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Ⅲ .拮抗芽孢杆菌B4、B6菌株的防病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华智 余桂容 +1 位作者 严吉明 张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4和B6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产生抗生代谢产物抑制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抗菌物质无挥发性,主要为脂溶性和水溶物质。通过硫酸铵盐析和SDS-PGE分析,抗菌蛋...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4和B6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产生抗生代谢产物抑制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抗菌物质无挥发性,主要为脂溶性和水溶物质。通过硫酸铵盐析和SDS-PGE分析,抗菌蛋白是重要的抗菌物质,蛋白组分的分子量范围在20~63kD之间。最适于两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条件是:YSP培养基、pH7 0、28℃和充足的氧。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高峰期,分别是在培养72h(B6菌株)和96h(B4菌株)。抗菌物质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对热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则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生物防治 拮抗芽孢杆菌 B6菌株 B4菌株 防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GIS的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元 李轩 +2 位作者 高苹 张旭晖 曾明剑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9-384,共6页
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核心技术。系统采用VB.Net 2005和ArcEngine做为开发平台,基于MS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查询,利用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3个气象要素,用两... 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核心技术。系统采用VB.Net 2005和ArcEngine做为开发平台,基于MS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查询,利用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3个气象要素,用两种算法来计算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等级,生成包含地理信息的文字产品和图形产品,实现了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业务预报。系统具有功能强大,算法高效,操作简单等特点,解决了业务部门资料分析处理和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的相关问题,具有很好的业务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数据库 ARCENGINE 预报系统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韩青梅 曹丽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引起小麦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下降。化学防治是目前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化学防治的种种弊端,生物防治将是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菌株的种类、分离...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引起小麦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下降。化学防治是目前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化学防治的种种弊端,生物防治将是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菌株的种类、分离鉴定、防治现状及可能的防病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生物防治 种类 分离 鉴定 防病机制 生防菌株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抗性的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方法的应用及抗性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毓君 彭生平 +3 位作者 夏德术 曹清波 张春祥 欧阳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共8页
本研究从1987年开始连续三年对离体叶片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叶位、鉴定指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离体叶片接种和穗部接种的相关、抗性评价标准以及叶片接种的组织病理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较全面结果.打破了以穗部为中心接种... 本研究从1987年开始连续三年对离体叶片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叶位、鉴定指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离体叶片接种和穗部接种的相关、抗性评价标准以及叶片接种的组织病理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较全面结果.打破了以穗部为中心接种鉴定的局限性,并具有早期、多次鉴定的优点,可鉴定时间长,发病条件可人工控制,抗性鉴定结果比较准确一致,并能减少穗部损失,为抗病育种材料的初筛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离体叶片接种 抗性
下载PDF
小麦叶枯病和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大伟 喻璋 +3 位作者 刘庆元 陈志申 窦新平 梁松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1)新型杀菌剂敌力脱(Tilt)和特福敏(Trifmine)对小麦叶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2.99%和58.10%;多菌灵无论单用还是与其它药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都在63%以上;(2)多菌灵+敌力脱或多菌灵+粉锈宁两种... 试验结果表明:(1)新型杀菌剂敌力脱(Tilt)和特福敏(Trifmine)对小麦叶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2.99%和58.10%;多菌灵无论单用还是与其它药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都在63%以上;(2)多菌灵+敌力脱或多菌灵+粉锈宁两种低量复合剂,对小麦叶枯病和赤霉病的防病增产效果显著;(3)在小麦始花期——灌浆初期防治小麦叶枯病和赤霉病,其防病增产效果不因防治时期早晚而有显著差异,但防治二次比一次效果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枯病 小麦赤霉病 敌力脱 特福敏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利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突变体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志凤 王裕中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赤霉粗毒素为选择剂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小麦幼胚(穗)愈伤组织抗(耐)赤霉粗毒素的最佳选择浓度为(0.5~0.6)x10 ̄(-4)mol/L。