them since Palaeozoic 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clear. But in Proterozoic this kind of links between them became unclear. Did they undergo the assembly and breakup processes of the Rodinia super continent? This paper will take a primary discussion on this question on the basis of basement componen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agmatic activities.1\ Basement features\;(1) In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its basement is composed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and folded basement, a so\|called double\|layer structure.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is made up of Kangding group, Pudeng Formation and Dibadu Formation, among them Kangding group is a representative and composed mainly of migmatite, compositing gneiss, hornblende schist and granulitite. The isotopic age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is older than 1900Ma, so its geological time is late Archaean to early Proterozoic. The folded basement is composed of Dahongshan group, Hekou group, Kunyang group, Huili group and Yanbian group. Their rock associations are made up mainly of spilite\|keratophyre formation, carbonate formation, clastic rock and clastic rock formation with some basic volcanic rocks. The folded basement is assigned to be early and middle Proterozoic (1000~1700M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ROZOIC basement structure ophiolite suite GRENVILLE orogenic belt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SOUTHwestern Sanjiang REG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proterozoic Subduction System in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2
作者 Zhang Hongxiang Liu Congqiang Xu Zhifang Geology and Geophysics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Huang Zhilong Geochemistry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8-67,共10页
Paleoproterozoic subduction strongly occurred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The basalticandesite volcanics of Ailaoshan Group and Dibadu Formation had been formed during paleo QinghaiTibet oceanic plate s... Paleoproterozoic subduction strongly occurred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The basalticandesite volcanics of Ailaoshan Group and Dibadu Formation had been formed during paleo QinghaiTibet oceanic plate subduction under the paleoYangtze plate. Their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suggests that their forming environments are continentalmarginarc and back arcbasin respectively. Consequently, the Paleoproterozoic subduction system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was established. Ailaoshan Group and Dibadu Formation came from an enriched mantle source that was contaminated by crustal sediments carried by subducted slab, and formed the Paleoroterozoic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Ailaoshan Group is actually western boundary of Yangtze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Paleoproterozoic subduction system Ailaoshan Group (AG) Dibadu Formation (DF) incompatible element (IE) large ion lithospheric element (LILE) high field strengthen element (HFSE).
下载PDF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砂岩的物源分析:对古地理位置重建和构造背景的指示
3
