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a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 Based on Wet Potential Vortex
1
作者 Dan ZH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2年第1期9-12,18,共5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t potential vorticity field,based on the NCEP 1°×1°6-hour reanalysis data,the wet potential vor...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t potential vorticity field,based on the NCEP 1°×1°6-hour reanalysis data,the wet potential vortex field in a heavy precipitation weather process in the central-south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was analyz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eather situ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vertical component(MPV_(1))and horizontal component(MPV_(2))of wet potential vortex(MPV).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heavy precipitation was a heavy precipitation weather process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e cold air behind the trough and the southwest warm and humid airflow.The diagnostic analysis of θ_(se) shows that the south side of the area where the cold and warm air met before the precipitation was a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humidity area,where a large amount of unstable energy was gathered,and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the area with the most dense θ_(se) lines.This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 was dominated by the release of convective unstable energ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the positive pressure term of wet potential vortex MPV 1 was smaller than 0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larger than 0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layers;the positive-value wet potential vortex was transported to the lower layer,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release of unstable energy,so that precipitation increased.The negative-value center of wet potential vortex in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corresponded well to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area,and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duration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crease and enhancement time of the negative-value area of MPV_(1).The positive-value area of MPV_(1) was 6-12 h earlier than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area,which has good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area.In the lower troposphere,the configuration of MPV_(1)<0 and MPV_(2)>0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judging the location of precipitation 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precipitation wet potential vortex θ_(se) Diagnostic analysis
下载PDF
旋进旋涡与V锥组合计量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
2
