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冬麦区气候冬干春旱频发、土壤速效磷缺乏,限制冬小麦氮素吸收。本研究探究秋闲期秸秆覆盖与施磷对小麦根系NO3-吸收动力势、氮素吸收利用、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及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西南冬麦区气候冬干春旱频发、土壤速效磷缺乏,限制冬小麦氮素吸收。本研究探究秋闲期秸秆覆盖与施磷对小麦根系NO3-吸收动力势、氮素吸收利用、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及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0—2022年在四川仁寿进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秸秆覆盖(SM)和不覆盖(NSM)为主区;3个磷水平0(P0)、75(P75)和120(P120) kg hm-2为裂区。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与施磷显著提高地上部磷素积累量, SM较NSM的小麦根尖NO3-净吸收速率、籽粒氮积累量、氮素转运量、氮素同化量、氮肥偏生产力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2%、8.4%、9.0%、41.9%、23.3%和21.9%。与P0相比, P75和P120增加幅度分别达到35.1%~37.6%、12.6%~19.0%、7.1%~9.3%、35.7%~60.5%、17.6%~23.8%、17.2%~23.6%。与NSM相比, SM的小麦旗叶灌浆期叶绿素含量上升,进而提高籽粒产量。综上所述,秸秆覆盖与施磷可促进小麦根尖NO3-吸收,提高叶绿素含量,从而显著增加花后氮素的吸收及营养器官临时贮存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最终提高籽粒产量。考虑经济效益和产量回报,西南地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时,推荐采用秋闲期秸秆覆盖配施磷肥75 kg hm-2。展开更多
为探究秸秆覆盖处理下降水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基于秸秆覆盖长期定位试验观测数据和1999-2022年的逐日气候数据,运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降水(逐日降水±20%、±10%...为探究秸秆覆盖处理下降水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基于秸秆覆盖长期定位试验观测数据和1999-2022年的逐日气候数据,运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降水(逐日降水±20%、±10%、0)和温度(逐日温度0℃、+1℃、+2℃、+3℃、+4℃)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小麦产量变异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秸秆覆盖田间试验设计高量覆盖(HSM,9000 kg/hm^(2))、低量覆盖(LSM,4500kg/hm^(2))和不覆盖对照(CK)3个处理。模拟结果表明:1)APSIM模型对3种秸秆覆盖处理冬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在0.75~0.92之间,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在11.07%~14.65%之间,模型一致性指标在0.84~0.91之间;2)降水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当温度不变时,降水增加会提高小麦产量,处理间的增产效应为HSM>LSM>CK;而当降水不变时,温度升高会导致产量下降,减产效应为LSM>HSM>CK;降水和温度协同作用下同样会导致小麦减产,处理间的减产效应为CK>LSM>HSM。3)与其他气候情景模拟结果相比,降水减少20%和增温2~3℃情景下冬小麦产量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和最小的可持续指数,作物生产风险较高。4)与CK和LSM相比,HSM处理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平均具有最高的产量和可持续性指数以及最低的变异系数。因此,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采用高量覆盖管理措施更有利于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生产。展开更多
文摘西南冬麦区气候冬干春旱频发、土壤速效磷缺乏,限制冬小麦氮素吸收。本研究探究秋闲期秸秆覆盖与施磷对小麦根系NO3-吸收动力势、氮素吸收利用、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及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0—2022年在四川仁寿进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秸秆覆盖(SM)和不覆盖(NSM)为主区;3个磷水平0(P0)、75(P75)和120(P120) kg hm-2为裂区。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与施磷显著提高地上部磷素积累量, SM较NSM的小麦根尖NO3-净吸收速率、籽粒氮积累量、氮素转运量、氮素同化量、氮肥偏生产力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2%、8.4%、9.0%、41.9%、23.3%和21.9%。与P0相比, P75和P120增加幅度分别达到35.1%~37.6%、12.6%~19.0%、7.1%~9.3%、35.7%~60.5%、17.6%~23.8%、17.2%~23.6%。与NSM相比, SM的小麦旗叶灌浆期叶绿素含量上升,进而提高籽粒产量。综上所述,秸秆覆盖与施磷可促进小麦根尖NO3-吸收,提高叶绿素含量,从而显著增加花后氮素的吸收及营养器官临时贮存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最终提高籽粒产量。考虑经济效益和产量回报,西南地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时,推荐采用秋闲期秸秆覆盖配施磷肥75 kg hm-2。
文摘为探究秸秆覆盖处理下降水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基于秸秆覆盖长期定位试验观测数据和1999-2022年的逐日气候数据,运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降水(逐日降水±20%、±10%、0)和温度(逐日温度0℃、+1℃、+2℃、+3℃、+4℃)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小麦产量变异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秸秆覆盖田间试验设计高量覆盖(HSM,9000 kg/hm^(2))、低量覆盖(LSM,4500kg/hm^(2))和不覆盖对照(CK)3个处理。模拟结果表明:1)APSIM模型对3种秸秆覆盖处理冬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在0.75~0.92之间,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在11.07%~14.65%之间,模型一致性指标在0.84~0.91之间;2)降水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当温度不变时,降水增加会提高小麦产量,处理间的增产效应为HSM>LSM>CK;而当降水不变时,温度升高会导致产量下降,减产效应为LSM>HSM>CK;降水和温度协同作用下同样会导致小麦减产,处理间的减产效应为CK>LSM>HSM。3)与其他气候情景模拟结果相比,降水减少20%和增温2~3℃情景下冬小麦产量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和最小的可持续指数,作物生产风险较高。4)与CK和LSM相比,HSM处理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平均具有最高的产量和可持续性指数以及最低的变异系数。因此,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采用高量覆盖管理措施更有利于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