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THE VERTICAL WIND FIELD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M2.5 AIR POLLUTION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AUTUMN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蒙 罗云 +3 位作者 郑艳萍 吴晓绚 范绍佳 吴兑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0年第1期82-92,共11页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particularly the vertical wind field structure,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PM2.5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In October 2012,an exceptional air pollution event occurred ...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particularly the vertical wind field structure,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PM2.5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In October 2012,an exceptional air pollution event occurred in the PRD,and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PM2.5 was registered at some stations.During days with PM2.5 air pollution,the wind speed was less than 3 m s-1 at the surface,and the vertical wind field featured a weak wind layer(WWL)with a thickness of approximately 1000 m.The mea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 was less than 500 m during pollution days,but it was greater than 1400 m during non-pollution days.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PM2.5 concentration and the ventilation index(VI).The VI was less than 2000 m2 s-1 during PM2.5 air pollution days.Because of the weak wind,sea-land breezes occurred frequently,the recirculation factor(RF)values were small at a height of 800 m during pollution days,and the zones with the lowest RF values always occurred between the heights of 300 and 600 m.The RF values during PM2.5 pollution days were approximately 0.4 to 0.6 below a height of 800 m,reducing the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the wind field to only 40%to 60%.The RF and wind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d that sealand breezes were highly important in the accumulation of PM2.5 air pollution in the PRD.The sea breezes may transport pollutants back inland and may result in the peak PM2.5 concentrations at n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ir quality recirculation factor sea-land breezes
下载PDF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简介及最新进展
2
作者 陈海山 张耀存 +6 位作者 张文君 尹志聪 华文剑 况雪源 陈国森 马红云 韩婷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5,共23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特征、关键过程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重大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升。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的基本情况。项目拟在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多尺度海-陆-气耦合过程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理,挖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前兆信号;发展动力与物理统计相结合的极端事件预测新方法,研制针对中国极端事件的新一代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与检测归因系统。文章重点总结了自2022年12月项目立项至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海气相互作用 陆面过程 海陆气耦合 机理 预测 归因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陆海空间全域同一化发展
3
作者 郭先登 《开发研究》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时空演化规律显示,陆地是人类生活的山水家园,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人类生存与发展始终是和海洋连在一起的。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既是拥有辽阔地域空间的陆地大国,又是拥有广阔空间的海洋大国,海洋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 时空演化规律显示,陆地是人类生活的山水家园,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人类生存与发展始终是和海洋连在一起的。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既是拥有辽阔地域空间的陆地大国,又是拥有广阔空间的海洋大国,海洋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从未中断过陆海空间全域同一化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进程。党的二十大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置身于伟大历史转折与第五次改革开放浪潮相互交融的、深入实施“双循环”国家大战略的更新历史性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中,加快推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蓝色)经济发展,不断创新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显著标志的、陆海空间全域同一化发展的新形态新模式新方法,始终如一把握好“魂脉”与“根脉”融为一体的新理念,亦使之成为陆海空间全域同一化发展的“魂与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陆海空全域 同一化发展
