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ntinuous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1
作者 司贤宗 王宜伦 +2 位作者 韩燕来 刘蒙蒙 谭金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3期478-482,489,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of win- 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basis for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 Effects of continuous nitr...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of win- 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basis for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 Effects of continuous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grain yield, economic profit,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Re- sult] Nitrogen appli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y(eld of the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which increased by 17.76%-30.32% and 22.24%- 46.63% in two rotation cycles, respectively. The yield of the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was the maximum in two rotation cycles with nitrogen appli- cation amount of 660.0 kg/hm2, which reached respectively 23 391.19 and 23 444.35 kg/hm2,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were the highest,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was 22.2% and 30.7%, the agronomic efficiency was 8.3 and 11.3 kg/kg. However,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and agronomic efficiency between ni- 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of 540.0 and 660.0 kg/hm2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 ence. After two rotation cycles, inorganic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0-40 cm soil with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of 540.0 kg/hm2 was almost equal to that before experi- ment. [Conclusion]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grain yield, economic profit, nitrogen fertilizer efficiency and soil inorganic nitro- gen balance, the optimal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was 625.3-660.0 kg/hm2 in high-yield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YIEL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下载PDF
Fate of ^(15)N-Labeled Urea Under a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44
2
作者 JU Xiao-Tang LIU Xue-Jun +1 位作者 PAN Jia-Rong ZHANG Fu-Suo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2-61,共10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ate of ^15N-labeled urea and its residual effect under the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summer maize (Zea mays L.) rotation system on the North China...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ate of ^15N-labeled urea and its residual effect under the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summer maize (Zea mays L.) rotation system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Compared to a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 rate of 360 kg N ha^-1 (N360), a reduced rate of 120 kg N ha^-1 (N120)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P 〈 0.05) in wheat yield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maize. However, in the 0-100 cm soil profile at harvest, compared with N360, N120 led to significant decreases (P 〈 0.05) of percent residual N and percent unaccounted-for N, which possibly reflected losses from the managed system. Of the residual fertilizer N in the soil profile, 25.6%-44.7% and 20.7%-38.2% for N120 and N360, respectively, were in the organic N pool, whereas 0.3%-3.0% and 11.2%-24.4%, correspondingly, were in the nitrate pool, indicating a higher potential for leaching loss associated with application at the conventional rate. Recovery of residual N in the soil profile by succeeding crops was less than 7.5% of the applied N. For N120, total soil N balance was negative; however, there was still considerable mineral N (NH4^+-N and NO3^--N) in the soil profile after harvest. Therefore, N120 could be considered ngronomically acceptable in the short run, but 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the N rate should be recommended based on a soil mineral N test and a plant tissue nitrate test to maintain th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labeled urea nitrogen recovery nitrogen residual effect North China Pla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下载PDF