作者 张英利 贾晓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80,共18页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前人研究多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但同时期出现的大陆岩浆作用显然与前期认定的克拉通盆地性质不符,需要借助扬子西缘的物质来源探讨构造背景。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前人研究多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但同时期出现的大陆岩浆作用显然与前期认定的克拉通盆地性质不符,需要借助扬子西缘的物质来源探讨构造背景。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本文通过对扬子陆块西缘会泽和会东附近寒武系3件砂岩样品进行重矿物分析、电气石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U-Pb测年分析,确定扬子西缘寒武纪沉积物的源区;并结合沉积序列等综合探讨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纪的构造背景。沉积序列表明,扬子西缘寒武系沧浪铺组、西王庙组和二道水组主要由砂岩和白云岩等组成,沉积环境为滨岸—潮坪。细—粗砂岩碎屑颗粒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岩屑几乎全部为燧石,长石含量较少。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重矿物分析指示扬子西缘寒武系砂岩重矿物主要由锆石、赤—褐铁矿、电气石、钛铁矿、金红石、磷灰石等组成,重矿物组合指示岩浆岩为其主要母岩;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贫锂花岗岩和变砂岩、变泥岩;碎屑锆石测年分析表明物源区母岩主要为983~540 Ma岩浆岩。碎屑锆石年龄对比等综合分析表明,寒武系沉积物部分源自康滇古陆983~708 Ma的岩浆岩和变沉积岩,部分源自冈瓦纳大陆东非造山带663~540 Ma的岩石,物源区岩石经历再旋回产物作用。扬子西缘寒武系的沉积序列、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和碎屑组成等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形成于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重矿物 物源分析 寒武纪 碰撞环境 前陆盆地 扬子陆块西缘
下载PDF
U-Pb zircon age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Mes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strata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massif 被引量:29
4
作者 LI HuaiKun ZHANG ChuanLin +1 位作者 YAO ChunYan XIANG ZhenQ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628-639,共12页
Yangtze 山岳的西方的边缘上的 Mesoproterozoic 沉积阶层是一个碎屑状碳酸盐的岩石协会与凝灰岩和暗岩的小数量设置了并且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扔了。他们在不同区域分别地作为 Kunyang 组, Huili 组,和 Dongchuan 组被称为。我们执行了... Yangtze 山岳的西方的边缘上的 Mesoproterozoic 沉积阶层是一个碎屑状碳酸盐的岩石协会与凝灰岩和暗岩的小数量设置了并且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扔了。他们在不同区域分别地作为 Kunyang 组, Huili 组,和 Dongchuan 组被称为。我们执行了从这些组凝灰岩标明日期的锆石 U-Pb。结果,从 Kunyang 组和 Dongchuan 组结合了碎屑状的岩石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 U-Pb 年龄,显示沉积从 1050~1000 妈 Kunyang 组和 Huili 组范围变老并且 Kunyang 组和 Huili 组与同时期的 heterotopic 外形属于一个沉积协会。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年龄和 Hf 同位素作文表明在 Kunyang 组和 Huili 组的碎屑状的材料首先从 Cathaysia 山岳被导出。在 ca.1.5 Ga 和所有锆石的年龄在 Dongchuan 组 clastics 变老的 Dongchuan 组收益的凝灰岩的锆石比 1.5 Ga 旧,显示 Dongchuan 组的沉积发生在迟了的 Mesoproterozoic Changcheng 时期期间。由岩屑形成的锆石的年龄系列显示 Dongchuan 组的碎屑状的材料首先从 Yangtze 山岳的古老的地下室被导出。以上述三个 stratigraphic 单位的锆石的各种各样的类型的一颗系统的 Hf 同位素决心证明在在 1.5 和 1.0 Ga 的锆石的起始的 Hf 价值有快速的举起。Kunyang 组和 Huili 组的沉积特征上的以前的研究证明两个在低岬盆被扔。把我们的数据与以前的研究相结合,我们建议 Kunyang 组和 Huili 组是沉积继任在 Grenvillian 期间在在 Yangtze 山岳和 Cathaysia 山岳之间的合并以后沿着 Yangtze 山岳的南部的方面形成了的低岬盆。Yangtze 山岳和 Cathaysia 山岳的集会从西方逐渐地发展了到东方并且最后在 0.9 Ga 在 Yangtze 山岳的东方片断被完成,代表 Rodinia supercontinent 集会的最后阶段。在锆石的 Hf 同位素作文显示 supercontinent 周期与外壳的生长有一种亲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同位素组成 扬子地块 沉积地层 中元古代 Hf 西缘 锆石年龄
原文传递
扬子西缘东炉房Cu-Mo矿床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5
作者 段召艳 张有名 +4 位作者 杨新强 杜斌 伍建兢 杨富成 江小均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529,共15页
