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4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船舶湿法脱硫排气白色烟羽治理技术
1
作者
李明
肖飞
+1 位作者
杨阳
薛京
《柴油机》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于温湿图切线模型,采用直接加热法、空气加热混合法和冷凝法对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80%的船舶烟气进行消白设计。经湿法脱硫后,对于温度为30℃的烟气,用空气加热混合法所需的临界温升为直接加热法的49%,且空气加热混合法工艺较简...
基于温湿图切线模型,采用直接加热法、空气加热混合法和冷凝法对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80%的船舶烟气进行消白设计。经湿法脱硫后,对于温度为30℃的烟气,用空气加热混合法所需的临界温升为直接加热法的49%,且空气加热混合法工艺较简单,经济性更好。针对某船舶主机设计空气加热混合法除白烟方案,加装混合器后,烟气和空气混合更均匀。CFD计算结果显示,在当量比为7.6%的理想空气条件下,混合器可使换热效果从4%提升至62%;当量比为13.7%时经济性较好,换热效果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烟羽治理
空气加热混合法
混合器温度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泥生产线湿法脱硫配套湿烟羽治理改造实践
2
作者
赖初泉
陈廷伟
庞小平
《水泥技术》
2024年第6期36-40,共5页
某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干法脱硫技术时,存在脱硫效果受窑工况影响较大、水剂脱硫剂影响窑系统热工制度稳定、窑尾大布袋易发生“糊袋”等问题;而采用常规湿法脱硫技术,虽然脱硫效果稳定,但存在湿烟羽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对比分...
某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干法脱硫技术时,存在脱硫效果受窑工况影响较大、水剂脱硫剂影响窑系统热工制度稳定、窑尾大布袋易发生“糊袋”等问题;而采用常规湿法脱硫技术,虽然脱硫效果稳定,但存在湿烟羽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对比分析了湿法脱硫配套湿烟羽治理“烟气冷凝、烟气加热、烟气冷凝再加热”三种技术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采取湿法脱硫配套烟气加热技术治理湿烟羽排放后,窑尾烟气SO2排放浓度≤50mg/Nm3,烟气含湿量<65g/kg,窑尾烟囱无白烟排放,达到了预期改造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脱硫
水剂脱硫剂
湿烟羽
烟气加热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烟羽形成机理与消散技术数值分析
被引量:
46
3
作者
马修元
惠润堂
+1 位作者
杨爱勇
叶毅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0-224,共5页
湿烟气由烟囱出口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会形成湿烟羽现象,产生视觉污染。分析了湿烟羽的形成机理和消散技术,采用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湿烟羽消散技术的特点。结果表明,烟气直接加热、烟气直接降温和烟气降温再热可以消散湿烟羽;烟气降...
湿烟气由烟囱出口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会形成湿烟羽现象,产生视觉污染。分析了湿烟羽的形成机理和消散技术,采用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湿烟羽消散技术的特点。结果表明,烟气直接加热、烟气直接降温和烟气降温再热可以消散湿烟羽;烟气降温再热消散湿烟羽使用范围最大,烟气直接加热次之,烟气直接降温最小;环境温度低于10℃,环境相对湿度大于40%时,烟气直接加热和烟气直接降温消散湿烟羽的升温幅度和降温幅度较大,湿烟羽消散难度大;环境温度低于5℃时,只能采用烟气降温再热消散湿烟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烟羽
加热
降温
降温再热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烧结烟气采用湿法脱硫烟气再热问题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余波
王浩
+2 位作者
杨春根
程寒飞
詹茂华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4,共5页
烧结烟气经湿法脱硫处理后净烟气温度为45~55℃,净烟气中含有微量机械水和饱和水蒸气,净烟气直接送入烟囱排放,由于烟温较低烟气抬升高度有限,影响烟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净化,造成附近地区污染物聚集;净烟气经过烟囱散热,饱和水蒸气迅速凝...
烧结烟气经湿法脱硫处理后净烟气温度为45~55℃,净烟气中含有微量机械水和饱和水蒸气,净烟气直接送入烟囱排放,由于烟温较低烟气抬升高度有限,影响烟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净化,造成附近地区污染物聚集;净烟气经过烟囱散热,饱和水蒸气迅速凝结,形成大量烟羽(白雾)现象,造成视觉污染。本文通过利用烟气饱和温度-含湿量曲线分析,得出环境温度越低、含湿量越大、饱和烟气初始温度越高,净烟气加热温差越大;通过分析净烟气再热技术并指出各种再热技术的优缺点,为烧结烟气湿法脱硫净烟气再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湿法脱硫
烟羽
烟气再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烟羽消散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马修元
惠润堂
杨爱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33-538,共6页
湿法脱硫出口的饱和湿烟气直接由烟囱排入环境会形成湿烟羽,产生视觉污染。分析了湿烟羽的形成和消散过程,重点考察直接加热、降温再热和直接降温等湿烟羽消散技术对颗粒物、SO_2和NO_2扩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烟羽消散技术对环境...
湿法脱硫出口的饱和湿烟气直接由烟囱排入环境会形成湿烟羽,产生视觉污染。分析了湿烟羽的形成和消散过程,重点考察直接加热、降温再热和直接降温等湿烟羽消散技术对颗粒物、SO_2和NO_2扩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烟羽消散技术对环境颗粒物浓度影响很小,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小于1.5%,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远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降温再热和直接加热可以促进SO_2和NO_2在环境中的扩散,2种技术分别使SO_2和NO_2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降低了31.5%和15.1%;采用直接降温技术消散湿烟羽后,SO_2和NO_2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分别小于20%和70%,SO_2和NO_2最大落地浓度仍低于GB 3095—2012的浓度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烟羽
污染物
加热
降温
高斯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烟羽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6
作者
马修元
杨爱勇
+1 位作者
惠润堂
申智勇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年第9期1-4,共4页
湿烟气由烟囱出口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会形成湿烟羽,俗称"大白烟",产生视觉污染。选取湿烟羽长度来研究湿烟羽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重点分析了环境条件和烟气条件对湿烟羽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烟羽长度与环境温...
