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的UV-B辐射对麦田生态系统Mg和Zn累积和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元 王勋陵 胡之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Influences of enhanced ultraviolet radiation (UV B,280-315nm) on accumulation and cycling of Mg and Zn of wheat field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UV B radiation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Mg an... Influences of enhanced ultraviolet radiation (UV B,280-315nm) on accumulation and cycling of Mg and Zn of wheat field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UV B radiation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Mg and Zn in leaves and stems,and affected concentrations of Mg and Zn in roots and spikes at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significantly.The responses of accumulation of Mg and Zn in leaves to UV B radiation were different among developmental stages.Accumulation of Zn in stems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under 2.54 and 4.25 kJ.m -2 UV B radiation,and lower than control under 5.31 kJ.m -2 UV B radiation.At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UV B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ccumulation of Mg in stems,roots and spikes,and accumulation of Zn in roots and spikes.UV B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ccumulation of Mg and Zn in whole plants at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The contribution of biomas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Mg and Zn might be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Mg and Zn.UV B radiation reduced output of Mg and Zn of spring wheat colonies.This might indicate decreases in output input ratio and cycling function of Mg and Zn in wheat field ecosystem.Increases in concentrations of exchangeable Mg and available Zn in soil were the results of decreases in output of Mg and Zn of spring wheat colonies. It might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higher storage of Mg and Zn in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生态系统 UV-B辐射 Mg ZN 累积 循环
下载PDF
三江平原春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氧化亚氮通量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卫卫 王毅勇 +1 位作者 赵志春 顾江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77-2782,共6页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春小麦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通量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春小麦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通量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主要与年际间降水及田间水分管理差异有关;春小麦农...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春小麦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通量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春小麦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通量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主要与年际间降水及田间水分管理差异有关;春小麦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日变化与气温及地下5 cm温度变化有关.生长期N2O的排放较强,休耕期N2O排放量显著下降,冰冻期N2O的排放较微弱,融冻时N2O排放缓慢增强.生长期N2O平均排放通量为0.190 mg.m-2.h-1,收割后到冰冻期间为0.077 mg.m-2.h-1,冻融期间为0.017 m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小麦农田生态系统 N2O通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牛海生 李大平 +6 位作者 张娜 郝维维 徐文修 张娜 张洋 赵有来 胡春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9-755,共7页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而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强烈调节与控制的复合系统,其碳循环受各类农作措施的影响极大。新疆地处干旱区,水分条件是...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而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强烈调节与控制的复合系统,其碳循环受各类农作措施的影响极大。新疆地处干旱区,水分条件是农田碳循环的最重要限制因子。为此,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新疆冬小麦生产的固碳减排的灌溉方式。试验于2012—2013年在伊宁县科技示范园冬小麦试验田进行,选择伊农18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确定滴灌和漫灌为两个试验主因子并设置小区。试验自冬小麦返青开始至完全成熟结束,期间平均每7天采1次样,其中用典型样株法采集小麦植株,分根、茎、叶等不同器官单独烘干测定植株固碳量;用静态钠石灰吸收法测定冬小麦土壤呼吸;收集整理已发表国内外文献中的各类碳排放参数确定本研究中所需参数;采用王小彬的碳平衡计算方法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据此对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的冬麦农田作物生物量固碳、土壤碳排放量和作物生产过程中物质投入的间接碳排放量,以及两种灌溉方式下冬麦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值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冬麦农田生态系统小麦的固碳量、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比漫灌小麦的高出15.38%和11.43%,冬小麦穗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农业生产资料排碳总量比漫灌少排3.88%;但无论是滴灌还是漫灌,耗电碳排放量均占农业生产资料碳排放总量的59%以上,是农业生产资料碳排放的第一大来源。两种灌溉方式下冬小麦田生态系统的净碳值均呈现出固碳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滴灌冬麦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值比漫灌高25.39%。因此,新疆冬小麦生产中采用滴灌方式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并且改变灌溉电能生产方式将会进一步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田生态系统 碳平衡 滴灌 漫灌