作者 何鹏 韩建红 +4 位作者 艾昕宇 梁裕如 由洋 卢雄 高锋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目的解决低渗透气田在井间串联、井口混输计量模式下,单井产气、产液量无法准确计量的技术难题。方法基于旋进旋涡流量计和V锥流量计的单相计量原理,通过开展空气-水两相流的室内实验,分析了不同运行压力、气液比以及表观气速下单相流... 目的解决低渗透气田在井间串联、井口混输计量模式下,单井产气、产液量无法准确计量的技术难题。方法基于旋进旋涡流量计和V锥流量计的单相计量原理,通过开展空气-水两相流的室内实验,分析了不同运行压力、气液比以及表观气速下单相流量计的混相计量误差变化规律。借助量纲分析法,分别建立了进动频率和压降与相关无量纲准数的关联公式,并采用室内实验数据分别进行了混相条件下的参数修正,利用两种流量计串联组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含液率的湿气双参数组合计量模型,并采用延安气田现场的实流数据对模型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室内实验时,当湿气体积含液率小于1%时,旋进旋涡进动频率随体积含液率的升高而降低,出现“欠读”现象,而V锥流量计的计量压降随体积含液率的升高而增大,产生“过读”现象。当体积含液率大于1%时,由于气相含液量偏大,造成旋涡进动信号下降规律不明显,从而导致组合计量模型的结果可能出现失真,现场实流测试结果显示,组合计量模型的气相体积流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29%,液相体积流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066%,体积含液率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59%。结论旋进旋涡与V锥流量计的组合计量模型在气相含液量较低时,气相和液相的计量精度可满足现场生产需要,且加工设计成本较低,可以为延安气田排水采气井的气液混相计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进旋涡 V锥 流量计 湿气 组合计量 进动频率
下载PDF
旋进旋涡湿气计量工艺现场适应性研究
3
作者 聂岚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为明确旋进旋涡湿气计量工艺在川西气田的适应性,以川西气田常规致密气井和含凝析油气井的生产特征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旋进旋涡流量计的误差范围,明确旋进旋涡湿气计量工艺在川西气田的应用界限为水气比<3 m3/104 m3.该工艺... 为明确旋进旋涡湿气计量工艺在川西气田的适应性,以川西气田常规致密气井和含凝析油气井的生产特征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旋进旋涡流量计的误差范围,明确旋进旋涡湿气计量工艺在川西气田的应用界限为水气比<3 m3/104 m3.该工艺在川西气田常规致密气井和含凝析油气井的现场应用适应性较强,能满足现场湿气计量要求.初步形成了替代轮换计量和单井分离计量的湿气计量工艺推广方案,可省去分离器、轮换阀组等设备,大大简化站场流程,有利于站场建设降本增效,可在其他区块开展试验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进旋涡 湿气计量 应用界限 水气比 适应性
下载PDF
基于液滴参数检测的涡街湿气过读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霞 丁红兵 +1 位作者 王超 孙宏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824,共10页
为提高两相涡街湿气测量精度,针对传统涡街过读公式预测精度差、适用范围受限问题,提出基于夹带液滴参数(夹带率和粒径)的涡街过读预测模型。为进行不同夹带液滴工况的实验研究,建立基于雾化混合的可调压环雾状流实验装置,并建立光学图... 为提高两相涡街湿气测量精度,针对传统涡街过读公式预测精度差、适用范围受限问题,提出基于夹带液滴参数(夹带率和粒径)的涡街过读预测模型。为进行不同夹带液滴工况的实验研究,建立基于雾化混合的可调压环雾状流实验装置,并建立光学图像法测量系统,获得液滴直径及其分布信息。结合环雾状流型及涡街过读机制,考虑液滴-液膜传质和液滴-旋涡耦合作用,提出影响涡街过读的无量纲尺度参数。建立基于液相加载量、韦伯数和斯托克斯数的涡街过读预测模型,将夹带液滴参数和载气参数(密度和速度)的影响考虑在内,理论上可拓展公式适用范围。最后,评估现有过读关联式的预测性能,并结合实验和模型假设中夹带液滴参数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夹带率和粒径对涡街过读特性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不同液滴夹带条件下都给出了很好的预测,相对偏差在±1.0%以内,预测精度和可拓展性较其他公式有了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两相流 涡街流量计 环雾状流 仪表过读 夹带液滴
下载PDF
台风“烟花”衰减后引发江苏中部降水加强分析
5
作者 李静怡 武艳 +2 位作者 席琳 薛丹 张庆池 《气象科技》 2023年第6期835-847,共13页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7月28日衰减为热带低压后,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致使江苏中部接连出现降水突增现象。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MWF-FINE数值模式产品对于形势场...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7月28日衰减为热带低压后,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致使江苏中部接连出现降水突增现象。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MWF-FINE数值模式产品对于形势场预报较为准确,但中尺度CMA模式更能体现极端降水的量级和落区。分析降水增强原因可知,“烟花”移动时受到高空引导气流作用较小,其在安徽境内打转时,西风槽携带弱冷空气南下降低了大气稳定度并强迫暖湿空气抬升。高低空散度场与涡度场集中在较窄区域内,构成了垂直互耦的优势配置,有利于形成强烈且深厚的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动力机制。强降水区位于湿位涡(MPV)负中心的暖湿气流中,MPV负值区可反映暴雨落区。MPV1和MPV2分布体现了冷空气入侵所引发的对流降水特征。此外,江苏中部位于螺旋云带右侧高湿高能区,东北气流与西南气流汇合形成了旺盛的线状对流云团,配合地面辐合线对中尺度系统的触发和维持,从而产生极端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烟花” 极端强降水 对流不稳定 湿位涡 MPV