下载PDF
面向自杀式无人机饱和攻击的海空跨域无人协同反制策略
4
作者 梁霄 陈聪 +2 位作者 刘殿勇 于长东 李巍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针对海洋环境下反制自杀式无人机饱和攻击问题,文中研究了目标数量远超我方情况下的海空跨域无人平台协同反制策略,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与联盟形成博弈的协同算法。首先根据海空跨域无人平台攻击特性与运动特性,结合最大最小策... 针对海洋环境下反制自杀式无人机饱和攻击问题,文中研究了目标数量远超我方情况下的海空跨域无人平台协同反制策略,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与联盟形成博弈的协同算法。首先根据海空跨域无人平台攻击特性与运动特性,结合最大最小策略设计代价函数;然后结合任务需求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对交叉和变异过程进行引导和限制,在提升遗传算法效率的基础上生成可行的反制方案;最后设计联盟形成规则,通过联盟之间的成员变动使各联盟达到纳什稳定状态,在算子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仍能使反制方案被持续稳定优化。仿真对比实验表明所提策略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能在目标遭受饱和攻击时提供合理高效的反制方案,可为大规模跨域无人集群作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空跨域 自杀式无人机 遗传算法 联盟形成博弈
下载PDF
气候系统预测:基础创新和集成应用
5
作者 王会军 戴永久 +6 位作者 杨崧 李天明 罗京佳 尹志聪 段明铿 周放 张艺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强,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愈发严重。当前气候预测的准确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气候系统预测理论和方法面临着众多挑战性问题。为提档气候预测科学水平和准确率,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山大学承担...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强,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愈发严重。当前气候预测的准确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气候系统预测理论和方法面临着众多挑战性问题。为提档气候预测科学水平和准确率,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山大学承担的“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支持(2021年1月—2025年12月)。在该项目执行的前三年,项目团队开展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1)揭示了气候系统的若干关键变化、驱动力和机制;2)剖析了海-陆-冰-气相互作用对我国重大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3)在气候系统数值模式研发和预测系统集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4)发展了延伸期-S2S-年代际的气候系统预测理论和方法。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了扼要介绍,并针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归因、古今气候环境研究融合、跨时空气候系统变异和极端气候、人工智能与气候科学、年代际预测和风险应对体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 气候预测 极端气候 海-陆-冰-气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江碧涛 温广辉 +1 位作者 周佳玲 郑德智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随着智能化技术和无人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技术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无人系统技术竞争中的制高点。本文从我国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技... 随着智能化技术和无人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技术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无人系统技术竞争中的制高点。本文从我国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技术的发展需求出发,梳理了海空、空地以及海陆/海陆空等典型无人场景跨域协同技术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需求以及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最后,从总体思路、体系架构、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4个层面,提出了推动智能无人集群系统跨域协同技术稳健与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无人系统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无人集群系统 跨域协同 协同控制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
下载PDF
海陆风对秦皇岛空气质量和颗粒物组分的影响
7
作者 侯冬利 张翔 +3 位作者 刘亚非 刘新罡 赵江伟 王建国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为研究海陆风对秦皇岛市大气污染影响,基于气象和大气污染物观测数据,利用后向轨迹和气溶胶激光雷达研究了海陆风和非海陆风天气条件下颗粒物在水平传输和垂直输送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高浓度的PM_(2.5)和O_(3)主要对应西南风向。... 为研究海陆风对秦皇岛市大气污染影响,基于气象和大气污染物观测数据,利用后向轨迹和气溶胶激光雷达研究了海陆风和非海陆风天气条件下颗粒物在水平传输和垂直输送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高浓度的PM_(2.5)和O_(3)主要对应西南风向。海陆风天气条件下,PM_(2.5)浓度高于非海陆风天,各组分的浓度明显升高,秋季海陆风日O_(3)浓度明显高于非海陆风日。秦皇岛市海陆风是否能够清除污染物取决于气团的路径。气团若经过秦皇岛以南污染排放区域,能够传输污染物,二次转化生成增强,导致颗粒物浓度升高。为应对秦皇岛市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加强对来自南部方向污染传输的预报和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风 空气质量 后向轨迹 激光雷达 秦皇岛
下载PDF
杭州湾近海大气污染物扩散特征的研究
8