湿烟气由烟囱出口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会形成湿烟羽,俗称"大白烟",产生视觉污染。选取湿烟羽长度来研究湿烟羽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重点分析了环境条件和烟气条件对湿烟羽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烟羽长度与环境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呈指数关系变化,环境温度对湿烟羽长度的影响更大;烟气速度对湿烟羽的影响程度小于环境风速;环境温度越低,烟气温度对湿烟羽长度的影响越大;烟囱出口半径越大,湿烟羽长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烟羽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烟气温度
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燃煤电厂水分与余热回收系统工艺方案及模糊评价
被引量:
3
7
作者
马双忱
武凯
+2 位作者
孙尧
刘畅
邢浩若
《华电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37-44,共8页
燃煤电厂烟气中的水分回收和余热利用存在巨大的节能降耗潜力,在选择水分与余热回收工艺方案时应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介绍了示范电厂原有工艺、改进工艺和优化工艺方案及其特性,并基于此建立了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构建技术性能、经...
燃煤电厂烟气中的水分回收和余热利用存在巨大的节能降耗潜力,在选择水分与余热回收工艺方案时应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介绍了示范电厂原有工艺、改进工艺和优化工艺方案及其特性,并基于此建立了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构建技术性能、经济性能、环保特性和系统适应性4类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数据均值化、判断矩阵构建和权重计算等过程得到3种方案的优劣排序,以期对燃煤电厂消除白色烟羽、回收烟气余热和协同治理废水零排放等关键技术设备的工艺方案评价提供参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膜法烟气水分回收+热膜耦合废水处理的优化工艺在经济、环境、技术、系统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原有工艺和改进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水分回收
余热回收
工艺评估
模糊层次分析模型
权重
湿烟羽
废水零排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法脱硫烟气中霾的分析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
10
8
作者
朱维群
唐震
+2 位作者
房亚杰
王倩
张妙雷
《发电技术》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已有研究表明,燃煤湿法脱硫后烟气水气含盐排放是造成我国雾霾大面积高强度发生的原因之一。文中分析了燃煤烟气湿法脱硫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脱白"及有色烟羽治理技术的现状,指出有必要从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排放指标等多方...
已有研究表明,燃煤湿法脱硫后烟气水气含盐排放是造成我国雾霾大面积高强度发生的原因之一。文中分析了燃煤烟气湿法脱硫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脱白"及有色烟羽治理技术的现状,指出有必要从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排放指标等多方面详细客观地评价烟气水气"脱白"的效果;建议进行燃煤烟气污染物干式高效脱除技术研发,经济可行地减少燃煤烟气水气及含盐的排放,从而降低雾霾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雾霾
有色烟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燃煤电厂湿烟羽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47
9
作者
刘志坦
惠润堂
+1 位作者
杨爱勇
舒喜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10期43-46,共4页
为了了解燃煤电厂"湿烟羽"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首先对国内近百家电厂进行调研,初步了解湿烟羽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测量湿烟羽长度对其进行量化,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对湿烟羽的形成和消散进行验证;最后对比各种可行的湿烟羽...
为了了解燃煤电厂"湿烟羽"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首先对国内近百家电厂进行调研,初步了解湿烟羽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测量湿烟羽长度对其进行量化,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对湿烟羽的形成和消散进行验证;最后对比各种可行的湿烟羽消除技术,提出可行的湿烟羽治理技术路线。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湿烟羽是由烟气中水汽过饱和凝结形成的。消除湿烟羽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烟气再热法、烟气冷凝法、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法。本文治理技术路线认为:在中部和北部等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建议采用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在南方建议采用常规烟气再热方式。具体的改造方案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现场场地条件、环保要求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咨询专业机构进行多方案的经济技术对比分析后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烟羽
成因
对策研究
技术路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法脱硫燃煤机组“白色烟羽”节能治理
被引量:
28
10
作者
王贵彦
黄素华
《华电技术》
CAS
2016年第11期64-65,68,共3页
利用温湿图分析了采用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机组烟囱出口容易形成"白色烟羽"的原因,指出目前普遍采用的直接加热法虽然能够消除"白色烟羽",但会增加机组的运行能耗,最后提出采用先冷凝再加热的工艺是治理"白色烟...
利用温湿图分析了采用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机组烟囱出口容易形成"白色烟羽"的原因,指出目前普遍采用的直接加热法虽然能够消除"白色烟羽",但会增加机组的运行能耗,最后提出采用先冷凝再加热的工艺是治理"白色烟羽"的有效节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烟羽
湿法脱硫
湿烟气
再加热
冷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法脱硫尾气脱白技术探讨
被引量:
4
11
作者
岳焕玲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28,共5页
含二氧化硫烟气加装湿法脱硫装置后,烟气湿度增大白色烟羽现象比较明显,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酸性腐蚀,因此需考虑消除白色烟羽(简称脱白).从热力学方面分析,减少甚至消除白色烟羽现象可从控制烟气水含量和改变烟气排烟温度两方面着手....
