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ial Evolution of High-Pressure and Ultrahigh-Pressure Metapelites from Habutengsu, Chinese Western Tianshan: Phase Equilibria Modelling and ^(40)Ar/^(39)Ar Geochronology 被引量:3
1
作者 Lü Zeng ZHANG Li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628-640,共13页
Metapelite is one of the predominant rock types in the high-pressure–ultrahigh-pressure(HP–UHP) metamorphic belt of western Tianshan, NW China; however,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is belt during meta... Metapelite is one of the predominant rock types in the high-pressure–ultrahigh-pressure(HP–UHP) metamorphic belt of western Tianshan, NW China; however,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is belt during metamorphism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comparative petrological studies and 40^Ar/39 ^Ar geochronology of HP and UHP pelitic schist exposed along the Habutengsu valley. The schist mainly comprises quartz, white mica, garnet, albite and bluish amphibole. In the Mn O–Na2O–Ca O–K2O–Fe O–Mg O–Al2O3–Si O2–H2O(Mn NCKFMASH) system, P–T pseudosection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RMOCALC 333 for two representative pelitic schis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was a break in the peak metamorphic pressures in the Habutengsu area. The northern schist has experienced UHP metamorphism,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ce of coesite in the same section, while the southern one formed at lower pressures that stabilized the quartz. This result supports the previous finding of a metamorphic gradient through the HP–UHP metamorphic belt of the Chinese western Tianshan by the authors. Additionally, phengite in the northern schist was modelled as having a Si content of 3.55–3.70(a.p.f.u.) at the peak stage, a valu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oriented matrix phengite(Si content 3.32–3.38 a.p.f.u.).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hengite flakes in the UHP schist were subjected to recrystallization during exhuma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ce of phengite aggregates surrounding garnet porphyroblast. The 40^Ar/39^ Ar age spectra of white mica(dominantly phengite) from the two schists exhibit similar plateau ages of ca. 315 Ma,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timing of a tectonometamorphic event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exhumation of the HP–UHP metamorphic belt of the Chinese western Tians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itic schist HP–UHP metamorphism P–T pseudosection 40^Ar/39^Ar geochronology chinese western tianshan
下载PDF
Dual influence of the rejuvenation of South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Kunlun orogen on the Cenozoic structure deformation of Tarim Basin,northwestern China:A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model from Bachu Uplift 被引量:2
2
作者 HE Guang-yu HE Zhi-liang +4 位作者 ZHANG Hong-an ZHU Zhi-xin CHEN Qiang-lu QIAN Yi-xiong GU Y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388-1394,共7页
Based on new high-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and existing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results, a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model for Cenozoic Bachu Uplift of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is proposed. T... Based on new high-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and existing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results, a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model for Cenozoic Bachu Uplift of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is proposed. The model presents the idea that the Bachu Uplift suffered structure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s of the Cenozoic uplifting of South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Kunlun orogen, northwestern China. In the end of the Eocene (early Himalayan movement), Bachu Uplift started to be