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MAN AND ATR-FTIR SPECTROSCOPY TOWARDS CLASSIFICATION OF WET BLUE BOVINE LEATHER USING RATIOMETRIC AND CHEMOMETRIC ANALYSIS
1
作者 Megha Mehta Rafea Naffa +2 位作者 Catherine Maidment Geoff Holmes Mark Waterland 《Journal of Lea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0年第1期23-37,共15页
There is a substantial loss of value in bovine leather every year due to a leather quality defect known as“looseness”.Data show that 7%of domestic hide production is affected to some degree,with a loss of$35m in exp... There is a substantial loss of value in bovine leather every year due to a leather quality defect known as“looseness”.Data show that 7%of domestic hide production is affected to some degree,with a loss of$35m in export returns.This investigation is devoted to g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ight and loose wet blue leather based 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observations of its structural variations caus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that also affect the tensile and tear strength.Several regions from the wet blue leather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Samples of wet blue bovine leather were collected and studied in the sliced form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using 532 nm excitation laser)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spectroscopy.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ATR-FTIR and Raman spectra to classify distal axilla(DA)and official sampling position(OSP)leather samples and then employ univariate or multivariate analysis or both.For univariate analysis,the 1448 cm^(-1)(CH_(2) deformation)band and the 1669 cm^(-1)(Amide I)band were used for evaluating the lipid-to-protein ratio from OSP and DA Raman and IR spectra as indicators of leather quality.Curve-fitting by the sums-of-Gaussians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eak area ratios of 1448 and 1669 cm^(-1 )band.The ratio values obtained for DA and OSP are 0.57±0.099,0.73±0.063 for Raman and 0.40±0.06 and 0.50±0.09 for ATR-FTIR.The results provide significant insight into how these regions can be classified.Further,to identify the spectral changes i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collagen,the Amide I region(1600-1700 cm^(-1))was investigated and curve-fitted-area ratios were calculated.The 1648:1681 cm^(-1)(non-reducing:reducing collagen types)band area ratios were used for Raman and 1632:1650 cm^(-1)(triple helix:α-like helix collagen)for IR.The ratios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lasses.To support this qualitative analysis,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univariate data to classify the samples quantitatively into one of the two groups.Accuracy for Raman data was 90% and for ATR-FTIR data 100%.Both Raman and ATR-FTIR complemented each other very well in differentiating the two groups.As a comparison,and to reconfirm the classification,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good classification between the two leather groups based on protein and lipid content.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 2(PC2)distinguishes OSP and DA by symmetrically grouping samples a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tremes.The study demonstrates an excellent model for wider research 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for early and rapid diagnosis of leathe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 spectroscopy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wet blue Distal axilla Official sampling position