Soybean seed protein, oil, fatty acids,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as influenced by soybean-corn rot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Nacer Bellaloui H. Arnold Bruns +4 位作者 Anne. M. Gillen Hamed K. Abbas Robert M. Zablotowicz Alemu Mengistu Robert L. Paris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Effects of crop rotation o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seed composition have not been well investigated.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ybean-corn (Zea mays L.) rotatio... Effects of crop rotation o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seed composition have not been well investigated.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ybean-corn (Zea mays L.) rotations on seed protein, oil, and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on soybean. Soybeans were grown at Stoneville, MS, from 2005 to 2008 in five different scheduled cropping sequences. In 2007, following three years of rotation with corn, seed oleic acid percent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ny crop rotation than continuous soybean. The increase of oleic fatty acid ranged from 61 to 68% in 2007, and from 27 to 51% in 2008, depending on the rotation. The increase of oleic acid was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eed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rus (P), iron (Fe), and boron (B). In 2007, the increase of P ranged from 60 to 75%, Fe from 70 to 72%, and B from 34 to 69%. In 2008, the increase of P ranged from 82 to 106%, Fe from 32 to 84%, and B from 62 to 77%. Continuous soybean had higher linoleic:oleic ratio and linoleic: palmitic + stearic + oleic ratio, indicating that relative quantity of linoleic acid decreased in rotated crops. The total production of protein, oil, stearic and oleic fatty acids was the lowest in continuous soybean. The total production of palmitic acid was inconsistent across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ybean- corn rotation affects seed composition by consistently increasing seed oleic fatty acid, P, Fe, and B concentrations. Higher oleic acid, unsaturated fatty acid, is desirable for oil stability and long-shelf storage. The mechanisms of how these nutrients are involved are not yet underst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TY ACIDS Mineral Nutrients OIL Protein Seed Composition Soybean-corn rotation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蚯蚓活动对小麦-玉米轮作下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4
作者 霍蓉蓉 马莉 熊丽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为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方式,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方法,研究秸秆还田+接种蚯蚓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S_(1)(秸秆还田3000 kg·hm^(-2))、S_(2)(秸秆还田6000 kg·hm^(-2))、E(接种蚯蚓)、... 为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方式,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方法,研究秸秆还田+接种蚯蚓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S_(1)(秸秆还田3000 kg·hm^(-2))、S_(2)(秸秆还田6000 kg·hm^(-2))、E(接种蚯蚓)、S_(1)E(秸秆还田3000 kg·hm^(-2)+接种蚯蚓)、S_(2)E(秸秆还田6000 kg·hm^(-2)+接种蚯蚓)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较CK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S_(1)、S_(2)、E、S_(1)E、S_(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0.21%~27.47%、0.43%~32.85%、1.00%~15.53%、3.25%~36.52%、2.97%~51.24%。