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对两种镰孢菌(Fusarium)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邢小萍 张娅珂 +2 位作者 刘庆强 李冠楠 袁虹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8-1067,共10页
为掌握我国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法和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法对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的135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 为掌握我国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法和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法对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的135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中,对假禾谷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没有免疫(I)和高抗(HR)的品种。在室内苗期接种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仅有3个品种表现中抗(MR),占供试品种的2.59%,表现感病(S)的品种有10个,占8.62%,103个小麦品种表现高感(HS),占88.79%;对禾谷镰孢菌表现中抗(MR)的小麦品种有23个,占供试的19.83%,表现感病(S)的品种有50个,占43.10%,43个品种表现高感(HS),占37.07%。在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表现抗病(R)的品种有6个,占5.17%,表现中抗(MR)的品种有10个,占8.62%,表现中感(MS)的品种有62个,占53.45%,表现感病(S)的有34个,表现高感(HS)的有4个品种;对禾谷镰孢菌仅苏麦3号1个品种表现抗病(R,0.86%),囤麦127和丰德存1号表现中抗(MR,1.72%),37个品种表现中感(MS),49个品种表现感病(S),26个品种表现高感(HS)。供试小麦品种对两种镰孢菌不同时期的抗性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室内苗期接种条件下,抗假禾谷镰孢菌的品种少;而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条件下,抗禾谷镰孢菌的品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假禾谷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小麦茎基腐病 小麦赤霉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抗性群体的扩散路径分析——基于致病菌种类及所产毒素化学型鉴定和抗药性检出的时序性 被引量:36
2
作者 戴大凯 贾晓静 +4 位作者 武东霞 侯毅平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通过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7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敏感菌株Fusarium 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的鉴定、所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及多菌灵抗性菌株检出时序性的分析,初步推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在... 通过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7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敏感菌株Fusarium 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的鉴定、所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及多菌灵抗性菌株检出时序性的分析,初步推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在中国麦区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江淮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3省和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或敏感菌株优势群体均是F.asiaticum,而黄淮流域的山东、河南2省及河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菌株优势群体为F.graminearum,抗性菌株优势群体则为F.asiaticum。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抗多菌灵菌株F.asiaticum产生毒素的化学型为3-AcDON和NIV,并以3-AcDON为主。江苏省连续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长达20多年后才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而近年来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的山东、河南2省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的历史较短,且为偶尔使用,药剂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推测山东和河南麦区出现的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可能是通过种子调运及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等方式从抗药性发生较早的江淮麦区流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多菌灵 抗药性 毒素化学型 扩散路径
下载PDF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赤霉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万永芳 颜济 +1 位作者 杨俊良 刘法圈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用单花和多花注射接种法对小麦近缘野生植物16个属80个种276份材料进行了抗赤霉病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属种间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鹅观草属(Roegneria)既高抗侵入又高抗扩展,在16个属中抗病性最强;... 用单花和多花注射接种法对小麦近缘野生植物16个属80个种276份材料进行了抗赤霉病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属种间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鹅观草属(Roegneria)既高抗侵入又高抗扩展,在16个属中抗病性最强;披碱草属(Elymus)、仲彬草属(Kengyilia)和冰草属(Agropyron)大多数居群中抗侵入且高抗扩展;偃麦草属(Elytrigia)、拟鹅观草属(Pseudoroegneria)、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和大麦属(Hordeum)的多年生野生种虽不抗侵入但高抗扩展;山羊草属(Aegilops)、毛节草属(Crithopsis)、旱麦草属(Eremopyrum)、异型花属(Heteranthelium)、带芒草属(Taeniatherum)、无芒草属(Henrardia)和簇毛麦属(Haynaldia)的H.vilosa及大麦属(Hordeum)的一年生野生种对赤霉病的两种抗性均属于高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近缘野生植物 赤霉病 抗病性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及室内抗药性风险初步评估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恒奎 陈长军 +1 位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本文报道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风险。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对51个禾谷镰孢菌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153±0.050)μg/mL... 本文报道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风险。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对51个禾谷镰孢菌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153±0.050)μg/mL和小于4.0μg/mL;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14个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突变体,紫外光诱变抗药性突变频率为1.67×10^-7。这些突变体的抗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3种类型,其EC5D分别为1.5~15.0μg/mL、15.1~75.0μg/mL和75.0μg/mL以上。与亲本菌株2021相比,抗药突变体间的菌丝生长量和产生子囊壳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或下降,而分生孢子繁殖量则显著下降。