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brication of pillar-array superhydrophobic silicon surface and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n the wetting state transition
1
作者 刘思思 张朝辉 +3 位作者 张寒冰 周杰 何建国 尹恒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436-444,共9页
Textured silicon (Si) substrates decorated with regular microscale square pillar arrays of nearly the same side length, height, but different intervals are fabricat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nd then silanize... Textured silicon (Si) substrates decorated with regular microscale square pillar arrays of nearly the same side length, height, but different intervals are fabricat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nd then silanized by self-assembly octadecyl- trichlorosilane (OTS) film. The systematic water contact angle (CA) measurements and micro/nanoscale hierarchical rough structure model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wetting behaviors of original and silanized textured Si substrates each as a function of pillar interval-to-width ratio. On the original textured Si substrate with hydrophilic pillars, the water droplet possesses a larger apparent CAs (〉 90~) and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CAH), induced by the hierarchical roughness of microscale pil- lar arrays and nanoscale pit-like roughness. However, the silanized textured substrate shows superhydrophobicity induced by the low free energy OTS overcoat and the hierarchical roughness of microscale pillar arrays, and nanoscale island-like roughness. The largest apparent CA on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is 169.8~. In addition, the wetting transition of a gently deposited water droplet is observed on the original textured substrate with pillar interval-to-width ratio increasing. Furthermore, the wetting state transition is analyzed by thermodynamic approac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AH effec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etting state changed from a Cassie state to a pseudo-Wenzel during the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HYDROPHOBICITY wetting state transition textured silicon substrate thermodynamic method
下载PDF
外电场作用下纳米结构表面润湿转变机理研究
2
作者 王军 朱星光 +1 位作者 张悦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2-1169,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外电场作用下液膜在带有纳米凹槽的疏水表面处由Cassie态向Wenzel态的润湿态转变过程,并分析了其转变机理。结果表明,润湿状态转变所需时长并不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是存在一个促进润湿状态转变的...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外电场作用下液膜在带有纳米凹槽的疏水表面处由Cassie态向Wenzel态的润湿态转变过程,并分析了其转变机理。结果表明,润湿状态转变所需时长并不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是存在一个促进润湿状态转变的最佳电场强度。基于电场作用下的液滴润湿角及液柱极化应力的计算分析表明,一方面外电场可以增强表面润湿性,有利于Cassie态向Wenzel态的润湿态转变,另一方面,液膜受电场极化的影响而沿电场方向伸长,从而减缓了液膜向纳米凹槽的渗入。因此,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液膜润湿状态转变时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本研究揭示了外电场作用下纳米结构表面的润湿态转变的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纳米结构表面的电润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润湿 润湿态转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结构表面 接触角 表面润湿性
下载PDF
基于粘附功计算的不同微形貌表面抗冰差异
