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雪消融算法优化长短时网络的齿轮箱油温预警方法
1
作者 马永光 谭川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
风电机组数据的复杂多变导致所采集数据的数据特征之间深度冗余。数据特征深度冗余导致常规预测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进而使模型预测精度较低。为提高齿轮箱油温预测精度,首先,采用随机森林进行特征提取,利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 风电机组数据的复杂多变导致所采集数据的数据特征之间深度冗余。数据特征深度冗余导致常规预测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进而使模型预测精度较低。为提高齿轮箱油温预测精度,首先,采用随机森林进行特征提取,利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对选定的特征数据进行分解,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运用雪消融优化算法来搜索长短期记忆递归神经网络模型最佳超参数设置。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齿轮箱油温异常预警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雪消融算法 齿轮箱 故障预警
下载PDF
不均匀积雪致大跨网架结构局部损伤分析
2
作者 刘晖 黄昌昊 吉柏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网架结构管球连接处局部损伤是此类结构的重要安全隐患。在风致雪漂移引起的不均匀积雪荷载作用下,局部损伤会加剧,最终导致结构局部破坏。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不均匀积雪荷载作用下带伤服役网架结构局部损伤劣化情况。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 网架结构管球连接处局部损伤是此类结构的重要安全隐患。在风致雪漂移引起的不均匀积雪荷载作用下,局部损伤会加剧,最终导致结构局部破坏。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不均匀积雪荷载作用下带伤服役网架结构局部损伤劣化情况。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以一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在90°风向角、12 m/s风速下,持续降雪24 h中网架结构屋面不均匀积雪分布的变化情况,并建立可表征网架结构管球连接处存在裂纹损伤的多尺度模型,分析了网架结构节点存在不同裂纹尺寸局部损伤时,不均匀积雪致网架结构局部损伤劣化程度。结果表明:网架结构风致积雪不均匀程度非常显著,而且当网架结构管球连接处存在局部裂纹损伤时,在降雪中后期,有管球连接损伤的节点大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纹扩展,节点为最不利分布的穿透型裂纹时,裂纹扩展最大为15.64 mm。说明在持续特大降雪这种极端荷载作用下,带伤服役网架结构局部损伤将进一步加剧,危及结构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致不均匀积雪 大跨网架结构 局部损伤 结构多尺度模型
下载PDF
防雪栅对铁路路堑风致雪堆积防治效果研究
3
作者 马文勇 李赛 +3 位作者 魏腾博 李江龙 孙元春 李飞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5,共8页
针对铁路路堑易发生严重积雪灾害的问题,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防雪栅在减轻风致积雪灾害方面效果,为铁路线路防灾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在风洞中,首先分别试验了在6.5、7.5、8.5 m/s风速下边坡比为1∶4和1∶1.5的路堑内雪粒堆积演化过程... 针对铁路路堑易发生严重积雪灾害的问题,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防雪栅在减轻风致积雪灾害方面效果,为铁路线路防灾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在风洞中,首先分别试验了在6.5、7.5、8.5 m/s风速下边坡比为1∶4和1∶1.5的路堑内雪粒堆积演化过程;然后布置防雪栅,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观测其在减轻路堑积雪灾害方面的效果;最后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对比有无防雪栅时路堑路面积雪量差异,定量评估防雪栅防治效果。此外,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防雪栅、路堑周围流场变化情况,进一步解释防雪栅的防雪机理。结果表明:上风侧坡度较缓的半开敞式路堑积雪严重;防雪栅能有效减轻路堑积雪灾害;漂移雪粒首先在背风侧距离防雪栅较远处沉积,随吹风持续积雪范围向两端延伸;防雪栅使来流风速在其背风侧急剧减弱致使漂移雪粒发生沉积,雪粒输运强度减小,从而实现挡雪减灾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风洞试验 防雪栅 路堑 积雪分布
下载PDF
2022年“2.13”冀中大雪过程多源气象资料分析
4
作者 马鸿青 董疆南 +2 位作者 徐义国 于雷 王亚婷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产品、地基GPS/MET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等,对2022年2月13日冀中大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①降雪发生之前的36 h内PWV呈增长态势,0~12 h上升最快,12~36 h呈缓慢上...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产品、地基GPS/MET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等,对2022年2月13日冀中大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①降雪发生之前的36 h内PWV呈增长态势,0~12 h上升最快,12~36 h呈缓慢上升趋势。②降水量和PWV呈一定正相关关系,降雪期间PWV变化平稳,随着PWV出现连续下降,降水结束。③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向风速演变对降雪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3000 m突然出现20 m/s的西南低空急流,随着20 m/s的西南低空急流向下延伸至2500 m高度,降雪增强。④降雪之前,0.5 m/s及以上的正速度首先出现在1500 m以上,当2000 m以下突然出现1.0 m/s以上的正速度后,0~3 h内降雪发生。⑤1000 m以下垂直速度增加到1.5 m/s及以上时,降雪增强。⑥降雪期间C_(n)^(2)(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一直稳定在-180~-165 dB,C_(n)^(2)值小于-180 dB时,最大探测高度降至3500 m以下,整层垂直速度小于0.5 m/s,预示降雪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大气可降水量 大雪 低空急流
下载PDF
高速列车周围风雪运动特性及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分析
5