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8次后,抗药水平保持不变,且与亲本菌株有相同的致病性。所测定的突变体在含1%葡萄糖的PDA上菌丝生长除UV-2021-4显著下降外,其余都表现生长速率比亲本显著增加。在含3%和4%葡萄糖的PDA上2021生长优于亲本菌株。氰烯菌酯与苯并咪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取代芳烃类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抗药性 氰烯菌酯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小麦赤霉病病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俞刚 陈利锋 +1 位作者 姚红燕 柴一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DON)系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 (Fusariumgraminearum ,有性态Gibberellazeae)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作者以病菌正常产毒的野生型菌株GZ36 39及...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DON)系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 (Fusariumgraminearum ,有性态Gibberellazeae)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作者以病菌正常产毒的野生型菌株GZ36 39及其产毒基因Tri5损坏、不能产毒的转化子GZT40 (Tri5 -,TRI-)为材料 ,对DON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GZ36 39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 ,病害可由接种小花发展至其它小穗 ,病菌也可定殖于其它小穗组织 ;而GZT40仅在接种小花处产生鸟眼状坏死斑点 ,不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 ,病菌仅定殖于接种小花处。当病菌与一定浓度 (4 0 0 μg·mL-1)的DON混合处理小花后 ,GZT40的定殖时间提前 2d(感病品种上 )至 4d(抗病品种上 ) ,定殖范围可扩大到 1~ 3个小穗 ,接种 2 0d后的病小穗率也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 2 8%提高到 12 5 %。DON也使GZ36 39的定殖时间提前 1d(感病品种上 )至 2d(抗病品种上 ) ,定殖范围更广 ,其所致的病害发展更迅速 ,接种后 2 0d的病小穗率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 78 0 %提高到 10 0 %。因此 ,作者认为 ,单族毒素在病害发展和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旦丧失产毒能力 ,病菌虽能侵入寄主 ,但不能在寄主组织中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小麦 赤霉病 病程 禾谷镰孢 扩展 定殖 单族毒素 作用
下载PDF
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雨 张文芝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氰烯菌酯能够强烈地抑制禾谷镰孢菌敏感菌株菌丝的生长,EC50值分布在0.092~0.141μg/mL之间;并可降低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速率,以及影响其萌发的方式,使芽管从分生孢子基部和中间细胞萌发的比率增加;同时氰烯菌酯使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并使其芽管肿胀、扭曲,明显抑制其芽管的伸长生长;但对抗性菌株的抑制作用和致畸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孢子萌发 致畸作用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菌株生物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14
7
作者 周明国 王建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5-370,共6页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 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 10 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 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 10 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值分别为 0 .5 74 8± 0 .0 133μg/ml和<1.4 μg/ml。而对 5 0个抗药性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值则分别为 9.2 375 μg/ml和 >10 0 μg/ml。在麦穗上多菌灵对 5 0个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防效的平均 EC50 分别为 2 82 .6μg/ml和 >2 0 0 0μg/ml。从田间获得的抗多菌灵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交互抗药性 ,但不同于室内突变菌株 ,对乙霉威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后代以及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后 ,抗药水平保持不变。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等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多菌灵 抗药性菌株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禾谷镰孢的产毒与致病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俞刚 陈利锋 +1 位作者 谢卫平 柴一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3,共5页
小麦穗期接种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 . [有性态 :Gibberellazeae (Schw .)Petch]的 2个野生型菌株和12个产毒潜能不同的转化体菌株 ,发病盛期 (接种后 2 0d)调查病小穗率 ,并测定组织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15 乙酰脱... 小麦穗期接种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 . [有性态 :Gibberellazeae (Schw .)Petch]的 2个野生型菌株和12个产毒潜能不同的转化体菌株 ,发病盛期 (接种后 2 0d)调查病小穗率 ,并测定组织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15 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15 ADON)和 3 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3 ADON)等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以下简称“单族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 ,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强致病力的GZ36 39、C11 1和B4 1等菌株在病穗 (显症 )组织和穗颈组织中DON产量高 ,分别达 2 9~ 38μg·g-1和 2 6~ 6 0 μg·g-1(以干重计 ,以下同 ) ,15 ADON在穗颈组织中的积累量为 15~ 31μg·g-1,显著高于病穗组织中的积累量 (5~ 7μg·g-1) ;另一强致病力菌株JF 12除在病穗和穗颈组织中产生大量DON (分别为 4 4和 5 5 μg·g-1)外 ,还产生大量的 3 ADON (分别为 17和 4 6 μg·g-1) ;不产毒的GZT 4 0 (产毒基因Tri5失活 ,Tri5 -)菌株接种后 ,仅在接种小花颖片上产生鸟眼状坏死斑点 ,病斑不扩展至其他小花和小穗 ,穗组织中也没有任何单族毒素积累 ;所有处理接种穗的健康 (无症 )组织中均没有明显的单族毒素积累 (<0 5 μg·g-1)。相关性分析表明 ,菌株的致病力与穗颈组织中DON和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致病力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相关性 小麦 赤霉病 病理学
下载PDF
