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干燥装置优化研究
1
作者 金鑫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期8-10,共3页
微波干燥技术是将微波辐射作用在物料上,通过使物料表面和内部同时升温让物料中的水分逸出,来实现对物料干燥的技术。本文针对白心红薯的微波干燥装置进行优化研究来提升白心红薯的干燥效果。
关键词 微波干燥 白心红薯 装置优化
下载PDF
甘薯淀粉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肖凯军 陈健 +1 位作者 郭祀远 蔡妙颜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39,共2页
研究了甘薯淀粉氧化脱色的工艺条件,对影响甘薯淀粉氧化脱色的因素如氧化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淀粉的白度与氧化剂H2O2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呈正相关性;并且淀粉的白度与H... 研究了甘薯淀粉氧化脱色的工艺条件,对影响甘薯淀粉氧化脱色的因素如氧化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淀粉的白度与氧化剂H2O2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呈正相关性;并且淀粉的白度与H2O2添加量、反应温度呈指数关系,与反应时间和pH值呈线性关系;最佳脱色条件为30%H2O2添加量6%(W/W)、反应温度40℃、pH11以及反应时间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淀粉 脱色 白度
下载PDF
红薯干表面白斑形成原因及组成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静萍 王克勤 +3 位作者 武小芬 陈亮 胡蝶 齐慧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7-120,182,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及离子色谱对红薯干表面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红薯干产生白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薯干白斑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36.76,961.34mg/g,主要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醛酸。... 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及离子色谱对红薯干表面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红薯干产生白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薯干白斑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36.76,961.34mg/g,主要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醛酸。储藏150d后发现,充氮包装最有利于红薯干白斑的生成,其次为真空包装,普通包装最少,25℃条件下储藏,3种包装红薯干白斑产生率分别为80.12%,64.38%,26.88%;储藏温度越高,白斑产生率越高,普通包装样品在4℃、室温和25℃条件下白斑产生率分别为10.00%,19.38%,2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干 白斑 成分分析 储藏
下载PDF
甘薯糖蛋白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仓学 钱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4-216,共3页
对甘薯糖蛋白提取过程中所得粗提物的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验证实验,获得了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氧化氢添加量为2mL/100mL,反应时间为3h,pH为9,反应温度为50℃。在该条件下,甘薯糖蛋白粗提取物脱色后... 对甘薯糖蛋白提取过程中所得粗提物的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验证实验,获得了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氧化氢添加量为2mL/100mL,反应时间为3h,pH为9,反应温度为50℃。在该条件下,甘薯糖蛋白粗提取物脱色后白度平均可达到44.66,粗糖蛋白平均得率为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糖蛋白 脱色 白度
下载PDF
甘薯淀粉白度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蒋和体 钟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用石灰水调整磨浆液pH值至7.5~8.5.(3000~4000r/min)离心分离和沉淀,能有效改善甘薯淀粉白度。
关键词 甘薯 淀粉 提取 白度
下载PDF
鲜甘薯生产淀粉新工艺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杜修桥 辛文兵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50-52,共3页
针对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因大量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产品色泽较深等实际问题 ,进行了新鲜甘薯生产淀粉新工艺研究 ,新工艺主要是通过部分废水循环回用和纤维分离逆流操作来减少废水产生 ,工艺初始阶段即加入质量分数为 0 .1 %的... 针对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因大量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产品色泽较深等实际问题 ,进行了新鲜甘薯生产淀粉新工艺研究 ,新工艺主要是通过部分废水循环回用和纤维分离逆流操作来减少废水产生 ,工艺初始阶段即加入质量分数为 0 .1 %的酸式亚硫酸钠水溶液 ,控制褐变反应。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生产废水排放量减少了 75 % ,产品白度提高到 78度 ,生产工序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度 褐变 废水 鲜甘薯 淀粉 工艺
下载PDF
紫薯菊花酥的研制
7
作者 韩文凤 贾娟 邱泼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62,共3页