CK、S_(1)、S_(2)、E、S_(1)E、S_(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51%、17.14%、17.66%、16.33%、17.94%、18.91%;S_(2)E处理土壤蓄水保水效果最佳,S_(2)、S_(1)处理次之,E处理效果最差。由小麦扬花期、收获期到玉米抽雄期、收获期,不同处理下0~100 cm土壤含水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最大均值在玉米收获期(20.60%),最小均值在玉米抽雄期(8.63%)。相比于CK处理,其余处理均扩大了高含水区范围,且接种蚯蚓处理下土壤高含水区范围大于未接种蚯蚓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与>0.25 mm的大团聚体、SOC含量、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0.053~0.25 mm、<0.053 mm的土壤团聚体、pH值、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可见,秸秆还田与蚯蚓活动有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扩大深层高含水区,提高土壤蓄水能力,进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移 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 蚯蚓活动
下载PDF
改进整数线性规划法的农机配备研究
5
作者 胥备 刘元义 +3 位作者 于圣洁 陶丽欢 唐小涵 郭孝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1,共9页
山东省小麦玉米规模化轮作生产下机械效能未充分发挥,存在动力机械与机具配套比低、农机动力与资金浪费问题,主流的整数线性规划农机配备法不适配山东省中小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调研后,对小面... 山东省小麦玉米规模化轮作生产下机械效能未充分发挥,存在动力机械与机具配套比低、农机动力与资金浪费问题,主流的整数线性规划农机配备法不适配山东省中小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调研后,对小面积耕作时农机配备模型采用增设租赁农机服务进行改进。通过验证计算,模型优化后年成本为47 922元,相比未优化前模型成本210 392元下降77.22%;农业机械的配备量下降6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全程机械化 技术模式 优化配备 农机服务
下载PDF
汉中粮菜轮作发展模式现状及对策
6
作者 薛莲 刘勇 +6 位作者 何忠军 荆丹 吴建静 陈永刚 牛娜 魏芳勤 顾朝军 《长江蔬菜》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粮菜轮作模式既稳定粮食安全生产,又保障“菜篮子”供给,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汉中市粮菜轮作规模逐年扩增,轮作模式日益丰富。现有轮作模式以水稻—大蒜、水稻—松花菜、玉米—花椰菜等一年两茬模式为主。通过实地调... 粮菜轮作模式既稳定粮食安全生产,又保障“菜篮子”供给,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汉中市粮菜轮作规模逐年扩增,轮作模式日益丰富。现有轮作模式以水稻—大蒜、水稻—松花菜、玉米—花椰菜等一年两茬模式为主。通过实地调查、填写问卷及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汉中市粮菜轮作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探索粮菜轮作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旨在为汉中市粮菜轮作模式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菜轮作 品种 模式 水稻 玉米 菜花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技术应用
7
作者 张尊福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6期81-83,共3页
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农机化操作优化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确保在不同季节和作物生长周期中,各项农业活动能够高效衔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精度和时效性。此技术不仅关注单一作物的高产栽培,更强调作... 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农机化操作优化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确保在不同季节和作物生长周期中,各项农业活动能够高效衔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精度和时效性。此技术不仅关注单一作物的高产栽培,更强调作物间的互补与综合平衡,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标。通过合理安排播期、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精准施肥灌溉以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控等措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资源,如光、热、水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阐述小麦玉米轮作农机化技术应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小麦玉米轮作农机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技术优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轮作 机械化技术 应用
下载PDF
玉豆轮作下黑土区轮耕模式对土壤坚实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英 杨森 +3 位作者 乔金友 刘自广 何鑫淼 陈海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9,共10页
土壤轮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促进增产增收。为探寻适宜东北黑土区玉豆轮作田长期生产轮耕模式,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设置4种轮耕模式:翻耕/深松/翻耕(PSP)、旋耕/深松/旋耕(RSR)、免耕/深松/免耕(NSN)、... 土壤轮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促进增产增收。为探寻适宜东北黑土区玉豆轮作田长期生产轮耕模式,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设置4种轮耕模式:翻耕/深松/翻耕(PSP)、旋耕/深松/旋耕(RSR)、免耕/深松/免耕(NSN)、免耕覆秸/深松/免耕覆秸(SSS)(均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处理)。分析不同轮耕模式对土壤坚实度、玉米各时期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SSS轮耕模式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0~80 cm土层土壤坚实度低于其他处理13.4%~22.3%,且各土层之间变化较为平缓。②SSS轮耕处理下,玉米在中、后期生长最优,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7.1%~11.3%,茎粗显著高于PSP、RSR处理10.3%、11.6%。③SSS轮耕处理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平均产量高达11033.45 kg·hm^(-2)。综上,从黑土资源长期保护角度考虑,SSS轮耕模式为适宜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田最佳轮耕模式,可为东北黑土垄作区蓄水保墒耕作技术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耕 黑土区 土壤坚实度 玉米产量 玉米/大豆轮作