作者 印若斐 徐佳佳 +1 位作者 钟珂 亢燕铭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杭州湾从浙江宁波到嘉兴形成的湾区海陆风及其对大气污染物的输运效果与宁波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海风与陆风分别会在杭州湾海域中央上空形成辐散线与辐合线。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效果和浓度分布取决于污染物释放时...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杭州湾从浙江宁波到嘉兴形成的湾区海陆风及其对大气污染物的输运效果与宁波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海风与陆风分别会在杭州湾海域中央上空形成辐散线与辐合线。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效果和浓度分布取决于污染物释放时期。陆风期释放的污染物对离海0-20km内的陆地区域影响最大,且会在次日早晨再次吹回陆地形成二次污染。海风期释放的污染物对离海20km-60km内陆地区域的影响较离海0-20km内的更大。同时大部分情况下,陆地上空200m高度内的污染浓度均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区海陆风 大气污染物 空气质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岛海港、空港、陆港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9
作者 解文文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9期42-46,共5页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山东港口集团的成立、青岛胶州机场的启用、海陆协调发展,标志着青岛作为交通物流枢纽的地位日益重要。采用熵值法分析客运量、货运量、固定投资额、利润总额对海、陆、空3个港口的影响权重。从空港经济、货物协...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山东港口集团的成立、青岛胶州机场的启用、海陆协调发展,标志着青岛作为交通物流枢纽的地位日益重要。采用熵值法分析客运量、货运量、固定投资额、利润总额对海、陆、空3个港口的影响权重。从空港经济、货物协调与综合服务、三港运营决策主体3个方面分析青岛港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青岛海、陆、空口岸协调发展,构建促进青岛经济增长和国际枢纽城市发展的新格局,提出发展胶东空港经济圈、优化综合服务功能、协调决策主体利益等深度协同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空港 协同发展 陆海统筹 临空经济
下载PDF
海空跨域协同兵棋AI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10
作者 苏炯铭 罗俊仁 +1 位作者 陈少飞 项凤涛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以深度强化学习为核心的智能博弈技术在游戏领域内的突破和进展为海空兵棋AI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智能体架构设计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良好的架构能够降低算法训练的复杂度和难度,加快策略收敛。提出基于随机博弈的海空跨域协同决策博弈... 以深度强化学习为核心的智能博弈技术在游戏领域内的突破和进展为海空兵棋AI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智能体架构设计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良好的架构能够降低算法训练的复杂度和难度,加快策略收敛。提出基于随机博弈的海空跨域协同决策博弈模型,分析了相关的均衡解概念;在分析典型智能体框架基础上,针对海空兵棋推演决策博弈过程,提出基于多智能体分层强化学习的智能体双层架构,能够有效解决智能体间协作和维度灾难问题;从兵力协同、智能体网络设计、对手建模和训练机制共4个方面分析了关键技术。期望为海空兵棋AI设计实现提供架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空兵棋 跨域协同 兵棋推演 多智能体 智能博弈 模型架构 分层强化学习
下载PDF
海陆交换对崂山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吉 黄柳斌 +14 位作者 赵敏 孙悦 赵峰 陈天舒 刘玉虹 李洪勇 单业 牟江山 姜悦如 王新锋 朱玉姣 申恒青 董灿 王文兴 薛丽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83-269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尺度海陆交换对中国沿海近地面臭氧(O_(3))和二次气溶胶的影响,本文开展2021年春季崂山大气污染综合观测,通过基于HYSPLIT模型的气团分类程序,依据经过海洋的轨迹长度将气团划分为陆地型,海洋型和混合型,出现概率分别为44.5%,... 为探究不同尺度海陆交换对中国沿海近地面臭氧(O_(3))和二次气溶胶的影响,本文开展2021年春季崂山大气污染综合观测,通过基于HYSPLIT模型的气团分类程序,依据经过海洋的轨迹长度将气团划分为陆地型,海洋型和混合型,出现概率分别为44.5%,35.6%和19.9%.陆地型气团控制下日间本地O_(3)光化学净生成活跃,最高达9.12×10^(-9)h^(-1),而陆地型和混合型气团控制下中小尺度海陆循环或海洋O_(3)输入有利于站点夜间维持较高O_(3)浓度.陆地型气团控制下NO_(3)^(–)为细颗粒物(PM_(2.5))中浓度最高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WSIIs),与高浓度NH_(4)^(+)促进NO_(3)^(–)生成有关;而海洋型气团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为SO_(4)^(2-),与较高相对湿度促进SO_(4)^(2-)生成有关.本研究证实了沿海地区大气二次污染物特征在海陆气团控制下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交换 气团划分 崂山 臭氧 二次气溶胶
下载PDF
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常佳楠 张建琳 +6 位作者 段元亮 沈亦非 沈茜妤 赵爽 张梅菁 赵子滔 何培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5-617,共13页
为研究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从2020年7月开始,在该海域开展为期一年(4次)的监测和分析,主要剖析其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差异,估... 为研究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从2020年7月开始,在该海域开展为期一年(4次)的监测和分析,主要剖析其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差异,估算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表层海水CO_(2)分压(pCO_(2))及海-气界面CO_(2)通量(FCO_(2))值,并分析pCO_(2)的影响因素,探讨下三横山岛该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4个季节的温度、盐度、pH、TA、DIC、DOC、POC的分布在季节上差异极显著(P<0.01)。下三横山岛海域pCO_(2)全年的变化范围为29.93~836.80μatm,FCO_(2)值的变化范围为-45.67~216.50 mmol·(m^(2)·d)^(-1)。pCO_(2)与FCO_(2)值四季变化显著(P<0.05),全年碳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其中,仅春季为碳汇,碳汇强度为(-32.79±3.73)mmol·(m^(2)·d)^(-1),夏、秋、冬季皆为碳源,碳源强度分别为(14.74±33.35)mmol·(m^(2)·d)^(-1)、(18.39±6.63)mmol·(m^(2)·d)^(-1)、(50.34±9.27)mmol·(m^(2)·d)^(-1),其中,春、夏、秋季FCO_(2)最低值均出现在鱼类养殖区,最高值出现在贻贝养殖区。养殖区内的生物活动是影响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pCO_(2)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下三横山岛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的碳汇研究提供了前期数据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横山岛 海水CO_(2)分压 海-气CO_(2)交换通量 海水养殖
下载PDF