3
作者 张泓筠 张效凯 杨永亮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超疏水表面的防水性与表面的微观结构直接相关,不同微观形貌将呈现不同的疏水性能,从而亦产生不同的防覆冰性。代表性的选择动植物叶片、翼片、金属与非金属等工程材料固体表面做结冰和覆冰粘附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材料、微观结构不同... 超疏水表面的防水性与表面的微观结构直接相关,不同微观形貌将呈现不同的疏水性能,从而亦产生不同的防覆冰性。代表性的选择动植物叶片、翼片、金属与非金属等工程材料固体表面做结冰和覆冰粘附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材料、微观结构不同,疏水、覆冰粘附性能不一样。设计了几种不同表面微形貌模型仿真自然和人工疏水表面微结构,用高粗糙度维持复合润湿状态,以具有矩形微形貌的表面为例建立覆冰粘附功与表面固体份数的解析关系,并推及其它模型。据粘附功、固体份数和粗糙度计算,发现不同微形貌表面覆冰粘附功的差异,固体份数对粘附功的决定作用以及粗糙度对复合润湿态的维持。理论上提出了选择适合的微观形貌用于防冰的定性标准:高粗糙度,低固体份数,低粘附功。按粘附功从小到大顺序确定适合于防冰、除冰微形貌;从固体份数和粗糙度的大小关系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微纳结构 复合润湿状态 固体份数 锚固作用
下载PDF
高围压状态下堆石料湿化变形特性
4
作者 左永振 张贵科 +2 位作者 孙向军 潘家军 周跃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堆石料是土石坝的主要填筑材料,其湿化变形特性对土石坝蓄水期变形有显著影响。对两河口水电站的2种筑坝堆石料,采用单线法分别开展围压为0.5、1.0、2.0、3.0 MPa的大型三轴湿化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水平和围压增加,堆石料轴向... 堆石料是土石坝的主要填筑材料,其湿化变形特性对土石坝蓄水期变形有显著影响。对两河口水电站的2种筑坝堆石料,采用单线法分别开展围压为0.5、1.0、2.0、3.0 MPa的大型三轴湿化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水平和围压增加,堆石料轴向湿化变形和体积湿化变形都显著增大,与中低围压下的湿化变形规律相近。高围压下的各向等压湿化变形,堆石料体积湿化应变与围压在双对数坐标中仍服从直线关系,轴向湿化应变与围压不再满足直线关系。高围压下的偏压湿化变形,堆石料体积湿化应变与轴向湿化应变之比一般在0~2范围内,与围压呈现近似水平发展趋势,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采用六参数湿化模型,仍能准确表达轴向湿化变形、体积湿化变形随应力水平、围压的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湿化变形 单线法 高围压状态 应力水平
下载PDF
沟槽表面液滴动力学的格子玻尔兹曼模拟
5
作者 唐志文 许波 +1 位作者 王鑫 陈振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02,共8页
针对液滴在微结构表面上的润湿行为及各向异性浸润行为,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研究了沟槽表面尺寸、液滴尺寸及重力场对液滴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接触角大于平行接触角,且与肋板宽度成反比,随沟槽宽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针对液滴在微结构表面上的润湿行为及各向异性浸润行为,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研究了沟槽表面尺寸、液滴尺寸及重力场对液滴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接触角大于平行接触角,且与肋板宽度成反比,随沟槽宽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平行接触角则与沟槽表面尺寸无关.液滴半径、液滴接触角和壁面固体分数相互关联,且壁面固体分数、液滴半径和重力系数与液滴变形比成正相关关系.液滴沿垂直沟槽方向上的铺展运动具有较大的能量壁垒,呈现各向异性浸润行为.液滴半径的增大和重力场的增强均可削弱液滴的各向异性浸润行为,并可通过改变壁面固体分数达到改变液滴状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液滴 润湿态 各向异性
下载PDF
煤矸石集料的加速风化制度研究
6
作者 龚天天 陈潇 +3 位作者 张彦君 陈志军 王文军 周明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52-3261,共10页
本文以三种不同排放地的原状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干湿循环、冻融循环以及耐崩解性试验对煤矸石集料进行加速风化,旨在研究煤矸石的风化特性。以加速风化后的煤矸石集料质量损失率和压碎值指标对煤矸石风化特性进行表征,研究加速... 本文以三种不同排放地的原状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干湿循环、冻融循环以及耐崩解性试验对煤矸石集料进行加速风化,旨在研究煤矸石的风化特性。以加速风化后的煤矸石集料质量损失率和压碎值指标对煤矸石风化特性进行表征,研究加速风化制度、颗粒粒径、服役状态对煤矸石集料风化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XRD、SEM以及EDS微观测试手段揭示煤矸石的风化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干湿循环方式得到的煤矸石集料质量损失率和压碎值指标与自然状态下煤矸石集料风化180 d的最为接近,同时煤矸石集料粒径越大越容易发生风化,且服役状态下,煤矸石集料的风化作用不明显。微观测试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机理为在风化过程中煤矸石内部的矿物组成及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煤矸石发生崩解、脱落,而服役状态下的煤矸石由于被胶凝材料包裹,风化概率有效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风化特性 服役状态 干湿循环 自然风化
下载PDF
对现行重庆市地方标准《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的几点修编建议
7
作者 朱宗凯 曾诗雅 《重庆建筑》 2024年第4期42-43,共2页