作者 王家斌 高广军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商雯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雪粒跟随转向架区域剪切层下方的高速气流流出转向架区域,部分雪粒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附近跟随上扬气流向上扬起并撞击黏附在转向架和后端板迎风面,并在转向架底面形成大量积雪;仅有少量雪粒在后侧电机和后端板附近向上爬升至转向架上方,在后端板顶部相遇汇聚后在低速气流驱动下游离折返至前端板附近并重新汇入车底流场,悬浮雪粒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转向架顶面,并在转向架上表面形成少量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冰雪风洞试验 积雪成因
下载PDF
运动边界对高寒动车组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的影响
6
作者 王家斌 刘浩源 +3 位作者 刘操 商雯斐 张琰 高广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5-1677,共13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探究运动边界对高速列车底部风雪运动规律及转向架区域积雪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面的运动有效缓解了转向架底部气流的流向动能衰弱效应,显著增加...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探究运动边界对高速列车底部风雪运动规律及转向架区域积雪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面的运动有效缓解了转向架底部气流的流向动能衰弱效应,显著增加了转向架2区域的流向速度分布,并影响了雪粒垂向速度分布,致使转向架1区域的表面积雪质量降低33.6%,转向架2区域的表面积雪质量增加20.1%;列车轮对的旋转未影响转向架底面积雪分布,但轮对旋转使后端板周围雪粒垂向速度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转向架上表面的积雪分布;相较于旋转轮对,在轮对静止条件下,牵引电机、齿轮箱、构架和后端板表面积雪质量分别降低1.5%、2.9%、3.4%和6.4%,转向架2区域的表面积雪总质量整体降低3.2%,因此,在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的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研究中,要尽可能地实现转向架、地面和轮对之间的相对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流 运动边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不同深度路堑的积雪堆积规律
7
作者 石煜 宋玲 +2 位作者 王斌 杨治纬 刘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33,共13页
山区高速公路在风雪气象条件下极易形成较为严重的风吹雪灾害,造成雪阻和断通,其中路堑深度对路面积雪产生重要影响,但现在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较少。利用大缩尺比(1∶10)的现场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8 m深度全路堑周围的风速和积雪分布规律... 山区高速公路在风雪气象条件下极易形成较为严重的风吹雪灾害,造成雪阻和断通,其中路堑深度对路面积雪产生重要影响,但现在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较少。利用大缩尺比(1∶10)的现场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8 m深度全路堑周围的风速和积雪分布规律。使用现场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型,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深度全路堑、迎风半路堑和背风半路堑周围风场以及积雪沉积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风吹雪作用下,路堑内风速与雪深变化趋势呈负相关;全路堑以及背风半路堑的深度在小于和大于2 m时,路面积雪的主控因素分别为中央分隔带护栏和路堑边坡;迎风半路堑的深度与路面积雪堆积量之间呈正比关系,路堑边坡是影响路面积雪的主导因素,也可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形式减少路面的积雪沉积量及雪害的危害程度。研究成果可为风吹雪多发区高速公路路堑的设计和雪害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风吹雪 路堑 现场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问题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聂建 于培师 +1 位作者 赵军华 赵凡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当高速列车在高寒雨雪地区行驶时,转向架区域容易形成积雪,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行驶造成威胁。在积雪轨道上行驶的高速列车,其转向架区域积雪中雪粒来源于地面积雪,因此基于壁面切应力,建立风致积雪雪粒运动模型,研究地面积雪中雪粒在列车... 当高速列车在高寒雨雪地区行驶时,转向架区域容易形成积雪,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行驶造成威胁。在积雪轨道上行驶的高速列车,其转向架区域积雪中雪粒来源于地面积雪,因此基于壁面切应力,建立风致积雪雪粒运动模型,研究地面积雪中雪粒在列车风作用下的运动情况。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基于雪粒沉积准则,建立转向架区域雪粒沉积边界模型,研究风致雪粒运动情况下转向架区域积雪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气流在转向架正下方区域出现高速上扬的现象;转向架区域的车体板件、构架和轴箱等为主要的积雪部位;转向架区域雪粒沉积数量与转向架的位置、雪粒的密度和直径及壁面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积雪 壁面切应力 风致雪运动
下载PDF
持续时间下路堑内风致积雪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白宇 李方慧 +3 位作者 尚靖淳 于世龙 刘端宣 赵方锐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137-141,共5页
路堑是风吹雪灾害最为严重的路基形式之一,为给实际道路断面设计和风吹雪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文中针对交通线路中常见的路堑展开研究,基于Fluent中的Mixture模型对风雪两相流进行模拟,同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路堑风吹雪灾害... 路堑是风吹雪灾害最为严重的路基形式之一,为给实际道路断面设计和风吹雪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文中针对交通线路中常见的路堑展开研究,基于Fluent中的Mixture模型对风雪两相流进行模拟,同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路堑风吹雪灾害中的积雪分布规律,并对积雪分布演化过程中的流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路堑下风坡位置形成局部突出积雪与路堑内产生漩涡再附点有直接关系。不同时刻路堑内雪相浓度受积雪量增加和风速流场变化的影响,其值整体上增加,且雪相浓度最大值在上风坡坡顶附近出现,研究可为路堑内积雪灾害预测以及风吹雪两相流数值模拟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灾害 风致积雪 积雪分布