下载PDF
基于YOLO v5-OBB与CT的浸种玉米胚乳裂纹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宋怀波 焦义涛 +2 位作者 华志新 李嵘 许兴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401,439,共9页
浸种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播前增种技术,对浸种过程中裂纹的高效检测是分析玉米胚乳裂纹变化规律的基础,是优良品种性状选育的关键之一,尚存在内部胚乳裂纹不可见、自动化检测程度不高等困难。基于CT扫描技术,在YOLO v5n检测网络的基础上... 浸种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播前增种技术,对浸种过程中裂纹的高效检测是分析玉米胚乳裂纹变化规律的基础,是优良品种性状选育的关键之一,尚存在内部胚乳裂纹不可见、自动化检测程度不高等困难。基于CT扫描技术,在YOLO v5n检测网络的基础上,设计了YOLO v5-OBB旋转目标检测网络,其中OBB为有向目标边框,该网络使用旋转矩形框代替普通矩形框,并在Backbone部分加入位置注意力模块(CA),同时采用倾斜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kew-NMS)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得到最终预测框,以此实现长宽比大、方向不一的玉米胚乳裂纹检测。经过300次迭代训练,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精确率P为94.2%,召回率R为81.7%,平均精度(AP)为88.2%,模型内存占用量为4.21 MB,单幅图像平均检测时间为0.01 s,与SASM、S2A-Net和ReDet旋转目标检测网络相比,AP分别提高15.0、16.9、7.0个百分点,单幅图像平均检测时间分别减少0.19、0.22、0.46 s,同时YOLO v5-OBB模型内存占用量分别为SASM、S2A-Net和ReDet模型的1.50%、1.43%和1.73%,与采用水平矩形框标注的YOLO v5网络相比,AP提高0.6个百分点,模型大小减小0.19 MB,单幅图像平均检测时间不变,两者均为0.01 s。将YOLO v5-OBB网络获取裂纹目标框坐标信息后得到的裂纹长度与在DragonflyEZ软件中得到的裂纹真实长度相比,两者绝对误差为0.04 mm,相对误差为0.93%。对不同CT灰度分布情况下玉米胚乳裂纹检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较小灰度、较大灰度、混合灰度3种玉米胚乳裂纹图像的P分别为100%、100%、93.3%,R分别为100%、82.4%和79.8%,AP分别为99.5%、91.2%和86.8%。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能有效实现玉米胚乳裂纹的检测,同时模型鲁棒性高,内存占用量小,可为玉米浸种过程胚乳裂纹的自动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乳裂纹 YOLO v5 CT扫描 旋转目标检测 机器视觉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田间杂草分布与防除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洪武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7期88-90,共3页
[目的]为了高效防除轮作条件下的农田杂草,该文研究了轮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的分布。[方法]通过2年对黑龙江萝北县的2块玉米-大豆、大豆-玉米轮作地块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同一村落不同地块间杂草种类不同,但各地块均是稗草为发生基数最多... [目的]为了高效防除轮作条件下的农田杂草,该文研究了轮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的分布。[方法]通过2年对黑龙江萝北县的2块玉米-大豆、大豆-玉米轮作地块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同一村落不同地块间杂草种类不同,但各地块均是稗草为发生基数最多的杂草,同时发现,大豆地轮作为玉米地,除个别难防杂草外,杂草的发生多数会减轻;玉米地轮作为大豆田,阔叶杂草明显减少,稗草及问荆有所增加,其他杂草变化不大。鸭跖草、藜和问荆均是相对难防的田间杂草。[结论]防治措施如下:首先土壤封闭处理,用二元复配制剂(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噻酚磺隆或异辛酯)、或者三元复配制剂(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噻酚磺隆+异辛酯)、或者采用乙二嗪复配制剂;其次苗后茎叶处理,大豆田用异噁草松+烯草酮+氟磺胺草醚于大豆2~3片复叶期进行处理,玉米田用烟嘧莠或烟硝莠进行茎叶处理。进一步防除鸭跖草,可用氯酯磺草胺+氟磺胺草醚进行叶面处理。在问荆已出苗、大豆未出苗时用草甘膦防除问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北县 大豆田杂草 玉米田杂草 轮作 防除
下载PDF
弱光性对玉米间作下春大豆表型及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连金番 赵志刚 +3 位作者 姬月梅 罗瑞萍 葛玉萍 李强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第2期5-10,共6页
发掘耐荫大豆种质资源及指导耐荫性大豆品种(系)育种研究,设置自然荫蔽弱光条件下玉米与大豆间作试验,对宁夏灌区15份春大豆品种(系)进行耐荫性筛选研究,分析大豆表型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春大豆品种(系)的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分... 发掘耐荫大豆种质资源及指导耐荫性大豆品种(系)育种研究,设置自然荫蔽弱光条件下玉米与大豆间作试验,对宁夏灌区15份春大豆品种(系)进行耐荫性筛选研究,分析大豆表型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春大豆品种(系)的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7.1%、35.4%;主茎节数、节间长度、荚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0.0%、8.5%、8.0%。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单株产量与株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结荚初期(R3-R4)茎叶鲜重呈负相关,说明株高在适宜范围内,大豆产量随着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荚粒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大豆籽粒变小、百粒重下降,结荚初期(R3-R4)茎叶茂盛也会影响大豆产量。