含二氧化硫烟气加装湿法脱硫装置后,烟气湿度增大白色烟羽现象比较明显,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酸性腐蚀,因此需考虑消除白色烟羽(简称脱白).从热力学方面分析,减少甚至消除白色烟羽现象可从控制烟气水含量和改变烟气排烟温度两方面着手.目前烟气脱白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湿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湿烟气直接降温技术和直接除湿法.湿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通过对湿烟气先降温后升温,使得烟气相对湿度远离饱和湿度曲线,可实现彻底脱白,主要有MGGH和GGH 2种技术;湿烟气直接降温技术采用尽量降低烟气温度的措施,主要有湿烟气降温+电除雾器、凝变湿电复合技术和冷却吸收液3种技术;直接除湿法是直接除去烟气中的水分,降低烟气的湿度,主要有吸收法和膜法.烟气脱白技术方法很多且各有利弊,在工程应用中应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白
湿法脱硫
白色烟羽
烟气升温
烟气降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00MW机组烟囱石膏雨的研究
被引量:
8
12
作者
许静
段钰锋
+1 位作者
冯琰磊
孙坚荣
《发电设备》
2017年第5期344-347,共4页
为研究"石膏雨"产生的原因并消除该现象,针对某1 000 MW电厂的运行参数,计算了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机组负荷下烟囱内的冷凝液量,得出较高负荷和较低环境温度会使烟囱内生成更多的冷凝液量。计算了采用管式GGH装置的烟囱不发生...
为研究"石膏雨"产生的原因并消除该现象,针对某1 000 MW电厂的运行参数,计算了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机组负荷下烟囱内的冷凝液量,得出较高负荷和较低环境温度会使烟囱内生成更多的冷凝液量。计算了采用管式GGH装置的烟囱不发生白烟的烟气排放温度,分析得出白烟现象的发生温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冬季要解决白烟问题除GGH装置外还需引入其他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石膏雨
湿烟囱
冷凝液量
白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低排放背景下烟气消白技术路线研究
被引量:
30
13
作者
谭厚章
刘兴
+1 位作者
王文慧
刘鹤欣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38-44,共7页
超低排放背景下燃煤电厂大多采用湿法脱硫装置,装置出口饱和湿烟气排放后一般会在烟囱出口形成湿烟羽,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切线法对烟气及环境空气状态进行计算,确定湿烟羽消除的临界温度及混合空气当量比,比较...
超低排放背景下燃煤电厂大多采用湿法脱硫装置,装置出口饱和湿烟气排放后一般会在烟囱出口形成湿烟羽,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切线法对烟气及环境空气状态进行计算,确定湿烟羽消除的临界温度及混合空气当量比,比较不同烟气消白技术路线的适用环境条件及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湿烟羽消除难度越大。环境相对湿度为60%,脱硫塔出口烟气温度为50℃时,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前提下可实现无湿烟羽排放的临界环境温度为37. 3℃,可见在常见环境条件下,调整湿法脱硫装置出口烟气状态参数以消除湿烟羽是有必要的。假设可适用的烟气最大降温幅度为30℃,最大升温幅度为30℃,仅采用烟气加热技术可消除湿烟羽的临界环境温度为12. 9℃;仅采用烟气冷凝技术可消除湿烟羽的临界环境温度为8. 7℃;采用烟气冷凝再热技术可消除湿烟羽的临界环境温度为-12. 9℃。对于空气加热混合技术,基于切线法对空气烟气混合过程进行热平衡计算,确定可消除湿烟羽的临界空气当量比。将烟气加热、烟气冷凝及空气加热技术组合使用可拓宽烟气消白适用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湿烟羽消除
烟气加热
烟气冷凝
空气加热混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燃煤电厂烟气湿烟羽消除技术
被引量:
15
14
作者
王琳
刘广建
陈海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170,共9页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后湿饱和烟气的直接排放一般会造成湿烟羽现象。对烟气加热法、烟气冷凝法、冷凝再热法和膜回收烟气水分法4种湿烟羽消除技术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利用湿烟羽预测模型定量计算了4种湿烟羽消除技术的参数选择。结果表明:烟...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后湿饱和烟气的直接排放一般会造成湿烟羽现象。对烟气加热法、烟气冷凝法、冷凝再热法和膜回收烟气水分法4种湿烟羽消除技术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利用湿烟羽预测模型定量计算了4种湿烟羽消除技术的参数选择。结果表明:烟气加热法,当环境温度低于5℃,相对湿度大于40%时,烟气需要加热至100℃以上;烟气冷凝法,当环境温度低于0℃,环境相对湿度大于40%时,需要将烟气冷凝低于15.5℃;烟气冷凝再热法的冷凝温度越低,再热温度就越低,当环境温度高于5℃,烟气冷凝至40℃,再热温度不高于80℃;膜回收法,当环境温度大于15℃、水回收率达到40%时,基本无白烟产生,而环境温度低于5℃时,水回收率要达到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烟羽
烟气加热法
烟气冷凝法
烟气冷凝再热法
膜回收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法脱硫烟气水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15
作者
马双忱
别璇
+2 位作者
孙尧
龚春琴
曲保忠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硫方法,但其涉及的水问题不可忽略,雾霾、白色烟羽、石膏雨等环保问题均与水问题有关。同时烟气中水资源含量大,实现烟气水回收对于电厂节水意义重大。笔者论述了现有烟气中水分来源以及烟...
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硫方法,但其涉及的水问题不可忽略,雾霾、白色烟羽、石膏雨等环保问题均与水问题有关。同时烟气中水资源含量大,实现烟气水回收对于电厂节水意义重大。笔者论述了现有烟气中水分来源以及烟气水回收技术,分析了烟气水回收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应用情况等。实现水回收的方法有冷凝法、膜法以及吸收法。冷凝法水回收技术回收的水质较差,具有一定腐蚀性,但水回收量较大;吸收法水回收技术系统较为简单,回收水质也较好,但有吸收溶液随烟气带出的风险;而膜法水回收技术的回收水质好,不涉及污染物排放,但其回收水量仍有提升空间,清理、减小甚至防止污堵是限制该技术发展的关键。电厂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冷凝技术,在电除雾器运行状况稳定、除雾效果好的电厂可优先考虑膜法水回收技术;有余热回收需求的电厂,可优先考虑冷凝法。最后指出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的方法是转变烟气脱硫方式。干法脱硫由于不涉及废水问题,也不会增加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同时避免了腐蚀等问题,是烟气脱硫技术中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水回收
干法脱硫
节水
白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对气载流出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
5
16
作者
王炫
杜风雷
+2 位作者
王德忠
王一川
王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95-1703,共9页
为深入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湿热羽对内陆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扩散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提供的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单一冷却塔的运行和停机对不同位置、不同释放高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高度为10m,释放点...
