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isture M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Law under Soil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 in Winter Wheat Field 被引量:10
1
作者 贺军奇 员学锋 汪有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3期139-142,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ield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Method] With Xiaoyan No.6 as tested material,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mulching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s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ield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Method] With Xiaoyan No.6 as tested material,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mulching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straw mulching;plastic mulching;PAM control adjustment mulching).With non-mulching treatment as control,moisture conserving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was low at earlier stage and later stage,but high at mid-stage,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water consumption law of control.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consumption intensity because of irrigation schedule and growth condition;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could restrain ineffective evaporation of soil moisture before anthesis.We also found that the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at depth of 0-20 cm in PAM and control treatment was dramatic.The soil moisture of the former was lower than the latter at the depth of 0-20 cm,but higher at the depth of 20-50 cm.The difference of soil moisture at the depth of 0-50 cm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 Plastic mulching and straw mulching could restrain evapora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 Winter wheat soil water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The Impact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Based on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 and Nitrogen Use on Winter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Xiukuan JIN Maoting MA +1 位作者 Tongke ZHAO Lingling JI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8期47-54,共8页
Based on split plot design method of field test,the impact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based on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 and nitrogen use on winter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Su... Based on split plot design method of field test,the impact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based on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 and nitrogen use on winter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Supplemental irrigation had three levels: 60%(W_1),70%(W_2) and 80%(W3) of the targeted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t 0-40 cm of soil layer during jointing period of winter wheat.Nitrogen fertilization had three levels: not using nitrogen(N_0),using pure nitrogen of 195 kg/hm^2(N_(195)) and 255 kg/hm^2(N_(255)).Results showed that:(i)different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of winter wheat during key growth period.Under the same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treatment,both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of winter wheat showed as N_(255)> N_(195)> N_0(P <0.05).Plant height in N_(195) and N_(255)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_0 treatment,bu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_(195) and N_(255)(P >0.05).Under the same nitrogen fertilization,plant height in W_2(569.4 m^3/hm^2) and W3(873.45 m^3/hm^2) 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W_1(265.2 m^3/hm^2),bu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W_2 and W3(P >0.05).It illustrated that excessiv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of winter wheat.(ii) Under the sam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level,yield increase effect of winter wheat by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 with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increased.It illustrated that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had certain critical values on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When surpassing the critical value,the yield declined.When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mount was 195 kg/hm^2,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mount was 70% of field moisture capacity(569.4 m^3/hm^2),the highest yield 8500 kg/hm^2 could be obtained.(iii) During mature period of winter wheat,nitrogen accumulation amount of plant treated by nitrog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not treated by nitrogen(P <0.05).But under the treatments of W_2 and W3,nitrogen accumulation amount in N_(255) significantly declined when compared with N_(195)(P <0.05).Especially under W3(873.45 m^3/hm^2) level,nitrogen accumulation amount in N_(255) was even lower than N_0.Under the treatments of N_0 and N_(195),nitrogen accumulation amount of pla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increased(P < 0.05).But under N_(255) treatment,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It illustrated that moderate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could improve nitrogen absorption ability of winter wheat,but excessive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were not favorable for plant's nitrogen absorption.