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维管解剖结构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梅方竹 周广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对大、中、小 3种不同粒型的 6个小麦品种主要营养器官的横切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维管组织对穗粒重贡献程度是维管束数量大于维管束面积 ,且维管束面积与粒重大小成正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 ,旗叶、旗下叶及茎、穗轴维管束数量可以作为“... 对大、中、小 3种不同粒型的 6个小麦品种主要营养器官的横切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维管组织对穗粒重贡献程度是维管束数量大于维管束面积 ,且维管束面积与粒重大小成正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 ,旗叶、旗下叶及茎、穗轴维管束数量可以作为“流”对生产力性状影响程度较大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维管理织 穗粒重 解剖结构 维管束数量 维管束面积
下载PDF
小麦品种间不同穗粒位粒数与粒重的变异 被引量:24
2
作者 侯远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用不同穗型的5个小麦品种对单穗不同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各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差异,一般以M1穗段的粒数最多和粒重最高,U2段的粒数最少和粒重最低,M2、L、U1则... 用不同穗型的5个小麦品种对单穗不同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各穗段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差异,一般以M1穗段的粒数最多和粒重最高,U2段的粒数最少和粒重最低,M2、L、U1则居中,但少粒型品种79-2812的这两个性状在穗段的分布则小有差异。形成这种变异的原因主要由于顶小穗出现的早迟所致。在单穗内以L、M1、M2三穗段的粒数和粒重占绝对优势。在一个小穗中,以基部籽粒最重,随粒位上升而粒重递减,顶端粒最轻。结实5k7粒的小穗以第3粒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数 粒重 穗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