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argeting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1
作者 Yi Zhou Shuang Wu Fan-Jie Q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4年第6期2362-2379,共18页
More than 1.9 million new colorectal cancer(CRC)cases and 935000 deaths were estimated to occur worldwide in 2020,representing about one in ten cancer cases and deaths.Overall,colorectal ranks third in incidence,but s... More than 1.9 million new colorectal cancer(CRC)cases and 935000 deaths were estimated to occur worldwide in 2020,representing about one in ten cancer cases and deaths.Overall,colorectal ranks third in incidence,but second in mortality.More than half of the patients are in advanced stages at diagnosis.Treatment options are complex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patient population,including different molecular subtypes.Treatments have included conventional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y,targeted therapy,immunotherapy,etc.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testing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targeted drug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CRC,which has further prolonged the survival of metastatic CR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type RAF mutation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wild type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g12C mutation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overexpression/amplification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Giemsa淡染性染色体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方洲 常平安 刘运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对来自重庆、陕西、湖北等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数目都为n =2 8,2n =5 6 ;均在粗线期染色体观察到了与家蚕类似的Giemsa淡染性区域 ,并对其进行了组型分析 ,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探... 对来自重庆、陕西、湖北等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数目都为n =2 8,2n =5 6 ;均在粗线期染色体观察到了与家蚕类似的Giemsa淡染性区域 ,并对其进行了组型分析 ,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探讨了野桑蚕与家蚕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染色体 giemsa淡染性
下载PDF
120g/L烯草酮乳油防除农牧交错区春油菜田野燕麦效果研究
3
作者 李玮 魏有海 +3 位作者 郭良芝 翁华 程亮 郭青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6-77,共2页
为了更好地防治春油菜田野燕麦杂草,在青海省农牧交错区对120g/L烯草酮EC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0g/L烯草酮EC不同制剂量于野燕麦4~7叶期(春油菜4—6叶期)兑水300L/hm2茎... 为了更好地防治春油菜田野燕麦杂草,在青海省农牧交错区对120g/L烯草酮EC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0g/L烯草酮EC不同制剂量于野燕麦4~7叶期(春油菜4—6叶期)兑水300L/hm2茎叶喷雾,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达到74.66%-87.93%,各处理区油菜生长正常。120g/L烯草酮EC安全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可在青海高原农牧交错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0g/L烯草酮 春油菜 农牧交错区 野燕麦 防效
下载PDF
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2个PSAG成员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刘炜婳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3,共8页
植物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亚基Ⅴ(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Ⅴ,简称PSAG或PSⅠ-G)是光合系统Ⅰ的主要组件,具有维持PSⅠ复合体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并与抗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 植物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亚基Ⅴ(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Ⅴ,简称PSAG或PSⅠ-G)是光合系统Ⅰ的主要组件,具有维持PSⅠ复合体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并与抗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 ,首次分离到PSAG基因的2个成员:PSAG1、PSAG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317082、JX317083),分别为800、827 bp,分别编码150、160个氨基酸;PSAG1、PSAG2的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2个成员均没有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SAG1、PSAG2具有PSⅠ的Ⅹ亚基超家族(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ⅩpsaK)保守结构域,是不具有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具有亲水性;PSAG1、PSAG2均有4个位点发生磷酸化。宦溪野生蕉PSAG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结构特征,即PSAG1和PSAG2没有内含子,并且在不同物种间保守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保持PSAG功能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溪野生蕉(Musa spp. AB group) PSAg 基因克隆 内含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YD63和栽培大豆(G. max)ZD19茎秆解剖结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要燕杰 油清波 +8 位作者 赵为 郭葳 沈欣杰 李祥 张永兴 周蓉 赵剑 周新安 矫永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以野生大豆YD63和栽培大豆ZD19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分析和阐述这些解剖结构与功能和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抗逆性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表皮毛和腺毛多于栽培大豆,且角质层... 