formed with the uplifting of Western Kunlun, and extended NNW into the interior of Kalpin Uplift. In the end of the Miocene (middle Himalayan movement), Bachu Uplift suffered not only the NNW structur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Western Kunlun uplifting, but also the NE structur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Southern Tianshan uplifting, and the thrust front fault of Kalpin thrust system related to the Southern Tianshan orogen intrudes southeastward into the hinterland of Bachu Uplift and extends NNE from well Pil to Xiaohaizi reservoir and Gudongshan mountain, which resulted in the strata folded and denuded strongly. In the end of the Pliocene (late Himalayan movement), the impact of Southern Yianshan orogen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stress released with the breakthrough upward of Kalpin fault extending NE, and Bachu Uplift suffered mainly t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extending NW-NNW caused by the uplifting of Western Kunlun o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model Bachu Uplift southern tianshan western Kunlun CENOZOIC
下载PDF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小说:环境史语境、生态维度与中国视角
3
作者 韩启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体现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由于南方文艺复兴文学所处的历史语境正是南方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环境书写成为...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体现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由于南方文艺复兴文学所处的历史语境正是南方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环境书写成为认知和剖析南方现代化乃至西方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作家们或以鲜明立场批判西方现代化的种种弊端,或以矛盾心态含混呈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悖论议题,或以去人类中心立场重塑人与自然在社会变革中的身份与关联,为中国学界审视西方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文学素材。以中国式现代化视角鉴赏并评析这一时期作家作品中环境书写的主题意蕴、审美价值和生态维度,观照南方文艺复兴作家对西方现代化的回应、批判和反思,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提供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小说 环境书写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南巡行宫图的鉴定与研究
4
作者 何蓓洁 马鑫悦 朱蕾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99-104,共6页
十八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Georges Louis Le Rouge)出版的《英中式园林》(Jardins anglo-chinois)系列图册提供了大量中国园林图像,其中57幅中国皇帝南巡行宫铜版画翻刻自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从中国寄出的画作。这... 十八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Georges Louis Le Rouge)出版的《英中式园林》(Jardins anglo-chinois)系列图册提供了大量中国园林图像,其中57幅中国皇帝南巡行宫铜版画翻刻自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从中国寄出的画作。这两套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南巡行宫图尚未见于已有研究,且与目前已知南巡行宫图均有所不同,是还没有被认知和利用的新材料。鉴于此,有必要核定行宫图基本信息,追踪行宫图来源及流传过程,本文综罗图文史料重新梳理康乾南巡历史和图像涉及的南巡行宫园林建置沿革,考证图绘背景和年代,揭示了行宫图分别绘于乾隆首次及第四次南巡前,弥补了康熙至乾隆中期南巡行宫图像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南巡行宫图 园林图像 勒胡日 钱德明 中西园林文化交流
下载PDF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壮 石万忠 +4 位作者 王任 骆福嵩 夏永涛 覃硕 张晓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6,共16页
以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地震精细解释及优势砂体识别等方法,从油气来源、油气充注特征、输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4个方面对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模式... 以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地震精细解释及优势砂体识别等方法,从油气来源、油气充注特征、输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4个方面对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白垩系油气具有“陆源”特征,石油主要来自库车坳陷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自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区内深部三叠系海相烃源岩贡献极小。(2)研究区白垩系油气充注持续时间长,成藏时期晚,早期生油,晚期生气,油成藏于中新世(4.0~22.0 Ma),气成藏于晚中新世—中上新世(3.5~11.0 Ma),受2.6~3.5 Ma构造隆升影响,气藏成熟度较低。(3)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较发育,天山南地区以断裂和不整合面作为主要运移通道;顺北地区以不整合面和巴西改组薄层砂体为运移通道。(4)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在舒善河组和巴西改组,含砂率一般高于60%,与其上部发育的连续泥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沉积相控制,天山南地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砂坝及滩坝,顺北地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体,目前探井未钻遇朵体最高部位,油气显示相对较差;顺北地区储层物性更佳。(5)研究区天山南与顺北地区因断裂活动强度及储盖组合特征存在差异造成了二者的油气藏类型不同,前者以低幅度构造、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后者以规模较小的岩性油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陆相烃源岩 辫状河三角洲 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碎屑岩储层 下白垩统 天山南地区 顺北地区 库车坳陷 塔北隆起西部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研究
