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 drying on moisture distribution,starch microstructure and cooking characteristics of extruded whole buckwheat noodles
1
作者 Linghan Meng Xuyang Sun +1 位作者 Yan Zhang Xiaozhi Tang 《Journal of Future Foods》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Drying is a key step in starch noodle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60,70,80°C)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65%,75%,85%)drying(HTHD)on the moisture distribution,starch microstructure and cooking charac... Drying is a key step in starch noodle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60,70,80°C)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65%,75%,85%)drying(HTHD)on the moisture distribution,starch microstructure and cooking characteristics of extruded whole buckwheat noodles were investigated.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hot-air drying(CHAD)at 40°C,the increase in drying temperature(60–80°C)and the decrease in relative humidity(85%–65%)significantly improved drying efficiency of the extruded noodles.By adjusting drying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the rate of moisture migration in noodles and phase transition of starch could be appropriately controlled.The optimum drying parameters(T70H75,70°C drying temperature and 75%relative humidity)showed smooth and dense network structure,resulting in the lowest cooking loss(6.61%),broken rate(0%),highest hardness(1695.17 g)and springiness(0.92).However,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TFC)and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TPC)reduced by 6.81%–28.50%and 7.19%–53.23%in contrast to CHAD,and the color of buckwheat noodles became darker through HTHD.These findings showed the potential of HTHD for increasing dry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buckwheat noodle quality.The appropriate drying parameters could maintain a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oisture migration in noodles and phase transition of starch,which resulted in better cooking quality for extruded whole buckwheat noodles.Such a study is valuable for regulating the process conditions of buckwheat-based foods and promoting its commercial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uded whole buckwheat noodl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 drying Moisture distribution Starch microstructure Cooking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Ancient Whole Grain Gluten-Free Flatbreads
2
作者 Talwinder Singh Kahlon Mei-Chen Maggie Chiu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年第17期1717-1724,共8页
This is the only report demonstrating innovative ancient whole grain gluten-free (no yeast or chemicals) products. Ancient whole grain gluten-free flatbreads were prepared with quinoa, teff, amaranth and buckwheat flo... This is the only report demonstrating innovative ancient whole grain gluten-free (no yeast or chemicals) products. Ancient whole grain gluten-free flatbreads were prepared with quinoa, teff, amaranth and buckwheat flours. Dough formulations contained flour, salt and water. Ingredients were mixed for 5 min using table top Kitchen Aid mixer at stir setting 1. Dough was equilibrated for 30 min. 65 g of dough was placed between two sheets of nonstick parchment paper and pressed to 17 cm round flatbreads in a Tortilla Chapatti Press. Each flatbread was cooked for two minutes (one minute each side) in using Flatbread Maker. Taste panels of 64 inhouse volunteers determined that Taste/Flavor of quinoa, teff and amaranth flatbreads were similar and significantly (P ≤ 0.05) better