东炉房Cu-Mo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矿床发育与石英二长斑岩相关的斑岩型Mo(-Cu)矿和接触带矽卡岩型Cu矿。前人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斑岩Mo矿化的成因,但是对矽卡岩型Cu矿化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基于系统整理项目组对该矿床的勘查成... 东炉房Cu-Mo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矿床发育与石英二长斑岩相关的斑岩型Mo(-Cu)矿和接触带矽卡岩型Cu矿。前人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斑岩Mo矿化的成因,但是对矽卡岩型Cu矿化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基于系统整理项目组对该矿床的勘查成果,对矽卡岩型Cu矿化有关的石英闪长玢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白垩世,与格咱弧晚白垩世W-Mo(Cu)成矿作用时代一致。石英闪长玢岩具有高硅(SiO_(2)=60.74%~63.36%)、富碱(Na_(2)O+K_(2)O=7.03%~9.29%)特征,属准铝质(A/CNK=0.63~0.86)、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岩石具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右倾型)和典型的埃达克质岩亲和性特征,可能为幔源岩浆注入中-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岩源区性质、围岩类型等条件决定了东炉房矿床的矿化分带性,深部石英二长斑岩的钾化带内发育斑岩型Mo(-Cu)矿化,浅部石英闪长玢岩和碳酸盐岩接触带发育矽卡岩型Cu(-Mo)矿化,外围大理岩局部发育脉状Pb-Zn-Au-Ag矿化。矿床由深到浅、由内到外构成了Mo(-Cu)→Cu(-Mo)→Pb、Zn、Au、Ag的斑岩成矿系统。通过区域综合对比认为格咱弧晚白垩世岩浆岩及相关成矿作用向南延伸至扬子陆块西缘,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且由北往南岩浆分异程度逐渐降低,幔源岩浆贡献逐渐增多,导致成矿作用差异明显(休瓦促W-Mo→热林Mo-W→红山、铜厂沟Mo(-Cu)→东炉房Cu(-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玢岩 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晚白垩世 东炉房 扬子西缘
下载PDF
上扬子西缘早古生代斑脱岩来源及其对宜昌上升的指示意义
6
作者 王万能 潘江涛 +4 位作者 袁永盛 张耀堂 李仕忠 田瑜峰 庞占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5-2152,共18页
宜昌上升是广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阶段性演化运动,但是关于其在上扬子地区的演化时间节点仍不明确,而该时期在上扬子地区广泛沉积了数层斑脱岩。本文通过对滇东北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涧草沟组-龙马溪组岩石地层及斑脱岩年代学的研究,限定... 宜昌上升是广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阶段性演化运动,但是关于其在上扬子地区的演化时间节点仍不明确,而该时期在上扬子地区广泛沉积了数层斑脱岩。本文通过对滇东北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涧草沟组-龙马溪组岩石地层及斑脱岩年代学的研究,限定了宜昌上升在上扬子西缘的启动及结束时间分别为445±2Ma和441±2Ma,表明华南晚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过渡的盆山转换在此阶段初步完成。锆石微量元素图解显示其形成于和碰撞挤压有关的造山带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SiO_(2)含量46.32%~54.64%,且具有较低的TiO_(2),微量元素表现为Rb、Ba、Th、U元素的富集,Ti和P元素亏损,Nb/Y-SiO_(2)图解显示其源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俯冲带,前期主要为火山弧环境,后期则为板内环境。Hf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说明早期斑脱岩具有幔源物质的加入,记录了洋壳俯冲-消减的过程。因此认为,早古生代斑脱岩来源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汇聚背景下的俯冲-碰撞造山环境,是扬子陆块向华夏陆块由弧-陆碰撞向陆-陆碰撞转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脱岩 宜昌上升 锆石U-PB年龄 上扬子西缘
下载PDF
四川省同德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Re-Os同位素定年
7
作者 陈超 孔德才 +6 位作者 田小林 刘治成 郭宇衡 吴得强 文真蓁 龙波 郑毅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8,110,共12页
攀枝花同德石墨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增生带,本文对矿区矿石和赋矿围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对矿石进行碳同位素测定、Re-Os同位素测年、对矿石及其赋矿岩石进行了原岩恢复并探讨了成矿环境。研究表明,矿石SiO_(2)为55.65%~61.68%,SiO... 攀枝花同德石墨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增生带,本文对矿区矿石和赋矿围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对矿石进行碳同位素测定、Re-Os同位素测年、对矿石及其赋矿岩石进行了原岩恢复并探讨了成矿环境。研究表明,矿石SiO_(2)为55.65%~61.68%,SiO_(2)/Al_(2)O_(3)比值为4.59~5.42,Ni/Co比值6.23~12.88,富集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Zr、Hf、Th、U等高场强元素。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149.13×10^(-6)~195.37×10^(-6),具有弱的Ce负异常和Eu负异常,代表了缺氧的海相沉积环境。矿石中δ^(13)CV-PDB值为-25.0‰~-23.5‰,位于生物成因的有机碳范围内,表明其成矿碳质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石墨的Re-Os同位素年龄为983±72 Ma(MSWD=1.7),时代归属为新元古代早期,早于同德周边岩浆岩侵入时代。Re的含量介于27.66×10^(-9)~79.81×10^(-9),普通Os和^(187)Os的含量分别为0.52×10^(-9)~2.16×10^(-9)、0.28×10^(-9)~0.83×10^(-9),相对于Re、Os在地壳中的丰度显著富集。^(187)Re/^(188)Os比值为122.9~350.5,Os同位素初始比值^(187)Os/^(188)Os=0.31±0.21。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同德地区矿石和赋矿云母石英片岩进行原岩恢复,得出其原岩为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RE-OS同位素体系 地球化学特征 碳同位素 扬子西缘
下载PDF
扬子陆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元谋花岗岩的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