原文传递
基于微波辐照的蓝湿革酶软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金伟 税科林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5期17-22,共6页
经过鞣制的皮革具有优异的耐酶解性能,蓝湿革酶软化过程耗时较长。为了将微波辐照技术用于蓝湿革软化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该文研究了不同加热方式对537酸性蛋白酶活力和酶促反应的影响,并分别以微波辐照和水浴加热为热源,通过考察软化... 经过鞣制的皮革具有优异的耐酶解性能,蓝湿革酶软化过程耗时较长。为了将微波辐照技术用于蓝湿革软化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该文研究了不同加热方式对537酸性蛋白酶活力和酶促反应的影响,并分别以微波辐照和水浴加热为热源,通过考察软化废液组成、软化后皮坯粒面形貌和物理机械性能,研究微波辐照对蓝湿革软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照对酶的活力和酶促反应速度有负面影响,但是会增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在微波辐照下,蓝湿革软化过程中胶原蛋白水解量更少,铬释放量仅有水浴加热的45.54%,同时收缩温度、柔软度和抗张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微波辐照下完成软化的蓝湿革粒面更平细,毛孔更舒展。因此,在蓝湿革软化过程中使用微波辐照可以加快软化速度、提高软化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制革加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照 537酸性蛋白酶 蓝湿革 软化
下载PDF
基于海水制备蓝湿革的工序工艺效果初步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琪 牛泽 +5 位作者 但卫华 蔡一雷 刘琳 林可心 韦永红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为减少制革工业中鲜水的使用量,用海水代替自来水制备蓝湿革。首先,分析了海水和自来水的主要成分和关键指标;然后,以美国进口牛盐湿皮为原料皮,考察不同水质对浸水、浸灰、脱灰-软化、浸酸以及鞣制等工序工艺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蓝湿革... 为减少制革工业中鲜水的使用量,用海水代替自来水制备蓝湿革。首先,分析了海水和自来水的主要成分和关键指标;然后,以美国进口牛盐湿皮为原料皮,考察不同水质对浸水、浸灰、脱灰-软化、浸酸以及鞣制等工序工艺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蓝湿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常规工业用水而言,海水在浸水、浸灰工序具有更好的工艺效果,浸酸则基本一致,而脱灰-软化和鞣制的工艺效果略差,但均已达到预期的工艺效果,这说明利用海水代替自来水制备蓝革是可行的。这为解决制革行业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制革 蓝湿革 节水 工艺效果
下载PDF
基于海水制备蓝湿革工序的污染分析初步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琪 牛泽 +5 位作者 但卫华 蔡一雷 刘琳 林可心 韦永红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7,29,共8页
通过对海水和工业水制备蓝湿革的不同工序产生废液中的不同污染物含量进行对比,并经加权处理后衡量制革工序的环保性能。结果发现,除了氯离子外,其他污染物含量均未有明显的改变;从工序综合评价上看,海水预浸水、浸灰、脱灰和软化工序... 通过对海水和工业水制备蓝湿革的不同工序产生废液中的不同污染物含量进行对比,并经加权处理后衡量制革工序的环保性能。结果发现,除了氯离子外,其他污染物含量均未有明显的改变;从工序综合评价上看,海水预浸水、浸灰、脱灰和软化工序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而海水浸酸、铬鞣工序的生态性能相对较差,但均能满足工艺要求,且污染物含量处于正常的范围。海水制革废液中的氯离子含量约为一般工业水制革废液中氯离子含量的3倍,这与海水本身具有较高的氯离子含量有关;但海水制革过程中水体中增加的氯离子含量低于工业水制革,仍体现了较好的工艺生态性能。这意味着海水制备蓝湿革是可行的,尤其是海水更适合用于浸水、浸灰、脱灰、软化等制革前处理工序,这为减少制革工艺的淡水使用量,合理利用海水资源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制革 蓝湿革 节水 工艺效果
下载PDF
基于海水制蓝湿革的牛鞋面革性能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牛泽 韦永红 +5 位作者 刘琳 林可心 聂子锐 但卫华 蔡一雷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通过对海水和工业水制备的蓝湿革进行染整板块和整饰板块工艺加工,并对所得到坯革和皮革的性能进行对比,以考察海水制蓝湿革的后续工艺加工性能。结果发现,海水制坯革和皮革的柔软度较低、视密度较大,以及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张强... 通过对海水和工业水制备的蓝湿革进行染整板块和整饰板块工艺加工,并对所得到坯革和皮革的性能进行对比,以考察海水制蓝湿革的后续工艺加工性能。结果发现,海水制坯革和皮革的柔软度较低、视密度较大,以及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崩裂强度和崩破高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均优于工业水制蓝湿革;经染整板块和整饰板块工艺处理后,两者间的差异变小;另颈部、背部、腹部和臀部等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大;同时,两者均具有优异的涂层性能,耐干擦达到5级,耐湿擦达到4-5级,涂层耐折牢度达到5万次无裂纹。这说明,海水制蓝湿革具有较好的后续板块工艺适应能力,可加工能力较好,按常规工艺即可得到较优的产品性能,应用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海水 蓝湿革 坯革 鞋面革