以紫薯、白薯、白砂糖、大豆油和面粉等为原料,依据感官质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紫薯菊花酥的最佳配方。紫薯菊花酥水油皮制作的最佳配方为:以500 g面粉为基准,大豆油使用量占面粉的23%,白薯泥占27%,水占27%,白砂糖占20%;... 以紫薯、白薯、白砂糖、大豆油和面粉等为原料,依据感官质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紫薯菊花酥的最佳配方。紫薯菊花酥水油皮制作的最佳配方为:以500 g面粉为基准,大豆油使用量占面粉的23%,白薯泥占27%,水占27%,白砂糖占20%;紫薯菊花酥酥皮制作的最佳配方为:以500 g面粉为基准,大豆油使用量占面粉的62%,白砂糖占40%;紫薯菊花酥馅心制作的最佳配方为:以500 g紫薯泥为基准,大豆油使用量占紫薯泥的6.5%,白砂糖占25%,卡拉胶占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白薯 大豆油 面粉 菊花酥
下载PDF
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容燕 陈书龙 +1 位作者 李秀花 马娟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44-47,共4页
为了明确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在大田测试了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在蛴螬重发区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甘薯栽秧时沟施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 为了明确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在大田测试了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在蛴螬重发区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甘薯栽秧时沟施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5%硫线磷颗粒剂用药量60 kg/hm2和45 kg/hm2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80%和91.25%,与对照药剂神农丹60 kg/hm2和灭线磷22.5 kg/hm2的防治效果相当,差异不显著;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4%和78.7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在茎线虫病防治田中,同时对地下害虫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5%硫线磷颗粒剂30~60 kg/hm2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以上。用5%硫线磷颗粒剂45~60 kg/hm2可以同时有效防治甘薯茎线虫和蛴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线磷 甘薯茎线虫病 地下害虫 蛴螬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甘薯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卢会翔 唐道彬 +7 位作者 吴正丹 罗凯 韩叙 敬夫 罗玉龙 张晓勇 张凯 王季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8-1168,共11页
选育具有优质淀粉或花青素性状的甘薯新品种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利用5个白肉(薯肉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甘薯品种(系)和5个紫肉(薯肉颜色为紫色)甘薯品种(系)的自然变异,于2012年和2013年对重庆市6个地点2年间甘薯淀粉和花青素... 选育具有优质淀粉或花青素性状的甘薯新品种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利用5个白肉(薯肉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甘薯品种(系)和5个紫肉(薯肉颜色为紫色)甘薯品种(系)的自然变异,于2012年和2013年对重庆市6个地点2年间甘薯淀粉和花青素等性状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甘薯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自然变异规律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下甘薯产量性状(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和品质性状(干率、淀粉含量、花青素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供试的所有甘薯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年份效应,白肉甘薯产量性状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年份效应,紫肉甘薯产量性状的环境效应、年份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重庆中海拔地区(万州区或酉阳县)甘薯产量相对较高,低海拔地区(合川区、北碚区)甘薯薯块熟食性较好,并且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低海拔地区>中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黔江区或巫溪县)。甘薯农艺性状(茎粗、最长蔓长、基部分枝数)和产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大(CV=0.30,0.28),品质性状(干率、淀粉含量、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平均变异系数较小(CV=0.11),但花青素含量平均变异系数较大(CV=0.28)。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0);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63)。白肉甘薯茎粗与最长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9),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33),与淀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紫肉甘薯商品薯率与基部分枝数、淀粉产量、薯干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5,0.368,0.357),基部分枝数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r=?0.397)。白肉甘薯和紫肉甘薯在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因子上存在不同,在品种选育时应针对不同甘薯类型和育种目标采取不同选育方案。本研究可为筛选有利于甘薯品质性状形成的环境因子、促进育种手段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加快甘薯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甘薯 紫肉甘薯 产量 品质 农艺性状 基因型 环境效应