8
作者 宋冬虎 王燕 +8 位作者 刘兵 熊波 关奇 路永严 刘晓玮 刘军平 田素梅 米云川 张硕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3,共13页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86±10 Ma(MSWD=1.4,n=50)和1099±10 Ma(MSWD=1.8,n=58)。所有样品具有高硅(SiO2为69.44%~73.98%)、富碱(Na_(2)O+K_(2)O为6.11%~7.72%)、贫钙(CaO为0.39%~1.46%)、贫镁(MgO为0.52%~0.76%)、低钛(TiO_(2)为0.30%~0.59%)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强过铝质(A/CNK=1.19~1.35)及中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它们具有高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211.60×10^(−6)~349.01×10^(−6)),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4.32~7.36);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Th、Hf等,亏损Nb、Ta、Ba等元素,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46~0.59),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27~912℃之间,展示了A型花岗岩的属性。这些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通过中上地壳的中酸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它们最可能形成于弧后的伸展环境,综合扬子陆块周缘晚中元古代的岩浆记录,元谋杂岩中1.09 Ga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应与扬子陆块开始参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中元古代晚期 扬子陆块西缘
下载PDF
哥伦比亚超大陆在扬子陆块西缘的探秘 被引量:24
9
作者 尹福光 王冬兵 +2 位作者 孙志明 任光明 庞维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1-40,共10页
在扬子陆块西缘的拉拉、小关河-东川、大红山等地区出露了3套古元古代Statherian期(1.6~1.8Ga)的浅变质岩系,被分别命名为河口群、通安组-汤丹群-东川群、大红山群。从2.0Ga至1.4Ga期间,其地质历史演化经历:(1)约2.2~1.8Ga的造山运动;... 在扬子陆块西缘的拉拉、小关河-东川、大红山等地区出露了3套古元古代Statherian期(1.6~1.8Ga)的浅变质岩系,被分别命名为河口群、通安组-汤丹群-东川群、大红山群。从2.0Ga至1.4Ga期间,其地质历史演化经历:(1)约2.2~1.8Ga的造山运动;(2)约1.7~1.5Ga发生的非造山裂解事件群;(3)约1.7~1.5Ga侵入到古元古代地层的基性岩墙群、层状侵入体事件;(4)因民、落雪地区,约1.5~1.2Ga发生的陆架裂陷事件;(5)上扬子古陆块西缘,约1.0Ga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本文重点阐述了扬子陆块西缘1.8~1.6Ga时期大规模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同位素年龄数据,认为上扬子陆块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时代等特征与华北、北美、西伯利亚和西北欧有很大的相似性,并提出了古元古代扬子陆块与其它陆块曾经联合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西缘 哥伦比亚超大陆 古元古代 汇聚与裂解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晓虎 薛春纪 +2 位作者 李智明 李强 杨荣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8,共12页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床主要形成于边缘基底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角砾化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中粗粒晶质结构...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床主要形成于边缘基底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角砾化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中粗粒晶质结构,充填于白云岩角砾间。矿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记录的成矿流体温度为100~320℃,密度为0.850~1.068g/cm3,估算成矿流体压力为24.9~31.7MPa,相应成矿深度900~1198m。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V-CDT为12.94‰~19.4‰,且δ34S黄铁矿>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硫酸盐矿物的δ34S为32.2‰~33.48‰,H2S来自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为17.62~18.02,207Pb/204Pb为15.49~15.63,208Pb/204Pb为37.57~38.35,成矿金属来源于震旦纪—寒武纪地层。矿石中热液脉石矿物的δ13CV-PDB为-3.2‰^-1.2‰,δ18OV-SMOW为19.4‰~21.4‰,成矿流体中CO2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马元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为起源于盖层沉积的中低温盆地卤水,伴随碑坝穹隆构造过程,成矿流体沿灯影组白云岩层间(滑脱或溶塌)构造从盖层沉积中心向隆起边部运动并发生热液充填成矿,在成因上为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铅锌矿床 矿床地质 马元 扬子陆块北缘
下载PDF
四川省会理县河口地区辉绿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0
11
作者 关俊雷 郑来林 +2 位作者 刘建辉 孙志明 程万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2-490,共9页
