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特异性脑白质纤维束改变-基于白质骨架的弥散定量分析
1
作者 郑卫敏 王玲 +3 位作者 杨贝宁 李坤成 卢洁 陈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F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特异性改变。方法 选取25例儿童SCIWOFD患者(SCIWOFD组)及2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利用基于白质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 目的 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F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特异性改变。方法 选取25例儿童SCIWOFD患者(SCIWOFD组)及2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利用基于白质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BSS)分析两组之间脑白质纤维束的差异,并进一步量化分析儿童SCIWOF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利用TBSS进行儿童SCIWOF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HCs相比,儿童SCIWOFD患者右侧上纵束、左侧胼胝体压部和右侧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显著增加,平均扩散率(MD)、纵向弥散率(RD)显著减低,未发现DTI相关指标与感觉运动评分、患者年龄、病程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使用右侧上纵束的FA值作为两组样本的分类指标时,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903。结论 儿童SCIWOFD患者存在显著的脑白质纤维束改变,同时TBSS作为儿童SCIWOFD筛查工具具有一定的潜力,并为未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基于白质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 脑白质纤维束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T1加权图像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
2
作者 焦瑞柯 张小凤 叶初阳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3-873,共11页
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通过识别连接不同脑区的白质通路,为脑连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神经通路参考信息。然而,传统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主要依赖于弥散磁共振图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由于获取弥散磁共振图像比较耗... 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通过识别连接不同脑区的白质通路,为脑连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神经通路参考信息。然而,传统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主要依赖于弥散磁共振图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由于获取弥散磁共振图像比较耗时,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1加权图像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通过计算T1加权图像的结构张量来提示可能的纤维走向,进而提高白质纤维束的分割精度。此外,本文在模型训练期间引入弥散磁共振图像的特权信息来指导模型学习,从而提升白质束分割模型性能,具有挑战性的束分割效果提升明显,其中左穹窿(Left fornix,FX_left)的Dice得分提高了5%,右穹窿(Right fornix,FX_right)的Dice得分提高了6%。。本研究弥补了在缺少弥散磁共振图像的场景下无法进行神经通路分析的不足,扩展了神经通路分析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分割 白质纤维束 特权信息 T1加权图像 弥散磁共振图像
下载PDF
DTI联合DTT检测的患侧FA值下降百分比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病程的评估价值及白质纤维束分级与NIHSS评分相关性
3
作者 王凯 张贵兴 +1 位作者 黄叶明 冯冲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4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成像(DTI)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T)检测的患侧FA值下降百分比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病程的评估价值及白质纤维束分级与NIHSS评分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死...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成像(DTI)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T)检测的患侧FA值下降百分比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病程的评估价值及白质纤维束分级与NIHSS评分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DTT检查。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3 d)、亚急性期组(4 d~3周)、慢性期组(>3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分析DTI联合DTT检测结果的患侧FA值下降百分比和白质纤维束分级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病程和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DTI联合DTT测出86个病灶,其中脑叶白质30个,基底节区34个,丘脑6个,放射冠区10个,半卵圆中心6个;慢性期组的患侧部分各向异性(FA)值、患侧FA值下降百分比均高于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患者,亚急性期的患侧FA值下降百分比高于急性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患侧FA值下降百分比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病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白质纤维束分级3级和2级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1级患者,且3级患者高于2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白质纤维束分级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DTI联合DTT可以有效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程及预后,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 部分各向异性 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附78例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邹元杰 刘宏毅 +3 位作者 常义 张锐 杨坤 刘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00-203,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肿瘤微侵袭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脑肿瘤采用DTI成像技术,在手术前获得脑白质纤维束图像,了解脑肿瘤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制定手术计划。其中脑胶质瘤56例,脑膜瘤15例,脑转移瘤5例,...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肿瘤微侵袭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脑肿瘤采用DTI成像技术,在手术前获得脑白质纤维束图像,了解脑肿瘤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制定手术计划。