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血管外膜淋巴管成像
1
作者 何玉莲 钟文飞 +3 位作者 林彩燕 李玉婷 冯森玲 严鹏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 探索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进行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 目的 探索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进行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染色后组织经5 g/L苏丹黑B处理30 min、组织透明液透明,移至自制的样本容器中,荧光显微镜下成像。结果经5 g/L苏丹黑B处理的整装主动脉可见血管自发荧光显著降低,外膜淋巴管的特异性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更易观察且不会对其他通道荧光产生干扰。结论 建立的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敲除(ApoE^(-/-)) 整装(whole-mount)小鼠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淋巴管 苏丹黑B
下载PDF
小鼠整胚石蜡切片制备方法的改进
2
作者 王雅楠 叶艺新 +1 位作者 陈佩珊 Haibin Chen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共5页
Objective:The morphology analysis of whole-mount mouse embryos was observed using an improved paraffin section technique.Methods:Mouse embryos of varying embryonic ages were collected and whole-mount embryo paraffin s... Objective:The morphology analysis of whole-mount mouse embryos was observed using an improved paraffin section technique.Methods:Mouse embryos of varying embryonic ages were collected and whole-mount embryo paraffin sect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PFA-intravenously injected fixation,prolonged dehydration,and paraffin embedding.Hematoxylin and eosin(H&E)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ections,with different tissues being observed labeled by CD34.Results:Following a series of tissue processing and staining procedures,the structure of the whole-mount mouse embryo was well-preserved,and the staining was clear and easily distinguishable.Embryos of different embryonic ages were treated differently,yet the quality of tissue processing remained highly consistent.Conclusion:Tissue processing and staining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allowing for the easy acquisition of whole-mount mouse embryos of different ages through simplified methods of tissue fixation and dehydration duration.The staining results are clear and stable,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mouse embryo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mount mouse embryo paraffin section morphological technique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胸主动脉环对血管收缩剂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剂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春玲 袁振宇 +4 位作者 沈兵 王华东 叶开和 任先达 蒋家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小鼠在不同时期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收缩剂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剂反应的变化。方法: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4 0mg/kg诱导C5 7BL/6J小鼠产生糖尿病,在17、2 2和2 8周分批处死糖尿病和同年龄对照(control)组小鼠,测...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小鼠在不同时期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收缩剂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剂反应的变化。方法: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4 0mg/kg诱导C5 7BL/6J小鼠产生糖尿病,在17、2 2和2 8周分批处死糖尿病和同年龄对照(control)组小鼠,测定其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收缩剂:苯肾上腺素(PE)、6 0mmol/LKCl的反应及对内皮依赖性舒张剂乙酰胆碱(ACh)的反应。结果:DM组小鼠2周后空腹血糖≥11 1mol/L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维持这一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而体重显著低于control组;17、2 2和2 8周DM组胸主动脉环对PE的反应性分别高于、接近、高于control组,各时期对6 0mmol/LKCl都表现高于control组;17、2 2和2 8周DM组胸主动脉环对ACh的反应性分别高于、接近、低于control组。结论:DM组小鼠胸主动脉环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增强,而内皮功能先代偿性增强,然后降低,表现为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胸主动脉 内皮 链脲佐菌素 小鼠
下载PDF
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近交系NJS小鼠主动脉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波 孙敬方 +3 位作者 马恒辉 董政军 郭慧芳 田小芸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1-64,共4页