下载PDF
路堑风吹雪灾害的形成和防治研究
10
作者 李赛 马文勇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风吹雪灾害是一种寒冷山区交通线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现场调研发现路堑是风吹雪灾害最为严重的路基形式之一。本文针对路堑风吹雪灾害的形成和防治展开研究,基于Euler-Euler方法和Mixture模型模拟风雪两相流,同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验... 风吹雪灾害是一种寒冷山区交通线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现场调研发现路堑是风吹雪灾害最为严重的路基形式之一。本文针对路堑风吹雪灾害的形成和防治展开研究,基于Euler-Euler方法和Mixture模型模拟风雪两相流,同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研究典型路堑风吹雪灾害中风雪分布的演化过程,并比较分析不同形式路堑的风吹雪灾害特征,结果发现两侧边坡比小于1∶2的路堑风吹雪灾害最为严重。该类路堑严重的风雪灾害的形成原因是两侧边坡积雪的增加压缩了路面旋涡尺度,进而削弱了旋涡的回流加速作用。同时发现雪檐在推进到上风侧边坡中点前为安全储备期,此时上风侧边坡积雪量即为临界储雪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线路 风吹雪灾害 积雪分布 路堑
下载PDF
八车道高速公路风吹雪积雪分布特征及路堤高度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凤龙 刘杰 +2 位作者 杨治纬 王勇 石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3,共11页
为研究八车道高速公路风吹雪积雪分布特征以及路堤高度对风吹雪的影响。基于室外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路堤高度下路堤周围速度流场、积雪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基于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不同路堤高度下周围速度流场变化进行研究,并与室外... 为研究八车道高速公路风吹雪积雪分布特征以及路堤高度对风吹雪的影响。基于室外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路堤高度下路堤周围速度流场、积雪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基于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不同路堤高度下周围速度流场变化进行研究,并与室外模型试验速度流场变化结果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基于路面积雪量和积雪深度评估不同路堤高度抵御灾雪能力。结果表明:当风吹雪运动到路堤时,受到路堤阻碍产生速度分区,分别形成气流减速区、气流加速区、气流高速区、气流涡流回旋区和气流恢复区,路堤背风侧气流减速区面积明显大于路堤迎风侧;在路堤路面处,气流速度先降低后升高且在路堤背风侧路肩达到最大。路堤积雪主要发生在迎风侧,路面上有较多积雪,背风侧积雪较少。路堤周围速度流场特性与路堤高度密切相关,气流流过路堤迎风侧与背风侧周围形成风速减弱区与路堤高度正相关。通过对比3种不同路堤高度路面积雪量,0.3 m高度路堤路面积雪量最大,路面积雪最深,风吹雪环境下最不利。因此,通过设置合理路堤高度,可以改善路堤周边风速流场并减弱风吹雪灾害,从而起到阻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车道高速公路 路堤 积雪分布 风吹雪 室外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寒区铁路风雪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12
作者 王强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37-141,共5页
阿富准铁路位于阿勒泰地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沿线受风吹雪影响严重。本研究首先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层岩性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对风吹雪灾害现场典型路堤和路堑断面进行测量分析,阐明风吹雪防护设计思路,并介绍风... 阿富准铁路位于阿勒泰地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沿线受风吹雪影响严重。本研究首先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层岩性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对风吹雪灾害现场典型路堤和路堑断面进行测量分析,阐明风吹雪防护设计思路,并介绍风吹雪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和植物防护措施,最后对风吹雪灾害防治的设计经验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风吹雪 灾害防治
下载PDF
雨雪量计及风速风向仪在南京地铁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杰中 吴宁声 俞佳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气象条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的积极作用,文章以南京地铁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气象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过程。应用中通过在各线路车辆基地和正线站点布设用于监测降水的雨雪量计监测站和风速风向监测... 为了充分发挥气象条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的积极作用,文章以南京地铁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气象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过程。应用中通过在各线路车辆基地和正线站点布设用于监测降水的雨雪量计监测站和风速风向监测站,对雨雪量和风速风向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的数据中心站,实现数据的展示和分析,以及相应阈值报警功能,为南京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铁 气象监测系统 雨雪量计 风速风向 中心站
下载PDF
2022年秋末初冬贵州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14
