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风洞试验MDOE方法
1
作者 江嘉伟 程起有 +2 位作者 樊枫 陈卫星 汪文涛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提高风洞试验效率,现代试验设计(MDOE)方法正越来越频繁地用于各类飞行器风洞试验。然而,基于MDOE方法的风洞试验尽管理论上减少了试验点数量,有效缩短了风洞吹风时间,但也带来了试验数据精度下降的问题。为此发展了一种基于D-最优设... 为提高风洞试验效率,现代试验设计(MDOE)方法正越来越频繁地用于各类飞行器风洞试验。然而,基于MDOE方法的风洞试验尽管理论上减少了试验点数量,有效缩短了风洞吹风时间,但也带来了试验数据精度下降的问题。为此发展了一种基于D-最优设计准则和二元三次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的MDOE方法,同时引入遗传算法进一步提高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所开发的MDOE风洞试验方法仅需单变量(OFAT)方法30%左右的试验点数,吹风时间较OFAT方法大约缩短了60%;与最初拟合的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相比,遗传算法优化后的响应面拟合精度提高了5%左右,内插得到的数据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优设计准则 多项式响应面模型 MDOE 风洞试验
下载PDF
3D Ice Shape Description Method Based on BLSOM Neural Network
2
作者 ZHU Bailiu ZUO Chenglin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S01期70-80,共11页
When checking the ice shape calculation software,its accuracy is judged based on the proximity between the calculated ice shape and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Therefore,determining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 becomes t... When checking the ice shape calculation software,its accuracy is judged based on the proximity between the calculated ice shape and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Therefore,determining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 becomes the key task of the icing wind tunnel tests.In the icing wind tunnel test of the tail wing model of a large amphibious aircraft,in order to obtain accurate typical test ice shape,the Romer Absolute Scanner is used to obtain the 3D point cloud data of the ice shape on the tail wing model.Then,the batch-learning self-organizing map(BLSOM)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obtain the 2D average ice shape along the model direction based on the 3D point cloud data of the ice shape,while its tolerance band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probabilistic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2D average ice shape and its tolerance band can represent the 3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ice shape effectively,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calculated ice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ing wind tunnel test ice shape batch-learning 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 3D point cloud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nvert stability of operating railway tunnels with different drainage systems using 3D printing technology 被引量:3
3
作者 Linyi Li Junsheng Yang +3 位作者 Jinyang Fu Shuying Wang Cong Zhang Maolong Xi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1470-1485,共16页
In recent years, the invert anomalies of operating railway tunnels in water-rich areas occur frequently,which greatly affect the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the railway lines. Tunnel drainage system is a crucial factor... In recent years, the invert anomalies of operating railway tunnels in water-rich areas occur frequently,which greatly affect the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the railway lines. Tunnel drainage system is a crucial factor to ensure the invert stability by regulating the external water pressure(EWP). By means of a threedimensional(3D) printing model, 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invert for the tunnels with the traditional drainage system(TDS)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its optimized drainage system(ODS) with bottom drainage function. Six test groups with a total of 110 test conditions were designed to consider the design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including layout of the drainage system, blockage of the drainage system and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water discharge, EWP and invert stability for the tunnels with the two drainage systems. Even with a dense arrangement of the external blind tubes, TDS was still difficult to eliminate the excessive EWP below the invert, which is the main cause for the invert instability. Blockage of drainage system further increased the invert uplift and aggravated the track irregularity, especially when the blockage degree is more than 50%. However, ODS can prevent these invert anomalies by reasonably controlling the EWP at tunnel bottom. Even when the groundwater level reached 60 m and the blind tubes were fully blocked, the invert stability can still be maintained and the railway track experienced a settlement of only 1.8 mm. Meanwhile, the on-site monitoring under several rainstorms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EWP of the invert was controlled within 84 k Pa, while the maximum settlement of the track slab was only 0.92 mm, which also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model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rating railway tunnels Invert stability tunnel drainage system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 technology Model test