(iv) Although the increase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during jointing period improved nitrogen absorption ability of winter wheat and promoted winter wheat absorbing more nitrogen,it inhibited nitrogen transferring and distributing to seed.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growth condition of winter wheat and nitrogen risk condi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was 195 kg/hm^2,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reached 70% of field moisture capacity(569.4 m^3/hm^2),which could be as the suitable water and fertilizer use amounts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based on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YIELD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soil moisture model based on hyperspectral data and growth parameters of winter wheat
3
作者 Xizhi Lyu Weimin Xing +3 位作者 Yuguo Han Zhigong Peng Baozhong Zhang Muhammad Ro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2023年第3期160-168,共9页
Large area of soil moisture status diagnosis based on plant canopy spectral data remains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However,the existing soil water prediction model constructed by the spectral par... Large area of soil moisture status diagnosis based on plant canopy spectral data remains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However,the existing soil water prediction model constructed by the spectral parameter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plant growth process will inevitably increase the prediction errors.This study carried out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s among spectral parameters of the canopy of winter wheat,crop growth process,and soil water content,and finally constructe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prediction model with the growth days parame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water content of winter wheat tended to decrease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The plant water content had the best correlations with the soil water content of the 0-50 cm soil layer.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even if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the same,the plant water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 spectral reflectance were also different.Therefore,the crop growing days parameter was added to the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racteristic spectral parameters and soil water content to increas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It is found that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of the models built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was greatly increased,ranging from 0.54 to 0.60.Then,the model built by OSAVI(Optimiz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and Rg/Rr,two of the highest precision characteristic spectral parameters,were selected for model validation.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SAVI and soil water content,Rg/Rr,and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still significant(p<0.05).The R^(2),MAE,and RMSE validation models were 0.53 and 0.58,3.19 and 2.97,4.76 and 4.41,respectively,which was accurate enough to be applied in a large-area field.Furthermore,the upper and lower irrigation limit of OSAVI and Rg/Rr were put forward.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guid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winter wheat in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canopy spectra growth process soil water content irrigation threshold soil moisture model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新型灌溉模式下测墒补灌对农田水氮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然 周伟伟 +3 位作者 金圣爱 商美新 王萌 李俊良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9-46,共8页
【目的】研究新型灌溉模式对农田水氮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鲁麦21为试验对象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设拔节期和扬花期均测墒补灌至田间持水率的65%(W_(65))、75%(W_(75))、85%(W_(85))3个水平;灌溉方... 【目的】研究新型灌溉模式对农田水氮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鲁麦21为试验对象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设拔节期和扬花期均测墒补灌至田间持水率的65%(W_(65))、75%(W_(75))、85%(W_(85))3个水平;灌溉方式为副区,设滴灌(D)、微喷灌(WP)和拔节期微喷灌扬花期滴灌(WP+D)共3种灌溉方式,研究灌水量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氮分布、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低于田间持水率的灌溉只对0~40 cm土层产生影响,小麦全生育期内4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没有波动,即0~40 cm土层为主要的供水层及持水层,土壤含水率表现为W_(85)处理>W_(75)处理>W_(65)处理;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量在W_(65)、W_(75)灌水量及微喷灌模式下较高,且随着灌水量增多硝态氮淋溶风险增大;成熟期,灌水量、灌溉方式及二者交互作用对4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随着灌水量增加,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拔节期微喷灌结合扬花期滴灌的模式下可以达到更好的节水保产效果,产量达到了614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6.2 kg/(hm^(2)·mm),且达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8429.0元/hm^(2)。【结论】综上可知,拔节期和扬花期均测墒补灌至田间持水率的75%并配合微喷灌+滴灌的模式,可以实现小麦生产节水环保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墒补灌 灌溉方式 小麦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豫北地区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衣若晨 申孝军 +4 位作者 李松敏 薛铸 董建舒 杨丽霞 高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8-216,共9页