下载PDF
红薯膳食纤维脱色工艺的研究
10
作者 张峰 李小平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7年第6期29-31,共3页
介绍了红薯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研究了双氧水浓度、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及pH值对红薯膳食纤维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红薯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氧水浓度7%,pH值11.0,脱色温度为40℃,脱色时间2.5h... 介绍了红薯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研究了双氧水浓度、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及pH值对红薯膳食纤维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红薯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氧水浓度7%,pH值11.0,脱色温度为40℃,脱色时间2.5h,此条件下脱色后红薯膳食纤维的白度为5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渣 膳食纤维 脱色 白度
下载PDF
甘薯淀粉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建军 谢江 何卫 《淀粉与淀粉糖》 2007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研究选择甘薯主栽品种徐薯18,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鲜薯破碎方式、分离细度、沉淀方法对甘薯淀粉提取率、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的影响。提出了较优的薯类淀粉加工工艺路线,促进薯类淀粉加工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甘薯淀粉 加工工艺 提取率 白度 蛋白 灰分含量
下载PDF
吡虫啉和噻虫胺在甘薯中的分布动态及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
12
作者 王容燕 高波 +3 位作者 盖宏宇 李秀花 陈书龙 马娟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2-826,共5页
[目的]明确吡虫啉和噻虫胺在甘薯植株中的分布动态以及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方法]甘薯栽秧时穴施吡虫啉和噻虫胺颗粒剂,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施药9、16、20、27、34、41、48、55、62、69、76、83、90、98... [目的]明确吡虫啉和噻虫胺在甘薯植株中的分布动态以及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方法]甘薯栽秧时穴施吡虫啉和噻虫胺颗粒剂,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施药9、16、20、27、34、41、48、55、62、69、76、83、90、98、111 d后测定甘薯植株中药剂含量,甘薯收获时调查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除在34 d(薯块形成初期)和90 d(薯块形成后期)外,吡虫啉和噻虫胺的含量在根中高于薯块、茎和叶片中。其余时期甘薯植株中吡虫啉和噻虫胺含量在根中最高。施药后41~48 d植株中各部位的含量达到最高,之后降低。土壤施用2%吡虫啉颗粒剂1500 g a.i./hm^(2)处理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为90.40%~92.37%,0.5%噻虫胺颗粒剂600 g a.i./hm^(2)为79.87%~80.44%,与900 g a.i./hm^(2)处理(84.93%~86.58%)差异不显著。[结论]土壤施用吡虫啉和噻虫胺后,甘薯根内药剂含量总体趋势高于其他部位。施用2%吡虫啉颗粒剂1500 g a.i./hm^(2)和0.5%噻虫胺颗粒剂600~900 g a.i./hm^(2)对甘薯蛴螬具有良好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蛴螬 吡虫啉 噻虫胺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精制甘薯淀粉的生产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志刚 杨连生 高群玉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17,共3页
采用去皮工艺,控制沉降的温度和pH值,在破碎的同时加入0.005%抗坏血酸和0.005%亚酸酸钠,生产出精制甘薯淀粉,其白度达到88.80。
关键词 精制 甘薯淀粉 生产技术 抗坏血酸 去皮工艺 控制沉降
原文传递
甘薯新品种‘石甘薯1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山 宋聚红 +1 位作者 贾明飞 刘玉芹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820-2821,共2页
‘石甘薯1号’是从地方甘薯品种中筛选出的优良鲜食型新品种。早熟性较好,大中薯产率较高。红皮白肉,单株结薯5个左右。抗蔓割病、根腐病、黑斑病。平均产量33591 kg·hm^-2。适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露地栽培。
关键词 甘薯 红皮 白肉 品种
原文传递
防止甘薯破碎后的褐变提高淀粉白度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司学芝 李建伟 柳琴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7-40,共4页
根据甘薯破碎后的褐变机理,确定了在甘薯破碎的最初阶段加入一定量的酸式亚硫酸钠,同时在淀粉乳沉降的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pH值,使淀粉的白度和淀粉乳的沉降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甘薯淀粉 白度 褐变 亚硫酸氢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