其中脑胶质瘤56例,脑膜瘤15例,脑转移瘤5例,恶性淋巴瘤2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53例实施术中神经导航,其中13例行MR+DTI影像融合导航。结果DTI显示脑白质纤维束受脑肿瘤占位效应、浸润和瘤周水肿等影响,而表现为移位、融合和破坏三种形式,可合并两种或三种形式存在。本组脑肿瘤累及白质纤维束受累区域为胼胝体区42例(单纯移位16例,融合15例,破坏11例);锥体束27例(单纯移位14例,融合8例,破坏5例);视放射9例(均为单纯移位)。脑白质纤维束受累体征术后改善或转阴性31例,无改变28例,新增或加重19例(其中脑肿瘤大部切除后伴发瘤周显著水肿12例,瘤床渗血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评定脑肿瘤与DTI之间关系对术前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决定切除范围和指导手术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神经导航为脑肿瘤手术中保护脑白质纤维束提供了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白质纤维束 脑肿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基于DTI技术的急性中风患者缺血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烁慧 詹松华 +2 位作者 陆方 李晨 林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27-733,共7页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预测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材料与方法 40例临床诊断并经磁共振扫描证实有单侧急性脑白质梗塞并有运动功能...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预测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材料与方法 40例临床诊断并经磁共振扫描证实有单侧急性脑白质梗塞并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行DTI检查后,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行常规MRI和DTI检查,获得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于缺血白质区域和对侧同名纤维束镜像区域取感兴趣区,测量FA值、ADC值后计算比值(r FA和r ADC)以及梗塞体积,观察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中风评分(NIHSS)的相关性。其中32名1年后随访到的患者,根据其运动力指数(MI),分成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运用r FA和r ADC判断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r FA、r ADC和梗塞体积于首诊、治疗1个月末、2个月末和3个月末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13.84,P=0.00,F=64.57,P=0.00和F=37.41,P=0.00)。首诊和1个月末r FA与NIHSS评分显著负相关(r=-0.59,t=-4.59,P=0.00和r=-0.34,t=-2.27,P=0.02);首诊r ADC与NIHSS评分显著负相关(r=-0.44,t=-3.04,P=0.00),1个月末、2个月末、3个月末r ADC与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r=0.28,t=1.83,P=0.04;r=0.39,t=2.69,P=0.00;r=0.63,t=4.99,P=0.00)。1月个末、2个月末、3个月末梗塞体积与N I H S S评分显著正相关(r=0.4 0,t=2.73,P=0.01;r=0.44,t=3.05,P=0.00;r=0.32,t=2.13,P=0.0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首诊r FA和3个月末r ADC与患者1年后的MI有显著相关性(t=2.95,P=0.00和t=2.75,P=0.01),3个月末r ADC的ROC曲线峰下面积为0.905。结论DTI技术能显示急性脑缺血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损伤治疗后的演变,其测定参数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3个月末ADC值或可用于预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中风 脑缺血 脑白质病 白质纤维束损伤
下载PDF
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其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邢海芳 李少武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4期637-640,共4页
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创性显示和分析白质束的新技术 ,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颅内肿瘤的研究 ,它可以观察白质束受肿瘤破坏的异常表现 ,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 ,指导手术计划的制定。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图像显示技... 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创性显示和分析白质束的新技术 ,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颅内肿瘤的研究 ,它可以观察白质束受肿瘤破坏的异常表现 ,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 ,指导手术计划的制定。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图像显示技术及其在颅内肿瘤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 颅内肿瘤 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基于3.0T磁共振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艳菊 卓丽华 +2 位作者 李经国 邹兴雄 王艳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56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0... 目的探究基于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56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0T磁共振DTI检查,观察两组认知功能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PANSS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脑区主要在胼胝体底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束及右上放射冠,且FA值高于对照组的脑区,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脑白质胼胝体体部FA值与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扣带束FA值与阴性症状FA值呈正相关(P<0.05),右上放射冠与一般病理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3.0T磁共振DTI检查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异常,同时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异常容易引起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DTI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脑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参考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媛 刘建刚 张世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行头部DTI检查,立体显示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术前评估,设计手术入路,对所有病例行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脑肿瘤中累及脑白...