以野生大豆YD63和栽培大豆ZD19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分析和阐述这些解剖结构与功能和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抗逆性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表皮毛和腺毛多于栽培大豆,且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和表皮比例均大于栽培大豆,表皮和外皮层细胞的木质化和木栓化程度也高于栽培大豆;2.野生大豆皮层、韧皮部、木薄壁组织和髓的比例均大于栽培大豆,茎秆机械强度降低,可塑性升高,抗逆性增强;3.栽培大豆木质部、木纤维和总纤维比例均大于野生大豆,并且表皮细胞壁、韧皮纤维壁、木纤维壁和导管壁厚度均大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组织木质化的比例大于野生大豆,茎秆的机械强度升高,可以更好地维持直立生长和形态构建;4.栽培大豆微管形成层的细胞层数和厚度均大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木质部的比例大于韧皮部的比例,而野生大豆两者比例基本相同;5.野生大豆韧皮部厚壁组织几乎是连续分布,仅在髓射线处中断,而栽培大豆是不连续的,呈片状分布,野生大豆韧皮部厚壁组织的比例大于栽培大豆;6.野生大豆导管壁强度(t/b)2和小导管比例大于栽培大豆,水分运输的安全性较高,但野生大豆木质部的连通性和水分运输的效率低于栽培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解剖结构 进化 抗性
下载PDF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苏安庭 葛正光 +1 位作者 金大龙 葛娴 《实用防盲技术》 2015年第1期9-12,15,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69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切除中...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69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切除中轴部玻璃体后注入TA染色玻璃体,高速玻切除残留玻璃体后皮质及视网膜前膜,行眼内视网膜光凝,如伴有裂孔及视网膜脱离术中行C3F8或硅油填充。术后随访5-23个月平均16.2个月,观察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69只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手术,20只眼眼内填充硅油,30只眼填充C3F8,19眼平衡盐液填充。Ⅳ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93.7%(15/16),Ⅴ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73.3%(22/30),Ⅵ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47.8%(11/23)。三组术后视力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高眼压、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结论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恢复视功能,术中应用TA染色玻璃体联合高速玻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曲安奈德 染色玻璃体切除术 高速玻切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野生和人工种植甘草害虫天敌资源、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治科 南宁丽 +2 位作者 张蓉 杨彩霞 钱锋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6,171,共7页
【目的】研究野生和人工种植甘草田害虫天敌资源种类、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间的区别,为甘草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5点取样(4株/点)和网扫(10复网)对甘草田昆虫及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用多样性、丰富度... 【目的】研究野生和人工种植甘草田害虫天敌资源种类、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间的区别,为甘草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5点取样(4株/点)和网扫(10复网)对甘草田昆虫及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等群落特征指数进行群落特征分析。【结果】甘草田害虫天敌有12种,其中野生甘草田有12种,人工甘草田有6种,个体数量分别占害虫天敌总量的58.99%和41.01%。野生甘草田和人工甘草田昆虫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9.79和9.69,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1和1.90,均匀度分别为0.69和0.58;害虫天敌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67和3.50,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4和1.27,均匀度分别为0.69和0.68。野生甘草田生态系统中,天敌(优势种群为多异瓢虫、七星瓢虫)与害虫(甘草蚜)的跟随关系较人工甘草田紧密,天敌数量在时间序列上波动幅度较小,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物种平衡。【结论】人为干扰大的人工甘草生态系统害虫天敌物种及数量均明显少于人为干扰小的野生甘草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下,野生甘草田生态系统物种和数量趋于稳定平衡,变化幅度较小,昆虫及天敌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天敌个体数量明显大于人为干扰大的人工甘草田生态系统。野生甘草田害虫数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甘草 人工种植甘草 天敌 群落特征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乌拉尔甘草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则海 曹建国 +2 位作者 李庆勇 付玉杰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5-239,共5页
采用超声提取和分光光度法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 ,并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 5 0 %甲醇溶液提取 ,超声 45min对甘草总黄酮提取效果较好 ,适于进行大批量样品的提取测定。无论... 采用超声提取和分光光度法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 ,并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 5 0 %甲醇溶液提取 ,超声 45min对甘草总黄酮提取效果较好 ,适于进行大批量样品的提取测定。无论是野生甘草还是栽培甘草 ,在一个生长季中 ,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 ,而地下部分含量则相对较低。在 5~ 1 0月期间 ,叶的总黄酮含量逐渐下降 ,而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如根和根茎具有上升的趋势。甘草各部位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生长季存在波动现象 ,尤其在具有运输功能的部位如复叶柄、地上茎表现更为明显。野生甘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的波动可能与有性繁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乌拉尔甘草 总黄酮含量 超声提取 有性繁殖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与刺果甘草茎叶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继 杨永利 +4 位作者 白贞芳 曾家豫 王一峰 姚健 刘成霞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1-63,共3页