普遍认为,扬子地台西缘前震旦系基底存在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的双层(或三层)结构,河口群作为结晶基底与褶皱基底之间的过渡层位,其归属及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对河口群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扬子地台西缘基底结构的特点及演化过程... 普遍认为,扬子地台西缘前震旦系基底存在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的双层(或三层)结构,河口群作为结晶基底与褶皱基底之间的过渡层位,其归属及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对河口群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扬子地台西缘基底结构的特点及演化过程。通过对会理县河口地区侵入于河口群中辉绿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1710±8 Ma(MSWD=1.11)的锆石U-Pb年龄,表明河口群的形成时代要早于这个年龄。大量的同位素数据证明,河口群主要形成于1817~1710 Ma,为古元古代晚期。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整个扬子地台西缘的构造格架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西缘 河口群 辉绿岩 锆石SHRIMP U-PB 结晶基底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TTG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杜利林 耿元生 +5 位作者 杨崇辉 王新社 任留东 周喜文 王彦斌 杨铸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281,共9页
对原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康定杂岩的雅江桥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滩奥长花岗岩和磨盘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低Mg#、Na2O>K2O,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无或略具微弱的负Eu异常,低YbN、Cr、Ni、V、Nb、Ta、Ti,高Ba,Sr变化较... 对原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康定杂岩的雅江桥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滩奥长花岗岩和磨盘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低Mg#、Na2O>K2O,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无或略具微弱的负Eu异常,低YbN、Cr、Ni、V、Nb、Ta、Ti,高Ba,Sr变化较大,与TTG类似。雅江桥奥长花岗岩的SHRI 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为778±11Ma。初步认为本次工作所选的康定杂岩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TTG花岗岩。结合TTG的形成环境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花岗岩是板块俯冲环境体制下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康定杂岩 TTG 新元古代 板块俯冲环境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的时代 被引量:85
13
作者 耿元生 杨崇辉 +3 位作者 王新社 任留东 杜利林 周喜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9-441,共13页
对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变质地层以及岩浆片麻岩中变质地层残片或包裹体中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在康定地区辉长–闪长质片麻岩中,表壳岩包体—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和宝兴地区黑云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8.6Ma和8... 对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变质地层以及岩浆片麻岩中变质地层残片或包裹体中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在康定地区辉长–闪长质片麻岩中,表壳岩包体—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和宝兴地区黑云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8.6Ma和826±13Ma,代表了它们的原岩——酸性火山岩和火山凝灰岩的形成年龄;泸定地区变质岩层中长英质糜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9Ma和818±8Ma,代表了中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茨达地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年龄分别为830±7Ma和827±10Ma,代表了其原岩火山–沉积建造的形成时代。以上数据表明,所谓的结晶基底都是新元古代的产物,在形成时间上与盐边群、盐井群等褶皱基底的相一致,只是变质程度上略有差异。因此该区并不存在古老(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基底 地质年代学 锆石SHRIMPU-PB年龄 新元古代 扬子地台西缘 川西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缘北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28
14
作者 沈渭洲 凌洪飞 +3 位作者 徐士进 周新民 赵子福 郭建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2-519,共8页