重庆市地方标准DBJ50-145—2012《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自颁布以来已有近11年时间,对指导重庆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交通部和住建部最新发布的规范和最新的道路路基研究成果,对现行规范的相关条文进行了分析和探... 重庆市地方标准DBJ50-145—2012《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自颁布以来已有近11年时间,对指导重庆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交通部和住建部最新发布的规范和最新的道路路基研究成果,对现行规范的相关条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路床范围、路基干湿状态、路基结构设计、路基回弹模量、海绵城市与路基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几点修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道路路基 修编 路床 路基干湿状态 路基结构设计 回弹模量
下载PDF
基于Matlab程序对干湿状态下沥青路面磨损情况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8
作者 吴文锋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2期105-110,121,共7页
基于福州滨海新区施工建设的沥青路面工程,在通车使用过程中发现路表面出现磨损松散病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行车安全性和路面的服役寿命。因此,对福州滨海新城10条沥青路面进行磨损调查,观测沥青路面在干湿状态下的磨损情况,并采用Ma... 基于福州滨海新区施工建设的沥青路面工程,在通车使用过程中发现路表面出现磨损松散病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行车安全性和路面的服役寿命。因此,对福州滨海新城10条沥青路面进行磨损调查,观测沥青路面在干湿状态下的磨损情况,并采用Matlab程序对干湿状态下的磨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和分形维数计算,通过统一的标准定性定量分析沥青路面的磨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干湿状态 磨损图像 二值化处理 分形维数计算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湿颗粒气力输送数值模拟
9
作者 徐止恒 李政权 +3 位作者 王贻得 武煜坤 李凯旋 石昊宇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23,共12页
【目的】为了探索水平管中湿颗粒气力输送的内在机制,开发液桥轮廓由凸到凹的液桥力模型,实现对颗粒含水率的精准调控,分析不同含水率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 【目的】为了探索水平管中湿颗粒气力输送的内在机制,开发液桥轮廓由凸到凹的液桥力模型,实现对颗粒含水率的精准调控,分析不同含水率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双向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弯头外侧中心线的颗粒速度分析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网格的无关性。【结果】干颗粒沉降在管道底部,表现为管底流的运动状态,湿颗粒因液桥力的作用而形成紧密的颗粒团块,以单粒子和颗粒团2种形式进行运动,并且颗粒含水率越大,颗粒团聚现象越严重;湿颗粒的输送速度明显比干颗粒低,且随着颗粒含水率的增加,颗粒的平均输送速度呈下降趋势。【结论】相对于干颗粒输送,湿颗粒输送流动性更弱、输送效率更低以及能耗更高,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应当对湿颗粒进行前处理,以便于气力输送的无故障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离散元法 湿颗粒 液桥力 流态
下载PDF
考虑界面接触状态的湿式离合器扭矩特性
10
作者 崔家豪 吴健鹏 +1 位作者 刘继凯 王立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119,共8页
为提升重型车辆传动系统中湿式离合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建立了考虑界面接触状态的湿式离合器扭矩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离合器扭矩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对湿式离合器进行仿真模拟,增加界面接触状态参数,搭建湿式离合器充油模... 为提升重型车辆传动系统中湿式离合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建立了考虑界面接触状态的湿式离合器扭矩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离合器扭矩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对湿式离合器进行仿真模拟,增加界面接触状态参数,搭建湿式离合器充油模型与结合模型。其次,基于SAE#2试验台开展湿式离合器扭矩试验,将仿真获得的结果与离合器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模型研究了油压、油温和碟形量对湿式离合器扭矩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了界面接触状态的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提高了22.30%;随着控制油压的减小,离合器的总扭矩降低,当压力从1.5 MPa减小到1.0 MPa时,扭矩峰值降低了22.38%,同时制动时间延长了46.05%;润滑油温度对离合器的黏性转矩和摩擦扭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温度越高,黏性转矩越小,摩擦扭矩越大,整体制动时间稍有减小;摩擦片碟形量对离合器扭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扭矩产生时间,碟形量的增加会导致离合器制动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SAE#2试验台 扭矩特性 界面接触状态 摩擦系数