为深入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湿热羽对内陆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扩散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提供的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单一冷却塔的运行和停机对不同位置、不同释放高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高度为10m,释放点位于停机冷却塔迎风侧时,释放点下风向的地面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1/3~1/2.当释放高度为75m,冷却塔运行时,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迎风侧时,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增大1~2倍;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背风侧,则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约1/2.当冷却塔停机时,无论75m高度释放点位于迎风侧还是背风侧,其轴线弥散因子均高于没有冷却塔时.当迎风侧释放高度达到150m时,在释放点下风向约800m的范围内,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显著增大,但到了800m范围以外,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
湿热羽
大气扩散
内陆核电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燃煤电厂白色烟羽消除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8
17
作者
杨晓阳
王飞
+2 位作者
杨凤玲
张缠保
程芳琴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109-117,共9页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愈发完善和严格,电厂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排入大气形成的“白色烟羽”治理需求增加。通过对白色烟羽形成与消除机理的研究,分析了目前燃煤电厂消除白色烟羽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国内外现有的消白技术主要包括烟气...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愈发完善和严格,电厂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排入大气形成的“白色烟羽”治理需求增加。通过对白色烟羽形成与消除机理的研究,分析了目前燃煤电厂消除白色烟羽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国内外现有的消白技术主要包括烟气冷却、烟气加热、冷凝复热、旋流除湿、溶液除湿、膜法除湿等。烟气冷却、烟气加热、冷凝复热技术均通过直接/间接换热,改变烟气在出口处的状态实现消白,技术相对成熟,且已在工程实例中应用,但能耗大,对换热设备防腐要求较高,并且GGH成本高、能耗大;旋流除湿技术虽然负荷大、压降低和结构简单,但消白效果有限;溶液除湿与膜法除湿技术目前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由于自身技术缺陷,鲜见应用于燃煤电厂的湿烟气处理工艺中。烟气瞬间加压凝结消白技术利用流场结构瞬间提高水蒸汽分压,从而使其液化,同时蒸汽凝结液化释放大量潜热,提高了烟气出口温度,烟气除湿与加热协同作用最终保障饱和湿烟气消白。讨论和对比了各治理技术的特点和适应性,并结合试验,发现烟气瞬间加压凝结消白技术可有效回收湿烟气中的水蒸汽,且在蒸汽凝结过程中饱和蒸汽内携带的细颗粒等污染物作为凝结核被凝结液滴协同脱除,同时无需其他换热设备,降低了能耗,是烟气消白技术中的潜力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白色烟羽
饱和湿烟气
加压凝结
细颗粒污染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烟气消白临界排烟温度数学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2
18
作者
王明鑫
章立新
+2 位作者
高明
刘婧楠
尚立新
《暖通空调》
2021年第3期108-115,100,共9页
针对目前常用的湿烟羽抬升模型和温湿图切线模型,推导得到2种模型烟气消白临界排烟温度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烟气加热、冷凝、冷凝再热3种消白方式下临界排烟温度计算结果的偏差。结果表明:低温高湿的环境、烟气冷凝再热方式的起始再...
针对目前常用的湿烟羽抬升模型和温湿图切线模型,推导得到2种模型烟气消白临界排烟温度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烟气加热、冷凝、冷凝再热3种消白方式下临界排烟温度计算结果的偏差。结果表明:低温高湿的环境、烟气冷凝再热方式的起始再热点烟温较高,都不利于湿烟羽的消除;2种模型所得结果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但温湿图切线模型与湿烟羽抬升模型相比,加热方式下消白临界排烟温度高3.5~4.5℃,冷凝方式下低0.5~1.5℃,冷凝再热方式下高1~7℃;温湿图切线模型计算的消白临界排烟温度能满足湿烟羽抬升模型对烟气消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烟羽
烟气消白
临界排烟温度
湿烟羽抬升模型
温湿图切线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马提岩成因研究述评
被引量:
4
19
作者
肖禧砥
刘继顺
《矿产与地质》
1993年第2期94-101,共8页
科马提岩仅限于超镁铁质熔融体(Mgo>30wt%)所生成的火山岩.它具有高温、高密度和低粘度的特征.以及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高压熔融实验成果,评述了有关科马提岩成因的干地幔熔融模式、湿地幔熔融模式、温超镁铁质板块俯冲模式和热...
科马提岩仅限于超镁铁质熔融体(Mgo>30wt%)所生成的火山岩.它具有高温、高密度和低粘度的特征.以及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高压熔融实验成果,评述了有关科马提岩成因的干地幔熔融模式、湿地幔熔融模式、温超镁铁质板块俯冲模式和热地幔柱熔融模式,并认为热地幔柱熔融模式较好地解释了科马提岩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提岩
成因
火山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烟羽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20
作者
赵立正
孙保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2-508,516,共8页
根据湿烟羽扩散和污染物沉降模型,分析了湿烟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空气和烟气性质对湿烟羽的形成及其治理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囱出口平均温度对湿烟羽中污染物最大沉降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对湿烟羽扩散的影...