下载PDF
田间增强UV-B辐射对麦田生态系统Fe营养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元 王勋陵 胡之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研究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UV-B辐射(UV-B,280nm ~315nm )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Fe营养和累积的影响.在4 个生育期中,UV-B辐射显著增加叶和穗Fe含量,显著降低根Fe 含量,并改变茎Fe 含量.... 研究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UV-B辐射(UV-B,280nm ~315nm )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Fe营养和累积的影响.在4 个生育期中,UV-B辐射显著增加叶和穗Fe含量,显著降低根Fe 含量,并改变茎Fe 含量.叶Fe累积对UV-B辐射的响应有明显的生育期之间的差异. 分蘖期无显著变化,拔节期和扬花期显著增加,而成熟期显著降低.在各生育期,UV-B辐射显著降低叶、根和穗Fe累积.UV-B辐射显著降低春小麦不同生育期Fe总累积,在5.31kJ·m - 2 UV-B辐射下,降低最显著.UV-B辐射还降低春小麦群体Fe输出.麦田土壤速效Fe含量增加是春小麦群体Fe输出降低的结果,可能导致土壤库中Fe 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麦田 生态系统 营养累积
下载PDF
增强的UV-B辐射对麦田生态系统能量累积和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祖艳群 李元 王勋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 UV- B辐射 ( UV- B,2 80~ 31 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能量累积和流动的影响。在 5.31 k J· m- 2 UV- B辐射下 ,春小麦群体不同生育期叶、茎、根、穗、粒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降低 ,各部位热...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 UV- B辐射 ( UV- B,2 80~ 31 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能量累积和流动的影响。在 5.31 k J· m- 2 UV- B辐射下 ,春小麦群体不同生育期叶、茎、根、穗、粒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降低 ,各部位热值没有显著变化 ,各部位能量累积和总能量累积显著降低。能量累积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热值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可能生物量比热值对能量累积的贡献更大。 UV- B辐射显著降低春小麦群体能量输出 ,可能导致麦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麦田生态系统 热值 能量累积 能量流动
下载PDF
紫外辐射增强对麦二叉蚜发生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迎梅 李元 +1 位作者 王勋陵 邝文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6-68,共3页
研究春小麦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紫外辐射(UV-B,290~315nm)分别增加2.54、4.25及5.31kJ·m-2对小麦寄生虫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的发生、种群密度、繁殖系数... 研究春小麦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紫外辐射(UV-B,290~315nm)分别增加2.54、4.25及5.31kJ·m-2对小麦寄生虫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的发生、种群密度、繁殖系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麦二叉蚜的种群密度与其当年的发生量密切相关,并且种群密度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明显降低,但对麦二叉蚜的繁殖特性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种群密度 麦田生态系统 紫外辐射
下载PDF
增强的UV-B辐射对麦田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元 王勋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 UV-B辐射 ( UV-B,2 80~ 3 1 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杂草、大型土壤动物和麦蚜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在 UV-B辐射下 ,杂草和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降低 ,物种多样性改变 ,杂草总生物量也降低。 U...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 UV-B辐射 ( UV-B,2 80~ 3 1 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杂草、大型土壤动物和麦蚜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在 UV-B辐射下 ,杂草和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降低 ,物种多样性改变 ,杂草总生物量也降低。 UV-B辐射降低麦蚜复合种群数量 ,并与麦叶粗纤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g和 Zn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UV-B辐射还导致麦蚜与麦叶 Mg、Fe和 Zn含量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麦田生态系统 杂草 大型土壤动物 麦蚜
下载PDF
麦田生态系统中的水肥时空关系与调控途径 被引量:15
8
作者 贾树龙 孟春香 +1 位作者 唐玉霞 刘春田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62-66,共5页