PCA分析表明,大豆品种(系)的多样性表现明显,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6%。聚类分析表明,15份春大豆品种(系)可以聚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的Ⅱ-Ⅰ亚群的4个品种(系),虽然植株偏高,但是单株粒数较多、单株产量较高,生产上可以通过肥水管控、化控等技术措施,控制大豆植株旺长,保证较多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增加百粒重,提高单株产量;第Ⅲ类群和第Ⅳ类群结荚初期茎叶鲜重较高,为153.0~191.6 g,建议该类群大豆品种(系)与青贮玉米间作,收获青贮饲料,增加蛋白质含量,提升青贮饲料品质。建议通过“株高因子、荚粒因子、分枝因子、茎叶鲜重因子”特征值选择适合间作套种的春大豆品种(系),增加大豆产量;不能直接在生产上应用的优异性状种质,可以作为亲本材料进行间接利用,以培育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中间材料或新品种(系)。针对不同类群大豆品种(系)特点,通过肥水管控、化控及不同种植方式等措施来提高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性 玉米-大豆间作 春大豆 表型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施加钝化剂及叶面肥对大田小麦-玉米轮作Cd吸收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阳 李撑娟 +5 位作者 王辉 代允超 孙本华 张东明 王晓晶 吕家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9-326,共8页
为研究施加钝化剂、叶面肥对大田小麦-玉米轮作Cd吸收转运的影响,实现安全利用类耕地农作物的安全生产,通过大田轮作试验的方式,选用小麦秸秆生物炭、钙镁磷肥为土壤钝化剂,叶面硒肥为叶面阻隔剂,在田间共设置6个处理:小麦和玉米常规种... 为研究施加钝化剂、叶面肥对大田小麦-玉米轮作Cd吸收转运的影响,实现安全利用类耕地农作物的安全生产,通过大田轮作试验的方式,选用小麦秸秆生物炭、钙镁磷肥为土壤钝化剂,叶面硒肥为叶面阻隔剂,在田间共设置6个处理:小麦和玉米常规种植(CK)、基施生物炭(B)、基施钙镁磷肥(P)、叶面喷施硒肥(F)、叶面喷施硒肥的同时基施生物炭(BF)、叶面喷施硒肥的同时基施钙镁磷肥(PF)。小麦和玉米成熟后对其籽粒、秸秆、根系3部分的Cd含量进行检测,并对耕地土壤的pH值、有效态Cd、全量C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小麦和玉米各处理土壤pH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B处理和BF处理会显著提升土壤pH值;小麦和玉米各处理土壤中全量Cd无明显变化;P处理和PF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CK处理相比,各处理农作物籽粒中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叶面阻隔联合土壤钝化技术(BF、PF)的效果更好。较CK处理,PF处理小麦和玉米籽粒Cd含量下降最明显,降幅分别为39.91%、43.51%,BF处理小麦和玉米籽粒Cd含量分别下降了22.58%、33.53%,F、B处理和P处理变化较小,降低效果表现为B处理<F处理<P处理。较CK处理,PF处理小麦和玉米秸秆到籽粒的Cd转运系数分别下降了38.81%、38.40%,而B处理小麦和玉米秸秆到籽粒的Cd转运系数仅分别下降了13.37%、17.52%。研究表明,叶面阻隔联合土壤钝化技术,尤其是叶面喷施硒肥联合基施钙镁磷肥能更有效地降低Cd向小麦和玉米籽粒的吸收转运,该技术可在中轻度Cd污染的小麦-玉米轮作区农田土壤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 小麦玉米轮作 中轻度Cd污染 安全利用 吸收转运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配合深松对农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可艳军 张雨萌 +3 位作者 郭艳杰 张丽娟 张子涛 吉艳芝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6,共10页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配合深松对农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裂区设计,冬小麦季设置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氮0%(M0)、10%(M1)、20%(M2)3个主区,夏玉米季设置传统耕作(P)和深松耕作(S)2个副区,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量...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配合深松对农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裂区设计,冬小麦季设置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氮0%(M0)、10%(M1)、20%(M2)3个主区,夏玉米季设置传统耕作(P)和深松耕作(S)2个副区,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量与作物产量等。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M0P)相比,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氮10%、20%配合深松的土壤容重分别降低8.03%和6.57%,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提高46.12%和28.01%;pH由8.17降到7.94和8.00;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生物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深松耕作对土壤养分提升效果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量在小麦季分别增加15.77%和17.28%,夏玉米季分别提高66.49%和55.30%;作物总产量分别达到39256和36618 kg·hm^(-2),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13.20%和10.46%。综上所述,冬小麦季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氮10%~20%配合夏玉米季深松播种,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微生物量,提高作物产量,可作为改良华北平原农田土壤肥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深松 土壤肥力 产量 小麦-玉米轮作
下载PDF
基于分子筛催化剂的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催化共热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堂磊 雷廷宙 +2 位作者 杨延涛 刘鹏 张橹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0-40,共11页