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行头部DTI检查,立体显示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术前评估,设计手术入路,对所有病例行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脑肿瘤中累及脑白质纤维束区域主要位于锥体束和内囊,其中脑白质纤维束破坏13例,移位12例。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14例,无手术死亡。术前存在脑白质纤维束受累所致的神经功能阳性体征者术后改善13例,无变化者10例,加重2例。结论 DTI能够清晰显示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累及关系,对神经外科优化手术设计、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和评估术后神经功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 脑肿瘤 功能区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邓国军 李东海 +1 位作者 陈桂美 肖香佐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肿瘤邻近区白质纤维束和其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AD...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肿瘤邻近区白质纤维束和其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ADC值。结果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区、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区之间FA、ADC均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对为深部脑肿瘤的治疗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纤维束 脑肿瘤
下载PDF
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管红梅 王德杭 +1 位作者 杨亚芳 田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909-912,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颈髓的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颈髓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1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建FA图,在颈...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颈髓的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颈髓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1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建FA图,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FA值。利用日本东京大学Masutani开发的DTVⅡ和VolumeOne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颈髓平均FA值0.6583±0.0737,所有FA图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大部分主要的纤维束。结论:DTI有效地显示颈髓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及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和走向,对颈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正常大脑白质纤维束构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建波 刘起旺 +2 位作者 彭琨 沈伟 冯艳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脑内各部位各向异性程度及正常白质纤维束构象特征。方法对2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及DTI序列检查,重建FA图及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分别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大脑脚层面测量主要白质束...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脑内各部位各向异性程度及正常白质纤维束构象特征。方法对2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及DTI序列检查,重建FA图及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分别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大脑脚层面测量主要白质束的FA值。结果DTI显示灰质与白质区各向异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亦不相同,且左右两侧基本对称,重建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可显示白质内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分布,为了解脑功能与白质通路间关系提供了有力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磁共振DTI及DTT在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海滨 陈文辉 +2 位作者 乔松 许琦 赵国库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为脑梗死后患侧肌力恢复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53例脑梗死患者按不同发病时期分为4组,行常规MRI及DTI...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为脑梗死后患侧肌力恢复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53例脑梗死患者按不同发病时期分为4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对比测量梗死侧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系数(FA)值,并观察梗死灶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按照皮质脊髓束(CST)移位、连续性及破坏程度在DTT图像上的表现分为3级。结果:超急性期梗死侧FA值(0.35±0.04)与健侧(0.37±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梗死侧FA值分别为0.17±0.07、0.14±0.06和0.09±0.05,分别低于健侧相应部位的FA值(分别为0.39±0.08、0.36±0.08和0.33±0.0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肌力改变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76,P<0.05),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可以通过重建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结论:DTI及DTT技术能较好的评价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DTI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但常规MR阴性儿童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庆华 邹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0-13,26,共5页