根据湿烟羽扩散和污染物沉降模型,分析了湿烟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空气和烟气性质对湿烟羽的形成及其治理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囱出口平均温度对湿烟羽中污染物最大沉降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对湿烟羽扩散的影响也较大;烟气冷凝再热技术适用范围较广,环境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消除湿烟羽的影响较大,烟气冷凝可降低再热后烟囱出口平均温度和耗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再热
湿烟羽
污染物沉降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船舶湿法脱硫排气白色烟羽治理技术
1
作者
李明
肖飞
杨阳
薛京
机构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出处
《柴油机》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金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文摘
基于温湿图切线模型,采用直接加热法、空气加热混合法和冷凝法对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80%的船舶烟气进行消白设计。经湿法脱硫后,对于温度为30℃的烟气,用空气加热混合法所需的临界温升为直接加热法的49%,且空气加热混合法工艺较简单,经济性更好。针对某船舶主机设计空气加热混合法除白烟方案,加装混合器后,烟气和空气混合更均匀。CFD计算结果显示,在当量比为7.6%的理想空气条件下,混合器可使换热效果从4%提升至62%;当量比为13.7%时经济性较好,换热效果可达90%。
关键词
湿法脱硫
烟羽治理
空气加热混合法
混合器温度场
Keywords
wet
desulfurization
plume
treatment
mixing air heating method
mixer temperature field
分类号
U664.12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泥生产线湿法脱硫配套湿烟羽治理改造实践
2
作者
赖初泉
陈廷伟
庞小平
机构
福建塔牌水泥有限公司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水泥技术》
2024年第6期36-40,共5页
文摘
某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干法脱硫技术时,存在脱硫效果受窑工况影响较大、水剂脱硫剂影响窑系统热工制度稳定、窑尾大布袋易发生“糊袋”等问题;而采用常规湿法脱硫技术,虽然脱硫效果稳定,但存在湿烟羽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对比分析了湿法脱硫配套湿烟羽治理“烟气冷凝、烟气加热、烟气冷凝再加热”三种技术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采取湿法脱硫配套烟气加热技术治理湿烟羽排放后,窑尾烟气SO2排放浓度≤50mg/Nm3,烟气含湿量<65g/kg,窑尾烟囱无白烟排放,达到了预期改造目标。
关键词
干法脱硫
水剂脱硫剂
湿烟羽
烟气加热技术
Keywords
dry desulfurization
water based desulfurizer
wet
flue gas
plume
flue gas heat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X78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烟羽形成机理与消散技术数值分析
被引量:
46
3
作者
马修元
惠润堂
杨爱勇
叶毅科
机构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0-224,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2013AA0654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A05B01)资助
文摘
湿烟气由烟囱出口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会形成湿烟羽现象,产生视觉污染。分析了湿烟羽的形成机理和消散技术,采用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湿烟羽消散技术的特点。结果表明,烟气直接加热、烟气直接降温和烟气降温再热可以消散湿烟羽;烟气降温再热消散湿烟羽使用范围最大,烟气直接加热次之,烟气直接降温最小;环境温度低于10℃,环境相对湿度大于40%时,烟气直接加热和烟气直接降温消散湿烟羽的升温幅度和降温幅度较大,湿烟羽消散难度大;环境温度低于5℃时,只能采用烟气降温再热消散湿烟羽。
关键词
湿烟羽
加热
降温
降温再热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Keywords
wet plume
heating
cooling
cooling and reheating
ambient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分类号
TK17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烧结烟气采用湿法脱硫烟气再热问题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余波
王浩
杨春根
程寒飞
詹茂华
机构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4,共5页
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604a0902153)
文摘
烧结烟气经湿法脱硫处理后净烟气温度为45~55℃,净烟气中含有微量机械水和饱和水蒸气,净烟气直接送入烟囱排放,由于烟温较低烟气抬升高度有限,影响烟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净化,造成附近地区污染物聚集;净烟气经过烟囱散热,饱和水蒸气迅速凝结,形成大量烟羽(白雾)现象,造成视觉污染。本文通过利用烟气饱和温度-含湿量曲线分析,得出环境温度越低、含湿量越大、饱和烟气初始温度越高,净烟气加热温差越大;通过分析净烟气再热技术并指出各种再热技术的优缺点,为烧结烟气湿法脱硫净烟气再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烧结烟气
湿法脱硫
烟羽
烟气再热
Keywords
sintering flue gas
wet
desulfurization
plume
reheating
分类号
X7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烟羽消散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马修元
惠润堂
杨爱勇
机构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A0654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A05B01)
文摘
湿法脱硫出口的饱和湿烟气直接由烟囱排入环境会形成湿烟羽,产生视觉污染。分析了湿烟羽的形成和消散过程,重点考察直接加热、降温再热和直接降温等湿烟羽消散技术对颗粒物、SO_2和NO_2扩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烟羽消散技术对环境颗粒物浓度影响很小,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小于1.5%,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远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降温再热和直接加热可以促进SO_2和NO_2在环境中的扩散,2种技术分别使SO_2和NO_2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降低了31.5%和15.1%;采用直接降温技术消散湿烟羽后,SO_2和NO_2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分别小于20%和70%,SO_2和NO_2最大落地浓度仍低于GB 3095—2012的浓度限值。
关键词
湿烟羽
污染物
加热
降温
高斯模式
Keywords
wet plume
pollutants
heating
cooling
Gaussian model
分类号
X13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烟羽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6
作者
马修元
杨爱勇
惠润堂
申智勇
机构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出处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年第9期1-4,共4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0654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A05B01)