下载PDF
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的生长模式及部分润湿液滴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天庆 孙玮 +2 位作者 李香琴 孙相彧 艾宏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62-1770,共9页
分析并计算了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按照不同途径长大的过程中液滴能量的增加速率,并以能量增加最小为判据来确定液滴的生长途径.结果表明,纳米结构内形成的冷凝液斑在初期按接触角(CA)增加的模式生长时,其能量增加速率远低于其它模式... 分析并计算了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按照不同途径长大的过程中液滴能量的增加速率,并以能量增加最小为判据来确定液滴的生长途径.结果表明,纳米结构内形成的冷凝液斑在初期按接触角(CA)增加的模式生长时,其能量增加速率远低于其它模式,于是,初始液斑先按增大接触角、并保持底面积不变的模式生长,直至液滴达到前进角状态.此后,沿接触角增加的模式长大所导致的能量增加速率开始远高于其它生长模式,于是液滴三相线开始移动,底面积开始增加,但接触角保持不变.液滴所增加的底面积可以呈润湿或复合两种状态,分别形成Wenzel液滴及部分润湿液滴,前者的表观接触角一般小于160°,而后者则明显大于160°.液滴的生长模式及其润湿状态均与纳米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仅当纳米柱具有一定高度、且间距较小时,冷凝液滴才能呈现部分润湿状态.最后,本模型对纳米结构表面上冷凝液滴润湿状态的计算结果与绝大部分实测结果相一致,准确率达到91.9%,明显高于已有公式的计算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纳米结构 冷凝 液滴 生长模式 润湿状态 机理 模型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溶液在不同生长期小麦叶片表面的润湿行为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晨辉 赵欣 +2 位作者 雷津美 马悦 杜凤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46-1854,共9页
选择不同生长期小麦叶片,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小麦叶片表面接触角,考察浓度对接触角、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润湿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浓度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吸附量(ΓLV)和固-液界面... 选择不同生长期小麦叶片,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小麦叶片表面接触角,考察浓度对接触角、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润湿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浓度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吸附量(ΓLV)和固-液界面吸附量(Γ'SL)相似,但吸附量较少形成了不饱和吸附层,接触角保持不变,其润湿状态为Cassie-Baxter状态;当浓度进一步增加,液滴突破叶片表面三维立体结构中存在的钉扎效应,取代空气层而处于Wenzel状态,接触角陡降,同时Γ'SL/ΓLV远大于1;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形成饱和吸附层,并产生毛细管效应,使溶液在小麦叶片三维立体结构中产生半渗透过程,此时接触角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小麦叶片 固体表观表面自由能 吸附 润湿状态
下载PDF
湿法压药对B-BaCrO_4延期药延期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慧琴 成一 +2 位作者 姜显光 朱绪强 吴寒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针对延期药延期时间精度较低、长贮性能差的问题,实验研究了湿法压药对BBaCrO4延期药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常温,还是在高低温(-6℃、60℃)和长贮(70d)条件下,湿法压药的BBaCrO4延期药均具有较好的精度。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延期药 B-BaCrO4延期药 延期精度 湿法压药
下载PDF
直流炉干湿态自动转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闫乃明 李珊珊 高志刚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2,共4页
在直流炉湿/干态切换过程中,起动热力系统的运行状况非常复杂,手动控制易对系统产生较大扰动,特别是水煤比控制不当将导致干湿态之间频繁切换和机组参数的剧烈波动,从而影响机组正常运行。分析直流炉干湿态转换过程,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 在直流炉湿/干态切换过程中,起动热力系统的运行状况非常复杂,手动控制易对系统产生较大扰动,特别是水煤比控制不当将导致干湿态之间频繁切换和机组参数的剧烈波动,从而影响机组正常运行。分析直流炉干湿态转换过程,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燃料量和给水流量实现干湿态自动转换的控制方案,并应用于某2×600MW机组直流炉。该方案实现了直流炉干湿态转换过程的全程自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 湿态 干态 自动转换 控制
下载PDF
砂土潮湿状态下悬臂式挡土墙RBT模型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宏博 崔兵兵 +2 位作者 陈奇 孟庆宇 宋修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9,共7页