than those for buckwheat flatbread. The taste panel determined ancient whole grain gluten-free flatbreads had acceptance of quinoa 84%, teff 72%, amaranth 66% and buckwheat 38%. Each ancient whole grain gluten-free flatbread contained 25 - 30 g whole grain and 4 - 5 g protein. Quinoa, teff and amaranth one flatbread contained 2 - 3 g dietary fiber, whereas buckwheat flatbread contained 8 g dietary fiber. Consuming two whole grain gluten-free flatbreads with two meals (total = 4) would give 4 - 32 g of dietary fiber. The USDA food guide recom mends that at least 1/2 of all the grains eaten should be whole grains. The FDA allows food Health Claim labels for food containing 51% whole gains and 11 g of dietary fiber. The gluten sensitive individuals would enjoy tasty, health promoting, ancient whole grain easy to make flatbreads. These recipes offer consumers additional nutritious gluten-free choices and would lead to in crease in whole grain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whole Grains GLUTEN-FREE Flatbreads QUINOA Teff AMARANTH buckwheat
下载PDF
真空和面对苦荞麦鲜湿面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静雯 于鑫 +1 位作者 高丽美 申瑞玲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9-296,共8页
以苦荞全粉为主要原料,经真空和面后制作苦荞麦鲜湿面,研究在0.00~0.08 MPa真空度范围内和面对苦荞麦鲜湿面的蒸煮特性、水分分布状态、质构特性、感官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的不断增加,苦荞麦鲜湿面的蒸煮损失... 以苦荞全粉为主要原料,经真空和面后制作苦荞麦鲜湿面,研究在0.00~0.08 MPa真空度范围内和面对苦荞麦鲜湿面的蒸煮特性、水分分布状态、质构特性、感官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的不断增加,苦荞麦鲜湿面的蒸煮损失率和吸水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真空度为0.06 MPa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7.64%和109.61%;经真空和面后,随着真空度的变化,面团中强结合水的含量从8.67%依次增加到10.47%、12.50%、13.88%、11.99%,苦荞麦鲜湿面的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在0.00~0.08 MPa真空度范围内,面筋蛋白从聚集的团状逐渐均匀分散,真空度为0.06 MPa时面筋网络连续致密,0.08 MPa时面筋网络出现劣化。总体而言在,真空度为0.06 MPa时,苦荞麦鲜湿面品质最佳。经研究发现,不同真空度制得的苦荞麦鲜湿面品质特性皆优于零真空度和面制得的苦荞麦鲜湿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和面 苦荞全粉 鲜湿面
下载PDF
甜荞全谷物粉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及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闫铭欢 贺家亮 +8 位作者 王立博 陈静 任艳娟 张恒云 张彬 刘文超 王昊然 吴伟菁 罗登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9,共8页
本实验探究并分析甜荞全谷物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鲜湿面条质构特性、水分分布、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质量分布、微观结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甜荞全谷物粉添加量为30%时,面团具有较高的G’(5.3×10^(5) Pa),且tanδ值达... 本实验探究并分析甜荞全谷物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鲜湿面条质构特性、水分分布、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质量分布、微观结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甜荞全谷物粉添加量为30%时,面团具有较高的G’(5.3×10^(5) Pa),且tanδ值达到最小值0.50;在此添加量下,鲜湿面条弹性达到最大值(0.97),α-螺旋相对含量最高(28.30%),面条内部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均匀。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随甜荞全谷物粉的添加量增加,荞麦蛋白特有的亚基条带也随之加深。与对照组相比,甜荞全谷物粉可使部分紧密结合水向弱结合水和自由水状态迁移,且随添加量的增加,面条L*值显著下降,a*和b*值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整体呈红黄色。综上所述,当甜荞全谷物粉添加量为30%时,可赋予鲜湿面条良好的机械性能及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全谷物粉 面团 流变特性 面条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喷雾干燥复合杂粮麦粉最佳配比工艺研究
5
作者 都日娜 齐景凯 +3 位作者 张继星 王华 靳亚楠 马玉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以荞麦、燕麦、大麦、藜麦为主要原料进行不同比例配比,设置24组混合样品,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麦粉,通过感官评定确定复合杂粮麦粉最佳配比,再测定保水力、膨胀率与溶解度、透光率与凝沉性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荞麦、燕麦、大麦和藜麦... 以荞麦、燕麦、大麦、藜麦为主要原料进行不同比例配比,设置24组混合样品,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麦粉,通过感官评定确定复合杂粮麦粉最佳配比,再测定保水力、膨胀率与溶解度、透光率与凝沉性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荞麦、燕麦、大麦和藜麦配比为3∶2∶4∶1时复合杂粮麦粉感官评分最优,呈现均匀一致的麦粉混合颜色;保水力为1.94 g/g、膨胀率为9.64 m L/g、溶解度为0.88 g/g、透光率为79.1%、静置24 h后凝沉性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法 复合杂粮麦粉 感官评定 荞麦