采用双金属(Zn,Al)改性MCM-41催化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共热解制备芳香烃,并基于旋转床反应器研究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催化共热解的产物分布。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添加对热解产物的分布影响显著,在质量分数为1%的Zn和3%的Al共改性MCM-41的催化作... 采用双金属(Zn,Al)改性MCM-41催化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共热解制备芳香烃,并基于旋转床反应器研究玉米秸秆与聚丙烯催化共热解的产物分布。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添加对热解产物的分布影响显著,在质量分数为1%的Zn和3%的Al共改性MCM-41的催化作用下,芳香烃(24.31%)含量最高,含氧化合物(12.37%)含量最低。旋转床催化共热解实验中,随着反应温度(500~800℃)的增加,生物油的产率逐渐下降,生物油中烯烃和含氧化合物含量的下降使得芳香烃的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催化剂添加量(1∶0~1∶10)的增加,生物油的产率逐渐减少。热解油中芳香烃的含量显著增加,烯烃和含氧化合物的含量下降。随着转速(0~20 r/min)的增加,生物油的产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生物油中芳香烃、烯烃和含氧化合物含量的最值均在15 r/min时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聚丙烯 催化共热解 产物分布 旋转床反应器
下载PDF
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陈方可 张世文 +2 位作者 梁玉伟 王维瑞 张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31-2639,共9页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的影响及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堆肥过程与施肥过程相结合,通过2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K-H,对照)。腐熟度70%有机肥(GI70)、腐熟度100%有机肥(GI100)...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的影响及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堆肥过程与施肥过程相结合,通过2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K-H,对照)。腐熟度70%有机肥(GI70)、腐熟度100%有机肥(GI100)共3个处理,测定堆肥完成后不同腐熟度有机肥的养分差异,对施用有机肥后麦玉两季轮作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小麦、玉米产量进行测定,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明确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堆肥结束时,与有机肥GI70处理相比,有机肥GI100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水率显著高于前者(P<0.05),GI100有机质含量为GI70的2.90倍,GI100全氮含量为GI70处理的1.37倍,GI100全钾含量为GI70的1.77倍,GI100处理含水率为GI70处理的1.68倍,且有机肥GI00处理比有机肥GI70处理的清洁度更好。小麦第1季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均高于CK-H处理,玉米第1季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均高于CK-H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第1季小麦、玉米收获期呈下降趋势;小麦、玉米第2季收获期类似,有机肥处理组均高于CK-H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低于CK-H处理。小麦-玉米轮作第1年,GI100、GI70处理小麦分别增产17.00%、9.90%,玉米分别增产11.97%、1.41%。小麦-玉米轮作第2年,小麦季GI100、GI70处理产量分别增产12.89%、9.59%,玉米季GI100、GI70处理产量分别增产19.44%、17.17%。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有机肥的肥力指标、技术指标、重金属含量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作物产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5(0.94)、0.13(0.40)、-0.32(-0.61)。【结论】施用较高腐熟度的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玉米产量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机肥的肥力指标、技术指标、重金属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可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熟度 麦玉轮作 土壤肥力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土壤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倩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土壤结构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耕作措施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土壤结构和玉米产量。通过介绍土壤结构的形成机制,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如保护性耕作、旋耕、深松等)对土壤...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土壤结构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耕作措施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土壤结构和玉米产量。通过介绍土壤结构的形成机制,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如保护性耕作、旋耕、深松等)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通过综合采用多种耕作措施和肥料改良土壤结构以提高玉米产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结构 耕作措施 保护性耕作 旋耕
下载PDF
钟山县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轮作芥菜栽培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章敏 唐和良 +3 位作者 嵇迎燕 莫钟敏 黄应宗 何军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5期17-20,51,共5页
经过在钟山县多年的探索应用,发现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轮作芥菜栽培模式能够实现周年轮作生产,单位面积年总产值比单种某一作物有显著的提高,经济收益好。结合生产实践,从茬口安排、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轮作芥菜栽培技术... 经过在钟山县多年的探索应用,发现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轮作芥菜栽培模式能够实现周年轮作生产,单位面积年总产值比单种某一作物有显著的提高,经济收益好。结合生产实践,从茬口安排、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轮作芥菜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适度规模推广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轮作芥菜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 轮作芥菜 栽培模式