为优化豫北地区冬小麦在滴灌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2.0,4.0,6.0 L/h)和滴灌带间距(40,60,80,100,120 cm)对灌溉水在土壤中分布、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灌水均匀度而言,缩... 为优化豫北地区冬小麦在滴灌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2.0,4.0,6.0 L/h)和滴灌带间距(40,60,80,100,120 cm)对灌溉水在土壤中分布、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灌水均匀度而言,缩小滴灌带间距和增加滴头流量可以提高灌溉水在冬小麦根区的分布均匀度;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带铺设超过80 cm,会影响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滴灌带间距相同时,冬小麦产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就水分利用效率而言,适宜的滴灌带间距及滴头流量组合能在同一灌水条件下,有效减小耗水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带间距60 cm、滴头流量2.0 L/h的参数组合的产量最高,达到10626.45 kg/hm 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42 kg/m 3。综合分析灌溉水均匀度、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滴灌带间距60 cm、滴头流量2.0 L/h,以及滴灌带间距80 cm、滴头流量6.0 L/h的参数组合是适宜的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头流量 滴灌带间距 灌水定额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下载PDF
覆膜集雨与限量补灌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巧珍 李玉中 +2 位作者 郭家选 刘晓英 徐春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0,共6页
依据北京昌平2005-2006年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和限量补灌措施对土壤水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限量补灌明显的增加了田间土壤水分和耗水量,1.6m土层耗水量比对照增加45.8%,比覆膜增加29%~39%,产量是对照的1.63~1.95倍,比单纯... 依据北京昌平2005-2006年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和限量补灌措施对土壤水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限量补灌明显的增加了田间土壤水分和耗水量,1.6m土层耗水量比对照增加45.8%,比覆膜增加29%~39%,产量是对照的1.63~1.95倍,比单纯覆膜增产32%~58%,结合覆膜比单纯补灌略增加上层土壤水分,但产量效应不明显;在覆膜面积占种植面积40%,降雨是常年水平一半的条件下,覆膜集雨提升上层土壤水分,降低深层土壤水分,1.6m土层耗水量较对照增加3.68%~12.23%,且对深层水的利用是对照的1.55~1.69倍,小麦抗旱能力增强,增产63%~95%,1m土层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5.8%~73.8%;在都有覆膜的前提下,追肥比早秋施肥和一次基肥更好地保持了苗期土层水分。总体来看,覆膜结合补灌追肥和限量补灌措施抗旱增产效果显著,值得在华北地区旱地农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土壤含水率 覆膜集雨 冬小麦 限量补灌 耗水量 产量
下载PDF
冬小麦田间墒情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61
7
作者 尚松浩 毛晓敏 +1 位作者 雷志栋 杨诗秀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3,68,共5页
土壤墒情预报是农田适时适量灌水的基础 .田间土壤水分的变化受到外界气象因素及土壤特性、作物长势等的影响 ,关系比较复杂 .本文利用北京市永乐店试验站冬小麦返青后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 ,建立了土壤墒情预报的BP网络模型 ,模型中同时... 土壤墒情预报是农田适时适量灌水的基础 .田间土壤水分的变化受到外界气象因素及土壤特性、作物长势等的影响 ,关系比较复杂 .本文利用北京市永乐店试验站冬小麦返青后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 ,建立了土壤墒情预报的BP网络模型 ,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多个因素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利用部分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 ,然后对 2年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土壤贮水量进行预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墒情预报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 贮水量 墒情预报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灌水量和时期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8
作者 黄玲 高阳 +5 位作者 邱新强 李新强 申孝军 孙景生 巩文军 段爱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99-108,共10页
为明确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于2010-2012两个生长季选取河南中北部建国以来不同年代的7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三个水分处理下(W0,返青后不灌水;W1,拔节... 为明确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于2010-2012两个生长季选取河南中北部建国以来不同年代的7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三个水分处理下(W0,返青后不灌水;W1,拔节期灌水;W2,拔节和灌浆期分别灌水),研究了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构成因素、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更替过程中,冬小麦总耗水和土壤贮水消耗与年代差异不显著,而受降雨和灌溉影响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至现在,90年代及以后的冬小麦品种千粒重在41g以上,明显高于早期品种。两年生长季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58.4%和41.8%,平均每次更替增加396和362kg/hm2;收获指数增加37.0%和18.0%,平均每次更替增加0.2和0.1;WUE增加55.3%和40.8%,平均每次更替增加0.11和0.10kg/m3。现代品种源、库关系得到改善,千粒重大幅度增加和收获指数增加是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籽粒产量和WUE由品种和水分互作效应决定,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灌水可明显提高籽粒产量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水分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冬小麦田间墒情预报的经验模型 被引量:52
9
作者 尚松浩 雷志栋 杨诗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3,共3页
基于土壤水分变化率与贮水量成正比这一假定 ,得出了土壤水分的指数消退关系。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墒情预报的经验递推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表明模型预报效果较好。该模型的特点是模型简单且参数较少 ;其主要局限... 基于土壤水分变化率与贮水量成正比这一假定 ,得出了土壤水分的指数消退关系。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墒情预报的经验递推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表明模型预报效果较好。该模型的特点是模型简单且参数较少 ;其主要局限性是模型中土壤水分消退系数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消退 墒情预报 经验模型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根区水分对春小麦根系分布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冀川 徐雅丽 +2 位作者 高山 韩秀峰 徐翠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6,共6页