下载PDF
四川苦荞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现状与发展
6
作者 高新 谭杰 +3 位作者 随顺涛 李光辉 万先起 蒋金巧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289,共7页
苦荞作为四川凉山高寒山区彝族人民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苦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凉山产业进步与民族共同繁荣。开展苦荞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对于提升苦荞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播种和收获是苦荞机械化生产的两个... 苦荞作为四川凉山高寒山区彝族人民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苦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凉山产业进步与民族共同繁荣。开展苦荞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对于提升苦荞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播种和收获是苦荞机械化生产的两个关键性环节,也是两大薄弱环节。基于此,重点介绍苦荞机播与机收的研究现状,指出苦荞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客观条件复杂、专用机具缺失、关键技术攻关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推动标准制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机具研发等发展建议,为推动苦荞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播种 收获 全程机械化 四川
下载PDF
全营养苦荞米抗性淀粉形成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左光明 谭斌 +1 位作者 罗彬 秦礼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0-134,共5页
以苦荞为原料,按蒸谷米工艺生产全营养苦荞米。在单因素筛选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产品中高含量抗性淀粉(RS)形成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营养苦荞米RS的形成影响最大,4℃静置有利于RS晶束的形成,60℃干燥有利于RS晶束的生长... 以苦荞为原料,按蒸谷米工艺生产全营养苦荞米。在单因素筛选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产品中高含量抗性淀粉(RS)形成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营养苦荞米RS的形成影响最大,4℃静置有利于RS晶束的形成,60℃干燥有利于RS晶束的生长,pH值无显著影响。全营养苦荞米抗性淀粉形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渍籽粒水分含量50%、汽蒸压热温度130℃、时间60min、干燥温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全营养苦荞米 抗性淀粉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荞麦田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彦杰 张绪成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0-1079,共10页
2015 2017 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和露地穴播(CK) 2 种种植方式,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荞麦农田土壤水分和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寻求半干旱区荞麦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结... 2015 2017 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和露地穴播(CK) 2 种种植方式,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荞麦农田土壤水分和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寻求半干旱区荞麦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FMS 较 CK 使荞麦苗期提前 2.0~2.7 d,分枝期提前 2~3 d,现蕾期提前 0~1.7 d,而灌浆期延长 4.7~7.0 d。全膜覆土穴播(FMS)提高平水年(2015)和欠水年(2016)荞麦农田的土壤贮水量,较 CK 增加 16.9mm 和 25.59 mm,提高 2.91%和 5.79%,差异显著(P<0.05),但丰水年(2017)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平水年和丰水年,0~25 cm 土壤平均温度 FMS 较 CK 分别增加 2.27℃和 2.20℃,但是在高温干旱年, FMS 分枝期至灌浆期明显低于 CK,全生育期内 0~25 cm 土壤平均温度 FMS 较 CK 降低。成熟期 FMS 干物质量较 CK 增加 13.46%~137.87%,叶面积指数增加 16.22%~52.55%,株高增加 12.78%~48.91%,单株粒重增加 33.39%~60.90%,籽粒饱满率提高 8.48%~9.14%。3 年全膜覆土穴播荞麦生育期 0~300 cm 土壤耗水量增加 3.89%,但差异不显著,产量增加 7.26%~95.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7.59%~87.08%,差异显著(P<0.05),而且越干旱年份增产增效愈加明显。全膜覆土穴播能够提高荞麦播前土壤贮水量,降低高温时段的土壤温度,延长灌浆期,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荞麦植株发育,使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荞麦 全膜覆土穴播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施肥对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苦荞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方彦杰 张绪成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152,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全膜覆土穴播苦荞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云荞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施肥量配比条件下,苦荞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利用效率、休闲效率等指标... 