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p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eaf Area Index for Winter Wheat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3
1
作者 YANG Peng WU Wen-bin +3 位作者 TANG Hua-jun ZHOU Qing-bo ZOU Jin-qiu ZHANG L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437-1443,共7页
Leaf area index (LAI)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a number of models related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carbon budgets, climate, hydrology, and crop growth simulation. M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Leaf area index (LAI)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a number of models related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carbon budgets, climate, hydrology, and crop growth simulation. M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AI are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t regional level.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I of winter wheat and Landsat TM spectral vegetation indices (SVI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urve estimation procedure in North China Plain. The series of LAI maps retrieved by the best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winter wheat LA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I and SVIs were curvilinear, and that the exponential model gave a better fit than the linear model or other nonlinear models for most SVIs. The best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an exponential model between surface-reflectance-deriv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DVI) and LAI, with the adjusted R2 (0.82) and the RMSE (0.77). The TM LAI maps retrieved from DVILAI model showed the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The mean TM LAI value (30 m) for winter wheat of the study area increased from 1.29 (March 7, 2004) to 3.43 (April 8, 2004), with standard deviations of 0.22 and 1.17,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spectral vegetation indices from multi-temporal Landsat TM images can be used to produce fine-resolution LAI maps for winter wheat in North China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area index (LAI) winter wheat spectral vegetation index (SVI) Landsat TM north china Plain
下载PDF
Change of winter wheat planting area and its impacts on groundwater deple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9
2
作者 WU Xifang QI Yongqing +3 位作者 SHEN Yanjun YANG Wei ZHANG Yucui KONDOH Akihik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891-908,共18页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ne of the most water-stressed areas in China. Irrigation of winter wheat mainly utilizes groundwater resources, which has resulted in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ccurate estimation of cro...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ne of the most water-stressed areas in China. Irrigation of winter wheat mainly utilizes groundwater resources, which has resulted in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ccurate estimation of crop water consumption and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is crucial to guarantee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An actu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 estim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FAO Penman-Monteith method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planting area of winter whea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ater consumption; therefore, the planting area was also retrieved. The estimated ET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field-observed ET at four stations. The average relative bias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for ET estimation were –2.2% and 25.5 m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lanting area and water consumption of winter wheat ha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Northern Hebei Plain(N-HBP) and Southern Hebei Plain(S-HBP). Moreover, in these two regio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umulated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groundwater table. The total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N-HBP and S-HBP accounted for 12.9×10~9 m^3 and 31.9×10~9 m^3 during 2001–2016,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2001, the decline rate of groundwater table had a decreasing trend, as did the planting area of winter wheat in the N-HBP and S-HBP. The decrease of winter wheat planting area alleviated the decline of groundwater table in these two regions while the total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was both up to 28.5×10~9 m^3 during 2001–2016 in the Northwestern Shandong Plain(NW-SDP) and Northern Henan Plain(N-HNP). In these two reg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ccumulated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groundwater table. The Yellow River was able to supply irrigation and the groundwater table had no significant declining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PLANTinG area WinTER wheat remote sensing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原文传递