在此浓度下,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穗)出愈率和愈伤组织对粗... 以赤霉粗毒素为选择剂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小麦幼胚(穗)愈伤组织抗(耐)赤霉粗毒素的最佳选择浓度为(0.5~0.6)x10 ̄(-4)mol/L。在此浓度下,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穗)出愈率和愈伤组织对粗毒素的反应有差异,在10 ̄(-3)~10 ̄(-5)mol/L浓度范围内,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经毒素处理后的耐毒素愈伤组织较对照稍小、略紧密、微黄色,继代于不含毒素的培养基上能很快恢复生长,与对照相当,但继代于含同样浓度毒素培养基上,存活率下降95.2%。经0.6x10 ̄(-4)mol/L毒素处理30d后,各基因型的耐毒素愈伤组织成苗率在20%~35%之间,多数耐毒素愈伤组织生理上受到伤害,失去分化成苗的能力,从抗(耐)毒素的细胞系中已筛选获得田间抗性优于原供体品种的R_1代植株9株,R_2代植株25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愈伤组织 赤霉粗毒素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艳 冯艺 +4 位作者 孙俊 祁建杭 葛恒来 王波 刘怀阿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2期109-111,118,共4页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发展趋势,阐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状况以及综合治理现状,分析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策略,明确了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关中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小麦赤霉病穗率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平平 宋金东 +4 位作者 冯小军 商鸿生 杨家荣 宋梁栋 胡小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2-1028,共7页
为了准确预测关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采用田间模拟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穗表赤霉菌孢子数的关系模型y=1.115+2.506x,并在实验室前期关中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麦田产... 为了准确预测关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采用田间模拟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穗表赤霉菌孢子数的关系模型y=1.115+2.506x,并在实验室前期关中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中产壳玉米秸秆密度参数的灵敏度变化范围为0.09~0.13,为中等灵敏参数。利用2014年关中15个代表县以及杨凌1986-1992年的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价,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在75%以上。综合来看,此预测模型使用简单,预测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玉米 产壳秸秆密度 病穗率
下载PDF
平湖剑子麦、洪湖大太宝、崇阳红麦、延岗坊主、万年2号抗赤霉病性基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毓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8-254,共7页
本试验将抗性组分分析法与单体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小麦抗性基因染色体定位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平湖剑子麦是抗性较稳定的中抗至抗病品种,其抗性基因涉及6D、7A、3B、5B和6B 等染色体。洪湖大太宝抗性基因和感病基因并存,是一个中抗... 本试验将抗性组分分析法与单体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小麦抗性基因染色体定位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平湖剑子麦是抗性较稳定的中抗至抗病品种,其抗性基因涉及6D、7A、3B、5B和6B 等染色体。洪湖大太宝抗性基因和感病基因并存,是一个中抗偏感或中感品种。崇阳红麦属感病品种。延岗坊主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3A 上,感病基因位于5D 上,是一个中抗品种.万年2号麦穗前期抗病基因位于4D 和5A 上,是中抗品种。两种方法结合研究多基因控制的赤霉病抗性,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和较多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组分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小麦抗赤霉病的一些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万永芳 叶华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研究了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病)和凡_6(感病)穗部受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侵染后,病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和酚类物质含最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受侵染后,PAL酶活均升高,但在受侵染的前中期,... 研究了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病)和凡_6(感病)穗部受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侵染后,病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和酚类物质含最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受侵染后,PAL酶活均升高,但在受侵染的前中期,抗病品种苏麦3号病穗中的PAL酶活增加速度高于感病品种凡_6。木质素在病穗和健德颖壳内的含量均表现为抗病的苏麦高于感病凡6,其含量随接种后日数增加而增加。酚类物质含量在抗、感品种的颖壳内,均表现为病穗高于健穗,但抗、感病品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不同。因此,从侵染的前中期,抗病苏麦病穗中的PAL酶活和酚类含量增加速度稍快于感病的凡6这一特点,可以认为它们在侵染的早期对抗病起着一定作用。而木质素的含量则与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病性 生理生化 赤霉病
下载PDF
小麦种子受赤霉病菌侵染后醇溶蛋白质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光庆 彭卫红 叶华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529-532,共4页
本文报导了小麦种子受赤霉菌侵染后,胚乳醇溶蛋白质的变化特点。通过定量分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受病麦粒的醇溶蛋白质含量减少,降低程度随受害程度加重而增大;醇溶蛋白质的组份没有明显改变,即醇溶蛋白质的电泳带数目... 本文报导了小麦种子受赤霉菌侵染后,胚乳醇溶蛋白质的变化特点。通过定量分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受病麦粒的醇溶蛋白质含量减少,降低程度随受害程度加重而增大;醇溶蛋白质的组份没有明显改变,即醇溶蛋白质的电泳带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蛋白带的染色强度有不同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蛋白质 小麦 种子 电泳分析 赤霉病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致病种的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公洛 周丽鸿 阎月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95-399,共5页