文摘
湿烟气由烟囱出口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会形成湿烟羽,俗称"大白烟",产生视觉污染。选取湿烟羽长度来研究湿烟羽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重点分析了环境条件和烟气条件对湿烟羽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烟羽长度与环境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呈指数关系变化,环境温度对湿烟羽长度的影响更大;烟气速度对湿烟羽的影响程度小于环境风速;环境温度越低,烟气温度对湿烟羽长度的影响越大;烟囱出口半径越大,湿烟羽长度越大。
关键词
湿烟羽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烟气温度
环境
Keywords
wet plume
ambient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flue gas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分类号
X7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燃煤电厂水分与余热回收系统工艺方案及模糊评价
被引量:
3
7
作者
马双忱
武凯
孙尧
刘畅
邢浩若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华电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37-4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0604305)。
文摘
燃煤电厂烟气中的水分回收和余热利用存在巨大的节能降耗潜力,在选择水分与余热回收工艺方案时应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介绍了示范电厂原有工艺、改进工艺和优化工艺方案及其特性,并基于此建立了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构建技术性能、经济性能、环保特性和系统适应性4类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数据均值化、判断矩阵构建和权重计算等过程得到3种方案的优劣排序,以期对燃煤电厂消除白色烟羽、回收烟气余热和协同治理废水零排放等关键技术设备的工艺方案评价提供参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膜法烟气水分回收+热膜耦合废水处理的优化工艺在经济、环境、技术、系统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原有工艺和改进工艺。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水分回收
余热回收
工艺评估
模糊层次分析模型
权重
湿烟羽
废水零排放
Keywords
coal-fired power plant
moisture recovery
waste heat recovery
process evaluation
FAHP model
weight
wet plume
zero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法脱硫烟气中霾的分析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
10
8
作者
朱维群
唐震
房亚杰
王倩
张妙雷
机构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出处
《发电技术》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文摘
已有研究表明,燃煤湿法脱硫后烟气水气含盐排放是造成我国雾霾大面积高强度发生的原因之一。文中分析了燃煤烟气湿法脱硫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脱白"及有色烟羽治理技术的现状,指出有必要从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排放指标等多方面详细客观地评价烟气水气"脱白"的效果;建议进行燃煤烟气污染物干式高效脱除技术研发,经济可行地减少燃煤烟气水气及含盐的排放,从而降低雾霾的产生。
关键词
湿法脱硫
雾霾
有色烟羽
Keywords
wet
desulphurization
haze
coloured
plume
分类号
X7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燃煤电厂湿烟羽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47
9
作者
刘志坦
惠润堂
杨爱勇
舒喜
机构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出处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10期43-46,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A05B01)
文摘
为了了解燃煤电厂"湿烟羽"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首先对国内近百家电厂进行调研,初步了解湿烟羽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测量湿烟羽长度对其进行量化,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对湿烟羽的形成和消散进行验证;最后对比各种可行的湿烟羽消除技术,提出可行的湿烟羽治理技术路线。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湿烟羽是由烟气中水汽过饱和凝结形成的。消除湿烟羽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烟气再热法、烟气冷凝法、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法。本文治理技术路线认为:在中部和北部等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建议采用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在南方建议采用常规烟气再热方式。具体的改造方案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现场场地条件、环保要求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咨询专业机构进行多方案的经济技术对比分析后确定。
关键词
湿烟羽
成因
对策研究
技术路线
Keywords
wet plume
Cause of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 study
Technology route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法脱硫燃煤机组“白色烟羽”节能治理
被引量:
28
10
作者
王贵彦
黄素华
机构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华电技术》
CAS
2016年第11期64-65,68,共3页
文摘
利用温湿图分析了采用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机组烟囱出口容易形成"白色烟羽"的原因,指出目前普遍采用的直接加热法虽然能够消除"白色烟羽",但会增加机组的运行能耗,最后提出采用先冷凝再加热的工艺是治理"白色烟羽"的有效节能措施。
关键词
白色烟羽
湿法脱硫
湿烟气
再加热
冷凝
Keywords
while smoke
plume
wet
desulfurization
wet
flue gas
reheat
condensate
分类号
TK21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法脱硫尾气脱白技术探讨
被引量:
4
11
作者
岳焕玲
机构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28,共5页
文摘
含二氧化硫烟气加装湿法脱硫装置后,烟气湿度增大白色烟羽现象比较明显,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酸性腐蚀,因此需考虑消除白色烟羽(简称脱白).从热力学方面分析,减少甚至消除白色烟羽现象可从控制烟气水含量和改变烟气排烟温度两方面着手.目前烟气脱白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湿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湿烟气直接降温技术和直接除湿法.湿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通过对湿烟气先降温后升温,使得烟气相对湿度远离饱和湿度曲线,可实现彻底脱白,主要有MGGH和GGH 2种技术;湿烟气直接降温技术采用尽量降低烟气温度的措施,主要有湿烟气降温+电除雾器、凝变湿电复合技术和冷却吸收液3种技术;直接除湿法是直接除去烟气中的水分,降低烟气的湿度,主要有吸收法和膜法.烟气脱白技术方法很多且各有利弊,在工程应用中应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方法.