下载PDF
蓝革屑水解液螯合肥对水培青稞苗期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张晓伟 卢欣雨 +1 位作者 王文靖 刘彦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1,共8页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蓝革屑水解液螯合肥对青稞苗期生长的影响。观察水培7 d和14 d的青稞苗生长状态,结果表明青稞苗的高度、茎部粗壮程度以及叶宽均优于对照组,在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水培液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收苗后的测试结果显...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蓝革屑水解液螯合肥对青稞苗期生长的影响。观察水培7 d和14 d的青稞苗生长状态,结果表明青稞苗的高度、茎部粗壮程度以及叶宽均优于对照组,在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水培液的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收苗后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青稞苗的平均高度、茎粗、叶宽、湿重、干重以及维生素C、K、Ca、Fe等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叶绿素、蛋白质、Zn、Mg等含量则略低。蓝革屑水解液螯合肥中含有的Cr不会在水培青稞苗中积累而造成青稞苗的铬含量异常升高。该螯合肥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且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大中量、微量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革屑 水解液 螯合肥 水培实验 青稞
下载PDF
基于海水制蓝湿革的湿态染整加工初探
7
作者 聂子锐 牛泽 +4 位作者 刘琳 张琪 陈奕鹏 温会涛 但卫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为考察海水制蓝湿革(HS)的湿态染整加工性能,以工业水制蓝湿革(GS)作为标杆,采用通用湿态整理工艺,以主要工序的工艺效果、废液中污染物含量以及经湿态染整所得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发现:两者的工艺效... 为考察海水制蓝湿革(HS)的湿态染整加工性能,以工业水制蓝湿革(GS)作为标杆,采用通用湿态整理工艺,以主要工序的工艺效果、废液中污染物含量以及经湿态染整所得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发现:两者的工艺效果、生态性能和产品性能均满足生产要求;HS经湿态染整各工序后所得坯革的感官性能虽略低于GS,但随工序的增加逐步接近;HS湿态染整各工序废液的可溶性固体含量、COD和总铬含量均高于相应的GS;经湿态染整处理后所得到的坯革,HS的厚度、柔软度略低于GS,而增厚率和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崩破强度、崩破高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均略高。这说明,HS具有较好的湿态染整加工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海水 蓝湿革 湿态染整 鞋面革
下载PDF
聚丙烯腈/石墨烯杂化湿法纺丝复合纤维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慧 艾姣 +1 位作者 成思蓉 张焕侠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5-49,共5页
近年来,石墨烯在纺织领域应用广泛,并且发展迅速,石墨烯在光、电、力学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复合材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聚丙烯腈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性能优异,弹性和强度较好,在纺丝方面,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将石墨烯与聚丙烯腈相... 近年来,石墨烯在纺织领域应用广泛,并且发展迅速,石墨烯在光、电、力学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复合材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聚丙烯腈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性能优异,弹性和强度较好,在纺丝方面,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将石墨烯与聚丙烯腈相结合起来,并且研究复合纤维的结构,发现其在吸附和脱附亚甲基蓝方面有了不同于原来的效果,本文在探究石墨烯和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湿法纺丝最优条件,通过控制石墨烯占聚丙烯腈的含量来控制单一变量,研究石墨烯含量对于复合纤维材料吸附和脱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石墨烯的复合纤维机械性能有所提高,复合纤维断裂强力从0.41 N增加到0.77 N;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吸附和脱附效果有所提高,GO含量为10%的吸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丙烯腈 湿法纺丝 亚甲基蓝 物理吸附
下载PDF