下载PDF
Research on wind erosion process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based on wind tunnel test and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4
作者 YAN Ping WANG Xiaoxu +2 位作者 ZHENG Shucheng WANG Yong LI Xiaom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9期1009-1021,共13页
The study of wind erosion process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wind erosion.In this study,three structurally intact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Auton... The study of wind erosion process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wind erosion.In this study,three structurally intact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na and placed in a wind tunnel where they were subjected to six different wind speeds(10,15,17,20,25,and 30 m/s)to simulate wind erosion in the wind tunnel.After each test,the soil surfaces were scanned by a 3D laser scanner to create a high-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and the changes in wind erosion mass and microtopography were quantified.Based on this,we performed further analysis of wind erosion-controlling factors.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easurement error between the 3D laser scanning method and weighing method was 6.23%for the three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With increasing wind speed,the microtopography on the undisturbed soil surface first became smooth,and then fine stripes and pits gradually developed.In the initial stage of wind erosion processes,the ability of the soil to resist wind erosi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oil hardness.In the late stage of wind erosion processes,the degree of soil erosi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CaCO_(3)content.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oil wind erosion control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3D laser scanners in wind erosion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wind erosion wind tunnel test wind erosion depth MICROTOPOGRAPHY soil hardness
下载PDF
利用顶部脉冲吸气控制三维方形棱柱气动力
5
作者 邓国浩 王汉封 +1 位作者 赵崇宇 尹亚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7-1415,共9页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三维柱体顶部前沿狭缝脉冲吸气对其气动力与尾流的控制效果。实验模型为高宽比H/d=5的方柱,均匀来流速度U∞=10 m/s,雷诺数Re=27000,狭缝入口吸气速度与来流风速相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控制工况,脉冲吸气对柱体气...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三维柱体顶部前沿狭缝脉冲吸气对其气动力与尾流的控制效果。实验模型为高宽比H/d=5的方柱,均匀来流速度U∞=10 m/s,雷诺数Re=27000,狭缝入口吸气速度与来流风速相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控制工况,脉冲吸气对柱体气动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当脉冲吸气系数f*=0.2时,脉冲吸气与定常吸气对柱体气动力的抑制效果相当;随f*增大,柱体阻力与脉动升力仍有所减小,但减小幅度有限;顶部脉冲吸气不仅能明显削弱柱体顶部附近气动力,而且对柱体中下部气动力抑制效果比定常吸气对柱体气动力抑制效果好;顶部脉冲吸气在自由端剪切流中形成周期性大尺度涡结构,增强了自由流与尾流动量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实验 三维柱体 脉冲吸气 剪切流 主动控制
下载PDF
立体交叉隧道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其相互影响规律振动台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聪 彭立敏 +2 位作者 雷明锋 施成华 李玉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3-241,共9页
针对立体交叉隧道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相互影响规律等问题,在三向El地震波作用下完成了3种地震烈度、6个工况的交叉隧道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烈度越高,隧道各特征点的地震加速度、环向应变越大,在Ⅸ度三向El波作用下,沿上... 针对立体交叉隧道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相互影响规律等问题,在三向El地震波作用下完成了3种地震烈度、6个工况的交叉隧道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烈度越高,隧道各特征点的地震加速度、环向应变越大,在Ⅸ度三向El波作用下,沿上跨隧道墙脚轴线方向,交叉中心断面处最大地震加速度比普通断面(受相邻隧道影响小)小,而轴向应变比普通断面大,沿下穿隧道拱腰轴线方向,交叉中心断面处最大加速度比普通断面大,而最大轴向应变比普通断面小。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数值计算表明:在Ⅸ度三向El波作用下,沿上跨隧道轴向,交叉中心断面处各特征点σ1、σ3及主震方向位移最大值均比普通断面大,沿下穿隧道轴向,交叉中心断面处各特征点σ1、σ3及主震方向位移最大值均比普通断面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交叉隧道 振动台试验 响应特性
下载PDF
格构式塔架三维动力风荷载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梁枢果 邹良浩 +1 位作者 赵林 葛耀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8,329,共9页