观察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近交系NJS小鼠的主动脉形态学特征,了解该品系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对主动脉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仪分析主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病变面积。该品系8~10月龄小鼠均见阳性病灶,阳性区域主要... 观察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近交系NJS小鼠的主动脉形态学特征,了解该品系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对主动脉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仪分析主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病变面积。该品系8~10月龄小鼠均见阳性病灶,阳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动脉弓起始部,胸主动脉各分布的升口处,病变区域多数呈点状,少量呈线状分布。显微镜下内膜层内可观察到少数泡沫细胞聚集,电镜下可见内膜泡沫细胞有较多的细胞突起,胞浆丰富,浆内内质网及溶酶体丰富,脂滴大小不一,核形态不规则,浆内有明确肌丝或致密斑。图像分析计算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占主动脉面积的比例为2.046±0.253%。2~3月龄小鼠中均未见明显病变。近义系NJS小鼠8月龄后主动脉能发生脂纹期病变,该品系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小鼠 内膜 高胆固醇血症 自发性 泡沫细胞 阳性 月龄 品系 病变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的影响及TrkA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齐岩梅 韩雅玲 +3 位作者 康建 李娜 田孝祥 闫承慧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体外培养的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①将小鼠主动脉环在三维基质胶中以含不同浓度的N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天数后,对出芽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学鉴定,或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摄像,并以Im...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体外培养的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①将小鼠主动脉环在三维基质胶中以含不同浓度的N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天数后,对出芽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学鉴定,或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摄像,并以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每高倍视野中平均出芽的面积。②向培养基中预先加入抗NGF的中和抗体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拮抗剂SU5416,观察NGF或VEGF对出芽性血管新生的影响。③向培养基中预先加入酪氨酸受体激酶A(TrkA)受体拮抗剂K252a,观察NGF是否可通过TrkA受体促血管新生。结果①外源性NGF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基质胶中培养的小鼠主动脉环出芽。出芽的细胞上CD31的表达阳性。抗NGF的中和抗体能明显阻断NGF诱导的出芽性血管的新生。②SU5416可显著减少VE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但对NGF诱导的血管新生无明显影响。③K252a可明显抑制NGF诱导的血管新生。结论NGF可通过TrkA受体促进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为促血管新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主动脉环 血管新生 小鼠
下载PDF
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志峰 邹云增 +5 位作者 李纪明 吴剑 关爱丽 梁艳艳 李磊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手术组)和同期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根据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s、20...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手术组)和同期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根据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s、20s、30s同时左心腔内分别注射Ad-LacZ或PBS后又分为LacZ组和PBS组,观察术后4周不同时间小鼠体重、颈动脉血压和心脏超声等变化HE染色和X-gal染色分别观察心肌肥厚情况和基因转染情况。结果:手术成活率88.8%。升主动脉缩窄小鼠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缩窄术后2周心肌明显肥厚,4周时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X-gal染色显示阻断血流5s以上心脏有蓝染,但10s、20s、30s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和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为心脏肥大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左心室心腔直接注射转染Ad-LacZ基因同时阻断升主动脉血流10s以上可以使目的基因有较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 心肌肥厚 小鼠 转基因
下载PDF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申戈 陈冬波 +6 位作者 贺文艳 孙慧茹 邵云 高娇 周振山 刘兵 张伟京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肺及胚胎背主动脉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小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单纯照射组、OP9细胞治疗组、胚肺MSC治疗组、胚胎背主动脉区来源MSC治疗组(DA组),分别将OP9细胞、胚肺和DA...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肺及胚胎背主动脉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小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单纯照射组、OP9细胞治疗组、胚肺MSC治疗组、胚胎背主动脉区来源MSC治疗组(DA组),分别将OP9细胞、胚肺和DA区MSC移植入受体小鼠,4、9、13、17、23周后观察各组小鼠外观、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小鼠外观评分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正常组、DA组、胚肺MSC组、OP9组、单纯照射组,正常组明显好于各组(均为P<0.01),单纯照射组明显差于DA组、胚肺MSC组(均为P<0.01);DA组、胚肺MSC组及OP9组的两两配对t检验均为P>0.05。肺病理镜检肺损伤评分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正常组、胚肺MSC组、OP9组、DA组、单纯照射组。肺病理图像分析肺泡情况由好到差顺序为正常组、胚肺MSC组、DA组、OP9组、单纯照射组。外观评分与病理镜检的相关性检验P=0.040,与图像分析的相关性检验P=0.039。结论:不同来源的MSC均有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其作用强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胚肺 胚胎背主动脉区
下载PDF