通过小区滴灌根区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亏缺、丰水、适水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根系特征的垂直分布、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扬花是滴灌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在... 通过小区滴灌根区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亏缺、丰水、适水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根系特征的垂直分布、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扬花是滴灌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呈y=A×e-Bx的负指数递减趋势。不同根区水分对春小麦根系生长及分布有显著影响,亏缺处理深层土壤根量比例较高,但总根干重明显下降;丰水处理根量最大,但主要集中在浅层土壤,易产生倒伏,且同化物向穗器官分配比例较低;适水处理根系分布较为合理,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密度在灌浆期保持较高水平,根功能期延长,单穗重和WUE明显高于限量处理和过量灌溉处理,产量最高。通过滴灌控制小麦根区水分状况,可以实现以水调根,促进小麦高产形成并获得较高的效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根区水分 根系分布 产量 滴灌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张喜英 裴冬 由懋正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5,共6页
本文根据 4年的连续试验 ,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及其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影响和不同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确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下限指标 ,建立了优化的冬小麦灌溉制度 .太行山山... 本文根据 4年的连续试验 ,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及其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影响和不同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确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下限指标 ,建立了优化的冬小麦灌溉制度 .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常年灌溉次数在 3~ 4水 ,如果实施优化灌溉制度 ,干旱年灌三水、平水年灌两水、湿润年灌 1水 ,灌水定额 60mm ,可减少生育期灌水次数 1~ 2次 ,冬小麦产量提高7%~ 1 0 % ,水分生产效率提高 1 1 %~ 2 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 优化灌溉制度 太行山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华北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宓文海 江荣风 +3 位作者 刘全清 王洪亮 黄文超 张宏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并找到最适合的用水量,进行了充分滴灌、适量滴灌、漫灌3个处理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0~20 cm土壤含水量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变化幅度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减小,40~60 cm土...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并找到最适合的用水量,进行了充分滴灌、适量滴灌、漫灌3个处理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0~20 cm土壤含水量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变化幅度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减小,40~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最小;同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比较,滴灌处理要小于漫灌;冬小麦根系主要聚集在0~40 cm土壤层;滴灌处理的表层冬小麦根量要显著多于漫灌处理;随着深度的增加,根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滴灌处理的减少趋势更快;3个处理对冬小麦扬花期生物量、SPAD值、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都无显著性差异;充分滴灌下的小麦穗数要显著高于适量滴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小麦 漫灌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4
13
作者 韩占江 于振文 +1 位作者 王东 张永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5,共9页
于2007—2008和2008—2009年度小麦生长季,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35.41°N,116.41°E)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灌水的W... 于2007—2008和2008—2009年度小麦生长季,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35.41°N,116.41°E)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灌水的W0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拔节期65%+开花期6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低,W1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拔节期70%+开花期70%)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籽粒干物质分配量显著高于W2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拔节期80%+开花期80%)和W3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90%+拔节期80%+开花期80%);开花前贮藏在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开花后向籽粒的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均为W0>W3>W2>W1,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为W1>W2>W3>W0;W1处理在灌浆末期保持较高灌浆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增加粒重;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最低;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两生长季均随测墒补灌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综合两年结果,W1是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溉处理,其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设计0~140cm土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70%和70%,在两个小麦生长季中,通过测墒,分别补充灌水43.8mm和13.8mm,灌溉水和降水的利用效率最高,并获得了最高籽粒产量,分别为8837.8kghm?2和9040.9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含水量 节水灌溉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在绿洲农业区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何新林 郭生练 +1 位作者 盛东 姚立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0-175,共6页
目前对采用水文干旱方法,即通过监视农田墒情的变化来建立抗旱决策信息系统研究还很少,文章阐述在干旱灌区建立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和灌溉决策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提出适用于干旱灌区的土壤墒情监测方法和作物灌水预报模型,对土壤墒情自动测... 目前对采用水文干旱方法,即通过监视农田墒情的变化来建立抗旱决策信息系统研究还很少,文章阐述在干旱灌区建立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和灌溉决策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提出适用于干旱灌区的土壤墒情监测方法和作物灌水预报模型,对土壤墒情自动测报及灌溉决策系统的信息传输、结构及功能作了详细论述。研究表明,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农田墒情、气象信息、灌溉用水以及农业生产等综合信息实行一体化系统管理,提高了灌溉管理水平,节约了水资源。研究成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灌区 土壤墒情 预报模型 灌溉决策 绿洲农业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振华 郑旭荣 姜国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8-548,共11页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置4个灌水处理,灌溉定额分别为315、360、405、450mm,研究分析了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和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土壤...