对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和刺果甘草 (GlycyrrhizapallidifloraMax )茎叶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乌拉尔甘草茎叶氨基酸含量为 2 6 96 % (干物质 ) ,粗蛋白... 对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和刺果甘草 (GlycyrrhizapallidifloraMax )茎叶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乌拉尔甘草茎叶氨基酸含量为 2 6 96 % (干物质 ) ,粗蛋白含量为 2 3 5 6 % ,总糖含量为 14 0 5 % ,粗纤维含量为 19 6 % ;刺果甘草氨基酸、钙、钾含量较高 ,分别为 2 8 2 4 % (干物质 )、 1 4 1mg/g、 1 4 7mg/g,从而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基草 刺果甘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甘草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葛淑俊 李广敏 +3 位作者 马峙英 武晓阳 孟义江 霍云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甘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工业和生态价值,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为甘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甘草主产区的16个野生种群共32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1)利... 【目的】甘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工业和生态价值,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为甘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甘草主产区的16个野生种群共32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1)利用1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5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2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9.43%;(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0.19,种群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25;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异范围在0.19~0.28,总体为0.39;宁夏地区甘草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甘肃酒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3)AMOVA分析表明甘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64%,种群内变异占67.16%。利用UPGMA聚类可将供试16个群体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中国野生甘草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种群内广泛的变异能够为野生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野生种群 遗传多样性 AFLP
下载PDF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3
11
作者 潘学军 刘会洲 +1 位作者 贾光和 陈家镛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对几种不同的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 结果表明, 微波辅助提取法与热回流法、索氏(Soxhlet)提取法、室温提取法等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提取高效、快速、完全及节省时间、溶剂和能耗等优点, 是一种适于从甘草中快速... 对几种不同的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 结果表明, 微波辅助提取法与热回流法、索氏(Soxhlet)提取法、室温提取法等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提取高效、快速、完全及节省时间、溶剂和能耗等优点, 是一种适于从甘草中快速提取甘草酸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溶剂提取 微波
下载PDF
超声波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谢果 霍丹群 +1 位作者 侯长军 赵屹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4,共3页
以新疆乌拉尔甘草的粗粉为原料,用乙醇作溶剂,用超声波法提取甘草酸,并研究了超声波条件下影响提取率的几个因素,包括溶剂、溶剂浓度、超声频率、超声波作用时间、浸泡时间、甘草粗粉的粒度等,得到了一条很好的提取工艺:70%乙醇溶液做... 以新疆乌拉尔甘草的粗粉为原料,用乙醇作溶剂,用超声波法提取甘草酸,并研究了超声波条件下影响提取率的几个因素,包括溶剂、溶剂浓度、超声频率、超声波作用时间、浸泡时间、甘草粗粉的粒度等,得到了一条很好的提取工艺:70%乙醇溶液做溶剂、超声频率18kHz、超声作用60min、浸泡90min、甘草粗粉18~20目。通过此工艺,甘草酸的提取率可达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法 甘草 提取 甘草酸
下载PDF
秦艽与小秦艽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唐建宁 康建宏 +2 位作者 许强 王俊 宋立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6-841,共6页
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秦艽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小秦... 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秦艽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小秦艽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照著高于秦艽,分别高出2.7 μmolCO2·m-2·s-1、1.5 mmol·m-2·s-1和140.7 mmol.m-2·s-1而叶温则低于秦艽2.8C。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的温度、光照对2种秦艽的光合都有一定影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调节光合作用,而引起2种秦艽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秦艽 小秦艽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则海 曹建国 +2 位作者 付玉杰 唐中华 祖元刚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研究了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动态变化。野生及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其中不定根中甘草酸含量与主根接近。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的月变化规律相似,且根茎中甘草酸含量... 研究了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动态变化。野生及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其中不定根中甘草酸含量与主根接近。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的月变化规律相似,且根茎中甘草酸含量比主根、不定根变化幅度大。在一个生长季中,栽培甘草主根甘草酸以10月份含量最高,表明秋末是最佳采收期。栽培甘草主根在1.0m土壤深度甘草酸含量较高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故直接播种方式种植甘草不利于根系采收,造成资源浪费,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甘草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甘草酸含量 不同部位