下载PDF
PVC塑料挤出型材湿式定型抽真空技术研究
6
作者 敖万路 《聚氯乙烯》 CAS 2023年第11期13-17,共5页
阐述了使用涡旋风机匹配水泵实现湿式定型真空负压对PVC塑料型材成型过程的影响,及形成稳定的真空负压值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法。指出涡旋风机性能是形成稳定真空负压的基本条件,而负压箱体结构、对应泵的参数匹配、真空负压运行状... 阐述了使用涡旋风机匹配水泵实现湿式定型真空负压对PVC塑料型材成型过程的影响,及形成稳定的真空负压值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法。指出涡旋风机性能是形成稳定真空负压的基本条件,而负压箱体结构、对应泵的参数匹配、真空负压运行状态控制、管路的绝对密封性是形成稳定负压真空的关键要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型材 湿式定型模 涡旋式风机 水泵 流量 负压箱
下载PDF
基于三轴加速度探头的涡街湿气分相流量测量
7
作者 李金霞 丁红兵 +1 位作者 孙宏军 王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7,共11页
针对涡街湿气测量过读问题,提出了基于加速度检测的涡街过读校正和分相流量测量方法。设计了高频响三轴加速度探头,分别对敏感元件、探头尺寸和封装进行了优化设计。干气标定结果表明,在4.43×10^(4)~1.81×10^(5)雷诺数范围内... 针对涡街湿气测量过读问题,提出了基于加速度检测的涡街过读校正和分相流量测量方法。设计了高频响三轴加速度探头,分别对敏感元件、探头尺寸和封装进行了优化设计。干气标定结果表明,在4.43×10^(4)~1.81×10^(5)雷诺数范围内,测量精度为±1.0%,线性度为1.06%。然后,在不同湿气工况(载气压力和流量、液相流量)下测试了输出频率和加速度幅值特性,以气、液相韦伯数为参数,分别建立了涡街过读和两相加速度幅值模型。最后,联立两方程建立了湿气测量模型,并利用牛顿迭代算法进行求解。预测结果表明,气相测量误差在±1.0%以内,不确定度0.46%,液相全量程误差在±15%以内,不确定度10.04%。与未过读校正时最大8%的测量误差相比,气相测量精度大大提升,同时实现了湿气中分相流的在线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两相流 涡街流量计 加速度探头 仪表过读 流量测量
下载PDF
潮湿大气中飞机尾流的多普勒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俊凯 王雪松 +2 位作者 王涛 周彬 李永祯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43-1447,共5页
飞机尾流探测技术是航空安全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处于潮湿大气中的飞机尾流具有较强的雷达散射截面,但易受气象杂波的影响,需要根据其多普勒谱特性来提高脉冲多普勒雷达对尾流的可探测性。本文根据尾流的速度分布特性,获得了飞机尾... 飞机尾流探测技术是航空安全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处于潮湿大气中的飞机尾流具有较强的雷达散射截面,但易受气象杂波的影响,需要根据其多普勒谱特性来提高脉冲多普勒雷达对尾流的可探测性。本文根据尾流的速度分布特性,获得了飞机尾流的径向速度谱。仿真表明,湿性尾流速度谱具有较明显的多普勒展宽特性,大飞机尾流的速度分布的标准差在几米每秒的量级。径向速度谱特性对于我们研究潮湿大气中飞机尾流的雷达探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 潮湿大气 径向速度谱 多普勒展宽
下载PDF
基于多普勒特性的飞机尾流回波提取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俊凯 李文臣 +1 位作者 王雪松 王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飞机尾流探测技术是航空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使用一组均匀分布的粒子模拟尾流涡旋的运动特征,研究了潮湿大气中尾涡多普勒谱的视频回波仿真方法。尾流回波的信噪比很低,降低检测门限的方法导致产生大量虚警。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基... 飞机尾流探测技术是航空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使用一组均匀分布的粒子模拟尾流涡旋的运动特征,研究了潮湿大气中尾涡多普勒谱的视频回波仿真方法。尾流回波的信噪比很低,降低检测门限的方法导致产生大量虚警。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基于尾涡多普勒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提取尾流回波的方法。仿真表明,尾流回波的多普勒谱谱宽较大,谱型不同于气象回波的高斯谱,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神经网络提取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利用脉冲多普勒雷达对飞机尾流探测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 潮湿大气 多普勒谱 提取 前馈神经网络
下载PDF
西南低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53
10
作者 李国平 刘行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54-360,共7页