关键词
脱白
湿法脱硫
白色烟羽
烟气升温
烟气降温
Keywords
remove white smoke
wet
desulphurization
white
plume
flue gas heating up
flue gas cooling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000MW机组烟囱石膏雨的研究
被引量:
8
12
作者
许静
段钰锋
冯琰磊
孙坚荣
机构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电力设计院
上海电力学院
出处
《发电设备》
2017年第5期344-347,共4页
文摘
为研究"石膏雨"产生的原因并消除该现象,针对某1 000 MW电厂的运行参数,计算了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机组负荷下烟囱内的冷凝液量,得出较高负荷和较低环境温度会使烟囱内生成更多的冷凝液量。计算了采用管式GGH装置的烟囱不发生白烟的烟气排放温度,分析得出白烟现象的发生温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冬季要解决白烟问题除GGH装置外还需引入其他热源。
关键词
火电机组
石膏雨
湿烟囱
冷凝液量
白烟
Keywords
coal-fired plant
gypsum rain
wet
chimney
condensate water
vapor
plume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低排放背景下烟气消白技术路线研究
被引量:
30
13
作者
谭厚章
刘兴
王文慧
刘鹤欣
机构
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38-44,共7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C03036)
文摘
超低排放背景下燃煤电厂大多采用湿法脱硫装置,装置出口饱和湿烟气排放后一般会在烟囱出口形成湿烟羽,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切线法对烟气及环境空气状态进行计算,确定湿烟羽消除的临界温度及混合空气当量比,比较不同烟气消白技术路线的适用环境条件及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湿烟羽消除难度越大。环境相对湿度为60%,脱硫塔出口烟气温度为50℃时,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前提下可实现无湿烟羽排放的临界环境温度为37. 3℃,可见在常见环境条件下,调整湿法脱硫装置出口烟气状态参数以消除湿烟羽是有必要的。假设可适用的烟气最大降温幅度为30℃,最大升温幅度为30℃,仅采用烟气加热技术可消除湿烟羽的临界环境温度为12. 9℃;仅采用烟气冷凝技术可消除湿烟羽的临界环境温度为8. 7℃;采用烟气冷凝再热技术可消除湿烟羽的临界环境温度为-12. 9℃。对于空气加热混合技术,基于切线法对空气烟气混合过程进行热平衡计算,确定可消除湿烟羽的临界空气当量比。将烟气加热、烟气冷凝及空气加热技术组合使用可拓宽烟气消白适用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湿法脱硫
湿烟羽消除
烟气加热
烟气冷凝
空气加热混合
Keywords
wet
desulphurization
wet plume
elimination
flue gas heating
flue gas condensation
mixing air heating
分类号
X7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燃煤电厂烟气湿烟羽消除技术
被引量:
15
14
作者
王琳
刘广建
陈海平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17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燃煤机组水分回收与处理过程热质分布规律与能效评价,2018YFB0604301)~~
文摘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后湿饱和烟气的直接排放一般会造成湿烟羽现象。对烟气加热法、烟气冷凝法、冷凝再热法和膜回收烟气水分法4种湿烟羽消除技术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利用湿烟羽预测模型定量计算了4种湿烟羽消除技术的参数选择。结果表明:烟气加热法,当环境温度低于5℃,相对湿度大于40%时,烟气需要加热至100℃以上;烟气冷凝法,当环境温度低于0℃,环境相对湿度大于40%时,需要将烟气冷凝低于15.5℃;烟气冷凝再热法的冷凝温度越低,再热温度就越低,当环境温度高于5℃,烟气冷凝至40℃,再热温度不高于80℃;膜回收法,当环境温度大于15℃、水回收率达到40%时,基本无白烟产生,而环境温度低于5℃时,水回收率要达到60%以上。
关键词
湿烟羽
烟气加热法
烟气冷凝法
烟气冷凝再热法
膜回收法
Keywords
wet plume
flue gas reheating technology
flue gas condensation technology
flue gas condensation and reheating
membrane recovery technology
分类号
TK0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法脱硫烟气水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15
作者
马双忱
别璇
孙尧
龚春琴
曲保忠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18273708D)
文摘
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硫方法,但其涉及的水问题不可忽略,雾霾、白色烟羽、石膏雨等环保问题均与水问题有关。同时烟气中水资源含量大,实现烟气水回收对于电厂节水意义重大。笔者论述了现有烟气中水分来源以及烟气水回收技术,分析了烟气水回收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应用情况等。实现水回收的方法有冷凝法、膜法以及吸收法。冷凝法水回收技术回收的水质较差,具有一定腐蚀性,但水回收量较大;吸收法水回收技术系统较为简单,回收水质也较好,但有吸收溶液随烟气带出的风险;而膜法水回收技术的回收水质好,不涉及污染物排放,但其回收水量仍有提升空间,清理、减小甚至防止污堵是限制该技术发展的关键。电厂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冷凝技术,在电除雾器运行状况稳定、除雾效果好的电厂可优先考虑膜法水回收技术;有余热回收需求的电厂,可优先考虑冷凝法。最后指出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的方法是转变烟气脱硫方式。干法脱硫由于不涉及废水问题,也不会增加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同时避免了腐蚀等问题,是烟气脱硫技术中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湿法脱硫
水回收
干法脱硫
节水
白烟
Keywords
wet
FGD
water recovery
desulfurization using dry method
water saving
white
plume
分类号
X7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对气载流出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
5
16
作者
王炫
杜风雷
王德忠
王一川
王博
机构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95-1703,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6004-008)
文摘
为深入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湿热羽对内陆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扩散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提供的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单一冷却塔的运行和停机对不同位置、不同释放高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高度为10m,释放点位于停机冷却塔迎风侧时,释放点下风向的地面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1/3~1/2.当释放高度为75m,冷却塔运行时,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迎风侧时,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增大1~2倍;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背风侧,则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约1/2.当冷却塔停机时,无论75m高度释放点位于迎风侧还是背风侧,其轴线弥散因子均高于没有冷却塔时.当迎风侧释放高度达到150m时,在释放点下风向约800m的范围内,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显著增大,但到了800m范围以外,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减小.