北方主要农产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综合防治战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瑞 席北斗 +7 位作者 姜玉 许铮 李鸣晓 郝艳 孟繁华 高绍博 陈雷 朱骊旭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51,共7页
东北及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座"粮仓",是北方主要农产品产地,其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关系着全国粮食安全供给命脉。本研究通过潜在生态指数法分析了北方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研究结果表明,Cd污染高风险区域主要... 东北及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座"粮仓",是北方主要农产品产地,其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关系着全国粮食安全供给命脉。本研究通过潜在生态指数法分析了北方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研究结果表明,Cd污染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辽河平原东部的沈阳市、南部的锦州市与葫芦岛市,三江平原双鸭山市,海河平原天津市,以及黄泛平原西南部的新乡市;Hg污染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海河平原北京市、天津市,辽河平原沈阳市周边。化工行业是导致东北及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主要潜在污染源,其次为畜禽养殖业、金属冶炼加工业。本研究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预警、工矿企业清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原则,提出了"一区一策"的污染防治战略及重点环保工程。本研究对我国北方主要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产品产地 重金属 土壤污染 风险 防治战略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提取华北典型区冬小麦种植面积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佳华 胡小夏 +1 位作者 刘学锋 何贞铭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643,共7页
基于2004年和2008年的8 d合成的MODIS多时相地表反射率产品,提取华北冬麦种植典型区面积分布.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时相变化建立了EVI时序曲线;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降低云对时序数据的影响重构时序EVI数据,并结合作物物候期、种植结构... 基于2004年和2008年的8 d合成的MODIS多时相地表反射率产品,提取华北冬麦种植典型区面积分布.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时相变化建立了EVI时序曲线;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降低云对时序数据的影响重构时序EVI数据,并结合作物物候期、种植结构和图像解译结果,提取华北典型区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依据MODIS-EVI时序数据提取的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与统计数据比较其总体精度可达98%.2008年冬小麦的面积与2004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山东省增加15%左右;而北京和天津市这5年里的面积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时序EVI 冬小麦种植面积 华北典型区
下载PDF
华北平原玉米主产区不同养分调控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河南省获嘉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斌 陈源泉 +4 位作者 隋鹏 石彦琴 李春喜 邵云 高旺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13-118,共6页
以河南省获嘉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分调控措施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作物指标,共17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都可以明显改善... 以河南省获嘉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分调控措施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作物指标,共17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总体上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速效养分的提供与保持;有机肥的施用,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状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粮食主产区 施肥方式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SFA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宿桂红 傅新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6-199,共4页
为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水平的稳步提高及确保粮食安全,利用中国粮食主产区1998-2008年10年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方法测算中国主产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主产区小麦生... 为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水平的稳步提高及确保粮食安全,利用中国粮食主产区1998-2008年10年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方法测算中国主产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主产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明显。应扩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加强良种培育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科技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粮食主产区 小麦生产 技术效率 SFA
下载PDF
华北北部沙质潮土区冬小麦需肥特征及施肥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贺 白由路 +2 位作者 杨俐苹 卢艳丽 王磊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3,共6页
华北北部沙质潮土区冬小麦产量较低,为摸清区域内冬小麦养分吸收规律,提高施肥效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区域内冬小麦养分吸收动态及不同肥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冬小麦养分吸收速率最快时期出现在拔节期至抽穗期,生育后期... 华北北部沙质潮土区冬小麦产量较低,为摸清区域内冬小麦养分吸收规律,提高施肥效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区域内冬小麦养分吸收动态及不同肥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冬小麦养分吸收速率最快时期出现在拔节期至抽穗期,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比例相对较低;氮磷钾配合施用不仅可以提高冬小麦的养分吸收量,还可以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运转;增加冬小麦有效穗数及调节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平衡关系,是提高产量的有效田间管理措施;控制养分投入数量,调整养分投入比例,保持养分持续供应强度,增强土壤对养分投入的缓冲能力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部 沙质潮土 冬小麦 需肥特征 施肥技术
下载PDF
北方地区小麦蚜虫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构建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纯枝 霍治国 +3 位作者 张蕾 郭安红 黄冲 陆明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0-289,共10页