为探明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全膜覆土穴播苦荞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云荞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施肥量配比条件下,苦荞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利用效率、休闲效率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施肥量对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7年,低量施肥处理产量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最高,产量增加1.1%~30.5%、生物量增加1.1%~19.4%。2015和2016年生育期降水利用效率、休闲期降水利用效率和年降水利用效率表现为低量施肥>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2017年表现为低量施肥>中量施肥>不施肥>高量施肥。2015和2017年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量施肥最高,3年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表现为低量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综上,低量施肥处理能够增加苦荞产量和生物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明显增加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且低量施肥处理能够根据降水年型及生育期内耗水量的高低调控休闲期土壤水分,增强休闲期土壤水分恢复力,提高休闲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苦荞栽培中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全膜覆土穴播 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利用效率
下载PDF
苦荞麦脱壳工艺及主要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艳辉 杜文亮 吴英思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133,共3页
为了提高苦荞产品脱壳的成品率,采用砂盘式、蒸汽润湿-砂盘式和蒸汽润湿-橡胶盘式脱壳方法,就影响脱壳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润湿时间为40s,磨盘间隙为2.4mm,转速为1311r/min,工作面宽度为5cm,对苦荞进行脱... 为了提高苦荞产品脱壳的成品率,采用砂盘式、蒸汽润湿-砂盘式和蒸汽润湿-橡胶盘式脱壳方法,就影响脱壳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润湿时间为40s,磨盘间隙为2.4mm,转速为1311r/min,工作面宽度为5cm,对苦荞进行脱壳,整半仁率可达到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脱壳工艺 润湿 整仁和半仁率
下载PDF
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配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元琳 仪鑫 +2 位作者 李云龙 胡俊君 刘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7-52,共6页
以黑小麦、荞麦、燕麦为原料,通过挤压膨化技术,研究大豆蛋白、大豆卵磷酯及蔗糖等配料对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挤压膨化产品进行感官评定,以膨化率和感官评定结果作为产品综合评分,采取五分制... 以黑小麦、荞麦、燕麦为原料,通过挤压膨化技术,研究大豆蛋白、大豆卵磷酯及蔗糖等配料对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挤压膨化产品进行感官评定,以膨化率和感官评定结果作为产品综合评分,采取五分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挤压膨化产品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大豆蛋白3.3%,大豆卵磷脂0.4%,蔗糖8.3%。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综合评分为3.94,产品可被大多数人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荞麦 燕麦 全谷物 挤压膨化
下载PDF
复合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理化特性及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红梅 陈文文 +2 位作者 黄璐 李云龙 申瑞玲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8,共10页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HM-E-T效果最显著,HM-C-T次之;差示热量扫描仪检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后苦荞全粉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相变峰消失;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HM-T淀粉仍为A型结晶,HM-E-T淀粉由A型淀粉转变为A+B+V的多晶型,而HM-M-T和HM-C-T淀粉失去了原有晶形结构,淀粉相对结晶度从23.0%(N-T)下降至20.9%(HM-T)、18.4%(HM-E-T)、12.6%(HM-M-T)和10.6%(HM-C-T);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苦荞全粉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蛋白质和淀粉发生一定程度复合。体外消化结果显示,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从9.69%(N-T)分别增加到11.49%(HM-T)、14.12%(HM-E-T)、11.97%(HM-M-T)、13.01%(HM-C-T);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即57.85(N-T)>56.03(HM-T)>55.65(HM-M-T)>55.18(HM-C-T)>50.22(HM-E-T),特别是HM-E-T后的苦荞全粉eGI值降低效果最明显。复合湿热处理比湿热处理更能有效降低餐后谷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其中HM-E-T后的苦荞全粉可作为低GI食品的理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全粉 湿热处理 复合湿热处理 理化特性 体外消化