目的探讨DTI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但常规MR阴性儿童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高度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但常规MRI阴性的56例患儿及5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进行DTI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组病变区内DTI的四个参数值;并... 目的探讨DTI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但常规MR阴性儿童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高度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但常规MRI阴性的56例患儿及5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进行DTI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组病变区内DTI的四个参数值;并且评估DTI四个参数图对病变的发现能力。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处理。结果 56例患儿组在FA图上发现病变有38例,RA图上36例,1-VR图上30例,ADC图上23例。病变主要位于侧脑室旁的额叶和顶叶白质区,较对照组感兴趣区内RA、FA、1-VR均值均有显著差异,在顶叶区ADC值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而在额叶区无统计学差异。纤维束跟踪显示病灶区纤维数目变少,连续性欠佳或变短、变小。FA、RA图对病变的发现能力高于ADC图,而FA、RA、1-VR图三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结论 DTI能够敏感发现儿童脑白质病变,临床上对于怀疑有中枢神经病变但常规MRI阴性患儿应建议进一步行DT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白质病变 纤维束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评估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晓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38-539,共2页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成像,对大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几何结构进行研究,重建脑部白质神经连接,可直观地显示脑内病变对白质纤维形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对DTI...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成像,对大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几何结构进行研究,重建脑部白质神经连接,可直观地显示脑内病变对白质纤维形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对DTI在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卒中 白质纤维束 损伤 临床预后 综述
下载PDF
A Fiber Tractography Study of Social-Emotional Related Fiber Trac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被引量:5
15
作者 Yun Li Hui Fang +7 位作者 Wenming Zheng Lu Qian Yunhua Xiao Qiaorong Wu Chen Chang Chaoyong Xiao Kangkang Chu Xiaoyan Ke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22-730,共9页
The symptom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have been hypothesized to be caused by changes in brain connectivity. From the clinical perspective, the‘‘disconnectivity'' hypothesis has been used to explain chara... The symptom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have been hypothesized to be caused by changes in brain connectivity. From the clinical perspective, the‘‘disconnectivity'' hypothesis has been used to explain characteristic impairments in ‘‘socio-emotional'' function.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facial emotional recognition(FER) feature and the integrity of socialemotional-related white-matter tract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high-functioning ASD(HFA) and their typically developing(TD) counterpar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was explored to find out if impairment of the white-matter tracts is the neural basis of social-emotional disorders. Compared with the TD group,FER was significantly impaired and the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 of the right cingulate fasciculus was increased in the HFA group(P / 0.01). In conclusion, the FER func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HFA was impair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ingulate fasciculus had abnorm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Facial emotional recognition Social-emotional related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tractography
原文传递
额顶叶占位性病变对脑运动功能影响的DTI研究
16
作者 谢兵 肖红 +5 位作者 王健 邱明国 李传明 张久权 周扬 张绍祥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8期803-806,共4页
目的:利用DTI脑白质束的FA图和白质束纤维追踪图,评估额顶叶占位病变影响下脑对指运动功能区形态及功能改变的特征。方法:病变组为20例连续搜集观察的神经外科术前检查的额顶叶占位病变患者,另选20例健康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iemen... 目的:利用DTI脑白质束的FA图和白质束纤维追踪图,评估额顶叶占位病变影响下脑对指运动功能区形态及功能改变的特征。方法:病变组为20例连续搜集观察的神经外科术前检查的额顶叶占位病变患者,另选20例健康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仪进行扫描,包括常规MRI和DTI。数据后处理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编写的DTI-Studio Version2.02软件处理DTI数据。结果:病变组20例中最后诊断为肿瘤的15例,炎症4例,血管畸形1例。在DTI的FA图中测量两组实验对象颅内相关脑组织区域的平均FA值,显示15例肿瘤病灶区域的FA值与对照组及其自身对侧比较有降低,1例血管畸形伴化脓性感染患者FA值升高。在DTI三维白质束纤维示踪图中显示额顶叶肿瘤患者皮质脊髓束受病灶压迫而移位、中断或破坏。结论: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活体复杂的白质纤维束结构的显示,在临床应用中DTI技术可以用于评价肿瘤与邻近白质纤维的空间解剖关系、白质纤维的受累情况,为临床病情评估和外科手术入路计划提供有效帮助,对评价术后的功能恢复潜力也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肿瘤 白质束纤维
下载PDF
颅内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DTI研究
17