根据1958-2015年我国北方地区8个主产省(市)小麦蚜虫分省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资料、1958-2015年601个气象站点相应逐日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站小麦发育期资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并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结... 根据1958-2015年我国北方地区8个主产省(市)小麦蚜虫分省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资料、1958-2015年601个气象站点相应逐日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站小麦发育期资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并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结合小麦蚜虫适宜生理气象指标和华北、黄淮小麦生育期规律,筛选影响小麦蚜虫年发生程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构建分区域的小麦蚜虫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并将气象适宜度指数划分为非常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以反映气象条件对小麦蚜虫发生发展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筛选出影响华北小麦蚜虫年发生程度的8个关键气象因子,影响黄淮小麦蚜虫年发生程度的6个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的华北、黄淮模型回代检验等级准确率分别为91.2%,93.1%,2016-2018年3年外推预报平均准确率均在75%以上;利用黄淮模型反演苏皖两省2016-2018年小麦蚜虫发生等级、异地检验3年预报效果均较理想。模型适用于从气象角度对华北、黄淮及江淮地区小麦蚜虫发生等级进行监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黄淮 小麦蚜虫 归一化 气象适宜度 预报模型
下载PDF
华北秦皇岛地区柳江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多期白云化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冯诗海 李红 +4 位作者 蒋佳俊 雷云 牛元哲 杨锐 刘永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4-680,共17页
华北秦皇岛地区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以广泛发育海相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为特征。在石门寨奥陶系亮甲山剖面,马家沟组自下而上识别出四类碳酸盐岩:含白云石泥晶灰岩(类型I)、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麦粒状"细—... 华北秦皇岛地区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以广泛发育海相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为特征。在石门寨奥陶系亮甲山剖面,马家沟组自下而上识别出四类碳酸盐岩:含白云石泥晶灰岩(类型I)、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麦粒状"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I)和钙质泥晶白云岩(类型IV)。类型I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含三叶虫和介形类生物碎片,少量自形的粉晶白云石呈"漂浮状"分布于压溶缝合线内,基质中少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形成于埋藏成岩期压溶作用之后,压溶缝为云化流体提供通道,压溶缝内泥质组分的成岩转化可能为白云化作用提供了部分镁离子来源;类型II白云岩主要由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粉晶—细晶白云石构成,白云石普遍具有"雾心亮边",在背散射和阴极发光照片中白云石可见清晰的多圈亮、暗相间环带。环带和带间主量元素的差异表明白云石经历了埋藏成岩期多期成岩流体的改造;类型III白云岩中白云石呈单向延伸的"米粒"或"麦粒"状,粉晶为主,晶体长轴方向具有垂直结晶轴c的特点,白云石具富铁、贫锰、锶的特点,长、短对角线上钙、镁离子的微小差异以及阴极发光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也经历了埋藏成岩期的改造,成岩流体使白云石发生微溶作用可能是导致白云石晶体单向延伸且光学性质固定取向的主要原因;类型IV为钙质泥晶球粒白云岩,含石膏假晶,白云石多为微晶和微亮晶,球粒也多由微晶白云石构成,溶孔发育,但全被亮晶贫铁方解石充填,此类岩石的白云化作用发生得很早,可能形成于潮上带澙湖或潮坪环境。综上所述,研究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具有经历了不同类型及多期白云化作用的特点。自剖面底部向顶部,白云石的有序度由0.8降至0.47,而去云化作用则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 压溶缝合线 麦粒状白云石 埋藏白云化作用 华北秦皇岛地区
下载PDF
北方小麦产区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建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7期128-130,共3页
文章分析了我国北方小麦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从土壤修复、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农艺调控、综合修复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土壤污染的成因,以期为土壤污染的经济高效修复提供思路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北方小麦产区 重金属污染农用地 生物修复 农艺调控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马铃薯替代小麦种植及由此节省的水资源量估算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郭燕枝 王小虎 孙君茂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163,共5页
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导致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综合考虑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减少高耗水作物如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当务之急。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华... 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导致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综合考虑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减少高耗水作物如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当务之急。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和马铃薯的水分亏缺量,推算出华北地下水漏斗区马铃薯替代小麦种植,每年可节约水资源总量达(3.47-7.35)×10^8m^3,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水平。这将有利于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逐步缓解地下水资源衰变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漏斗区 马铃薯 小麦 替代 节水
原文传递
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高产与稳产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晓琳 谭晓悦 +2 位作者 李露凝 陈晋 李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76,共14页
冬小麦产量高低及稳定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同等重要。鉴于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显著,有必要从高产—稳产关联特征入手,探究全面提升冬小麦产量及稳定性的途径。基于598个县1985—2014年的单产数据,分析了冬小麦高产... 冬小麦产量高低及稳定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同等重要。鉴于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显著,有必要从高产—稳产关联特征入手,探究全面提升冬小麦产量及稳定性的途径。基于598个县1985—2014年的单产数据,分析了冬小麦高产与稳产关联性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气象、物候观测、农业生产要素等数据,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揭示了冬小麦高产—稳产关联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1)冬小麦产量随时间不断提高的同时稳定性也增强,高产性和稳产性均呈东北向西南降低的特征。(2)冬小麦高产与稳产、低产与不稳产密切关联,在研究区占据主导地位,且这两种关联类型的分布区域相对稳定,空间聚集性强。(3)灌溉条件是促进冬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具备灌溉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区的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均比较适合冬小麦生产,但不同物候期气象要素的波动对高产和稳产均有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划定冬小麦优质产区和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冬小麦主产区 高产—稳产关联性 时空分异 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