6
作者 赵江民 李梅宇 杨紫若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1-58,共8页
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是各民族相互往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直接例证。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为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历史史料,运用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从中央对西域的治理、政治和... 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是各民族相互往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直接例证。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为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历史史料,运用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从中央对西域的治理、政治和亲、屯田活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以及汉语学习、语言借用、民汉翻译等方面,梳理出汉语言文字在西域传播使用的脉络;接着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中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力量有所减弱,但是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官方地位却一直保持不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西域的影响依然卓有成效,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不断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西域 汉语言文字 传播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块南缘志留纪和泥盆纪花岗质侵入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形成时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0
7
作者 朱志新 王克卓 +3 位作者 郑玉洁 孙桂华 张超 李亚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3-1200,共8页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伊犁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侵入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华力西期侵入岩中识别出泥盆纪和志留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对其中三个侵入体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436±8Ma、370±7Ma、366±8Ma的^(206...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伊犁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侵入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华力西期侵入岩中识别出泥盆纪和志留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对其中三个侵入体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436±8Ma、370±7Ma、366±8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同时对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志留纪、泥盆纪侵入岩均具有较典型的活动陆缘侵入岩的特征,结合该活动陆缘区域岩浆活动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志留纪至早石炭世期间,南天山碰撞造山带前身洋盆的洋岩石圈板块一直在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伊犁地块南缘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侵入岩 活动陆缘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古生代火山岩Ar-Ar年龄新资料 被引量:9
8
作者 龚福华 李曰俊 +3 位作者 王清华 胡世玲 黄智斌 罗俊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94-498,共5页
根据新近采自中国南天山西段志留—泥盆系乌帕塔尔坎群中的安山岩样品和石炭—二叠纪康克林组上部英安岩角砾样品的全岩Ar-Ar定年测试,乌帕塔尔坎群安山岩的坪年龄为427.70±0.60Ma,等时年龄为426.96±4.57Ma;康克林组上部的英... 根据新近采自中国南天山西段志留—泥盆系乌帕塔尔坎群中的安山岩样品和石炭—二叠纪康克林组上部英安岩角砾样品的全岩Ar-Ar定年测试,乌帕塔尔坎群安山岩的坪年龄为427.70±0.60Ma,等时年龄为426.96±4.57Ma;康克林组上部的英安岩角砾的坪年龄为288.16±0.40Ma,等时年龄为289.18±2.02Ma。测试结果为研究中国南天山(西段)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体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定年 乌帕塔尔坎群 康克林组 南天山西段 中国
下载PDF
南天山西端乌帕塔尔坎群发现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被引量:64
9