作者 荆利娜 董光 +3 位作者 全世杰 孟凡莲 于秀荣 耿海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颅内肿瘤与邻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方法对60例颅内肿瘤(脑膜瘤20例、胶质瘤20例、转移瘤20例)进行常规MR检查及DTI检查,使用纤维束跟踪软件重建得到病灶周围纤维束,判断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颅内肿瘤与邻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方法对60例颅内肿瘤(脑膜瘤20例、胶质瘤20例、转移瘤20例)进行常规MR检查及DTI检查,使用纤维束跟踪软件重建得到病灶周围纤维束,判断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白质纤维束与肿瘤的空间关系分为:脑膜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12例,水肿5例,水肿移位3例;胶质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8例,水肿3例,水肿移位1例,破坏浸润8例;转移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7例,水肿9例,水肿移位4例。结论肿瘤对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影响分为4种基本类型:破坏、浸润、水肿、移位。其中破坏浸润多见于高级别胶质瘤,水肿见于各种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移位多见于脑膜瘤、转移瘤和低级别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基于DTI技术的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白质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亚平 史勇红 +1 位作者 刘桂雪 李文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5,共7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45岁,34例;第三组46~60...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45岁,34例;第三组46~60岁,24例;第四组61~75岁,22例;第五组76~90岁,25例),行3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获取脑T1和DTI图像。所有DTI数据经DTI Studio软件预处理并追踪得到脑白质纤维束,手工设置三个感兴趣区,即胼胝体、扣带回和中脑,统计各区的纤维束密度(fiber tract density,FD),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了三个感兴趣区的纤维束走行,其中胼胝体区纤维束成辐射状分布,走行有向前、后、左、右方向;扣带回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前、后方向;中脑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上、下方向,追踪结果分别与它们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相一致。对三个区的纤维束密度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1)胼胝体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胼胝体区纤维束密度逐渐降低。(2)扣带回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一组的左、右侧扣带回F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相互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得到,左侧扣带回区FD随年龄增长的下降趋势大于右侧。(3)中脑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胼胝体、扣带回区内FD明显降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量化指标FD可以用来了解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纤维束追踪 纤维束密度 年龄 成人
下载PDF
MUSE技术在改善脑胶质瘤扩散张量成像质量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阳 赵澄 +4 位作者 李琼阁 齐志刚 张苗 吴涛 卢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元灵敏度编码技术的扩散张量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USE DTI)技术在改善颅内胶质瘤周边区域图像质量、精确显示瘤周白质纤维束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6... 目的探讨基于多元灵敏度编码技术的扩散张量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USE DTI)技术在改善颅内胶质瘤周边区域图像质量、精确显示瘤周白质纤维束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宣武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脑胶质瘤的患者21名,分别进行MUSE DTI序列和基于单次激发的平面回波成像的扩散张量成像(single shot echo planner imag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SS-EPI DTI)的常规序列扫描,并且对两组DTI图像进行全脑白质纤维束追踪重建。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MUSE DTI和SS-EPI DTI扫描的胶质瘤周边区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评价,包括图像清晰度、畸变程度、磁敏感伪影、重建后的白质纤维束走形方向与结构像是否一致,定量测量肿瘤周边区域的信噪比和纤维束密度值(fiber density index,FDi)。两组图像的质量综合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胶质瘤周边区域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以及FDi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USE DTI组和SS-EPI DTI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4,5)、3(2,3)[M(P25,P75),Z=0.87,P<0.01];胶质瘤周边区域的SNR为65.43±32.91、23.41±21.21(P<0.01);FDi值为0.83±0.87、0.68±0.71(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综合评分、肿瘤周边区域的SNR和FDi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USE DTI技术能够改善脑胶质瘤周边区域的图像质量,提高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可视化精确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精准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白质纤维束 纤维束密度 多元灵敏度编码技术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脑中央核心区白质纤维束解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楠 高艳 +5 位作者 刘丽 庞志成 贾志刚 景朋 胡艳龙 黄庆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采用Klingler纤维解剖技术显露大脑中央核心区白质纤维结构,对其进行系统性描述并测量相关结构。方法采用Klingler纤维解剖技术对8例(16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解剖,对大脑中央核心区白质纤维束进行逐层分离,观察其走行特点、与周围结... 目的采用Klingler纤维解剖技术显露大脑中央核心区白质纤维结构,对其进行系统性描述并测量相关结构。方法采用Klingler纤维解剖技术对8例(16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解剖,对大脑中央核心区白质纤维束进行逐层分离,观察其走行特点、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并进行相应数据测量。结果采用Klingler纤维解剖技术可清晰显示大脑中央核心区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及其位置,最外囊、外囊与屏状核的相对关系,外囊、内囊与壳核的相对关系。经测量,胼胝体的平均长度与厚度分别为73.06 mm、6.85 mm,松果体与前连合的平均距离为28.01 mm,松果体与穹隆柱的平均距离为26.37 mm,穹窿与胼胝体的垂直距离仅为7.56 mm。结论运用Klingler纤维解剖技术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大脑中央核心区白质纤维束的结构及位置,大脑中线上第三脑室空间狭小,进行临床相关手术时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央核心区 白质纤维束 解剖 Klingler纤维解剖技术 第三脑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