作者 白慧 毛倩 +2 位作者 董文韬 潘虹旭 欧阳大亮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目的】2022年11月29日—12月1日贵州出现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为分析此次超强寒潮及其伴随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雪凝天气的成因。【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 【目的】2022年11月29日—12月1日贵州出现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为分析此次超强寒潮及其伴随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雪凝天气的成因。【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结果】(1)此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是在中高纬地区配合有-48℃冷中心的冷涡低槽发展东移南压,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以及副高加强西伸北抬、高原上多小槽东移的背景下产生的。(2)前期热低压发展加深,贵州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异常回升至27℃以上,850 hPa冷平流强盛且维持时间长,是造成降温幅度大、气温低、降温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冷平流强度低于-32×10-5℃·s^(-1)的区域与过程最低气温降幅超过16℃的区域基本一致。【结论】(1)强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是此次超强寒潮强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风区ΔP3普遍超过3 hPa,ΔP24普遍超过10 hPa。ΔP3>3 hPa、ΔP24>10 hPa可作为寒潮大风预报指标。(2)西南低空急流维持加强,持续输送水汽并使贵州大气层结呈中间暖、上下冷的“三层”结构模式,850 hPa到地面温度T<0℃,为雪凝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水汽和温度条件。当850 hPa温度T≤-2℃、地面温度T≤0℃时,降水相态由雨转冻雨或雨夹雪或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超强寒潮 强风 雪凝 成因
下载PDF
公路风吹雪雪害情况预测与评估
15
作者 王英磊 《北方交通》 2024年第9期58-60,64,共4页
依托国道302线阿力得尔至三岔段公路工程实例,对工程沿线路段雪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借助调查数据,对可能发生雪害的路段进行了雪害预测,并评估了雪害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进行重点防治的重度雪害路段。研究建议采取高分子防雪... 依托国道302线阿力得尔至三岔段公路工程实例,对工程沿线路段雪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借助调查数据,对可能发生雪害的路段进行了雪害预测,并评估了雪害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进行重点防治的重度雪害路段。研究建议采取高分子防雪网、工程弃土建设土质防雪墙进行线外防治,若重点路段受条件限制,不能采取线外防治措施,建议增加相应的雪害提醒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风吹雪 雪害预测 雪害评估
下载PDF
S319布吉公路风吹雪灾害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16
作者 赵炜 《北方交通》 2024年第1期58-60,64,共4页
S319布尔津至吉木乃口岸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沿线部分段落范围内存在较严重风吹雪灾害。通过调查气象、积雪分布,现场监测风吹雪情况,结合地理地形条件、风速风向、水文地质,对风吹雪灾害形成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最终,从路线选线、路基断... S319布尔津至吉木乃口岸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沿线部分段落范围内存在较严重风吹雪灾害。通过调查气象、积雪分布,现场监测风吹雪情况,结合地理地形条件、风速风向、水文地质,对风吹雪灾害形成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最终,从路线选线、路基断面、路基填挖高度、工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为公路风吹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吉公路 风吹雪灾害 防治措施 阻雪栅栏
下载PDF
高寒动车组槽型引流式结构的防积雪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广军 刘操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王家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46-3357,共12页
为了解决高寒动车组车载防转向架区域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槽型引流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动车组安装槽型引流结... 为了解决高寒动车组车载防转向架区域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槽型引流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动车组安装槽型引流结构可促使车底剪切层提前分离,从而大幅度降低转向架区域内的风雪流向运动速度,并抑制转向架区域内风雪垂向速度的波动幅值,进而有效缓解转向架区域的积雪情况。相比于5.14°导流槽结构,10°导流槽结构明显改变了转向架入口位置的风雪流运动方向,进而有效降低了转向架下方风雪流的垂向分布范围,削弱了车底高速气流和高浓度雪粒对转向架发热部件迎风面的冲击作用;10°导流槽结构还显著抑制了风雪流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位置的向上爬升运动,降低了转向架上方悬浮雪粒数量,进而减小了转向架上表面积雪分布;相比于原始高寒动车组,5.14°和10°槽型引流防积雪结构可使所有转向架积雪总质量分别降低19.6%和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动车组 转向架区域 防积雪结构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n estimation method of soil wind erosion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6
18
作者 Yi ZHOU Bing GUO +1 位作者 ShiXin WANG HePing T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304-317,共14页