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海陆风对污染物输运的影响
13
作者 陶晨 徐佳佳 +1 位作者 钟珂 亢燕铭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3年第3期15-18,共4页
通过设置不同的太阳辐射强度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海陆风环流,模拟分析了不同时段释放的大气污染物与太阳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对海陆风的风速具有重要影响;海陆风期间释放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深入海陆两侧的距离都与... 通过设置不同的太阳辐射强度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海陆风环流,模拟分析了不同时段释放的大气污染物与太阳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对海陆风的风速具有重要影响;海陆风期间释放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深入海陆两侧的距离都与太阳辐射强度有明显关联;太阳辐射较弱时海陆风对污染物的扩散效果较差,近海岸线地区污染物日平均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强度 海陆风 数值模拟 空气质量
下载PDF
海陆分布对海气相互作用的调控和副热带高压的形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吴国雄 刘屹岷 +2 位作者 宇婧婧 竺夏英 任荣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0-740,共21页
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研究的若干动力学进展,阐明夏季副热带"四叶型"LOS-ECOD加热分布型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海陆分布对海气相互作用的调控,揭示了"四叶型"加热形成的物理基础,并进一步阐明... 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研究的若干动力学进展,阐明夏季副热带"四叶型"LOS-ECOD加热分布型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海陆分布对海气相互作用的调控,揭示了"四叶型"加热形成的物理基础,并进一步阐明"四叶型"加热拼图及其与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联系。文章还回顾了关于副热带高压中短期变异的动力研究的最新进展。给出了影响中国江淮流域持续性降水的副热带高压三维结构的空间分布型;指出东西风带扰动的传播和高/低纬扰动的正压发展是影响副热带高压变异和中国夏季降水的一种可能机制,最后证明青藏高原夏季的强加热能激发纬向非对称不稳定发展,产生南亚高压的东/西部型双模态及准双周振荡。还证明初夏低纬的强对流降水/台风也能激发纬向非对称不稳定发展,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和中国淮河流域的持续性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分布调控 海气相互作用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广东阳江沿海地区海陆风观测结果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周伯生 汪永新 +2 位作者 俞健国 蒋维楣 李宗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根据我国广东阳江某大型电力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中获取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海陆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海陆风频率较高,但相当一部分环流较浅(尤其是春季);海风持续时间平均为9~10小时;白天的海风比夜间的陆风要强得多,高空回... 根据我国广东阳江某大型电力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中获取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海陆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海陆风频率较高,但相当一部分环流较浅(尤其是春季);海风持续时间平均为9~10小时;白天的海风比夜间的陆风要强得多,高空回流层的气流强度远小于地面入流层的强度;海陆风环流结构比较特殊,其上下层风向间以及白天的海风风向和晚上的陆风风向间大多有较大夹角,不易形成重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风 边界层气象 大气污染
下载PDF
珠三角干季海陆风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观测 被引量:32
16
作者 吴蒙 罗云 +1 位作者 吴兑 范绍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63-3272,共10页
通过2004年10月在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开展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风温资料和逐时PM2.5浓度资料,利用局地环流指数(RF)等方法研究了珠三角海陆风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地环流指数是表征局地大气输送能... 通过2004年10月在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开展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风温资料和逐时PM2.5浓度资料,利用局地环流指数(RF)等方法研究了珠三角海陆风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地环流指数是表征局地大气输送能力的有效指标;冷暖气团对峙导致珠三角污染日背景风场较弱,沿海海陆风活动活跃,空气质量指数与RF系数相关性颇高,珠三角沿海100~400m处RF系数值主要分布在0.5~0.8之间;在海陆风影响下低层风场的有效输送能力较弱,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而随着冷空气全面控制珠三角,垂直风场RF系数值高达0.9以上,海陆风难以发展,风场输送能力强,能够持续的将污染物输送出去.观测发现沿海观测点试验期间海陆风发生频率约为47.8%,其中72.7%的海陆风日出现了污染天气,海陆风日地面风向呈现出明显的随时间顺时针偏转特征,海风约从16:00时开始出现,并在20:00达到最大影响高度约为600~800m.夜间海风将污染物输送回内陆观测点,导致内陆PM2.5浓度在19:00~21:00时出现浓度峰值,呈现出明显的双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风 局地回流指数 空气质量 珠三角
下载PDF
海洋影响下的山东半岛冷流降雪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群 周发琇 王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为探讨山东半岛北部冷流降雪的气候条件及其形成机理,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有效地分离出系统性降雪和局地降雪即冷流降雪.通过回归和合成分析揭示了冷流降雪多发时典型的环流特征是低层温度场落后高度场,强冷平流伴随冷槽加深,西... 为探讨山东半岛北部冷流降雪的气候条件及其形成机理,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有效地分离出系统性降雪和局地降雪即冷流降雪.通过回归和合成分析揭示了冷流降雪多发时典型的环流特征是低层温度场落后高度场,强冷平流伴随冷槽加深,西北风加强.在此环流背景下,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充分的热量、水汽输送是局地降雪的主要气候原因.根据热力、水汽和层结等条件的分析表明,12月具备最佳降雪条件,与观测事实一致.沿海边界层的斜压结构、陆面摩擦与地形强迫,使上升运动加强,形成了半岛局地降雪特有的空间分布型.进一步分析表明,低频重力内波有可能成为激发对流,组织降雪的动力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流降雪 海-气相互作用 海-陆相互作用 山东半岛