贾树龙,孟春香,唐玉霞,刘春田:麦田生态系统中的水肥时空关系与调控途径,《生态农业研究》,3(3)1995:62—66 本研究表明,小麦对水分的消耗和养分的吸收不是同步的;拔节—抽穗期是小麦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该期的水分状况对产量和肥效的... 贾树龙,孟春香,唐玉霞,刘春田:麦田生态系统中的水肥时空关系与调控途径,《生态农业研究》,3(3)1995:62—66 本研究表明,小麦对水分的消耗和养分的吸收不是同步的;拔节—抽穗期是小麦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该期的水分状况对产量和肥效的影响最大,返青—拔节期是对水分最不敏感的时期。麦田灌水量直接影响肥料氮在土体中的淋洗深度,进而影响到其肥效的发挥与损失量,因而控制灌水量是减少水源浪费与肥料损失、提高肥效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以冬施肥为核心的缺水麦田水肥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生态系统 水肥时空关系 水肥调控途径
下载PDF
田间增强UV-B辐射对麦田生态系统K营养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元 王勋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13-317,共5页
研究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 UV- B辐射 (UV- B,2 80~ 31 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 K营养和累积的影响。 UV- B辐射显著影响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各部位 K含量和群体 K累积 ,并显著降低群体 K总累积。在 5.31 k J·m- 2 UV- B辐射... 研究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 UV- B辐射 (UV- B,2 80~ 31 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 K营养和累积的影响。 UV- B辐射显著影响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各部位 K含量和群体 K累积 ,并显著降低群体 K总累积。在 5.31 k J·m- 2 UV- B辐射下 ,春小麦群体 K总累积的降低最显著。 UV- B辐射降低春小麦群体 K输出 ,标志着麦田生态系统 K产投比降低 ,K循环功能下降。麦田土壤速效 K含量增加是春小麦群体 K输出降低的结果 ,并将导致土壤库中 K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麦田生态系统 K 营养 累积
下载PDF
UV-B辐射增加对麦田生态系统N、P累积和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元 王勋陵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研究了模拟UV -B辐射 (UV -B ,280~31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N、P累积和循环的影响。UV -B辐射显著影响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各部位N、P含量和群体N、P累积 ,并显著降低群体N、P总累积。在5.31kJ/m2 UV -B辐射...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研究了模拟UV -B辐射 (UV -B ,280~315nm)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N、P累积和循环的影响。UV -B辐射显著影响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各部位N、P含量和群体N、P累积 ,并显著降低群体N、P总累积。在5.31kJ/m2 UV -B辐射下 ,春小麦群体N、P总累积的降低最显著。UV -B辐射降低春小麦群体N、P输出 ,标志着麦田生态系统N、P产投比降低 ,N、P循环功能下降。麦田土壤有效N、P含量增加是春小麦群体N、P输出降低的结果 ,并将导致土壤库中N、P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麦田 生态系统 作物监测
下载PDF
双叶模型在冬小麦田冠层CO_2通量多层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双和 张雪松 欧阳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9-829,共11页
综合考虑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热、CO2输送所涉及的大气、水文、生物等生物物理过程,以Farquhar等提出的叶片尺度光合作用生物化学过程机理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尺度扩展,并改进冠层分层方法,建立了均匀农田与大气之间物质输送和... 综合考虑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热、CO2输送所涉及的大气、水文、生物等生物物理过程,以Farquhar等提出的叶片尺度光合作用生物化学过程机理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尺度扩展,并改进冠层分层方法,建立了均匀农田与大气之间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的多层模式,在模式中运用双叶模型,同时考虑叶片氮素水平垂直差异,对2008年4—5月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旺季农田生态系统中冠层CO2通量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涡度相关观测的通量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冠层多层空间,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和开花至乳熟期叶片氮含量随冠层高度的衰减系数分别为0.793(R2=0.698)和1.374(R2=0.728),冠层内叶片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可以用以相对累积叶面积指数为自变量的函数来描述;模型分别计算各层阴、阳叶的光截取、气孔传导、光合作用等,最终计算冠层上方CO2通量,冬小麦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显著(R2=0.78),模拟的CO2通量日变化特征晴天昼间比阴雨天和夜间的效果好;在考虑丛聚影响的叶片非随机分布的密集农田中,阴叶对总初始生产力的贡献率在35.7%左右,对生产力贡献很重要。分层统计显示,作物最终产量的形成主要依赖上部叶片,对总初始生产力贡献率在80%以上,模型估算的试验期冬小麦净初始生产力累计约为626.3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双叶模型 多层模拟 冬小麦冠层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塬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炳成 梁银丽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42-46,共5页
以黄土高原南部长武试区的典型旱塬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DNDC模型分析其麦田在4种处理下连续6年的碳(C)、氮(N)循环特征,经与已知试验结果和实测数据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并提出了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DNDC模型 麦田生态系统 循环
下载PDF
麦田通量数据质量控制及能量闭合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记永 张晓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4期68-72,共5页