作者 李曰俊 孙龙德 +3 位作者 吴浩若 王国林 杨朝世 彭更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26,236,i003,i004,共10页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块)。以往曾据灰岩夹层中的化石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2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和...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块)。以往曾据灰岩夹层中的化石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2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和鉴定,发现的放射虫化石主要有Albaillellasp. cfA. 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sp. cfA. 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cf. A. deflandreiGourmelon,Albaillellasp. cf. A. indensisWon,Albaillellasp. cf. Al baillellaexcelsaIshiga, KitoandImoto,Albaillellasp.和Latentifistulidaegen. et. sp. indet.。其中可划分出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一个是以Albaillellasp. cfA. 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sp.cfA. 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cf. A. deflandreiGourmelon和Albaillellasp. cf. A. indensisWon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化石组合;另一个是以Albaillellasp. cf. AlbaillellaexcelsaIshi ga, KitoandImoto为代表的晚二叠世化石组合。说明乌帕塔尔坎群至少可能包含有志留系到二叠系不同时代的岩石,可能是蛇绿混杂岩。这是该群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特别是再次发现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进一步证实了南天山西段晚二叠世(残余)古洋盆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端乌帕塔尔坎群 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古洋盆 最终闭合时间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新生代冲断构造 被引量:21
10
作者 尚新璐 陈新卫 +1 位作者 吴超 罗金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3-550,603,共9页
利用新近获得的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冲断构造特征。天山南缘冲断带西段 (巴什布拉克构造带 )以倾伏的短轴背斜为特征 ,东段 (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带 )以 3排枢纽近平行的线性背斜为特征... 利用新近获得的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冲断构造特征。天山南缘冲断带西段 (巴什布拉克构造带 )以倾伏的短轴背斜为特征 ,东段 (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带 )以 3排枢纽近平行的线性背斜为特征。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中褶皱相对不太发育 ,西北段 (肖尔布拉克构造带 )的前锋不是原来普遍认为的乌帕尔断层 ,而是其北部隐没在克孜勒苏河之下的一条无名逆冲断层。在乌恰以西 ,由于南天山与西昆仑相距较近 ,肖尔布拉克构造带的前锋与巴什布拉克构造带的前锋相互交切改造 ,不显示明显的早晚关系 ;在乌恰以东 ,南、北两条冲断带基本被喀什深洼陷阻隔。两个冲断带都在上新世中 晚期成型 ,第四纪以来仍受到强烈改造。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主要以无序的方式扩展 ,天山南缘冲断带则主要以后展的方式扩展。冲断带的前锋断层主要是盲冲断层 ,这使得冲断带内 ,特别是南天山南缘冲断带内的背斜圈闭得以比较好地保存下来 ,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冲断构造 天山南缘冲断带 喀什地区
下载PDF
从华侨园林到城市公园——闽南近代园林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志宏 王剑平 《中国园林》 2006年第5期53-59,共7页
随着近代西方园林的不断引入,闽南各地修建了一批优秀的华侨园林和城市公园,这些新园林类型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并借鉴了西方园林的材料技术与形式美学,对近代中西园林文化交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别从选址营构、园林布局、... 随着近代西方园林的不断引入,闽南各地修建了一批优秀的华侨园林和城市公园,这些新园林类型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并借鉴了西方园林的材料技术与形式美学,对近代中西园林文化交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别从选址营构、园林布局、假山植物等方面对闽南近代两种新园林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不同造园要素的多元融合方式,其中的某些创作思路和艺术技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闽南近代园林 综述 华侨园林 中西合璧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强震应力触发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琼 聂晓红 唐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通过计算新疆南天山西段的喀什-乌恰地区和柯坪断块区1955年以来部分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该区强震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喀什-乌恰地区多数强震的发生有利于其邻区后续地震活动增强;而柯坪块区... 通过计算新疆南天山西段的喀什-乌恰地区和柯坪断块区1955年以来部分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该区强震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喀什-乌恰地区多数强震的发生有利于其邻区后续地震活动增强;而柯坪块区多数强震的发生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邻区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喀什-乌恰地区 柯坪断块区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加速矩释放模型
下载PDF
中西融合的闽南近代园林——厦门莲塘别墅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慧铭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143,共5页
闽南地区的近代园林受风水观念、传统造园和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中西融合的风格。造园将规则形与自然形、现代材料与自然材料、植物与假山等因素融合。莲塘别墅用装饰启发联想、用楹联点明诗意、用光影营造体感,营建精致的空间。莲... 闽南地区的近代园林受风水观念、传统造园和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中西融合的风格。造园将规则形与自然形、现代材料与自然材料、植物与假山等因素融合。莲塘别墅用装饰启发联想、用楹联点明诗意、用光影营造体感,营建精致的空间。莲塘别墅园林既融合了风水观念、东西方造园风格、地域营造技法和文化内涵,又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意向,是闽南近代园林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闽南近代园林 中西园林 莲塘别墅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单台中小震震源机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丽 黄瑜 《内陆地震》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南天山西段12个台站地震波形资料,最终选取5个台站资料,利用P波初动解计算方法,分别求解该时段不同台站单年和多年中小震综合震源机制解。结合前人工作,研究南天山西段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以及主压应力...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南天山西段12个台站地震波形资料,最终选取5个台站资料,利用P波初动解计算方法,分别求解该时段不同台站单年和多年中小震综合震源机制解。结合前人工作,研究南天山西段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以及主压应力轴、主张应力轴方向的变化,结果显示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大致为N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新疆