通过底座天平测力风洞试验,测量了三种典型的格构式塔架(输电塔、通讯塔和电视塔)的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向动力风荷载。由于模型本身的质量不够轻、刚度不够大,一阶共振力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作者推导了消除模型一阶共振影响的实用公式... 通过底座天平测力风洞试验,测量了三种典型的格构式塔架(输电塔、通讯塔和电视塔)的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向动力风荷载。由于模型本身的质量不够轻、刚度不够大,一阶共振力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作者推导了消除模型一阶共振影响的实用公式,进而得到格构式塔架顺、横、扭三维广义荷载谱和均方根广义力系数。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三种格构式塔架的动力风荷载特征,得到了几点重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构式塔架 高频测力天平 风洞试验 三维动力风荷载
下载PDF
新型岩土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强勇 李术才 尤春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0-103,107,共5页
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岩土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盒式台架装置、带扁千斤顶的变荷加载板、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组成。其中盒式台架装置用于容纳试验模型并作为加载反力装置,带扁千斤顶的变荷加载板用... 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岩土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盒式台架装置、带扁千斤顶的变荷加载板、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组成。其中盒式台架装置用于容纳试验模型并作为加载反力装置,带扁千斤顶的变荷加载板用于给试验模型施加非均布荷载,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用于试验模型的自动加压与稳压。该系统具有规模大、整体稳定性好、尺寸可调、能进行同步非均匀加载,并具有加荷高、升压快速、持荷稳定的优点。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一高速公路大型分岔隧道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有效指导和优化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 盒式台架装置 变荷加载板 液压加载控制试验台 分岔隧道三维试验模型
下载PDF
连拱隧道围岩压力的释放率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涛 沈明荣 +1 位作者 高伟君 谈杜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50-54,61,共6页
连拱隧道作为公路隧道新的结构型式,理论上还不成熟。以云南省元磨高速公路的两座连拱隧道作为工程背景,按弹性阶段相似原则进行两组连拱隧道室内模型试验,包括隧道处于常规应力状态下和偏压状态下的模型试验。采用压力盒量测施工过程... 连拱隧道作为公路隧道新的结构型式,理论上还不成熟。以云南省元磨高速公路的两座连拱隧道作为工程背景,按弹性阶段相似原则进行两组连拱隧道室内模型试验,包括隧道处于常规应力状态下和偏压状态下的模型试验。采用压力盒量测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压力,并提出了围岩压力释放率的概念,对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压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两种应力状态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对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围岩压力 释放率
下载PDF
地铁施工引发雨污管线灾变的试验研究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愈 姚爱军 张剑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6,共7页
为了研究隧道盾构施工引发上覆雨污管线的沉降和内力,以北京市某地铁工程为基础,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隧道盾构施工对管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隧平... 为了研究隧道盾构施工引发上覆雨污管线的沉降和内力,以北京市某地铁工程为基础,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隧道盾构施工对管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隧平行时,隧道盾构施工引起上覆雨污管线沉降呈现平缓分布,当管隧净距l与隧道直径D之比l/D为1. 5时,需在掌子面距盾构隧道尾部1. 5D范围内加密监测点的布设.管线应力分布呈平行趋势,当l/D为1. 5时,需在沿管线分布范围内对管节采取抗拉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污管线 模型试验 有限元数值模拟 盾构施工 隧道直径D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DICM)的输电导线风致动态位移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述良 梁枢果 +2 位作者 邹良浩 杨威 吴鹏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基于三维DICM的非接触位移测试技术对导线气弹模型沿跨位移时程进行了测试,并对其进行统计与频谱分析,得到了导线风致位移的变化规律与概率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导线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向振动表现为以一阶面外振型为主导、面内亦有... 基于三维DICM的非接触位移测试技术对导线气弹模型沿跨位移时程进行了测试,并对其进行统计与频谱分析,得到了导线风致位移的变化规律与概率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导线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向振动表现为以一阶面外振型为主导、面内亦有一定贡献的振动形式,且随着风速的增加,面内振型的贡献也相应提高,从而使得导线在高风速下的面内振型的贡献不可忽略;对于竖向振动而言,其主导振型为面外一阶以及面内对称一、二阶;总体而言,在考虑导线风致响应时,选择包含面外一阶、面内一、二阶对称振型在内的三阶振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其风致振动的主要能量组成;随着风速的增加,输电线面内、外非线性耦合程度增强,其风致响应不再满足高斯分布,位移响应峰因子应作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DICM 技术 输电导线 风洞试验 气弹模型 位移测试
下载PDF
稳态雷暴冲击风风速剖面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鑫 汪之松 李正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4-79,共6页
雷暴冲击风是非台风地区形成极值风荷载的主要原因。采用静止型冲击射流装置和大涡模拟分别对雷暴冲击风风场进行了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考察了径向风速和竖向风速的分布特征。将大涡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与现有实测数据和理论模型进行了对... 雷暴冲击风是非台风地区形成极值风荷载的主要原因。采用静止型冲击射流装置和大涡模拟分别对雷暴冲击风风场进行了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考察了径向风速和竖向风速的分布特征。将大涡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与现有实测数据和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针对现有的径向风速模型并不适用于所有径向位置处径向风速的问题,结合物理实验和大涡模拟的结果,提出了沿径向变化的径向风速剖面模型。同时,根据风场竖向风速的特点将其沿径向位置分为三个区域,给出了三个区域竖向风速剖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冲击风 冲击射流模型 大涡模拟 风场特性
下载PDF
Y形平面高层建筑风荷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枢果 田唯 +1 位作者 刘胜春 李明水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介绍了Y形平面高层建筑结构刚性模型在均匀流场和紊流场中三种风向角下的三维风荷载 风洞试验结果,分析了Y形平面建筑物三维风荷载的数值模型,获得了一些对工程设计有参考意 义的数据和结论.