复配型防霉剂在皮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辜海彬 李岩 +2 位作者 陈武勇 赵长青 陈玲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将5种防霉剂,即富马酸二甲酯(B)、尼泊金丙酯(C)、肉桂酸(D)、异噻唑啉酮(E)和肉桂酸酯类衍生物(A)及8种它们的复配组分(A∶E=10∶7、A∶E=5∶10、B∶E=10∶8、B∶E=5∶10、C∶E=10∶6、C∶E=6∶10、(E+B)∶A=10∶5(其中E∶B=5∶5)和(E... 将5种防霉剂,即富马酸二甲酯(B)、尼泊金丙酯(C)、肉桂酸(D)、异噻唑啉酮(E)和肉桂酸酯类衍生物(A)及8种它们的复配组分(A∶E=10∶7、A∶E=5∶10、B∶E=10∶8、B∶E=5∶10、C∶E=10∶6、C∶E=6∶10、(E+B)∶A=10∶5(其中E∶B=5∶5)和(E+C)∶A=10∶5(其中E∶C=5∶5))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处理,并用抑菌圈法测定了经防霉处理的皮革的防霉性能。结果表明:E的防霉性能明显好于A、B、C、D,能单独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而A、B、C、D都不适合单独用于蓝湿革的防霉。8种复配型防霉剂对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性能,都比单独的A、B、C、D好,与E的防霉性能接近,能够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防霉剂 复配 蓝湿革 成品革 抑菌圈
下载PDF
蓝湿革的酶软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凤湄 李志强 +2 位作者 程海明 陈敏 廖隆理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详细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蓝湿革的酶软化研究。众多研究结果表明,蓝湿革经酶软化后,成革的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蓝湿皮 软化 酸性酶
下载PDF
酸性酶软化蓝湿皮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彦春 程宝箴 张铭让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6-9,共4页
用酸性蛋白酶和酸性脂肪酶对绵羊服装革蓝湿皮进行了软化研究 ,结果表明 :酸性酶处理蓝湿皮 ,作为软化的补充手段 ,对弥补前工序处理的不一致 ,减轻表面缺陷 ,提高产品质量 。
关键词 酸性酶 软化 蓝湿皮 绵羊服装革 制革
下载PDF
酸性蛋白酶537处理绵羊蓝湿革对皮革延伸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俞从正 董新宽 +2 位作者 王全杰 马兴元 周志威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0,25,共6页
直接用537蛋白酶处理绵羊蓝湿革,同时对蓝湿革退鞣,退鞣以后再用537处理蓝湿革。测定处理前后成革的伸长率、撕裂强度,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试验表明:用酶处理使纤维分散已达相当程度的绵羊服装革,在进一步松散纤维的同时会引起纤维的交... 直接用537蛋白酶处理绵羊蓝湿革,同时对蓝湿革退鞣,退鞣以后再用537处理蓝湿革。测定处理前后成革的伸长率、撕裂强度,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试验表明:用酶处理使纤维分散已达相当程度的绵羊服装革,在进一步松散纤维的同时会引起纤维的交联;提高成革伸长率的可靠方法是,先退鞣再用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服装蓝湿革 伸长率 537酶
下载PDF
酸性酶软化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彦春 张铭让 李天铎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31,共3页
综述了酸性酶软化在制革生产中的应用 ,主要是软化酸裸皮和铬鞣蓝湿皮。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酸性酶软化处理 ,成革具有更优良的特性。
关键词 酸性酶软化 酸裸皮 铬鞣蓝湿皮 制革
下载PDF
复合酶与制革常用酶软化蓝湿革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凤湄 李志强 +1 位作者 廖隆理 陈敏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5-9,共5页
以自行研制的复合酶和制革常用的AS1 3 98酶、胰酶、 1 66酶、 5 3 7酶为软化剂 ,研究了酶软化对蓝湿革纤维结构、铬含量、收缩温度 ,以及最后得到的成革的外观、手感、面积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这几种酶软化... 以自行研制的复合酶和制革常用的AS1 3 98酶、胰酶、 1 66酶、 5 3 7酶为软化剂 ,研究了酶软化对蓝湿革纤维结构、铬含量、收缩温度 ,以及最后得到的成革的外观、手感、面积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这几种酶软化蓝湿革对最终的铬含量和收缩温度没有不利影响 ,复合酶和 5 3 7酶软化后的蓝湿革的纤维编织 ,较未经软化的蓝湿革要松散 ,其余 3种酶软化对蓝湿革的纤维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这几种酶中 ,复合酶的软化效果最好 ,用其软化蓝湿革 ,可以得到粒面细致均匀 ,手感明显比空白样柔软的成革 ,成革的伸长率也显著提高 ;其次是 5 3 7酶 ,而经AS1 3 98酶、胰酶、 1 66酶软化的蓝湿革制得的成革的粒面较粗 ,手感与未经软化的试样比较无明显差别 ,伸长率下降。无论用何种酶软化蓝湿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软化 蓝湿革
下载PDF
两种低毒防霉剂用于蓝湿皮的防霉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彦 谢艳娟 张明辉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5年第1期49-53,共5页
