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复热时间和功率对速冻全麦豆沙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树萍 方伟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97-102,共6页
以速冻全麦豆沙包为研究对象,考察微波复热时间(40、50、60、70、80 s)和微波功率(480、560、640、720、800 W)对感官评分、出品率、高径比、比容、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微波复热功率增加或微波复热时间延长,感官评分、高径... 以速冻全麦豆沙包为研究对象,考察微波复热时间(40、50、60、70、80 s)和微波功率(480、560、640、720、800 W)对感官评分、出品率、高径比、比容、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微波复热功率增加或微波复热时间延长,感官评分、高径比、比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损失率呈下降趋势.质构结果显示随着微波复热功率的增加,硬度、咀嚼性先下降后上升,而微波时间延长使得硬度、咀嚼性不断下降.色泽结果显示,微波时间对L^*值、a^*值、b^*值有显著影响(p<0.05),而微波时间对L值、b值影响不明显(p≥0.05).当微波复热功率和时间分别为640 W、60 s时,微波复热的速冻全麦豆沙包软甜可口,颜色嫩白,麦香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豆沙包 微波复热 感官评价 质构 色泽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预醒发冷冻豆沙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秋玉 朱文政 +4 位作者 薛盼盼 沙文轩 苏嘉敏 章海风 周晓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5-222,共8页
为探究预醒发冷冻豆沙包在生产、运输、贮藏以及销售过程中引起的冻融循环对其品质的影响,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差示量热扫描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质构仪与... 为探究预醒发冷冻豆沙包在生产、运输、贮藏以及销售过程中引起的冻融循环对其品质的影响,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差示量热扫描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质构仪与流变仪等对预醒发冷冻豆沙包生坯流变学特性、水分迁移变化以及面团热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由此面团蒸制成熟的豆沙包的水分分布、质构、色泽、比容和pH以及水分活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冻生坯面团的总水分中深层结合水以及半结合水不断散失;生坯面团弹性模量G′与黏性模量G″等流变学特性两者趋势一致;起始温度(T o)、终止温度(T p)、峰值温度(T c)和糊化焓(ΔH)等面团热特性差异显著;预醒发冷冻豆沙包蒸制成熟后其水分状态分布不稳定,蒸煮损失率上升,质构品质特性受到影响;色差品质、比容分别差异显著,pH和水分活度也形成不稳定趋势变化。由此可见,从豆沙包生坯到蒸制成熟,两者的水分分布情况在2次冻融后,结合水均呈直线下降趋势,自由水均迅速上升,并且两者的水分发生迁移,所以对蒸煮损失率以及水分活度产生影响;冷冻豆沙包生坯的流变学特性与蒸制成熟的豆沙包的硬度线性相关。总而言之,预醒发冷冻豆沙包生坯面团经过3次冻融后各项品质指标大幅下降,并且由生坯蒸制成熟的豆沙包的品质也有所下降。因此,冻融循环对预醒发冷冻豆沙包生坯产生负面影响较大,该结果可为预醒发面制品在实际生产、运输、贮藏以及销售过程中温度的把控及科学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预醒发 豆沙包 水分迁移 流变学 热力学特性
下载PDF
贮藏时间对豆沙包水分迁移及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秋玉 章海风 +4 位作者 朱文政 薛盼盼 沙文轩 苏嘉敏 周晓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5-82,共8页
为了探讨半真空包装以及4℃冷藏条件下的豆沙包贮藏期的水分迁移以及食用品质的变化,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质构仪等分别对豆沙包复热前后的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豆沙包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综合性评价。结... 为了探讨半真空包装以及4℃冷藏条件下的豆沙包贮藏期的水分迁移以及食用品质的变化,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质构仪等分别对豆沙包复热前后的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豆沙包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期间的豆沙包水分分布以及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且变异系数各不相同,说明豆沙包在贮藏期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相关性分析得知,复热前豆沙包中水分状态T _(21)、T _(22)与豆沙包比容、a*值、b*值、pH、水分活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复热后的豆沙包T _(21)、T_( 22)与豆沙包硬度以及胶黏性呈显著相关(P<0.05);由主成分分析发现,将豆沙包复热前9个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80%;将豆沙包复热后的15个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55%,可反映豆沙包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可将复热前9个理化指标、复热后15个品质指标各分为三类,且贮藏0 d和3 d,5 d和7 d的豆沙包品质分别较为相近。因此,根据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豆沙包贮藏过程的水分迁移及食用品质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评价豆沙包的货架期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迁移 豆沙包 贮藏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品质控制
下载PDF
谷朊粉豆渣馒头的研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燮昕 唐茂林 李佳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传统馒头配方中用豆渣取代部分面粉,同时加入适量的谷朊粉,改善口感,提高其营养性。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及质构参数的方法,制得品质优良的谷朊粉豆渣馒头,其最优配方是面粉230 g,豆渣粉12 g,谷朊粉15 g,酵母2.5 g。... 在传统馒头配方中用豆渣取代部分面粉,同时加入适量的谷朊粉,改善口感,提高其营养性。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及质构参数的方法,制得品质优良的谷朊粉豆渣馒头,其最优配方是面粉230 g,豆渣粉12 g,谷朊粉15 g,酵母2.5 g。成品比普通馒头膳食纤维含量、蛋白质含量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谷朊粉 馒头 营养评价
下载PDF
玉米保健馒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艾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6-78,共3页
采用一次发酵法,研究玉米保健馒头的生产配方和工艺,探讨玉米粉、树莓果酱、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粉100 g,玉米粉20 g,红树莓果酱添加量30 g,干酵母0.6 g为生产玉米保健馒头的最佳配方,在生产中,控制和... 采用一次发酵法,研究玉米保健馒头的生产配方和工艺,探讨玉米粉、树莓果酱、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粉100 g,玉米粉20 g,红树莓果酱添加量30 g,干酵母0.6 g为生产玉米保健馒头的最佳配方,在生产中,控制和面时间30 min,30℃条件下发酵时间3.5 h,生产的玉米保健馒头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小麦粉 玉米粉 红树莓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