扬子板块西缘北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分布较广。它们具有准铝质化学成分(A/NKC<1.03);贫Rb、U、Th、Nb、Hf,相对富Sr、Ba、Zr;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ε_(Nd)较高(>—4.3),I_(sr)较低(<0.7050),δ^(18)低(<7.6‰... 扬子板块西缘北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分布较广。它们具有准铝质化学成分(A/NKC<1.03);贫Rb、U、Th、Nb、Hf,相对富Sr、Ba、Zr;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ε_(Nd)较高(>—4.3),I_(sr)较低(<0.7050),δ^(18)低(<7.6‰)。这些特征与华南同熔型花岗岩类的值十分相似,反映其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特点。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Nd模式年龄(1.81~1.14 Ga)介于该区初生地壳(1.0 Ga左右)和古老地壳(>2.0 Ga)之间,推测这些花岗岩类主要是由上述两端元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源区衍生的。母岩浆的形成可能同新元古代早期(晋宁期)滇青藏大洋板块向扬子古板块的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新元古代 扬子板块西缘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质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维光 刘秉光 +5 位作者 邓海琳 钟宏 李朝阳 皮道会 李志德 覃喻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5-263,共9页
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非常强烈,花岗岩广布。最近研究表明,该区还有较大规模的新元古代基性岩浆活动。本文着重总结和评述了扬子地块西缘的新元古代镁铁 超镁铁质岩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这一期岩浆活动是由约0.95~0.90Ga造山带... 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非常强烈,花岗岩广布。最近研究表明,该区还有较大规模的新元古代基性岩浆活动。本文着重总结和评述了扬子地块西缘的新元古代镁铁 超镁铁质岩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这一期岩浆活动是由约0.95~0.90Ga造山带的岩浆活动和0.86~0.74Ga非造山的岩浆活动组成,反映了从岛弧到板内裂谷的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超镁铁质岩 新元古代 岩浆活动 板内 岛弧 造山带 研究成果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北缘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63
16
作者 耿元生 旷红伟 +1 位作者 柳永清 杜利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51-2174,共24页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的中元古代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改造。根据形成时代,该区的中元古代可以识别出两个阶段,中元古代早期(1.8~1.4Ga)和中元古代晚期(1.4~1.0Ga)。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包括大红山群、东川群、...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的中元古代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改造。根据形成时代,该区的中元古代可以识别出两个阶段,中元古代早期(1.8~1.4Ga)和中元古代晚期(1.4~1.0Ga)。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包括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主要由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昆阳群、会理群和分布于扬子地块北缘的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组成。新的锆石原位定年结果表明,通安组的凝灰岩形成于1744±14Ma左右,河口群角斑岩形成于1659±23Ma左右,侵入会理群天宝山组的辉长辉绿岩形成于1026±7Ma左右。根据岩石组合、形成环境以及年代学资料,中元古代早期的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形成时代相近,地层组成基本相同,它们都含有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或层状铜矿床(SSC),都在1.75~1.45Ga期间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扬子地块北缘的火地垭群也可能属于中元古代早期地层。中元古代晚期地层在扬子地块西缘北缘均有分布,其中的昆阳群和会理群大体形成于1.2~1.0Ga,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形成于1.4~1.0Ga,它们的顶界可能延伸到新元古代早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中含有大量叠层石,表明它们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浅海环境。除上述的中元古代晚期地层之外,云南元谋地区的苴林群、川西的登相营群、通安组五段等也属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早期 中元古代晚期 地层划分与对比 锆石年代学 扬子克拉通西一北缘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淌塘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子正 周邦国 +3 位作者 郭阳 杨斌 廖震文 王生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2-662,共11页