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置4个灌水处理,灌溉定额分别为315、360、405、450mm,研究分析了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和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差异性最小。增加灌水量可使小麦生长与光合作用增加,但过度灌水可引起植株叶面积、地上生物量、穗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即W3>W4>W2>W1。小麦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与灌水量回归分析表明,株高、蒸腾速率与灌水量显著相关(R2=0.99)。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灌溉定额405mm时,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较高、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较合理。本研究结果为生产实践科学合理高效灌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灌水量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气候模式-农业气象模式集成系统的小麦灌溉管理新途径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光智 徐祥德 +1 位作者 毛飞 张雪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首次采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型结合的技术途径 ,构成一个气候模式 土壤水分模式 灌溉模式的系统模型。模型的数值天气预报部分采用大气过程与陆面过程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 ;农业气象模型采用适用于冬小麦区的土壤水分和灌溉管... 首次采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型结合的技术途径 ,构成一个气候模式 土壤水分模式 灌溉模式的系统模型。模型的数值天气预报部分采用大气过程与陆面过程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 ;农业气象模型采用适用于冬小麦区的土壤水分和灌溉管理预报模型。研究表明 ,本模型较农业气象模型中一般用气候平均作为环境背景场的方法其预测能力有显著提高 ,并提供覆盖整个小麦生长期的区域土壤水分定量预报和灌溉管理服务 ,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模型 土壤水分预报 灌溉管理服务 气候模式 小麦 农业气象模式
下载PDF
北疆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及作物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19
17
作者 宋常吉 王振华 +4 位作者 郑旭荣 姜国军 李文昊 李朝阳 陈小芹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探索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2012年设置315、360、405、450、495、540mm 6个滴灌春小麦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小麦根系主要吸收0~60cm土层水分,苗期、分蘖期主要消耗... 为探索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2012年设置315、360、405、450、495、540mm 6个滴灌春小麦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小麦根系主要吸收0~60cm土层水分,苗期、分蘖期主要消耗0~40cm土层水分,拔节期后主要消耗0~60cm土层水分,80~100cm土层含水率变化不大;水分适宜处理的春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为523.53mm,各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2.64%、12.91%、25.36%、33.97%、15.11%,相应的日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3.31、6.15、8.85、11.11、3.60mm/d,拔节期和抽穗期为小麦需水关键期,尤其在抽穗期对水分最敏感;小麦的作物系数各生育期分别为0.76、0.77、1.11、1.16、0.46,全生育期作物系数为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土壤水分动态 耗水量 作物系数
下载PDF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分转化SWAP模拟 被引量:17
18
作者 冯绍元 马英 +1 位作者 霍再林 宋献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8,共9页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 非充分灌溉改变了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作物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分转化动态及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该文在北京市典型农田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SWAP模型率定与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农田耗水规律与水分转化过程,并应用模型得到了研究区不同降水年型的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的实施促使作物消耗大量土壤贮水,当降雨或灌溉量较小时,土壤水可占作物耗水量的46.1%;根区和储水区之间土壤水分交换明显,转化通量变化范围为-2.67~0.45mm/d,而储水区底部水分通量较小且无明显变化,根区土壤水分渗漏出现在灌溉或较大的降雨之后,储水区水分向上补给主要发生在作物需水关键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最优非充分灌溉模式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节水375、225和225mm,储水区底部深层水分渗漏量分别减少了89%、17%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水分 模型 非充分灌溉 冬小麦-夏玉米农田 水分转化 深层渗漏 SWAP模型
下载PDF
限量灌溉对冬小麦抗旱增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陈培元 李英 +1 位作者 陈建军 曹国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8-52,共5页
在渭北旱塬长武试验基点进行了三年冬小麦限量灌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底墒状况对冬小麦苗期生长、抗旱增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特别大。底墒不足的干旱年份,如有条件,应进行限量灌溉使1m土层的有效水含量达到130mm以上,根系用水层... 在渭北旱塬长武试验基点进行了三年冬小麦限量灌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底墒状况对冬小麦苗期生长、抗旱增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特别大。底墒不足的干旱年份,如有条件,应进行限量灌溉使1m土层的有效水含量达到130mm以上,根系用水层的底墒蓄积总量超过350mm,低于这一水平,产量将锐减。一般情况下,拔节孕穗阶段的生长期灌溉效果不如播前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小麦 抗旱性 水分 利用
下载PDF
基于气候和土壤水分综合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 被引量:29
20
作者 代立芹 李春强 +1 位作者 康西言 姚树然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9-526,共8页
利用河北省16个农气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灌溉记录和8个冬小麦主产市产量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和模糊数据理论,建立了综合反映冬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气温-日照... 利用河北省16个农气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灌溉记录和8个冬小麦主产市产量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和模糊数据理论,建立了综合反映冬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评价模型,并以旬为时间步长,建立了基于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气温-日照-土壤水分适宜度指数克服了气温-日照-降水适宜度指数仅考虑水分状况中降水条件的不足,能够客观反映冬小麦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与冬小麦产量变化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性高于气温-日照-降水适宜度指数;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对1981-2008年历史拟合检验和2009-2010年预报试验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1%和1.2%,误差较小,表明建立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动态预报 气候适宜度 土壤水分适宜度 河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