文章分析了1981年7月11-15日的一次与西南低涡有关的四川特大暴雨过程中的湿位涡变化,发现湿位涡由负变正预示着暴雨的威弱和消失;同时利用湿位涡方程进行了诊断计算,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趋势与位涡变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 文章分析了1981年7月11-15日的一次与西南低涡有关的四川特大暴雨过程中的湿位涡变化,发现湿位涡由负变正预示着暴雨的威弱和消失;同时利用湿位涡方程进行了诊断计算,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趋势与位涡变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位涡变率的正负转换对预报大暴雨的形成和减弱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湿位涡 暴雨
下载PDF
湿性大气中飞机尾流的雷达探测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军 王雪松 王涛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9年第5期333-338,共6页
飞机尾流的雷达探测在民航安全、飞机目标探测与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雨、雾等湿性大气环境中飞机尾流的雷达探测问题,导出了尾流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谱、尾流探测的雷达方程及其可检测性因子的解析表达式。仿真研究了L、S、... 飞机尾流的雷达探测在民航安全、飞机目标探测与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雨、雾等湿性大气环境中飞机尾流的雷达探测问题,导出了尾流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谱、尾流探测的雷达方程及其可检测性因子的解析表达式。仿真研究了L、S、C、X和Ka波段雷达对雨、雾中飞机尾流的探测性能。结果表明,在全程雨、雾衰减的条件下,尾流的雷达探测距离可从数千米到大于200 km;Ka、S波段雷达分别在近距离和远距离尾流探测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尾流 湿性大气 雷达探测 多普勒
下载PDF
环境侧风与湿式冷却塔塔内通风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明 赵元宾 +1 位作者 张磊 孙奉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18-22,141,共5页
基于相似原理,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环境侧风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环境侧风破坏了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的轴对称分布规律,环境风速大于0.2 m/s时各处进风的不均匀性更加明显。与无风工况相比,当环境风速... 基于相似原理,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环境侧风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环境侧风破坏了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的轴对称分布规律,环境风速大于0.2 m/s时各处进风的不均匀性更加明显。与无风工况相比,当环境风速为0.4 m/s左右时,迎风面进风口风速为无风时的1.875倍,而背风面进风口风速仅为无风时的30%。同时分析了环境侧风下塔内漩涡分布规律,由进风口风速分布及塔内漩涡的分布规律可知,环境侧风严重影响了塔内通风量,恶化了塔内的传热传质性能。通过热态模型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到了塔内通风量(用空气重量风速表示)与环境侧风的关系,并通过140MW机组现场测试,验证了环境侧风与塔内通风量关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侧风 湿式冷却塔 进塔风速 漩涡分布 通风量
下载PDF
平直条带流致振动特性实验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波涛 朱晔晨 +1 位作者 梅勇 龚圣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核反应堆内燃料组件受到高流速冷却剂的冲刷会产生流致振动现象,而燃料棒包壳和格架条带的振动将会导致燃料组件受到磨损,从而影响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为了研究格架条带流致振动的特性及分析方法,采用不带结构的不锈钢平直条带进行流致... 核反应堆内燃料组件受到高流速冷却剂的冲刷会产生流致振动现象,而燃料棒包壳和格架条带的振动将会导致燃料组件受到磨损,从而影响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为了研究格架条带流致振动的特性及分析方法,采用不带结构的不锈钢平直条带进行流致振动实验,并使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量其在水流动条件下的振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涡激振动频率在接近固有频率时会发生"锁定"现象;在特定流速区间内,涡激振动频率与流速呈线性关系;通过湿模态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平直条带在水中的固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直条带 流致振动 涡激振动 湿模态
下载PDF
选矿厂破碎系统高效旋涡湿式除尘器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海宁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1,共3页
西北某选矿厂碎矿车间将3台冲激式除尘器改造为2台高效旋涡湿式除尘器后,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由原来的14~22mg/m3降到现在的2mg/m3以下,装机总功率由111kW减少到44kW,一套除尘系统的耗水量仅1~2t/h,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西北某选矿厂碎矿车间将3台冲激式除尘器改造为2台高效旋涡湿式除尘器后,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由原来的14~22mg/m3降到现在的2mg/m3以下,装机总功率由111kW减少到44kW,一套除尘系统的耗水量仅1~2t/h,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矿山企业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除尘器 选矿厂 破碎系统 旋涡 高效 冲激式除尘器 推广应用前景 粉尘浓度 作业岗位 除尘系统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矿山企业 总功率 耗水量 碎矿