淌塘花岗岩岩体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岩石类型为钾长花岗岩。为了揭示其成因意义,本文对淌塘花岗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及岩石学研究的结果显示淌塘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2.70%~77.95%)、高碱(ALK=5.68%... 淌塘花岗岩岩体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岩石类型为钾长花岗岩。为了揭示其成因意义,本文对淌塘花岗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及岩石学研究的结果显示淌塘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2.70%~77.95%)、高碱(ALK=5.68%~7.32%)、过铝质(ASI=1.41~1.78)的特征,K2O/Na2O平均值为1.18,CaO、MgO含量偏低,其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稀土元素含量偏低且轻重稀土元素差异较大(LREE/HREE=2.71~4.09),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显著区别于地壳平均值。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 063.2±6.9 Ma,属于格林威尔造山期运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岩是由地壳中的泥质岩经过部分熔融形成的,其双峰式的岩浆岩组合模式和Al2O3-SiO2构造环境判别图的投图结果均显示该花岗岩的形成与裂谷环境密切相关,这与1.0 Ga时扬子地台西缘的大地构造背景相呼应,其形成也对应了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西缘 花岗岩 SHRIMP锆石定年 RODINIA超大陆 淌塘
下载PDF
川西峨边地区金口河辉绿岩脉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Rodinia裂解的启示 被引量:22
18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6 位作者 王剑 卓皆文 熊国庆 陆俊泽 刘建辉 汪正江 邓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31-1141,共11页
川西金口河地区中元古代峨边群中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具体侵位时间对厘定峨边群的时限、研究扬子西缘前寒武纪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峨边群枷担桥组层型剖面中一条辉绿岩脉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辉绿岩脉的锆石发... 川西金口河地区中元古代峨边群中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具体侵位时间对厘定峨边群的时限、研究扬子西缘前寒武纪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峨边群枷担桥组层型剖面中一条辉绿岩脉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辉绿岩脉的锆石发育清楚且宽缓的内部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属典型基性岩浆成因的锆石,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13.4±8.2)Ma(MSWD=0.56),代表了该辉绿岩脉的侵位时间,也限定了峨边群枷担桥组的上限年龄。综合扬子西缘新元古代中期基性岩浆活动的最新同位素年龄,证实存在2个主要的活动期:830~800Ma和780~745Ma,且830~800Ma期间基性岩浆活动的峰值年龄为(821±2)Ma。这与前人总结的华南和澳大利亚同期基性岩浆活动的年龄分布特征完全一致,暗示川西金口河辉绿岩脉的形成可能与新元古代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幕式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脉 SHRIMP锆石U-PB年龄 扬子克拉通西缘 新元古代 Rodinia裂解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缘黄草山和下索子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沈渭洲 李惠民 +1 位作者 徐士进 王汝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12-416,共5页
对扬子板块西缘泸定—石棉地区黄草山花岗岩体和康定地区下索子花岗岩体中自形锆石 ,采用2 0 5Pb - 2 35U混合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锆石U 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 ,黄草山岩体中锆石结晶年龄为 786± 36Ma ,下索子岩体中锆石结晶年龄为 ... 对扬子板块西缘泸定—石棉地区黄草山花岗岩体和康定地区下索子花岗岩体中自形锆石 ,采用2 0 5Pb - 2 35U混合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锆石U 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 ,黄草山岩体中锆石结晶年龄为 786± 36Ma ,下索子岩体中锆石结晶年龄为 80 5± 15Ma ,表明它们都是晋宁期岩浆活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晋宁期 扬子板块西缘
下载PDF
华南在Rodinia古陆中位置的讨论——扬子地块西缘变质-岩浆杂岩证据及其与Seychelles地块的对比 被引量:88
20
作者 颜丹平 周美夫 +1 位作者 宋鸿林 John MALPA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9-256,共8页
沿扬子地块西缘出露的一系列变质杂岩的构造性质及形成时代是分析华南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关键。这些杂岩均被初始为低角度的正断层所围限 ,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性质 ,其剥露时间在177Ma左右。目前 ,对这一区域几个代表性杂岩体进行的... 沿扬子地块西缘出露的一系列变质杂岩的构造性质及形成时代是分析华南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关键。这些杂岩均被初始为低角度的正断层所围限 ,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性质 ,其剥露时间在177Ma左右。目前 ,对这一区域几个代表性杂岩体进行的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这是一套主体为与俯冲板块有关的岛弧型岩浆杂岩 ,其形成时代从 72 6~ 86 4Ma ,时间跨度在 10 0Ma以上。证明这些岩石的形成与地幔柱作用无关。上述结果与最近在Madagascar东北缘、Seychelles岛及印度的Malani的一条类似的变质岩浆杂岩带的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完全吻合 ,这个构造带被解释为一条沿Mozambique洋东缘的巨大的向东俯冲的安第斯型俯冲 岩浆岛弧带。据此我们推测在Rodinia古大陆中 ,华南地块位于印度板块东北缘 ,其南东则可能与澳大利亚相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扬子地块西缘 Rodinia古陆 变质-岩浆杂岩 印度板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