下载PDF
无人机/无人艇协同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小斌 段海滨 +1 位作者 曾志刚 邓亦敏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面对未来水上作战环境的立体化、多样化、复杂化,无人机/无人艇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协同的形式获得作战效能的最大化,无人机/无人艇协同控制为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水上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分别对空海跨域协同... 面对未来水上作战环境的立体化、多样化、复杂化,无人机/无人艇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协同的形式获得作战效能的最大化,无人机/无人艇协同控制为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水上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分别对空海跨域协同-机/艇协同概念、国内外无人机/无人艇协同发展现状、无人机/无人艇协同起降技术及无人机/无人艇协同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无人机/无人艇空海跨域立体协同控制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和作战理念,为未来异构无人系统的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无人艇 无人系统 空海跨域 异构协同 制导与控制
下载PDF
应用多种来源重力异常编制中国海陆及邻区空间重力异常图及重力场解读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金玉 张训华 +2 位作者 张菲菲 韩波 田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20-3931,共12页
本文通过分析陆地实测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海洋船载测量空间重力异常数据、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数据、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等多种来源数据的性质和精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编制1∶500万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图的... 本文通过分析陆地实测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海洋船载测量空间重力异常数据、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数据、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等多种来源数据的性质和精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编制1∶500万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图的数据使用方案和技术方法.在地形较为平坦、实测数据分布均匀的陆区,使用实测数据,在地形复杂,实测数据稀少以及没有实测数据的陆区或岛屿,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反推空间异常的方法合成平均空间重力数据,西藏地区的数据对比实验证明合成平均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是一种有效的数据补充.利用三观测列方差分解法在南海地区对船载测量空间重力数据和美国SS系列及丹麦DNSC08GRA卫星重力数据进行了方差分解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卫星测高重力数据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数据精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海区空间重力数据使用原则是在船载重力测量数据校准下,全面使用卫星测高重力数据进行编图.海陆过渡区的异常处理应以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重力场为基准参考场,实现海陆异常平缓过渡,无缝连接.对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场进行了小波变换处理,对空间重力异常场进行了解读,勾画出三横四竖的一级重力梯级带及其所围限的8个一级重力异常区,并划分了二级重力异常区和梯级带,为块体构造学体系中大地构造格架的建立提供了地球物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重力异常 海陆联编 卫星测高重力 实测重力 合成空间重力
下载PDF
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对全球和亚洲气候变化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李建平 任荣彩 +7 位作者 齐义泉 王法明 陆日宇 张培群 江志红 段晚锁 于非 杨永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8-538,共21页
围绕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预定的总体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执行两年多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科研成果。关于气候动力学方面,项目揭示了热带印度洋... 围绕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预定的总体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执行两年多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科研成果。关于气候动力学方面,项目揭示了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变化是全球热带气候年代际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是全球尺度副热带干旱的重要调控器;发现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存在冷舌模态,它是一个海气耦合模态,阐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其对ENSO型态变异的作用及影响东亚气候的机理;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强迫的异常特征及其气候效应;提出了水平非均匀基流中行星波传播的理论,研究了其在不同东亚夏季风背景下的传播特征。关于气候预测方法方面,提出了若干有物理基础的气候预测方法,如尺度分离的降尺度预测新方法、基于北大西洋涛动(NAO)—ENSO的东亚夏季风预测模型、基于南半球环状模的东亚气候预测模型等,为业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关于观测方面,项目在亚洲区域海气补充观测和海洋资料同化方面也取得突出进展,成功进行了南海18°N断面海洋综合观测,为形成我国第一条南海断面长期海气观测打下了基础。在国际合作方面,项目还继续推动和领导了"亚洲季风年"(AMY2007-2012)与"东亚气候模拟"国际计划,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气相互作用 年代际气候变化 东亚季风 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 气候预测 ENS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