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不同配比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雪莉 耿忠义 +3 位作者 高龙银 赵京岚 任勇攀 李庆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为明确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混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毒力,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抑菌率,计算增效系数(SR),据此评价2种药剂及其混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单剂对禾谷镰孢菌F.gra... 为明确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混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毒力,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抑菌率,计算增效系数(SR),据此评价2种药剂及其混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单剂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EC50分别为0.058 mg·L^-1、0.030 mg·L^-1。咪鲜胺与嘧菌酯以6:2、5:2、4:2、3:2、2:2等混配组合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EC50分别是0.047、0.046、0.044、0.042、0.040 mg·L^-1;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镰孢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76、1.84、1.90、1.54、1.25。咪鲜胺与嘧菌酯6:2、5:2、4:2、3:2配比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有增效作用,其中4:2配比增效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嘧菌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下载PDF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耿忠义 赵京岚 +2 位作者 任勇攀 周国 孙国波 《农学学报》 2011年第8期29-32,共4页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己唑醇 禾谷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1
作者 韩青梅 曹丽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引起小麦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下降。化学防治是目前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化学防治的种种弊端,生物防治将是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菌株的种类、分离...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引起小麦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下降。化学防治是目前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化学防治的种种弊端,生物防治将是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菌株的种类、分离鉴定、防治现状及可能的防病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生物防治 种类 分离 鉴定 防病机制 生防菌株
下载PDF
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内吸输导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恒奎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5,共6页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研究表明,该药在离体条件下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 inearum抗多菌灵菌株及野生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均有很高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值...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研究表明,该药在离体条件下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 inearum抗多菌灵菌株及野生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均有很高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117±0.036和0.107±0.020μg/mL。氰烯菌酯不能抑制禾谷镰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但能引起抗多菌灵菌株及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后的芽管畸形。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灌根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防效,在叶片间的输导性较差,不能被小麦穗颈吸收;该药在同一张叶片上仅表现为向上输导,对处理部位的下部几乎没有防效。用400μg/mL氰烯菌酯和400μg/mL多菌灵穗部喷雾处理前1、2、3d接种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95%、75%和62%;处理后1、2、3d接种,防效分别为88%、78%和73%,而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效较差。说明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有优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性的地区,氰烯菌酯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替代药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生物活性 内吸作用
下载PDF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与抗(耐)赤霉菌毒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新琼 李祥 张向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6-419,共4页
以赤霉菌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根、胚芽的生长抑制率和胚根细胞膜的损伤度为指标,研究了小麦品种抗赤霉病与抗赤霉菌毒素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抗( 耐) 毒素能力强,感病品种抗( 耐) 毒素能力弱,中抗、中感品种的... 以赤霉菌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根、胚芽的生长抑制率和胚根细胞膜的损伤度为指标,研究了小麦品种抗赤霉病与抗赤霉菌毒素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抗( 耐) 毒素能力强,感病品种抗( 耐) 毒素能力弱,中抗、中感品种的抗(耐) 毒素能力居中,表现出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抗( 耐) 毒素能力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一结果在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赤霉菌毒素 抗病性 抗毒性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及再生R_1、R_2代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小红 陈耀锋 +1 位作者 任惠莉 闵东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331-333,340,共4页
研究了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和再生R1、R2代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变异,结果表明,粗毒素对3个不同基因型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胚芽萌发及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分化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①毒素浓度为6.0g/L时,愈伤组织... 研究了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和再生R1、R2代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变异,结果表明,粗毒素对3个不同基因型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胚芽萌发及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分化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①毒素浓度为6.0g/L时,愈伤组织生长受明显地抑制,但胚芽萌发生长受到促进,低于此浓度时,毒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②毒素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苗分化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前者的抑制作用最强;③适宜的粗毒素筛选浓度为1.5 ̄4.5g/L,在这一浓度范围内对愈伤组织形成无影响,而对胚性愈伤组织和苗分化有明显抑制,但又能使其保持有一定的分化能力。④经毒素筛选的抗耐毒素细胞系再生R1代植株中,抗病穗的比例明显提高,R2代再生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分离,并趋向于感病方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赤霉病性 禾谷镰刀菌 培养特性 小麦幼胚 粗毒素 愈伤组织形成 愈伤组织诱导 愈伤组织生长 胚性愈伤组织 抑制作用 绿苗分化 胚芽萌发 萌发生长 浓度范围 分化能力 再生植株 基因型 细胞系 筛选 分离 抗病 感病