下载PDF
裕固族西部民歌和维吾尔族南疆木卡姆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亚雄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裕固族和维吾尔族都源于古代的回鹘,是同宗、同根、同源的兄弟民族。本文通过比较裕固族西部民歌和维吾尔族南疆十二木卡姆,认为后者虽然保存了若干古代回鹘音乐的成分,但其主要渊源是古代西域的音乐。笔者希望音乐史学家能够学习司马... 裕固族和维吾尔族都源于古代的回鹘,是同宗、同根、同源的兄弟民族。本文通过比较裕固族西部民歌和维吾尔族南疆十二木卡姆,认为后者虽然保存了若干古代回鹘音乐的成分,但其主要渊源是古代西域的音乐。笔者希望音乐史学家能够学习司马迁的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史学探讨,从而使中国音乐史研究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西部民歌 南疆十二木卡姆 音乐史研究
下载PDF
近代赞美诗(圣诗)音乐在福建的发展——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区域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少静 黄少枚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传教中的音乐活动,是西方音乐传入福建的主要渠道,福建历史上出现过两种方言赞美诗集,特别是《闽南圣诗》在福建流传了150年,成为信徒普遍喜爱的圣诗。借助宗教歌咏,西洋音乐逐渐融入了福建社会,从而对近代福...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传教中的音乐活动,是西方音乐传入福建的主要渠道,福建历史上出现过两种方言赞美诗集,特别是《闽南圣诗》在福建流传了150年,成为信徒普遍喜爱的圣诗。借助宗教歌咏,西洋音乐逐渐融入了福建社会,从而对近代福建音乐文化结构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美诗(圣诗) 闽南圣诗 福建 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下载PDF
皇帝的星图 崇祯改历与《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的绘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亮 《科学文化评论》 2019年第1期44-62,共19页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崇祯年间历局尝试会通中西的一种新式星图,通过梳理这一时期各类星图的绘制工作,以及分析这些星图的具体特点。通过讨论因中西方科学和文化的差异,提出该星图在调适中西不同的刻度系统、增入南极诸星、变更中国...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崇祯年间历局尝试会通中西的一种新式星图,通过梳理这一时期各类星图的绘制工作,以及分析这些星图的具体特点。通过讨论因中西方科学和文化的差异,提出该星图在调适中西不同的刻度系统、增入南极诸星、变更中国传统星官体系等方面所面临的考验,以及在西方天文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引起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崇祯改历 崇祯历书 星官体系 中西会通
下载PDF
近年西方学界南方民间文学研究举隅
18
作者 李扬 陆慧玲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4-57,共14页
文章择要评述了近年西方学者有关中国南方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西方学界对南方民间文学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仪式经文与史诗、民间故事、中越边境的历史与传说、瑶族文献《评皇券牒》等。海外学者的研究,也引发了国内学者对民族志英译等... 文章择要评述了近年西方学者有关中国南方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西方学界对南方民间文学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仪式经文与史诗、民间故事、中越边境的历史与传说、瑶族文献《评皇券牒》等。海外学者的研究,也引发了国内学者对民族志英译等话题的热烈讨论。西方学者基于不同学术传统形成了旨趣相异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以贺大卫、费伊、安乐博、伊莱等人为代表;现有研究整体体现出的广阔的国际视野、多学科理论方法的运用等,亦值得国内学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学界 华南 西南 民间文学
下载PDF
近代儒医顾观光的医学考据及医药会通研究
19
作者 杨奕望 王颖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3,共3页
近代医学家、考据学家、天文数学家顾观光博学宏才、著述等身,备受后世推崇。他沿袭清代乾嘉考据之风,将古代质朴之学推及至近代医药研究之中,并以医学家的身份、考据家的眼光校勘《素问》《灵枢》、补注《伤寒杂病论》、重辑《神农本... 近代医学家、考据学家、天文数学家顾观光博学宏才、著述等身,备受后世推崇。他沿袭清代乾嘉考据之风,将古代质朴之学推及至近代医药研究之中,并以医学家的身份、考据家的眼光校勘《素问》《灵枢》、补注《伤寒杂病论》、重辑《神农本草经》,对于中医药文献的传承功不可没,其中顾辑《本经》更成为迄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神农本草经》辑佚本之一。尤其所主张“中西之法可相证不可互废”的医药会通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医学 清代医家 儒医 中西医汇通 《神农本草经》
下载PDF
中国西天山地质构造与西邻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向东 李茂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中国境内的天山和前苏联境内的天山,地质构造的对应关系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仅就中天山而言,中国地质界一部分学者主张广义的中天山,一部分学者主张狭义的中天山,即所谓的中天山结晶带或天山中央隆起带。部分前苏联地质学家不主张单独... 中国境内的天山和前苏联境内的天山,地质构造的对应关系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仅就中天山而言,中国地质界一部分学者主张广义的中天山,一部分学者主张狭义的中天山,即所谓的中天山结晶带或天山中央隆起带。部分前苏联地质学家不主张单独划分出中天山,但大多数学者仍主张划分出中天山。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成果,着重讨论了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以东的前苏联东天山和独库公路以西的中国天山几条主要构造带的特征和对应关系、与古板块碰撞有关的问题以及中天山的大地构造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天山 地质构造 西邻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