从65个县市搜集了214份病穗标样,分离出241个小麦赤霉病菌株。经鉴定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半裸镰孢(F.semitectum.)、半裸镰孢大孢变种(F.sernitectum var.majus)、燕麦镰孢(F.arenaceum)、木贼镰孢(F.equiseti)、串珠镰... 从65个县市搜集了214份病穗标样,分离出241个小麦赤霉病菌株。经鉴定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半裸镰孢(F.semitectum.)、半裸镰孢大孢变种(F.sernitectum var.majus)、燕麦镰孢(F.arenaceum)、木贼镰孢(F.equiseti)、串珠镰孢(F.moniliforme)、锐顶镰孢(F.acuminatum)和硫色镰孢(F.sulphureum)。禾谷镰孢为优势致病菌,占标样总数的98%,同一病穗上常常可以分离到两种镰孢。禾谷镰孢和燕麦镰孢的致病力强,其余的为中和弱致病种。致病菌种类与不同地域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病菌 种类 鉴定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学祥 苏贤岩 +4 位作者 范富云 王友定 迟雨 李钊 叶正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探讨吡唑醚菌酯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tritici及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的室内抑制活... 为探讨吡唑醚菌酯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tritici及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的室内抑制活性;通过种子发芽盒试验,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不同药种比包衣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菌土混合法,测定了5%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小麦纹枯病的盆栽防效;同时测定了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及赤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纹枯病菌、根腐病菌、全蚀病菌和赤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0.404、5.862、0.193和1.372 mg/L。25℃条件下,5%吡唑醚菌酯FS不同药种比对济麦22鲜重及干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下,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显示出一定的促进作用。5%吡唑醚菌酯FS苗后20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在74%以上,药种比1∶50时防效达99.02%;5%吡唑醚菌酯SC按3000 mL/hm^(2)剂量于扬花初期及盛花期各施药1次,对田间小麦白粉病、锈病及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100%、100%和75.87%。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小麦 种衣剂 纹枯病 白粉病 锈病 赤霉病 防治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抗赤霉病突变体的诱导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选明 徐合奎 周朴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利用小麦鄂恩 1号和 K6两个品种的胚轴、胚芽鞘作外植体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 ,获得了可用于突变体诱导与筛选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 .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生长状态以及愈伤组织分化上均有差异 ,且... 利用小麦鄂恩 1号和 K6两个品种的胚轴、胚芽鞘作外植体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 ,获得了可用于突变体诱导与筛选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 .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生长状态以及愈伤组织分化上均有差异 ,且均受激素的调控 .赤霉菌粗毒素处理后 ,胚性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随毒素浓度升高其生长受抑加剧 ,褐变增加 ,有的出现死亡 .诱变后的愈伤组织的分化力比对照降低 .诱变的再生植株经赤霉菌液感染后在培养中其生长状况优于对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组织培养 体细胞 无性系 赤霉病 突变体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发病因素及防病措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耿淑清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3期71-73,共3页
小麦赤霉病是目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尤其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从全国小麦种植情况来看,小麦赤霉病已经具有病发频繁、病害面积增大等发展趋势,现今赤霉病已经成为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常发性灾害。通过分析可知,小麦赤霉病主要与气象... 小麦赤霉病是目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尤其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从全国小麦种植情况来看,小麦赤霉病已经具有病发频繁、病害面积增大等发展趋势,现今赤霉病已经成为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常发性灾害。通过分析可知,小麦赤霉病主要与气象条件、小麦品种抗性、菌源量以及生产管理手段等密切相关。由此,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3个角度,提出小麦赤霉病的防病措施,如喷洒农药、选择抗病品种和合理密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发病因素 防病措施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分析
16
作者 谢益书 《农业科学研究》 1993年第3期10-15,共6页
宁夏引黄灌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又有灌溉条件,构成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农田生态环境,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作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赤霉病流行因素的分析,认为作物品种、生育期以及... 宁夏引黄灌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又有灌溉条件,构成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农田生态环境,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作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赤霉病流行因素的分析,认为作物品种、生育期以及农田小气候等相对变化不大,菌量是影响此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流行因素 带菌指数 春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