Studies of wind erosion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and Remote Sensing(RS) have not attracted sufficient attention because they are limited by natural and scientific factors.Few studies have been c... Studies of wind erosion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and Remote Sensing(RS) have not attracted sufficient attention because they are limited by natural and scientific factors.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intensity of large-scale wind erosion in Inner Mongolia,China.In the present study,a new model based on five factor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snow cover days,soil erodibility,aridity,vegetation index and wind field intensity was developed to quantitatively estimate the amount of wind ero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nd erosion widely existed in Inner Mongolia.It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90×104 km2,accounting for 80% of the study region.During 1985–2011,wind erosion has aggravated over the entire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which was indicated by enlarged zones of erosion at severe,intensive and mild levels.In Inner Mongolia,a 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wind erosion intensity was noted.The distribution of change intensity exhibited a downward trend that decreased from severe increase in the southwest to mild decrease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region.Zones occupied by barren land or sparse vegetation showed the most severe erosion,followed by land occupied by open shrubbery.Grasslands would have the most dramatic potential for changes in the future because these areas showed the largest fluctuation range of change intensity.In addition,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ion was noted between change intensity and land slope.The relation between soil type and change intensity differed with the content of Ca CO3 and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sandy,loamy and clayey soils with particle sizes of 0–1 cm.The results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and change process of wind erosion that has occurr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refore,the present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wind erosion in Inner Mongo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rosion estimation model soil erodibility snow cover days aridity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家斌 刘浩源 +3 位作者 刘操 张洁 王田天 高广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5,共10页
为解决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防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三车编组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内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装下斜导流防积雪结... 为解决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防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对三车编组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内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装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有效降低了列车底部高速气流的流向动能,抑制了转向架下方气流的垂向速度波动幅值,降低了转向架上游剪切层的发生位置。相比于5.14°下斜导流结构,10°下斜导流结构显著改善了转向架区域内的空气流动趋势,明显削弱了车底大量雪粒对转向架主要部件迎风面的冲击作用,抑制了雪粒在转向架中部和后端板附近的上扬爬升运动,将高速列车转向架2、3、4、5、6表面积雪质量分别降低了52.6%、45.3%、41.8%、37.6%、31.8%。相比于原始工况,5.14°、10°下斜导流防积雪结构将高速列车所有转向架积雪总质量分别降低了20.6%、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防积雪设计
下载PDF
一位端转向架位置对高速列车底部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家斌 张琰 +3 位作者 张洁 姜琛 王田天 高广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2-364,共13页
为缓解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严重的问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一位端转向架位置对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以及转向架表面积雪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位端... 为缓解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严重的问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一位端转向架位置对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以及转向架表面积雪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位端转向架后移有效削减了头车排障器下方的负压波动幅值以及设备舱后端板迎风面的正压分布幅值,并降低头车转向架下方风雪流动的垂向速度分布,在缓解高速风雪流对转向架底面猛烈冲击作用的同时,还抑制雪粒在转向架中间区域以及后端板附近的垂向爬升,进而减小转向架关键部件周围和转向架上方的雪粒浓度分布;头车转向架表面的积雪分布范围随着一位端转向架向后移动而逐渐减小,且一位端转向架后移1倍轴距可将头车转向架1和转向架2的积雪质量分别降低31.85%和1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积雪 一位端转向架位置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