近地面层能量不闭合是涡度相关系统观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为了提高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选取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整个冬小麦生长季的通量观测资料,对30 min通量数据进行野点剔除、数据插补和Webb-P... 近地面层能量不闭合是涡度相关系统观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为了提高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选取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整个冬小麦生长季的通量观测资料,对30 min通量数据进行野点剔除、数据插补和Webb-Pearman-Leuning(WPL)校正等数据预处理。用两种方法(OLS和EBR)评价了该地区麦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数据质量有明显提升,日平均湍流能增加7.09 W·m^(-2),日平均CO2通量减少0.0730 mg·m^(-2)·s^(-1)。农田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能量平衡比率(EBR)日变化规律明显:早晨和傍晚昼夜交替时EBR波动最大,白天能量闭合状况优于夜间;暖季EBR大部分都在1左右浮动,能量平衡闭合程度较高,而冬季能量平衡闭合程度比暖季偏低。能量通量和湍流通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0.8066,能量闭合度为88%,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系统 通量数据 WPL校正 能量平衡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田与菜地N_2O排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于亚军 高美荣 朱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3,共8页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旱地小麦-玉米轮作田和种菜历史超过20a的菜地进行了N2O排放的定位观测,分析了旱地和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特征的差异,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两种农田系统N2O排放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旱地小麦-玉米轮作田和种菜历史超过20a的菜地进行了N2O排放的定位观测,分析了旱地和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特征的差异,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两种农田系统N2O排放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情况下,旱地和菜地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7.8±5.6和50.7±13.3μg m-2h-1,菜地N2O排放通量是旱地农田的3.1倍。在施氮(N 150 kg hm-2)情况下,菜地N2O排放系数较旱地高39.0%。粮食作物参与和蔬菜作物参与对增加各自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量的贡献无明显差异。旱地和菜地不同作物季N2O排放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造成单位时间施肥强度存在差异。所以,根据作物生育期特点调节施肥量可能会减少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量,并且由于菜地各蔬菜生育期长短的差异更大,因此,菜地若能实现精量施肥,其N2O减排的潜力可能大于旱地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菜地生态系统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武宁 王恩慧 +3 位作者 王充卯 宁堂原 李玉浩 周常营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有利于找出问题,为低碳农业提供支撑。本文基于碳足迹全循环指标系统,以山东省泰安、滕州、龙口三地的中高产田为例,研究了耕作方式对中高产田耗碳足迹、固碳足迹、净耗碳(△GHG)、单位产值碳足迹(CFv)及单位产...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有利于找出问题,为低碳农业提供支撑。本文基于碳足迹全循环指标系统,以山东省泰安、滕州、龙口三地的中高产田为例,研究了耕作方式对中高产田耗碳足迹、固碳足迹、净耗碳(△GHG)、单位产值碳足迹(CFv)及单位产量碳足迹(CFy)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耗碳足迹中,化合物耗碳中N肥和土壤N_2O耗碳占了79.69%~92.53%,其中仅N肥就占了53.82%~62.49%;机电油耗碳的80%以上是灌溉、耕作、播种和收获产生的;有机耗碳中98.83%以上是秸秆耗碳。农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是籽粒与秸秆固碳,籽粒固碳占总固碳的39.05%~52.64%;滕州的总固碳比其他两个城市高出196.3~7 801.5 kg CO_2/hm^2(旋耕除外);三地农田生态系统的ΔGHG值在-3 524.7^-8 774.3 kg CO_2/hm^2,均表现为碳汇;夏玉米季的净固碳高于冬小麦季;翻耕的净固碳量明显高于旋耕和耙耕。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夏玉米的CFv和CFy均显著高于冬小麦;CFv和CFy均表现为冬小麦翻耕-夏玉米免耕>冬小麦旋耕-夏玉米免耕>冬小麦耙耕-夏玉米免耕;地区间的CFv和CFy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减少机电油耗,提高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建立合适的土壤耕作制度,提高作物产量,是山东省提高净固碳能力的重要突破方向。同时,继续挖掘夏玉米的固碳潜力、提高冬小麦的固碳能力,是作物育种与栽培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小麦-玉米两熟 中高产田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下载PDF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永春 勾影波 +2 位作者 张崇邦 贾秀峰 李波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对东北高寒地区麦田中土壤动物进行了统计.共有13类,隶属3门、5纲,其中蜱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占土壤动物总数的99.17%,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与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即环境因素的变化可以使土壤动物的... 本文对东北高寒地区麦田中土壤动物进行了统计.共有13类,隶属3门、5纲,其中蜱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占土壤动物总数的99.17%,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与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即环境因素的变化可以使土壤动物的类群结构发生改变.麦田中0~15cm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麦田 土壤动物 区系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旱地小麦膜侧栽培的生态效应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红民 裴腊梅 孙宗明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旱地小麦膜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膜侧栽培能增加地温,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产1372.5kg/hm^2,增产率29.3%。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膜侧栽培 生态效应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