关键词
CFD
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
湿热羽
大气扩散
内陆核电厂
Keywords
CFD
large natural draft cooling tower
wet
heated
plum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inland nuclear power plant
分类号
TL48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燃煤电厂白色烟羽消除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8
17
作者
杨晓阳
王飞
杨凤玲
张缠保
程芳琴
机构
山西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低附加值煤基资源高值化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华仁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109-117,共9页
基金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81102010)
襄垣县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攻关项目(2018XYSDYY-13)。
文摘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愈发完善和严格,电厂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排入大气形成的“白色烟羽”治理需求增加。通过对白色烟羽形成与消除机理的研究,分析了目前燃煤电厂消除白色烟羽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国内外现有的消白技术主要包括烟气冷却、烟气加热、冷凝复热、旋流除湿、溶液除湿、膜法除湿等。烟气冷却、烟气加热、冷凝复热技术均通过直接/间接换热,改变烟气在出口处的状态实现消白,技术相对成熟,且已在工程实例中应用,但能耗大,对换热设备防腐要求较高,并且GGH成本高、能耗大;旋流除湿技术虽然负荷大、压降低和结构简单,但消白效果有限;溶液除湿与膜法除湿技术目前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由于自身技术缺陷,鲜见应用于燃煤电厂的湿烟气处理工艺中。烟气瞬间加压凝结消白技术利用流场结构瞬间提高水蒸汽分压,从而使其液化,同时蒸汽凝结液化释放大量潜热,提高了烟气出口温度,烟气除湿与加热协同作用最终保障饱和湿烟气消白。讨论和对比了各治理技术的特点和适应性,并结合试验,发现烟气瞬间加压凝结消白技术可有效回收湿烟气中的水蒸汽,且在蒸汽凝结过程中饱和蒸汽内携带的细颗粒等污染物作为凝结核被凝结液滴协同脱除,同时无需其他换热设备,降低了能耗,是烟气消白技术中的潜力技术之一。
关键词
湿法脱硫
白色烟羽
饱和湿烟气
加压凝结
细颗粒污染物
Keywords
wet
desulfurization
white moist
plume
saturated
wet
flue gas
pressurized condensation
fine particle contaminant
分类号
TQ5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TK11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烟气消白临界排烟温度数学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2
18
作者
王明鑫
章立新
高明
刘婧楠
尚立新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
国家能源(上海)电站空冷系统研发中心
出处
《暖通空调》
2021年第3期108-115,10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976127)。
文摘
针对目前常用的湿烟羽抬升模型和温湿图切线模型,推导得到2种模型烟气消白临界排烟温度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烟气加热、冷凝、冷凝再热3种消白方式下临界排烟温度计算结果的偏差。结果表明:低温高湿的环境、烟气冷凝再热方式的起始再热点烟温较高,都不利于湿烟羽的消除;2种模型所得结果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但温湿图切线模型与湿烟羽抬升模型相比,加热方式下消白临界排烟温度高3.5~4.5℃,冷凝方式下低0.5~1.5℃,冷凝再热方式下高1~7℃;温湿图切线模型计算的消白临界排烟温度能满足湿烟羽抬升模型对烟气消白的要求。
关键词
湿烟羽
烟气消白
临界排烟温度
湿烟羽抬升模型
温湿图切线模型
Keywords
wet plume
wet plume
removal
critical flue gas emission temperature
wet plume
uplift model
temperature-humidity graph tangent model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马提岩成因研究述评
被引量:
4
19
作者
肖禧砥
刘继顺
机构
中南工业大学
出处
《矿产与地质》
1993年第2期94-101,共8页
文摘
科马提岩仅限于超镁铁质熔融体(Mgo>30wt%)所生成的火山岩.它具有高温、高密度和低粘度的特征.以及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高压熔融实验成果,评述了有关科马提岩成因的干地幔熔融模式、湿地幔熔融模式、温超镁铁质板块俯冲模式和热地幔柱熔融模式,并认为热地幔柱熔融模式较好地解释了科马提岩的成因.
关键词
科马提岩
成因
火山岩
Keywords
Komatiites,Dry mantle melting model,
wet
mantle melting model,
wet
ultramafic plate subduction model, Hot mantle
plume
melting model
分类号
P588.14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烟羽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20
作者
赵立正
孙保民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2-508,516,共8页
文摘
根据湿烟羽扩散和污染物沉降模型,分析了湿烟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空气和烟气性质对湿烟羽的形成及其治理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囱出口平均温度对湿烟羽中污染物最大沉降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对湿烟羽扩散的影响也较大;烟气冷凝再热技术适用范围较广,环境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消除湿烟羽的影响较大,烟气冷凝可降低再热后烟囱出口平均温度和耗能。
关键词
冷凝再热
湿烟羽
污染物沉降
数值分析
Keywords
condensation and reheating
wet plume
pollutant sediment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船舶湿法脱硫排气白色烟羽治理技术
李明
肖飞
杨阳
薛京
《柴油机》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泥生产线湿法脱硫配套湿烟羽治理改造实践
赖初泉
陈廷伟
庞小平
《水泥技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湿烟羽形成机理与消散技术数值分析
马修元
惠润堂
杨爱勇
叶毅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
4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烧结烟气采用湿法脱硫烟气再热问题研究
余波
王浩
杨春根
程寒飞
詹茂华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湿烟羽消散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特性的影响
马修元
惠润堂
杨爱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湿烟羽扩散特性研究
马修元
杨爱勇
惠润堂
申智勇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燃煤电厂水分与余热回收系统工艺方案及模糊评价
马双忱
武凯
孙尧
刘畅
邢浩若
《华电技术》
CAS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湿法脱硫烟气中霾的分析及解决途径
朱维群
唐震
房亚杰
王倩
张妙雷
《发电技术》
201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燃煤电厂湿烟羽成因及对策研究
刘志坦
惠润堂
杨爱勇
舒喜
《环境与发展》
2017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湿法脱硫燃煤机组“白色烟羽”节能治理
王贵彦
黄素华
《华电技术》
CAS
2016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湿法脱硫尾气脱白技术探讨
岳焕玲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1000MW机组烟囱石膏雨的研究
许静
段钰锋
冯琰磊
孙坚荣
《发电设备》
201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超低排放背景下烟气消白技术路线研究
谭厚章
刘兴
王文慧
刘鹤欣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燃煤电厂烟气湿烟羽消除技术
王琳
刘广建
陈海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湿法脱硫烟气水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马双忱
别璇
孙尧
龚春琴
曲保忠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对气载流出物扩散的影响
王炫
杜风雷
王德忠
王一川
王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燃煤电厂白色烟羽消除技术现状与展望
杨晓阳
王飞
杨凤玲
张缠保
程芳琴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烟气消白临界排烟温度数学模型的对比分析
王明鑫
章立新
高明
刘婧楠
尚立新
《暖通空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科马提岩成因研究述评
肖禧砥
刘继顺
《矿产与地质》
199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湿烟羽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赵立正
孙保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