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建芳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方便但高效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改良酶消化法。结果用该法培养细胞传代生长快,细胞纯度达98%以上,足以满足各种细胞试验需求。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简单经济,试验成功率高,节省材料和时间,而且可获得...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方便但高效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改良酶消化法。结果用该法培养细胞传代生长快,细胞纯度达98%以上,足以满足各种细胞试验需求。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简单经济,试验成功率高,节省材料和时间,而且可获得更多纯度较高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原代培养
下载PDF
小鼠胚胎早期血细胞发生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东华 何曦 +3 位作者 裴一岩 梁雨森 李凌衡 刘慧雯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8-702,共5页
根据时空上的不同,小鼠胚胎发育时期的血细胞发生目前被分为原始造血、红系/髓系祖细胞(EMPs)的产生和造血干细胞(HSCs)成熟并分化为各种血细胞3个阶段。最新的观点也把原始造血和EMPs的产生归结为非HSCs依赖性的血细胞谱系分化阶段,将... 根据时空上的不同,小鼠胚胎发育时期的血细胞发生目前被分为原始造血、红系/髓系祖细胞(EMPs)的产生和造血干细胞(HSCs)成熟并分化为各种血细胞3个阶段。最新的观点也把原始造血和EMPs的产生归结为非HSCs依赖性的血细胞谱系分化阶段,将第3阶段称为HSCs依赖性的血细胞谱系分化阶段。尽管胚胎时期的血细胞发生涉及多个造血器官,但本文中我们主要对近年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的造血细胞和HSCs在卵黄囊和腹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发育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展示新近发现的胚胎发育早期血细胞发生的特点及其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发生 造血干细胞 卵黄囊 腹主动脉-性腺-中肾区 小鼠胚胎
下载PDF
小鼠胚胎心包内动脉心外膜的形成及其细胞的分布变化
10
作者 李云华 王佳佳 +4 位作者 曹锡梅 李海荣 景雅 谢建山 杨艳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21-228,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包内动脉心外膜的起源、形成及其所含细胞在心包内主、肺动脉管壁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胚龄E9.5—E16的小鼠胚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及培养E13小鼠胚胎心包内主、肺动脉组织原代心...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包内动脉心外膜的起源、形成及其所含细胞在心包内主、肺动脉管壁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胚龄E9.5—E16的小鼠胚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及培养E13小鼠胚胎心包内主、肺动脉组织原代心外膜祖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E9.5—E10.5小鼠胚胎,心外膜逐渐形成并分布于心房、房室管和心室壁外表面,但流出道壁心外膜尚未形成;E11—E11.5小鼠胚胎,流出道非心肌部逐渐分隔为心包内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动脉心外膜开始出现在心包腔背侧壁以及与之相连的流出道壁远端;E12.5—E16小鼠胚胎,心包内主、肺动脉完全分隔,第二生心区前体细胞与动脉心外膜向平滑肌细胞分化,动脉瓣膜内也可见动脉心外膜来源的心外膜细胞。结论小鼠胚胎流出道非心肌部心外膜来自于动脉端心包腔背侧壁脏壁中胚层,动脉心外膜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可以进入动脉中膜,参与动脉壁的发育,同时参与动脉瓣膜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 心外膜 流出道 第二生心区 心包内主动脉和肺动脉干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小鼠主动脉缩窄模型影像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臣年 刘洋 +5 位作者 丁鹏 王晓武 马燕燕 马继鹏 李兰兰 杨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5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小鼠主动脉缩窄(TAC)模型建立的影像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健康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15只、模型组(TAC组)15只,TAC组开胸结扎主动脉,建立小鼠主动脉缩窄模型,4周后行高分辨...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小鼠主动脉缩窄(TAC)模型建立的影像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健康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15只、模型组(TAC组)15只,TAC组开胸结扎主动脉,建立小鼠主动脉缩窄模型,4周后行高分辨率超声检查,造影状态下进行心血管CT扫描,将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血管重建,将重建后的立体光刻(STL)文件输入3D打印机,利用树脂材料打印小鼠主动脉模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比较心肌组织横截面积;测量各组小鼠心脏重量、体重、胫骨长度;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检测β-MHC、心钠素、脑钠肽含量。结果30只小鼠全部存活4周,TAC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收缩期及舒张期左室内容积明显低于Sham组(P<0.05),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比值、心肌横截面积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TAC模型建立成功,超声及3D打印模型均可显示TAC模型主动脉缩窄部位。结论3D打印模型个体化复制TAC小鼠主动脉部位,对于辅助TAC模型影像学评价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主动脉缩窄 小鼠 模型 心肌肥厚 显微CT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申戈 王芳 +4 位作者 张伟京 刘兵 袁顺宗 王莉 邵云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 观察骨实质间充质干细胞及小鼠胚胎背主动脉(dorsal aorta,DA)区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肺照射组、骨片来源MSCs治疗组和胚胎背主动脉区来源MSCs治疗组.9个月后观察肺组织... 目的 观察骨实质间充质干细胞及小鼠胚胎背主动脉(dorsal aorta,DA)区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肺照射组、骨片来源MSCs治疗组和胚胎背主动脉区来源MSCs治疗组.9个月后观察肺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 小鼠肺纤维化及肺泡炎评分,正常组评0.17分、肺照射组评2分、胚胎背主动脉区MSCs治疗组评1分、骨片MSCs治疗组评1.38分,在骨片来源MSCs治疗组及胚胎背主动脉区来源MSCs治疗组均较肺照射组轻,由于例数少,未做统计分析.结论 无论是骨片来源还是胚胎背主动脉来源的MSCs,均有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骨实质 小鼠胚胎背主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