下载PDF
基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的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黄楚惠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6,共8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观测的地面和高空资料,应用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原理,对2000年7月9~15日一例东移高原低涡产生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z-螺旋度水平分布对低涡中心的...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观测的地面和高空资料,应用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原理,对2000年7月9~15日一例东移高原低涡产生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z-螺旋度水平分布对低涡中心的移动、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的分布具有较好指示性,强降水中心发生在500 hPaz-螺旋度梯度值最大的区域。z-螺旋度分布能较好地反映暴雨发生时大气的动力学特征,暴雨区上空,高层负涡度辐散与低层正涡度辐合相配合,是触发暴雨的动力机制。相对螺旋度更能全面地反映降水落区及降水中心分布情况,并对未来6 h后的降水落区及走向具有较好的预报性,强降水中心发生在相对螺旋度正、负中心连线梯度最大值的正值一侧。低层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降水区相对应,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基本吻合,是降水落区定性诊断分析的有力工具;湿Q矢量散度的垂直分布对未来6 h降水的落区和移动预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诊断分析 螺旋度 非地转湿Q矢量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湿式离心除尘器的结构优化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建 姚海飞 +2 位作者 魏传光 金龙哲 李杰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28,共5页
针对中国煤矿综掘工作面的产尘特点,设计了湿式离心除尘器3种结构模型。为高效优化其内部结构,用Gambit2.2分别建立这3种内部结构的物理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用Fluent6.2求解含尘气流在除尘器内的三维速度变化、静压力场分布、流场的湍... 针对中国煤矿综掘工作面的产尘特点,设计了湿式离心除尘器3种结构模型。为高效优化其内部结构,用Gambit2.2分别建立这3种内部结构的物理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用Fluent6.2求解含尘气流在除尘器内的三维速度变化、静压力场分布、流场的湍流特性,以及不同粒径粉尘在除尘器内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分流板具有分隔导流作用,可使涡对运动稳定,有利于高气速带的连续性、稳定性、静压力分布的对称性和湍动能变化的规律性;稳定的流场及较高的离心速度对于去除呼吸性粉尘都十分关键。有分流板且中间为两排挡板的除尘器(模型3)尽管在保持气流速度、湍动能变化方面比有分流板且中间为三排挡板的除尘器(模型1)有更大优势,但在一级挡板的前端多了两个"死区",降低了除尘效率。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合比较,最后选定模型1的结构作为除尘器的制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湿式离心除尘 静压力 湍动能 粉尘运移轨迹 涡旋
下载PDF
一次浅薄低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及发展机制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苗春生 吴旻 +2 位作者 王坚红 刘维鑫 李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7,共10页
运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7月27日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次6 h累计降水226 mm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引发此次暴雨过程的浅薄低涡移动演变和动力结构、温湿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低涡发展东移机制。结果表明:低涡位于50... 运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7月27日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次6 h累计降水226 mm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引发此次暴雨过程的浅薄低涡移动演变和动力结构、温湿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低涡发展东移机制。