通过水杨酸和制霉菌素的平板抑菌效果比较,发现水杨酸抑菌能力较制霉菌素强,但单独使用水杨酸和制霉菌素均不能完全抑制蓝湿革霉菌的生长,只有结合使用才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平板实验表明:1.5%水杨酸与2.0万μ/ml制霉菌素的混合液能够完... 通过水杨酸和制霉菌素的平板抑菌效果比较,发现水杨酸抑菌能力较制霉菌素强,但单独使用水杨酸和制霉菌素均不能完全抑制蓝湿革霉菌的生长,只有结合使用才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平板实验表明:1.5%水杨酸与2.0万μ/ml制霉菌素的混合液能够完全抑制蓝湿皮上霉菌的生长。应用实验证明:用 1.5%水杨酸与 2.0 万μ/ml制霉菌素的混合液处理蓝湿革,在31 ℃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放置三个月以上未见长霉菌,说明水杨酸和制霉菌能够用于蓝湿革的短期防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毒 防霉剂 蓝湿皮 霉菌
下载PDF
酸性酶对蓝坯革的清洁处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海明 廖隆理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0年第4期23-27,共5页
本文介绍了酶性脂肪酶、酸性蛋白酶的搭配使用来清除铬鞣坯革表面沉积的油脂、脏物、皮垢和其他污染物以便得到颜色更加均匀一致的皮革。结果发现革面的油污 ,颈部皱纹处的不上色现象和其它污染都有显著的减少。
关键词 酸性酶 复鞣 清洁化 蓝革坯 染色 均匀性
下载PDF
蓝湿革乳酸脱铬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希安 付丽红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反应液pH值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乳酸脱铬过程中温度、乳酸用量、反应时间对脱铬量和胶原水解的测定,探讨了乳酸的脱铬机理。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乳酸用量越大、脱铬时间越长,脱铬量越大、胶原水解越严...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反应液pH值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乳酸脱铬过程中温度、乳酸用量、反应时间对脱铬量和胶原水解的测定,探讨了乳酸的脱铬机理。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乳酸用量越大、脱铬时间越长,脱铬量越大、胶原水解越严重。脱铬液pH值的变化反映了有机酸中H+与酸根脱铬的主次作用,溶液pH下降,表明以酸根脱铬为主,pH上升,表明以H+脱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蓝湿革脱铬 胶原水解 脱铬机理
下载PDF
制霉菌素用于蓝湿革防霉研究(Ⅰ)——蓝湿革表面喷涂制霉菌素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彦 谢艳娟 张明辉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5,共4页
制霉菌素的防霉研究表明 :制霉菌素的水溶液和酒精溶液的防霉效果相差不大。本研究均采用制霉菌素的水溶液进行试验 ,以便于今后生产应用。将制霉菌素涂布于查氏培养基表面的防霉试验表明 :需用 3× 1 0 5μ/mL剂量 ,才能完全抑制... 制霉菌素的防霉研究表明 :制霉菌素的水溶液和酒精溶液的防霉效果相差不大。本研究均采用制霉菌素的水溶液进行试验 ,以便于今后生产应用。将制霉菌素涂布于查氏培养基表面的防霉试验表明 :需用 3× 1 0 5μ/mL剂量 ,才能完全抑制蓝湿革上生长的 1 1种霉菌。制霉菌素防霉应用试验表明 :用不同浓度制霉菌素悬浮液喷涂后 ,再接种霉菌孢子悬浮液的蓝湿革 ,在 3 1℃恒温恒湿培养箱中放置一个月后 ,喷涂 2× 1 0 5μ/mL以下制霉菌素的蓝湿革上 ,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霉斑 ;喷涂 3× 1 0 5μ/mL制霉菌素的蓝湿革放置 3个月内未见长霉菌 ,因此制霉菌素喷涂蓝湿革具有较好的短期防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湿革 防霉 低毒 制霉菌素
下载PDF
酸性蛋白酶软化蓝湿革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映 肖昆路 +1 位作者 曾运航 石碧 《中国皮革》 CAS 2019年第9期1-7,13,共8页
优化了酸性蛋白酶软化蓝湿革的工艺条件.结果 表明:胃蛋白酶和537酸性蛋白酶宜在pH值3.0~3.5、35 ℃下软化蓝湿革,软化前最好水洗蓝湿革,并将回湿与软化异浴进行.软化过程中,酸性蛋白酶在蓝湿革内的传递速率较慢,但当软化6h时,即使仅用0... 优化了酸性蛋白酶软化蓝湿革的工艺条件.结果 表明:胃蛋白酶和537酸性蛋白酶宜在pH值3.0~3.5、35 ℃下软化蓝湿革,软化前最好水洗蓝湿革,并将回湿与软化异浴进行.软化过程中,酸性蛋白酶在蓝湿革内的传递速率较慢,但当软化6h时,即使仅用0.2%的酸性蛋白酶也能基本渗透蓝湿革.软化6h后,蓝湿革的得革率增加,毛孔张开且清晰可见,软化废液的羟脯氨酸浓度低于20 mg/L.这说明酸性蛋白酶对蓝湿革的长时间作用,并不会造成胶原纤维的过度损伤,反而有利于打开粒面,增加得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湿革 酸性蛋白酶 蛋白酶活力 酸性软化 传质
下载PDF
蓝湿革脱铬过程中皮块湿热性能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业聪 付丽红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17,共4页
通过测定脱铬液中水解胶原量和皮块铬含量的方法,研究蓝湿革脱铬过程中,浸水、浸灰、草酸、柠檬酸钠等不同工序对皮块湿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和草酸脱铬伴随胶原水解,皮胶原的结构稳定性降低,皮块的湿热稳定性下降;柠檬酸钠具有... 通过测定脱铬液中水解胶原量和皮块铬含量的方法,研究蓝湿革脱铬过程中,浸水、浸灰、草酸、柠檬酸钠等不同工序对皮块湿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和草酸脱铬伴随胶原水解,皮胶原的结构稳定性降低,皮块的湿热稳定性下降;柠檬酸钠具有脱铬和交联皮胶原的双重作用,随脱铬时间的增加,皮块的铬含量下降,胶原水解量增加,皮块的收缩温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湿革脱铬 胶原水解 收缩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