下载PDF
甜玉米—杂交稻—紫云英生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胜梁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2期37-40,共4页
为提高种粮经济效益、提升耕地地力水平,采用水旱轮作、冬种紫云英的生态栽培模式,达到粮食产量高、品质好,生态效益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介绍了明溪县甜玉米-杂交稻-紫云英的生态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
关键词 甜玉米-杂交稻-紫云英 高产高效 水旱轮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Nutrien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on Crop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小玲 贾良良 +3 位作者 韩宝文 李春杰 刘文菊 刘孟朝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674-1679,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iddle and low yielding fields fertility and farmland productivity. [Metho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iddle and low yielding fields fertility and farmland productivity. [Metho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cluding nutrien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on crop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Result] The crop yiel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system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farmer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practice. After five crop seasons experiment,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system increased 2.72-3.01 g/kg, and tha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creased 0.12-0.16 g/kg, the soil Olsen-P increased 5.2 mg/kg and the soil available K (NH4OAC-K) increased about 37.8 mg/kg. [Conclusion] Considering the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comprehensively,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rop yield and improve th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ent management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oil fertility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mode
下载PDF
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微生物数量及自毒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尹国丽 蔡卓山 +3 位作者 陶茸 吴芳 陈建纲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0,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微生物及自毒物质的影响,以轮作5年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地为试验材料,研究紫花苜蓿与小麦和玉米在不同轮作处理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自毒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微生物及自毒物质的影响,以轮作5年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地为试验材料,研究紫花苜蓿与小麦和玉米在不同轮作处理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自毒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紫花苜蓿与玉米和小麦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的消耗增加。轮作玉米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的消耗量显著高于轮作小麦(P<0.05)。2)紫花苜蓿轮作玉米、小麦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且增量大小顺序为5年紫花苜蓿-2年小麦>5年紫花苜蓿-1年小麦>5年紫花苜蓿-2年玉米>5年紫花苜蓿-1年玉米;真菌数量下降,轮作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了48.96%、65.19%、66.72%、74.91%(P<0.05)。3)紫花苜蓿轮作玉米和小麦后,土壤主要自毒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含量均降低,轮作玉米和小麦后自毒物质总量在第1年较CK显著降低17.90%和27.50%(P<0.05),且轮作小麦第2年比第1年降低24.20%。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玉米、小麦轮作能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组成,降低自毒物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而土壤养分缺乏并不是引起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在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的草田轮作中,以紫花苜蓿-小麦轮作为宜,且轮作2年小麦对土壤的解毒效果更为明显,应避免紫花苜蓿-玉米轮作,以维持农田肥力平衡。通过典型性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自毒物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对自毒物质总含量影响最大,放线菌数量和自毒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玉米轮作 紫花苜蓿-小麦轮作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土壤自毒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