结果表明:低涡位于500 hPa西风槽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动力与温湿特征均表现其浅薄结构。低涡暴雨降水主要发生在低涡东侧暖式切变线附近。水汽来源于中国南海和东海两地,水汽辐合层深厚,达600 hPa。此次低涡具有较强的斜压结构特征。通过涡度方程分析,辐合辐散流场的维持和发展为正涡度变化率作出主要贡献,三维风场倾斜扭转项作用与正涡度变化存在重要正相关。地形的动力作用使得背风坡更有利于低涡绕山后加强。高低空急流耦合中心和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区均有利于引导低涡以及低涡暴雨加强东移。湿等熵面呈垂直陡立状,指示低涡已发展到成熟期。预示暴雨即将减弱。倾斜涡度发展条件C_d>0的连续增强,指示斜压性、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的综合作用也是这次低涡保持发展加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低涡 总涡度变率 能量锋区 湿等熵面
下载PDF
流场环境对柔性立管湿模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东阳 Laith K.Abbas +1 位作者 王国平 芮筱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87-1594,共8页
为了研究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对三维柔性立管湿模态的影响,本文基于声-固耦合模型对考虑水介质、顶张力情况下的立管进行湿模态计算,并与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不考虑流-固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 为了研究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对三维柔性立管湿模态的影响,本文基于声-固耦合模型对考虑水介质、顶张力情况下的立管进行湿模态计算,并与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不考虑流-固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和考虑流固双向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omputational structure dynamics,CFD/CSD)方法分别计算了立管的瞬态流场载荷,并与实验数据对比;将水深产生的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分别加载到三维柔性立管表面进行静力学分析,计算其湿模态。计算结果表明:立管湿模态频率比干模态频率小很多,且随着顶张力增大而增大;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都使得湿模态频率略微增加;静水压力和瞬态流场载荷对湿模态低阶振型影响较大,对高阶振型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模态 声-固耦合模型 涡激振动 顶张力 柔性立管 瞬态流场载荷 湍流模型 干模态
下载PDF
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特征 被引量:56
19
作者 张云惠 杨莲梅 +3 位作者 肖开提.多莱特 秦贺 李圆圆 杨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66 d;中亚低涡随纬度分布有两个高频活动区域:47.5°~55&#...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66 d;中亚低涡随纬度分布有两个高频活动区域:47.5°~55°N(北涡)和35°~47.5°N(南涡),北涡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所占比例最大为52%,而南涡活动四季差别不明显。中亚低涡的成熟期生命史2~3 d占56%,4~5 d占27.5%,5 d以上占16.5%。低涡活动具有明显的月、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呈显著的年代际增加趋势。南、北涡均出现东北、偏东和东南向移动路径,并影响新疆不同区域的天气。中亚低涡可造成新疆出现低温大风天气(干涡)和强降水天气(湿涡),干涡占60%,且季节分布比较均匀;湿涡占40%,季节分布差异大,其中,夏季最多占57%,秋、春季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低涡 时空分布 干涡 湿涡 移动路径
下载PDF
西南低涡东移引发重庆暴雨的综合诊断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孙婕 李国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年第2期10-17,共8页
利用NCEP/NCAR Reanalysis 1°×1°格点资料和MICAPS实时观测资料,使用水汽散度垂直通量、湿螺旋度等新型诊断物理量,对2009年8月2~4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由西南低涡东移引发的暴雨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汽主要在大气低层... 利用NCEP/NCAR Reanalysis 1°×1°格点资料和MICAPS实时观测资料,使用水汽散度垂直通量、湿螺旋度等新型诊断物理量,对2009年8月2~4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由西南低涡东移引发的暴雨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汽主要在大气低层850hPa附近积聚,上升运动强,水汽的辐合上升区域与降水大值区较吻合。500hPa湿z-螺旋度负值区水平分布与相应时段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的分布对应较好,垂直分布上:暴雨区低层正涡度、水汽辐合旋转上升与高层负涡度、水汽辐散相配合,是触发暴雨的有利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暴雨 水汽散度垂直通量 湿Z-螺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