下载PDF
市售中药甘草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倩 尹艳 +3 位作者 郭籧 陈敏 任娜 刘长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587-590,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市售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为开展人工种植甘草药材质量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两个药材交易市场收集48份甘草饮片,依据国家药典标准,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析评价不同来源... 目的:分析评价市售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为开展人工种植甘草药材质量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两个药材交易市场收集48份甘草饮片,依据国家药典标准,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析评价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质量。结果:市面上流通的甘草饮片大多来源于甘肃栽培,其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均值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但距离野生药材质量差距较大,且不稳定。结论:人工种植甘草是市售中药甘草的主要来源,其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替代野生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栽培 野生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永吉 刘玉芝 +1 位作者 胡吉成 徐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2-216,共5页
通过对800余份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接种鉴定,总结出适合于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的鉴定方法。筛选出植株抗病材料2份,中抗材料11份,其余的材料都表现中等以上的感病。植株抗性与种籽传病率有一定关系但不呈正相关,选出5份种籽... 通过对800余份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接种鉴定,总结出适合于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的鉴定方法。筛选出植株抗病材料2份,中抗材料11份,其余的材料都表现中等以上的感病。植株抗性与种籽传病率有一定关系但不呈正相关,选出5份种籽传病率稳定表现为零的材料。没有发现能抗大豆花叶病毒东北三个株系的材料。探讨了野生条件下不发或很少发生花叶病毒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 花叶病毒病 抗性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建植模式及效益比较研究——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孝勇 宋乃平 +1 位作者 何秀珍 李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3-818,共6页
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节水灌溉优质牧草种植示范项目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分析了4种建植草地的经济效益;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比较评判了4种建植草地的水分、养分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分的高低状况是甘草-苜蓿混播草... 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节水灌溉优质牧草种植示范项目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分析了4种建植草地的经济效益;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比较评判了4种建植草地的水分、养分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分的高低状况是甘草-苜蓿混播草地>苜蓿草地>甘草草地>天然草地,水分的变化趋势优劣是甘草草地>甘草-苜蓿混播草地>天然草地>苜蓿草地;土壤的养分状况是甘草草地>苜蓿草地>天然草地>甘草-苜蓿草地,养分的变化趋势是甘草-苜蓿草地越来越差,其他3种草地变化趋势相似,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呈波状变化;4种草地经济效益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甘草草地>甘草-苜蓿混播草地>苜蓿草地>天然草地。从综合效益考虑,甘草草地是4种草地模式中最佳的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甘草草地 甘草-苜蓿草地 草地建植模式
下载PDF
宁夏人工栽培甘草的生长发育动态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清云 李强 +2 位作者 李明 蒋齐 王英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调查结果表明3a生甘草的主根、株高、茎粗等商品性状的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2a生甘草和4a生甘草;3~4a甘草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年增长量最大;4a生的甘草酸含量明显高于3a生;人工栽培甘草的最佳采挖期以栽培第3年的秋末冬初较为适宜。
关键词 甘草 人工种植 采挖期
下载PDF
光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清除活性氧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毛成 丁家宜 李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Fisch.)中总黄酮和总皂甙— 、·OH和H2O2)的清除能力,发现它们对3种活性氧均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其中光果甘草对对3种重要活性氧(O2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超...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Fisch.)中总黄酮和总皂甙— 、·OH和H2O2)的清除能力,发现它们对3种活性氧均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其中光果甘草对对3种重要活性氧(O2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超过乌拉尔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3种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强于皂甙类化合物。因此,若以清除活性氧为应用目标,应尽量使用光果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果甘草 乌拉尔甘草 活性氧 化学发光法 清除能力
下载PDF
陆地棉野生种系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绍安 崔荣霞 +3 位作者 王春英 姚长兵 王坤波 黎绍惠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5-18,共4页
从1980年起先后通过引进和出国考察采集,迄今我所已保存研究了包括陆地棉的7个野生种系和其他野生类型的原始材料200余份。此期间研究了各种系及类型的有关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种子和纤维的有关性状;鉴定研究了可为遗传... 从1980年起先后通过引进和出国考察采集,迄今我所已保存研究了包括陆地棉的7个野生种系和其他野生类型的原始材料200余份。此期间研究了各种系及类型的有关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种子和纤维的有关性状;鉴定研究了可为遗传育种利用的有益特性,并通过与栽培品种杂交,将育种需要的抗病虫、耐干旱、耐盐碱和纤维高强优质等有益性状向栽培品种转育。经10余年的研究工作,取得很有价值的科研结果,选出了一批转育特性可供利用的新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野生种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