下载PDF
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对旱地苦荞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彦杰 张绪成 +5 位作者 侯慧芝 于显枫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9-1161,共13页
探究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水平对半干旱区旱地苦荞土壤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7年连续3年进行定位试验,全膜覆土种植方式下,设置高量(N 120 kg hm^(-2)+P_(2)O_(5)90 kg hm^(-2)+K2O 60 kg hm^(-2),HF)、中量(N 80 kg hm^(-2)+P... 探究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水平对半干旱区旱地苦荞土壤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7年连续3年进行定位试验,全膜覆土种植方式下,设置高量(N 120 kg hm^(-2)+P_(2)O_(5)90 kg hm^(-2)+K2O 60 kg hm^(-2),HF)、中量(N 80 kg hm^(-2)+P_(2)O_(5)60 kg hm^(-2)+K2O 40 kg hm^(-2),MF)、低量(N 40 kg hm^(-2)+P_(2)O_(5)30 kg hm^(-2)+K2O 20 kg hm^(-2),LF)和零施肥(ZF),以传统露地种植不施肥为CK,共5个处理,以明确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对半干旱区苦荞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全膜覆土种植后集雨保墒效果明显,能够改善土壤水分环境,增加花前贮水,LF能够根据不同降水年型和土壤水分状况调控苦荞花前花后土壤耗水,在干旱年LF较ZF、MF、HF、CK能够提高苦荞花后土壤贮水量2.8~23.5 mm,增加花前0~100 cm土层土壤剖面水分耗散量26.3~32.4 mm,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44.5 mm,提高耗水模系数、耗水强度,显著增加成熟期干物质量1.2%~58.8%、灌浆期叶面积指数4.1%~68.5%,增加单株粒重1.6%~61.6%,提高籽粒饱满率0.6%~29.2%,增加生物量1.1%~182.5%,提高产量1.1%~130.4%,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3%~102.7%。可见,旱地苦荞全膜覆土种植低量施肥处理贮水效果明显,能够达到水肥耦合作用,且能够根据降水等环境条件调控植株生育期耗水,显著提高苦荞生物产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宜于半干旱区苦荞增产增效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全膜覆土种植 施肥 耗水特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红梅 胡俊君 +2 位作者 李云龙 陕方 边俊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2-364,共3页
研究了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加工过程中浸泡和蒸煮时间对熟化度,以及熟化后苦荞含水量对脱壳率和整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浸泡时间≥4h,蒸煮≥30min和浸泡时间≥5h,蒸煮≥20min的各处理,熟化度都能达到100%;当熟化后的苦荞水分含量在2... 研究了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加工过程中浸泡和蒸煮时间对熟化度,以及熟化后苦荞含水量对脱壳率和整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浸泡时间≥4h,蒸煮≥30min和浸泡时间≥5h,蒸煮≥20min的各处理,熟化度都能达到100%;当熟化后的苦荞水分含量在24.0%~26.0%时,脱壳率达到100%,整米率>90%。萌动苦荞米与苦荞米的加工工艺,可以采用相同的熟化条件和脱壳条件。苦荞及萌动苦荞脱壳工艺条件的研究为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的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脱壳 熟化度 整米率
下载PDF
荞麦剥壳效果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广硕 杜文亮 +3 位作者 吕少中 陈伟 政东红 刘安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为提高荞麦剥壳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以往依靠手工筛分、计算的方法得到碎米率、整米率和未剥壳率,且不能实时检测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荞麦剥壳效果在线检测装置并进行了测试试验。该装置主要由取样机构、匀样机构、... 为提高荞麦剥壳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以往依靠手工筛分、计算的方法得到碎米率、整米率和未剥壳率,且不能实时检测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荞麦剥壳效果在线检测装置并进行了测试试验。该装置主要由取样机构、匀样机构、图像识别系统和气流除尘光照箱等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碎米率均值误差为1.0 8%、整米率均值误差为-4.4 9%、未剥壳率均值误差为3.4 3%,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荞麦加工过程中的剥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剥壳 在线检测 图像识别 碎米率 整米率 未剥壳率
下载PDF
剥壳间隙对荞麦整半仁率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刁斯琴 杜文亮 +1 位作者 隋建民 赵卫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1-193,221,共4页
针对荞麦剥壳过程中剥壳间隙凭经验操作易调节失当的问题,以荞麦整半仁率为衡量指标,选Φ4.6~4.8mm粒径荞麦在较优剥壳间隙为4.0 mm时,寻找其较优工作转速。在此工作转速(1 038.4r/min)下,以不同粒径荞麦、寻找剥壳间隙对荞麦整半仁率... 针对荞麦剥壳过程中剥壳间隙凭经验操作易调节失当的问题,以荞麦整半仁率为衡量指标,选Φ4.6~4.8mm粒径荞麦在较优剥壳间隙为4.0 mm时,寻找其较优工作转速。在此工作转速(1 038.4r/min)下,以不同粒径荞麦、寻找剥壳间隙对荞麦整半仁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随着剥壳间隙的减小,整半仁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即存在着较优的剥壳间隙;随着荞麦粒径的增加,较优剥壳间隙呈增大趋势。粒径Φ4.6~4.8mm荞麦动砂盘转速为1 038.4r/min,剥壳间隙为4.0mm时整半仁率达到最高值为65.41%,碎仁率为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剥壳机 剥壳 剥壳间隙 整半仁率