关键词 风荷载 高层建筑结构 建筑物 风向角 平面 工程设计 风洞试验 结论 参考 意义
下载PDF
某型飞机机翼防冰系统性能验证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霍西恒 王大伟 +1 位作者 李革萍 李志茂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13年第4期13-16,45,共5页
介绍了某型支线客机机翼防冰系统的性能验证思路,即通过采用2.5D试验模型验证三维防冰系统的性能。选取一个典型状态点分别进行了2.5D及三维模型的性能计算分析,同时进行了相同状态点时2.5D模型的冰风洞试验结果分析,最后将2.5D模型计... 介绍了某型支线客机机翼防冰系统的性能验证思路,即通过采用2.5D试验模型验证三维防冰系统的性能。选取一个典型状态点分别进行了2.5D及三维模型的性能计算分析,同时进行了相同状态点时2.5D模型的冰风洞试验结果分析,最后将2.5D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修正3D模型的计算结果,从而达到验证整个防冰系统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冰系统 2 5D模型 冰风洞试验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结冰对直升机进气系统压力损失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先炜 樊晓锋 +1 位作者 林森什 陈彪 《直升机技术》 2021年第4期62-66,共5页
介绍了直升机发动机进气系统冰风洞摸拟结冰试验情况,对直升机发动机进气系统冰风洞模拟结冰试验结果和进气系统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结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进气系统结冰时进气压力损失有较大的增加。
关键词 直升机 发动机进气系统 压力损失 冰风洞 结冰试验
下载PDF
大飞机缝翼滑轨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可 章荣平 +1 位作者 张刘 郝南松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8-372,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两种手段研究了大飞机缝翼滑轨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缝翼滑轨对缝道和机翼表面流动分布的影响,获得了缝翼滑轨参数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缝翼滑轨对缝道内的流动形成了阻塞,改变... 通过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两种手段研究了大飞机缝翼滑轨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缝翼滑轨对缝道和机翼表面流动分布的影响,获得了缝翼滑轨参数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缝翼滑轨对缝道内的流动形成了阻塞,改变了机翼表面的流动形态,减小了机翼附面层流动速度,降低了飞机的失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减小滑轨宽度、减少滑轨数量、采用圆形截面滑轨和滑轨外弯等能够有效降低滑轨影响,改善飞机失速性能;滑轨参数对小尺度模型实验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结果为3m量级和8m量级风洞缝翼滑轨模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飞机 缝翼滑轨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下载PDF
船模风洞微机在线测试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17
作者 陈明昭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92-299,共8页
本文介绍了微机在线测试及数据处理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涉及传感器、信号放大器、高精度A/D转换器等硬件结构与设计,软件构成与设计思想,硬软件抗干扰措施等技术。
关键词 船模 风洞试验 A/D转换器 数据处理
下载PDF
D形断面柱体驰振耦合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文勇 邓然然 卢金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5-763,共9页
覆冰导线驰振耦合气动力特性的研究是解释驰振机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开发气动抑振措施的主要依据。以常被作为模拟导线覆冰形状的D形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气动力、驰振响应及耦合气动力测试风洞试验,研究分析了D形断面柱体的静态气动... 覆冰导线驰振耦合气动力特性的研究是解释驰振机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开发气动抑振措施的主要依据。以常被作为模拟导线覆冰形状的D形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气动力、驰振响应及耦合气动力测试风洞试验,研究分析了D形断面柱体的静态气动力特性,基于准定常假设的单自由度横风向驰振理论预测了驰振发生的风向角及临界风速,通过驰振响应及动态气动力分析,揭示D形断面驰振的气动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D形断面在来流与其直线侧夹角为40°左右时易发生横风向大幅振动;振动是由气流的分离状态随风向角变化引起的,其响应的主要气动力贡献也来自分离点后的尾流区域。这种对分离点的敏感表明,通过控制气流的分离点可以提供有效的抑制驰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D形断面柱体 驰振不稳定性 驰振响应 耦合气动力
下载PDF
绕旋转体复杂三维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卞于中 张孝棣 +3 位作者 G.Iuso M.Onorato S.DePonte M.S.Oggiano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5-441,共7页
本文叙述了一个椭球体模型在风洞实验研究中所得到的一些主要结果,包括各种流态显示,截面速度分布、力的测量以及边界层性质的测量等。除油流结果外,其它结果都表明椭球体模型背风面上的流动是不对称的。
关键词 风洞 三维流动 旋转体 绕流
下载PDF
新世纪广场大厦抗震和抗风设计
20
作者 宁蓓蕾 龚杨林 《结构工程师》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由于新世纪广场大厦的独特的体型,在结构设计中,在抗震和抗风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考虑,并进行了风洞试验。本文中介绍了大厦的抗震设计和风洞试验的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三维空间效应 风洞试验 抗震结构 防风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