鉴于悬臂式挡土墙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多呈现为挡土墙平移和绕墙底转动的组合位移(RBT)变形模式,且墙背填料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经典土压力理论不能合理反映其实际受力状态。为了揭示土体潮湿状态及RBT模式下悬臂式挡土墙墙后... 鉴于悬臂式挡土墙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多呈现为挡土墙平移和绕墙底转动的组合位移(RBT)变形模式,且墙背填料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经典土压力理论不能合理反映其实际受力状态。为了揭示土体潮湿状态及RBT模式下悬臂式挡土墙墙后土压力分布规律,设计制作了基于RBT模式的悬臂式挡土墙模型试验装置,并开展了不同RBT转动位移量下的模型试验,得到了RBT模式下悬臂式挡土墙墙后土压力分布规律,并与现有理论对比,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依据测试结果,进行了理论公式验证。结果表明:对悬臂式挡土墙施加向外转动位移时,由于潮湿砂土存在较为明显的假性黏聚力,墙背土压力随墙体转动位移的增大而呈现较为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转角增大,水平土压力减小,且下部土体减小趋势较缓,墙体中部位置水平土压力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T模式 砂土潮湿状态 悬臂式挡土墙 模型试验 土压力
下载PDF
内衣面料湿态下舒适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孟思 何天虹 付慧颖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4,共4页
通过对内衣面料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选用8种常见针织内衣面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5种不同含湿量状态下进行面料的性能测试,包括透气性、透湿性、瞬间冷暖感和导热系数。研究表明:试样面料的密度对其热湿舒适性有显著影响,当密度增加时... 通过对内衣面料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选用8种常见针织内衣面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5种不同含湿量状态下进行面料的性能测试,包括透气性、透湿性、瞬间冷暖感和导热系数。研究表明:试样面料的密度对其热湿舒适性有显著影响,当密度增加时,透气性减小,透湿性能也随着降低,而瞬间冷感增强;内衣面料含水量越高,透气性越差,透湿性越弱,瞬间冷感越高,热传导性能越强;含牛奶蛋白复合纤维或棉和莫代尔混纺的内衣面料在湿态下有良好的热湿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衣面料 湿态 密度 舒适性
下载PDF
棉织物的轧蒸潮态抗皱整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海英 李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4,共4页
为减少棉织物传统焙烘抗皱整理对织物断裂强力和白度造成的损伤,对棉织物的轧蒸潮态抗皱整理方法进行探索。讨论棉织物潮态抗皱整理过程中聚马来酸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变化对折皱回复角、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 为减少棉织物传统焙烘抗皱整理对织物断裂强力和白度造成的损伤,对棉织物的轧蒸潮态抗皱整理方法进行探索。讨论棉织物潮态抗皱整理过程中聚马来酸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变化对折皱回复角、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同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同焙烘工艺相当的抗皱性能,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抗皱整理 潮态 织物性能
下载PDF
湿态毛织物在红外辐射下的干燥和升温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侠 来侃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介绍了在红外辐射下湿态毛织物的干燥规律和升温规律 ,讨论了织物含水率、红外辐射强度、试样厚度等因素对织物干燥和升温的影响。
关键词 毛织物 湿态 红外辐射 干燥 升温
下载PDF
超超临界锅炉干湿态转换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小强 罗志浩 尹峰 《浙江电力》 2010年第2期30-32,共3页
干湿态转换是超超临界机组启动、停机过程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在总结国电北仑电厂、华能玉环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干湿态转换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状态转换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干湿态 超超临界 启动系统 过热度 再循环
下载PDF
甘蔗渣湿法散堆贮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窦正远 郑志彤 +7 位作者 沈茂容 杨汝明 罗琪 陈永侠 郑强 张旭 蔡一鸣 欧阳允康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19,共4页
1650吨的蔗渣湿法堆放贮存试验表明,湿法堆存,具有操作管理方便、损耗少、成本低、保存期长、能有效地防止自燃事故等优点。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蒸煮,并使浆料达到近似硬度,湿法散堆与半干打包堆存相比较,粗浆得率提高4.34%,堆心部及底层... 1650吨的蔗渣湿法堆放贮存试验表明,湿法堆存,具有操作管理方便、损耗少、成本低、保存期长、能有效地防止自燃事故等优点。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蒸煮,并使浆料达到近似硬度,湿法散堆与半干打包堆存相比较,粗浆得率提高4.34%,堆心部及底层蔗渣的白度比半干打包堆存蔗渣白度平均高9.5度(Z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湿法贮存 白度 返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