下载PDF
西藏地区荞麦与玉米混合青贮对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商振达 谭占坤 +5 位作者 李家奎 卓嘎 王宏辉 巴桑 谢国平 刘锁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05,共11页
为探究西藏林芝市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设定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A)、全株荞麦∶全株玉米=4∶1混合青贮组(B)、全株荞麦∶全株玉米=3∶2混合青贮组(C)、全株荞麦∶全株玉米=2∶3混合... 为探究西藏林芝市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设定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A)、全株荞麦∶全株玉米=4∶1混合青贮组(B)、全株荞麦∶全株玉米=3∶2混合青贮组(C)、全株荞麦∶全株玉米=2∶3混合青贮组(D)和全株荞麦∶全株玉米=1∶4混合青贮组(E)共5个处理组。分别在青贮第7、14、30和60天时,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相比,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贮的发酵品质,混合青贮组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了乳酸含量,且氨态氮/总氮的值和丁酸含量均符合优质青贮饲料的要求量。从微生物菌群结构来看,混合青贮改变了青贮饲料的菌群结构,相比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混合青贮组提高了厚壁菌门和LAB菌种的丰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菌的生长,且这种效果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越高而越显著。综合考虑全株荞麦利用最大化和发酵品质,建议将全株荞麦和全株玉米以2∶3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荞麦 全株玉米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挤压处理对苦荞粉理化特性及全苦荞挂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聪 邢俊杰 +1 位作者 郭晓娜 朱科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58,共7页
为提高全苦荞挂面的加工适应性、蒸煮和质构品质,对苦荞粉进行挤压预处理后与苦荞生粉混合制作全苦荞挂面,探究了挤压处理对苦荞粉的冷糊黏度及凝胶强度的影响,并结合面带、面条的质构品质及面条蒸煮特性探究挤压处理对全苦荞挂面加工... 为提高全苦荞挂面的加工适应性、蒸煮和质构品质,对苦荞粉进行挤压预处理后与苦荞生粉混合制作全苦荞挂面,探究了挤压处理对苦荞粉的冷糊黏度及凝胶强度的影响,并结合面带、面条的质构品质及面条蒸煮特性探究挤压处理对全苦荞挂面加工性能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挤压后苦荞粉的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分别增加了102.7%和87.5%以上,冷糊黏度显著增加(P<0.05),挤压后苦荞粉在冷水中可形成凝胶,凝胶强度随挤压加水量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添加挤压苦荞粉促进了面带成型,面带的表面黏附力随苦荞粉冷糊黏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挤压苦荞粉凝胶强度的增加,面带的抗拉伸力及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P<0.05),蒸煮损失率及断条率显著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膨化 苦荞粉 理化性质 全苦荞挂面 面条品质
下载PDF
添加挤压苦荞粉对纯苦荞挂面加工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聪 邢俊杰 +1 位作者 郭晓娜 朱科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218,共7页
为提高纯苦荞挂面的加工适应性及面条品质,将挤压处理后的苦荞粉与生苦荞粉混合后制作纯苦荞挂面,将挤压苦荞粉的添加量及和面加水量结合探究其对纯苦荞挂面加工品质及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面带的质构品质、面条的蒸煮及质构特性评价纯... 为提高纯苦荞挂面的加工适应性及面条品质,将挤压处理后的苦荞粉与生苦荞粉混合后制作纯苦荞挂面,将挤压苦荞粉的添加量及和面加水量结合探究其对纯苦荞挂面加工品质及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面带的质构品质、面条的蒸煮及质构特性评价纯苦荞挂面的加工性能和食用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挤压苦荞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带的表面黏附力和抗拉伸力及面条的蒸煮损失率显著(P<0.05)增加;随着和面加水量的增加,面带的表面黏附力显著(P<0.05)增加,抗拉伸力下降,面条的硬度、咀嚼性和蒸煮损失率均显著(P<0.05)增加,当挤压苦荞粉的添加量为30%,加水量为34%时,面带的表面黏附力最低,抗拉伸力适中,蒸煮损失率最小,质构品质较好,综合评价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苦荞粉 纯苦荞挂面 加工品质 面条品质
下载PDF
不同苦荞茶品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鑫 《农产品加工(下)》 2018年第10期44-45,49,共3页
对11个造粒型苦荞茶和11个全麦苦荞茶蛋白质、淀粉、脂肪及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粒型苦荞茶和全麦苦荞茶在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造粒型苦荞茶的蛋白质含量比全麦苦荞茶高20.1%;但二者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显... 对11个造粒型苦荞茶和11个全麦苦荞茶蛋白质、淀粉、脂肪及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粒型苦荞茶和全麦苦荞茶在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造粒型苦荞茶的蛋白质含量比全麦苦荞茶高20.1%;但二者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造粒型苦荞茶的总黄酮含量比全麦苦荞茶高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粒型苦荞茶 全麦苦荞茶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