下载PDF
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雪莉 张雯雯 高晶晶 《农学学报》 2013年第7期18-21,共4页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多菌灵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5种不同配比测定混剂的抑菌率,然后按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并据此评价2种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氰烯...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多菌灵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5种不同配比测定混剂的抑菌率,然后按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并据此评价2种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1:1、1:2、1:3、1:4、1:5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25、0.367、0.409、0.503、0.531mg/L;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SR分别是1.52、1.55、1.51、1.29、1.27。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多菌灵,氰烯菌酯与多菌灵1:1,1:2和1:3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多菌灵 禾谷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咯菌腈与戊唑醇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佳 陈金鹏 +5 位作者 魏江桥 郭旭昊 车志平 田月娥 陈根强 刘圣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研究旨在明确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剂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药剂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了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 研究旨在明确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剂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药剂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了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咯菌腈和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0.0205μg/mL和0.1704μg/mL;复配剂咯菌腈:戊唑醇的质量比在40:1,20:1,10:1,5:1,1:1,1:5,1:40时,SR值为0.54~1.28,呈相加作用;复配剂的质量比在1:10,1:20时,SR分别为1.56和1.62,呈增效作用。咯菌腈:戊唑醇的质量比在1:20时,SR值最大,为最佳增效作用比例。本试验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及延缓戊唑醇的抗性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菌腈 戊唑醇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增效作用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毒素对小麦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彦杰 洪秀杰 +1 位作者 刘惕若 左豫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5-9,共5页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作用下,小麦不同抗赤霉病品种三叶期的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如质膜内陷和断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细胞核结构被破坏,细胞器的基质电子密度下降。损害发生最早最严重的是质膜和叶...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作用下,小麦不同抗赤霉病品种三叶期的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如质膜内陷和断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细胞核结构被破坏,细胞器的基质电子密度下降。损害发生最早最严重的是质膜和叶绿体膜。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超微结构受害轻、反应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毒素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预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井金学 商鸿生 +1 位作者 王树权 方向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根据1977~1985年关中灌区西部的小麦赤霉病的病情和气象资料,经电子计算机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11个适于该地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用于中、长期或短期病情预测。其中6个方程采用气象因子的实测值,5个方程采用其... 根据1977~1985年关中灌区西部的小麦赤霉病的病情和气象资料,经电子计算机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11个适于该地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用于中、长期或短期病情预测。其中6个方程采用气象因子的实测值,5个方程采用其预测值。用历史资料的检验和初步试用,表明这些预测方程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病害预测预报
下载PDF
致病产毒禾谷镰刀菌株的保存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素珍 陆仕华 +2 位作者 周世明 陆金萍 魏春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55-59,共5页
致病产毒禾谷镰刀菌株接种于麦穗和麦粒,存放于干燥器内,置4℃冰箱内可保存13年之久。菌株的每代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存活率为100%;培养性状及产孢能力正常。接种中感小麦品种,寄主病害反应级数2.9—3.3;液体菌株产毒量1.08—1.45μg/ml,... 致病产毒禾谷镰刀菌株接种于麦穗和麦粒,存放于干燥器内,置4℃冰箱内可保存13年之久。菌株的每代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存活率为100%;培养性状及产孢能力正常。接种中感小麦品种,寄主病害反应级数2.9—3.3;液体菌株产毒量1.08—1.45μg/ml,每代的致病性和产毒性均无显著差异。采集田间病穗在4℃冰箱保存7年,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存活率为100%,但保存到13年,存活率分别下降到55.6%和77.8%。以麦穗和麦粒为保存基质,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小麦 赤霉病 致病性
下载PDF
4个细菌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富明 周世明 +1 位作者 周蓓琪 张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9-63,共5页
用分离自不同地理环境的土壤、叶面芽孢杆菌及营养竞争球菌,对小麦赤霉病菌进行实验室抑菌、发酵试验和温室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证明YN1、GJ6、SNS1和Y-124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均有显著防治作用。其中芽孢杆菌YN1、G... 用分离自不同地理环境的土壤、叶面芽孢杆菌及营养竞争球菌,对小麦赤霉病菌进行实验室抑菌、发酵试验和温室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证明YN1、GJ6、SNS1和Y-124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均有显著防治作用。其中芽孢杆菌YN1、GJ6对防治对象的分生孢于萌发、菌丝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芽孢杆菌SNS1具有使分生孢子芽管畸形和延缓菌丝生长的作用;营养竞争性球菌Y-12虽不具备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能力,但是田间试验表明其和YN1、G76、SNS1的防治水平与多菌灵的防效无显著差异(α=0.01)。因此,认为上述菌株均为防治小麦赤霉病有价值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芽孢杆菌 球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